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组织胚胎学复习要点
组织学与胚胎学重点归纳

组织学与胚胎学重点归纳一、组织学1. 组织构成组织学是研究生物体内的组织构成、结构和功能的一门基础医学科学。
组织学研究的对象是细胞和组织。
由细胞构成的组织被称为细胞组织,由细胞外基质和细胞组成的组织被称为结缔组织。
2. 主要组织(1)上皮组织:上皮组织是由上皮细胞构成的组织。
上皮细胞具有密接的连接和充分发达的细胞间联系,它们所构成的细胞层覆盖于身体各个器官的表面。
根据细胞形态和功能的不同,上皮组织分为简单上皮、复杂上皮和变形上皮。
(2)结缔组织:结缔组织是由细胞外基质和细胞构成的组织。
结缔组织具有支持和保护身体组织的作用。
根据细胞间基质的不同,结缔组织分为结缔组织和软骨组织。
(3)肌组织:肌组织是由肌肉纤维构成的组织。
肌肉纤维的收缩和松弛决定了肌组织的功能。
肌组织分为平滑肌、心肌和骨骼肌。
(4)神经组织:神经组织是由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构成的组织。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功能单位,神经胶质细胞则提供神经元的支持和保护。
3. 组织切片(1)石蜡切片:用石蜡将组织包固定,然后用切片机将组织切成薄片,最后用染色剂染色。
(2)冰冻切片:使用低温切片机将组织切成薄片,然后用染色剂染色。
二、胚胎学1. 胚胎发育胚胎发育是指从受精卵开始,到形成成体各种器官和系统的过程。
胚胎发育可以分为从受精卵到胚胎早期、胚胎中期和胚胎后期等几个阶段。
2. 源器官发育(1)第一源器官:第一源器官是由原肠中前段形成,包括消化道、肝、胰腺和呼吸器。
(2)第二源器官:第二源器官是由原肠后部形成,包括泌尿器、生殖器和肛门。
3. 胚胎畸形与危害(1)胚胎畸形:胚胎畸形是指胚胎在发育过程中出现的形态异常,引起的原因有遗传因素、药物、环境污染和母体营养等因素。
(2)胚胎危害:胚胎危害是指母体在胚胎期间接触有害物质或受到创伤造成的胚胎发育异常,严重时会导致胚胎死亡。
三、组织学和胚胎学是医学中非常重要的基础学科,对于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大一组织胚胎学重点

大一组织胚胎学重点一、组织学与胚胎学概述组织学是研究人体微细结构及其相关功能的科学,而胚胎学则是研究人体胚胎发育过程的科学。
这两门科学是医学专业的基础学科,对于理解人体结构和功能至关重要。
二、细胞的基本结构与功能细胞是构成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细胞具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基本结构,分别承担着物质交换、酶反应和遗传物质储存等功能。
细胞通过分裂进行增殖,对于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至关重要。
三、上皮组织上皮组织是覆盖在人体表面和体内的覆盖组织,具有保护、吸收、分泌和排泄等功能。
上皮组织可以分为单层上皮和复层上皮两类,不同类型的上皮组织承担不同的生理功能。
四、结缔组织结缔组织是由细胞和大量细胞间质构成的组织,具有连接、支持、保护和营养等功能。
结缔组织可以分为疏松结缔组织、致密结缔组织、脂肪组织和网状组织等类型。
五、肌肉组织肌肉组织是由肌肉细胞构成的,具有收缩和舒张功能,是人体运动系统的主体。
肌肉组织可以分为横纹肌和平滑肌两类,不同类型的肌肉组织承担不同的生理功能。
六、神经组织神经组织是由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构成的,具有信息传递和调控功能,是人体神经系统的基础。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能够接受、整合和传递信息;而神经胶质细胞则具有支持、营养和保护等功能。
