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小学音乐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二年级上册音乐教案(人音版)

二年级上册音乐教案(人音版)第一章:课程介绍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感受音乐的美妙,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2. 通过音乐教育,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3. 培养学生集体合作的精神,提高他们的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内容1. 学习简单的乐理知识,如音名、音符、节拍等。
2. 学习并演唱歌曲,培养学生的歌唱能力。
3. 学习简单的乐器演奏,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三、教学方法1. 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如图片、动画、游戏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音乐学习中得到提高。
3. 鼓励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演唱、演奏等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2. 鼓励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音乐比赛,展示他们的才华。
3. 定期进行音乐测试,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及时调整教学计划。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二年级上册音乐教材》(人音版)2. 教学设备:音响、钢琴、乐器等3. 教学资料:歌曲、乐理知识资料、音乐游戏等第二章:乐理知识教学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乐理知识,如音名、音符、节拍等。
2. 培养学生识谱能力,使他们能够独立阅读音乐。
二、教学内容1. 学习音名、音符、节拍等基本乐理知识。
2. 学习简单的旋律,培养学生的识谱能力。
三、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听、看、动手等方式,直观地感受乐理知识。
2. 结合实例,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乐理知识。
四、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练习、测试等方式,评价学生对乐理知识的掌握程度。
2. 鼓励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音乐比赛,检验他们的识谱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二年级上册音乐教材》(人音版)2. 教学设备:音响、钢琴、乐器等3. 教学资料:乐理知识资料、识谱练习题等第三章:歌唱教学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歌唱姿势和呼吸方法。
二、教学内容1. 学习正确的歌唱姿势和呼吸方法。
人音版小学二年级音乐上册教案全册

第一课问声好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学唱歌曲《森林水车》。
2.听赏歌曲《夏天的阳光》。
教学目标1.学会歌曲《森林火车》。
