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实验给药量
3.3实验动物给药量的计算

药理实验动物用药量的计算方法
动物实验所用的药物剂量,一般按mg/kg体重或g/kg体重计算,应用时须从已知药液的浓度换算出相当于每kg体重应给予的药液量(m1数),以便给药。
例1:给体重22g的小鼠腹腔注射戊巴比妥钠40mg/kg体重,溶液浓度为0.4%,应注射多少(m1)?
计算方法:小鼠每kg体重需戊巴比妥钠的量为40mg,则0.4%的戊巴比妥钠溶液的注射量应为10ml/kg体重,现小鼠体重为22g,应注射0.4%戊巴比妥钠溶液的用量:10×0.022=0.22(m1)。
例2:体重1.8kg的家兔,静脉注射20%氨基甲酸乙酯溶液麻醉,按每kg 体重1g的剂量注射,应注射多少(ml)?
计算方法:兔每kg体重需注射1g,注射液浓度为20%,则氨基甲酸乙酯溶液的注射量应为5ml/kg体重,现在兔体重为1.8kg,应注射20%氨基甲酸乙酯溶液用量:5×1.8=9(m1)。
【习题】
1.给体重2.1kg的兔子注射30mg/kg的尼可刹米.注射液浓度为10%,应注射多少毫升?
2.大鼠口服双氢氯噻嗪剂量为5mg/kg,灌胃所需药液量为2.5ml/100g应配制的浓度是多少?
3.硫喷妥钠注射剂每支0.5g,免体重1.9kg,静注硫喷妥钠剂量为100mg/kg容量为1m1/kg,该药0.5g应配成多少ml?注射的药量是多少m1?。
动物实验给药量

动物实验给药量引言动物实验是科学研究领域中常用的手段,用于评估新药的疗效和安全性。
在动物实验中,给药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直接关系到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介绍动物实验中常用的给药量计算方法和注意事项,以帮助研究人员正确确定给药量,提高实验结果的可信度。
给药量的计算方法动物体重和药物剂量是确定给药量的主要因素。
以下是常用的给药量计算方法:按体重计算按体重计算给药量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通常,研究人员会根据体重来确定每只动物需要接受的药物剂量。
计算公式如下:给药量(mg/kg)= 药物剂量(mg)/ 动物体重(kg)以研究小鼠为例,假设药物剂量为10mg,小鼠体重为20g(相当于0.02kg),则给药量为:给药量(mg/kg)= 10mg / 0.02kg =500mg/kg按体表面积计算另一种常用的给药量计算方法是按体表面积计算。
这种方法考虑了不同动物种类体表积的差异,更精确地调整了给药量。
计算公式如下:给药量(mg/m²)= 药物剂量(mg)/ 动物体重(kg) × 动物体表面积系数动物体表面积系数是根据不同动物种类的体表积指数进行调整的。
研究人员可以参考相关文献获得不同动物种类的体表积系数。
其他因素的考虑除了体重和体表面积,还有其他因素需要考虑在内。
例如,药物的生物利用度、给药途径和给药频次都可能对给药量产生影响。
研究人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给药量进行修正。
给药量的注意事项在确定给药量时,研究人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精确记录动物体重给药量的准确性依赖于动物体重的准确记录。
研究人员应该使用专业仪器或称重工具来测量动物体重,并确保记录的准确性。
考虑药物的特性不同药物具有不同的药理特性,如药物的半衰期、药物的最高浓度等。
这些因素可能影响到给药量的选择。
研究人员应该详细了解药物的特性,并根据需要调整给药量。
留有一定的安全边际动物实验中常常需要使用较高剂量的药物才能达到所需效果。
