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市气象条件

延安市气象条件
延安市气象条件

延安市气象条件

气象条件

延安市气候属高原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受季风环流、地理位置和地形的综合影响,春季干旱多风,有寒流出现;夏季温热、干旱、雨涝相间,多雷阵雨,秋季凉爽多雨,气温下降快,霜期早;冬季寒冷干燥,持续时间长。

延安市宝塔区泰安石油产品有限责任公司宝塔石油城地处暖温带温和半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温度9.7℃,一月平均气温-6.7℃,七月平均气温22.9℃,极端最高气温39.7℃,极端最低气温-25.4℃(延安市极端最低气温-28.5℃。)最热月平均相对湿度72%;年日照2472小时,年降水量550mm,57%集中在7~9月。一日最大降雨量98.1mm,一小时最大降雨量62.1mm。平均早霜始于10月中旬,晚霜终于四月上旬,无霜期152天。主要灾害性气候有干旱、霜冻、冰雹等。夏天平均大气压90.03Kpa。全年主导风向为东南风,占年频率的24%。年平均风速1.5m/s,最大风速8.0m/s。年最大降水量:741.0mm.

延安市宝塔区全年雷暴日数:30.5天;

延安最大冻土深度为790mm,最大积雪深度170mm。

延安市宝塔区平均海拔高度957.6m。

各县气象条件

宝塔区:

气象条件

最热月平均气温22.90℃

极端最高气温39.70℃

最冷月平均气温过-6.70℃

极端最低气温-25.40℃

年平均气温9.30℃

年平均气压907.6hPa 海拔高度957.6m

年平均相对湿度63%

冬季室外计算温度-14℃

全年主导风向SW

夏季主导风向SW

冬季主导风向SW

最热月平均湿度72%

最冷月平均湿度53%

年平均降雨量572.3mm

日最大降雨量139.9mm

最大积雪深度17cm

最大冻土深度80cm

平均风速 2.0m/s

年沙暴日数 3.4d/a

年雷暴日数33.1d/a

年日照时数2445.2h/a

地震烈度6度

吴起县:

气象资料

吴旗县位于中纬度黄河中游黄土丘陵沟壑区,属于中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区,具有明显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特征,冬季寒冷干燥,春季干旱多风,夏季旱涝相间,秋季温凉湿润。

当地年平均日照时间2400.1小时,日最长日照时数为12.5小时,最短日照时数为8.5小时。年极端最高地面温度66.2摄氏度(1966年);年极端最低地面温度-33.3摄氏度(1971年),平均无霜期146天;年降雨量300~500mm,平均降雨日数为95天。年平均气压874.0毫巴,多年平均最高气压878.8毫巴,多年平均最低气压866.8毫巴。年平均风速1.3~1.56m/s。

夏季平均气温为:20.3摄氏度;

冬季平均气温为:-6摄氏度;

全年平均气温为:7.8摄氏度;

主导风向:夏季西北冬季东南;

冻土层平均深度1.4m;

水流最大流速:11.7m/s;

实测含沙量:1180kg/立方米;

实测最大水深:70 m/s(1994年);

历年最大降水量:113.4mm(1994年)

工程所在为鄂尔多斯高原隆起的稳定地块,地壳运动的稳定抬升为主,区域动断裂不发育。区内只不有一些零星小震,震级为6级,抗震设防裂度为6度。

延川县:

气象资料

延川县属暖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温差悬殊,冬季长,夏季短,四季明显。气象资料如下:

气温:

年平均气温:9.5℃

夏季极端最高气温:39.5℃

冬季最低气温:-25.4℃

月平均最低气温:-10.2℃

湿度

最小相对湿度:4%

平均相对湿度:60%

风向、风速:

主导风向:SW

年平均风速:1.8m/s

年最大风速:15m/s

降水:

年平均降水量:561.9mm

年最大降水量:669.4mm

一日最大降水量:139.9mm

年最小降水量:330 mm

年蒸发量:1576.4mm

冻土深度:

一般冻土深度:0.77m

最大冻土深度:0.8m

年平均沙暴天数:5d

宜川县

宜川县集义镇方便加油站地处大陆性季风半干旱气候区,四季冷暖分明,夏短冬长。主要气候条件如下:

年平均气温:9.5℃

极端最高气温:39.5℃

极端最低气温:-25.4℃

最热月平均气温:23.0℃

最冷月平均气温:-10.2℃

当地主导风向:西北

最大风速:15.0 m/s

年平均风速:1.8m/s

年平均降水量:561.9mm

年最大降水量:669.4mm

日最大降水量:139.9mm

年平均蒸发量:1576.4mm

最大积雪深度:17.0cm

最大冻土深度:80cm

年平均相对湿度:60.0%

年平均气压:895.9hPa

年平均雷、爆日数:16.5d

年平均沙尘暴日数:5.0d

年平均雾日数:10.3d

子长县:

气象条件

涧峪岔扶贫加油站地处大陆性季风半干旱气候区,四季冷暖分明,夏短冬长。主要气候条件如下:

年平均气温:9.0℃

极端最高气:37.6℃

最热月平均气温:23.0℃

最冷月平均气温:-7.0℃

当地主导风向:西北

最大风速:15.0m/s

年平均降水量:500.8mm

年最大降水量:741.0mm

日最大降水量:190.3mm

最大积雪深度:17.0cm

最大冻土深度:0.93m

年平均相对湿度:59.0%

年平均气压:895.9hPa

年平均雷、爆日数:35.9d

年平均雾日数:10.3d

甘泉县:

甘泉县境内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属于大陆性季风气候。气象条件如下:

年平均温度8.3℃

年平均降水量560—580mm

年平均无霜期190天

最大冻土深度0.85m

主导风向西北

年平均风速 1.7m/s

年最大风速 2.6m/s

甘泉县境内主要河流有劳山河、洛河。

本地区地震烈度为6度。

富县:

富县县属暖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温差悬殊,冬季长,夏季短,四季明显。气象资料如下:

年平均气温:9.1℃

极端最高气温:38.0℃(2000年)

最热月平均气温:23.0℃

最冷月平均气温:-7.0℃

当地主导风向:西北

最大风速:18.0 m/s(西风2004年)

年平均风速:1.7m/s

年平均降水量:500.8mm

年最大降水量:267.3mm(1961)

日最大降水量:195.3mm(2002.7.4)

年平均蒸发量:1738.0mm

最大积雪深度:17.0cm

最大冻土深度:103cm(1967)

年平均相对湿度:59.0%

年平均气压:895.9hPa

年平均雷、爆日数:16.5d

年平均沙尘暴日数:5.5d

年平均雾日数:10.3d

志丹县:

志丹县属暖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温差悬殊,冬季长,夏季短,四季明显。气象资料如下:

年平均气温:7.9℃

极端最高气温:37.4℃(2000年)

最热月平均气温:21.8℃

最冷月平均气温:-7.0℃

当地主导风向:西北

最大风速:18.0 m/s(西风2004年)

年平均风速:1.7m/s

年平均降水量:500.8mm

年最大降水量:741.0mm

最大冻土深度:105cm

年平均相对湿度:59.0%

年平均气压:895.9hPa

年平均雷、爆日数:18d

年平均沙尘暴日数:5.5d

年平均雾日数:10.3d

延长县:

气象资料

站址地处大陆性季风半干旱气候区,四季冷暖分明,夏短冬长。主要气象条件如下:

气温:年平均气温9.5℃

夏季最高气温39.5℃

冬季最低气温-25.4℃

月平均最低气温-10.2℃

湿度:最小相对湿度4%

平均相对湿度60%

风向、风速

主导风向SW

年平均风速1.8m/s

年最大风速15m/s

降水:年平均降水量561.9mm

年最大降水量669.4mm

一日最大降水量139.9mm

年最小降水量330mm

年蒸发量1576.4mm

冻土深度:一般冻土深度0.77m

最大冻土深度0.8 m

年平均沙暴天数5d

(3)地震

根据GB18306—2001《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本地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相当于地震基本烈度VI度。

安塞县:

气象条件

(1)气温

年平均气温8.8℃

年平均最低气温-5.3℃

极端最高气温39.7℃

极端最低气温-25.4℃

(2)湿度

年平均相对湿度61.8%

(3)降雨量及蒸发量

年平均降雨量505.3mm

年平均蒸发量1617.8mm

(4)风

年平均风速 1.9m/s

最大风速17m/s

年主导风向NW

大气压力:冬季913.3hpa

夏季900.2hpa

(5)其它

历年最大冻土深度80cm

黄陵县:

气象条件黄陵县店头信誉加油站地处大陆性季风半干旱气候区,四季冷暖分明,夏短冬长。主要气候条件如下:气温:

年平均气温:9.3℃

冬季最低气温:-21.4℃

月平均最低气温:-9.6℃

湿度

最小相对湿度:6%

平均相对湿度:64%

风向、风速:

主导风向:NW

年平均风速:3m/s

年最大风速:40m/s

降水:

年平均降水量:625.3mm

年最大降水量:1037.2mm

一日最大降水量:176.9mm

年蒸发量:1421.0mm

一般冻土深度:0.49m

最大冻土深度:0.69m

年平均沙暴天数:1d

年平均雷暴天数:18d

气象条件黄陵县店头信誉加油站地处大陆性季风半干旱气候区,四季冷暖分明,夏短冬长。主要气候条件如下:气温:

年平均气温:9.3℃

夏季极端最高气温:36.6℃冬季最低气温:-21.4℃

月平均最低气温:-9.6℃

湿度

最小相对湿度:6%

平均相对湿度:64%

风向、风速:

主导风向:NW

年平均风速:3m/s

年最大风速:40m/s

降水:

年平均降水量:625.3mm 年最大降水量:1037.2mm 一日最大降水量:176.9mm 年蒸发量:1421.0mm

一般冻土深度:0.49m

最大冻土深度:0.69m

年平均沙暴天数:1d

年平均雷暴天数:18d

洛川县:

气象条件

厂址地区属于半干燥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昼夜温差大,冬季寒冷干燥,春季多风沙,夏季炎热而稍感湿润,春、冬季主导风向西北风,夏、秋季主导风向东南风,经常出现地区性热雷阵雨。冬季受西伯利亚寒流侵袭,加之台塬、沟壑、丘陵起伏不平,气候多变。

主要气象条件如下:

年平均温度9.2℃

最热月平均气温(7月)21.6℃

最冷月平均气温(1月)-4.8℃

极端最高温度36.4℃

极端最低温度-22℃

年平均大气压885.4mbar

最热月平均气压878.5mbar

最冷月平均气压892.3mbar

年平均相对湿度60 %

夏、秋季主导风向东南向

冬、春季主导风向西北向

年平均风速 2.4m/s

瞬时风速19m/s

年平均降雨量615.4mm

月平均最大降雨量(7月)115.7mm

月平均最小降雨量(1月) 4.9mm

日最大降水量118mm

最长连续降雨156.1mm

最长连续降雨天数66天

月平均最大蒸发量(6月)2560mm

月平均最小蒸发量(12月)12.1mm

最大积雪神府17cm

最大冻土深度76cm

地震烈度6度

吴起县:

吴旗县位于陕西省延安市西北部,西北邻定边县,东南接志丹县,东北连靖边县,西南毗甘肃省华池县。地处东径107o38′57″~108o32′49″,北纬36o33′33″~37o24′27″之间。南北长93.4km,东西宽79.89km,总面积3791.5km2。全县辖4镇8乡,人口12万人。

吴旗属半干旱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季干旱多风,夏季旱涝相间,秋季温凉温润,冬季寒冷干燥。

据吴旗县金拂坪气象站1957——1983年的气象资料统计,吴旗气象条件如下:

年平均气温:7.8℃

最冷月(元月)平均气温:-7.8℃

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1.6℃

极端最高气温39.7℃

极端最低温度-25.1℃

年降雨量:300—500mm

历年平均降雨量:483.4mm

日最大降雨量:91.8mm

7—9月降雨量:307.7mm(占年降雨量62.4%)

海拔高度:1441m

历年平均气压:900.3mbar 主导风向:北风

次主导风向:南风

极端最大风速:24m/s

年雷雨暴日数:30.5d

最大积雪深度:170cm

最大冻土深度:120cm

气象参数标准编制说明

编制说明 本标准是根据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84)城设字第124号通知的要求,为了适应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需要,由中南地区建筑标准设计协作组办公室会同国家气象局气象中心气候资料室共同编制。 在编制过程中,广泛征求了建筑、气象、城建等专业部门及各有关规编制组的意见;通过对6个城镇的试编工作,确定了编制原则、成果表现形式、全国城镇定点与气象参数的项目容;在征求意见稿完成后,又征求了全国有关单位的意见,然后修改成本稿。 我国城镇较多,各专业需求的气象参数项目较广,限于当前条件,本标准仅选取了209个城镇,每个城镇列出55项常用的气象参数及气候特征分析,供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施工中使用。 为使各有关标准规的数值统一起见,本标准中的“最热月14时平均温度、相对湿度”、“三十年一遇最大风速”、“日平均气温≤5℃的日数及度日数等”及“冬、夏季太阳辐射强度”系来源于《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送审稿)、《工业与民用建筑结构荷载规》、《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及《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程》等。 本标准共分三章,五个附录,主要容有:总则、参数的分类及其应用、参数的统计方法与标准及全国城镇参数定点示意图、参数表等。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为满足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以及城镇小区规划设计的需要而提供统一的建筑气象参数,特制订本标准。 第1.0.2条本标准中所选用的参数系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用的建筑气象参数。在编制有关规划、设计等文件时所用的气象参数,已列入本标准的应以本标准为准。其他未列入本标准中的各专业专用的参数,仍应按各专业的有关规执行。 第1.0.3条本标准按城镇定点提供气象参数。其地名以经国务院批准的截至1985年底的行政区划资料所列为准。 第1.0.4条本标准所列的参数是根据各城镇气象台站30年(1951年~1980年)气象记录资料编制的。不足30年记录者,按实有记录资料整理编制。 第二章建筑气象参数标准的分类及其应用 第一节建筑气象参数项目分类 第2.1.1条本标准按各定点城镇分别列出了各类建筑气象参数:大气压、干球温度、相对湿度、降水、风、日照、冬夏季太阳辐射强度、地温、冻土及天气现象等10类55项(见附录二、三),并给出当地的“气候特征分析”、“全年、冬、夏季风玫瑰图”。 第2.1.2条“气候特征分析”扼要叙述该点的主要气候特点,为设计、施工人员提供必要的气候背景,其中有关数据亦可直接引用。 第2.1.3条全年及冬、夏季风玫瑰图给出了各风向的年、季平均频率分布。 第2.1.4条“太阳辐射强度”除附录三所列的城镇外,其他城镇可采用当地已有的数据或参照附录三中所列城市就近套用。 第二节各项参数的引用 第2.2.1条本标准所列各项气象参数可供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设计、施工直接引用。 第2.2.2条引用参数时应注意建设地点与拟引用数据的气象台站的距离、地形等因素对数值的影响。 一、地势平坦的区域 1.建设地点与拟引用数据的气象台站水平距离在50km以,海拔高度差在100m以时可以直接引用。 2.超过上款数值时,则应使用与建设地点相邻的二个以上气象台站(含本标准未列入的台站)的气象资料,按插法取值(插法可视情况采用直线插或平面插)。 二、地势崎岖的区域 气候受山脉的走向、总体高度、长度、地形形态(山顶、河谷、盆地、山坡)、坡度、坡向等因素的影响,地方性差异较大,选取参数值时宜依据邻近台站(含本标准未列入的台站)的长年代资料和工程现场的观测数据对比取值,或与当地气象部门共同商定。 第三章气象参数的统计方法与标准