七、循环系统循环系统是由心脏、血管和血液构成的,具有运输氧气、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的功能。
心脏能够推动血液在血管中流动;血管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种类型,承担着物质交换的功能;血液则是由血浆和血细胞构成的,血细胞分为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等类型,分别承担着不同的生理功能。
八、消化系统消化系统是由消化道和消化腺构成的,具有消化和吸收食物的功能。
消化道包括口腔、食道、胃、小肠和大肠等部分,消化腺则包括唾液腺、肝脏、胰腺和胃腺等。
食物在消化道中被消化成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质,通过消化腺分泌的消化酶进行分解,再通过吸收进入血液或淋巴系统。
九、呼吸系统呼吸系统是由呼吸道和肺构成的,具有气体交换的功能。
组织胚胎学知识重点

组织胚胎学知识重点第一章绪论1.组织学与胚胎学的研究内容与意义组织学:组织的概念,四种基本组织;细胞、组织、器官和系统的关系。
胚胎学:胚胎学的概念。
2. 组织学与胚胎学的研究技术组织切片标本制作的基本原理及制作过程。
HE染色法、嗜酸性、嗜碱性、中性的含义。
透射电镜技术、扫描电镜技术、组织化学术、免疫组织化学术、放射自显影术、图像分析术、组织培养术、组织工程。
3.组织学与胚胎学的学习方法。
第二章上皮组织概述上皮组织的一般特点、分类、分布与功能。
被覆上皮、腺上皮和感觉上皮的概念和一般结构。
1.被覆上皮被覆上皮的分类和分布,各种被覆上皮的光镜下形态结构和功能。
内皮、间皮的概念。
微绒毛、纤毛的光镜结构、超微结构特点和功能。
紧密连接、中间连接、桥粒连接、缝隙连接的结构和功能;连接复合体的概念;基膜、质膜内褶、半桥粒的结构和功能。
2.腺上皮和腺腺上皮的来源,内分泌腺与外分泌腺的概念。
全浆分泌、顶浆分泌、局浆分泌的形式。
浆液性细胞、粘液性细胞的结构、分布、分泌方式和功能。
含氮类分泌细胞、类固醇分泌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单细胞腺、多细胞腺的概念、多细胞腺的组成特点。
3.上皮组织的更新再生。
第三章结缔组织概念结缔组织的特点、分类、功能及起源。
1. 疏松结缔组织疏松结缔组织的分布、结构和功能。
细胞成分:成纤维细胞和纤维细胞的光镜结构,纤维和基质的形成过程;巨噬细胞的光镜结构、电镜结构及吞噬功能;浆细胞的来源、光镜结构、电镜结构及功能;肥大细胞光镜结构、电镜结构及功能;脂肪细胞光镜结构及功能;未分化间充质细胞的光镜结构及功能。
纤维成分:胶原纤维、网状纤维和弹性纤维的光镜结构、理化特性和染色特点。
基质:基质的组成、特性及功能;分子筛与组织液的概念。
2.致密结缔组织致密结缔组织基本特点及功能。
规则、不规则致密结缔组织的特点。
3.脂肪组织脂肪组织的组成;黄色、棕色脂肪组织的特点、分布及功能。
4.网状组织网状组织的组成、分布、结构特点及功能。
组织学与胚胎学期末总结重点内容

组织学与胚胎学期末总结重点内容期末总结重点内容:1、组织的概念和构成2、免疫细胞的组成和单核吞噬细胞系统3、骨和软骨的够成和共同特征4、气血屏障的组成5、血-睾屏障的组成6、心肌纤维的光镜和电镜结构7、血液组成、数量和百分比8、神经元的分类和神经元的光、电镜结构9、毛细血管的种类和管壁的构成10、肌细胞的光、电镜结构11、球旁复合体的组成和功能12、胸腺的组织结构和胸腺细胞和胸腺上皮细胞的区别13、肾单位的构成和各结构的结构特点14、混合腺和浆半月:15、肾上腺皮质的分部及各部所分泌的主要激素。
16、精子的发生过程和精子形成过程。
17、上皮的结构和分类18、子宫内膜的构成与功能分层和结构特点、周期性变化。