实验动物给药剂量的计算

实验动物给药剂量的计算1. 同种动物间的剂量换算以mg/kg体重以mg/m2体表面积体表面积A=R·W2/3其中,A是动物体表面积(m2),W是体重(kg),R是动物的体型系数。
同种动物之间可以采用以下比例式折算:D1:D2=A1:A2=W12/3:W22/3例已知20g小鼠某药物剂量为58mg/kg,现欲取40g老年小鼠给1/10的剂量给药,应取多少剂量为宜?20g鼠剂量0.02kgX58mg/kg=1.16mg其体表面积0.06X(0.02)2/3=0.0044m2体表面积剂量 1.16/0.0044=264mg/m240g鼠体表面积0.06X(0.04)2/3=0.007m21/10剂量0.007X264/10=0.185mg标准动物的等效剂量折算系数法首先查得折算系数(K),再按照下式计算:D B=K·D A其中,D A为A动物的剂量D B为B动物的剂量。
A动物小鼠大鼠豚鼠兔猫20g200g400g 1.5kg2kgB动物小鼠20g 1.07.012.2527.829.7大鼠200g0.14 1.0 1.74 3.9 4.2豚鼠400g0.080.57 1.0 2.25 2.4兔 1.5kg0.040.250.44 1.0 1.08猫2kg0.030.230.410.92 1.0不同动物等效剂量(mg/只)的折算系数等效剂量的直接折算法对于任意动物:每只用量(mg/只)D B = D A ·(R B /R A )·(W B /W A )2/3千克体重剂量(mg/kg )d B = d A ·(R B /R A )·(W A /W B )1/3对于同种动物:每只用量(mg/只)D B= D A·(W B/W A)2/3千克体重剂量(mg/kg)d B= d A·(W A/W B)1/3将动物体型系数及标准体重引入公式,预先计算出换算系数(R ab),校正系数(S A,S B):R ab=(k a/k b)·(W b/W a)1/3S a=(W标准/W a)1/3S b=1/(W标准/W a)1/3由标准体重求标准体重的剂量D b=D a· R ab由标准体重求非标准体重的剂量D b’=D a· R ab· S b由非标准体重求非标准体重的剂量D b’=D a’ · S a· R ab· S b例已知20g(标准体重)小鼠某药物剂量为4mg/kg,求8kg(标准体重)犬的用药剂量?查表得,R ab=0.150犬的剂量为,D b·R ab=4X0.150=0.600mg/kg3.注意事项千克体重剂量和体表面积剂量。
常用实验动物的给药途径和方法

常用实验动物的给药途径和方法在动物实验中,为了观察药物对机体功能、代谢及形态的变化,常需将药物注入动物体内。
由于实验目的、动物种类、药物剂型不同,给药途径和方法也多种多样。
一经口给药法(一)灌胃法此法给药剂量准确,是借灌胃器将药物直接灌到动物胃内的一种常用给药方法。
1、白鼠灌胃法:抓起小鼠,以左手拇指、食指固定头部,小指、无名指和掌心夹注尾巴,使腹部朝上,颈部拉直,右手持灌胃器,将灌胃针从鼠的口角插入口腔,从舌背沿上腭插入食道。
灌胃量0.2~0.5ml/10g。
胃管可用适宜口径的硬质塑料管或磨去针头的8号注射针头弯成适当的弧度制成。
注意,操作时不要用力猛插,以免插破食道或误插入器官造成动物死亡。
2、白鼠灌胃法:左手戴上棉手套,用左手拇指和食指将大鼠头部固定,将大鼠灌胃器沿腭后壁慢慢插入食道。
灌胃针插入时应无阻力,如有阻力或动物挣扎则应退针或将针拔出,重新再插。
灌胃器由注射器和特殊的灌胃针构成。
灌胃量10~20ml/kg3 兔、犬等:灌胃一般要借助于开口器、灌胃管进行。
先将动物固定,再将开口器固定于上下门齿之间,然后将灌胃管(常用导尿管代替)从开口器的小孔插入动物口中,沿咽后壁而进入食道。
插入后应检查灌胃管是否确实插入食道。
