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电需求气象条件等级.
用电需求气象条件等级

用电需求气象条件等级Weather Condition Ratings for Electric Power Requirement(征求意见稿)、/. —L-前言本标准的附录A 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气象局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气象局政策法规司归口。
本标准由湖北省气象局气象科技服务中心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洪国平、胡宗海、罗学荣本标准是首次发布。
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条件的改善,致冷、取暖等第三产业和居民生活用电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例越来越大,大城市致冷、取暖用电比例更高,经常带来电网高峰或尖峰负荷,这部分电能是很难预测、很不稳定、又常常给电网运行安全带来隐患,我们称之为气象敏感负荷(电量),科学预测致冷、取暖导致的气象敏感负荷和用电是各电网公司电力调度部门非常关心的技术。
而致冷、取暖完全是由气温、湿度、风等气象要素决定的,研究气温、湿度、风等气象要素与电力负荷、用电量的关系,并进一步研究各因子对气象敏感负荷(电量)的贡献,分别组合成气象敏感负荷指数和气象敏感用电量指数。
统计分析气象指数不同范围对应的不同级别负荷或用电量,从而实现对气象敏感负荷和气象敏感用电量的评估和预测。
到目前为止,全国很多地方都开展了气象要素对用电需求影响的研究,但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全国适用的方法和标准,缺乏同一性和可比性,不利于气象部门开展电力气象服务工作,为贯彻“公共气象、安全气象、资源气象”的理念,实现气象服务“五满意”,有必要制定全国统一的用电需求气象条件等级行业标准,为气象部门更好地开展电力气象服务,为地方经济发展和建设小康社会服务。
随着技术进步及电力气象服务研究的深入开展,本标准尚需不时修订,由于气候差异性大,不同地方使用本标准时须根据当地气候特点加以修订,以使其具有更好的适用性和规范性。
用电需求气象条件等级的制定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用电需求气象条件包括:气象敏感负荷条件和气象敏感电量条件。
12.输电线路设计中气象条件的九种工况组合及应用

输电线路设计中气象条件的九种工况组合及应用一、工况组合输电线路常用的气象条件组合有九种: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年平均气温、基本风速、最大覆冰、操作过电压(内过电压)、雷电过电压(外过电压)、安装情况及事故断线情况。
1、线路正常运行情况下的气象组合①、最大设计风速,无冰,相应月平均气温。
②、最大覆冰,相应风速,气温-5。
根据雨凇形成规律,相应风速一般为10m/s。
若该地区最大设计风速很大(如 35m/s以上),可以考虑相应风速为 15m/s。
③、最低气温,无冰,无风。
④、最高气温,无冰,无风。
2、线路断线事故情况下的气象组合断线事故一般系外力所致,与气象条件无明显的规律联系。
而计算断线情况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确定断线时杆塔所受的荷载,校验杆塔强度。
根据各地实际运行经验,设计规程规定了线路断线事故情况的气象组合。
①、一般地区,无风,无冰历年最低气温月的日最低气温平均值。
②、重冰区(覆冰厚度 20mm以上),无风,有冰,气温-5。
3、线路安装和检修情况下的气象组合考虑一年四季中线路都有安装检修的可能,组合气象条件为:风速 10m/s、无冰、最低气温月的平均气温。
4、线路耐振计算用气象组合线路设计中,应保证架空线具有足够的耐振能力。
架空线的应力越高,振动越显严重,因此应将架空线的使用应力控制在一定的限度内。
由于线路微风振动一年四季中经常发生,故控制其平均运行应力的组合气象条件为:无风、无冰、年平均气温。
5、外过电压气象组合外过电压是指由于雷电的作用在输电线路上产生的过电压。
为了保证在雷电活动期间线路不发生闪络,要求塔头尺寸应能保证相应气象条件下导线风偏后对凸出物的距离,档距中央应保证导线与避雷线的间距大于规定值。
组合气象条件为:①、温度 15°,相应风速,无冰。
15°是雷电活动日气温,相应风速对Ⅰ类典型气象区取 15m/s,其他气象区取 10m/s。
