农业环境污染的危害与防治对策
农业生态环境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

农业生态环境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农业生态环境污染是指农业生产和农业经营所产生的污染物对土壤、水体、大气及生物多样性等方面造成的破坏和污染。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以及规模化生产的增加,农业生态环境污染正日益严重化。
下面将从农业生态环境污染的现状和治理对策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农业生态环境污染的现状农业生态环境污染主要包括土壤污染、水体污染和大气污染。
1. 土壤污染: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化肥、农药和畜禽养殖废弃物等污染物会渗入土壤,积累并对土壤质量造成破坏。
农业废弃物和农作物秸秆等的不当处理也会对土壤造成污染。
2. 水体污染:农业生产中溢出的养分、化学物质和农药等会进入水体,引发水体富营养化、水生生物死亡等问题。
农业废水和养殖废水的排放也会对水体造成严重污染。
3. 大气污染: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农药和化肥等挥发性有机物会通过蒸发和风力传播进入大气,对大气质量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农作物的露天燃烧和农业废弃物的焚烧也会造成大气污染。
二、农业生态环境污染的治理对策农业生态环境污染治理对策主要包括加强环境保护意识、推进绿色农业发展、加强政策支持和加强科研创新等措施。
1. 加强环境保护意识:提高农民和农业从业者的环境保护意识,加强农业生产从源头到终端环节的环保管理,减少污染物排放和对环境的破坏。
2. 推进绿色农业发展:推行有机农业、生态农业和循环农业等绿色农业模式,减少化肥、农药和兽药的使用,推广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3. 加强政策支持:建立健全农业环境保护政策体系,鼓励农民和农业企业采用环保技术、设备和方法,提供环保补贴和优惠政策,引导农业生产向绿色、可持续方向发展。
4. 加强科研创新:加大对农业生态环境污染治理的科研力度,开展相关技术和方法研究,提高农业生产的环境友好性和资源利用效率,推动农业生态环境的改善和生态系统的恢复。
农业生态环境污染是一个严重的问题,需要通过加强环境保护意识、推进绿色农业发展、加强政策支持和加强科研创新等综合措施来进行治理。
农业资源与环境污染问题分析与保护措施

农业资源与环境污染问题分析与保护措施摘要:农业是人类生活的基础,但其发展也伴随着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
本文分析了农业资源的挑战和环境污染的根本原因,并提出了一系列保护措施,旨在实现可持续的农业发展,维护生态平衡。
关键词:农业资源;环境污染;可持续发展;保护措施;引言:农业作为全球最重要的产业之一,为人类提供食物、纤维和能源,对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具有巨大影响。
然而,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加和农业生产的扩张,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问题日益突出。
本文将分析农业资源面临的挑战,探讨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一些重要的保护措施,以实现可持续的农业发展。
一、农业资源的挑战具体挑战:1)土壤侵蚀和退化:不适当的土地利用、过度耕种和滥伐森林等活动导致土壤侵蚀和退化。
这会减少可耕地面积,降低土壤肥力,威胁农业生产。
2)水资源紧缺:水是农业的生命线,但许多地区面临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不合理的灌溉和水资源污染对农业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构成威胁。
3)生物多样性丧失:大规模单一作物种植和过度使用农药导致了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这不仅危害了生态平衡,还削弱了农业的抵抗力。
4)能源浪费:传统农业生产方式通常消耗大量能源,包括燃料、化肥和农药。
这导致能源浪费和温室气体排放增加。
二、环境污染的根本原因环境污染在农业领域的根本原因复杂多样,深受农业生产方式、管理实践和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
以下是环境污染的根本原因的详细扩展。
2.1过度使用化肥和农药:为了提高农产品产量,农民倾向于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
这些化学物质在土壤和水体中积累,导致了环境污染。
根本原因包括:1)生产压力:农民面临着满足不断增长的全球食品需求的压力,因此使用化肥和农药来提高农作物产量,以获得更多的收入。
2)缺乏知识:一些农民缺乏对可持续农业实践的知识,不了解化肥和农药的合理用量和使用方法。
3)市场需求:市场倾向于要求外观完美的产品,迫使农民使用农药来控制虫害和疾病,以生产外观吸引人的农产品。
农业环境污染的防治措施

加强环保教育
01
加强环保教育,提高农民和农业企业的环保意识,引导他们采
取环保措施。
开展环保宣传活动