2.通过聆听歌曲《夏天的阳光》,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一)唱歌《森林火车》(二)欣赏《夏天的阳光》(三)综合复习教学评价1.学生在音乐实践活动中的参与态度、参与程度和合作能力。
2.学生的主动思考及对歌曲内容的理解。
3.学生的生活体验及对人文知识的反馈和认识是否客观和恰当。
4.在歌表演活动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否得以充分发挥和体现。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复习歌曲《森林水车》;复习《夏天的阳光》,感受音乐的情绪与色彩的关系。
教学目标1.对音乐情绪的对比和颜色的对比有一定的认识。
2.培养音乐兴趣,激发音乐情感。
教学过程(一)复习1.复习歌曲《森林水车》,请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或歌表演。
2.复习听赏歌曲《夏天的阳光》,请学生边听边随录音哼唱。
(二)音乐活动“音的高低”’1.由教师或学生列举几个自然现象或生活中音的高低对比的事例。
2.教师播放高低对比比较明显的音乐片段,请学生分辨。
注意让学生发现和归纳。
(三)教学评价1.能否通过音乐活动,感受声音的高低。
2.学生是否对音高的练习感兴趣。
3.学生是否在音乐游戏中有创新精神。
第三课时教学内容1.学唱歌曲《早上好》。
2.歌表演创作。
教学目标1.学会演唱歌曲《早上好》。
2.创编歌表演,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学过程1.复习歌曲《春天在哪里》,导入本课教学。
2.启发学生谈谈对麻雀的了解。
3.教师示范,有感情的朗读歌词。
4.教师要求学生背唱这首歌曲。
教学评价是否能有感情地演唱这首歌曲。
第四课时教学内容1.复习歌曲《早上好》并表演。
2.听赏歌曲《小麻雀》。
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从小懂得关心父母。
2.培养学生在音乐欣赏活动中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过程1.复习歌曲《早上好》,并背唱歌曲。
2.采用范唱或录音再次听赏歌曲。
3.跟着录音轻声哼唱歌曲。
第二课幸福的歌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唱歌曲《快乐的罗嗦》教学目标1.用轻快的声音、有感情地背唱歌曲《快乐的罗嗦》。
人音版小学音乐二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人音版小学音乐二年级上册教案全册人音版小学音乐二年级上册教案第一课问声好教学目标1.感受关于大自然的音乐,能以歌声表达热爱生活的情趣,知道同学之间的团结友爱。
2.动脑为歌曲编创新词、动作。
3.主动评价自己和他人的歌唱与表演的优、缺点。
教学内容聆听《森林水车》编创与活动表演《早上好》表演《小麻雀》。
编创与活动第一课时教学要求:1、表演《早上好》2、编创与活动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歌二、提出本学期研究要求复习上学期最喜欢的歌曲,唱一唱,并表演。
三、编创与活动1、出示幻灯:(说说小朋友在干什么),图上画了什么?学生自由说,教师适时鼓励。
2、按节奏朗读歌词太阳天空照,(拍手)花儿对我笑(拍手),小鸟说早早早,你为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什么背上小书包(鼓掌)。
3、分组编创(家动作,进攻乐,编分歧节奏)。
4、分组表演。
5、学生评价。
4、新歌教学:1、导入:师;每天早上见到老师,小朋友都要打招呼,你知道英语“早上好”怎么说?跟老师读一读“MORNING”2、听录音,感受歌曲。
3、听后说说你觉得歌曲怎么样?学生自由说。
5、听录音范唱,《早上好》,感受歌曲的旋律,教师带这学生鼓掌,跺脚教师提示:感觉到有什么分歧?学生会商再来一边6、教师范唱,边常边拍节奏,学生跟着做,心里默唱。
