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里红妆古时嫁妆都有啥

合集下载

古代皇后嫁妆清单

古代皇后嫁妆清单

古代皇后嫁妆清单
古代皇后的嫁妆清单非常丰富和奢华。

以同治帝的皇后为例,嫁妆清单包括:
头饰:朝冠、钿子、簪子、扁方、包头等。

首饰:朝珠、项圈、手串、戒指、扳指、手镯等。

服饰:朝服、朝褂、各式做好的衣服以及各种绫罗绸缎布匹。

鞋袜:鞋、袜、靴子。

家具:各种桌椅家具及灯、盆、盒子、杯子、盘子。

烟壶:各种材料的烟壶。

寝具:被褥、枕头等。

化妆品:宫粉。

装饰品:宝石佩、如意、幔帐等。

这份清单共有572项,反映了清末时期帝后大婚的奢华程度。

尽管皇帝的聘礼也非常丰厚,但皇后的嫁妆同样令人瞩目。

在西汉时期,皇后的嫁妆包括黄金、马匹等,而到了清代,标准嫁妆包括黄金二百两、白银万两,以及其他物品如金茶筒、银茶筒、银盆、缎匹等。

皇帝还会给老丈人、丈母娘一笔丰厚的赏赐。

宁波十里红妆简介

宁波十里红妆简介

宁波十里红妆是宁波市宁海县及浙东地区特有的传统婚俗,是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

这种婚俗包括了浙东地区的婚嫁仪式中迎嫁妆习俗和红妆器物工艺传承两块文化内容。

它承继了汉族传统婚俗中的“六礼”,即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并在此基础上加入了地方特色,形成了包括定情、做媒、相亲、备嫁妆、迎嫁妆、花轿迎娶、拜天地、闹洞房、回门等环节的系列结婚礼俗。

在宁波十里红妆婚俗中,女子出嫁时要带上精心打造的红漆嫁妆,这些嫁妆包括杠箱、花轿、箱、柜、桌、椅、桶、盆等红漆陪嫁用品,组成一支绵延数里的送嫁妆队伍,因此被称为“十里红妆”。

这一壮观的场面不仅是婚嫁的象征,也代表了明媒正娶的标志。

宁波十里红妆婚俗中的嫁妆丰富多样,包括了大件家具、成套红脚桶、提桶、果桶等小木器以及瓷瓶、埕罐等小件东西,这些嫁妆都朱漆髹金,流光溢彩。

床桌器具箱笼被褥一应俱全,日常所需无所不包。

这种婚俗反映了宁波地区商业的兴盛和人民的富足,也体现了当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需了解更多关于宁波十里红妆婚俗的信息,建议查阅相关文献或咨询当地文化部门。

“十里红妆”古代厚嫁之风,你知道多少?

“十里红妆”古代厚嫁之风,你知道多少?

“十里红妆”古代厚嫁之风,你知道多少?诗歌《氓》中记载:“以而车来,以我贿迁”,描述了当时的卫国女子出嫁时的情景。

你驾着马快来吧,我带着嫁妆嫁到你家去,可见嫁妆这一风俗是由来已久的。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嫁妆大多还都是一对枕套或者两床被子,到了八十年代流行“48条腿”“三转一响”。

如今的嫁妆车子,家电甚至房子也都是我们常见的。

古人呢?不仅仅是婚礼仪式比我们讲究,对女子出嫁时候的的嫁妆也是煞费苦心,一份古人的嫁妆清单就足以让各位瞠目结舌了。

而每天还在为家庭四处奔波、攒钱买车买房的的男士们看完这篇文章估计就剩下羡慕嫉妒恨了,今天,学堂君带你穿越古代,一起看看古人所谓的“厚嫁风尚!”辛丑本《迎亲图》中的嫁妆队伍古人的十里红妆,传统婚礼的仪式人们常说得“良田千亩,十里红妆。

