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课题结题报告

合集下载

初中化学课题结题报告

初中化学课题结题报告

初中化学课题结题报告1. 课题背景这个课题旨在探讨化学基础知识对初中生的研究成绩和研究兴趣的影响。

化学是一门重要的自然科学,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科学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我们希望通过开展这个课题,更好地了解初中化学教育的现状和问题。

2. 课题目标本课题的目标是通过调查问卷和实验,分析初中化学教育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我们希望能够研究出一套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学生的研究成绩和研究兴趣。

3. 调查和实验方法为了达到上述目标,我们采取了以下几种调查和实验方法:- 设计并发放了一份针对初中生的化学研究调查问卷,以了解学生们的研究情况、喜好和困难。

- 选取了若干个班级进行实验教学,比较传统教学方法和新颖教学方法对学生研究成绩和研究兴趣的影响。

- 收集了学生的研究数据和反馈意见,并进行了统计和分析。

4. 结果与分析通过对调查问卷和实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几个结论:- 大部分初中生对化学感兴趣,但同时也存在一些研究困难,特别是在抽象概念和化学方程式的理解上。

- 创新的教学方法,如实验教学和互动式授课,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研究成绩。

- 学生们普遍认为实验教学对他们的研究帮助很大,并且更易理解和记忆化学知识。

5. 改进措施基于以上结论,我们提出了以下几个改进措施,以进一步提高初中化学教育的质量:- 增加实验教学的比例,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化学知识。

- 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和教材,重点关注学生易混淆的概念和难点,提供更多的案例和例题。

- 引入多媒体和互联网资源,丰富化学教学的形式,增加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参与度。

6. 总结通过这个课题的研究和调查,我们深入了解了初中化学教育的现状和问题。

我们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改进措施,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兴趣。

希望这份结题报告能对初中化学教师和相关研究者提供参考和启示,推动初中化学教育的不断改进和发展。

在初中化学进行探究性实验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在初中化学进行探究性实验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在初中化学进行探究性实验》课题研究结题报告篇一: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结题报告《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结题报告执笔人:毕建祯随着化学新课程的启动和推进,我校作为一所城乡结合部的一所普通完中,在实施化学新课程的过程中,遇到了新的问题和困难。

特别是对于新课程提倡的探究性实验,在学生学和老师教的过程中,困惑最大。

针对此现状,我校化学组成立了《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组,并被列为集美区级课题。

经过几年的实践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在总结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我们提出如下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1)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化学实验是帮助学生获得化学知识、掌握实验技能,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实验能力的一种教学手段,它在初三化学教学中始终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

初三化学实验课改前以验证性实验为主,而把探究性实验作为初中化学的基本教学要求,第一次在XX年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化学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中正式提出。

大纲指出:教师应“适当引入一些探究性实验”,“应逐步加强学生的探究性实验”,“适时地安排一些学生自主探究的实验”,“探究性实验和综合实践活动能较好地体现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等等这些指导性的言语都在告诉我们探究性教学应该启程了。

(2)厦门市从XX年进入国家化学新课程标准实验区,面对新的教材和新的化学课程标准要求原有的实验教学方式是统一的实验要求、实验教学模式,学生的个性发展不利,单一的实验内容又脱离社会实际,已逐渐显示出不足之处。

为了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

因此开展化学探究性实验的教学与研究,是化学教学走素质教育之路的有效途径。

(3)我校随着厦门市一起进入国家化学新课程标准实验区,在实践过程中,根据我校学生特点和学校化学实验室仪器设备条件,把新人教版教材上的50多个实验按分类可分为学生探究实验、教师演示实验、学生家庭小实验等,而其中有以学生探究实验为主(上册13个,下册11个)。

【化学】高中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模板

【化学】高中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模板

【关键字】化学结题报告课题编号:课题名称:研究生活中的化学组长:课题成员:指导教师:目的:对书本上的知识进行课外延伸,并通过此次研究,提高我们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让化学服务于生活。

方法:查阅相关资料,联系课本进行知识迁移。

过程:(1)小组讨论并明确分工(2)做开题报告(3)查阅资料,进行研究(4)分析结果(5)总结,做结题报告正文:一、开启化学之门我们周围的世界,是一个物质的世界。