19、动脉血管壁的构成和与功能的关系20、骨骼肌收缩和舒张的形态结构单位和构成21、肺巨噬细胞和肝巨噬细胞的来源和功能22、胃粘膜和胃腺的构成细胞和功能23、肝内血液的来源和去向24、神经末梢的分类和基本形态结构25、突触的概念和构成以及神经传导过程:26、组织液的来源和去向27、各种血细胞的主要形态结构特征与功能。
28、肝小叶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9、淋巴结和脾脏的组织结构与功能。
30、胎盘的构成和功能,可分泌的激素。
31、黄体的种类和存在时期32、卵黄囊的概念、分化和功能33、什么叫蜕膜?分部、什么叫蜕膜反应34、顶体反应和透明带反应的过程和作用35、受精卵分化发育成胚泡的基本过程期中考试内容:第一套:1、浆半月2、同源细胞群3、郎飞结(Ranvier node)4、髓鞘5、微循环6、胸腺上皮细胞7、红髓8、肝小叶1、叙述被覆上皮的分类及各种上皮的主要分布部位;2、叙述蛋白质分泌细胞的光、电镜结构特点;3、叙述胸腺的主要组织结构和功能;4、叙述淋巴细胞再循环的途径;5、叙述胃底腺的细胞构成和功能;6、叙述小肠内表面积的三级放大结构的构成组织。
第二套:1、趋化性2、间质性生长3、哈弗斯系统4、尼氏体5、环层小体6、胸腺小体8、门管区1、疏松结缔组织由哪些成分构成;2、写出各类血细胞的正常值及百分比;3、叙述脾的主要组织结构和功能;4、什么叫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包括哪些成员;5、叙述食管的组织结构特点;6、叙述胃黏膜自我保护机制的构成和作用原理第三套:1、嗜酸性2、血像3、三联体4、轴丘6、毛乳头7、生发中心8、血-胸腺屏障、1、叙述被覆上皮的分类及各种上皮的主要分布部位;2、叙述长骨干的一般组织学结构;3、叙述神经元的光镜与电镜结构特点;4、什么叫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包括哪些成员;第四套:1、嗜碱性2、组织液3、纹状缘4、血-脑屏障5、神经纤维6、胸腺依赖区8、皮质淋巴窦1、疏松结缔组织由哪些成分构成;2、写出各类血细胞的正常值及百分比;3、叙述骨骼肌纤维的光镜与电镜结构;4、叙述中动脉的组织结构和功能特点。
组织与胚胎学重点知识归纳

组织与胚胎学重点知识归纳一、组织学基础知识1. 组织学的定义:组织学是研究动植物组织结构及其功能的学科。
2. 组织的定义:由一定类型的细胞和其外细胞间质所组成的结构。
3. 组织学的分类:包括四大基本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
4. 组织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常规组织学染色技术、电子显微镜技术、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等。
二、胚胎学基础知识1. 胚胎学的定义:胚胎学是研究生物个体从受精卵到胚胎成熟的发育过程的学科。
2. 受精卵的形成:受精卵由精子和卵子结合形成,受精卵发育为胚胎。
3. 胚胎发育的阶段:包括受精、分裂、囊胚形成、胚胎形成等阶段。
4. 胚胎发育的调控:包括基因调控、细胞信号传导、细胞分化等过程。
5. 胚胎发育的异常:包括胚胎畸形、胚胎停止发育等异常情况。
三、组织学与胚胎学的关系1. 组织学与胚胎学的联系:组织学研究的是成体组织的结构与功能,而胚胎学研究的是胚胎发育的过程,两者相互联系,共同构成生物学的基础。
2. 组织学与胚胎学的应用:组织学和胚胎学的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医学、生物学等领域。
例如,组织学的研究有助于了解疾病的发生机制,胚胎学的研究有助于辅助生殖技术的发展。
四、组织学与胚胎学的重要概念1. 上皮组织:由上皮细胞构成的组织,具有覆盖和保护作用。
2. 结缔组织:由胶原纤维、弹力纤维和基质组成的组织,具有支持和连接作用。
3. 肌肉组织:由肌纤维构成的组织,具有收缩和运动作用。
4. 神经组织:由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构成的组织,具有传递和调节神经信号的作用。