可将灌胃管外开口放入盛水的烧杯中,若无气泡产生,表明灌胃管被正确插入胃中,未误入气管。
此时将注射器与灌胃管相连,注入药液。
4、猪的胃内灌注法:给猪下鼻饲管较困难,因猪的鼻翼与上唇联合形成吻突,鼻腔内上下鼻夹与鼻中隔通道极窄,只能通过F10-12号的导尿管,F14号以上的导尿管不能插入,故一般均给猪采用经口入胃的灌胃方法。
具体方法是,预先做好一矩形小木块,中间有一洞,让小猪咬住,将其固定,然后再由此洞下胃管。
此种操作较为简便。
5、鸟类:包括鸽、鸡等,经口灌胃给药,可由助手将其身体用毛巾裹住固定好。
实验者用左手将动物向后拉,使其颈部倾斜,用左拇指和食指将动物嘴撬开,其他三只手指固定好动物头部,右手取带有灌胃针头的注射器,将灌胃针头由动物舌后插入食管。
动物实验给药剂量换算

动物实验给药剂量换算关于不同实验动物之间或者实验动物与人之间的剂量如何作“等效”换算的问题。
分以下几点来探讨这个问题。
第一、等效剂量系数折算法换算第二、体表面积法换算第三、系数折算法与体表面积法的比较第四、系数折算法的相对误差第五、小孩与成人的剂量换算第六、少常用实验动物剂量间的换算第七、不同给药途径间的剂量换算第八、LD50与药效学剂量间的换算我们在实验中估算一种药物或化合物的使用剂量的时候,差不多是来源于两条途径:一是查文献,参考别人使用的剂量。
有时有现成的,可直接用。
有时没有我们所用动物的剂量,但有其它实验动物的。
也有的是有临床用量的,但没有实验动物的。
这样,我们就得进行换算。
这是我们今天要谈的这种方法。
另一种方法就是根据自己或文献上有关急性毒性的数据来进行估算,以期采用合适的剂量。
一般参考数据是LD50。
至于该选择LD50的多少分之一来作为参考剂量,众说纷纭。
这个我们再另题讨论。
下面我来说一说用第一种方法进行如何换算。
目前我们大多数人用的方法,是参考徐叔云教授主编的《药理实验方法学》。
在其附录中有一个表,列出了人和动物间按体表面积折算的等效剂量比值。
这个表,几乎被药理专业的人们奉为经典,一直在科研中沿用。
表如下所示:请注意最后一行,这个就是我们通常用到的。
把人的临床剂量转换为实验动物的剂量。
试着换算一个。
如:人的临床剂量为X mg/kg ,换算成大鼠的剂量:大鼠的剂量=X mg/kg×70kg×0.018/200g=X mg/kg×70kg×0.018/0.2kg=6.3 X mg/kg.这也就是说,按单位体重的剂量来算,大鼠的等效剂量相当于人的6.3倍。
在这里,我们要看到每种动物的体重(包括人),在上表中以蓝色显示的。
还要注意到折算系数,也就是表中以红色所示的。
将人的剂量转换成哪种动物的,就在相应的动物那一列下找到与人的相交的地方的折算系数,将剂量乘以折算系数,再乘上人的体重与那种动物体重的比值。
实验动物学给药剂量换算

实验动物学给药剂量换算1.人与动物用药量换算人与动物对同一药物的耐受性是相差很大的。
一般说来,动物的耐受性要比人大,也就是单位体重的用药理动物比人要大。
人的各种药物的用量在很多书上可以查得,但动物用药量可查的书较少,而且动物用的药物种类远不如人用的那么多。
因此,必须将人的用药量换算成动物的用药量。
一般可按下列比例换算:人用药量为1,小白鼠、大白鼠为25-50,兔、豚鼠为15-20,狗、猫为5-10。
此外,可以采用人与动物的体表面积计算法来换算:(1)人体体表面积计算法计算我国人的体表面积,一般认为许文生氏公式(中国生理学杂志12:327,1937)尚较适用,即:体表面积(m2)=0.0061×身高(cm)+0.0128×体重(kg)-0.1529例:某人身高170cm,体重60kg,试计算其体表面积。
解:0.061×170+0.0128×60-0.1529=1.6521m2(2)动物的体表面积计算法有许多种,在需要由体重推算体表面积时,一般认为Meeh-Rubner氏公式尚较适用,即:式中的K为一常数,随动物种类而不同:小白鼠和大白鼠9.1、豚鼠9.8、家兔10.1、猫9.8、狗11.2、猴11.8、人10.6(上列K值各家报导略有出入)。