②、温度 15°无风,无冰。
架空输电线路设计第三章-第三章-设计用气象条件

大树枝摇动,电线呼呼有声,举伞 困难。
全树摇动,大树枝弯下来,逆风步 行感觉不便。
4. 最大设计风速的选取步骤:①次时换算:将v 转换成 8 大风 17.2~20.7 19.0 5.5 7.5 所有近海渔船都要靠港,停留不出。
陆地物征象
0 无风 10~. 0风.2 级的0.1视力鉴别方海面法平静,。 见表3−3。
静、烟直立。
1 软风
0.3~1.5
0.9
0.1
0.1
微波如鱼鳞状,没有浪花。一般渔船正 好使舵。
烟能表示风向,但风向标不能转动。
2 轻风 0.15.6m~3/.s3的风2.5速相0.2 当0于.3 几渔级船张风帆时?可行25~、。 10、15、3标人5能面m移感动/觉。s有的风,风树叶速有微呢响,?风向
距平均风速v10,需要有两种观两测种方观法测的方平法的行第测i对量平记行录观测,记然录后值
通过相关分析次建时立换二算者系之数 间的回归方程式。常用的是一元线
性回归方程(最小二乘法):
n
v10 Av2 B Bv10 Av2
v2iv10i n v2v10
A i1 n
v
2 2i
n
v
2 2
i 1
由此得到的回归方程,需经过相关检验才能应用。v10与 v2相关分别系为数两ρ种可观按测下记面录公的两平式种均计观值算测:方法的平行观测记录的总对数
n
n
n
n v2iv10i v2i v10i
i1
i1
i1
nin1
v22i
(in1v2i)2nin1
v2 10i
n
湖州市用电需求特性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果表 明 : 电量及 最大 用 电 负荷 表 现 出年周 期 变化 , 稳 步递增 , 月差异 明显 ; 同 月份 不 同气 象 用 且 但 不 因子 对 用 电量 及 最大 用 电负荷 的 影响各 有 不 同 , 、 f f 气 象 因子相 关性 显 著 的 月份 集 中在 6 1 与 — 0 月 ; 不 同温 度 范 围, 在 气温对 用 电量及 最 大用 电 负荷 的影响 程度 也不 同, 随着 气温 变化 , 电量 和 最 用 大用 电 负荷 的 变化 率 最 大 可达 2 % ; 7月 、 , 温升 高 1℃ 时 , f 变化 最 大 , 达 2 0 在 8月 气 f 的 、 可 %
smpin( )adma i m l tclo d(m )i z o i , hn o 2 0 0 8 T i p — u t o f 1 n xmu e cr a la fh nHuh uC t C iaf m 0 6t 2 0 . hs a e i y r o
p re e mph tc ly i r d c d t e e f cs o e n tm p r t e, i i u e p r t r n a i u e — ai al nto u e h fe t fm a e e aur m n m m t m e au e a d m x m m tm p r t r n t e e e t ct o ump i n a a i e au e o h lc r iy c ns i to nd m x mum lcrc 11 a a d e tb ih d t e f r c s o e e e ti a o d. n sa ls e o e a tm d 1 h o l crc t o s m p i n a d m a i f ee tiiy c n u to n x mum l crc l1 d. s lss w h tt al lcrct o s m p ee ti a oa Re u t ho ta he d iy e e t iy c n u i to n a i u lcrc ll a a e it r n u 1v rai n c a a t rsis a d i c e sn r n o i n a d m x m m e e tia o d h v n e a n a a ito h r ce t n n r a i g te ds f m i c r 2 0 o 2 8, tw i b i usm o t l if r n e . 0 6 t 00 bu t o v o n h y d fe e c s The e f cso ifr ntm ee r l g c 1ee e t n h fe t fd fe e t o o o i a l m n so e e t ct o s m p i n a a i u l crc ll a e d fe e ti a h m on lc r iy c n u i to nd m x m m ee ti a o d a if r n n e c r h t a d t e r lto . n eai nsbe h