5. 受精卵:由精子和卵子结合形成的初级胚胎。
6. 分裂:受精卵在发育过程中细胞的不断分裂和增殖过程。
7. 囊胚:受精卵在早期发育过程中形成的囊状结构。
8. 胚胎形成:囊胚进一步发育,形成具有器官结构的胚胎。
五、组织学与胚胎学的研究进展1. 组织工程学:利用细胞和生物支架等材料重建组织和器官的方法,为组织修复和再生提供新途径。
(完整版)组织学与胚胎学重点

(完整版)组织学与胚胎学重点组织学与胚胎学重点1.组织学(histology):是研究正常机体细微结构及其相关功能的科学。
2.HE染⾊:苏⽊精染液为碱性,伊红为酸性染料。
3.上⽪组织(epithelial tissue)的基本特点:①由密集排列的上⽪细胞和极少量的细胞外基质组成②上⽪细胞具有明显的极性,在单层上⽪细胞表现最为典型③上⽪内⼤都⽆⾎管,含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4.⼏种被覆上⽪的结构及功能特点:5.微绒⽑及纤⽑的结构及功能(光镜及电镜)6.结缔组织的特点①结缔组织由细胞和⼤量细胞外基质构成②细胞散在分布于细胞外基质内,⽆极性③细胞外基质包括纤维、基质、组织液④包括疏松、致密、脂肪组织、⽹状组织7. 间充质:结缔组织由胚胎时期的间充质演化⽽来。
间充质由间充质细胞和⽆定形基质构成,不含纤维。
间充质细胞分化程度低,增殖分化能⼒强。
8. 疏松结缔组织中⼏种细胞的结构及功能①成纤维细胞:是疏松结缔组织中最主要的细胞,多突起,核仁明显,呈弱嗜碱性。
电镜下,含丰富的粗⾯内质⽹和⾼尔基复合体,属蛋⽩质分泌细胞。
②巨噬细胞:是⼀种免疫细胞,核较⼩,着⾊深,多呈嗜酸性。
电镜下,细胞表⾯有许多皱褶、微绒⽑。
细胞膜内侧有许多微丝微管。
功能:吞噬作⽤,抗原提呈作⽤,分泌功能。
③浆细胞:核圆,偏于⼀侧,胞质呈嗜碱性,核旁有⼀浅染区。
电镜下,很有⼤量平⾏排列的粗⾯内质⽹,核旁有⾼尔基复合体。
功能:浆细胞合成与分泌免疫球蛋⽩,即抗体。
④肥⼤细胞:细胞⼤,核⼩⽽圆,胞质内充满粗⼤的嗜碱性分泌颗粒,可被醛复红染为紫⾊。
颗粒内含有肝素(抗凝⾎)、组胺和嗜酸性粒细胞(抗过敏反应)趋化因⼦。
肥⼤细胞常沿⼩⾎管分布,受刺激后,细胞合成⽩三烯释放。
9.三种纤维的结构及功能特点①胶原纤维:⼜称⽩纤维,数量最多,嗜酸性,成分为⼀型胶原蛋⽩②弹性纤维:⼜称黄纤维,分布很⼴,⽤醛复红可以染成紫⾊。
弹性纤维较直,末端常弯曲,可有分⽀。
③⽹状纤维:分⽀多,交织成⽹,主要由三型胶原蛋⽩构成,在镀银染⾊切⽚呈⿊⾊。
《组织学与胚胎学》背诵重点

《组织学与胚胎学》背诵重点《组织学与胚胎学》背诵重点(一)名词解释1、组织学(histology):是研究机体微细结构及其相关功能的科学,是在组织、细胞、亚细胞和分子水平上相对机体进行的研究。
2、HE 染色:用苏木精和伊红的染色方法为HE染色。
苏木精为碱性染料,主要使细胞内的染色质与胞质内的核糖体着蓝色;伊红为酸性染料,主要使细胞质和细胞外基质中的成分着红色。
3、微绒毛(microvillus):是上皮细胞游离面伸出的细小指状突起,EM 下可见绒毛轴心的胞质中有许多纵行的微丝,微丝向下连于胞质顶部的终末网;在某些细胞,大量微绒毛整齐排列,形成光镜下的纹状缘或刷状缘。
微绒毛可以扩大细胞表面积,有利于细胞的吸收功能。
4、纤毛(cilium):上皮细胞游离面伸出的较粗长的突起,能节律性定向摆动,EM下可见纤毛中央为两条单独的微管,周围有9组双联微管。
纤毛主要分布在呼吸道,能节律性定向摆动,可把被吸入的灰尘和细菌等排出。
5、紧密连接(tight junction):紧密连接除有机械连接作用外,还可阻挡细胞外的大分子物质经细胞间隙进入组织内,具有屏障作用。
又称闭锁小带。
这种连接呈点状、斑状或带状,位于相连细胞间隙的顶端侧面。
6、中间连接(intermediate junction):中间连接又称黏着小带,多位于单层柱状上皮紧密连接的下方,呈带状环绕上皮细胞,此处相邻细胞间有15-20nm宽的间隙,间隙内充满细丝状物质,横向连接相邻细胞膜。
细胞膜的胞质面上有薄层致密物质和微丝附着,微丝构成终末网。