用电需求气象条件等级

用电需求气象条件等级 Weather Condition Ratings for Electric Power Requirement (征求意见稿) 、/. —L- 前言 本标准的附录A 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中国气象局提出。本标准由中国气象局政策法规司归口。本标准由湖北省气象局气象科技服务中心负责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洪国平、胡宗海、罗学荣本标准是首次发布。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条件的改善,致冷、取暖等第三产业和居民生活用电占全社 会用电量的比例越来越大,大城市致冷、取暖用电比例更高,经常带来电网高峰或尖峰负荷,这部分电能是很难预测、很不稳定、又常常给电网运行安全带来隐患,我们称之为气象敏感负荷(电量),科学预测致冷、取暖导致的气象敏感负荷和用电是各电网公司电力调度部门非常关心的技术。而致冷、取暖完全是由气温、湿度、风等气象要素决定的,研究气温、湿度、风等气象要素与电力负荷、用电量的关系,并进一步研究各因子对气象敏感负荷(电量)的贡献,分别组合成气象敏感负荷指数和气象敏感用电量指数。统计分析气象指数不同范围对应的不同级别负荷或用电量,从而实现对气象敏感负荷和气象敏感用电量的评估和预测。到目前为止,全国很多地方都 开展了气象要素对用电需求影响的研究,但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全国适用的方法和标准,缺乏同一性和可比性,不利于气象部门开展电力气象服务工作,为贯彻“公共气象、安全气象、资源气象”的理念,实现气象服务“五满意”,有必要制定全国统一的用电需求气象条件等级行业标准,为气象部门更好地开展电力气象服务,为地方经济发展和建设小康社会服务。 随着技术进步及电力气象服务研究的深入开展,本标准尚需不时修订,由于气候差异性大,不同地方使用本标准时须根据当地气候特点加以修订,以使其具有更好的适用性和规范性。 用电需求气象条件等级的制定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用电需求气象条件包括:气象敏感负荷条件和气象敏感电量条件。本标准规定了气象敏感负荷条件等级和气象敏感电量条件等级制定方法及其计算方法。本标准规定了用电需求气象要素:气温、相对湿度及风速。 本标准适用于适用于气象敏感电力负荷、气象敏感用电量的评价,适用于气象敏感电力负荷、气象敏感用电量的预测。 2 术语和定义、缩略语下列术语及定义、缩略语适用于本标准。 2.1 术语及定义 2.2.1 气温 气温Temperature 空气的温度,用C表示。 2.2.2 日最高气温 日最高气温daily maximum air temperature 一日内空气温度的最高值。以摄氏度(C)为单位。 2.2.3 日平均气温 日平均气温daily mean air temperature 一日内空气温度的平均值。以摄氏度(C)为单位。

气象参数标准

气象参数标准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编制说明 本标准是根据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84)城设字第124号通知的要求,为了适应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需要,由中南地区建筑标准设计协作组办公室会同国家气象局北京气象中心气候资料室共同编制。 在编制过程中,广泛征求了建筑、气象、城建等专业部门及各有关规范编制组的意见;通过对6个城镇的试编工作,确定了编制原则、成果表现形式、全国城镇定点与气象参数的项目内容;在征求意见稿完成后,又征求了全国有关单位的意见,然后修改成本稿。 我国城镇较多,各专业需求的气象参数项目较广,限于当前条件,本标准仅选取了209个城镇,每个城镇列出55项常用的气象参数及气候特征分析,供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施工中使用。 为使各有关标准规范的数值统一起见,本标准中的“最热月14时平均温度、相对湿度”、“三十年一遇最大风速”、“日平均气温≤5℃的日数及度日数等”及“冬、夏季太阳辐射强度”系来源于《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送审稿)、《工业与民用建筑结构荷载规范》、《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及《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程》等。 本标准共分三章,五个附录,主要内容有:总则、参数的分类及其应用、参数的统计方法与标准及全国城镇参数定点示意图、参数表等。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为满足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以及城镇小区规划设计的需要而提供统一的建筑气象参数,特制订本标准。 第1.0.2条本标准中所选用的参数系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中通用的建筑气象参数。在编制有关规划、设计等文件时所用的气象参数,已列入本标准的应以本标准为准。其他未列入本标准中的各专业专用的参数,仍应按各专业的有关规范执行。 第1.0.3条本标准按城镇定点提供气象参数。其地名以经国务院批准的截至1985年底的行政区划资料所列为准。 第1.0.4条本标准所列的参数是根据各城镇气象台站30年(1951年~1980年)气象记录资料编制的。不足30年记录者,按实有记录资料整理编制。 第二章建筑气象参数标准的分类及其应用 第一节建筑气象参数项目分类 第2.1.1条本标准按各定点城镇分别列出了各类建筑气象参数:大气压、干球温度、相对湿度、降水、风、日照、冬夏季太阳辐射强度、地温、冻土及天气现象等10类55项(见附录二、三),并给出当地的“气候特征分析”、“全年、冬、夏季风玫瑰图”。 第2.1.2条“气候特征分析”扼要叙述该点的主要气候特点,为设计、施工人员提供必要的气候背景,其中有关数据亦可直接引用。 第2.1.3条全年及冬、夏季风玫瑰图给出了各风向的年、季平均频率分布。 第2.1.4条“太阳辐射强度”除附录三所列的城镇外,其他城镇可采用当地已有的数据或参照附录三中所列城市就近套用。 第二节各项参数的引用 第2.2.1条本标准所列各项气象参数可供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设计、施工直接引用。 第2.2.2条引用参数时应注意建设地点与拟引用数据的气象台站的距离、地形等因素对数值的影响。 一、地势平坦的区域 1.建设地点与拟引用数据的气象台站水平距离在50km以内,海拔高度差在100m以内时可以直接引用。