02
开展环保宣传活动,通过宣传栏、宣传册等方式普及环保知识
,提高公众对环保的认知和理解。
利用媒体宣传
03
利用媒体宣传,如电视、广播、报纸等,宣传环保理念和农业
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
04
农业环境污染的监测与评 估
监测方案
1 2 3
制定监测计划
根据农业环境污染的特点和防治需求,制定科学 合理的监测计划,包括监测范围、频次、指标等 。
选择合适的监测方法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监测方法,如遥感、 无人机、地面观测等,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 性。
建立监测网络
在重点区域和关键节点建立农业环境污染监测网 络,实现全方位、多层次的监测覆盖。
THANKS
感谢观看
有机农业技术
要点一
总结词
完全不使用化学肥料、农药等人工合成物质,通过有 机肥料和天然杀虫剂等有机替代品来维持农业生产。
要点二
详细描述
有机农业技术注重采用有机肥料,如堆肥、绿肥等, 来维持土壤肥力。同时,采用天然杀虫剂来防治病虫 害,如使用生物农药或植物性杀虫剂等。在种植作物 方面,有机农业技术注重选用抗病抗虫品种,采用轮 作和休耕等措施来维持土壤健康和保护环境。
制定绿色农业标准,建立绿色农产品认证制度,规范绿色农业生 产过程。
培育绿色农业市场
鼓励绿色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培育绿色农业市场,满足消费者 对健康食品的需求。
加强农村环境管理
完善农村环境管理制度
制定农村环境管理制度,明确各级政府和部门的职责,加强监管 力度。
《2024年我国农田土壤污染状况及防治对策》范文

《我国农田土壤污染状况及防治对策》篇一一、引言随着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我国农田土壤污染问题日益凸显,已成为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群众健康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就我国农田土壤污染的现状、成因及防治对策进行探讨,以期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参考。
二、我国农田土壤污染状况1. 污染现状我国农田土壤污染主要包括重金属污染、有机污染物污染、农药残留污染等。
其中,重金属污染尤为严重,主要来源于工业排放、农业集约化生产、城市垃圾等。
此外,农药、化肥的不合理使用,以及污水灌溉等也会导致农田土壤有机污染物和农药残留污染。
2. 污染影响农田土壤污染会对农作物生长产生不良影响,降低农产品品质和产量。
同时,污染的农田土壤还可能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对人民群众健康造成危害。
此外,土壤污染还可能对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如破坏生态平衡、影响生物多样性等。
三、农田土壤污染成因分析1. 工业排放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废渣等污染物,未经处理或处理不当直接排放到环境中,是造成农田土壤污染的重要原因。
2. 农业集约化生产农业集约化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等农用化学品,导致土壤中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积累,进而导致土壤污染。
3. 城市垃圾城市垃圾的不当处理和处置,如垃圾填埋、垃圾焚烧等,可能对周边农田土壤造成污染。
四、防治对策1. 加强政策法规建设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农田土壤污染防治的责任主体、防治措施和法律责任,为农田土壤污染防治提供法律保障。
2. 强化源头控制加强对工业排放、城市垃圾等污染源的监管,严格实施污染物排放标准,减少污染物排放量。
同时,推广绿色生产方式,降低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
3. 推广科学施肥技术推广科学施肥技术,合理施用化肥、农药等农用化学品,减少土壤中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的积累。
同时,鼓励使用有机肥料,提高土壤肥力和生物活性。
4. 加强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对已受污染的农田土壤,应采取治理与修复措施。
《2024年我国农村环境污染的现状及其保护对策》范文

《我国农村环境污染的现状及其保护对策》篇一一、引言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村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凸显,成为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领域。
农村地区因其特有的生态环境和生产方式,环境污染的危害往往具有长期性、累积性和复杂性。
本文将分析我国农村环境污染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保护对策,以推动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新的成效。
