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散文两篇1
高中语文必修二 散文两篇冰心 高一上

冰心的呐喊----“家”
面对现实世界的夺权、罢官、降级、罚款、 毁旧,冰心老人以她无畏的良知,高尚的 人格、面对肮脏的世界、炎凉的世态,面 对自己坎坷的人生,作出了20世纪末的呐 喊。 回到爱的世界,人人都有纯真的眼睛,大 家一起来营造一个温馨的天地。
《我的家在哪里》小结:
晚年的冰心,心境豁达而 不死寂,她的内心依然有着 纯真的情的涌动。冰心心灵 的深处,藏着一个永远惦念 的家,与其说她的家在中剪 子巷,不如说她的家在家庭 的亲情里,在爱里面。
托物
云彩 云翳 霞光
生命中的快乐和痛苦 生命中的痛苦和磨难 生命的光辉和价值
言志
经历过痛苦磨难的生命才更有价值
三、《霞》小结:
霞对于冰心来说,已不仅 仅是一种美丽的自然景观,而 是一种生命感悟的外化。作者 透过“霞”表现出对人生的的人生感悟
拓展延伸
空中的鸟 何必和笼里的同伴争噪呢? 你自由你的天地! 问:这里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 者什么样的感情?
为什么如此怀念中剪子巷?
“我要回家,回中剪子巷。”一句 平常的话,简简单单的9个字,流露出 复杂的情感。在北京中剪子巷的家里, 父母之爱、姐弟之情陪冰心走过了一 生中的黄金岁月,即“一生中最热闹、 最活跃、精力最充沛的一段”。从十 一二岁到二十来岁她生命中最初的荣 誉与美德,理想与追求都在中剪子巷 里生根发芽。
托物言志的手法。 空中的很幸福,因为它是自由的,
笼里的鸟也很幸福,因为它不愁 吃喝。每个人都生活在幸福中, 不需要羡慕或者嫉妒别人,只要 你善于发现快乐。
补充: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 即将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具体 之“物”上。于是,这个 “物”便具有 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志趣、意 愿或理想的寄托者。也就是说,托物言 志以物写人,通过赋予意象某种人格化 特征,来寄托作者的某种情感。是间接 表现主观主题思想的方式之一。托物言 志常借用比拟、象征等手法。
高一语文散文两篇1

这对社保局和老百姓都是一种方便。。 无痛人流多少钱 。
我交往的许多老人,有一些还是很有文化的,都不上网。对学上网络有一种恐惧,认为自己年龄大了学不会,学了也没什么用处。从我老伴学上网,我很受启发,每个老人都应该 树立自信心,始终在心里对自己说:我不老,年轻人能干的我也行。就一定能学会上网。 身处信息时代,不利用互联网是一种可悲的事,网络世界是这么的美好,这样的有用,不来走一遭狂活这一世。 老先生、老女士们都来体验体验上网的乐趣吧!保你们有来无回,其乐无穷。
在屋檐下的麻雀看到,老人带回来了一只狗,在门槛边了用石头垒了个窝,放了件破烂的衣服,狗就乖乖地卧在里面。小孩儿也远远地看着。 狗白天总爱对着暖暖的太阳睡觉,耳边会传来麻雀叽叽喳喳的声音;小孩儿的哭声,也有老人逗小孩儿的笑声。狗不耐烦地抬起头,看了看麻雀,麻雀也看了看满脸睡意的狗。 到了晚上,狗的眼睛亮亮的,不住地睁着四周看,时不时地和别家的狗相呼着叫着。那叫声显得特别刺耳,惊醒了的麻雀。老人拍了拍熟睡的小孩儿。 小孩儿总爱咬着牙上前去抓狗,有时会抓它的尾巴,狗会把尾巴死死地僵着,用尾毛打小孩儿的脸。小孩儿会闭着眼睛拽,嘴角的口水顺着胳膊流到狗尾巴上。有时揪着狗耳朵, 不放,狗会痛的吱吱叫。老人看到张开嘴的狗,赶忙抱走小孩儿,它会咬你。老人说道。狗看着小孩儿手里攥着从它身上揪下的毛,低下头,灰溜溜地离开了狗窝。麻雀被刚才的 一幕吓到了,都唰地飞到了门前的电线上,回头张望着。
பைடு நூலகம்
高中语文散文诗两篇教案 人教版 教案