预警级别颜色气象预警等级介绍预警颜色级别怎么划分

预警级别颜色气象预警等级介绍预警颜 色级别怎么划分 这些颜色的图标正式的名称为气象预警信号,一般都有蓝、黄、橙、红四种颜色等级,严重程度依次加重,分别表示一般、较重、严重、特别严重,蓝色为最低级别预警,红色为最高级别预警。 高温预警信号分四级,分别以蓝、黄、橙、红表示。 (一)高温蓝色预警信号 预警级别颜色标准:48小时出现最高气温为35℃及以上。 (二)高温黄色预警信号 标准:连续三天日最高气温将在35℃以上。 (三)高温橙色预警信号 标准:24小时内最高气温将升至37℃以上。 (四)高温红色预警信号 标准:24小时内最高气温将升至40℃以上。 雾霾预警级别颜色 霾预警信号分为三级,以黄色、橙色和红色表示,分别对应预报等级用语的中度霾、重度霾和严重霾。 标准:预计未来24小时内可能出现下列条件之一并将持续或实况已达到下列条件之一并可能持续:

(1)能见度小于3000米且相对湿度小于80%的霾。 (2)能见度小于3000米且相对湿度大于等于80%,浓度大于115微克/立方米且小于等于150微克/立方米。 (3)能见度小于5000米,浓度大于150微克/立方米且小于等于250微克/立方米。 预报用语:预计未来24小时内将出现中度霾,易形成中度空气污染。 霾黄色预警信号防御指南: 1.空气质量明显降低,人员需适当防护; 2.一般人群适量减少户外活动,儿童、老人及易感人群应减少外出。 暴雨预警级别颜色介绍: (一)暴雨蓝色预警信号标准:12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预警级别颜色防御指南: 1、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暴雨准备工作; 2、学校、幼儿园采取适当措施,保证学生和幼儿安全; 3、驾驶人员应当注意道路积水和交通阻塞,确保安全; 4、检查城市、农田、鱼塘排水系统,做好排涝准备。 (二)暴雨预警级别颜色黄色预警信号标准:6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

环境气象指数

\I CS07.060 A47 DB65 环境气象指数 environmental weather index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目次 前言................................................................................. II 气象指数 (1) 1 范围 (1) 2 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计算方法与等级划分 (2) 4.1紫外线指数 (2) 4.2森林火险天气等级 (3) 4.3 草原火险天气等级 (5) 4.4城市火险天气等级 (8) 4.5 空气污染气象条件 (9) 4.6 地质灾害天气等级 (10) 4.7 体感温度 (12) 4.8 旅行气象指数 (13) 4.9 中暑指数 (13) 4.10 穿衣指数 (14) 4.11 寒冷指数 (15) 4.12 人体舒适度指数 (16)

前言 本标准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气象局提出。本标准由气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气象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气象科技服务中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气象局政策法规处。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彦、陈春艳、杨静、胡列群。

环境气象指数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环境气象指数的术语和定义、计算方法和量级划分。 本标准适用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境内发布和描述的环境气象指数。 2 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环境气象指数environmental weather index 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对气温、气压、湿度、风等多种气象要素和地理、天文和季节等其它因素综合进行计算而得出的用来描述人类生存环境和各种活动的、客观量化的气象条件预测指标。3.2 紫外线指数ultraviolet index 衡量某地正午前后到达地面的太阳光线中的紫外线辐射对人体皮肤、眼睛等组织和器官可能的损伤程度的指标。指数确定主要取决于纬度、海拔高度、季节、平流层臭氧、云、地面反照率和大气污染状况等条件。 3.3 森林火险天气等级forest fire-danger weather ratings 综合考虑气温、湿度、降水、连续无雨日数、风力和物候季节等多因子的共同影响后,林区内可燃物潜在发生火灾的危险程度(或易燃程度、蔓延程度)。 3.4 草原火险天气等级grassland fire-danger weather ratings 综合考虑气温、湿度、降水、连续无雨日数、风力和物候季节等多因子的共同影响,草场可燃物潜在发生火灾的危险程度(或易燃程度、蔓延程度)。 3.5 城市火险天气等级urban fire-danger weather ratings 充分考虑湿度、可燃物表面和内部的干燥程度、环境热状况、风力等多因子的共同影响后,城市内一般性可燃物潜在的发生火灾的危险程度。 3.6 空气污染气象条件air pollution meteorological conditions 不考虑城市及周边污染源、大气成分等因素的影响,只单纯从天气角度的变化分析作出空气污染潜势预报指数。 3.7 地质灾害天气等级geological disaster weather ratings 综合考虑地形、地貌等地质结构参数、山区积雪融化情况、降水持续等多因子的共同影响后,山区及其附近地区潜在的发生地质灾害的危险程度。 3.8 体感温度apparent temperature 考虑了气温、湿度、风速、太阳辐射(云量)及着装的多少、色彩等因素后,人体所感觉到的环境温度。 3.9 旅行气象指数travel meteorological index

建筑气象参数标准

编制讲明 本标准是依照城乡建设环境爱护部(84)城设字第124号通知的要求,为了适应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需要,由中南地区建筑标准设计协作组办公室会同国家气象局北京气象中心气候资料室共同编制。 在编制过程中,广泛征求了建筑、气象、城建等专业部门及各有关规范编制组的意见;通过对6个城镇的试编工作,确定了编制原则、成果表现形式、全国城镇定点与气象参数的项目内容;在征求意见稿完成后,又征求了全国有关单位的意见,然后修改成本稿。 我国城镇较多,各专业需求的气象参数项目较广,限于当前条件,本标准仅选取了209个城镇,每个城镇列出55项常用的气象参数及气候特征分析,供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施工中使用。

为使各有关标准规范的数值统一起见,本标准中的“最热月14时平均温度、相对湿度”、“三十年一遇最大风速”、“日平均气温≤5℃的日数及度日数等”及“冬、夏季太阳辐射强度”系来源于《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送审稿)、《工业与民用建筑结构荷载规范》、《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及《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程》等。 本标准共分三章,五个附录,要紧内容有:总则、参数的分类及其应用、参数的统计方法与标准及全国城镇参数定点示意图、参数表等。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为满足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以及城镇小区规划设计的需要而提供统一的建筑气象参数,特制订本标准。 第 1.0.2条本标准中所选用的参数系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中通用的建筑气象参数。在编制有关规划、设计等文件时所用的气象参数,已列入本标准的应以本标准为准。其他未列入本标准中的各专业专用的参数,仍应按各专业的有关规范执行。 第1.0.3条本标准按城镇定点提供气象参数。其地名以经国务院批准的截至1985年底的行政区划资料所列为准。 第1.0.4条本标准所列的参数是依照各城镇气象台站30年(1951年~1980年)气象记录资料编制的。不足30年记录者,按实有记录资料整理编制。

