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力学080104-河海大学研究生院

合集下载

合肥工业大学工程力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

合肥工业大学工程力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
合肥工业大学工程力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
1. 所属学院:土木水利工程学院学科、专业代码:080104获得授权时间:1986
2.学科、专业简介
本学科点研究工程中所提出的力学问题,建立工程结构分析的力学模型以及工程科学中的数值分析方法,将力学与工程结合起来,面向国民经济建设的主战场。工程力学专业主要以土木工程为背景,从中提炼并解决工程力学问题,服务于土木工程教学与科研,培养高层次的应用力学人才。
本专业主要以工程结构稳定与振动、智能结构计算理论与方法、工程结构振动控制、工程结构非线性静动力分析与工程结构抗震研究为特色,已经具备了一支高素质、高学术水平、结构合理的学术队伍,拥有国内一流试验设备的工程结构中心实验室。本学科点曾完成和正在进行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部基金项目的研究。多次获省部级奖,在国内外学术界有一定的影响。
本专业与安徽省交通土建、建筑工程以及相关工程行业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在经济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中起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近年来,本专业积极为安徽省经济建设主战场服务,将科研成果直接应用于工程实际中去,承担了大量高等级道路、桥梁工程、房屋结构等方面的基础性科研、咨询、监测监控和鉴定等工作。
3. 培养目标
(1)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树立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人文素养、学术修养及社会责任心;具有开拓进取、严谨求实的科研作风,能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类别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考核学期
考核性质
备注



考试
考查








自然辩证法
54
2


必修课程

河海大学力学与材料学院2016年硕士研究生拟录取名单公示

河海大学力学与材料学院2016年硕士研究生拟录取名单公示

牛仁鹏
323
102946211400226
胡莉
331
102946211406292
房宁志
317
102946211402240
乔磊
329
102946211402226
方炜
316
311 300.4 315.8 351.2 329.6 308.4 306.6 300.2 310.4 308.2 324 324 319 333.4 318.8 304 291.4 308.4 309.8 328.6 298.2 312.2 314.8 296.2 303.2 282.4 292.4
310
319
629
第2页,共3页
学院代码
014 014 014 014 014 014 014 014 014
学院名称
力学与材料学院 力学与材料学院 力学与材料学院 力学与材料学院 力学与材料学院 力学与材料学院 力学与材料学院 力学与材料学院 力学与材料学院
备注:笔试成绩合格线为40分
专业代码
085204 085204 085204 085204 085204 085204 085204 085204 085204
专业代码
080102 080102 080102 080103 080103 080104 080104 080104 080104 080104 080104 080104 080104 080104 080104 080104 080104 080104 080104 080104 080104 080104 080104 080104 080104 080104 080104
080502
材料学
102946211402271

2019年河海大学力学与材料学院硕士生复试细则及安排

2019年河海大学力学与材料学院硕士生复试细则及安排
力学与材料学院 2019 年硕士生复试细则及安排
根据《河海大学 2019 年硕士研究生复试录取工作办法》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现就 2019 年硕士研究生复试工作安排如下:
一、复试名单 复试名单请参见学院网站公示名单。 /5960/list.htm
二、招生计划
(1)专业知识和知识结构 (150 分)。其中:专业基础理论知识(50 分)、综合知识应用
能力(50 分)、逻辑思维(50 分)
(2)综合素质 (50 分) 考生需提供以下面试材料:
提交材料
份数
备注
各类获奖证书或奖状
1
大学阶段学习成绩证明
1
复印件按顺序装订成册
已发表的相关学术论文、技术报告
1
3
各类证书(英语四六级或成绩证明、 1套
序号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统考
1
080101 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
5
2
080102 固体力学
8
3
080103 流体力学
9
4
080104 工程力学
21
5
080501 材料物理与化学
5
6
080502 材料学
13
7
0814Z2 土木工程材料
3
8
0801Z1 材料与结构安全
5
材料工程(全日制)51来自9085204
材料工程(非全日制)
本实施细则中未提事项按研究生院《河海大学 2019 年硕士研究生复试录取工作办法》执行。 本实施细则解释权由力学与材料学院 2019 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4
力学与材料学院 2019 年 3 月 21 日 力学与材料学院地址:江苏省南京市佛城西路 8 号河海大学江宁校区乐学楼 联系人:刘老师 联系电话:025—83786046 邮政编码:211100

工程力学(080104)

工程力学(080104)

工程力学(080104)学科门类:工学(08) 一级学科:力学(0801)河海大学工程力学学科创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是我校历史最悠久的学科之一。

