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地球的伙伴.doc
三年级科学下册《月球地球的卫星》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3.5(月球——地球的卫星)教案教学设计一、本科时所属单元内容及在单元中的位置本课时是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宇宙)的第—课时,本单元涉及到的内容是关于月球、月相的变化、日食和月食、太阳系以及星座的认识。
都是关于宇宙的内容而且是学生感兴趣的内容。
本节课的学习是从离地球最近的和人类了解比拟多的月球开始,激发学生对研究宇宙知识的兴趣和探究未知领域的欲望。
二、学情分析这局部知识应该是学生比拟感兴趣的,六年级学生对科学课的学习已有了肯定的认知,不但有了肯定的学习方法而且有了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校学生大多是来自农村的,知识面不是很广,搜集材料的网络或书籍比拟有限,很多内容要求老师呈现后学生分析接受。
三、设计特色简述由学生感兴趣的天文现象月食引入,说说有关的谜语、诗句,激发学生对认识月球的兴趣。
然后了解人类认识月球的方法,感受人类永不停息的探究精神和科学技术开展的重要性。
接着交流学生学生搜集到的知识与老师出示的内容相结合,一边交流一边学习,补充学生学生搜集内容。
其中让学生以解说员的身份以及如果你是宇航员将怎样做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和培养学生整合信息的能力。
最后,让学生制作月球卡进行评比,到达教学目的。
四、(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在运动方法、体积大小、引力大小、外表特征等诸多方面同地球不同。
过程与方法:能利用各种渠道搜集有关月球的资料。
知识与技能1、了解月球的根本情况2、了解人类探究月球的历史3、了解环形山的形成感情、态度、价值观:1、体会人类登月工程的伟大2、激发探究宇宙神秘的兴趣。
五、(教学重点)搜集整理月球的资料,依据资料的特征制作自己的“月球卡〞。
六、(教学难点)按照科学探究的要求进行信息交流、商量和整理。
七、(教学打算)教师打算:有关月球信息的图片、录像资料、书籍等学生打算:课前搜集有关月球的信息八、教学过程:〔一〕导入1、课件出示月全食、月偏食的图片你了解这是哪种天文现象吗?你了解那些关于月亮的诗句和谜语?学生自由答复,教师相机引出课题并板书:地球的卫星——月球2、理解卫星的含义卫星是指在围绕行星轨道上运行的天然天体或人造天体。
高中地理 上册 第一单元 宇宙中的地球 二太阳月球与地球的关系学案(1) 人教版

第一篇宇宙环境四、地球的伙伴——月球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月球的概况,月球表面环境的特点;月相的变化规律及原因。
了解日食、月食产生的原因及种类;地球上潮汐的形成。
会阅读“月相变化”图、“日食、月食成因图”、“潮汐形成图”过程与方法运用“月相变化”图了解月相的变化规律及原因。
运用“日食、月食成因图”了解日食、月食产生的原因及种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探究宇宙奥秘的兴趣,并关注祖国的航天事业核心知识1.月球⑴月地平均距离:38.44万千米月球与地球比:半径 R=1/4;体积 V=1/49;质量 M=1/81;表面重力加速度 G=1/6 *无大气――无声、无风、无扬尘;无天气现象;昼夜温差大(127℃~-183℃)⑵月貌:①高原、山脉、平原、盆地——山岭起伏、月岩裸露、月壤深厚;②环形山密布――正面>1km有33000个;成因――陨星撞击或火山爆发⑶月球的运动:①公转――方向:自西向东;周期:27.32日(恒星月);②自转――方向和周期与公转相同(同步自转),月球的正面永远都是向着地球,也有昼夜更替月相与太阳出没比较月出→月落(理论上)月出→月落(实际)新月(农历初一)同升同落6时→18时彻夜不见蛾眉月(初三、四)迟升后落9时→21时18时→21时上弦月(初七、八)迟升后落12时→24时18时→24时凸月(初十、十一)迟升后落15时→3时18时→3时满月(十五、十六)此升彼落18时→6时18时→6时凸月(十九、二十)早升先落21时→9时21时→6时下弦月(二十二、二十三)早升先落24时→12时24时→6时蛾眉月(二十六、二十七)早升先落3时→15时3时→6时⑴月亮的亮面朝向――农历上半月:亮面朝西(日落时看);农历下半月:亮面朝东(日出时看)⑵月相变化的周期:29.53日(朔望月)⑶历法――①农历规定:新月即朔,为农历初一;②传统节日: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都是按农历的月日计算安排的。
【例题】某年11月20日,中星20号成功定点于103°E。