应当指出,这样计算出来的表面积还是一种粗略的估计值,不一定完全符合于每个动物的实测数值。
例:试计算体重1.50kg家兔的体表面积。
bio.jew elov 生物学习之家2.人及不同种类动物之间药物剂量的换算(1)直接计算法即按:本文来自bi 例:某利尿药大白鼠灌给药时的剂量为250mg/kg,试粗略估计狗灌胃给药时可以试用的剂量。
解:实验用大白鼠的体重一般在200g左右,其体表面积(A)为:250mg/kg的剂量如改以mg/m2表示,即为:实验用狗的体重一般在10kg左右,其体表面积(A)为:本文来自bi o.jew (2)按mg/kg折算mg/m2转换因子计算例:同上解:按计算出狗的适当试用剂量。
实验动物给药剂量

1.在离体器官时按照3倍或10倍剂量递增,在整体动物时则按照2倍或3.16倍剂量递增2.实验设计具体内容:(1)根据预期量进行设计:动物给药时,应用初始剂量之后,若没有发现疗效,也未发现任何不良反应,可继续按照2ds、3.3ds、5ds递增(对数等距1,1.78,3.2,5.6,10,对数等距有利于样本数据的对数处理(做量效曲线)),2-4次可达到预期量,以后每次递增30%-50%。
(2)根据LD50设计:先采用急毒LD50的1/10,1/15,1/20,1/5开始试验,根据上面说的剂量间隔设计方法,找到有效剂量,从而设置高、中、低三个剂量,若没有参考资料,一般根据LD50设计剂量。
注:做药效学试验,最终目的是做出量效、时效关系,量效关系要能做出最小有效量,半数有效量,最大效应量。
在确定药效学试验剂量前,一般要有预试验,明确最小有效量、最大有效量,据此确定量效曲线的剂量设计。
正式试验时,在最小有效量、最大有效量之间插入1-3个剂量点,对数等距。
不过这个似乎比较难,在做主要药效学试验前,做一个初步的药代试验,能很好的指导量效、时效的试验。
(3)实验者经验:①药效剂量的确定的确许多参考书上都给出了方法,但是我自己在工作后,在确定药效剂量时,是这样做的:先让送样部门确定药物的最大溶解浓度,然后我们初步确定给药方式后,用最大给药体积,最大给药浓度来预试,如果在这个剂量下动物能够耐受(给药次数和给药时间得参考你的实验设计方案),那么可以用此剂量来做药效筛选。
如果动物有死亡,那么按照0.6-0.8倍的关系降低剂量,直到动物不出现死亡为止,以此剂量来做药效筛选。
就是说我们摸索出的剂量相当与最大耐受剂量MTD。
一般药物在最大剂量下无药效,那么就其研发价值而言也不大了。
这个药效剂量和急毒剂量还是有差异的,因为药效剂量根据给药方案设定可能是给数天多次的,而急毒是在24小时内给药一次或多次给药,两者还是有差异但也有联系。
动物实验给药剂量换算

动物实验给药剂量换算医学 2009-02-19 14:24 阅读672 评论2字号:大中小关于不同实验动物之间或者实验动物与人之间的剂量如何作“等效”换算的问题。
分以下几点来探讨这个问题。
第一、等效剂量系数折算法换算第二、体表面积法换算第三、系数折算法与体表面积法的比较第四、系数折算法的相对误差第五、小孩与成人的剂量换算第六、少常用实验动物剂量间的换算第七、不同给药途径间的剂量换算第八、LD50与药效学剂量间的换算我们在实验中估算一种药物或化合物的使用剂量的时候,差不多是来源于两条途径:一是查文献,参考别人使用的剂量。
有时有现成的,可直接用。
有时没有我们所用动物的剂量,但有其它实验动物的。
也有的是有临床用量的,但没有实验动物的。
这样,我们就得进行换算。
这是我们今天要谈的这种方法。
另一种方法就是根据自己或文献上有关急性毒性的数据来进行估算,以期采用合适的剂量。
一般参考数据是LD50。
至于该选择LD50的多少分之一来作为参考剂量,众说纷纭。
这个我们再另题讨论。