在著名力学家徐芝伦院士倡导下,本学科坚持基础与应用并重、理论与实践结合,取得了一系列的高水平研究成果。

本学科1998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1993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为A类,1993年和2000年二次被评为江苏省优秀学科梯队,1995年工程力学学科被评为水利部重点学科,2001年和2006年连续二次被评为江苏省重点学科,2007年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1996年工程力学与结构检测实验室被评为水利部重点实验室,1998年力学实验中心被评为江苏省重点实验中心,设有力学一级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学科队伍与固体力学学科相互交叉,现有教授26人,拥有国家工科力学教学基地、高性能计算中心和力学实验中心,并新建成了国内一流水平的破坏力学实验室。

毕业研究生一部分在国内外著名大学继续深造,一部分到高校任教或大型企事业单位从事科研设计工作。

一、培养目标本学科培养力学理论和应用方面的高层次人才,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作风,能够胜任教学、科研或大型工程技术研发和管理工作。

要求掌握数学、力学理论基础以及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和有关的工程实践知识;熟练阅读外文资料;对工程问题能正确建立力学-数学模型,并能运用现代基础理论和先进的计算方法及实验技术手段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解决重大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

二、主要研究方向1、灾变破坏力学2、计算力学和虚拟仿真3、结构试验与病险结构的检测和加固4、工程结构的可靠性与优化5、结构动力学与工程抗震三、学制和学分攻读硕士学位的标准学制为2.5年,学习年限实行弹性学制,最短不低于2年,最长不超过3.5年(非全日制学生可延长1年)。

硕士研究生课程由学位课程、非学位课程和研究环节组成。

硕士研究生课程总学分不少于34学分,其中学位课程不少于20学分,非学位课程不少于9学分,研究环节5学分。

河海大学研究生专业一览

河海大学研究生专业一览
10
专业代码、名称
及研究方向
招生
人数
050101文艺学
01文艺评论02写作学
10
050302传播学
01理论传播学02应用传播学03文化传播学(水文化研究)
15
120401行政管理
01、行政管理理论与实践02、公共经济与政策03、公共人力资源管理04、水利行政管理
05、非政府组织06、移民管理07、资源与环境管理
50
120100 ●管理科学与工程
01管理科学理论与方法02项目管理与工程管理03金融工程与投资管理
04信息管理与电子商务05移民科学与管理(公共管理学院)
60
120200●▲工商管理
01战略管理02人力资源与组织管理03财务管理04市场营销
05知识管理与知识产权06电子商务07技术经济及管理08会计理论
80
120502情报学
01企业竞争情报02企业经营数据分析与挖掘03信息资源建设规划与管理
04信息安全管理
15
专业代码、名称
及研究方向
招生
人数
120280工商管理硕士(MBA)
01人力资源管理02企业战略管理与跨国经营03电子商务04市场营销
05财务分析与控制06金融管理07商业情报和信息安全08项目管理
013计算机及信息工程学院(常州)
55
081001通信与信息系统
01现代通信系统02智能天线与无线通信技术03智能信息系统
04信息系统理论与技术
40
081102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01网络化仪表与智能传感技术02先进控制理论及应用03检测技术与智能系统
04水利信息处理与测控系统
15
014农业工程学院