中间连接除有黏着和连接相邻细胞的作用外,还有保持细胞形态和传递细胞收缩力的作用。
7、桥粒(desmosome):又称粘着斑。
主要存在于上皮细胞间,呈斑状链接,细胞间隙宽约20-30nm,其中含有低密度的丝状物,中央有致密的中间线,细胞膜的胞质面有附着板,上附角蛋白丝。
桥粒是一种很牢固的细胞连接。
8、缝隙连接(gap junction):又称通讯连接,这种连接呈斑状。
组织胚胎学复习重点

一.1、细胞、组织、器官之间的关系细胞是机体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一切生物体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繁殖分化的形态学基础。
(包括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神经组织)组织是由细胞群和细胞外基质构成。
器官是由四种组织以不同的数量和方式组合而成,具有特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
2、光镜、电镜分辨率一般光学显微镜长度单位:0.2µm电子显微镜计量单位:0.1nm(纳米)3、石蜡切片术包括哪几步?取材、固定脱水、包埋切片、染色4、HE染色原理苏木精(Hematoxylin )碱性染料将嗜碱性物质(本身酸性)染成蓝色细胞核中的DNA、RNA细胞质中的核糖体伊红(Eosin)染色酸性染料将嗜酸性物质(本身碱性)染成红色细胞质膜性结构(线粒体、溶酶体、滑面内质网)和细胞间质5、涂片、铺片、磨片针对对象。
涂片:血细胞、分离细胞或脱落细胞可直接涂在玻片上铺片:疏松结缔组织撕成薄片铺在玻片上磨片:牙和骨等坚硬组织可磨成薄片二•1、试述被覆上皮组织的分类及其功能••2、简述上皮组织特点•1、大量细胞紧密排列,细胞间质少••2、细胞呈明显的极性分布,分游离面与基底面和侧面,基底面附着于基膜上••3、没有血管,但有丰富的神经末梢••3、单层柱状上皮形态结构功能•表面观:多边形或六角形•侧面观:细胞柱状,核长圆,近基底部•分布:胃,肠,胆囊,子宫的腔面•功能:吸收和分泌••名解:间皮、内皮、纹状缘、盖细胞、纤毛,微绒毛•间皮:分布在胸膜,腹膜和心包膜表面的单层扁平上皮称间皮,能减少器官间摩擦•纤毛:细胞游离面伸出的细长突起,具有定向节律性摆动的能力。
功能:定向推动颗粒物质及粘液•盖细胞:变移上皮的表层细胞可覆盖其深层几个细胞,故称盖细胞。
•纹状缘:由密集,排列整齐的微绒毛组成纹状缘•内皮:分布在心血管与淋巴管内表面单层扁平上皮•微绒毛:上皮细胞游离面的细胞膜和细胞质向腔面伸出的细小指状突起•1被覆上皮单层复层扁平上皮有利于物质交换,血液,淋巴液的流动,内脏的运动立方上皮吸收与分泌柱状上皮.吸收与分泌扁平上皮保护.柱状上皮保护变移上皮防止尿液侵蚀simplestratified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分泌粘液,消除异物,保护呼吸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第三章上皮组织31.单层上皮4(1)单层扁平上皮内皮:心,血管和淋巴管的腔面。
间皮:胸膜,腹膜和5心包膜的表面。
其他:肺泡和肾小囊壁层的上皮。
6(2)单层立方上皮肾小管上皮等。
(3)单层柱状上皮胃肠和子宫等腔面。
78(4)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呼吸道等腔面。
92.复层上皮(1)复层扁平上皮未角化的:口腔,食管,阴道等腔面。
角化的:皮肤的表1011面。
(2)复层柱状上皮眼睑结膜和男性尿道。
1213(3)变移上皮肾盏,肾盂,输尿管和膀胱等腔面。
143.上皮细胞的侧面连接(1)紧密连接:又称闭锁小带,位于细胞的侧面顶端,在超薄的切片上,此1516处相邻细胞膜形成约2~4个点状融合,融合处细胞间隙消失。
紧密连接课阻挡17物质穿过细胞间隙,具有屏障作用。
18(2)中间连接:又称黏着小带,多位于紧密连接下方,环绕上皮细胞顶部。
