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针疗法
辽中医-彭静山教授眼针疗法介绍及眼针治疗中风病的疗效特点分析

脾主统血,血随 气行,血运目络
脾主肌肉 司睑开合
眼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肾生脑髓,目系属脑
肾主要生理功能为藏精,精生髓,髓聚成脑,脑为髓海, 目系上属于脑,肾精充足髓海丰满目光灵敏,肾精不足, 髓海空虚,目视不明。
肺主宣降,气机通利,目得卫气
肺主宣发,肃降的作用,使卫气、肺吸入的清气以及由脾转输至 肺的津液和水谷精微向上、向外、向下布散到全身。肺的宣降正 常,目得卫气,卫外有权,即具有抵抗能力,目亦不病。此外肺 气通调水道,具有疏通和调节全身水液代谢的作用,目得水液则 光滑润泽,若肺功能障碍目无液润则干涩或眼睑浮肿,“目病虽 多由肝,但常统于肺”。
“观眼诊病”是通过观察眼部白睛脉络的 部位、形态、颜色来判定其所对应脏腑的 病变性质、病情轻重及病势的转归。
一、眼针疗法的形成及其理论依据
华佗华云:目形类丸,瞳神居中 夫八廓之经络,乃验病之要领, 可以通过白睛上脉络的变 而前,如日月之丽东南而晚西北 业斯道者,岂可忽哉!盖验廓 化来确定五脏六腑的疾病 也,内有大络六,谓心、肺、脾 之病与轮不同,轮以通部形色 、肝、肾、命门各主其一,中 为证,而廓惟以轮上血脉丝络 络八,谓胆、胃、大小肠、三焦 为凭,或粗细连断,或乱直赤 、膀胱各主其一。外有旁支细 紫,起于何位,侵犯何部,以 络莫知其数,皆悬贯于脑,下连 辨何脏何腑之受病。浅深轻重, 说明眼与脏腑的密切关系 脏腑 ,通畅血气往来以滋于目。 血气虚实,衰旺邪正之不同, 八廓在观眼诊病中的作用 提示可从白睛上之血络来 故凡病发,则有形色丝络显现, 察其自病,传病经络之生克逆 诊断脏腑之病 顺而调治之耳。 而可验内之何脏腑受病也。 明代·王肯堂《证治准绳》 明代·傅仁宇《审视瑶函》
眼针疗法讲稿

彭静山眼针疗法第一章眼针疗法的理论根据1.王肯堂《证治准绳》,见《目门》卷七,引有华佗的一段话,这段话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经过深入钻研,终于总结出“以目代耳”的“观眼识病”,进而又发展为眼针疗法。
“华元化云:目形类丸,瞳神居中而前,如日月之丽东南而晚西北也。
内有大络六,谓心、肺、脾、肝主其一;外有旁支细络莫知其数,皆悬贯于脑,下连脏腑,通畅血气往来以滋于目。
故凡病发,则有形色丝络显现,而可难内之何脏腑受病也……”第一节王肯堂论五轮八廓王肯堂在《证治准绳》中对五轮八廓进行了较全面的论述。
一、五轮“五轮,金之精腾结而为气轮,木之精腾结而为风轮,火之精腾结而为血轮,土之精腾结而为肉轮,水之精腾结而为水轮。
(1)气轮者目之白睛是也,内应于肺,西方庚辛申酉之令,肺主气,故日气轮。
金为五行之至坚,故白睛独坚于四轮;肺为华盖,部位至高,主气之升降。
少有怫郁,诸病生焉。
血随气行,气若怫郁则火胜而血滞;火胜而血滞则病变不测。
火魁金,金在木外,故气轮先赤。
金木而后病及风轮也;金色白,故白泽者顺也。
(2)风轮者白内青睛是也,内应于肝。
东方甲乙寅卯、厥阴风水,故日风轮。
目窍肝。
在时为春,春生万物,色满宇宙,惟目能鉴,故属窍于肝也。
此轮清脆,内包膏汁有涵养瞳神之功,其色青,故青莹者顺也。
世人多黄浊者乃湿热之害,惟小儿之色最正,至长食味则泄其气而色亦易矣。
(3)血轮者,目两角大小皆是也,内应于心,南方丙丁巳午火,心主血,故日血轮。
夫火在目为神光,火衰则有昏瞑之患,火炎则有焚燥之殃。
虽有两心,而无正轮。
心君主也,通于大眦,故大眦赤者实火也。
心包络为小心,小心为相火也,代君行令,通于小眦,故小眦赤者虚火也。
若君主拱默,则相火自然清宁矣。
火色赤,惟红活为顺也。
(4)肉轮者,两睥是也,中央戊己辰戌丑未之土。
脾主肉,故日肉轮。
脾有两叶,运动磨化水谷。
外亦两睥,动静相应。
开则万用,如阳动之发生;闭则万寂,如阴静之收敛。
土藏万物而主静,故睥合则万有寂然而思睡,此脏纳归静之应也。
眼针疗法