清泉州阳光实验学校高中地理 第二章 太阳系和地月系 地月系教案 选修高二选修地理教案

清泉州阳光实验学校月球——地球的伙伴一、教学内容与说明1.教学内容月球概况——月球的根本物理参数、月球外表的自然环境、月球的运动特征;地球上与月球有关的突出自然现象——月相、日食和月食。
2.地位与作用本课题围绕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来“谈天说地〞。
通过本课题的学习,可以使学生理解月球外表与地球外表在自然环境方面的差异,以及月球对地球的影响。
二、教学目的1.能说出月球与地球在自然环境方面的主要差异及其成因;能用相关电脑软件探究并演示月球的同步自转和公转;能分辨不同的月相,并说出主要月相的名称及其相应的农历日期;能结合农历对月相进展简单的观察。
2.激发对月球的探究欲望;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和探究的精神;获得战胜困难、赢得成功的心理体验。
三、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月相。
人们根据月相制定了农历,它与人类的关系比较亲密。
所以月相是本课的重点。
2.难点:月相变化。
日、地、月三者位置的变化造成了月相的变化,这种三维空间变化,假设没有情境模拟或者者动画支撑,学生往往难以理解。
四、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从有关月亮的古诗词引入,请学生阐述对课题名称“月球——地球的伙伴〞的理解,进而使学生明确月球与地球的关系。
【设计思想】“伙伴〞——同属地月系;月球围绕地球公转——月相变化、潮汐现象都与这种运动有关。
所以要点一下课题的标题。
2.月球概况〔1〕月球外表的自然环境。
①情境创设:观看月球视频介绍。
②学生探究月球与地球在自然环境方面的主要差异。
讨论:月球外表的自然环境与地球相比有哪些主要的差异,为什么会这样呢?解释:月球上没有空气、没有水、重力加速度小、昼夜温差大、白天能看见天空中的星星、外表布满环形山等的原因。
〔2〕月球的同步自转和公转。
①情境创设:看月球照片。
我们平时看见的月亮是哪一张?②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月球总是以同一侧面朝向我们地球呢?③学生探究讨论。
在学生讨论后,请一位学生上台扮演月球,围绕教师〔扮演地球〕进展绕转,演示并说明道理〔同步自、公转〕,其他同学进展补充和纠正。
高中地理_地球的伙伴——月球PPT课件

午升子落 前半夜可见
凸向西方
昏升晨落 整夜可见 圆盘
子升午落 后半夜可见
凸向东方
4、中国农历历法
春节 元宵节 清明节 端午节 中秋节 国庆节 重阳节
练习
1、判断时间 2、判断方向 3、诗词 4、不同的画图方法
利用诗词辨别月相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身体健康,学习进步! 17、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18、最大的挑战和突破在于用人,而用人最大的突破在于信任人。——马云 19、我这个人走得很慢,但是我从不后退。——亚伯拉罕·林肯 20、要掌握书,形状叫做月相
2. 月相变化原因 3. 月相变化过程
朔望月与恒星月的区别?
⑦
<
⑧ ⑥
<
太① 阳 光
②
●
N 地球
>
⑤ ④
③
月相变化示意图
月相 新月
月相变化规律表
农历 日期
初一
月面 图
升落
月面朝向
时刻
见月位置
晨升昏落 整夜不见
上弦月 满月 下弦月
初七、 初八
十五、 十六 二十二 二十三
地球的伙伴——月球
我国古代有很多 关于月亮的诗词, 你知道哪些?
1969年7月16日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
月球表面
通过对月球的了解, 请同学们做练习册第3题
一 月球概况
1. 月球质量体积小
1969年7月16日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
骗局?
月球背面
环形山
月球表面景观
月球背面 月球正面
请模拟月球 绕地球公转
月球的同步自转
月相

判断正误:
彭荆风的《驿路梨花》 ……夕阳西下,我们有点着急了,今夜要是赶不 到山那边的太阳寨,只有在这深山中露宿了……
一弯新月升起了,我们借助淡淡的月光, 在忽明忽暗的梨树林里走着。
4、月球对地球的意义
(1)月光是地球夜晚的主要自然照明 (2)农历历法的根据(根据朔望月定月) (3)产生潮汐现象 (4)人类探测宇宙、星际航行的第一站
பைடு நூலகம்
5、月相与节日
请说出我国下列节日的农历日期和月相: (1)春 节_新__月____ (2)端午节_蛾__眉__月__ (3)重阳节 凸__月_____ (4)中秋节、 元宵节 _满__月____ (5)七夕 、腊八节上—弦—月—
明亮部分——高原、山脉
地球上看 阴暗部分——平原、盆地
为什么月球表面的昼夜温差比地球大得多?