19相邻细胞之间有15~20nm的间隙,内有中等电子密度的丝状物连接相邻细胞膜,20膜的胞质内面有薄层致密物质和微丝附着,微丝组成终末网。
中间连接有黏合作用和保持细胞形状,传递细胞收缩力的作用。
21224.基膜:上皮细胞基底面与深部结缔组织之间共同形成的薄膜。
基膜由基板23和网板组成。
基板由上皮细胞分泌产生,分为两层,紧贴上皮基底面的一薄层为透明层,其下面电子密度高的一均质层为致密层。
网板是由结缔组织的成纤2425维细胞产生的,主要由网状纤维和基质构成,有时有少许胶原纤维。
26第四章固有结缔组织27281.结缔组织均起源于胚胎时期的间充质。
292.成纤维细胞是疏松结缔组织的主要细胞成分。
HE染色中,细胞胞体较大,多成扁平或梭形,有突起,胞质较丰富,呈嗜弱碱性。
胞核较大,扁卵圆形,3031着色浅,核仁明显。
在电镜下,胞质内有丰富的粗面内质网,游离核糖体和发32达的高尔基复合体。
生成纤维和基质。
333.巨噬细胞在体内广泛存在来源:血液中单核细胞分化而来。
形态:光镜:34形态多样,常有粗、短突起,胞质嗜酸性,内含小泡或颗粒;核小,染色深。
35电镜:细胞表面有很多突起和皱褶,胞质含溶酶体,吞饮小泡,吞噬体,微丝、微管。
功能:趋化性和变形运动。
吞噬作用:吞噬细菌、异物和衰老细胞。
抗3637原递呈作用:捕捉、加工、处理、。
参与免疫应答。
分泌生物活性物质:如干扰38素interferon、补体、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 、TNF、CSF等。
4.肥大细胞来源:骨髓多能干细胞。
分布:沿毛细血管和小血管分布。
形态:3940较大,圆形、卵圆形,核较小,细胞质内充满粗大的颗粒,具有异染性和水溶41性,HE染色常不显色。
功能:维持血管通透性、平滑肌张力;参与过敏反应(变态反应),如寻麻疹,哮喘;参与并介导炎症过程。
42435.浆细胞来源:B淋巴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转化而来。
形态:圆形或椭圆形,44胞质嗜碱性,核旁有浅染区;核圆、偏一侧、异染色质呈车轮状排列。
电镜:45胞质内有大量平行排列的粗面内质网,核旁浅染区有高尔基复合体。
466.胶原纤维数量最多,新鲜时呈白色,有光泽,又称白纤维。
477.弹性纤维,新鲜时呈黄色,又称黄纤维。
488.网状纤维较细,分支多,交织成网,网状纤维又称嗜银纤维。
499.蛋白多糖复合物的立体构型形成含很多微孔隙的分子筛。
蛋白多糖是由蛋50白质和多糖分子结合成的复合物,是基质的主要成分。
5110.三种糖蛋白:纤维粘连蛋白,层粘连蛋白和软骨粘连蛋白。
5253第五章软骨与骨541.软骨细胞位于软骨陷窝中。
成熟软骨细胞的核为圆形或卵圆形,染色浅,可见1~2个核仁,细胞质呈弱嗜碱性。
电镜下,胞质内有大量的粗面内质网和5556发达的高尔基复合体,还有少量的线粒体和一些糖原颗粒和脂滴。
软骨细胞合57成和分泌软骨组织的纤维和基质。
2.软骨的分类(主要掌握三种软骨的纤维不同)5859(1)透明软骨:胶原原纤维,无胶原纤维。
60(2)弹性软骨:间质中有大量交织成网的弹性纤维。
61(3)纤维软骨:间质内有大量的平行、交叉排列的胶原纤维束。
623.软骨的生长方式63⑴外加生长:软骨膜内层的骨原细胞分化为软骨细胞,产生纤维和基质。
⑵内积生长:软骨内部软骨细胞分裂增殖并产生基质和纤维。
64654. 成骨细胞:分布:骨组织表面,单行。
形态:矮柱状或不规则,表面有细66小突起伸向骨基质,在骨小管内与骨细胞的突起形成连接。
核圆,胞质嗜碱性,含基质小泡。
电镜:胞质中含丰富的rER和发达的高尔基复合体。
功能:合成6768胶原纤维和基质,形成类骨质,释放基质小泡,促使羟基磷灰石沉着,转变为69骨细胞。
705.骨细胞:分布:位于骨组织内的骨陷窝中,突起伸入骨小管内。
形态:扁71圆形多突起细胞,相邻骨细胞的突起以缝隙连接相连。
功能:轻度溶骨,升高72血钙。
6.破骨细胞:分布:骨组织表面。
形态: 多核巨细胞,胞质嗜酸性,近骨7374质处可见皱折缘。