这些物质,无时无刻不在变化:巨大的岩石逐渐风化变成泥土和沙砾;由于地壳变动而埋没在地下深处的古代树木变成了煤;铁器在潮湿的空气里逐渐生锈;等等。

人类为了生活和生产,在长期跟自然作斗争的过程里,积累了许多有关物质变化的知识。

从而逐渐认识到,自然界里一切物质变化的发生都有一定的原因和条件。

掌握了物质变化的原因和条件,就能进一步控制物质变化的发生,以达到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目的。

化学就是一门物质性质和物质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学科,它研究物质发生变化的原因和条件,以及随着变化发生的各种现象(例如发光、放热、发生气体等)。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和能源消费的增长密切相关。

常规性能源主要为化石燃料的煤、石油、天然气等,提高这些能源的有效利用率,在进行这些技术的革新中,离不开化学知识,离不开化学工作者的努力。

在开发新能源中,化学同样发挥着巨大的优势,如核能和太阳能发电装置都离不开特殊材料的研制。

二、进入化学之门1.实用的新能源——电池铝-空气-海水为能源的新型电池是我国首创的,可用作水标志灯已研制成功。

还有特种电池,如太阳能电池就是利用晶体硅和非晶体硅为材料制成的一种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这种电池的前景最为广阔,因为它没有污染,据预测到21世纪中期全世界的电力总耗量的20%~30%将由太阳能电池提供。

主要用于航天领域的氢氧燃烧电池是一种高效低污染的新型电池。

它的电极材料一般为活化电极,具有很强的催化活性,如铂电极、活性碳电极等,电解质溶液一般为40%的KOH溶液。

中学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研究结题报告

中学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研究结题报告

《中学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研究》结题报告内容摘要:新一轮的新课改在全国各地普遍展开,中学化学探究性实验学习已被国人所认同,探究性实验教学已成为化学实验教学的主旋律,但是,这种教学模式在平常的教学中应用甚少,很多教师采用的还是传统的验证性实验教学模式。

鉴于此,本课题通过研究,试图在理论上构建一个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基本框架,在实践中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并以此改进中学化学的探究性实验教学,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创新精神,完善学生的人格,使探究性学习的内涵更加丰富。

关键词:探究性实验教学主动创新一、问题提出(一)、研究背景我们的教育应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要为人的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而化学学习应努力提倡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应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合作意识和探索、创新精神。

从目前的中学化学教学实际来看,仍然存在着片面强调知识和技能目标,忽视学生探索、创新精神培养的状况,仍有学生学习负担重、科学素养贫、学习能力差的局面,教师受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的学习方式单一、被动,缺少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教师缺少对学生学习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个体差异的关注,忽视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严重阻碍了学生的自主发展。

因而导致教学质量和成效同社会发展的要求存在较多的脱节,同新课程目标存在较大的差距。

大量研究表明,学习结果受学习方式的影响重大,现阶段学生单纯地行为参与方式并不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较高层次的发展,只有以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深层次的认知参与为核心的学习方式,才能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新课改倡导的主要是科学探究,让学生从生活走进课堂,再从课堂走向社会,习得终身学习的能力,培养探索、创新精神,这也是本研究的目的所在。

(二)、理论依据“探究学习”是由美国科学家施瓦布提出的。

他认为学生的学习的过程与科学家的研究过程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初中化学'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法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初中化学'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法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初中化学'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法研究'课题结题报告1. 课题背景初中化学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而学习方法的选择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着重要影响。

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方法被认为是有效的学习策略,但在化学学习中的具体应用还需进一步研究。

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初中化学学习中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方法的有效性和适用性,为教学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3.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实验研究法,选取两个初中化学班级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应用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方法进行教学实践。

通过课堂观察、学习成绩评估和学生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

4. 研究结果经过实验和数据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自主学习方法在初中化学学习中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动力和积极性。

- 合作学习方法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提高学习效果和团队意识。

- 探究学习方法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探究意识,提升学习成果和创新思维。

5. 研究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在初中化学学习中,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方法都具有一定的有效性和适用性。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学习目标,灵活选择和组合这些学习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6. 研究建议基于本研究的结果和结论,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学校和教师应加强对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方法的培训和研究,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 学生应主动参与学习,发挥自主能力,积极合作和探究,提高学习效果和实践能力。