”指的是发嫁妆的队伍排列绵延数里,这个场面我们在各种古装电视剧也早就见过,但是你一定以为这只是大户人家摆排场。

不,古代“厚嫁”这个风俗几乎是普及到家家户户的。

甚至坊间还有一种谣传,无嫁妆则难以成亲。

即使当时皇家同宗的“宗女”,如果家境贫寒也常常嫁不出去。

《康熙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中就有记载:“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有‘宗女’由于家境不佳而未嫁,康熙帝下令恩赏四十一位贫困宗女每人一百两银子,资助其嫁妆。

”一场喜庆的婚礼背后有太多不为人知的故事即使是寻常人家的女儿,家里人也会从一出生就帮忙给女儿攒嫁妆。

为的是以后自己的孩子不仅能找到好婆家,出嫁以后还能在婆家的地位高一点、过得幸福一些(从古至今父母为儿女操碎心真是一点没变啊)。

大婚前女方的家人一般还要专门去男方家里量尺寸,用来订做陪嫁的家具,甚至还有的家庭因为婚礼前凑不够嫁妆而要去抵押房产。

《衡水县志》中也曾经这样描述:“豪富之家,间有以数百金做嫁资者,此则准诸古昔,大不侔矣。

毕婚后,男家之费什一,女家之费什九。

”可见当时女子陪嫁的费用远远高于男性聘礼!古代的嫁妆通常情况下分为两类:一类是我们比较常见的日常生活用品,衣服、被褥、家具、书籍药材,压箱底等。

十里红妆----古月斋

十里红妆----古月斋

十里红妆----古月斋十里红妆十里红妆,是旧时浙江宁波地区大户人家,嫁女的壮观场面。

送亲这天,鼓乐齐鸣,爆竹震天,嫁妆队伍,浩浩荡荡,蜿蜒数里,从女家一直延伸到夫家。

挑夫们抬着出嫁女子的各种生活用品,大到华丽的红柜,红桌,红箱,小到精美的木桶,提篮,一担担,一杠杠,朱漆泥金,流光溢彩,仿佛是一条披着红袍的金龙,洋溢着吉祥喜庆,显示着家产的富足。

宁海县位于中国大陆海岸线中段,浙江省东部,为宁波市属县。

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在此劳作生息,公元280年始建宁海县,至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

自古以来,这里就是一处海陆畅通,经济繁荣的江南重镇。

自南宋以来,十里红妆的婚嫁风俗,就在宁海一带盛行。

明清时期,由于海运发达,商业繁盛,当地生活十分富庶,奢华的红妆婚俗,达到了全盛。

一掷千金,不惜财力为女儿置办红嫁妆,逐渐成为宁海地区的民间风俗,世代相传。

十里红妆,是家族富有,地位显赫的一种炫耀。

在古代,两家联姻,家与家的联合,比男女结合更被社会所重视。

婚姻,更多的是被用以壮大亲属,扩大权势。

宁绍一带在明清时期,是商贾(gu)官宦云集之地,素有“无宁不成市,无绍不成衙”之说。

商人手中握有大量财富,但因中国封建社会重农抑商的风气,政治地位素来不高,所以,商人常常通过联姻,来结交官宦,借以提高自身的地位。

除此以外,富商巨贾之家,也经常世代联姻,以增强他们在商业活动中的竞争力。

商人鲜衣怒马,选妓征歌,炫耀于世,唯恐其财富不为人知。

万人空巷,长久被人津津乐道的十里红妆,既能扩大联姻两家的影响,提高两家的社会地位,用现代的话来说,十里红妆是豪门富家最好的商业广告。

所以,婚媾竞尚奢华,动辄花费万千,置办十里红妆。

我们有一句老话叫,有钱人家嫁女儿,中等人家送女儿,没钱人家卖女儿。

十里红妆,指的是那些富家大户,嫁女儿的状况。

也就是在男方给她聘金的基础上,娘家再陪上一些去,来显示家与家的地位。

家与家的联姻,实际上,是这个家族与那个家族,形成以物质为纽带的一个联姻。

古代嫁妆清单

古代嫁妆清单

古代嫁妆清单嫁妆,是古代女子出嫁时所带的财物和礼品。

在古代社会,嫁妆被视为一种重要的礼仪,它不仅代表了家族的荣誉,更是对新娘的祝福和保障。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了解古代嫁妆的内容和意义,下面将逐一介绍古代嫁妆清单。