电镜下:含大量线粒体、溶酶体、吞饮小泡;皱折缘处有微75绒毛,周缘有环形亮区,细胞膜紧贴骨质表面,形成封闭的酶解微环境。
功能:释放溶酶体酶和乳酸等,溶解、吸收骨质。
76777.环骨板:环绕骨板外表面的环骨板称外环骨板,10~40层,整齐的环绕骨干78排列。
环绕骨干内表面的环骨板称内环骨板,较薄,由数层排列不甚规则的骨79板组成。
808.骨单位:骨单位是内,外环骨板之间纵行圆筒状结构,又称哈佛斯系统。
819.间骨板:位于骨单位之间或骨单位和环骨板之间,是骨生长和改建过程中,原有的骨单位被吸收过程中的残留部分。
828310.骨的加长是通过骺板的不断生长和不断骨化来实现的。
骨的增粗是由骨外84膜的骨祖细胞分化为成骨细胞后在骨干表面添加骨组织来实现的。
8586第六章血液1.造血干细胞是从骨髓中从卵黄囊血岛细胞增殖,分化并迁移而来的最原始8788的具有造血功能的细胞,具有自我更新或自我复制能力。
892.血液中细胞正常值的记忆:红细胞 350万~550万个/l, or(3.5~5.5)×10 12/L9091白细胞 4000 ~ 10000个/l, or (4.0~10)×10 9/L92中性粒细胞 50 ~ 70%93嗜酸性粒细胞 0.5 ~ 3%94嗜碱性粒细胞 0 ~ 1%95淋巴细胞 20 ~ 30%96单核细胞 3 ~ 8%97血小板 10万~ 30万个/l, or (100~300)×10 9/L983.红细胞:无核,双凹圆盘状。
直径7-8.5μm。
正常成人每升血液中红细胞99数的平均值:男性为(4.0~5.5)×10 12个,女性为(3.5~5.5)×10 12个。
1004.白细胞(分为有粒白细胞和无粒白细胞两种)101(1)中性粒细胞球形,核分叶,2~5叶,核分叶越多越成熟,核左移(指核1021~2叶的细胞百分了率增多)、核右移(核4~5叶的细胞百分率增多)中性粒细103胞吞噬细菌后,自身坏死,最终成为脓细胞。
主要是抗感染。
104(2)嗜酸性粒细胞主要是抗过敏(3)单核细胞分化为巨噬细胞1051065.血小板正常值:10万~ 30万个/l, or (100~300)×10 9/L 主要作用是止血和凝血。
它是骨髓中巨核细胞脱落的胞质小块。
107108109第七章肌组织1101.骨骼肌细长圆柱形多核细胞,有明暗相间的横纹。
细胞粗细不等,长短不111一,末端钝圆,与肌腱连接。
核卵圆形,位于近细胞膜处。
112肌浆内有大量肌原纤维,其上有明暗相间的带,横切面呈点状。
明带 (I带),113中央有Z线;暗带(A带),中间有稍浅的窄带(H带),H带中央有M线。
同一114肌纤维内的肌原纤维带排列整齐,而显横纹。
相邻Z线间的一段肌原纤维称肌115节。
肌节= ½ I带+ A带+ ½ I带(舒张时2-3μm)。
肌节是肌原纤维的基本结116构、功能单位。
1172.肌原纤维由粗肌丝和细肌丝两种肌丝构成1183.横小管是肌膜向肌质内凹陷形成的管状结构。
可将肌膜的兴奋迅速传导至119肌纤维内部。
1204.三联体:横小管+两侧的终池,在此部位将兴奋从肌膜传递到肌质网膜。
121当肌质网膜接收到兴奋后,钙通道开放,使肌质网内储存的Ca离子大量释放到122肌质内。
1235.心肌细胞交界处有闰盘124125第八章1261.神经元分胞体和突起,突起分树突和轴突。
1272.细胞体的细胞质中含有丰富的尼氏体和神经原纤维。
尼氏体由发达的粗面128内质网和游离核糖体构成,功能:合成结构蛋白、神经递质和酶等。
神经原纤维,由神经丝与微管交织成网。
伸入树突和轴突。
功能:细胞骨架、物质运输。
1291303.神经元和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和效应细胞之间传递信息的部位称突触。
131化学突触以神经递质作为传递信息的媒介,是通常所说的突触。
电突触实际是132缝隙连接,以电流作为信息载体。
突触由突触前成分,突触间隙和突触后成分133构成。
1344.神经胶质细胞(知道名称和作用)(1)星形胶质细胞分泌神经营养因子和多种生长因子,对中枢神经系统内135136细胞的分化发育,功能的维持,都有重要的影响。