二、我国农村环境污染的现状1. 水污染严重农村地区的水源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主要来源于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化肥、农药等化学物质的过量使用,以及生活污水的随意排放。
这些污染物严重威胁了农村地区的水源安全,影响了农民的饮水安全和农业生产。
2. 空气质量恶化农村地区的空气质量恶化主要源于农业活动产生的扬尘、秸秆焚烧等污染物,以及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废气排放。
这些污染物不仅对农民的身体健康构成威胁,还影响了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
3. 土壤污染加剧随着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化肥、农药等化学物质的过度使用导致土壤污染问题日益加剧。
此外,一些废弃物和有害物质的随意丢弃也加剧了土壤污染。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土壤的质量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农村环境污染的保护对策1. 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宣传教育要解决农村环境污染问题,首先需要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
政府应积极开展环保宣传教育活动,普及环保知识,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
同时,应鼓励农民积极参与环保行动,共同保护农村生态环境。
2. 实施严格的环保法规和政策政府应制定严格的环保法规和政策,规范农业生产过程中的行为,减少化肥、农药等化学物质的使用。
同时,应加强对工业生产过程中的监管,防止废气、废水等污染物的排放。
对于违法排污的企业和个人,应依法严惩。
3. 推广绿色农业生产技术推广绿色农业生产技术是解决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的有效途径。
政府应加大对绿色农业生产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力度,鼓励农民采用有机肥、生物农药等环保型农业生产方式。
同时,应加强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推动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
农业生态环境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

农业生态环境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农业生态环境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基础,但随着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农业生态环境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农业生态环境污染严重影响了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也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怎样有效治理农业生态环境污染成为当前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从农业生态环境污染的现状和影响谈起,从土壤污染、水质污染、空气污染等方面进行分析,最后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
一、农业生态环境污染现状1. 土壤污染随着化肥、农药和畜禽粪便的大量使用,土壤污染问题逐渐凸显。
一些化学农药和有机污染物进入土壤后,难以降解,长期富集在土壤中,直接影响了土壤的肥力和土壤的生态功能。
大量的畜禽粪便排放也导致土壤中的氮、磷等营养元素过量积累,影响了土壤的生态平衡。
2. 水质污染农业生产中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以及农业废水、畜禽经营的污染物排放,导致了水质污染问题的严重。
据统计,中国90%以上的地下水和75%以上的河流受到不同程度的农业化肥农药污染,严重威胁了水资源的安全和人类健康。
3. 空气污染农业生产中化肥施用和畜禽养殖的排放都是空气污染的重要来源。
化肥挥发和农药飘散的有害气体和颗粒物,以及畜禽粪便的氨气排放,不仅污染了农田周围的空气,也对人类的健康造成了直接危害。
1. 农产品质量和安全受到威胁土壤污染导致土壤中的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残留,不仅影响了农产品的生长品质,也威胁了农产品的食品安全。
水质污染导致农产品浸泡在受污染的水中生长,也会使农产品带有有害物质。
2. 生态环境受到破坏农业生态环境污染不仅是农田生态环境的破坏,也是整个生态系统的破坏,长期积累下来对生态系统的恢复和生物多样性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3. 人类健康受到威胁农产品带有有害物质,水质受到污染,空气中有毒气体和颗粒物的存在都直接威胁了人类的健康。