7、听歌曲录音,学生本人拍节奏,小声跟唱。
8、听老师弹琴,学生自己拍节奏,小声跟唱。
分组唱9、唱着歌,走一走要求:两组学生围成小圆圈顺时针走三拍子逆时针走二拍子边唱边走。
10、分组编创〈上学路上〉,边唱边表演。
如果自己感到满意,就在自己的课本上画一朵大红花。
五、小结师生再见。
第二课时教学要求:1、表演〈小麻雀〉2、复习〈早上好〉教学过程:一、构造教学师生问好歌二、复习〈早上好〉边跺脚鼓掌、拍腿唱一边指名学生唱一唱。
其他学生律动。
三、新歌教学:1、导入:师;请小朋友听一首歌曲,说说听到了什么?你觉得小麻雀怎样?幻灯出示图画,说说图上画了什么?2、听歌曲录音拍节拍,感受歌曲旋律要求:放录音让学生试着分别拍击三拍子和二拍子。
人音版二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精选5篇)

人音版二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精选5篇)人音版二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篇1)教学目标:1、能正确演奏串铃、三角铁、蛙鸣筒、舞板这四种打击乐器,能分辨其音色,说出其名称。
2、能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自制与本课四种打击乐器相仿的简易的节奏乐器。
3、能学会演唱歌曲《蒙古小夜曲》,并能使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4、能在自制或演奏打击乐器中,体验探索和创造的愉悦。
教学重点:1、学唱歌曲《蒙古小夜曲》,并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2、认识四种打击乐器,听辨音色。
教学难点:用歌声和打击乐器参与表现歌曲。
教学准备:《蒙古小夜曲》音乐片段、打击乐器舞板、串铃、蛙鸣筒、三角铁各两副。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
今天老师首先要带小朋友去蒙古大草原看看,了解一下那里的人民的生活。
你们听,太阳快要下山了,牧羊姑娘正敲着竹梆呼唤小羊儿快回家呢。
小羊儿跟着妈妈跑过来,还带来了一路铃铛声。
天慢慢黑了,星星亮了,小青蛙也唱起了歌。
小羊小羊不要怕,牧羊姑娘为你点着了灯火。
师:这首歌曲好听吗?生:好听。
师:今天,老师就请小朋友们来当小乐手,用刚才老师手里的这些乐器为这首14歌曲伴奏,好吗?二、引导掌握。
(一)、认识四种打击乐器。
谁认识老师手里的这些打击乐器?1、敲一敲听一听。
请几个学生上台来演奏这样乐器,要求按节奏演奏,其他同学认真听辨音色。
2、想一想做一做。
生活当中有什么东西发出的声音和这些打击乐器的声音相像?家可以试着做一做,敲一敲。
(二)、学唱歌曲《蒙古小夜曲》1、听赏。
2、学习曲谱。
a、老师一句一句带唱一遍。
b、学生跟琴演唱全曲。
3、学习歌词。
a、老师一句一句带唱一遍。
b、全体学生齐唱。
c、无伴奏演唱。
d、跟演唱整首歌曲。
(第二遍唱伴奏带)(三)、为歌曲伴奏。
1、分乐句为歌曲伴奏。
按照书上的要求进行伴奏,伴奏得的小朋友上台来担任小乐手,用相应打击乐器带领其他小朋友进行伴奏。
2、小乐手伴奏。
请八个同学担任小乐手,完整伴奏整首歌曲,其他同学演唱。
人音版 小学音乐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人音版-小学音乐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2)题目:人音版国剑桥,人音版-小学音乐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2)。
他从小喜欢音乐,早年师从辟斯顿学习作曲。
1930年,安德森来到德国进修。
后入美国哈佛大学学习时,成为这个大学的学生吹奏乐队的指挥。