下面我来说一说用第一种方法进行如何换算。
目前我们大多数人用的方法,是参考徐叔云教授主编的《药理实验方法学》。
在其附录中有一个表,列出了人和动物间按体表面积折算的等效剂量比值。
这个表,几乎被药理专业的人们奉为经典,一直在科研中沿用。
表如下所示:screen.width-333)this.width=screen.width-333" align=absMiddle border=0>请注意最后一行,这个就是我们通常用到的。
把人的临床剂量转换为实验动物的剂量。
试着换算一个。
如:人的临床剂量为X mg/kg ,换算成大鼠的剂量:大鼠的剂量=X mg/kg×70kg×0.018/200g=X mg/kg×70kg×0.018/0.2kg=6.3 X mg/kg.这也就是说,按单位体重的剂量来算,大鼠的等效剂量相当于人的6.3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物实验基础知识系列之一:剂量换算关于剂量换算的问题最近不少战友询问关于不同实验动物之间或者实验动物与人之间的剂量如何作“等效”换算的问题。
这个问题对学习药理的战友来讲,可能是非常熟悉了。
但对于非药理专业但又需做药理实验的战友来说,仍然是令人困扰的问题。
下面我们分以下几点来探讨这个问题。
第一、等效剂量系数折算法换算第二、体表面积法换算第三、系数折算法与体表面积法的比较第四、系数折算法的相对误差第五、小孩与成人的剂量换算第六、少常用实验动物剂量间的换算第七、不同给药途径间的剂量换算第八、LD50与药效学剂量间的换算下面我来简单说一下这个问题。
我们在实验中估算一种药物或化合物的使用剂量的时候,差不多是来源于两条途径:一是查文献,参考别人使用的剂量。
有时有现成的,可直接用。
有时没有我们所用动物的剂量,但有其它实验动物的。
也有的是有临床用量的,但没有实验动物的。
这样,我们就得进行换算。
这是我们今天要谈的这种方法。
另一种方法就是根据自己或文献上有关急性毒性的数据来进行估算,以期采用合适的剂量。
一般参考数据是LD50。
至于该选择LD50的多少分之一来作为参考剂量,众说纷纭。
这个我们再另题讨论。
下面我来说一说用第一种方法进行如何换算。
目前我们大多数人用的方法,是参考徐叔云教授主编的《药理实验方法学》。
在其附录中有一个表,列出了人和动物间按体表面积折算的等效剂量比值。
这个表,几乎被药理专业的人们奉为经典,一直在科研中沿用。
表如下所示:请注意最后一行,这个就是我们通常用到的。
把人的临床剂量转换为实验动物的剂量。
试着换算一个。
如:人的临床剂量为X mg/kg , 换算成大鼠的剂量:大鼠的剂量=X mg/kg×70kg×0.018/200g=Xmg/kg×70kg×0.018/0.2kg=6.3X mg/kg.这也就是说,按单位体重的剂量来算,大鼠的等效剂量相当于人的6.3倍。
在这里,我们要看到每种动物的体重(包括人),在上表中以蓝色显示的。
还要注意到折算系数,也就是表中以红色所示的。
将人的剂量转换成哪种动物的,就在相应的动物那一列下找到与人的相交的地方的折算系数,将剂量乘以折算系数,再乘上人的体重与那种动物体重的比值。
注意体重的单位要化成一致。
这个折算系数是以上表中蓝色所示的标准体重计算得来的。
依此类推,我们可以算出小鼠、豚鼠等其它动物剂量与人的比值。
小鼠的剂量=X mg/kg×70kg×0.0026/20g=Xmg/kg×70kg×0.0026/0.02kg=9.1X mg/kg.豚鼠的剂量=X mg/kg×70kg×0.031/400g=Xmg/kg×70kg×0.031/0.4kg=5.42X mg/kg.兔的剂量=X mg/kg×70kg×0.07/1.5kg =3.27X mg/kg.猫的剂量=X mg/kg×70kg×0.078/2.0kg=2.73X mg/kg.猴的剂量=X mg/kg×70kg×0.06/4.0kg=1.05X mg/kg.狗的剂量=X mg/kg×70kg×0.32/12kg =1.87X mg/kg.注意,人的临床剂量常会以××mg/d来表示,这时我们一定要把它转化成××mg/kg才能以上式来折算。