1. 加大农业节水、节肥、减药力度推广农业水肥一体化技术,合理施肥、施药,推广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降低对土壤和水质的污染。
农业环境污染的危害及防治对策

农业环境污染的危害与防治对策杨晓娟(指导教师:某某某)(渭南师范学院化学与环境学院x专业x级x班)摘要:本文论述了关于农业环境污染方面的诸多问题,包括农田土壤、农业用水、空气、日光温度等方面。
指出农业主要受大气、土壤、农药、化肥四个方面污染的危害,并提出了有效的防治对策。
关键词:农业环境;污染;危害;防治对策The Harm of Agricultural Environment Pollution and PreventingMethodsYANG Xiao juan(Class x Grade 200x, College of Chemistry and Life Science, Weinan NormalUniversity)Abstract: Many questions about the pollution of agricultural environment were described in this article. It included the soil, the water of agriculture, atmosphere, sunlight, temperature and so on. It pointed out the harm of the agricultural pollution that mainly suffered by the atmosphere, the soil, the agriculture atmospheric, the soil, the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the chemical fertilizer. It was emphasized the agricultural environment pollution.Key words: agricultural environment; pollution; harm; effective countermeasure1.引起污染的因素及造成的危害1.1.农区大气污染1.1.1.大气污染的原因1.1.2.大气污染的危害1.2.农区土壤污染1.2.1.土壤污染的原因1.2.2.土壤污染的危害1.3.农区农药污染1.3.1.农药污染的原因1.3.2.农药污染的危害1.4.农区化肥污染1.4.1.化肥污染的原因1.4.2.化肥污染的危害1.5.农区水体污染1.5.1.水体污染的原因1.5.2.水体污染的危害2.农业环境污染的防治对策2.1.水体、土壤污染的治理2.2.肥料施用所致污染的治理2.2.1.有机肥污染防治方法2.2.2.化肥污染的防治方法2.3.化学农药及农膜施用所致污染的治理2.4.空气和酸雨污染的治理3.小结4.参考文献农业环境是指农业生物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各种自然环境,其中农田土壤、用水、大气、生物及人为因子是农业环境的组成要素,是农业现代化必备的物质基础。
我国目前农业生产环境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目前农业生产环境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在改革开放后,我国为了发展经济,吸引外来资金投资,引进了大量的污染企业;为了发展经济,我们以牺牲环境来换取经济增长;为了发展经济,对资源不合理的开采,导致水土流失严重,为了发展经济,过度放牧导致我国西北地区沙漠化严重,还有在云贵高原地区,由于植被的砍伐,导致石漠化严重等等。
以上这些都说明了我国环境的严重。
特别是我国农业生产环境存在很多问题,所以下面将介绍我国目前农业生产环境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一些对策。
一、我国目前农业生产环境存在的问题(一)农业生态环境的恶化1、水土流失严重。
据调查,目前我国水土流失面积为355. 56 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37. 42%,每年流失表层土在50亿吨以上,丧失的肥力高出全国化肥的产量,这不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使土壤肥力逐渐下降,土壤肥力愈来愈瘦,从而形成恶性循环,据科学家研究推算,土壤流失的速度比土壤形成的速度快120~ 400倍。
从50年代以来,由于水土流失而失去的耕地267万多平方公里,平均每年6. 7万平方公里以上。
2、土地沙化的面积增大。
土地沙化有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等原因,但主要是不适当的人为活动引起的,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盲目开垦,50年代到70年代末,西北地区三次大规模毁牧、毁林开垦,破坏草地667万平方公里,毁林18. 7万平方公里,其结果是开垦一块沙化一块,农牧林三者皆伤。
二是过度放牧。
解放以来,我国牧区家畜由2900万头( 只)增加到9000万( 只),而草地面积却减少了667万平方公里。
据统计,草牧超载率达50% ~ 120%,有些地方甚至高达300%。
三是滥采滥伐。
沙化地区燃料匮乏,加剧了对沙生植被的破坏,同时滥挖沙生植物,如甘草、麻黄、发菜等。
据测算,每挖1kg甘草就要破坏8~ 10亩土地,仅甘肃省每年因这样破坏的草地面积就达90万亩。
四是水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