河海大学在岗博士生导师名单

河海大学在岗博士生导师名单

河海大学在岗博士生导师名单(2007年9月)学科门类 一级学科名称 二级学科名称 博士生导师名单03法学 0303社会学 030301社会学陈阿江陈绍军施国庆 赵永乐邢鸿飞 杨文健 孙其昂 黄健元王毅杰许加军0305马克思主义理论03050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丁长青刘爱莲余达淮吴 远黄明理030505思想政治教育 孙其昂郑大俊尉天骄 戴 锐07理学 0707物理海洋 070701物理海洋学王如云 左军成 宋志尧 张长宽李瑞杰 徐福敏0801力学 080104工程力学 乔丕忠(外聘) 吴锤结 张子明 杜成斌 邵国建陈 文 陈国荣 卓家寿 周建方 林绍忠 武清玺 姜弘道章 青 朱灯林 黄文雄 蔡 新 苟晓凡 余天堂胡少伟(外聘)0808电气工程 080802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卫志农马宏忠王宏华王柏林王海风(外聘) 陈星莺袁 越鞠 平 曹 宁丁晓群 潘文霞 赵晋泉 朱 拓081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081203计算机应用技术 王志坚 朱跃龙 许卓明杨先一(外聘) 徐立中 曾晓勤 冯 钧 陈正鸣 韩立新 李继国周晓峰0814土木工程▲ 081401岩土工程王 媛 王保田 王思敬(外聘)卢廷浩 刘汉龙 孙树林朱 伟朱俊高 朱珍德 阮怀宁 何秀风吴继敏 李青云 陈建生 施建勇洪宝宁 徐卫亚 殷宗泽 高玉峰程展林 蔡耀军 丁秀丽 邬爱清文松霖 黄文雄081402结构工程余 岭 吴胜兴 汪基伟顾 强(外聘) 曹平周0813市政工程卢廷浩 朱 伟 邵益生(外聘)陈 卫 郑兴灿(外聘) 081405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刘汉龙 朱珍德 吴胜兴 张燎军杜成斌 陈厚群 徐卫亚 高玉峰章 青081406桥梁与隧道工程任青文 吉伯海 陈国荣 朱珍德陈志坚 蒋林华081420土木工程材料*马爱斌 张耀明(外聘) 林萍华蒋林华 吴玉萍081501水文学及水资源王 俊 包为民 卢耀如(外聘)艾 萍任立良刘 凌余钟波张行南 张建云(外聘) 李致家李琼芳 束龙仓 汪集旸(外聘)芮孝芳陆桂华 陈 进 陈 喜陈元芳 陈西庆 周志芳 姜兆雄胡四一(外聘) 郝振纯钟平安夏自强 崔广柏梁忠民黄振平董增川谢悦波 姜翠玲 王 玲仲志余 周刚炎 谭德宝 翟家瑞王船海 王 文08工学0815水利工程▲ 081502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王 泽 王玲玲 卢金友 刘东生江恩惠 严忠民 吴建华 吴锤结张永春(外聘) 张俊华 张柏山李 凌(外聘) 汪德爟 陆昌根陈青生 俞国青 赵 坚唐洪武程年生(外聘) 蒋传丰(外聘)詹美礼戴会超(外聘) 杨文俊张平仓081503水工结构工程乔丕忠(外聘) 任旭华任青文刘斯宏华锡生朱 晟朱岳明吴中如 张燎军李同春 束一鸣杨启贵 沈振中 苏 超陈厚群(外聘) 周君亮(外聘)郑东健姜弘道 钮新强 顾冲时蔡 新 陈五一 汪在芹 王仁坤张宗亮 杨华全 苏怀智 王 乘 081504水利水电工程方国华 王新才 刘 超(外聘)刘志明 汤元昌 张 健 张金良张展羽 苏 超 陈守伦郑 源倪福生徐 辉索丽生彭世彰蔡付林 刘德有 唐德善 詹美礼081505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王义刚 王如云 冯卫兵 严以新宋志尧 张 玮 张长宽 李瑞杰梁应辰(外聘) 鲁子爱 倪福生张淑华 郑金海081520生态水利学*王 超 刘 凌华祖林朱 伟严以新 张展羽 陆昌根 陆桂华姚 琪 姜翠玲 逄 勇 郝振纯夏自强 索丽生 董增川崔广柏束龙仓 余钟波081521城市水务 方国华张行南 芮孝芳 索丽生081522海岸带资源与环境* 王义刚 王如云 冯卫兵 严以新 宋志尧 张 玮 张长宽 李瑞杰081523水灾害与水安全* 包为民 任立良 任青文 朱岳明 吴中如 李同春 李致家陈建生 徐卫亚 顾冲时章 青蒋传丰(外聘) 谢悦波081524水信息学* 王志坚 徐立中 安 如 艾 萍 081525地下水科学与工程* 汪集旸(外聘) 周志芳 骆祖江081526水利水电建设工程管理* 方国华王卓甫 刘斯宏 严忠民 吴建华 沈振中 周厚贵(外聘) 赵 坚 唐德善 张燎军081527水系统科学* 陈才生 安天庆 储继峰 0816测绘科学与技术 081601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 何秀凤 岳建平 黄 腾 刘焱雄0818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081803地质工程 孙树林吴继敏 宋汉周 陈志坚 周志芳 骆祖江 袁宝远 余钟波0828农业工程 082802农业水土工程 张展羽 邵孝侯 陈 菁茆 智(外聘) 徐 辉彭世彰 缴锡云 俞双恩0830环境科学与工程▲ 083001环境科学王惠民华祖林陆光华 逢 勇蒋固政 雷阿林 吴丰昌(外聘) 083002环境工程王 超王惠民华祖林 阮晓红李 凌 朱 伟 汪德爟 姚 琪逢 勇 韩龙喜 陆光华李 轶王沛芳 朱 亮083020景观生态学* 王 超12管理学 1201管理科学与工程▲不分设二级学科 丰景春 卞艺杰 王卓甫 王济干王慧敏 许长新 吴凤平 张 阳沈菊琴 陆佑楣(外聘) 施国庆曹家和 蔡绍宽 陈云华 冯峻林刘春生 沈凤生 王文珂 郑声安祝立群120120工程管理与项目管理*120121信息管理与电子商务*120122金融工程*120123移民科学与管理*1202工商管理学 120204技术经济及管理 丁长青 王济干 王慧敏 史安娜 许长新 张 阳 杨 晨 杨建基 武 博 郑垂勇 施国庆 赵永乐 唐德善 章仁俊 黄涛珍 成长春 周海炜 黄德春 毛春梅 汪 群 赵 敏 沈菊琴注:▲为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为自主设置学科专业。