大气环境中的气象条件与电力系统运行关系分析

大气环境中的气象条件与电力系统运行关系分析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引起了人们对于大气环境的广泛关注。
气象条件作为大气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影响着人类的日常生活,也对电力系统的运行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大气环境中的气象条件出发,探讨其与电力系统运行的关系,从而更好地了解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一、气象条件对电力需求的影响气象条件直接影响到人们对电力的需求。
例如,在寒冷的冬天,气温骤降,人们需要大量的电力来供暖,而在炎热的夏天,空调的使用也会导致电力需求的增加。
此外,气象条件还会影响到工业生产的需求,例如大风天气可能导致建筑施工暂停、电力设备损坏等情况,从而对电力系统的供需平衡产生一定影响。
二、气象条件对电力输送的影响气象条件不仅会对电力需求产生影响,还会对电力输送产生一系列影响。
首先,气象条件与输电线路的故障率密切相关。
大风、冰雹等恶劣气象条件可能导致输电线路受损或短路,进而影响到电力的正常输送。
其次,高温天气会导致输电线路的传输能力下降,使得输电线路容易发生过载现象。
此外,雷电等极端天气也可能引发系统的短时故障,给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带来一定压力。
三、气象条件对可再生能源的影响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已成为全球能源产业的热点话题,而气象条件对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有着重要影响。
例如,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依赖于阳光的强度,阴天、雨天等气象条件会降低光伏发电系统的输出功率。
风力发电系统则受风速影响,风速过小或过大都会使得风力发电系统无法正常运行。
因此,了解气象条件对可再生能源的影响,对于电力系统的规划和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四、气象条件对电力系统的调度运行的影响电力系统的调度运行是确保电力供应可靠性和稳定性的关键环节,而气象条件对电力系统的调度运行也有着重要影响。
首先,气象条件对负荷预测具有一定的影响。
例如,在强对流天气中,雷暴带来的突发电力需求可能使得负荷预测出现较大偏差,从而可能导致电网压力过大或不足。
其次,气象条件对电源调度具有重要影响。
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设计用气象条件

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设计用气象条件1.雨水条件:架空输电线路在运行过程中必然会遭遇各种降水,如雨水、冰雹等。
设计中需要考虑降水量、降水频率、年降水量分布等因素。
这些因素会直接影响到线路的绝缘性能,涂层和材料的选择等。
2.温度条件:线路的导体通常是金属材料,其导电性能和热膨胀性能会受到温度的影响。
设计中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气温范围、季节性温度变化、昼夜温差等。
这些因素会影响导线的形变和材料的热性能。
3.风条件:架空输电线路会受到风的影响,包括风速、风向、风向变化等。
设计中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极大风速、风向频率分布、风荷载等。
这些因素会影响线路的结构设计、杆塔的选择和抗风能力。
4.冰雪条件:在寒冷地区,架空输电线路会遭遇冰雪的袭击。
设计中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冰厚度、雪重、冰周期等。
这些因素会影响线路的结构设计、绝缘子的选择和材料的强度等。
5.地震条件: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会对架空输电线路造成破坏。
设计中需要考虑地震的频率、强度、地形等因素。
这些因素会影响线路的悬挂方式、杆塔的抗震能力和导线的振动等。
除了以上几个主要气象条件,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如太阳辐射、空气湿度和大气污染等。