不少地方拦蓄河水,造成下游土地沙化严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环境污染的危害与防治对策杨晓娟(指导教师:某某某)(渭南师范学院化学与环境学院 x专业x级x班)摘要:本文论述了关于农业环境污染方面的诸多问题,包括农田土壤、农业用水、空气、日光温度等方面。
指出农业主要受大气、土壤、农药、化肥四个方面污染的危害,并提出了有效的防治对策。
关键词:农业环境;污染;危害;防治对策The Harm of Agricultural Environment Pollution and PreventingMethodsYANG Xiaojuan(Class x Grade 200x, College of Chemistry and Life Science, Weinan NormalUniversity)Abstract: Many questions about the pollution of agricultural environmentwere described in this article. It included the soil, the water of agriculture, atmosphere, sunlight, temperature and so on. It pointed out the harm of the agricultural pollution that mainly suffered by the atmosphere, the soil, the agriculture atmospheric, the soil, the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the chemical fertilizer. It was emphasized the agricultural environment pollution.Key words:agricultural environment; pollution; harm; effective countermeasure1.引起污染的因素及造成的危害1.1.农区大气污染1.1.1.大气污染的原因1.1.2.大气污染的危害1.2.农区土壤污染1.2.1.土壤污染的原因1.2.2.土壤污染的危害1.3.农区农药污染1.3.1.农药污染的原因1.3.2.农药污染的危害1.4.农区化肥污染1.4.1.化肥污染的原因1.4.2.化肥污染的危害1.5.农区水体污染1.5.1.水体污染的原因1.5.2.水体污染的危害2.农业环境污染的防治对策2.1.水体、土壤污染的治理2.2.肥料施用所致污染的治理2.2.1.有机肥污染防治方法2.2.2.化肥污染的防治方法2.3.化学农药及农膜施用所致污染的治理2.4.空气和酸雨污染的治理3.小结4.参考文献农业环境是指农业生物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各种自然环境,其中农田土壤、用水、大气、生物及人为因子是农业环境的组成要素,是农业现代化必备的物质基础。
农业环境的质量,对整个国家的环境质量有非常重大的影响。
21世纪的中国,随着农业的快速发展,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诱发了不少危机,工业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的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的大量排放, 农药、化肥的过量使用,同时, 许多地区森林不断被砍伐, 人们不合理地开发利用农业资源, 加剧了水土流失,导致有毒金属元素污染、破坏了农业生态平衡。
农业环境污染日趋严重,主要表现为:农业土壤污染、农业水体污染、大气污染、农药污染等。
它制约着农业发展的效率,威胁着人体的健康,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因此,采取积极措施来预防和阻止农业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本文将致力于研究环境污染的各种复杂因素、危害及相应的防治对策。
1、引起污染的因素及造成的危害1.1农区大气污染1.1.1大气污染的原因当农区的大气的有害污染物在持续的一段时间内达到一定浓度,超过了大气稀释、净化能力,导致大气质量恶化,对农作物直接或间接造成消极的影响,造成危害的现象叫做农田大气污染。
形成农田大气污染的有以下因素:煤是我国能源结构里最主要的燃料,因此我国的大气污染属于煤烟型污染,包括烟尘、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污染物,其主要来源可概括为以下几方面:1.在一些偏远的农村地区,液化气等清洁能源还未普及,而那些已经落后的生产工艺和淘汰的生产设备却向这些地区转移。
高硫煤和劣质煤成为他们的首选燃料。
由于受到了经济和技术限制,人们不愿意放弃廉价的高硫煤,去购买环保型的低硫煤,也舍不得安装脱硫除尘设备,更不会用环保的生产设备,这使得空气中被大量排放一些大气污染物,比如烟尘、氮氧化物以及二氧化硫等。
2.许多偏远的工矿企业总是使用大量的移动机械设备,使当地的农区的烟尘和有毒有害的大气不断产生。
常见的有粉尘,H2S,SO2,NO2等。
所以当地大气污染物的“主力军”非这些工矿企业莫属。
3.农村私家车的增多及农村机械化迅速发展。
近几年,农村中大型作业机械的数量激增。
它们在工作时,释放的尾气中夹杂着可吸入颗粒物,这造成雾霾天气的增加,减少农作物的日照和温度。
1.1.2大气污染的危害农田大气污染直接影响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导致农业生产的巨大损失。