- 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深入探讨不同学习方法在不同学习内容和环境下的适用性和效果。

7. 结束语通过对初中化学学习中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方法的研究,我们对于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这将对于化学教学实践和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高中化学学生探究实验教学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高中化学学生探究实验教学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高中化学学生探究实验教学研究结题报告前言高中化学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研究,2016年1月通过评审,被立项为县级教师小课题。

自立项后,课题组成员围绕课题的研究目标,刻苦钻研,大胆实践,充分利用各种有利因素,努力探索通过高中化学学生探究实验教学研究。

经过课题组成员近一年的研究和实践,积累了一定经验,获得了一些启示,引发了一些思考,现报告如下:一、问题的提出(一)课题研究的背景新课程教育理念其核心就是教育要把人类素质中更多的新潜能都解放出来,培养全面发展的具有丰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新的化学课程标准提出了新的课程理念,即强调以人为本,注重人的发展,提倡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和建构性学习。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彻底改革化学课堂教学,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化学实验教学为学生自主研究、自由探索提供了有力支持。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渗透以学生探究实验为主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在探究实验中深化化学学习知识,使学生感受化学探究实验的一般过程和探索乐趣,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关注“探究性实验”教学是为了转变学生现有学习方式和更新教师固有的教学观念,以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

从现在我市采用的高中化学鲁科版新教材上分析,化学实验在数量和质量上有所提高,淡化了教师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加强了学生探究性实验,学生的自主性和选择性更多了。

这正是新课改的精神。

但从我校的教学实际情况来看,学生探究实验教学的开发与创新反而少了甚至没有。

随着新课程改革教育的深入,我校教师的教学观念确实在不断更新,知识经验也在不断完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也有了明显的转变,但实验条件不够、工作量大、课时紧以及高考压力大、教师怕麻烦等原因,导致我校的化学实验教学还只停留在演示实验和学生验证性实验上。

当然,这正是暴露了我们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领悟和理解能力、对新课程教材的解读和处理能力、对新课程教学的设计与实施能力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化学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

化学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化学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篇一:279化学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关于用松香制作琥珀的流程组员:段子韬,朱智敏,王娜,易晓菲,刘文韬一、引言琥珀,晶莹剔透、色泽娇艳,深受人世的欢迎。

传说,琥珀是古希腊女神赫丽提斯的眼泪变化而成的。

在我国则认为,琥珀是猛虎死后的魂魄变化而来。

琥珀实际上是地质时代中植物树脂经过石化的产物,是4000万年以前的松树脂化石,是一种保存完整的实体生物化石。

其主要成分是碳、氢、氧以及少量的硫、硬度在2-3、比重1.05-1.1,熔点150-180℃,燃点250-375℃。

琥珀、珍珠和珊瑚为三大有机宝石。

琥珀是非晶质的,呈不规则团块,其大小由细小颗粒至重数磅的大块。

未加工的原料树脂光泽,抛光后呈树脂光泽至近玻璃光泽。

硬度仅2-2.5。

可轻而易举地用小刀切割,韧性差,裂痕呈贝壳状。

透明琥珀的比重约1.05至1.09,浊珀含大量气泡,比重低至1.0。

琥珀的折射率稍有变化,但通常接近1.54,可低至1.539,高至1.545。

因为琥珀是一种非晶质物质,所以是各向同性的,无解理,无多色性,也无双折射。

根据缺少韧性、有粉状包裹体、油脂光泽、玻璃断口,以及不具高磨光的能力,可鉴别它属于脂状琥珀。

琥珀中常常有包裹物,如昆虫、种籽和其他外来物,都是松脂硬化以前捕获的。

德国人把琥珀称为燃烧石,因为它在极低温度下燃烧。

所以我们想要了解琥珀,认识琥珀。

了解琥珀,拓展关于琥珀的知识面,既是为了对以后学习有所帮助,也是使同学们对化学更感兴趣,同时培养同学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精神。

二、实验原理琥珀,通俗地说就是一种植物的树脂,近似于我们常说的“松香”,是由植物(多数是有木质结构的树木)在一定的温度下,当然一般温度偏高才能促使其分泌出一种粘稠状或凝胶状的液态分泌物,分泌物经长期掩埋渐渐失去挥发的成分,再经氧化、固结逐渐形成为树脂化石。

