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古代欧洲文明第5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教案新人教版 (2)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教案设计

1、通过阅读教材,能准确说出古罗马地理位置、文明发源地、罗马共和国的
文件——《十二铜表法》。
找出《十二铜表法》颁布的时间、内容和意义。
4、教师简单介绍罗马共和国的对外扩张
罗马发展线索示意图:公元前509年,罗马共和国建立⇒ 公元前3世纪征服意大利半岛、灭迦太基,控制西地中海⇒公元前2世纪成为地中海霸主⇒穿插一个事件(斯巴达克起义:说出起义名称、时间、领导人、结果、影响)⇒公元前49年,凯撒夺取政权,恺撒经过了一系列改革,但却触动元老们的利益,引起元老贵族的不满。
凯撒去元老院走到大厅时,被连捅了23刀后,横尸厅前。
⇒公元前29年凯撒养子屋大维夺取政权⇒公元前27年屋大维,创立元首制,标志罗马帝国建立⇒公元2世纪成为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帝国⇒4世纪末(395年)罗马帝国分裂⇒西罗马帝国(476年)灭亡
东罗马帝国(1453年)
本课小结:
我们今天学习了古代罗马的相关内容。
罗马城邦、罗马共和国的建立,罗马帝国的强盛、衰亡。
这一过程展示了欧洲文明的潮起潮落,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欧洲古代历史的脉络。
(五)、板书设计
第5课 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
罗马帝国{
罗马城邦{ 地理环境
罗马共和国{
建立《十二铜表法》扩张衰落
罗马帝国{建立版图罗马帝国的衰亡{
危机分裂。
人教版历史九年级第5课 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教案与反思

第5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江南学校李友峰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罗马城邦兴起、由共和国向帝国的转变、罗马帝国衰落的基本脉络;了解罗马帝国的征服与扩张。
【过程与方法】通过整理、制作古罗马兴衰的年代尺和观察古罗马版图变迁的局势图,了解古罗马兴衰的基本脉络。
尝试从不同角度分析古罗马不同时期的兴衰缘由。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罗马的兴盛衰亡,领悟武力营造的辉煌是难以长久的。
重点难点【重点】罗马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十二铜表法》。
【难点】罗马进入帝国的原因、罗马帝国分裂的原因;理解古代罗马共和国和罗马帝国的奴隶制性质。
教学过程【自主学习】1.罗马在什么时候成为了地中海的霸主?2.罗马共和国为何被罗马帝国所取代了?3.《十二铜表法》的颁布有什么重要意义?【新课导入】(材料式导入)在古罗马时期,随着东西方贸易的发展,罗马逐渐成为中国丝绸外销的最大市场。
当时的中国也对这个远在欧洲的国家充满了好奇,那么古代罗马究竟是什么样的?让我们从今天的学习中找到答案吧。
【合作探究】知识点一罗马城邦1.阅读教材P21的第1段,思考:罗马城邦的自然环境是什么样的?答案提示:意大利半岛位于地中海中部,三面临海,海岸线很长,亚平宁山脉贯穿半岛。
岛内山地众多,有利于畜牧业的发展。
西部地区河流纵横,土地肥沃,适宜农作物生长。
2.阅读教材P22第1段,思考:(1)罗马共和国的权力是怎样运行的?答案提示:国家统治的决策权掌握在由贵族组成元老院的手里,两个权力相等的执政官主持日常政务,公民大会是形式上的最高权力机关。
罗马还设立了平民自己选出的两名保民官,有权否决执政官与元老院提出的对平民不利的决议。
(2)为了维护统治,执政者颁布了什么法律?有什么意义?答案提示:颁布了《十二铜表法》,内容涉及诉讼程序、所有权和债务权、宗教法等,使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据,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
3.阅读教材P22第2段,思考:(1)罗马从对外扩张的胜利中赢得了什么?答案提示:成为地中海的霸主,掠夺了大量奴隶、广袤土地等。
(名师整理)历史九年级上册第5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省优质课获奖教案

课题
第5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
单元
第二单元
学科
中国历史
年级
九年级
学习
目标
1、了解古罗马地理位置、文明发源 地
2、了解罗马共和国的建立,罗马帝国的建立、发展、分裂和衰亡。
重点
罗马由建立到灭亡的发展历程的原因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5、称霸地中海(公元前2世纪)
师:由于在扩张过程中罗马把大量被征服的战俘和人口变成奴隶,奴隶起义不断,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斯巴达克起义。(哪里有压迫,那里就有反抗)请同学们说说这次起义的结果和影响?