137(2)少突胶质细胞包卷神经元的轴突形成髓鞘。
是中枢神经系统的髓鞘形成细胞。
它所形成的髓鞘含有抑制神经元轴突生长的蛋白质,可阻止轴突任意138139生长,稳定轴突的正常支配模式。
140(3)小胶质细胞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时,小胶质细胞可转变为巨噬细胞,吞141噬死亡细胞的碎屑。
小胶质细胞也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抗原呈递细胞和免疫效应142细胞。
具有免疫吞噬能力。
143(4)施万细胞包裹周围神经纤维的轴突。
合成和分泌神经营养因子,促进144受伤后的神经云存活以及轴突再生。
145(5)卫星细胞是神经节内包裹神经元胞体的一层扁平或立方形细胞。
1465.神经纤维分为有髓和无髓两种。
有髓神经纤维传递速度快,跳跃式传递。
147无髓神经纤维传递速度慢,为非跳跃式传递。
6.神经末梢(名称+功能)148149(1)游离神经末梢感受冷,热,轻触和痛的刺激。
150(2)触觉小体感受触觉151(3)环层小体感受压觉和振动觉152(4)肌梭感觉肌纤维的长度变化,属于本体感受器。
153154155第九章神经系统(只有一个重点,欢呼吧~~)1561.血脑屏障:在血液和脑之间存在的着血脑屏障,血脑屏障由脑毛细血管内157皮细胞,肌膜,星形神经胶质细胞膜构成。
15810.循环系统159Circulatory System160由心血管系统和淋巴管系统组成心血管系统有心脏、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组成1611621、血管壁一般有内膜,中膜,外膜组成1632、动脉large artery1)大动脉164165中膜有多层弹性膜,弹性纤维,故称弹性动脉,弹性动脉具有辅助泵的作166用{保持血液的平稳性和连续性}1672)中动脉168中膜平滑肌纤维丰富,也称肌性动脉169调节分配到身体各部和各器官的血流量1703)小动脉微动脉171中膜含平滑肌纤维,也称肌性动脉172调节局部组织的血流量和血压1733、毛细血管分类1741)连续毛细血管continuous capillary175分布于结缔组织,肌组织,外分泌腺,胸肺等处,脑1762)有孔毛细血管fenestrated capillary177分布消化道胃肠粘膜,一些内分泌腺,肾血管球等1783)血窦sinusoid capillary179分布肝脾骨髓和一些内分泌腺4、心脏1801811)结构182心内膜:内皮+内皮下层183184内皮下层:内层+外层(即心内膜下层)185心肌膜:186心房特殊颗粒分泌心房钠尿肽(心钠素/心房肽){利尿、排钠、扩血管、187降血压 }188心外膜1892)心脏传导系统190有窦房结,房室结,房室束,浦肯野纤维及其分支组成191窦房结位于心外膜深层,为心脏起搏点:其余传导系统位于心内膜下层192起搏细胞(P细胞)193移行细胞194浦肯野细胞Pukinje fiber(束细胞bundle cell)195将冲动快速传递到心室各处19611.免疫系统197Immune System1981.淋巴细胞T细胞:辅助性T细胞调节性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199200B细胞2012.淋巴细胞再循环外周淋巴器官和淋巴组织内的淋巴细胞可经淋巴管进入血流,循环全身202203也可通过弥散淋巴组织的毛细血管后微静脉(或高内皮微静脉),在返回淋巴204器官或淋巴组织205如此周而复始,从一个淋巴器官到另一个淋巴器官,从一处淋巴组织至另一206处淋巴组织不断周游2073.抗原提呈细胞APC, antigen-presenting cells2082091)能捕捉、加工和处理抗原,(形成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并将抗原肽呈210递给T细胞,并激发后者活化、增殖的一类免疫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