这些因素都会对输电线路的设计和运行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综上所述,架空输电线路的设计必须充分考虑各种气象条件。
只有在合适的气象条件下,才能保证线路的运行稳定性、可靠性和安全性。
因此,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充分了解当地的气象条件,采用合适的材料、结构和技术手段,以确保输电线路的正常运行。
输电线路的气象条件

输电线路的气象条件(1)700kV、500kV输电线路及其大跨越重现期应取50年。
110~330kV输电线路及其大跨越重现期应取30年。
(2)确定基本风速时,应按当地气象台、站10min时距平均的年最大风速为样本,并宜采用极值I型分布作为概率模型,统计风速的高度应符合下列规定:1) 110~750kV输电线路统计风速应取离地面10m。
2)各级电压大跨越统计风速应取离历年大风季节平均最低水位10m。
(3)山区输电线路宜采用统计分析和对比观测等方法,由邻近地区气象台、站的气象资料推算山区的基本风速,并应结合实际运行经验确定。
当无可靠资料时,宜将附近平原地区的统计值提高10%(4) 110~330kV输电线路的基本风速不宜低于23.5m/s;500~750kV输电线路的基本风速不宜低于27m/s。
必要时还宜按稀有风速条件进行验算。
(5)大跨越基本风速,当无可靠资料时,宜将附近陆上输电线路的风速统计值换算到跨越历年大风季节平均最低水位以上10m处,并增加10%,考虑水面影响再增加10%后选用。
大跨越基本风速不应低于相连接的陆上输电线路的基本风速。
(6)轻冰区宜按无冰、5mm 或10mm覆冰厚度设计,中冰区宜按15mm 或20mm 覆冰厚度设计,重冰区宜按20mm、30mm、40mm 或50mm覆冰厚度等设计,必要时还宜按稀有覆冰条件进行验算。
(7)除无冰区段外,地线设计冰厚应较导线冰厚增加5mm。
(8)大跨越设计冰厚,除无冰区段外,宜较附近一般输电线路的设计冰厚增加5mm。
(9)设计用年平均气温应按下列规定取值:1)当地区年平均气温在3-17℃时,宜取与年平均气温值邻近的5的倍数值。
2)当地区年平均气温小于3℃和大于17℃时,分别按年平均气温减少3℃和5℃后,取此数邻近的5的倍数值。
(10)安装工况风速应采用10m/s,覆头厚度应采用无冰,同时气温应按下列规定取值:1)最低气温为-40℃的地区,宜采用-15℃。
现行气象行业标准(QX)目录

QX/T 92-2008 QX/T 93-2008 QX/T 94-2008 QX/T 95-2008 QX/T 96-2008
标准名称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 第 20 部分:年地面气 象资料处理和报表编制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 第 21 部分:缺测记录 的处理和不完整记录的统计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 第 22 部分:观测记录 质量控制 本 底 大 气 二氧 化 碳 浓度 瓶 采样 测 定 方法 非色散红外法 大气黑碳气溶胶观测-光学衰减方法 大气浑浊度观测-太阳光度计方法 大 气 气 溶 胶元 素 碳 与有 机 碳测 定 - 热光 分 析方法 地面臭氧观测规范 大 气 亚 微 米颗 粒 物 粒度 谱 分布 - 电 迁移 分 析法 风电场风测量仪器检测规范 风电场气 象观测 及资料审 核、订 正技术规 范 土壤湿度的微波炉测定 高速公路能见度监测及浓雾的预警预报 森林火险气象等级 风廓线雷达信号处理规范 闪电监测定位系统 第 1 部分 技术条件 香蕉、荔枝寒害等级 小麦干旱灾害等级 小麦干热风灾害等级 移动气象台建设规范 气象低速风洞性能测试规范 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技术规范 运行中电涌保护器检测技术规范 紫外线指数预报 作物霜冻害等级 太阳能资源评估方法 树木年轮气候研究树轮采样规范 室内小气候 气温、相对湿度、室内外温 差的观测方法 湿度检定箱性能测试规范 气象数据归档格式 地面气象辐射 寒露风等级 地闪闪电定位系统考核方法 积雪遥感监测技术导则
2008-08-01
2008-08-01 2008-08-01 2008-08-01 2008-08-01 2008-08-01
目前状态
修订
修订
修订
修订
修订 修订
修订
修订
修订
修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电需求气象条件等级
Weather Condition Ratings for Electric Power Requirement