环形山
月坑
月球地貌
环 形 山
高原(明亮部分) 平原(阴暗部分)
环形山密布是月球 表面最明显的特征。
形成原因: 陨星撞击;火山爆发
思考: 为什么月球总 是同一面朝向 地球? 你能演示一下 吗?
2、独特的运动方式 月球自转和公转周期一样(27.32日) 同步自转 月球自转和公转方向一致(自西向东)
上半月黄昏所见的月相 凸面向西(日落方向)
下半月黎明所见的月相 凸面向东(日出方向)
想一想: 一个农历月有几天? 一个公历年(365天)恰好能安排12
个农历月吗?
阴历 大月30天 一年354天 小月29天
农历(阴阳合历) 平年:354天 闰年:384天或385天(有13个月)
平年365天( 2月28天) 阳历(公历) 闰年366天( 2月29天)
→地球上看到的月球总是同一面(月球正面)
165577专题2 地球的伙伴-月球

Flash视频:成因
总结
• 月相的成因:
一:月球是反射太阳光,本身不发光。 二:月球、地球、太阳三者的相对位置不断 发生变化
月相总结:
• 新月:月球运行到地球和太阳之间,人们面对的
• • •
是黑暗的月半球。亦称作:朔。农历定为初一。 满月:地球位于太阳和月球之间,人们面对的是 明亮月半球。亦称作:望。农历定为十五或十六。 请同学以此类推上弦月、下弦月。 从新月到下一个新月这样一个循环周期称作:朔 望月,时间为29.53日
专题2 地球的伙伴-月球
月球
月球的基本性质
• 质量较小,体积较小
质量是地球的1/81,体积只有地球的1/6
• 引力小
吸引不了大气和水 没有大气的月球,有什么奇特的景象?
没有大气的月球
• 没有白天和黑夜之分,星星明亮。 • 声音无法传播,万籁寂静 • 温差大
月球表面特征:
阴暗的地方是平原
• 表面起伏不平,月球明亮的地方是高原,
月相变化总结:
同太阳出没 比较 新月 同升同落 上弦月 迟升后落 满月 此起彼落 下弦月 早升先落 月相 月出 清晨 正午 黄昏 半夜 月落 黄昏 半夜 清晨 正午 夜晚见月情 形 彻夜不见 上半夜西天 通宵可见 下半夜东天
月球表面特征
• 环形山密布[成因呢?]
1:陨星撞击形成 2:火山爆发
为什么这印记能保持长久?
月球是地球的卫星
• 公转周期:27.32日 • 公转方向:自西向东 • 公到相同的半个月球
总结
• Flash视频:概况
Flash视频:观测
月相
• 月相的概念:
古代趣事
• 问题: • 这是什么现象? • 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二年级科学上册我们的地球家园4《观察月相》课件教科版

我们地球家园的小伙伴——月球
一、聚焦 这是不同时间拍到的月球照片,一样吗?
我们看到的月球发亮部分的形状叫月相
二、探索
过去一周,你看到的月相是怎样的?
观察以上月相图片,说说这几个月相的特点。
实际观察和记录月相的方法
涂阴影记录月相的方法
第一步: 根据实际观察的月相,在 活动手册相应圆上,点出 上下两个顶点。
三、研讨2:连续观察几天,我们观察到的 月相是怎样变化的?
我们的发现:连续几天的月相在逐渐变化。
涂阴影记录月相的方法
第二步: 根据实际月相的明暗情况, 在两个顶点之间,画线条 把月球明亮和不明亮的部 分区分开来。
涂阴影记录月相的方法
第三步: 将不明亮的部分用画斜线 的方法表示。
涂阴影记录月相的方法
第四步: 写上农历日期。
实际观察和记录月相的方法
三、研讨1:不同夜晚的月相相同吗?