首先是嫁妆中的金银首饰。

这些首饰包括金镯、银镯、金戒指、银戒指等,是新娘在婚礼上佩戴的重要装饰品。

金银首饰不仅代表了新娘的身份和地位,也是家族的繁荣和财富的象征。

此外,金银首饰还有保值和升值的作用,可以为婚后的生活提供一些经济保障。

其次是嫁妆中的绸缎锦被。

这些绸缎锦被是新娘的嫁衣和嫁被,用来装饰新娘的婚房。

绸缎锦被不仅富有华丽的色彩和图案,还寓意着新娘婚后生活的幸福和美满。

古代人认为,新娘身上穿的绸缎锦被可以带来好运和祝福,也可以保护新娘免受邪恶之气的侵害。

第三是嫁妆中的家具器皿。

这些家具器皿包括床、椅、几、桌、柜、碗、盘、杯等,用来装饰新娘的婚房。

家具器皿的选择不仅要考虑实用性和美观性,还要符合新娘的身份和地位。

古代人认为,好的家具器皿可以为新娘带来吉祥和福气,也可以展示出家族的品味和财富。

第四是嫁妆中的财物金银。

这些财物金银包括黄金、白银、铜钱、银锭等,是新娘在婚后可以支配的财产。

财物金银的数量和价值往往取决于新娘的家庭背景和地位,也代表了新娘的财富和家族的实力。

古代人认为,财物金银可以为新娘提供一定的经济保障,也可以为婚后的生活增添一些乐趣和享受。

第五是嫁妆中的书画字画。

这些书画字画包括古代名家的名作、家族的族谱和新娘的写真照片等,用来装饰新娘的婚房。

书画字画的选择不仅要考虑艺术性和收藏价值,还要符合新娘的品味和兴趣。

古代人认为,好的书画字画可以为新娘带来智慧和灵感,也可以展示出家族的学问和修养。

最后是嫁妆中的其他物品。

这些其他物品包括新娘的衣物、鞋帽、化妆品、香料、药品等,用来满足新娘在婚后的日常生活需求。

这些物品的选择和数量往往取决于新娘的个人喜好和婚后的生活方式。

古代人认为,好的衣物和饰品可以为新娘增添美丽和自信,好的化妆品和香料可以为婚后的生活增添情趣和浪漫。

历史趣闻 古代婚礼中新娘的嫁妆都有什么?

历史趣闻 古代婚礼中新娘的嫁妆都有什么?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历史趣闻古代婚礼中新娘的嫁妆都有什么?
导语:从古至今,新郎迎娶,新娘出嫁都是最为神圣、重要的时刻。