(征求意见稿)
前言
本标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气象局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气象局政策法规司归口。
本标准由湖北省气象局气象科技服务中心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洪国平、胡宗海、罗学荣
本标准是首次发布。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条件的改善,致冷、取暖等第三产业和居民生活用电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例越来越大,大城市致冷、取暖用电比例更高,经常带来电网高峰或尖峰负荷,这部分电能是很难预测、很不稳定、又常常给电网运行安全带来隐患,我们称之为气象敏感负荷(电量),科学预测致冷、取暖导致的气象敏感负荷和用电是各电网公司电力调度部门非常关心的技术。
而致冷、取暖完全是由气温、湿度、风等气象要素决定的,研究气温、湿度、风等气象要素与电力负荷、用电量的关系,并进一步研究各因子对气象敏感负荷(电量)的贡献,分别组合成气象敏感负荷指数和气象敏感用电量指数。
统计分析气象指数不同范围对应的不同级别负荷或用电量,从而实现对气象敏感负荷和气象敏感用电量的评估和预测。
到目前为止,全国很多地方都开展了气象要素对用电需求影响的研究,但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全国适用的方法和标准,缺乏同一性和可比性,不利于气象部门开展电力气象服务工作,为贯彻“公共气象、安全气象、资源气象”的理念,实现气象服务“五满意”,有必要制定全国统一的用电需求气象条件等级行业标准,为气象部门更好地开展电力气象服务,为地方经济发展和建设小康社会服务。
随着技术进步及电力气象服务研究的深入开展,本标准尚需不时修订,由于气候差异性大,不同地方使用本标准时须根据当地气候特点加以修订,以使其具有更好的适用性和规范性。
用电需求气象条件等级的制定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用电需求气象条件包括:气象敏感负荷条件和气象敏感电量条件。
本标准规定了气象敏感负荷条件等级和气象敏感电量条件等级制定方法及其计算方法。
本标准规定了用电需求气象要素:气温、相对湿度及风速。
本标准适用于适用于气象敏感电力负荷、气象敏感用电量的评价,适用于气象敏感电力负荷、气象敏感用电量的预测。
2 术语和定义、缩略语
下列术语及定义、缩略语适用于本标准。
2.1 术语及定义
2.2.1 气温
气温 Temperature
空气的温度,用℃表示。
2.2.2 日最高气温
日最高气温 daily maximum air temperature
一日内空气温度的最高值。
以摄氏度(℃)为单位。
2.2.3 日平均气温
日平均气温 daily mean air temperature
一日内空气温度的平均值。
以摄氏度(℃)为单位。
2.2.4 日最低气温
日最低气温 daily minimum air temperature
一日内空气温度的最低值。
以摄氏度(℃)为单位。
2.2.5 相对湿度
相对湿度 Relative humidity
空气中实际水气压与当时气温下饱和水气压之比,用%表示。
2.2.6 日平均相对湿度
日平均相对湿度 daily mean relative humidity
一日内空气相对湿度的平均值,以百分数(%)表示。
2.2.7 风速
风速wind speed
一般指离地10m高单位时间内空气移动的水平距离,以米/秒(m/s)为单位。
2.2 8 日平均风速
日平均风速daily mean wind speed
一日内风速平均值,以米/秒(m/s)为单位。
2.2.9 用电需求气象条件指数
用电需求气象条件 Weather conditions for electric power requirement
与电力负荷、用电量等用电指标相关的主要气象要素及其综合条件指数。
2.2.10 用电需求气象条件等级
用电需求气象条件等级 Weather condition ratings for electric power requirement 与电力负荷、用电量等用电评价指标相关的主要气象条件综合指数等级。
2.2.11 体感温度
体感温度 human Body sensitive temperature
人体生理感觉温度值,与气温、湿度、风等气象要素有关。
2.2.12 气象敏感负荷
气象敏感负荷 Weather sensitive load
因气象原因引起的电力负荷的增加量。