三、研讨1:不同夜晚的月相相同吗? 我们的发现:不同夜晚的月相不一定相同。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月球——地球的卫星》PPT课件,共15页

二、判断题
6.2019年,我国“嫦娥四号”探测器在月球背面成功登陆,进一步揭开了月球背
面的神秘面纱。( √ )
7.太阳是地球的天然卫星。(
×
)
8.月球表面坑坑洼洼的地形我们把它叫做环形山。( √ )
9.太阳和月球都会发光,月球是地球的卫星。( × ) 10.月球表面黑暗的部分是“月海”,说明月球上分布着许多海洋。( × )
实验指导
(播放资源 模拟制造环形山)
任务三
记录环形山模拟实验后的“月球表面”
交流:这些各种类型的“环形山”图形,是如何形成的?
任务四
你对月球还有新的探索问题吗?
月球的影响
(播放资源 原来月亮对地球这么重要)
练习
将月球信息填写在活动手册第1课的韦恩图中。
练一练
一、选择题
1.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C )。
任务二
阅读并整理“月球小档案”
将自己感兴趣的月球信息, 列入你的月球小档案。
任务二
阅读并整理“月球小档案”
月球小档案 年龄:约45亿年 直径:约3500千米 与地球距离:约38万千米
任务二
阅读并整理“月球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档案”
我的月球小档案 1. 2. 3. 4. 5. ……
任务三
模拟制作环形山
1.观察月球上的环形山是怎样的? 2.猜想月球上的环形山是怎么形成的? 3.利用所提供的材料如何来模拟环形山的形成?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太阳、地球和月球》
5.月球——地球的卫星
思考
星际移民
月球上是距离地 球最近的天体, 它适合人类居住 吗?
思考
地球的唯一天然卫星——月球
月球上还有哪些秘 密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月球——地球的伙伴一、教学内容与说明1、教学内容月球的自然环境特征和自转公转周期;月相的形成和变化规律。
2、地位与作用本课题的标题明确点出“月球是地球的伙伴”,强调了月球是离我们最近的、同时也是和我们关系最密切的自然天体之一,是人类有较多感性认识的天体。
本篇内容按照天体系统等级由大到小展开,即:宇宙、太阳系、地球、月球,然后过渡到自转、公转来具体学习地球上的知识。
本课题内容由三部分组成:月球(介绍月球环境);月相及日月食;月球与潮汐;限于时间,日月食与潮汐部分内容本节课不讲。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能说出月球的概况;尝试解释月球绕地球公转周期等于月球自转的周期;能解释月相是如何形成的;能阐述一个朔望月与月球绕地球公转周期不等长的原因;能说出新月、上弦、满月、下弦四种月相的见月时间段和当时月亮在天空中的方位。
(二)方法与过程通过“嫦娥”问题的“头脑风暴”式讨论,说明月球的概况,并训练学生的开放性思维;通过模拟活动,主动获取“月球绕地公转和自转周期同步”的知识点;通过诗和画中与月相有关的问题的练习,引导学生关注自身素养的提高。
[来源:21世纪教育网][来源:21世纪教育网](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联系与月球相关的诗词、漫画,自觉关注自然与生活,保持对自然的好奇。
在模拟演示、观察flash动画、小组讨论等活动中,培养合作精神和探究精神。
[来源:21世纪教育网]三、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月相的形成和随日期的变化。
[21世纪教育网]2、难点:不同月相呈现的时间及在天空中的方位。
四、教学安排1课时。
潮汐、世界各国对月球探索的经历和计划等拓展内容,放到下一课时教学。
在地理专用教室内上课,利用其空间大和有活动的投影仪光源,可以模拟月相的形成。
课前播放学农中的照片(有趣的劳动场景、同学们用望远镜观察月相的照片及通过望远镜拍的月球照片)和歌曲《明月几时有》,营造学习气氛。
五、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请学生谈谈学农时于旷野中站在月光下的感受。
作为现代城市人,很少有机会、有时间、有心境去静静感受月亮,有了不久前的经历,同学们感触多多,会说出诸如静谧、清凉、纯洁等美好而诗意的感觉。
