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四大社团知识点
中国现代文学史自考重点笔记

中国现代文学史自考重点笔记
以下就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中国现代文学史自考重点笔记,仅供大家参考。
文学革命的兴起:
-晚清文学改良运动的主要内容:诗界革命、小说界革命、文界革命、白话文运动。
-“五四”文学革命发生的历史背景:晚清文学改良运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适应以思想革命为主要内容的新文化运动而发生的。
-《新青年》:创刊时间为1915年,主编为陈独秀。
-“五四”新文化运动与文学革命的关系:文学革命是适应以思想革命为主要内容的新文化运动而发生的,二者相辅相成。
文学革命的发生过程:
1917年1月,《文学改良刍议》(胡适)倡导文学革
命;1917年2月,《文学革命论》(陈独秀)正式举起文学革命的大旗;钱玄同、刘半农等撰文响应,周作人发表《人的文学》《平民文学》。
-鲁迅:《狂人日记》是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发表于《新青年》。
-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对文学革命的影响:李大钊的《什么是新文学》,鲁迅的《狂人日记》,郭沫若的新诗。
这些内容仅供参考,具体的重点笔记还需要根据个人的学习情况和考试要求进行调整和补充。
[精选]中国现代文学史 自考教材 第一章--资料
![[精选]中国现代文学史 自考教材 第一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2b10ef4f168884868762d645.png)
六、台湾的文学革命
1.阵地、倡导者: 《台湾青年》1920.7创刊,1922年更名《台湾》 杂志,1923《台湾》杂志增刊《台湾民报》半月刊
第二节 鲁迅
一、概述 少年:从小康堕入困顿 求学:弃医从文 1909年归国,对辛亥革命:从热情呐喊到失望彷徨 1918-1927,倡导新文学,以实绩奠定地位。
语丝社、未名社、莽原社,《雨丝》《莽原》《未名》 1927.10,上海,最后十年最为辉煌的战斗生活,参加左联的领导工作
二、文学团体涌现
7.湖畔诗社:湖畔诗社是现代文学社团。1922年3月在杭州成立。成员为 冯雪峰、应修人、潘谟华、汪静之4人。他们的作品以抒情短诗为主,表 现了新文学运动初期刚刚挣脱封建礼教束缚的天真烂漫的青少年对美好自 然的向往和对幸福爱情的憧憬,独具一种单纯、清新、质朴的美。鲁迅曾 评价汪静之的爱情诗为“情感自然流露,天真而清新,是天籁,不是硬做 出来的”,评价湖畔诗社是“血的蒸气,醒过来的人的真声音”。朱自清 说:“真正专心致志做情诗的,是‘湖畔’的四个年轻人。 8.新月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影响较大的一个文学社团,它于1923年 成立于北京,是五四以来最大的以探索新诗理论与新诗创作为主的文学社 团,前期以《晨报副刊》作为阵地。该社活动在1927年春迁往上海,创 办《新月》月刊,1933年结束,主要成员有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 实秋等。闻一多、徐志摩倡导新格律诗。 莽原社:1925.4-1927.12,北京,鲁迅,高长虹,杂文 未名社:1925.8-1930.4,北京,鲁迅发起,台静农,以译介外国文学 为主,兼及文学创作
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所有考点精炼总结 2

1917——1949年的文学运动和文学思潮文学革命的兴起文学革命开始于1917年。
文学改良运动:诗界革命、小说界革命、文界革命、白话文运动1.诗界革命:以通俗的语言创造新诗境,反对拟古复古。
倡导者:梁启超、谭嗣同、夏曾佑、黄遵宪黄遵宪:我手写我口2.小说界革命:重视小说,改变小说是小道、闲说的传统观念梁启超《论小说与群治的关系》3.文界革命:梁启超倡导,创作新文体——报章体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4.白话文运动:主要人物:裘廷梁陈子褒提出报纸应改为白话白话谴责小说:《官场现形记》《二十年来目睹之怪现状》《老残游记》《孽海花》1915年9月陈独秀任主编的《新青年》创刊——标志新文化运动的开始。
新文化运动倡导者:陈独秀、李大钊主要阵地:《新青年》主要宣传:民主、科学新文化运动:反对旧思想旧道德,提倡新思想、新道德的思想革命运动。
1917年1月《新青年》胡适《文学改良刍议》——倡导文学革命的第一篇理论文章1917年2月,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正式举起文学革命的大旗。
响应者:钱玄同、刘半农主要内容:文学革命、思想革命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介绍、翻译外国文学胡适《文学改良刍议》:侧重于文学的语言形式的改革,提出“以今世历史金花的眼光观之,则白话文学之为中国文学之正宗,又为将来文学必用之利器,可断言也。
”“须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须讲求文法;不作无病之呻吟;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
”重视文章内容,摆脱对古人的奴性。
宣扬反拟古主义的现实主义文学思想。
胡适吸收融汇前人意见,对文学革命在理论主张上作出中国要贡献。