6、罗马帝国的建立(公元前27年)
凯撒实行军事独裁;
屋大维首创“元首制”,掌握了最高统治实权。
思考:罗马帝制取代共和制是历史的倒退吗?
总结提升
板书
第5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
罗马城(前8C)→罗马共和国(前509年)→统一意大利半岛(前3C中叶)→称霸地中海(前2C)
→罗马帝国(前27年)→帝国分裂(395年)→西罗马帝国灭亡(476年)
1、罗马建城(公元前8世纪)
2、建立共和国(公元前509年)
师:我们通过课本可以知道罗马是共和国,那么什么是共和国?
(点拨:共和制指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的政体形式,与君主制相对。采用这种政体的国家称为共和国。)
师:通过“阅读卡”我们也知道罗马的共和制度包括:人民大会、元老院和执政官。元老院主要有哪些权利?
(点拨:元老院、人民大会、执政官,三者间相互制衡,体现了罗马共和国的民主制,是古代经典的政治体系之一,对后世影响很大。)
过渡:由于罗马的疆域不断扩大,涉及到经济贸易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多,为了有效地解决人民之间的利益冲突,罗马颁布了一项成文法,称为?(《十二铜表法》)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古代欧洲文明第5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教案

第5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知道罗马城邦,了解罗马帝国的征服与扩张。
1.了解罗马文明的发展兴衰历程和基本社会特征。
2.了解罗马共和国向帝国转变的原因以及帝国发展的脉络。
3.通过讲述罗马帝国,使学生能正确认识以军事征服为基础建立起来的罗马帝国,客观上促进了多种文明的融汇,创造出了灿烂的文明。
重点罗马帝国的兴衰。
难点从共和国向帝国转变的探讨。
关于古罗马城的建立有一个动人的神话故事。
传说,拉丁姆地区亚尔巴·龙加城的国王本来是努米托,但他的弟弟阿穆略使用阴谋,篡夺了王位,并将他女儿的两个孩子投进水中,所幸的是一只母狼喂乳汁养活了他们。
后来,双婴又被一位善良的牧人收养。
他们长大成人后,得知了身世,便杀死阿穆略,使努米托重登王位。
后来,他们在台伯河畔母狼喂养他们的地方建了一座新城,最后以哥哥的名字罗慕路斯来命名,简称为“罗马”。
这就是罗马城的由来。
为了表达感念之情,罗马人精心制作了一个饲养着一只母狼的永久性兽笼,置放在市政厅前面最显眼的地方,他们还将母狼的形象镌刻在罗马的城徽上,是为罗马狼。
今天让我们一起踏着历史的足迹,见证罗马的历史。
一、罗马城邦1.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21,了解罗马城邦兴起的自然环境及时间(自然环境:位于地中海中部,三面临海,海岸线很长;时间:公元前1000年)2.罗马共和国的建立史料1共和国建立。
教师:共和制是指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的政体形式,它与君主制相对。
采用这种政体的国家称为共和国。
史料2公民大会通常只是每年召开一次,从奴隶主贵族中选举产生执政官。
执政官是共和国最高行政长官,拥有很大的权力。
任期一年,退职后进入元老院。
两个执政官权位相等,一切政令如得不到两人一致同意,就不能实施。
共和国时期元老院成员包括奴隶主贵族和前执政官,拥有宣战、媾和、征募军队、财政核算、批准立法等内政外交大权。
教师:罗马共和国哪个机构的权力最大?(学生可同桌讨论)教师:元老院是罗马共和国的核心机构,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核心作用,国家统治的决策权掌握在元老院手里。
第5课 《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教案》

第5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教材,能准确说出古罗马地理位置、文明发源地、罗马共和国的建立,罗马帝国的建立、发展、分裂和衰亡。
2、分析罗马共和国和罗马帝国衰落的原因。
3、通过本课学习初步学会从课本图片,观察地图,材料阅读中,提取历史信息的方法。
初步学习从历史文献中发现历史信息的方法。
德育目标通过古罗马帝国兴衰史的学习,感受人类文明发展的多元性和独特性。
教学重难点重点:罗马由建立到灭亡的发展历程,《十二铜表法》。
难点:罗马进入帝国的原因、罗马分裂的原因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制作相关课件;搜集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有关资料学生准备:搜集《十二铜表法》的有关史实。