(二)新课教学1.在请数个学生谈了感受后,教师追问:真是如此的诗意吗?如果真让嫦娥不加防护地站到月球上,她的生命可能受到哪些威胁?(以前曾经这样问:“嫦娥飞天后的境遇如何?”,但效果不好)教师将学生的答案写在黑板上,如热死、冷死、自爆、寂寞、相思、老死、被砸死、掉到环形山里摔死、因月兔死了她悲痛而死等等;然后请同学们就“死法”思考分类,得出直接或间接的死因:缺大气和水,这恰恰是地球上形成生命的物质条件,反衬出(将课本中专题3、4、5的标题进行串联):“浩瀚的宇宙”中“我们的太阳系”“只有一个地球”的主题。
【设计思想】围绕生命存在的物质基础,以“头脑风暴”的形式将新旧知识融合到一起,既了解月球的自然地理特点,又强调了“只有一个地球”,且印象深刻。
2.屏幕展示学生自己拍的月相照片(主镜焦距900毫米的望远镜,15~30毫米目镜的直径与消费型数码相机的镜头直径相近,可以直接拍摄)和观察记录,强调记录中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几天中拍到的月亮上的环形山是相同的,说明看到的是同一个面,我们能否看到月球的另一个面?为什么?引出学生活动。
2017-03-14一、教学内容与说明1、教学内容月球的自然环境特征和自转公转周期;月相的形成和变化规律。
2、地位与作用本课题的标题明确点出“月球是地球的伙伴”,强调了月球是离我们最近的、同时也是和我们关系最密切的自然天体之一,是人类有较多感性认识的天体。
本篇内容按照天体系统等级由大到小展开,即:宇宙、太阳系、地球、月球,然后过渡到自转、公转来具体学习地球上的知识。
本课题内容由三部分组成:月球(介绍月球环境);月相及日月食;月球与潮汐;限于时间,日月食与潮汐部分内容本节课不讲。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能说出月球的概况;尝试解释月球绕地球公转周期等于月球自转的周期;能解释月相是如何形成的;能阐述一个朔望月与月球绕地球公转周期不等长的原因;能说出新月、上弦、满月、下弦四种月相的见月时间段和当时月亮在天空中的方位。
(二)方法与过程通过“嫦娥”问题的“头脑风暴”式讨论,说明月球的概况,并训练学生的开放性思维;通过模拟活动,主动获取“月球绕地公转和自转周期同步”的知识点;通过诗和画中与月相有关的问题的练习,引导学生关注自身素养的提高。
[来源:21世纪教育网][来源:21世纪教育网](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联系与月球相关的诗词、漫画,自觉关注自然与生活,保持对自然的好奇。
在模拟演示、观察flash动画、小组讨论等活动中,培养合作精神和探究精神。
[来源:21世纪教育网]三、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月相的形成和随日期的变化。
[21世纪教育网]2、难点:不同月相呈现的时间及在天空中的方位。
四、教学安排1课时。
潮汐、世界各国对月球探索的经历和计划等拓展内容,放到下一课时教学。
在地理专用教室内上课,利用其空间大和有活动的投影仪光源,可以模拟月相的形成。
课前播放学农中的照片(有趣的劳动场景、同学们用望远镜观察月相的照片及通过望远镜拍的月球照片)和歌曲《明月几时有》,营造学习气氛。
五、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请学生谈谈学农时于旷野中站在月光下的感受。
作为现代城市人,很少有机会、有时间、有心境去静静感受月亮,有了不久前的经历,同学们感触多多,会说出诸如静谧、清凉、纯洁等美好而诗意的感觉。
(二)新课教学1.在请数个学生谈了感受后,教师追问:真是如此的诗意吗?如果真让嫦娥不加防护地站到月球上,她的生命可能受到哪些威胁?(以前曾经这样问:“嫦娥飞天后的境遇如何?”,但效果不好)教师将学生的答案写在黑板上,如热死、冷死、自爆、寂寞、相思、老死、被砸死、掉到环形山里摔死、因月兔死了她悲痛而死等等;然后请同学们就“死法”思考分类,得出直接或间接的死因:缺大气和水,这恰恰是地球上形成生命的物质条件,反衬出(将课本中专题3、4、5的标题进行串联):“浩瀚的宇宙”中“我们的太阳系”“只有一个地球”的主题。
【设计思想】围绕生命存在的物质基础,以“头脑风暴”的形式将新旧知识融合到一起,既了解月球的自然地理特点,又强调了“只有一个地球”,且印象深刻。
2.屏幕展示学生自己拍的月相照片(主镜焦距900毫米的望远镜,15~30毫米目镜的直径与消费型数码相机的镜头直径相近,可以直接拍摄)和观察记录,强调记录中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几天中拍到的月亮上的环形山是相同的,说明看到的是同一个面,我们能否看到月球的另一个面?为什么?引出学生活动。