胡适:《历史的文学观念论》《建设的文学革命论》《易卜生主义》《文学进化观念与戏剧改良》《论新诗》《建设的文学革命论》: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谈新诗》:诗体的大解放——《尝试集》现代最早的白话新剧——《终身大事》胡适的基本倾向:文学改良提出创造新文学的进行次序:工具——方法——创造陈独秀《文学革命论》:从内容、形式提出文学改革主张三大主义:国民文学、写实文学、社会文学排斥贵族文学、古典文学、山林文学批判明前后七子、桐城派,要求“赤裸裸的抒情写世”钱玄同:小说、戏剧为文学正宗刘半农:《我之文学改良观》提出“增多诗体”“重造新韵”分段、使用标点符号傅斯年:《怎样做白话文?》留心自己的说话,留心听别人的说话周作人——1918年发表《人的文学》人的文学:合乎人性的人的灵肉一致的生活为是的文学用这人道主义为本,对于人生诸问题,加以记录研究的文字——人间本位主义人的文学与非人的文学的区别:著作的态度周作人的“人的文学”主张——对新文学第一个十年的理论建设和文学创作发生重大影响,成为这一时期文学创作的重要特色。
中国现代文学史考点整理供参考学习

中国现代文学史考点复习整理1.文学研究会于1921年1月在北京成立,代表作家有周作人、沈雁冰、许地山等12人。
代表刊物:沈雁冰《小说月报》,主张“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宣称“将文艺当作高兴时的游戏或失意时的消遣的时候,现在已经过去了”。
意义:为新文学革命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2.创造社于1921年7月成立于日本东京,代表作家有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等,代表刊物:前期《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洪水》等刊物;后期《创造月刊》《文化批判》《流沙》等杂志。
初期主张“为艺术而艺术”,强调文学必须忠实地表现作者自己内心的要求;讲求文学的全与美,推崇文学创造的直觉与灵感,比较重视文学的美感作用。
后期提倡表同情于无产阶级的革命文学,思想明显左倾。
意义:为新文学革命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3.新感觉派是30年代海派文学中重要的一支以南方上海为阵地。
主要作家施蛰存、刘呐鸥、穆时英等。
主要阵地《无轨列车》、《新文艺》和《现代》等刊物。
特点:以都市为题材,侧重展现都市生活的畸形与病态,感性的描写富于现代都市气息和特征的人物,在结构形式方法技巧方面有所创新。
意义:是中国现代史上第一个独立的现代主义文学流派。
4.五四文学(第一个十年)的特征①现代理性精神的张扬:五四文化思潮对国民的作用在于启蒙,呐喊彷徨即贯穿着清醒的现实主义理性批判精神,“为人生”的文学研究会作家的创作也大都充满着理性批判意识。
②感伤的精神标记:被新思潮唤醒的一代青年作家,常常有梦醒后无路可走的感受,于是苦闷、彷徨、感伤。
自叙传讲着“零余者”的故事,诗散文戏剧都不免渗透着感伤情绪。
③个性化的追求:五四是文学史上个人表现最突出的时期,创造社的追求就是表现真我。
野草表达的是一种极为个性化的主管情怀。
④创作方法的多样化探索:在鲁迅的开放的现实主义影响下,现实主义逐步发展成主流,但相当多作家向往浪漫主义,要求在作品中抒发强烈的主观情绪。
自考中国当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自考中国当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本文档提供了关于自考中国当代文学史的复资料,以帮助准备
自考的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以下是复资料的主要内容:
1. 背景概述
- 简要介绍中国当代文学史的背景和重要阶段。
- 提供中国当代文学史的起始时间和结束时间。
2. 文学运动和代表作品
- 介绍中国当代文学史中的重要文学运动,如“五四新文化运动”、““文化大革命”、““解放前后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等。
- 列举代表性作家和他们的代表作品,如鲁迅的《狂人日记》、的《庐山谣》等。
3. 重要作家与作品
- 介绍中国当代文学史中的重要作家和他们的代表作品,如钱
钟书的《围城》、莫言的《红高粱家族》等。
- 提供作家的生平背景和文学风格特点。
4. 文学理论和批评
- 简要介绍中国当代文学史中的文学理论和批评,如““文化一统论”、““造物意识”、““文学评价标准”等。
5. 影响和意义
- 分析中国当代文学史对当代社会和文化的影响和意义,如文学对社会变革的反映和促进作用等。
6. 难点和值得重点关注的内容
- 列举自考中国当代文学史中的难点和值得重点关注的内容,如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作家的社会角色等。
通过复这些资料,学生们可以全面了解中国当代文学史的发展历程、重要作家和作品,以及相关的文学理论和批评。
希望这些复资料能够对学生们的研究和备考有所帮助。
>注意:本文档为复习资料,如需详细了解任何具体内容,请查阅相关的教材和参考书籍。
中国现代文学史下册自考重点笔记

我国现代文学史下册自考重点笔记一、概述我国现代文学历经百年发展,涌现出众多文学巨匠和经典作品,为我国文学史注入了丰富的文化底蕴。
我国现代文学史下册自考重点主要涵盖了20世纪以来的文学发展,包括新文学运动、现代诗歌、现代小说等多个方面的重要内容。
二、新文学运动新文学运动是我国现代文学的重要转折点,是我国文学走向现代化的标志性事件。