高中语文散文诗两篇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有关散文诗的知识。
2.理解《记忆》中“记忆”所蕴含着的真谛。
3.了解《门槛》一文的写作背景,理解“门槛”的象征意义。
能力目标1.把握《记忆》回环婉曲、层层深入的写作特色及《门槛》的象征手法。
2.体会两篇散文诗中饱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品味隽永的富有哲理的语言,赏析两篇文章情理交融的艺术特点,逐步提高散文鉴赏能力。
德育目标1.通过学习《记忆》一文,追求真善美,远离假恶丑,做生活的仁者、智者、强者。
2.学习《门槛》一文,在面对人生选择的时候,要从容、镇定、要对理想执著追求,对信念坚定不移。
●教学重点1.体会《记忆》的思想感情,领会其中所蕴含的深刻的哲理,捕捉鲜明的意象,品味诗化的语言。
2.结合时代背景和写作意图,捕捉《门槛》一文的多种象征义,体会字里行间深沉而悲壮的感情和作品的含蓄美。
●教学难点“记忆”所蕴含的真谛,把握文章回环婉曲的结构特点。
“门槛”的象征义。
●教学方法1.诵读教学法。
散文诗具有诗一样优美的语言,优美的意境,具有热烈或深沉的感情,适合于诵读。
不朗读,不足以体会其音韵之美、文字之精;不朗读,不足以体会其情感之切,意蕴之深;不朗读,不足以体会其风格之新,手法之巧。
只要读好,很容易受到感染和教育,不必过多讲解,学生自会明白,这应是教学的最高境界。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一个课时完成两篇文章的教学任务,只有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积极参予的前提下,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再辅之以教师的适当点拨,才能顺利完成。
●教具准备多媒体CAI课件录音机教学磁带●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今天,我们学习一种新的文体——散文诗,这种诗歌散文化、散文诗歌化的文学体裁,既具有散文的形式美,更具有诗歌的意境美。
《记忆》和《门槛》是中国和外国散文诗的精品,让我们一起品读,来领略散文诗的语言美、形式美、意境美。
(板书文题)二、文体介绍散文诗:兼有诗歌和散文的特点的一种文学体裁,是以散文形式写成的诗。
《散文两篇》(原卷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内外拓展延伸阅读(部编版)

第16课《散文两篇》一、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生命之芯①庭院的上空是一架纵纵横横的葡萄藤。
初春时节,昏睡的葡萄藤醒了,它们先是睁开一粒粒紫红色看似惺忪的叶芽。
不久,叶子便很快毛茸茸地伸展开了。
它们很快就把庭院里的阳光剪得支离破碎斑斑驳驳,不到半月,院子的上空就一片摇曳的苍翠,连一片金黄阳光也漏不下来。
清风徐徐地一摇,几片碎碎的阳光偶尔从叶缝间掉落下来,但那是稍纵即逝的,像梦的碎片一样。
②我是十分喜爱这些张张扬扬的葡萄叶子的。
清晨推窗一望,绿叶田田,满眼碧绿的饱满苍翠,让人感觉到了新一天的爽朗和清新。
③暮秋时节,满藤的叶子都已枯黄了,飒飒秋风一吹,便不停有三三两两的叶子从藤架上飘飘扬扬地凋落下来,落在庭院里、墙角和台阶上,像一只只再也不能飞的蝴蝶。
这时,素爱清爽的妻子便不得不时时清扫那些落叶。
但那落叶总像扫不尽似的,往往清晨刚刚扫过,但中午或傍晚时就又落了厚厚一层,有时一天扫了五遍,但还总是扫不净,仿佛你一转身它就又落下了。
④妻子也想了许多的办法,费尽了周折,院子里却落叶依旧,这让妻子又气恼又无奈。
这情景往往一直要到落雪时才能结束。
⑤去年的中秋,满架的葡萄又变紫了。
剪摘葡萄时,妻子不是挑紫透的先摘,把那些没有熟透的葡萄串子留着,而是一次全早早摘了,不论有没有熟透,摘得一串不留。
妻子说,葡萄摘尽了,叶子落得就快,就不用像往年那样总是扫叶子了。
⑥果如妻子所说的那样,葡萄摘下后三四天,满架的叶子一下子就黄了,然后开始汹涌地凋落,一夜的工夫,庭院里就落了厚厚的一层,那些叶子显得十分憔悴,有的叶脉还青着,只是叶缘黄卷了一些,但却早早地凋落了。
⑦不到半月,葡萄藤上的叶子竟全落尽了,只剩下那些灰黑的老藤和那些褐色的新条在庭院上空寂寂地缱绻着。
偶尔飞来三两只鸟雀,怔怔地栖落在上面,然后啁啾几声就怏怏地飞走了。
⑧难道作物也有它们自己的灵魂吗?它们在泥土和风雨中生长。
它们萌芽、抽叶、开花,全都是为了自己的果实,果实是它们生命的灯芯,一旦果实夭折了,它们的生命也就夭折了;一旦果实夭折了,它们的岁月也就黯淡了,无论这世界还多么美好,无论岁月还多么漫长,但它们却已走到了自己生命的秋天里。
《散文诗两篇》教案高中语文教案