河海大学专业导师

河海大学专业导师

63
080104 工程力学
硕士86博士98
64 65 66
0802 机械工程▲
080201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080202 机械电子工程 080203 机械设计及理论
硕士03 硕士89 硕士93
机电工程学院
0802 机械工程▲ 67 68 69 70 71 080204 车辆工程 0804仪器科学与技术 080402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080501 材料物理与化学 0805 材料科学与工程 080502 材料学 ▲ 080503 材料加工工程 080701 工程热物理 080702 热能工程 0807 动力工程及工程 080703 动力机械及工程 热物理▲ 080704 流体机械及工程 080705 制冷及低温工程 080706 化工过程机械 080801 电机与电器 080802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0808 电气工程★▲ 080803 高电压与绝缘技术 080804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080805 电工理论与新技术 080901 物理电子学 0809 电子科学与技术 080902 电路与系统 ▲ 080903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080904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0810 信息与通信工程 081001 通信与信息系统 ★▲ 081002 信号与信息处理 081101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081102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0811 控制科学与工程 081103 系统工程 ▲ 081104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081105 导航、制导与控制 081201 计算机系统结构 0812 计算机科学与技 081202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术★▲ 081203 计算机应用技术 081401 岩土工程 081402 结构工程 0814 土木工程★▲ 081403 市政工程 081404 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 工程 081405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 硕士05 硕士95 硕士05 硕士86 硕士95

河海大学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一览表(年4月)

河海大学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一览表(年4月)
004
TP31
计算机软件
74
081202计算机系统结构
TP303
总体结构、系统构造
75
081203计算机应用技术
TP39
计算机的应用
76
土木工程
★▲
081401岩土工程
624
TU4
土力学、地基基础工程
77
081402结构工程
TU3
建筑结构(总论土木工程结构)
78
081403市政工程
TU99
市政工程
79
保险
9
020205产业经济学
33
F062.9
产业经济学
10
020206国际贸易学
F74
国际贸易
11
020207劳动经济学
F24
劳动经济
12
020208统计学
311
F222
经济统计学
13
020209数量经济学
33
F224.0
数量经济学
14
020210国防经济学
E0-054
国防经济学
15




030103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金融、银行
114
120123移民科学与管理*
D632.4
移民
D998.3
移民法
115
工商管理

120201会计学
005
F230
会计学
116
120202企业管理学(含财务管理、市场营销学、人力资源管理学)
F27
企业经济(总论企业管理)
117
120203旅游管理学
F59
旅游经济
11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程力学(080104)
学科门类:工学(08) 一级学科:力学(0801)
河海大学工程力学学科创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是我校历史最悠久的学科之一。

在著名力学家徐芝伦院士倡导下,本学科坚持基础与应用并重、理论与实践结合,取得了一系列的高水平研究成果。

本学科1998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1993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为A类,1993年和2000年二次被评为江苏省优秀学科梯队,1995年工程力学学科被评为水利部重点学科,2001年和2006年连续二次被评为江苏省重点学科,2007年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1996年工程力学与结构检测实验室被评为水利部重点实验室,1998年力学实验中心被评为江苏省重点实验中心,设有力学一级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学科队伍与固体力学学科相互交叉,现有教授26人,拥有国家工科力学教学基地、高性能计算中心和力学实验中心,并新建成了国内一流水平的破坏力学实验室。

毕业研究生一部分在国内外著名大学继续深造,一部分到高校任教或大型企事业单位从事科研设计工作。

一、培养目标
本学科培养力学理论和应用方面的高层次人才,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作风,能够胜任教学、科研或大型工程技术研发和管理工作。

要求掌握数学、力学理论基础以及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和有关的工程实践知识;熟练阅读外文资料;对工程问题能正确建立力学-数学模型,并能运用现代基础理论和先进的计算方法及实验技术手段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解决重大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

二、主要研究方向
1、灾变破坏力学
2、计算力学和虚拟仿真
3、结构试验与病险结构的检测和加固
4、工程结构的可靠性与优化
5、结构动力学与工程抗震
三、学制和学分
攻读硕士学位的标准学制为2.5年,学习年限实行弹性学制,最短不低于2年,最长不超过3.5年(非全日制学生可延长1年)。

硕士研究生课程由学位课程、非学位课程和研究环节组成。

硕士研究生课程总学分不少于34学分,其中学位课程不少于20学分,非学位课程不少于9学分,研究环节5学分。

四、课程设置
工程力学学科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