其中,《狂人日记》、《呐喊》等作品成为新文学运动的代表作,揭开了我国文学探索现代性的序幕,也为后续文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现代诗歌现代诗歌在我国文学发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包括了诗人徐志摩、艾青等的代表作品。
他们以自己的方式表现出了对时代的感悟和对生活的热爱,为我国现代诗歌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四、现代小说现代小说是我国现代文学的又一重要组成部分,涌现出了鲁迅、茅盾等一大批文学巨匠。
他们的作品以鲜明的现实主义风格,深刻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问题,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五、总结与展望我国现代文学史下册自考重点内容包括了新文学运动、现代诗歌、现代小说等多个方面,通过对这些内容的深入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我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历程,也为我们更好地把握我国文学精髓提供了重要帮助。
个人观点我国现代文学是文化传统与时代变革的交融,是文学巨匠们对时代的深刻把握和对生活的热爱。
通过深入学习我国现代文学史下册自考重点,我对我国现代文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更加珍惜这份文化遗产。
通过对我国现代文学史下册自考重点的学习和总结,我对我国现代文学有了更加全面、深刻和灵活的理解,也更加期待在未来的学习和实践中,能够更好地传承和弘扬我国文学的光辉。
自从我深入学习了我国现代文学史下册自考重点后,我对我国现代文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我深深感受到我国现代文学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更加珍惜这份文化遗产,也更加期待在未来的学习和实践中,能够更好地传承和弘扬我国文学的光辉。
新文学运动是我国现代文学的重要转折点,标志着我国文学走向现代化的起点。
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共93个(自考)[1]
![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共93个(自考)[1]](https://img.taocdn.com/s3/m/321525afb9d528ea81c7798f.png)
1. 文学研究会文学研究会是中国新文学运动中第一个纯文学团体,成立于1921年1月,发起人有茅盾等人,以《小说月报》为阵地,积极倡导文学革命。
其主要理论家茅盾提出文学要老老实实表现人生,尤其应描绘被压迫的人民,在创作方法上,他主要提倡现实主义,反对唯美主义和浪漫主义。
文学研究会作家的成就,主要表现在小说创作上,如茅盾的《蚀》三部曲、叶圣陶的《倪焕之》,许地山的《缀网劳蛛》、冰心的《超人》等均以对现实的细密描绘、深入剖析,显示出现实主义特色,而成为文学研究会这个显示主义文学流派的力作。
2. 创造社1、1921年在日本东京成立,发起人有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等。
2、主要刊物:《创造季刊》《创造周刊》《创造日》3、理论主张:尊自我,重主观,强调艺术是自我表现、内心自然流露;强调文学的本质是感情;强调灵感在创作中的作用。
主要表现为浪漫主义特征。
3. 新月社新月社于1923年成立于北京,该社活动在1927年春迁往上海,1933年结束,主要成员有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
他们把《晨报副刊》作为阵地,后又创办《诗刊》周刊,《新月》月刊。
新月社是一个涉及政治、思想、学术、文艺各领域的派别,在思想上和组织上都表现了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特点。
它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主要贡献在于新诗,闻一多、徐志摩等人针对自由体诗体现的散文化倾向,提出新格律诗的主张。
他们对于对于诗歌艺术的追求带有唯美倾向,但在当时对于新诗在艺术技巧上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徐志摩的《再别康桥》、闻一多的《死水》等是新月派的佳作。
4. 语丝社语丝社得名于1924年11月在北京创刊的《语丝》周刊,由《语丝》主要馔稿人组成,主要代表人物有周作人、鲁迅、林语堂、钱玄同、孙伏园、俞平伯、刘半农等。
它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以散文创作为主的刊物,主要发表杂感、短评、小品等。
语丝社作家的散文创作形成了独具风格的“语丝”文体,这种文体在思想内容上有任意言谈,斥旧促新,在艺术上以文艺性短论和随笔为主要形式,拨辣幽默,讽刺强烈。
中国当代文学史自考知识点

中国当代文学史自考知识点中国当代文学史是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涵盖了20世纪以来的文学作品、作家及其写作风格、思想倾向等方面的内容。