1935年,他到波士顿担任过管风琴师,后来又到纽约从事指挥工作,在此期间,他创作、改编了一些管弦乐曲。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被征入伍,曾在美国陆军当翻译官。
战后,他又回到波士顿,经常为波士顿通俗管弦乐团创作一些管弦乐小曲,还在一些乐团担任客席指挥,曾任美国作曲家协会主席。
1975年5月18日,逝世于伍德布里,终年68岁。
安德森的代表作品有:管弦乐《哈佛幻想曲》、《打切分音的钟》、《以色列组曲》、《小号手的摇篮曲》、《会跳舞的猫》、《打字机》、《蓝色的探戈》、《遗忘的梦》、《船长和国王》、《爵士拨弦曲》等。
1945年的一天,安德森房间里的一台小闹钟出了毛病,它走走停停,激发了作曲家的创作灵感,写下了这首漫画式的描绘性标题乐曲,幽默而诙谐。
作曲家笔下的小闹钟似乎厌倦了正确而呆板的“嘀嗒”声响,别出心裁地试着发出“摩登”的切分节奏,最后陷入毁坏的困境。
乐曲为c大调、4/4拍,中庸的快板,采用回旋曲式写成。
乐曲开始用木鱼声模拟钟摆的走动声。
开始它很有规律,带有装饰音的主题从第四拍进入,它刚刚进行了一个乐句,就出现了切分节奏。
但它很快又恢复了正常。
木鱼在主题出现切分音之后,主题进行到第二句尾时,它像开玩笑似的,也来了一个切分节奏,此后,经常出现这种切分现象。
这种偶而出现的装饰音和切分节奏,在单调乏味的四分音符节奏的进行中,表现出一种不安分的性格和幽默的情绪。
主题之后,是第一插部。
它转成了G大调。
旋律以附点音符为特色。
前几个乐句都从八度大跳开始,活泼而有生气:主题再现,接第二插部。
乐曲进行中不时插入闹钟的响铃声和不规则的走动声。
当主题第三次出现时,加有反复后接尾声。
有的音乐版本在结尾时掺以杂音,表现主人公摇晃、敲打小闹钟,结果适得其反,钟的毛病更多了,气得主人把它摔在一边,使得乐曲具有更为风趣的性格。
人音版小学音乐二年级上册教案 全册

人音版小学音乐二年级上册精品教案全册精品第一课问声好《早上好》教案教学内容: 1、歌曲《早上好》 2、创编歌词与动作教学目标:1、能以优美动听地歌声表达热爱生活的情趣,知道同学之间的团结友爱。
2、开动脑,为歌曲编创歌词、动作。
教学重、难点:感受歌曲的强弱规律的变化:三拍子变二拍子教具、学具准备:电子琴、录音机、磁带、教本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 1、课前律动表演,让学生在表演中感受音乐。
2、师生问好:二、新课导入:1、师:“同学们,现在是什么时候?” 生:、、 “中午”“早上”“下午”等2、“ 师:无论什么时候,你碰到老师、同学或亲戚,该如何打招呼?” “你好!、生: ”“中午好”“早上好”“下午好”等。
”“老师好!、、、3、 “同学们,师:说得真好!我们要无时无刻地团结同学,讲文明、 ”懂礼貌。
“我们今天来学习一首见面问候的时候唱得歌曲《早。
上好》” 三、新歌教学: 1、听录音范唱《早上好》,感受歌曲的旋律,教师带着学生拍手(三拍子 8 小节;二拍子 8 小节)。
“同学们,感觉到有什么不同?”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2、教师范唱,边唱边拍节拍,学生跟着做,心里默唱。
3、听歌曲录音,学生自己拍节拍,小声跟唱。
4、听老师弹琴,学生拍节拍小声唱歌。
5、歌曲熟悉后,将学生分成两组形成小圆圈:师: ”“比一比,谁得耳朵灵!“听到三拍子的旋律请朝右顺 ”时针走;如果你感觉是二拍子就请朝左逆时针走。
学生边唱边走。
四、创编表演: 1、师:“同学们,大家见面除了语言亲切地问候,你的手势该如何来打招呼呢?” 2、生: “挥手” 、、 “微笑着点头” 、“握手”“亲切地拥抱”……. 3、跟着录音范唱,自由创编动作。
4、师弹琴学生演唱,请部分学生进行表演:教师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评价自己、评价他人,逐渐形成一定的竞争氛围。
五、创编歌词: 1、师:“同学们,早上见面我们亲切地唱歌与之打招呼,如果在下午那该怎么办?” 生:“那就改成下午好” 2、师:“好,我们一起来唱一唱afternoon 啊下午好!” 师弹琴学生小声地演唱新歌词:下午好。