那么,一定有很多朋友很好奇,在我国古代,新娘的嫁妆里到底有些什么呢?下面,
从古至今,新郎迎娶,新娘出嫁都是最为神圣、重要的时刻。

那么,一定有很多朋友很好奇,在我国古代,新娘的嫁妆里到底有些什么呢?下面,我们就来盘点一下。

1.家禽和牲畜:比较具有规模的陪嫁要从战国时期算起,受当时的生产力和生活水平所限,在民间比较风光的陪嫁大雁、狗、猪等。

其中,大雁是新郎到新娘家迎亲时必带礼物,即所谓“执雁为礼”,也叫“奠雁”。

2.生活日用品。

在我国古代,嫁妆的选择范围比较广泛,除了房子、土地等不动产,都可以做为嫁妆,其中以日常生活用品最为实用。

在清朝黑龙江一带,陪嫁品中除了鞋子、衣物以及金首饰外,洗衣盆、手巾、胰子也用作陪嫁。

3.丫鬟妹妹。

从春秋战国起,贵族人家嫁女儿,还会让女儿带走一些侍婢,为女儿在夫家能有个照应,尽快适应新的环境。

后来,这些陪嫁的丫环被主人纳妾的现象也比较普遍。

4.终老用品。

丧服、缞衣、棺材板能入嫁妆之列,听起来有些危言耸听。

在过去浙江宁波慈溪一带,嫁妆中凶服必不可少。

这些凶服不是为新嫁娘准备的,而是为女儿的准公婆去世时穿的。

对此,公婆不但不会认为晦气,还觉得亲家想得周到。

5.房事模型。

古代压箱底的嫁妆往往关乎夫妻房事,以性生活模型居多。

与其说是嫁妆,倒不如说是房事教材贴切。

在古代,嫁妆的多少直接决定女儿日后的家庭地位。

因此,嫁女时,生活常识分享。

古代女子嫁妆清单

古代女子嫁妆清单

古代女子嫁妆清单
古代女子的嫁妆清单因时代和地区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古代女子嫁妆清单的一些项目:
1. 衣物和饰品:
裙子、上衣、外套等各种服装
头饰、发簪、发髻等发饰
项链、手链、戒指等首饰
脚镯、耳环等配饰
2. 家具和生活用品:
床、床帐、床褥、被褥等寝具
桌椅、凳子等家具
餐具、茶具、厨具等生活用品
锦囊、首饰盒等存放物品的容器
3. 织物和纺织品:
锦缎、绸缎、绢绸等华美的面料
锦绣被褥、苏绣抱枕等织物制品
纱线、棉线、丝线等纺织品
4. 厨房和食品:
瓷器碗盘、铜器、铁器等厨具
大米、面粉、油盐等食品材料
5. 财产和财物:
金银首饰、宝石等财物
高贵的实物,如珍贵的字画、古董等
这只是一些可能出现在古代女子的嫁妆清单中的项目,具体清单会因时代、地区、家庭财力和文化习俗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希望这些信息对你有所帮助!。

古代女子嫁妆清单明细

古代女子嫁妆清单明细

古代女子嫁妆清单明细
古代女子嫁妆清单明细如下:
1. 金银首饰:金、银项链、手链、手镯、耳环等。

2. 珠宝饰品:珍珠项链、珠串、玛瑙手镯、翡翠挂件等。

3. 妆奁:包括盒装粉饼、蜜粉、腮红、口红、眉笔、眼线笔等女性化妆品。

4. 绸缎衣物:绸缎对襟衫、褙子、裙子、袄子等。

5. 绣品:绣花围巾、绣花抱枕、绣花被褥等。

6. 针线盒:储存针线、剪刀等缝纫工具的盒子。

7. 精美纺织品:锦缎被褥、丝绸薄纱、绣花蚕丝袜等。

8. 文房四宝:毛笔、墨、纸、砚。

9. 生活用品:铜镜、木梳、牙刷、漱口杯等。

10. 家具:红木嵌花柜、屏风、螺钿瑞兽图案桌椅等。

11. 籍册:家谱、祖籍情况等家族重要档案资料。

12. 微型财产:银元、金元宝等小额财产。

以上就是古代女子嫁妆清单的详细明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里红妆古时嫁妆都有啥
所谓“十里红妆”是旧时嫁女的场面。