以下是中国当代文学史的一些知识点:1. 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事件,它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新文化运动宣扬科学、民主、自由和个性解放,对于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第一代现代作家:陈独秀、鲁迅、胡适等被称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他们以鲁迅的小说和胡适的散文为代表,探索和提倡了新的文学形式和思想内容。
3. 五四时期的文学思潮:五四时期涌现了大量的文学刊物和文学组织,如《新青年》、《晨钟报》等。
同时,舒服文学、自然主义文学、现代主义文学等不同的创作潮流也在这一时期形成。
4. 抗日战争与文学:抗日战争期间,文学作品呈现出爱国主义情感,表达了人民对于抗战的支持和呼吁。
徐志摩、冰心等作家的作品在此时期得到了广泛传播。
5. 后新文学时期:1949年以后,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时代,文学创作受到了新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条件的影响。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成为官方文学思潮,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具有反映现实主义色彩的作家和作品。
6. “文化大革命”期间的文学: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文学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和破坏。
大量的作家和作品受到批判和迫害,文学创作陷入停滞状态。
7. 80年代文学复兴: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革,文学创作逐渐恢复活力。
新感性主义、实验性文学、后现代主义等文学思潮兴起,作家如余华、莫言、张炜等崭露头角。
8. 当代女性文学:中国当代文学中,女性作家的地位和作品逐渐受到重视。
女性文学关注性别、家庭、婚姻等女性话题,如席慕蓉、三毛、丁玲等作家。
以上是中国当代文学史的一些重要知识点,了解这些知识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脉络和主要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四大社团知识点
文学研究会
文学研究会是中国新文学运动中第一个纯文学团体,成立于1921年1月,发起人有茅盾等人,以《小说月报》为阵地,积极倡导文学革命。
其主要理论家茅盾提出文学要老老实实表现人生,尤其应描绘被压迫的人民,在创作方法上,他主要提倡现实主义,反对唯美主义和浪漫主义。
文学研究会作家的成就,主要表现在小说创作上,如茅盾的《蚀》三部曲、叶圣陶的《倪焕之》,许地山的《缀网劳蛛》、冰心的《超人》等均以对现实的细密描绘、深入剖析,显示出现实主义特色,而成为文学研究会这个显示主义文学流派的力作。
创造社
成立于1921年7月,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文学社团之一,主要成员郭沫若、郁达夫等,主要出版物有《创造季刊》、《创造周报》等。
创造社的文学主张有明显的为艺术而艺术的色彩,非常强调文学是作家的自我表现,极力反对文艺的社会功用,认为于是应除祛一切功利,力求本身之完美,同时,他们又极力反对社会黑暗,创造社的主要创作方法是浪漫主义的,重在抒发个人感情,表现自己个性。
如郭沫若的诗集《前茅》、郁达夫的《茑萝行》、《春风沉醉的晚上》等都以浓重的主观抒情色彩、鲜明的浪漫主义倾向而成为创作社的代表作品。
新月社
新月社于1923年成立于北京,该社活动在1927年春迁往上海,1933年结束,主要成员有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
他们把《晨报副刊》作为阵地,后又创办《诗刊》周刊,《新月》月刊。
新月社是一个涉及政治、思想、学术、文艺各领域的派别,在思想上和组织上都表现了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特点。
它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主要贡献在于新诗,闻一多、
徐志摩等人针对自由体诗体现的散文化倾向,提出新格律诗的主张。
他们对于对于诗歌艺术的追求带有唯美倾向,但在当时对于新诗在艺术技巧上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徐志摩的《再别康桥》、闻一多的《死水》等是新月派的佳作。
语丝社
语丝社得名于1924年11月在北京创刊的《语丝》周刊,由《语丝》主要馔稿人组成,主要代表人物有周作人、鲁迅、林语堂、钱玄同、孙伏园、俞平伯、刘半农等。
它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以散文创作为主的刊物,主要发表杂感、短评、小品等。
语丝社作家的散文创作形成了独具风格的“语丝”文体,这种文体在思想内容上有任意言谈,斥旧促新,在艺术上以文艺性短论和随笔为主要形式,拨辣幽默,讽刺强烈。
以鲁迅为代表的尖锐泼辣的杂文和以周作人、林语堂为代表的幽雅的小品形成了该社散文创作两大类,对散文发展有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