唐山市气象条件

唐山市城市集中供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1设计依据 1.1.1自然条件 (1)唐山市主要气象条件为: 唐山市位居燕山南麓,地势北高南低,自西、西北向东及东南趋向平缓,直至沿海。北部和东北部多山,海拔在300-600米之间;中部为燕山山前平原,海拔在50米以下,地势平坦;南部和西部为滨海盐碱地和洼地草泊,海拔在15米至10米以下。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降水集中,风向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春季气温回升快,昼夜温差较大;夏季炎热多雨,水热同季,秋季晴朗少雨,冷暖适宜,光照充足;冬季寒冷干燥,多风少雨,各月平均气温都在0℃以下。全年日照时数为2518小时,平均日照 百分率为 30.6%,全年平均气温10.3~11.5℃。 (2)气温 极端最高气温 40.4℃ 极端最低零下26.7℃ 年平均气温 11.5℃ 采暖室外计算温度 -8.1℃ (3)风 年平均风速 2.4m/s 最大风速20m/s 全年主导风向夏季ES冬季 WN (4)其他 冬季平均气压 101.28kPa 年平均相对湿度 59% 年平均降雨量532毫米。 最大积雪深度 10~30厘米 最大冻土深度60~100厘米 (5)采暖 采暖天数(≤5℃的天数) 123天 采暖期(≤5℃的天数)平均温度 -1.5℃

1.1.2自然资源 地貌多样,土质肥沃,是多种农副产品的富集产区,被称为“京东宝地”。北部山区盛产板栗、核桃、苹果、红果等干鲜果品,“京东板栗”驰名中外;中部平原盛产玉米、小麦、水稻、花生等农副产品,素有“冀东粮仓”之美誉;南部沿海既是渤海湾的重要渔场,又是原盐的集中产区,南堡盐场是亚洲最大盐场。沿海陆域海岸线较长,滩涂和浅海开发潜力很大。矿产资源品种多、储量大、质地优良、分布集中、易于采选。 1.1.3交通运输 唐山市地处交通要塞,是华北地区通往东北地区的咽喉地带。铁路、公路、高速公路、港口相互交织。京哈、通坨、京秦、大秦四条铁路干线和京山、大秦、七滦、迁曹、滦港铁路纵横穿越全境。京沈、津唐、唐港、唐承、沿海高速公路与环城高速公路、国道相交连接,形成网络,四通八达。唐山港、京唐港区东望秦皇岛港,曹妃甸港区西邻天津港,位居天津港、秦皇岛港之间,为国际通航的重要港口。铁路、高速公路、公路、港口交织成网成为唐山市出行十分便利的重要条件。唐山市建设中国第一个科学发展示范区,将成为中国环渤海经济区联系东北亚蒙古、俄罗斯、朝鲜、韩国、日本等国的重要地区。 1.2 城市性质及规模,工业及民用建筑情况 1.2.1城市性质 唐山是全国发达富裕充满活力的大都市,同时也是我国科学发展的前沿!唐山市多次被评为国家园林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及全国文明城市。唐山港是全国7大海港之一。 1.2.2城市规模 唐山市2011年人口近760万(其中市区人口420万),唐山中心城市2011年建成区面积为290平方公里,唐山现在和将来重点发展“四城一河一岛”和以曹妃甸新区为核心的沿海“四点一带”。 2.2热负荷耗热指标 2.2.1热负荷最大耗热指标 根据CJJ34-2002《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JGJ26-95《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及 DB13(J)63-2007《河北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有关规定,考虑到热源厂供热范围为规划新建及部分旧城区的性质,确定各类建筑的采暖热指标:

作物病虫害气象等级预报技术指南

附件 作物病虫害气象等级预报技术指南 —小麦赤霉病和水稻稻瘟病

目录 前言 (1) 1.作物病害气象等级预报 (2) 1.1作物病害气象等级预报的概念 (2) 1.2促病指数预报模型技术 (2) 1.3病害气象等级预报资料要求 (3) 1.3.1 模型建立资料 (3) 1.3.2预报服务资料 (4) 1.4气象等级分级 (4) 2.促病指数预报模型 (5) 2.1促病暖湿日的判断 (5) 2.2促病暖湿日出现时间的影响系数 (5) 2.3促病暖湿日连续出现的影响系数 (6) 2.4促病指数模型 (6) 2.5气象等级分级 (6) 2.6模型检验 (6) 3.小麦赤霉病气象等级预报 (7) 3.1小麦赤霉病气象等级预报资料 (7) 3.2促病暖湿日判断 (8) 3.3促病指数计算 (8) 3.3.1影响系数的确定 (8) 3.3.2计算赤霉病促病指数(Z) (9) 3.4气象等级分级标准 (9) 3.5气象等级预报检验 (9) 4.水稻稻瘟病气象等级预报 (10) 4.1稻瘟病气象等级预报资料 (10) 4.2促病暖湿日判断 (11) 4.3促病指数计算 (11) 4.3.1影响系数的确定 (11) 4.3.2计算稻瘟病促病指数(Z) (11) 4.4气象等级分级标准 (11) 4.5气象等级预报检验 (12) 5.注意事项 (12) 5.1预报模型的多样性 (12) 5.2预报结果的准确性检验 (13) 5.3病害气象等级预报的效益评估 (13)

前言 由国家气象中心牵头组织编写的《作物病虫害气象等级预报技术指南——小麦赤霉病和水稻稻瘟病》详细介绍了以促病指数预报模型为主要方法的作物病害气象等级预报技术,是病虫害气象等级预报业务技术中的一部分。希望通过该指南规范国家级和省级小麦赤霉病和水稻稻瘟病气象等级预报指标体系、预报模型及相关技术方法,推动气象部门病虫害气象等级预报业务服务的全面发展。 小麦赤霉病是威胁我国小麦产量和品质的主要病害。上世纪90 年代以来,我国赤霉病的年发生面积均在415 万hm2以上,其中长江流域麦区是小麦赤霉病发生最严重的地区,包括江苏、安徽、湖北和四川等省。在小麦整个生长季赤霉病均可危害,造成苗枯、茎腐、茎基腐和穗腐,最常见的是穗腐。麦穗受害后,麦粒变的皱缩干瘪,品质低劣,产量降低、种子出苗率低,并含有致呕毒素和类雌性毒素造成人畜中毒。 水稻稻瘟病是一种真菌型水稻病害,我国凡有水稻栽培的地区均有发生。稻瘟病主要影响水稻产量,其次是影响水稻品质,流行年份造成产量损失10%~30%,严重时可达40%~50%。稻瘟病在水稻各生育期、各个部位均可发生,造成苗瘟、叶瘟、秆瘟、节瘟、穗颈瘟、谷粒瘟等,其中尤其以穗颈瘟对水稻产量影响最大。近30年来我国稻瘟病的年均发生面积约为465万hm2。 气象部门自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对小麦赤霉病、水稻稻瘟病发生发展与气象条件的关系作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建立了赤霉病、稻瘟病发生发展的气象指标。2007年开始,气象部门深入开展了气象条件对病虫害发生发展影响的理论研究和业务服务,在2008-2009 年中国气象局基础建设项目、2015-2016年气象关键技术集成与应用重点项目等的支持下,国家气象中心先后联合江苏、安徽、四川、重庆等省农业气象业务科研部门,进一步完善了小麦赤霉病和水稻稻瘟病发生发展的气象指标,建立了小麦赤霉病和水稻稻瘟病发生发展气象等级预报业务技术方法和产品制作发布平台,为赤霉病和稻瘟病的适期防治提供技术支撑和服务。 但是,我国小麦和水稻种植区域广阔,小麦和水稻品种多样、抗病性差异较大,小麦赤霉病和水稻稻瘟病感病机理复杂,相关的指标与预报技术仍需进一步细化和完善,在业务服务工作中,应针对本地气候特点、小麦和水稻品种抗性以及种植管理特点开展本地化应用。