看起来这类化石没有岩石类的石质感,但它也经历了百万——千万年的地下埋藏,经历了形成化石的一切过程,我们称之为特殊的化石——有机化石,类似的还有煤精等。

化学研究课题结题报告(终终稿) (1)

化学研究课题结题报告(终终稿) (1)
3.将粗提取液过滤得精提取 液。
4.将精提取液倒入烧瓶, 开始加热蒸馏烧瓶。
5.将蒸馏后的液体混合 于浓度为99.7%的酒精, 用玻璃棒搅拌均匀。
第 二 次 试 验
在实验过程中发现,这种方法在做实验 时,水蒸气会在原料中冷凝,导致瓶中液体 体积增加,使部分液体直接流入冷凝管中, 导致杂质出现。
结论:水气蒸馏法能够很好地保留有机 物,但由于疏忽使实验失败
简析植物提取香水的可行性
高一(13)班 化学研究性学习课题结题报告
植物香料(实验原料)
百 合
植物香料
玫瑰花
玫瑰精油
由于花朵物质本身所 具的溶剂应该无臭, 容易溶解所有香料, 长时间保存也不会变 味,变色,因为乙醇 很接近这个要求,所 以我们选择99.7% 的乙醇(无水乙醇) 为溶剂保存制取的香 料。
HOH
H
HH
HC CO CCH
HO HH
第二组
组长:李昕宇 组员:刘奎辰 方子源 李林昊 诸葛续文 张
家英
实验方法:水气蒸馏(直接蒸汽蒸馏) 由外来蒸汽直接进行蒸馏,蒸汽通过导管直接喷出,
加热原料。由于这些蒸汽是具有一定压力、温度较高而含 湿量又较低的饱和蒸汽,能很快加热原料,因此,其蒸馏 速度快,温度高,可缩短蒸馏时间,高沸点的成分可蒸出。
第一组
组长:王婕 组员:林子茹 杜忠源 赵莹 王宏博 任冠铭
解宝宏
实验方法: 水中蒸馏: 将原料先放入蒸馏烧瓶内,然后加入 清水直至漠过原料。水加热作用好, 蒸馏较均匀。
实验装置
温度计
原料(混合物)天气状况晴 实验图片实验日期
5月6号
方法步骤
仪器:酒精灯 试管 玻 璃棒 小烧杯 99.7% 的纯酒精 研钵 锥型 瓶 蒸馏烧瓶 冷凝管 牛角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课题结题报告篇一:研究性课题化学结题报告研究性化学学习课题结题报告“三鹿”为人们完成了一次化学扫盲三、活动时间: XX年10月10日———XX年11月21日四、课题背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追求健康、高品位的生活;化学与生活的联系也日益密切。

只要留心观察,用心思考,就会发现生活中的化学随处可见。

但近年来,在食品安全方面,因为化学品的污染,引起许多人体健康的问题:在大迷离我们认识了石蜡;从火腿肠里我们认识了敌敌畏;从咸鸭蛋、辣椒酱离我们认识了苏丹红;从火锅中我们认识了福尔马林;从银耳、蜜枣里我们认识了硫磺 ??最近,出现了“三聚氰胺”这个热门名词,引起了多少人们的恐慌?正是这种化学品引发了“三鹿”的危机。

为了样大家认识“三聚氰胺”,本课题小组研究了三聚氰胺的一些问题及化学在生活中的利弊五、课题目的:1.认识三聚氰胺的一些基本知识。

2.了解牛奶掺入三氯氰胺的原因。

3.了解三聚氰胺的危害,研究和讨论化学的两面性。

六、课题研究过程和方法:1、小组各成员负责各自的工作,从网上、书籍、报刊中搜集资料。

2、整理和分析信息。

3.小组进行进一步讨论。

七、研究结果和分析:三聚氰胺的基本性质:三聚氰胺形状为纯白色斜棱晶体,无味,密度1.573g/cm3(16摄氏度)。

常压熔点为354摄氏度(分解);快速加热升华,升华温度为300摄氏度,溶于热水,微溶于冷水,极微溶于热乙醇、不溶于乙醚、苯和四氯化碳,可溶于甲醇、甲醛、乙酸甘油等,低毒。