人们常用“良田千亩,十里红妆”形容嫁妆的丰厚。

旧俗在婚期前一天,女家将置办的奁具雇挑夫送往男家,由伴娘为之铺陈,俗称“铺床”或“发嫁妆”。

这铺房尽管不在婚姻六礼之列,但长期以来却是汉族婚俗的重要组成部分。

富家嫁妆惊人,床桌器具箱笼被褥一应俱全,日常所需无所不包。

发嫁妆的队伍排列绵延数里,故称“十里红妆”。

发嫁妆往往成为富家大户人家摆阔夸富的大游行。

宋代文学家司马光曾痛陈这陋习:“亲迎前一日,女氏使人张陈其婿之室,俗谓之‘铺房’。

古虽无之,然今世俗所用,不可废也。

床塌、蔫席、椅床之类,婿家当具之;毡褥、帐慢、衾绹之类,女家当具之。

所张陈者,但毡褥、帐幔、帐幕之类应用之物,其衣服袜履等不用者,皆锁之箧笥,世俗尽陈之,欲矜夸富多,此乃婢妾小人之态,不足为也”(见《温公书仪》
卷三)。

女方收了男方的聘金,而又不愿落下卖女儿的名声,富家大户就追加资金为女儿置办了日常起居一切所需的家具、器皿作为嫁妆,以免被夫家轻视而怠慢女儿,同时也向社会和男家显示女方的富有。

这些嫁妆除了床上用品、衣裤鞋履、首饰、被褥以及女红用品等细软物件在亲迎时随花轿发送外,其余的红奁大至床铺。

小至线板、纺缍,在婚期前一天,送往男家。

发嫁妆时,大件家具两人抬,成套红脚桶分两头一人挑,提桶、果桶等小木器及瓷瓶、埕罐等小件东西盛放在红扛箱内两人抬。

一担担、一杠杠都朱漆髹金,流光溢彩。

蜿蜒数里的红妆队伍经常从女家一直延伸到夫家,浩浩荡荡,仿佛是一条披着红袍的金龙,洋溢着吉祥喜庆,炫耀家产的富足。

红色是生命的象征,代表生命的延续。

红色是中国婚俗中约定俗成的喜色,所以嫁妆称为红妆、红奁,而宁绍红妆的所有器物都是髹朱漆或泥
金朱漆,故可谓是名副其实的红妆。

十里红妆。

一方面表达了父母对女儿的拳拳爱意,以免女儿在夫家被轻视或受欺侮;另一方面,十里红妆也是家族富有、地位显赫的一种炫耀。

在古代,两家联姻,家与家的联合较男女结合更被人们和社会重视,婚姻只是被作为壮大亲族、扩大权势来考虑。

宁绍一带。

明清是商贾官宦云集之地,素有“无宁不成市,无绍不成衙”之说。

商人虽然手中握有大量财富,因重农抑商习惯,政治地位向来不高,所以常常通过联姻来结交士大夫,藉以提高自身的地位;另外,富商巨贾之家常世代联姻,以增强他们在商业活动中的竞争能力。

商人常鲜衣怒马,选妓征歌,以炫耀于人,唯恐其财富不为人知。

能引起万人空巷及长久被人津津乐道的十里红妆,最能扩大联姻两家的影响,提高两家的社会地位,用现代的话讲,十里红妆也是最好的商业广告,所以,婚媾竞尚奢丽,动辄花费万全,侈华无
节制,置办“十里红妆”。