教学过程一、导(创设情境,问题形成)(一)创设情境:古罗马原是意大利的一个小城邦。
公元前3世纪罗马统一了整个亚平宁半岛。
公元前1世纪,罗马城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罗马帝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罗马帝国为了加强其统治,修建了以罗马为中心,通向四面八方的大道。
罗马的兴起有哪些原因?本课将学习这些内容(二)问题生成:(自学导读单)1、在书中圈出罗马共和国建立的时间?罗马共和国是如何管理的?如何看待《十二铜表法》?2、概括罗马爆发严重社会危机斯巴达起义的时间结果意义?3、归纳总结罗马帝国危机的表现有哪些其实质是什么?4、整理罗马发展线索示意图?二、学(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一)自主学习:完成导学单第1、2题。
1、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自行梳理罗马共和国建立的时间,管理方法,《十二铜表法》的影响2、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自行梳理概括罗马爆发严重社会危机斯巴达起义的时间结果意义(二)合作探究:解决导学单4、5题。
3、归纳总结罗马帝国危机的表现有哪些其实质是什么?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自行梳理罗马帝国危机的表现。
实质:奴隶制危机5、整理罗马发展线索示意图提示:时间轴三、练(学思联动,变式训练)(一)学思联动:1、《十二铜表法》维护哪个阶级的利益?奴隶主阶级2、《十二铜表法》的意义?使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据,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二) 变式训练:阅读下列材料.此前的习惯法是口耳相传、含混不清的,司法官使用习惯法时任意曲解,平民深受其苦。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5课 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 教案

第5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罗马的兴衰过程,古罗马的政治体制;掌握《十二铜表法》的内容和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认识古代罗马共和国和罗马帝国的奴隶制性质,培养学生透过历史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罗马文明是希腊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他们都属于海洋文明。
分析罗马共和国和罗马帝国衰落的原因;罗马的辉煌是建立在奴隶制度的基础之上的,罗马帝国的危机实质是奴隶制危机。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十二铜表法》;罗马的兴衰过程。
难点:古代罗马的政治体制演变及原因。
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讲授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条条大路通罗马”同学们,这是大家很熟悉的一条谚语,这是什么意思呢?条条大路通罗马是著名的英语谚语,出自罗马典故。
这句谚语是指:做成一件事的方法不只一种,人生的路也不止一条等着我们发现。
古罗马原是意大利的一个小城邦。
公元前3世纪罗马统一了整个亚平宁半岛。
公元前1世纪,罗马城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罗马帝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罗马帝国为了加强其统治,修建了以罗马为中心,通向四面八方的大道。
由此,产生了条条大路通罗马这句谚语。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了解罗马的发展历程。
(二)、讲授新课:一、罗马城邦1、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展示地图)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古罗马的地理位置。