大气污染指数与气象参数数学模型

大气污染指数与气象参数数学模型 1.问题重述 大气是指包围在地球外围的空气层,是地球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人类生活在大气里,洁净大气是人类赖于生存的必要条件。一个人在五个星期内不吃饭或5天内不喝水,尚能维持生命,但超过5分钟不呼吸空气,便会死亡。随着地球上人口的急剧增加,人类经济增长的急速增大,地球上的大气污染日趋严重,其影响也日趋深刻,如由于一些有害气体的大量排放,不仅造成局部地区大气的污染,而且影响到全球性的气候变化。因此,加强大气质量的监测和预报是非常必要。目前对大气质量的监测主要是监测大气中2SO 、2NO 、悬浮颗粒物(主要为PM10)等的浓度,研究表明,城市空气质量好坏与季节及气象条件的关系十分密切。 附件给出城市A 、B 、C 、D 、E 、F 从2003年3月1日至2010年9月14日测量的污染物含量及气象参数的数据。 请运用数学建模的方法对下列问题作出回答: 1.找出各个城市2SO 、2NO 、PM10之间的特点,并将几个城市的空气质量进行排序。 2.对未来一周即2010年9月15日至9月21日各个城市的2SO 、2NO 、PM10以及各气象参数作出预测。 3.分析空气质量与气象参数之间的关系。 4.就空气质量的控制对相关部门提出你的建议。 2.问题分析 本题为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层层递进式提出四个问题,分别需要对空气污染 因素以及气象参数进行分析求解。第一问为评价性问题,先从城市内部个污染物特点出发,再到城市之间空气质量进行比较。第二问是预测性问题,通过对给出的数据进行分析,预测各项参数之后的趋势。第三问是寻找关联性问题,要求找出空气质量与气象参数之间的关系。第四问为开放型问题,可通过之前得出的结论或者相关文章及模型提出建议。 2.1 问题1 通过查阅资料,运用已有的API 对各个城市的各项污染指标进行计算,得出各个污染指数API 月平均的折线图,观察,得出各城市各项指标的特点。鉴于求解城市API 时有一定的误差,故选择综合评价模型,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之后,确定动态加权函数,对模型进行求解,排名。检验模型后确定结论的合理性。 2.2 问题2 预测模型主要有灰色预测,时间序列等模型。由所给数据以及问题可知该预测模型为时间序列。随机选取气象参数之一气温(tem )为例进行分析,先通过SPSS 软件得到其时序图,观察其走势,对其做平稳化处理。然后以最小BIC 为标准,构造模型,进一步应用SPSS 软件求解,得出各项参数,并预测出2010年9月15日至2010年9月21日的数据。其余各城市各污染物浓度以及气象参数应用类似方法进行求解。最后,由于F 城市所提供数据与需要预测日期相隔较

JGJ35-87 建筑气象参数标准

建筑气象参数标准 JGJ35—87 第1章总则 第1.0.1条为满足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以及城镇小区规划设计的需要而提供统一的建筑气象参数,特制订本标准。 第1.0.2条本标准中所选用的参数系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中通用的建筑气象参数。在编制有关规划、设计等文件时所用的气象参数,已列入本标准的应以本标准为准。其他未列入本标准中的各专业专用的参数,仍应按各专业的有关规范执行。 第1.0.3条本标准按城镇定点提供气象参数。其地名以经国务院批准的截至1985年底的行政区划资料所列为准。 第1.0.4条本标准所列的参数是根据各城镇气象台站30年(1951年~1980年)气象记录资料编制的。不足30年记录者,按实有记录资料整理编制。 第2章建筑气象参数标准的分类及其应用 2.1建筑气象参数项目分类 第2.1.1条本标准按各定点城镇分别列出了各类建筑气象参数:大气压、干球温度、相对湿度、降水、风、日照、冬夏季太阳辐射强度、地温、冻土及天气现象等10类55项(见附录二、三),并给出当地的“气候特征分析”、“全年、冬、夏季风玫瑰图”。 第2.1.2条“气候特征分析”扼要叙述该点的主要气候特点,为设计、施工人员提供必要的气候背景,其中有关数据亦可直接引用。

第2.1.3条全年及冬、夏季风玫瑰图给出了各风向的年、季平均频率分布。 第2.1.4条“太阳辐射强度”除附录三所列的城镇外,其他城镇可采用当地已有的数据或参照附录三中所列城市就近套用。 2.2各项参数的引用 第2.2.1条本标准所列各项气象参数可供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设计、施工直接引用。 第2.2.2条引用参数时应注意建设地点与拟引用数据的气象台站的距离、地形等因素对数值的影响。 一、地势平坦的区域 1.建设地点与拟引用数据的气象台站水平距离在50km以内,海拔高度差在100m以内时可以直接引用。 2.超过上款数值时,则应使用与建设地点相邻的二个以上气象台站(含本标准未列入的台站)的气象资料,按内插法取值(内插法可视情况采用直线内插或平面内插)。 二、地势崎岖的区域 气候受山脉的走向、总体高度、长度、地形形态(山顶、河谷、盆地、山坡)、坡度、坡向等因素的影响,地方性差异较大,选取参数值时宜依据邻近台站(含本标准未列入的台站)的长年代资料和工程现场的观测数据对比取值,或与当地气象部门共同商定。 第3章气象参数的统计方法与标准 3.1统计方法 第3.1.1条历年值的统计

基本气象要素

基本气象要素 气象要素(meteorological element) 表示大气状态的物理量和物理现象通称为气象要素。主要有:气温、气压、风、湿度、云、降水、蒸发、能见度、辐射、日照以及各种天气现象。 (一)气温 气温: 是表示空气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它实质上是空气分子运动的平均动能。 我国常用摄氏度,英美等国常用华氏温度,而理论工作常用绝对稳定。 摄氏度与华氏度的换算:F=9/5C+32 C=5/9(F-32) 一般生活中所说的气温是气象观测所用的百叶箱中离地面1.5米高处的温度。 气温的分布 1、等温线 世界各地冷热不同,气温的分布有很大差别。通常用等温线来表示气温的水平分布。在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的气温相等。 ①等温线疏---气温差别小②等温线密---气温差别大 2、气温的分布规律及原因 ①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因为随着纬度的升高,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照逐渐减少) ②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由于海陆的物理性质不同造成的,陆地吸热快,放热也快,海洋吸热慢,放热也慢,因此,吸收(或放出)同样的热量,陆地和海洋的温度不一样,因此,海陆上空大气的温度也不一样。 ③在山地,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大致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气温的变化特征 气温的变化→分子动能的变化→空气内能的变化 日平均气温:一天中观测气温的平均值。 月平均气温:一月内各日平均气温的平均值。 年平均气温:一年内各月平均气温的平均值。