2.2.13 气象敏感电量
气象敏感电量 Weather sensitive power consumption
因气象原因引起的用电量的增加量。
2.2 缩略语
WSLR——气象敏感负荷条件等级;
WSLI——气象敏感负荷条件指数;
WSCR——气象敏感电量条件等级;
WSCI——气象敏感电量条件指数;
3 用电需求气象条件等级
3.1 气象敏感负荷条件等级
将气象敏感负荷条件等级划分为四个等级(一级~四级),根据统计分析,第二级含较高敏感负荷的负荷量比第一级基本负荷平均高23%,第三级含高敏感负荷的负荷量比第一级基本负荷平均高42%,第四级含尖峰敏感负荷的负荷量比第一级基本负荷平均高62%。
规定了每一级的名称、强度解释、指数范围及表征颜色,详见表1。
表1 气象敏感负荷条件等级(WSLR)的划分
级别名称强度解释气象敏感负荷条件指数范围表征颜色
一级低敏感负荷基本负荷 [6.0,30.9] 绿
二级较高敏感负荷敏感负荷较高 [-6.9,5.9].or.[31.0,35.4] 黄
三级高敏感负荷敏感负荷高 [-17.9,-7.0].or.[35.5,36.9] 橙
四级尖峰敏感负荷敏感负荷特高 -18.0≥.or.≥37.0 红
表1中气象敏感负荷指数的计算方法见本标准第6章。
3.2 气象敏感电量条件等级
将气象敏感电量条件等级划分为四个等级(一级~四级),根据统计分析,第二级含较高敏感用电量的总用电量比第一级基本用电量平均高23%,第三级含高敏感用电量的总用电量比第一级基本用电量平均高49%,第四级含尖峰敏感用电量的总用电量比第一级基本用电量平均高75%。
规定了每一级的名称、强度解释、指数范围及表征颜色,详见表2。
表2 气象敏感用电量条件等级(WSCR)的划分
级别名称强度解释气象敏感用电量条件指数范围表征颜色
一级低敏感用电量基本用电量 [8.7,27.1] 绿
二级较高敏感用电量敏感用电量较高 [-1.8,8.6].or.[27.2,29.8] 黄
三级高敏感用电量敏感用电量高 [-12,-1.9].0r.[29.9,33.4] 橙
四级尖峰敏感用电量敏感用电量特高 -12.1≥.or.≥33.5 红
表2中气象敏感用电量指数的计算方法见本标准第6章。
4 气象敏感负荷条件指数因子
选取任意时刻气温(T)及对应时刻相对湿度(U)、风速(V)等3项气象因子为气象敏感负荷条件指数等级的影响因子。
选取夏季日最高气温(Tmax)或冬季日最低气温(Tmin)及对应时刻相对湿度、风速等3项气象因子为日最高气象敏感负荷或尖峰负荷条件指数等级的影响因子。
5 气象敏感用电量条件指数因子
选取日平均气温( )、日平均相对湿度( )、日平均风速( )、日最高气温( )、日最低气温( )等5项气象因子为气象敏感电量条件指数等级的影响因子。
6 用电需求气象条件指数的确定
6.1 气象敏感负荷条件指数的计算
气象敏感负荷条件指数(WSLI)的计算公式如下:
WSLI=T+ - T>33.6
WSLI=T+ - 12.1≤T≤33.6
WSLI=T- - T<12.1
6.2 气象敏感电量条件指数的计算
气象敏感电量条件指数(WSCI)的计算公式如下:
WSCI= + + - >29.1
WSCI= + - 7.1≤ ≤29.1
WSCI= - - <7.1
附录 A
(资料性附录)
参考文献
[1] 张立祥陈力强王明华.城市供电量与气象条件的关系.气象,26(1)27~31
[2] 周巍,陈秋红等.人体舒适度指数对用电负荷的影响,电力需求侧管理,2004,6(3),54~56
[3] 秦海超,王玮等.人体舒适度指数在短期电力负荷预测中的应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2006,18(2),63~66
[4] 宋若霖,黄剑等.上海地区“气候—电力负荷敏感性分析”项目研究,华东电力,2000(9),4~8
[5] 洪国平,李银娥等.武汉市电网用电量、电力负荷与气温的关系及预测模型研究,华中电力,2006,19(2),4~7
[6] 陈正红,魏静.武汉市供电量极其最大负荷的气象预报方法,湖北气象,2000(3),25~28
[7] 田白,林铍德等.气象因子对夏季电力负荷影响的分析,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2005,19(1),86~89
[8] 康重庆,周安石等,短期负荷预测中实时气象因素的影响分析及其处理策略,电网技术,2006,30(7),5-10
[9] 袁飞,肖晶等,基于人体舒适度指数的夏季负荷特征分析,江苏电机工程,2005,24(6),5~7
[10] 张远亲,房云龙,汤燕冰,浦东电力负荷特性与气象条件关系的研究,科技通报,2006,22(1),2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