二年级上册音乐全册教案(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音乐全册教案(人教版)人教版二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第一课妈妈老师一、教学目标:、通过学唱歌颂妈妈、老师的歌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验音乐的美感,提高音乐表现力。
2、通过音乐活动,逐步培养听辨声音高低的能力。
3、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珍惜亲情、友情、师生之情。
4、通过欣赏歌曲和画面,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音乐想像力。
二、教学重、难点:、启发、引导学生思考并表述妈妈、老师对自己的关怀、爱护。
2、在音乐活动中,充分调动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性思维,提高感受力。
3、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并注意歌曲的分句和声音强弱力度的控制。
4、在歌唱教学中,引导学生以情带声,注意气息的控制、力度的对比。
5、通过演唱、欣赏教学,使学生增强对妈妈、老师的尊敬、爱戴之情。
第一课时音的高低听一听,学一学(音乐律动)、师:小朋友,生活中除了美妙的音乐还有很多更加好听的声音,你们听(播放生活中的各种声音。
如:汽车、轮船、敲大鼓、敲三角铁、鸟叫、牛叫等,请学生说一说是什么声音。
)2、出示图片,请学生模仿它们的声音,讨论一下谁的音高,谁的音低,相互交流。
3、提问:在我们的生活中有那么多奇妙的声音,你能说说还有哪些高低不同的声音?请你模仿给大家听。
高音低音拍手————跺脚雨声————雷声猫叫————虎叫马蹄声———象的脚步声高跟鞋声——平底鞋声老爷爷说话——小朋友说话小结:大家说的都对,正因为有了这些声音的变化,我们的世界才更美好。
4、活动延伸:鼓励学生回家后继续寻找生活中高低不同的声音,和家人朋友一起讨论二、创编小故事(根据教科书插图让学生自由创设音乐故事,模仿各种人物、动物声音的高低)、让学生观察图画,四人小组自由讨论、创编故事。
2、分组展示三、我编你唱、师生同读童谣2、让学生自己读3、找出规律4、全班读。
四、小结第二课时一、师生问好二、播放《鲜花爱雨露》音乐,师生律动。
三、尊师小故事导入,激发学生的爱师情绪。
、师讲故事2、小结:听完这个故事你们有什么想说的?(生答略)3、老师还有个好主意,把我们这节课学的歌曲作为礼物送给你喜欢的老师,你愿意吗?四、初步感受歌曲《鲜花爱雨露》、初听,感受歌曲旋律。
人音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全册

人音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全册第一课问声好教学目标:1. 感受关于大自然的音乐,能以歌声表达热爱生活的情趣,知道同学之间的团结友爱。
2. 动脑为歌曲编创新词、动作。
3.主动评价自己和他人的歌唱与表演的优、缺点。
教材分析:《早上好》是一首乌干达民歌,F大调,3/4、2/4变换节拍。
第一部分3/4拍两句,旋律级进,抒情、活泼。
流畅上口。
第二部分旋律2/4拍两乐句,旋律采用切分节奏式,富有动感,表现了热爱生活的人们明朗而热情的情绪。
歌曲反映出乌干达人的真挚、善的情感。
《小麻雀》是一首创作儿童歌曲,3/4拍,五声商调式,四乐句,一段体结构。
歌词采用拟人的手法,描绘了一只彬彬有礼、惹人喜爱的小麻雀。
旋律流畅、优美,词曲结合紧密,有着抒情优美的风格,通过对小麻雀行为的描述,潜移默化地教给小朋友待人有礼貌的道理。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在学习中评价自己、评价他人,逐渐形成一定的竞争氛围。
教学难点:歌曲3/4、2/4变拍子的正确演唱。