罗马城邦位于意大利半岛中部的台伯河畔。
意大利半岛地形狭长,像一只长筒靴,亚平宁山脉纵贯其间,所以又叫亚平宁半岛。
半岛的东面隔着亚得里亚海是巴尔干半岛,西面隔第勒尼安海是科西嘉岛和撒丁岛,南面隔一条狭窄的海峡是西西里岛,北面有阿尔卑斯山为天然的屏障。
意大利半岛气候良好,雨水充足,境内水系稠密,土地肥沃,适宜经营农业。
东北部山地及南部河口沼泽地区草木茂盛,适合畜牧业的发展。
2、罗马城邦自公元前1000年,众多民族迁移到这里,聚居生活,形成了许多城邦。
罗马城邦便是在这个时候逐渐从意大利半岛中部的台伯河畔兴起。
九年级历史上册(部编人教版)-5. 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教案有反思

第5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十二铜表法》;罗马的兴衰过程教学难点:古代罗马的政治体制演变及原因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前面我们学过一个曾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是哪一个国家?生:亚历山大帝国。
德国著名的法学家耶林曾说:“罗马帝国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指基督教),第三次以法律。
武力因罗马帝国的灭亡而消失,宗教随着人民思想觉悟的提高、科学的发展而缩小了影响,唯有法律征服世界是最为持久的征服。
”耶林先生为什么这么说呢?今天就来学习第5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一起领略古罗马法的魅力。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罗马城邦(一)罗马的兴起、征服与扩张1.学生自主学习: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分析归纳古罗马兴衰的时间,理清本课脉络。
提示:公元前509年——罗马共和国建立;公元前450年左右——罗马颁布成文法;公元前3世纪初——征服意大利半岛、战胜迦太基;公元前2世纪——征服东地中海地区;公元前73年——斯巴达克发动奴隶起义;公元前49年——凯撒控制元老院;公元前31年——屋大维掌握最高统治实权;公元前27年——罗马共和国演变为罗马帝国;2世纪——罗马帝国进入黄金时期;3世纪——罗马帝国陷入政治、经济大危机;4世纪末——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个帝国;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
2.教师讲述:自公元前1000年,众多民族迁移到这里,聚居生活,形成了许多城邦。
罗马城邦便是在这个时期逐渐从意大利半岛中部的台伯河畔兴起。
公元前509年,罗马人建立起奴隶制共和国。
罗马共和国建立之后,不断对外扩张,征服意大利半岛,并最终称霸地中海。
3.学生自学:阅读“相关史事”,了解共和国建立后对外扩张的情况,重点了解三次布匿战争。
提示:第一次:公元前264—公元前241年,迦太基败;第二次:公元前218—公元前201年,迦太基丧失了独立地位;第三次:公元前149—公元前146年,迦太基城被夷为平地。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5课 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 教案

第二单元古代欧洲文明第5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罗马的兴衰过程,古罗马的政治体制;掌握《十二铜表法》的内容和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认识古代罗马共和国和罗马帝国的奴隶制性质,培养学生透过历史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罗马文明是希腊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他们都属于海洋文明。
分析罗马共和国和罗马帝国衰落的原因;罗马的辉煌是建立在奴隶制度的基础之上的,罗马帝国的危机实质是奴隶制危机。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十二铜表法》;罗马的兴衰过程。
难点:古代罗马的政治体制演变及原因。