在一般情况下较稳定,但在高温下可能会分解放出氰化物。

三聚氰胺得主要用途于广泛的基本有机化工中间产品,最主要的用途是作为生产三聚氰胺甲醛树脂(MF)的原料,其声称品在装饰板、涂料、横塑粉、纸张等方面,突显出三聚氰胺的作用。

在毒性方面,目前认为其毒性轻微,大鼠口服的半数致死量大于3g/千克体重,胀气摄入三聚氰胺可能对肾与膀胱产生了影响,导致产生结实,然而,07年美国宠物食品污染事件的初步调查结果认为:掺杂6.6%三聚氰胺的小麦蛋白粉是宠物食品导致中毒的原因,为上述毒性轻微的结论画上了问号。

通过“三鹿”事件,可知三聚氰胺的毒性也不是轻微的,但是至今也没有具体标准。

在“三鹿事件”中,三聚氰胺被业界认为假蛋白的原因是,三聚氰胺的含氮量高达66%。

掺杂后,在凯式定氮法检测出含氮量来估算蛋白质含量,使蛋白质含量虚高。

这成为不法分子犯罪的“原始驱动力”,使很多食用“三鹿”奶粉的婴儿出现了肾结石。

目前,国家已严肃处理这次危机,相关责任人员被拘押,婴儿也得到妥善治,事件已经平息,但食品安全已成为人们的关注,国家的重点应对问题。

“三鹿”让三聚氰胺“走进”了了我们的生活,但有很多人还不知道三聚氰胺,对化学物质缺少一定的认识。

所以很多人因为滥用或乱用化学物品产生的问题频频发生,这样调查处的结果让人深虑。

的确,化学是一把双刃剑,要合理地运用化学,才能是化学更好地为人类造福。

八、感想: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是分不开的,我们更应该学好化学。

通过这次研究报告,增强了我们的合作能力,丰富了我们的化学知识。

在老师的正确领导下,我们会做得更好,扫盲完毕。

[参考资料]由网上相关网站提供资料帮助篇二:中学生化学实验能力培养研究结题报告中学生化学实验能力培养研究结题报告中学生化学实验能力培养研究结题报告XX年11月26日西安市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立项号XXXKT-ZXHX016 课题名称中学生化学实验能力培养研究负责人闫勇所在单位西安交大附中分校结题报告关键词化学实验能力探究性主动创新实验教学结题报告摘要化学实验是化学科学的灵魂,是学生认识化学世界的窗口。

实验能力的培养应该从教师的演示实验与学生实验两个方面进行实施,通过创设实验的情景,创新演示实验与学生实验的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各种形式的实验中,才能提高实验的有效性,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结题报告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界定(1)化学实验是化学科学的灵魂,是学生认识化学世界的窗口。

培养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的核心,而如何更有效地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各项实验能力,如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设计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是值得深思的课题。

因为实验能力是创新教育的根本和核心。

(2)从目前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来看,受考试指挥棒的影响,传统教学模式仍严重束缚着学生的思维,忽视对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忽视将化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有机结合;忽视对学生动手、动脑、操作技能的培养。

化学实验特有的生动性,无法在教学及学生的学习中体现。

在教学中,存在着教师“重讲授,轻实验”的偏向,演示实验“完成任务”,分组实验“走过场式“,教师在黑板上“画实验”,学生在教室里“背实验”,学生高分低能——笔试分数高,观察能力差,动手操作能力差,探究创新能力更差。

(3)为了改变传统实验教学中学生动手操作实验机会较少的弊端,而且能使学生最大限度的参与实验,并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对实验进行探究和操作,从而真正有效地提高初中学生地化学实验能力,在西安市基础教育科研领导小组的悉心指导和附中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本课题组开展了《初中学生化学实验能力的培养》这一课题的研究,旨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探究培养学生实验能力的有效途径从而真正地、全面地提高学生的各项实验能力,同时也为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一个平台。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及意义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我国著名化学家戴安邦先生曾经说过:“化学实验教学是实施全面化学教育的一种最有效的形式。