《散文诗两篇》教案高中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散文诗两篇》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会分析散文诗的艺术特色,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
(2)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散文诗,提高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生活的独特见解,体会散文诗的美感。
(2)培养学生热爱文学、关注人生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理解《散文诗两篇》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 分析散文诗的艺术特色,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1. 散文诗的艺术特色分析。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注重情感教育,引导学生关注人生,提高审美情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散文诗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散文诗的特点。
(2)简介作者生平和创作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针对课文内容,提出思考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 合作探讨:(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2)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全班讨论。
4. 艺术特色分析:(1)引导学生从语言、形式、情感等方面分析散文诗的艺术特色。
(2)培养学生文学鉴赏能力。
5. 情感教育:(1)引导学生关注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散文诗的美感。
(2)培养学生热爱文学、关注人生的价值观。
6. 总结与拓展:(1)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巩固知识点。
(2)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学习视野。
六、课后作业设计1. 请结合课文《散文诗两篇》,谈谈你对散文诗艺术特色的理解。
2. 请举例分析课文中的情感表达,谈谈你的感受。
3. 选择一首你喜欢的散文诗,进行鉴赏分析,写下你的心得体会。
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三单元第10课《散文两篇 --霞》

文意理解
但我直到几十年以后,才体会到云彩更多,霞光才愈 美丽。从云翳中外露的霞光,才是璀璨多彩的”
云彩是人生中的各种经历,云翳是人生中的挫折、 困难和坎坷,只有拥有了丰富的人生经历,生命 的霞光才会美丽多姿。而在经历了痛苦、折磨、 艰难困苦之后仍能让自己的生命发出光彩,这样 的人生就更加璀璨夺目了。这是作者积蓄了几十 年的感悟。
生命中不是只有快乐,也不是只有痛苦。快乐和 痛苦是相生相成、互相衬托的。快乐是一抹微云, 痛苦是压城的乌云,这不同的云彩,在你生命的天 边重叠着。在‘夕阳无限好’的时候,就给你造成一 个美丽的黄昏”:
——人的生命是由成功、顺利、快乐、喜悦和忧伤、 痛苦、失败、困难共同组成的,这两部分相辅相成,共 同构成了精彩的人生。只有在经历了两方面的体验后, 人到晚年时才不会对自己的人生表示后悔,才会觉得活出 了自己一生的个性和价值。
霞
冰心
冰心
冰心简介:
冰心(1900~1999)现当代著名作家。原名谢婉莹, 原籍福建长乐,在福州出生。幼年即广泛接触古今中外 文学,参加过五四运动,到美国留过学,走过世界各地, 也留下了许多作品,提倡爱的哲学,作品多以“母爱” 或“人类之爱”为解决社会人生问题的理想。现代著名 散文家、小说家、诗人、儿童文学家。 “爱与美”是其散文的鲜明特色。
三、《霞》中心思想:
霞对于冰心来说,已不仅 仅是一种美丽的自然景观,而 是一种生命感悟的外化。作者 透过“霞”表现出对人生的豁达 和对生命的乐观。
自然景观
豁达乐观的人生感悟
写作特点
1、运用象征手法。 2、记叙、抒情、议论相结合。
结尾(抒情)
面临黄昏: 留恋 惆怅
美丽的伤感
高一语文散文两篇学案