如:某药,成人每天服用50mg.计算大鼠的等效剂量。
大鼠的等效剂量=50mg/60kg×6.3=5.25mg/kg.在这里,我们一般把成人的体重按60kg来算比较合理。
尽管在这个表中,成人的标准体重设为70kg。
根据上述结果,我们来编制这样一个简表,希望能给广大战友们提供一个方便。
这样,我们不必去翻阅厚重的药理实验参考书,也不必在初涉实验时茫然无措了。
见下表:关于这个表,我说以下两点:1.这个表虽然是以体重的比来计算剂量,但实际上计算的是体表面积。
很多人误认为这是按体重来算剂量,不准,提出要按体表面积来算。
这是误解。
这个折算系数实际上就是已经把体重与体表面积的关系折算过来了的。
不信,你可以用体表面积的公式来算,结果是相差无几的。
如:一个70kg的人平均体表面积是1.73m2, 一只200g大鼠的体表面积约305cm2.我们来换算一下。
按体表面积来算,那就是要算于它们单位体重所占的体表面积的比值,也就相当于它们的剂量比。
人:1.73m2/70kg=0.02471 大鼠:305cm2/200g=305×10-5/0.2=0.1525大鼠剂量/人的剂量=大鼠比表面积/人比表面积=0.1525/0.02471=6.17可以看出,与我们上述按折算系数算出来的结果几乎相同。
为什么说要按体表面积来算才是准确的呢?起初人们也以为是直接按体重比计算剂量就可以了,后来发现不是那么回事。
经研究才知,是与体表面积基本成正比的。
这是根据能量代谢的原理而得出的,认为人和动物向外界环境中放热的量与其体表面积成正比。
很多研究指出:基础代谢率、热卡、肝肾功能、血药浓度、血药浓度_时间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UC)、肌酐(Cr)、Cr清除率、血液循环等都与体表面积基本成正比,因此按照动物体表面积计算药物剂量比体重更为合理。
应该说,这是一种理想化的推论。
在目前没有更好的、也没有更方便的换算方法的前提下,我们可以把当前这种折算关系当作一种重要的参考。
附:早在十九世纪末年,生理学家Voit 氏等发现虽然不同种类的动物每kg体重单位时间内的散热量相差悬殊,但都如折算成每m2体表面积的散热量,则基本一致。
例如马、猪、狗、大鼠和人的每m2体表面积每24小时的散热量都在1000 kCal 左右。
药理学家研究药物在体内的作用时则习惯于以mg/kg 或g/kg等方式来计算药物的剂量。
这种办法行之于同种动物的不同个体时,问题似乎不大;但用于不同种类动物时,常常会出现严重偏小或偏大,以致无法完成实验。
1958年Pinkle氏报告6-MP等抗肿瘤药物在小鼠、大鼠、狗和人身上的治疗剂量,按mg/kg计算时差距甚大,但如改为按mg/m2体表面积计算,就都非常接近。
此后,按体表面积计算剂量的概念逐渐为药理学家接受,被认为尤其适用于不同动物之间剂量的换算。
以上所述,一方面是想说明按体表面积算剂量的准确性;另一方面,是想表明通过折算系数后,以体重为参照,在一定范围内还是实用的,且方便。
2.这种换算关系的前提是:各种动物对某药的敏感程度是一样的。
在上述的折算关系中,我们是没有考虑到种属差异的。
我们理想地认为,对任何药物,各种动物和人的敏感程度是完全一样的。
这是我们折算等效剂量的一个重要的前提。
例如:犬无汗腺,对发汗药不敏感,而对流涎药比较敏感;大鼠无胆囊,对利胆药及有明显肝肠循环的药物与其他动物差别较大;鼠和兔对催吐药不敏感,而犬猫则较为敏感;吗啡对一般动物有抑制作用,但却对猫引起兴奋。