”可以说化学实验是化学科学的灵魂,是学生认识化学世界的窗口。

化学实验能力的培养主要包括对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培养。

新课标倡导“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化学探究意识,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新课标中强调“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教师要注意改进传统的实验教学,精心设计各种探究性实验,促使学生主动学习,逐步学会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本课题着重研究如何帮助学生了解化学实验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化学实验探究能力和态度,使学生掌握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化学实验基本技能,在实验教学实践中让学生获得实验探究的体验和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科学探究的素质同时提高教师的化学实验教学水平。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方法、内容、阶段及过程(一)课题研究的目标:1、通过调查研究等方式,了解学生对化学实验的认识,提炼出对化学实验教学实施的指导策略;2、通过教学实践,进一步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精心打造“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教学的教学设计;3、通过合理运用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指导策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和自主实验、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全面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实验能力,从而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

4、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整合资源把研究过程的各种素材提炼、汇编成册以便资源共享。

5、制作实验教学实录(本文来自:小草范文网:化学课题结题报告)光盘,设计实用的实验教学课件、进行自制实验教具比赛与展示(学生自制或师生合作制作)。

(二)课题研究的方法1.课题研究的方法(1)调查研究法。

教师通过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及个别交流的方法进行研究,并认真统计、分析调查结果。

(2)文献研究法。

主要是指利用图书、网络等工具,师生共同通过收集某些现象的发生、发展和演变的事实,加以系统客观的分析研究,从而揭示其发展规律的研究方法。

(3)行动研究法。

教师直接对所从事的化学实验教学进行研究,在课题实施过程中,针对学生在实验教学活动中的表现,不断的调整、修订和完善相关的实施计划、实施内容、方式和方法。

探索出一般的教学模式和评价方法。

适当的将其延伸到课外的研究。

通过多种方式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1.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演示实验”的设计、和实际操作中,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的体验探究过程,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初步具有独立设计实验的能力。

(1)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对实验“提问”,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提问”是学生进行探究的动力。

鼓励学生多提问,改变“教师问学生答”呆板的模式,变“学答”为“学问”,活跃思维,培养探究能力。

(2)师生互动,指导学生“操作”,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俗话说“实践出真知。

”放手让学生进行开放性操作,使操作不仅成为获取知识的途径,更重要的是使操作成为培养探究能力的源泉,让新知识在操作中产生,让探究能力在操作中培养。

(3)鼓励学生“奇思妙想”,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

对学生奇思妙想的及时鼓励,使那些善于动脑的学生真正体会到成功的乐趣,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增强学生的探究能力。

2.借助典型实验进行探究,引导学生进行剖析,讲清一类实验的操作内容,阐明一类实验规律,在剖析、总结、归纳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1)通过“调查问卷”等形式,选定典型实验的范围。

(2)选用贴近生活,有现实意义、具有开放性的题目,如:证明自来水不是纯净物、测定学生常喝的各种饮料的酸碱度、用碳酸饮料快速制备二氧化碳、对比新鲜水果与久置水果中的VC含量、暖水瓶中水垢如何清除等,实验方案要求多样化。

本类研究注重学生探究的过程,让学生在实验中体验探究的乐趣,达到提高探究能力的目的。

(3)改进和重设计典型实验。

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提出新问题,探讨不足,寻找弥补不足的新方法,对实验写出详细的方案,让学生多方面探索知识、概念、原理的形成途径,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3.精心设计化学实验课堂教学案例的,制作适合课堂教学的典型实验课件,辅助课堂教学。

(四)课题研究的阶段与过程【第一阶段】准备阶段(XX年5月至6月)主要任务:1、成立课题组,确定研究方向,讨论研究内容。

2、课题负责人闫勇老师和成员李惠娟老师分工合作收集相关资料,制定了课题研究方案和研究计划。

郭静、张庆伟分别从学生实验观察能力培养和以实验为核心的教学设计方面进行实践研究。

3、召开课题组成员大会,对教师进行培训。

4、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进行综合分析,再次确定研究的具体实验内容和方向,将问题进行系统归纳总结。

针对学生情况,结合课题研究的实际,本课题组特设置了三份调查问卷,对参与本课题的学生进行多方位的调查及综合分析,再次确定研究的具体实验内容和方向,将问题进行系统归纳总结。

具体调研情况见附件1第一份调查《对化学实验的初印象调查表》第二份调查《初中化学课堂演示实验问卷调查》:以上两份调查表的共同结论是,学生对化学实验有着浓厚的兴趣,无论是课堂或课后,教师都应想方设法为学生提供参与动手实验机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