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讲授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走近欧洲,你能看到无数遍地遗存的罗马式建筑。
走近法律,你能看到无数罗马法典的影子。
走近生活,你能在现代化体育场和音乐厅,感受到罗马时期创造的半碗型或碗型的观摩构造与回声系统。
走近信仰,罗马式的教堂遍布欧美。
古罗马文化在欧州大地上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星罗棋布,闪耀着灿烂的光辉。
本节课我们来学习第5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二)、讲授新课:一、罗马城邦1、地理位置:意大利半岛位于地中海中部,三面临,海岸线很长,亚平宁山脉贯穿半岛。
2、自然环境:山地众多,有利于畜牧业的发展。
西部地区河流纵横,土地肥沃,适宜农作物生长。
3、时间:公元前1000年,众多民族迁移到这里,聚居生活,形成了许多城邦。
罗马城邦便是在这个时候逐渐从意大利半岛中部的台伯河畔兴起。
相关史事:永恒之城——罗马城的起源传说著名的“母狼乳婴”故事记载了有关创建罗马古城的传说。
公元前7、8世纪,罗马国王努米托雷被其胞弟阿姆利奥篡位驱逐,其子被杀死,女儿西尔维娅与战神马尔斯结合,生下孪生兄弟罗慕洛和雷莫。
阿姆利奥把这两个孪生婴儿抛入台伯河。
落水婴儿幸遇一只母狼用奶汁哺喂成活,后被一猎人养育成人。
后来,两兄弟长大后杀死了阿姆利奥,并迎回外祖父努米托雷,重登王位。
努米托雷把台伯河畔的7座山丘赠给他们建新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
知道罗马城邦,了解罗马帝国的征服与扩张。
1.了解罗马文明的发展兴衰历程和基本社会特征。
2.了解罗马共和国向帝国转变的原因以及帝国发展的脉络。
3.通过讲述罗马帝国,使学生能正确认识以军事征服为基础建立起来的罗马帝国,客观上促进了多种文明的融汇,创造出了灿烂的文明。
重点
罗马帝国的兴衰。
难点
从共和国向帝国转变的探讨。
关于古罗马城的建立有一个动人的神话故事。
传说,拉丁姆地区亚尔巴·龙加城的国王本来是努米托,但他的弟弟阿穆略使用阴谋,篡夺了王位,并将他女儿的两个孩子投进水中,所幸的是一只母狼喂乳汁养活了他们。
后来,双婴又被一位善良的牧人收养。
他们长大成人后,得知了身世,便杀死阿穆略,使努米托重登王位。
后来,他们在台伯河畔母狼喂养他们的地方建了一座新城,最后以哥哥的名字罗慕路斯来命名,简称为“罗马”。
这就是罗马城的由来。
为了表达感念之情,罗马人精心制作了一个饲养着一只母狼的永久性兽笼,置放在市政厅前面最显眼的地方,他们还将母狼的形象镌刻在罗马的城徽上,是为罗马狼。
今天让我们一起踏着历史的足迹,见证罗马的历史。
一、罗马城邦
1.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21,了解罗马城邦兴起的自然环境及时间(自然环境:位于地中海中部,三面临海,海岸线很长;时间:公元前1000年)
2.罗马共和国的建立
史料1共和国建立。
教师:共和制是指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的政体形式,它与君主制相对。
采用这种政体的国家称为共和国。
史料2公民大会通常只是每年召开一次,从奴隶主贵族中选举产生执政官。
执政官是共和国最高行政长官,拥有很大的权力。
任期一年,退职后进入元老院。
两个执政官权位相等,一切政令如得不到两人一致同意,就不能实施。
共和国时期元老院成员包括奴隶主贵族和前执政官,拥有宣战、媾和、征募军队、财政核算、批准立法等内政外交大权。
教师:罗马共和国哪个机构的权力最大?(学生可同桌讨论)
教师:元老院是罗马共和国的核心机构,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核心作用,国家统治的决策权掌握在元老院手里。
两个权力相等的执政官主持日常政务,公民大会是形式上的最高权力机关。
在元老院、执政官和公民大会三种权力之间,存在严格的制约关系,彼此相互牵制,保持平衡。
这种政治体系被后人认为是古代经典的政治体系之一,对后世的影响巨大。
3.《十二铜表法》
史料1如图。
史料2“十二铜表法”包括债务法、继承法、婚姻法以及诉讼程序等各个方面,基本上是罗马人传统习惯法的汇编,表现出维护贵族和富裕平民利益的倾向。
教师:为什么说《十二铜表法》是平民的胜利?
学生:《十二铜表法》是传统习惯法的汇编,表现出维护贵族和富裕平民利益的倾向,但它的颁布,使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据,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所以仍可以说是平民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