1 清朱漆泥金雕花三屏风式镜台
高68、宽47、深17厘米。

台面呈扇面形,有三小抽屉。

台上立三泥金镂雕花卉、仙鹤纹屏风,夔龙纹坐角牙子。

龙纹搭脑,中屏两搭脑间饰宝珠纹。

台面和屏风内框髹黑漆。

此款镜台很少见,造型与明黄花梨五屏风镜台非常类似,但装饰风格更显华贵。

2 清宁波雕花拔步床
又名千工床。

长212、宽120、踏步深60、高228厘米。

此床上有卷篷顶,下有踏步,前有雕花柱架、挂落、倚檐花罩组成的廊庑。

廊庑右边安放二斗二门小橱一只,上置钟、帽筒、花瓶、镜箱、茶具、灯台;右边放马桶箱一只。

反半部是卧床本体,有雕花门罩、垂带、遮枕,床三面围有扩装式的雕刻及彩绘屏风。

这种踏步式架子床不仅冬暖夏凉,且在室内
再造了一个多功能的、私秘性强的起居空间。

3 清早期朱漆带门围六柱架子床
长213、宽113、高220厘米。

床身案形设计,腿足缩进安装,用插肩榫与床面连接。

床身这种设计,可追溯到内蒙解放营子辽墓、大同金阎德源墓、襄汾明墓出土的栏杆床,江南明清床塌罕见这种造型。

床身正面束腰,卷草纹腿及牙板,线条流畅有力;背面光素,直腿。

正面设浮雕人物纹门围及素面挂檐,挂檐下有镂雕牙板及人物吉子。

其余三面无挂檐。

通体髹朱,色泽深沉.
4 清朱漆靠背椅
俗称洗脚椅,一侧座面下有小抽屉,以盛放袜子或剪成等修脚工具。

桥梁式搭脑,搭脑两端与后腿交角处,有云头牙子相托,背板三段体做法,上部中部嵌浅浮雕花卉和人物花板,下部是蝙蝠纹镂雕,座面下束腰,正面两腿间饰透雕卷草纹牙条,牙子及花板均朱黑相间
并髹金。

色彩艳丽,饰而不繁。

5 清朱漆三斗房前桌
长100、宽58、高89厘米。

此桌通体髹朱漆,外形似平头案,因其有抽屉之故,且放在卧房的窗前,俗称房前桌。

束腰,直腿,马蹄足,左右两腿间有设罗锅帐。

面板下有云纹牙
头。

6 清朱漆云龙纹提梁提桶
高45厘米,桶身鼓腹,颈部起两道弦纹。

提梁浅浮雕一对反向龙首和一蝙蝠,髹黑漆,灵芝云纹为地,刀法圆润,线条流畅,有雕漆的效果。

这类提桶是宁绍较常见的木制容器,常用来盛放糕点、米粉、干果、杂粮之类。

但提梁上有如此精美雕刻的,实属罕见。

7 清乾隆四十三年款朱漆雕花直扛箱
长110、宽62、高110厘米。

通体朱髹,盒子上垂直墨书"京兆公共号"、"乾隆四十三年"款。

外承力架由长方形的底板和垂直立柱等组成,内承长方形盒子四层。

底板四周饰雕栏,立柱与雕栏间有镂雕夔龙坐角牙子。

两组立柱间饰浮雕云双龙纹、双狮纹、双鹿纹、双猴纹、双麒麟纹花板共六块。

所有立柱的顶端均饰覆仰莲纹。

扛箱是婚庆仪仗队中盛放食物
或衣服鞋履、金银细软等小件物品用。

8 清朱漆红橱
宽110、高182、厚65厘米。

此类朱漆大柜在宁绍,特别宁波象山一带颇为流行,俗称红橱。

正面髹朱漆,通体光素,正面呈一平面,仅门枢起阳线,线条纤细而挺拔。

此柜纹饰简单含蓄,门上的金属面页、吊牌及门鼻,造工精细,有很高的装饰效果。

此柜设计别出心裁,无论造型和装饰都予人简单、透美、大方的感觉,是最具明式家具遗韵,也是宁绍
红妆家具中最杰出的品种之一。

9 清朱地黑漆起地浮雕龙凤戏珠纹木酒埕
高40厘米。

小口、短颈,鼓腹丰肩,平盖,盖面薄浮雕团状双鱼。

朱漆为地,通体起地浮雕龙凤戏珠及灵芝云纹,胫部饰回纹一周,纹饰髹黑漆,底子平整利落。

构图饱满,线条流畅,雕饰华丽,雕法狂放独物,极具装饰效果。

盛酒的容器,民间极少见。

高37厘米。

通体光素髹朱漆,桶体圆球形,下有圈足,上接流线状细圆提梁,似高高甩起的细绳。

造型圆润而空灵,简约而委婉,线条变化富有韵律感,质朴中透着高雅,漾有文气息,具有明式家具的遗韵。

这种小提桶是宁绍一带最常见的小木器,田间送饭,走亲访
友送干果点心,都少不了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