抗凝血药(毒鼠强等)对小鼠特别敏感,中毒剂量可以其他动物小数百倍;抗胆碱类药物(阿托品,莨菪碱等),家兔有明显耐受性(黑色家兔,特别不敏感,但新西兰家兔除外);同是啮齿类动物,家兔是草食动物,大鼠小鼠是杂食动物,对一般药物在静注时剂量换算尚属可用,在口服用药时家兔往往起效较迟,吸收较差,特别是对胃动力药及消化系统药差异更大。
大鼠对血管阻力药敏感,却对强心苷类不敏感,而猫对强心苷类则很敏感;大鼠对缺乏维生素及氨基酸敏感,因能自行合成维生素C,故对缺乏维生素C 不敏感,而豚鼠对缺乏维生素C及变态反应特别敏感。
我们可以用常用的麻醉剂试试对不同动物的作用。
如果机械地按等效剂量去算,可能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而实际上,我们都是一半参考等效剂量,一半靠自己的摸索。
因此,不能把这个所谓的等效剂量完全照搬。
当然,我们同样反对毫无根据地乱设剂量。
如:有的人做实验相当然地自己随意地设置10mg/kg ,20mg/kg, 40mg/kg. 好像是方便自己配药,而不是根据科学的道理来设置。
这是我们所应当摒弃的。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换算方法只是一个重要参考而已。
遇到有很大种属差异的药物或化合物,上述换算关系就相差很大了。
这一点要引起大家的关注。
下面我再介绍一下体型系数。
体型系数是人们根据不同动物的体重与体表面积之间的关系计算出来的。
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体型系数。
不少动物(包括人)的体型系数在0.09~0.1。
体表面积=体型系数×体重2/3在此附上一些常用实验动物的体型系数表。
下面我们来算一下,各种动物之间的体表面积比。
如:一个70kg的人与一只200g的大鼠的体表面积。
人的体表面积=0.1×(70)2/3=1.722大鼠的体表面积=0.09×(0.2)2/3=0.0306体表面积比(大鼠/人)=0.0306/1.722=0.0177~~=0.018再算体重为20g 的小鼠的。
小鼠的体表面积=0.06×(0.02)2/3=0.00436体表面积比(小鼠/人)= 0.00436/1.722=0.00254~~=0.0025可以看出,这个计算结果与前面我们所说的那个表基本是一致。
事实上,那个表就是根据体型系数算出来的。
这个按体型系数计算体表面积的公式被称为Mech公式。
于1879年发表。
这个公式的发表,可以说,对于科学界起到了一个很好的推动作用。
也使得我们从事药理、实验动物学的科研人员有了很好的借鉴。
从上述解析也可以看出,我们完全可以信任第一个表中所列出的折算系数,当然,也完全可以信任后面我编制的那个简表。
因为,这一切都是由体型公式计算得来的,也就是说,是按体表面积来计算等效剂量的。
但是,我不得不说的是,按第一个表,或者是我编制的简表来计算实验动物的等效剂量,要动物基本上在标准体重的区间内相差不大才会准确。
也就是说,小鼠在20g左右,大鼠在200g左右,豚鼠在400g左右等等,这样计算出来才会准确。
如果实验动物的体重与此相差比较大,按刚刚我们所讲的体型公式计算,与按折算系数计算的结果,就会有较大的偏差。
我们不妨以大鼠为例来算一算。
当大鼠的体重为180g, 250g ,300g ,350g,400g时,那么它的剂量根据体型系数计算实际体表面积应是多少?而按我们前面所说的折算系数算又是多少?它们之间相差有多大?当大鼠体重在哪个范围内波动时,上述折算系数仍然基本准确呢?这个问题我们再进一步探讨。
为什么说,当实验动物体重不在上述标准体重的附近的话,按折算系数算出来的剂量就不那么准了呢?这是因为,我们用这个折算系数,只是一个点对点的关系。
就是说,70kg的人对200g的大鼠,那么这个剂量完全准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