高一语文散文两篇学案第一篇散文学案:《远方的礼物》一、背景介绍本文为鲁迅所写散文,反映出他对中国社会的绝望和痛苦。
本文揭示了中国社会底层人民的悲惨命运,表达了他对思想及精神的震撼之情。
二、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本文,使学生真正地了解了鲁迅这位文学大师所要表达的精神内涵。
2.让学生通过分析鲁迅的语言风格,培养语言分析能力。
3.让学生明确自己今后的人生方向,激发学生向上的精神。
三、教学内容1.散文的写作对象和特点。
2.鲁迅的文学风格。
3.鲁迅的思想及精神内涵。
4.理解文章主旨,明确文章反映问题的特征与社会现实之间的相互关系。
四、教学方法1.导入:学生看完整篇文章,讲解主题和中心思想,还原鲁迅的时代背景。
2.讲解鲁迅的文学风格,并让学生自己找到文中的例子。
3.小组研讨,从文章中找到鲁迅的思想及精神内涵。
4.教师点拨学生阐述自己的观点,并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和感触。
五、教学评价1.学生分组表述鲁迅这位文学大师和本文的精神内涵。
2.课前、课中、课后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提高教学质量。
3.收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优化教学方法,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第二篇散文学案:《白狗秋千》一、背景介绍该文为明朝文学家辛弃疾所写散文,概括地表达了对过去时光的怀念,通过描述白狗秋千的动人和美好情景,反映作者内心深处的感慨。
二、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本文,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珍贵的人文精神内涵。
2.通过分析本文的语言,培养学生对散文的鉴赏能力。
3.让学生懂得如何珍惜时间,怀念过去的时光,并懂得如何在过去的基础上更好地前进。
三、教学内容1.散文的写作对象和特点。
2.针对文中天人合一的意境进行分析,并掌握一些比喻手法和修辞手法。
3.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人文精神内涵。
4.学会欣赏美好事物和珍惜时光,反思自己人生的方向。
四、教学方法1.导入:引导学生多角度分析白狗秋千中的情节,逐步进入文本主题。
2.读解文本,并结合具体的生活场景。
找到好看的、好听的、好吃的,让学生在欣赏美好事物中明确人生方向。
《散文诗两篇》教案高中语文教案

《散文诗两篇》教案高中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散文诗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能够分析两篇散文诗的主题思想和艺术手法。
(3)能够欣赏散文诗的韵味和美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掌握散文诗的基本知识。
(2)通过合作学习,分析两篇散文诗的主题思想和艺术手法。
(3)通过创作实践,培养学生的散文诗创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散文诗的兴趣和爱好。
(2)培养学生对文学的敏感性和鉴赏能力。
(3)培养学生对美的追求和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1. 散文诗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分析两篇散文诗的主题思想和艺术手法。
3. 欣赏散文诗的韵味和美感。
三、教学重点1. 散文诗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分析两篇散文诗的主题思想和艺术手法。
四、教学难点1. 散文诗的艺术手法和韵味。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散文诗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激发学生对散文诗的兴趣和爱好。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两篇散文诗。
(2)让学生总结两篇散文诗的主题思想和艺术手法。
3. 合作学习(1)分组讨论,分析两篇散文诗的主题思想和艺术手法。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欣赏与感悟(1)让学生欣赏散文诗的韵味和美感。
(2)让学生谈谈对散文诗的感悟和体会。
5. 创作实践(1)让学生尝试创作散文诗。
(2)展示学生创作的散文诗,进行评价和交流。
6. 总结与拓展(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学生们的收获。
(2)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学生,了解学生对散文诗基本概念和特点的理解程度。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分析能力。
3. 创作展示:评价学生创作的散文诗,了解学生对散文诗主题思想和艺术手法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策略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2. 案例分析:以两篇具体的散文诗为例,让学生通过分析理解散文诗的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过了约一个月,有朋友约我去小城卢塞恩(一译琉森)一游。我问:那里有什么名胜?曰:除了小城的精致,还有湖中廊桥,岩龛里的石雕——伤狮。“伤狮?!”我立即兴奋起来说,“这是供小孩玩儿的,我要带你去看原件,那才是艺术呢!”我说:“尽管只是玩具,也能让我画饼充饥,可以想象它的原作的震撼力!”信誉飞艇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