教学安排: 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表演《早上好》教学基本要求1.听录音范唱《早上好》,感受歌曲的旋律,教师带着学生拍手,踏脚(三拍子8小节;二拍子8小节)。
提示:感觉到有什么不同?(注:用课本右上角的拍踏方式)2.教师范唱,边唱边拍节拍,学生跟着做,心里默唱。
3.听歌曲录音,学生自己拍节拍,小声跟唱。
4.听老师弹琴,学生拍节拍小声唱歌。
5.歌曲熟悉后,可以将学生分两组形成小圆圈,按课本右下角“走”的方式,边唱边走。
6.分组编创《上学路上》,边唱边表演。
如果自己感到满意,就在自己的课本上画一朵大红花。
7、指导学生编创“中午好”或“晚上好”等歌词。
二、聆听《森林水车》教学基本要求1.教师不加任何引导,让学生注意听音乐。
聆听后回答:音乐让你想到了什么? 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心情是什么样的?2.教师可结合图片、幻灯介绍欧洲古老的水车,让学生有直观的感受。
三、编创与活动1、这是一段歌谣。
可以按课本上的节奏读,可以编创读歌谣的节奏,还可以加入打击乐伴奏、表情、动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音版-小学音乐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3)题目:人音版等船,闲暇无事到街上一家乐器店逛了逛,在这里,他发现了一种新扫明的叫“莫斯特”的用小锤子敲击发声的键盘乐器,这就是钢片琴,人音版-小学音乐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3)。
柴科夫斯基对这种乐器发出来的音响十分感兴趣,他马上给出版商尤根逊写了一封信,建议他买一架。
待柴科夫斯基从美国返回俄国后,这架钢片琴也到了。
他便对它进行了研究,并把它作为《糖果仙人舞曲》的主奏乐器。
因为这种琴的声音比较小,柴科夫斯基在配器时进行了精心设计,他除了圆号之外,没有再用其他铜管乐器,也没有打击乐器。
在木管乐器组里,加上了不常用的英国管和低音单簧管,这几种乐器的组合使乐曲更富于童话色彩。
舞曲是G大调,2/4拍,开始由弦乐拨奏4小节引子,然后,钢片琴在提琴轻轻拨弦的伴奏下,奏出虚幻的第一主题:这时,低音单簧管用快速的下行音引出低沉的持续音与之相呼应,并形成对比。
在中提琴演奏一串同音反复的三连音作为过渡之后,由单簧管、大管、圆号呈现第二主题,它比较抒情。
随后,钢片琴演奏一段华彩,这时,A段再现。
这一次钢片琴比原来提高了八度音来演奏,音色显得更加明亮。
最后接尾声,轻轻地结束全曲。
用《胡桃夹子》中的音乐组成的管弦乐组曲包括以下八段:小型序曲;进行曲;糖果仙人舞曲;特列帕克舞曲;阿拉伯舞曲;中国舞;膜管舞曲;百花圆舞曲。
3.歌曲《小红帽》《小红帽》是一首巴西儿童歌曲。
2/4拍,六个乐句构成的一段体,大调式。
六乐句中除第五乐句巧妙地运用了第一乐句的后半句加以变化外,第一、三乐句基本相同,第二、四、六乐句基本相同,并且均以do、re、mi、fa的级进式旋律开始,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使整个曲调既统一,又有对比。
旋律中,音阶式的级进进行与分解和弦式进行穿插运用,使曲调流畅、流跃,与第一人称的歌词相配合,叙述了孩子们所熟悉的“小红帽”的故事。
童话《小红帽》故事梗概:有个小女孩,因为她总戴着一顶天鹅绒的红帽子,人们就叫她“小红帽”。
一天,妈妈让小红帽给生病的外婆送点心去,小红帽提着点心朝外婆家走去。
在森林旁她遇到了大灰狼,大灰狼听说她要去外婆家,就狡猾的让小红帽去给外婆采些鲜花。
他却跑到外婆的门前,假装小红帽的声音骗开了外婆的房门,把外婆一口吞下了肚子。
然后,大灰狼穿上外婆的衣服,躺在外婆的床上等小红帽。
小红帽拿着鲜花和点心来到外婆家,也被大灰狼吞进肚子里去了。
幸好一个猎人走过窗外,看到了小红帽被大灰狼吞吃了,就把大灰狼打死,救出了小红帽和她的外婆。
学唱歌曲《小红帽》,应指导学生歌唱时声音要轻快,积极咬字。