农作物最主要的作物当属植物,植物易受大气污染危害,首先,它们庞大的叶面总与空气长时间接触并进行较为活跃的气体交换。
其次,植物不具有循环系统,不能够缓冲外界的影响,也无法为细胞提供像动物那样稳定的内环境。
最后,植物不能像动物那样动,一般不能避开污染。
可见危害和不可见危害是大气污染危害常见的两种情况,肉眼明显可以判断的危害是可见危害,植物症状表现很明显。
根据症状出现的快慢,可分为急性危害、慢性危害和混合危害三种情况。
急性危害是接触时间短,污染物浓度高,植株易出现症状的状况。
当出现空气湿度较高,气流滞留,风向适和,气温偏高的情况时,毒性较强的气体污染物容易很快致使植物出现失绿、组织坏死症状。
因此急性危害往往易于发现。
慢性危害是在污染物浓度较低时,植物长时间与之接触后表现的生育不良,长势不茂盛,轻度失绿,色泽暗淡无光等,可能造成一定程度减产。
由于症状不明显,且发展缓慢,所以往往不被注意。
混合危害是上述两者兼而有之,常是在表现慢性危害的基础上,又发生急性危害所致。
除可见危害外,还有不可见危害,又叫隐性危害,对生育有一定抑制,对产量偶有轻微影响,危害甚小。
但却通过减弱植物生长势,降低对病虫害的抵抗能力,使植物病虫害危害加重,间接引起危害。
既然大气污染如此严重,那么主要是哪几类污染物呢?大气污染物中,氟化物、二氧化硫、乙烯和臭氧对植物影响较大;氮氧化物对植物也有伤害,伤害却较小;,氯化氢、氨等由于偶有事故性泄漏,虽会对植物产生毒害,但是危害范围不大。
上述大气污染物将直接影响农作物物正常生长:第一,粉尘中的颗粒常降落在农作物的嫩叶、果实等柔软组织表面,形成污斑,破坏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正常进行,导致农作物生长发育不良,严重的大面积死亡;第二,对农业危害最广泛的污染物是二氧化硫,二氧化硫的典型伤害症状出现在农作物叶片上,其他器官发生几率很少,常见的现象有番茄、黄瓜、辣椒、白菜、和葱等叶片出现黄白斑。
马铃薯、胡萝卜、茄子出现褐斑。
由于二氧化硫有漂白功能,造成失绿,引起农作物形成坏死的伤斑,严重的甚至全株死亡。
第三,对植物危害的症状与二氧化硫颇有相似的硝酸,常使植物在叶脉间长出水渍状不规则的斑痕,二氧化氮毒性较弱,对植物一般太大危害。
另外,乙烯对农作物也有危害,乙烯与其他大气污染物相比,情况较特殊,农作物能自产微量乙烯,所以它是植物内源激素之一,控制、调节植物生长发育过程。
当大气中乙烯浓度超量,被农作物吸收时,农作物的发育就不能正常进行,引起生长异常,造成失绿变枯,落花掉果等现象。
1.2农区土壤污染1.2.1土壤污染的原因大地上各种污染物的载体是土壤, 土壤伴随着化学、物理、生物效应,有一定的自然净化污染物的能力。
然而这样的自然净化能力是有限的, 在土壤污染物程度达到一定限度时, 土壤质量开始的恶化下去, 形成土壤污染。
人为污染源和天然污染污染源是关于农田土壤的污染源的最基本划分。
土壤污染的来源主要包括 1.生活废水和工业污水未达标排放流入农田;2.在农田中不合理堆放矿、工业固体废弃物;3.农民滥用化肥、农膜和农药;4.工业废气、汽车尾气大量排放,其中含有的有害重金属和粉尘会自然沉降在农田里。
我国越来越重视对工业“三废”的治理,但还有许多工厂不配合采取防治污染措施,有些是由于污染治理技术的缺乏,因此“三废”仍然超标。
一些重污染工业产生的“三废”中含大量污染物,比如氧化物、油脂、酚、氰及铬、镍、汞等,一旦染上,它们对土壤的污染极难消除。
研究表明, 土壤中重金属污染有铅、镉、铜、锌、铬、汞、砷等。
进入21世纪,农膜开始成为农村的新宠儿,农膜由塑料薄膜制成,优点是保水肥、提高温度和保热, 有利于农作物增产,但农膜的大面积使用会引起污染,它是烯烃类的高分子有机物,含有紫外稳定剂、抗氧化剂、阻燃剂等多种添加剂,极不容易降解, 有一定毒性, 易造成土壤污染。
土壤一方面可以净化污染物, 另一方面还是承载着污染物, 污染物一旦超过土壤自净力, 危害将会持续产生,给农业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
1.2.2土壤污染的危害(1) 土壤受微量元素和重金属污染, 能引起农作物的生长受阻。
重金属元素如何在土壤环境中产生呢?a.物理化学迁移:通过离子之间的交换吸附等形式,重金属易与土壤胶体进行结合或者溶解、沉淀。
b.物理迁移:可以使重金属进行位移和搬运的,有风蚀作用和水土流失还有径流作用。
c.生物迁移:重金属污染物通过植物根部的吸收,在植物体内聚集起来。
这里不得不提到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所谓协同作用是某种元素有利于植物对重金属元素的吸收同时加大危害;而拮抗作用则是某种元素不利于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因此可以减弱对植物的危害。
下面谈谈一些重金属污染的具体危害:1)植物所吸收的铅污染转移到茎叶与果实里的居少,大部分铅被积累在根部。
因此,人体通过食物链而产生铅中毒的现象不常见。
但是由于铅污染使幼苗对营养吸收减弱,导致叶绿素含量减少,削弱光合作用,这严重影响种子的呼吸强度从而抑制幼苗生长。
2)铬是一种危害性很大的环境污染源,既使浓度很低,其致癌致畸作用也非常强大。
水稻中的残留积累量在各部分组织器官中差异很大,根部的铬最多,其次是茎叶中的铬,糙米中的铬最少。
总之,铬、汞、铅等元素对植物本身的生长发育产生一定影响, 但真正严重的是这些元素通过蓄积从食物链进入动物体内,危害农民饲养各种农业动物, 最终导致人类健康遭受损伤。
(2)一些有机污染物如废水,由于未经过处理,含油、酚等污染,使用它们灌溉农田时,会使农作物生长发育无法良好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