1、气温的时间变化规律 日变化:最高温出现在午后2时,最低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年变化:热带气温年变化小,温带寒带气温年变化大。北半球(陆地)七月平均气温最高,一月平均气温最低。 气温变化的基本方式 1.气温的非绝热变化 非非绝热变化:指空气块通过与外界的热量交换而产生的温度变化。变化的方式主要有:辐射、乱流、水相变化、传导。 辐射:指物体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放射热量的方式。(空气块之间、地气之间、云之间大气层白天由于太阳辐射而增温,夜间由于向外放出辐射而降温) 乱流:空气无规则的小范围涡旋运动,乱流使空气微团产生混合,气块间热量也随之得到交换。 水相变化:指水的状态变化,水通过相变释放热量或吸收热量,引起气温变化。 传导:依靠分子的热运动将热量从高温物体直接传递给低温物体的现象。 2.气温的绝热变化 绝热变化:空气块与外界没有热量交换,仅由于其自身内能增减而引起的温度变化。 大气中的温度变化:当气块作水平运动或静止不动时,非绝热变化是主要的;当气块作垂直运动时,绝热变化是主要的。绝热变化过程有两种情况:干绝热过程、湿绝热过程。 干绝热过程:在绝热过程中,如果气块内部没有水相的变化,叫干绝热过程(即干空气或未饱和空气的绝热过程。干绝热直减率γd≈1°C/100m)。 湿绝热过程:在绝热过程中,如果气块内部存在水相变化,叫是绝热过程。是绝热过程直减率,用γm表示γm=0.4~0.7°C/100m。 3.局地气温的周期变化 日较差:一日中气温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

习题及答案(非标准)

第一节 1.遥感:是一种远距离的、非接触的目标探测技术。通过对目标进行探测,获取目标的观 测数据,然后对获取的观测数据进行加工处理,从而实现对目标的定位、定性、定量和变化规律的描述(即认识观测对象)。 2.遥感技术系统:将遥感技术和方法应用到某个专业领域便构成了一个遥感系统。一个完 整的遥感技术系统经常有三部分组成:空机系统,地基系统和研究技术系统。 3.遥感的主要使命和任务 答:遥感主要通过对目标进行探测,获取目标的观测数据,然后对获取的观测数据进行加工处理,从而实现对目标的定位、定性、定量和变化规律的描述。具体来说,遥感是利用地面目标反射或辐射电磁波的固有特性,通过观察目标的电磁波信息已达到获取目标电磁波的几何信息和物理属性的目的,最终应用到农林、地质、水文、气象、环境的领域。 4.遥感技术的主要特点和优势 答:1、(能完成的主要任务:定性,定量,定位,演变规律分析。是什么有多少在哪里变化否)遥感技术可以对物体的属性、数量、位置、变化情况进行监测,从而实现对目标进行定位、定性、或定量的描述。 2、(效率高,效益好(特别大范围、宏观、境外等应用))利用遥感技术获取目标信息效率高、效果好。目前,遥感技术已实现全天候,可以不受天气的环境因素影响,并且可利用不同的遥感技术又针对性的获取目标信息。 3、(客观性好(与传统方法比较))与传统方法相比,遥感技术的客观性更好。目前遥感技术可获得研究对象的宏观信息,减少了传统方法中由于信息不足而带来的主观因素影响。 4、(适合动态监测、变化规律研究(传输型卫星可周期性观测))适合动态监测、变化规律研究。现代遥感技术已经进入了一个能够动态、快速、准确、多手段提供多种对地观测数据的新阶段,可以在不同的航天、航空遥感平台上获得不同空间分辨率、时间分辨率的遥感图像。 第二节: 1.电磁波谱:将电磁波在真空中按照波长或频率依大小顺序划分成波段,排列成谱即称为 电磁波谱。 2.瑞利散射:由尺寸远远小于电磁波波长λ的微粒引起的散射 3.米氏散射:由尺寸与波长λ相当的微粒(水滴、烟尘、花粉、气溶胶)引起的散射 4.大气层窗口:电磁波辐射在大气传输中透过率比较高的波段 5.遥感中为什么要讲电磁波知识 答:遥感是一种远距离的、非接触的目标探测技术。通过对目标进行探测,获取目标的观测数据,然后对获取的观测数据进行加工处理,从而实现对目标的定位、定性、定量和变化规律的描述(即认识观测对象)。遥感的任务,是通过探测和记录观测对象反射或辐射的电磁波,并对其进行处理、分析和应用来实现的。遥感中观测对象的表达形式、传感器设计、图像的识别都和电磁波有关。由以上可知,遥感的实现过程是和电磁波分不开的,因此,遥感中要讲电磁波知识。 6.电磁波有哪四个要素 答:1 波长;2 振幅;3 传播方向;4 偏振面 7.晴朗的天空为什么呈蓝色 答:天空晴朗时,空气中微粒尺寸较小,远小于可见光的电磁波波长,此时主要产生瑞利散射,散射能力γ∝1/λ4 ,而蓝光的波长最短,故对蓝光的散射能力最强,因而,

气象行业标准

地方标准《高原光伏发电站防雷技术规范》 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一)任务来源 本标准是《四川省气象局关于下达2016年地方标准项目的通知》(川气函〔2016〕45号)。 (二)起草单位及编写人员 1、起草单位: 阿坝州防雷中心,凉山州防雷中心,甘孜州防雷中心,成都市兴业雷安电子有限公司,信息产业部电子第11设计研究院工程服务有限公司,四川省绵阳机场空管站。 2、编写人员: 邓海明、李兵、汤伟杰、林毅龙、田桂华、刘翠霞、黄龙斐、刘光、陈发云、王勇、胡涛、杨仁利、周文辉、申亮、黄裕文。 (三)编制过程 1.项目申请 近年来,国家政策大力鼓励光伏太阳能等环保型能源的建设和投资,四川省的甘孜、阿坝、凉山州高原地区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目前地方政府已把太阳能作为发展地方经济,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就业和脱贫致富的重要引进项目,很多项目已开建或立项,目前三州已建成7个,现每个州县区域都在积极计划立项中。随着建设项目的开展,一些问题显现出来,一是目前四川省川西高原已建了多座C7或T0光伏电站,该型光伏发电站不是采用常规的固定式光伏方阵,而是采用跟踪式光伏方阵,能够自动跟随太阳照射方向旋转。其中C7是选用美国进口单晶硅并配有高倍聚

光板,光电转换率比固定式要高的多。由于结构不同,现有的行标《太阳能光伏系统防雷技术规范》只适用于固定式光伏方阵结构,对跟踪式光伏方阵不适用。二是由于该型电站大多建设在高原空旷地带,考虑到环保和保护植被,地方政府是不允许破坏原始草场地面,所以不能使用常规的防雷措施和方法。三是高原太阳能资源很丰富,该类太阳能光伏系统大多建设在高原,但高原又是雷电灾害高发地区,雷暴日最多高达105天,雷电防护工作非常重要。 综合以上三点,起草一部适用于跟踪式光伏方阵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站、能满足保护高原原始生态系统要求、有效的雷电防护措施,减少雷电对太阳能光伏系统的危害的标准是非常必要的。因此,2015年11月,我省甘孜、阿坝、凉山州防雷中心联合成都兴业雷安电子有限公司,信息产业部电子第11设计研究院工程服务有限公司等,在与光伏电站建设、设计、施工单位专家进行交流的基础上,认真总结了光伏电站建设中的防雷工程现状并进行多次现场实地调研,决定成立编制组,起草了《高原光伏发电系统防雷技术规范》初稿并申报四川省地方标准项目。 2.标准草稿的修改 立项准备阶段: 2015年4月——2015年10月,我省三州气象局的防雷中心联合成都兴业雷安电子有限公司,信息产业部电子第11设计研究院工程服务有限公司等就阿坝州、甘孜州、凉山州的在建和已完工的几个光伏电站项目进行了现场设计、施工的考察和讨论研究,取得大量光伏电站的设计施工资料。 2015年9月,根据红原和若尔盖光伏电站的防雷措施经验,