唱歌时4小节一换气,由于换气时前后两音连接很紧,可帮助学生掌握急吸气的方法,可指导学生换气前的四分音符唱得短一些,但不要因为换气,把此音唱得过重。
歌曲演唱中要注意情感的表达。
如第8小节的re-sol要唱得亲切、自然,后一个音稍弱;第五乐句可用稍弱的音量;最后乐句从第3小节起可唱得稍慢。
并注意唱好每句末尾的韵母ang。
4.歌曲《有一个人在林中》《有一个人在林中》是一首19世纪初的加拿大民歌,也是一首蔷薇花的谜语歌曲。
歌曲为D大调,2/4拍,两段体结构。
歌曲前两乐句为第一部分,其旋律级进,呈波浪式进行,叙述性强。
后两乐句是歌曲的第二部分,第三乐句节奏有所改变,附点八分音符的运用,强调问句的语气重音富有儿童特点。
第四乐句巧妙变化重复了第一、二乐句,只有一个音不同,却给人以新鲜感。
使整首歌曲完整统一。
歌曲从拟人的角度,将蔷薇花比做头顶毡帽,身穿紫外套,独脚站立林中的一个人。
很有情趣。
蔷薇:蔷薇属于花木中的一大类、蔷薇科。
如黄蔷薇、香水蔷薇等,它们是一种落叶灌木,茎有刺,叶互生,奇数羽状复叶。
果实为假果、由花托发育而成,浆果状,称蔷薇果,有的可食用。
蔷薇分布在北半球温带及亚热带。
世界各地都有栽培,扦插压条或嫁接繁殖。
除栽培供观赏外,花、果、根等可供药用或制成香料。
蔷薇科包括许多名贵的果树和花木,如:桃、梅、李、杏、苹果、梨、玫瑰、月季、樱花等。
第四课跳起舞教学目标 1.通过听《在北京的金山上》、《雪莲献北京》,唱《多么快乐多么幸福》、《我的家在日喀则》体验感受藏族民歌中高亢嘹亮和欢快活泼的不同音乐特点。
学习藏族舞蹈的动作,用身体的动作感受藏族音乐。
2.能够听着鼓声走与停,锻炼节奏感和内心听觉,以及动作的反应与控制能力。
3.能准确地有感情地用打击乐为歌曲伴奏。
教学内容聆听《在北京的金山上》教学基本要求 1.初听音乐,可让学生随乐曲轻轻地拍着手。
2.复听时自编动作,随着音乐跳舞。
用动作表达对音乐的感受。
编创与活动 1.游戏前,教师应将走、跑、停的图形谱板书在黑板上,或讲清区分的办法。
2.学生听教师的鼓声走或者跑,鼓声响起之前,教师要给速度,如:一二一起。
鼓声停,学生心里数一、二、三、四,再听着鼓声响去做走或跑。
3.学生可在座位过道进行,可一组一圈,也可以形成里外两圈,行走的方向相反,培养学生的自我控制、不受他人影响的能力。
里外圈可比一比,看哪一组同学的动作准确率高。
4.在游戏过程中,出现错误的同学要表演节目。
也可以让学生来设计游戏的方式,大家来做。
游戏方法若干学生围成圆圈,逆时针方向站立,教师手持铃鼓站在中间。
教师按4/4拍击鼓,拍一下鼓心,击三下鼓边。
鼓声响××××,学生听着鼓声左脚起步行走。
教师的鼓声换成××××××××,学生按节奏小跑步。
当鼓声停止时,学生自选动作做4次。
如:点头、蹦跳、挥手、弯腰等,不出声音。
鼓声起,再按上面方法走或跑。
聆听《雪莲献北京》教学基本要求 1.初听歌曲。
提示:听了这首歌,你的心情是怎样的?歌中唱出了哪些内容? 2.复听歌曲。
提示:如果用动作表演,你选择哪一种?引导学生看图思考,选一种动作边听边跳。
表演《多少快乐多么幸福》教学基本要求 1.可结合藏族的服饰、风俗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用高兴的心情、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尤其是衬词“查拉羊卓拉”,用微笑的感觉去唱,既连贯,又要唱足、唱满时值,教案《人音版-小学音乐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3)》。
3.尝试学跳藏舞的两个动作:踢跶步和三步一靠。
大多数学生对藏舞的动作很难学做准确,重在感受与体验。
4.选编两个动作,边唱歌边舞,感受藏族人民边歌边舞的气氛。
5.唱会歌曲以后,用唱名唱一唱。
再边唱唱名边跳舞也很有趣。
表演《我的家在日喀则》教学基本要求 1.教师可结合地理知识简单介绍日喀则。
2.用听唱法学唱歌曲。
演唱时情绪饱满,声音要轻快,不要拖拉。
3.歌曲学会后,学生自选乐器为歌曲伴奏。
提示:想一想三种乐器怎样鼓击声音与唱歌合起来效果最好? 4.分组伴奏,看哪一组合作的最好。