2017-03-14一、教学内容与说明1、教学内容月球的自然环境特征和自转公转周期;月相的形成和变化规律。
2、地位与作用本课题的标题明确点出“月球是地球的伙伴”,强调了月球是离我们最近的、同时也是和我们关系最密切的自然天体之一,是人类有较多感性认识的天体。
本篇内容按照天体系统等级由大到小展开,即:宇宙、太阳系、地球、月球,然后过渡到自转、公转来具体学习地球上的知识。
本课题内容由三部分组成:月球(介绍月球环境);月相及日月食;月球与潮汐;限于时间,日月食与潮汐部分内容本节课不讲。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能说出月球的概况;尝试解释月球绕地球公转周期等于月球自转的周期;能解释月相是如何形成的;能阐述一个朔望月与月球绕地球公转周期不等长的原因;能说出新月、上弦、满月、下弦四种月相的见月时间段和当时月亮在天空中的方位。
(二)方法与过程通过“嫦娥”问题的“头脑风暴”式讨论,说明月球的概况,并训练学生的开放性思维;通过模拟活动,主动获取“月球绕地公转和自转周期同步”的知识点;通过诗和画中与月相有关的问题的练习,引导学生关注自身素养的提高。
[来源:21世纪教育网][来源:21世纪教育网](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联系与月球相关的诗词、漫画,自觉关注自然与生活,保持对自然的好奇。
在模拟演示、观察flash动画、小组讨论等活动中,培养合作精神和探究精神。
[来源:21世纪教育网]三、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月相的形成和随日期的变化。
[21世纪教育网]2、难点:不同月相呈现的时间及在天空中的方位。
四、教学安排1课时。
潮汐、世界各国对月球探索的经历和计划等拓展内容,放到下一课时教学。
在地理专用教室内上课,利用其空间大和有活动的投影仪光源,可以模拟月相的形成。
课前播放学农中的照片(有趣的劳动场景、同学们用望远镜观察月相的照片及通过望远镜拍的月球照片)和歌曲《明月几时有》,营造学习气氛。
五、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请学生谈谈学农时于旷野中站在月光下的感受。
作为现代城市人,很少有机会、有时间、有心境去静静感受月亮,有了不久前的经历,同学们感触多多,会说出诸如静谧、清凉、纯洁等美好而诗意的感觉。
(二)新课教学1.在请数个学生谈了感受后,教师追问:真是如此的诗意吗?如果真让嫦娥不加防护地站到月球上,她的生命可能受到哪些威胁?(以前曾经这样问:“嫦娥飞天后的境遇如何?”,但效果不好)教师将学生的答案写在黑板上,如热死、冷死、自爆、寂寞、相思、老死、被砸死、掉到环形山里摔死、因月兔死了她悲痛而死等等;然后请同学们就“死法”思考分类,得出直接或间接的死因:缺大气和水,这恰恰是地球上形成生命的物质条件,反衬出(将课本中专题3、4、5的标题进行串联):“浩瀚的宇宙”中“我们的太阳系”“只有一个地球”的主题。
【设计思想】围绕生命存在的物质基础,以“头脑风暴”的形式将新旧知识融合到一起,既了解月球的自然地理特点,又强调了“只有一个地球”,且印象深刻。
2.屏幕展示学生自己拍的月相照片(主镜焦距900毫米的望远镜,15~30毫米目镜的直径与消费型数码相机的镜头直径相近,可以直接拍摄)和观察记录,强调记录中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几天中拍到的月亮上的环形山是相同的,说明看到的是同一个面,我们能否看到月球的另一个面?为什么?引出学生活动。
2017-03-14一、教学内容与说明1、教学内容月球的自然环境特征和自转公转周期;月相的形成和变化规律。
2、地位与作用本课题的标题明确点出“月球是地球的伙伴”,强调了月球是离我们最近的、同时也是和我们关系最密切的自然天体之一,是人类有较多感性认识的天体。
本篇内容按照天体系统等级由大到小展开,即:宇宙、太阳系、地球、月球,然后过渡到自转、公转来具体学习地球上的知识。
本课题内容由三部分组成:月球(介绍月球环境);月相及日月食;月球与潮汐;限于时间,日月食与潮汐部分内容本节课不讲。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能说出月球的概况;尝试解释月球绕地球公转周期等于月球自转的周期;能解释月相是如何形成的;能阐述一个朔望月与月球绕地球公转周期不等长的原因;能说出新月、上弦、满月、下弦四种月相的见月时间段和当时月亮在天空中的方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