预警级别颜色-气象预警等级介绍-预警颜色级别怎么划分

预警级别颜色气象预警等级介绍预警 颜色级别怎么划分 这些颜色的图标正式的名称为气象预警信号,一般都有蓝、黄、橙、红四种颜色等级,严重程度依次加重,分别表示一般、较重、严重、特别严重,蓝色为最低级别预警,红色 为最高级别预警。 高温预警信号分四级,分别以蓝、黄、橙、红表示。(一)高温蓝色预警信号 预警级别颜色标准:48小时出现最高气温为35℃及以上。 (二)高温黄色预警信号 标准:连续三天日最高气温将在35℃以上。 (三)高温橙色预警信号 标准:24小时内最高气温将升至37℃以上。 (四)高温红色预警信号 标准:24小时内最高气温将升至40℃以上。 雾霾预警级别颜色 霾预警信号分为三级,以黄色、橙色和红色表示,分别对应预报等级用语的中度霾、重度霾和严重霾。 标准:预计未来24小时内可能出现下列条件之一并将持续或实况已达到下列条件之一并可能持续:

(1)能见度小于3000米且相对湿度小于80%的霾。 (2)能见度小于3000米且相对湿度大于等于80%,浓度大于115微克/立方米且小于等于150微克/立方米。 (3)能见度小于5000米,浓度大于150微克/立方米且小于等于250微克/立方米。 预报用语:预计未来24小时内将出现中度霾,易形成中度空气污染。 霾黄色预警信号防御指南: 1.空气质量明显降低,人员需适当防护; 2.一般人群适量减少户外活动,儿童、老人及易感人群应减少外出。 暴雨预警级别颜色介绍: (一)暴雨蓝色预警信号标准:12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预警级别颜色防御指南: 1、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暴雨准备工作; 2、学校、幼儿园采取适当措施,保证学生和幼儿安全; 3、驾驶人员应当注意道路积水和交通阻塞,确保安全; 4、检查城市、农田、鱼塘排水系统,做好排涝准备。 (二)暴雨预警级别颜色黄色预警信号标准:6小时内降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50或者已达毫米以上,50雨量将达

预警级别颜色-气象预警等级介绍-预警颜色级别怎么划分

预警级别颜色-气象预警等级介绍-预警颜色级别怎么划分

预警级别颜色气象预警等级介绍预警颜 色级别怎么划分 这些颜色的图标正式的名称为气象预警信号,一般都有蓝、黄、橙、红四种颜色等级,严重程度依次加重,分别表示一般、较重、严重、特别严重,蓝色为最低级别预警,红色为最高级别预警。 高温预警信号分四级,分别以蓝、黄、橙、红表示。 (一)高温蓝色预警信号 预警级别颜色标准:48小时出现最高气温为35℃及以上。 (二)高温黄色预警信号 标准:连续三天日最高气温将在35℃以上。 (三)高温橙色预警信号 标准:24小时内最高气温将升至37℃以上。 (四)高温红色预警信号 标准:24小时内最高气温将升至40℃以上。 雾霾预警级别颜色 霾预警信号分为三级,以黄色、橙色和红色表示,分别对应预报等级用语的中度霾、重度霾和严重霾。 标准:预计未来24小时内可能出现下列条件之一并将持续或实况已达到下列条件之一并可能持续:

(1)能见度小于3000米且相对湿度小于80%的霾。 (2)能见度小于3000米且相对湿度大于等于80%,浓度大于115微克/立方米且小于等于150微克/立方米。 (3)能见度小于5000米,浓度大于150微克/立方米且小于等于250微克/立方米。 预报用语:预计未来24小时内将出现中度霾,易形成中度空气污染。 霾黄色预警信号防御指南: 1.空气质量明显降低,人员需适当防护; 2.一般人群适量减少户外活动,儿童、老人及易感人群应减少外出。 暴雨预警级别颜色介绍: (一)暴雨蓝色预警信号标准:12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预警级别颜色防御指南: 1、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暴雨准备工作; 2、学校、幼儿园采取适当措施,保证学生和幼儿安全; 3、驾驶人员应当注意道路积水和交通阻塞,确保安全; 4、检查城市、农田、鱼塘排水系统,做好排涝准备。 (二)暴雨预警级别颜色黄色预警信号标准:6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

雾的等级划分标准

雾的等级划分标准,按水平能见度距离划分: ①水平能见度距离在1—10公里之间的称为轻雾。 ②水平能见度距离低于1公里的称为雾。 ③水平能见度距离200—500米之间的称为大雾。 ④水平能见度距离50—200米之间的称为浓雾。 ⑤水平能见度不足50米的雾称为强浓雾。 雾的种类较多,根据形成条件的不同,可分为辐射雾、蒸发雾、平流雾、上(山)坡雾等。 我国一年四季都有雾。在夏季,由于天气炎热,一般平原、丘陵地区雾比较少。但在黄山、庐山、娥眉山等上千米的高山上,依旧可以见到云雾缭绕,这是由于暖湿气流在上坡时被迫抬升,气温降低,发生凝结而形成的。 下面介绍几种秋冬春季节比较有影响的雾。 ◆辐射雾 辐射雾是由于地面辐射冷却作用,使贴近地面空气层中的水汽达到饱和,凝结后而形成的雾。它常出现在有微风而晴朗少云的夜间或清晨,在秋冬季节,我国内陆地区常有这种雾出现。辐射雾往往范围较大,跨越数省,不仅容易造成城市交通拥堵,而且影响高速公路、跨省国道、航空、铁路的正常运营和安全。 ◆蒸发雾 蒸发雾是冷空气流经暖水面上,由于暖水面的蒸发,水汽与冷空气混合、冷却过程中迅速凝结形成的雾。它通常发生在深秋寒冷早晨的湖面和河面上,并经常与陆地辐射雾混成一片,如果是在高速公路两边,形成的浓雾容易造成这一路段的交通事故。 ◆平流雾 平流雾是当暖湿空气平流到较冷的下垫面上,下部冷却而形成的雾。平流雾和空气的水平流动是分不开的,只要持续有风(2—7m/s),雾会持续很久;如果风停下来或暖湿空气来源中断,雾很快就会消散。 据《中国气候总论》一书记载,从春季开始,南方大量的暖湿气流向北挺进,途径较冷的地区时,会形成大范围的平流雾。在沿海地区,当海洋上的暖湿空气流向较冷的海面或陆地时,也常常形成平流雾。南海和东海南部雾季在3—4月,东海北部沿海在5月,黄海南部在6月。海雾往往是影响海上交通的危险天气。 ◆上(山)坡雾 上(山)坡雾是空气沿山坡上升,由于绝热膨胀冷却而形成的雾。空气沿山坡上升时,雾在迎风坡上形成。人们常说“云为空中之雾,雾为地上之云”。那弥漫的云雾动如烟,静如絮,白如棉,一直连接到天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