教学建议 1.本课可安排三课时完成。
2.教师可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选取电视片及图片介绍西藏风情。
3.教师在学生演唱歌曲时,要注意调整学生的声音,在唱歌过程中逐渐培养学生的歌唱技能。
可让学生跟着范唱或录音轻声唱“lu”或“la”,在感受歌曲的时候,适当加入,也会收到熟悉旋律、统一声音的效果。
教材分析1.歌曲《在北京的金山上》歌曲《在北京的金山上》的旋律出自一首藏族民歌,被当地人称作“工布箭歌”。
这首在民歌的基础上填词的歌曲,公开发表在1965年第一期《歌曲》上。
这首歌1963年曾被选入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的最后一幕:各族人民身着节日盛装,欢聚在天安门广场,歌唱中国革命的胜利,歌唱共产党、毛主席的恩情,由藏族歌唱家才旦卓玛演唱了这首歌。
歌曲为羽调式,4/4拍,由规整的四乐句构成,与许多歌曲不同的是,每一乐句都由3小节构成。
歌曲极富欢快的舞蹈性,其节奏、速度都是根据藏族音乐特点及舞蹈的特征自成规范,即欢悦、喜庆,又优美、婉转。
整首歌曲最后结尾处的三个“la”音,采用了2/4拍,并以藏语“巴札咳”(衷心感谢之意)相对应。
这是藏族人民表达谢意的一种诚挚的礼节方式,“巴札咳”在歌曲的结束处,起到了补充和强调的作用。
这是一首谢恩的歌曲,形象地把北京天安门比做金山,把毛主席比做金太阳,歌曲把天安门和西藏的解放,把毛主席和翻身农奴联系起来,表达了翻身农奴在毛泽东思想的光辉照耀下,建设社会主义新西藏的自豪感和对毛主席的感激之情。
歌曲简洁、明快,歌词纯朴,曲调委婉动听,是在群众中传唱最多的藏族歌曲之一。
2.《雪莲献北京》《雪莲献北京》是剪纸影片《金色的大雁》中的一首插曲。
作品通过大雁带着珍贵的雪莲飞向北京的寓意,寄托着藏族人民对毛泽东深情的思念。
歌曲为一段体结构,G七声宫调式,变拍子。
曲调抒情高亢,衬词“亚拉索”的贴切运用,极富有藏族民歌特色,在演唱上采用女声独唱与童声伴唱呼应、补充的形式,尽情地抒发了西藏人民向往首都北京和热爱党、热爱领袖的深厚感情。
3.《多么快乐多么幸福》《多么快乐多么幸福》是一首藏族扎囊地区的童谣歌曲,2/4拍,其前8小节为羽调式,后8小节巧妙地转换为商调式,别有情趣和韵味。
欢快活泼的旋律极富动感,唱之欲舞。
歌曲生动地描绘了藏族人民欢聚在一起的热闹气氛与愉快心情。
歌曲中的一音两字处要唱得轻快准确,第9、10小节一字多音,要让学生唱准确,尤其是第二个“铃”字,不但音要准,还要唱得连贯,后面的“喇叭”两音,要唱得轻巧。
此时教师的范唱应为表率,以激发学生的情绪,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演唱歌曲,表演动作。
课本上介绍了踢跶基本步和三步一靠。
踢跶基本步:四拍完成。
第1拍的前半拍:右脚前脚掌向前蹭一步,左脚向前稍抬成小吸腿。
后半拍:左脚原地踏下,右脚稍离地。
第二拍:右脚开始向前踏走两步。
第三~四拍,换脚做第一至二拍动作。
注意:第一拍与第三拍的前半拍为空拍,踏点只为六下0×××0×××,可直排或走圈,前进时上身微前倾;后退时微后仰。
舞时膝盖松弛,屈伸动作微小,作近颤动状。
三步一靠:也叫长靠或“复木错”。
走三步一靠脚,一般做慢拍处理。
八拍完成。
第一至~二拍,右脚起步向右走两步,身对2点,上身微前倾,面向1点。
右手往上向旁打开,左手在身侧微张开,双手手心向下。
第三拍:右脚在自然位上一步,身对1点。
右手落于身侧,左小臂划向身前下方。
第四拍:重心在右脚,左脚跟靠于右脚旁成左丁字步位,身对8点。
左小臂抬于胸前,手心向内,右手在身侧抬起25度。
第五~八拍同第一~四拍,左右动作对换。
4.歌曲《我的家在日喀则》《我的家在日喀则》是一首藏族民歌,歌曲为2/4拍,五声宫调式,节奏简单,旋律轻快活泼,流畅上口,20世纪60年代中期广泛流传于全国各地。
唱起这首歌,眼前仿佛出现了藏族同胞歌唱家乡、载歌载舞的情景。
这首歌在民间流传过程中产生了不同的版本,但旋律上大同小异,有的有副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