眼针疗法眼针疗法人的眼睛也不过几厘米,小小的眼白睛分成八区,容纳13个穴,各区的比例相等,但1、2、4、6、7五个区是肺、大肠、肾、膀胱、肝、胆、心、小肠,脾、胃各占二分之一,平分春色。
3、5、8区是上焦、中焦、下焦,自占一个整区。
眼针穴不另取穴名,属于某区即名某区名,如“上焦区”、“肝区”等,总名“眼针眶区十三穴”。
穴的位置均距眼眶2毫米。
整个经区也不过指头大小,与经穴和经外奇穴差不多,而一区两穴的就更小了。
找穴时以瞳孔为中心,按钟表的比拟把各区分辨清楚,每个穴占据眶内眶外一定的范畴,找穴要准是首要条件。
眼图八区与脏腑的关系,口诀:乾一肺大肠,坎二肾膀胱,艮三属上焦,震四肝胆藏,巽五中焦属,离六心小肠,坤七脾和胃,兑八下焦乡。
取穴原则取穴即所用的穴,又名配穴。
一般针灸取穴比较复杂。
眼针疗法取穴只有三种方法,(1)循经取穴眼针循经取穴,即确诊病属于哪一经即取哪一经区穴位,或同时对症取儿个经区。
(2)看眼取穴据观眼识病哪个经区络脉的形状、颜色最明显即取哪一经区穴。
(3)病位取穴按上、申、下三焦划分的界限,病在哪里即针所属上、申、下哪个区。
例如头痛项强,不能举臂,胸痛等均针上焦区;胃痛,胀满,胁痛等针申焦区;脐水平以下,小腹,腰臀及下肢,生殖、泌尿系统疾病均针下焦区。
眶内眶外的刺法因为眼针疗法是前所未有,从临床探索而创造的,无参考材料,只靠实践。
最初是针眶内,虽然有效但往往引起针后出血。
体针出血是常有的事情,用棉球一擦就可以解决。
但眼睛不同其他部位,血末流出而淤积在球结膜下这就会引起眼珠赤红或肿胀,数日乃至十余日才能恢复。
以后想出一个方法,针刺之前,先用纱布冷敷使眼球的血管收缩然后针刺,这样行针,出血的事故减少了,但不能完全没有。
以后把穴位移到眶外,出血的事故大大减少,但眶下四穴,如果刺着眼险皮下的血管往往引起眼皮乌青,让患者不满,我也感到惭愧。
经过研究发现用针不合适是造成出血的主要原因。
选针在眼睛上扎针,非同小可,用针要选什么样的针呢,当然要细要短。
辽中医-彭静山教授眼针疗法介绍及眼针治疗中风病的疗效特点.

海英教授为全国名老中医田维柱教授的学术经 验继承人,眼针疗法继承人,眼针研究所所长, 带领科室医护人员广泛应用眼针疗法,进行多 项临床、科研研究,并已取得一定成果。
眼针疗法的发展
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佘静视察眼针
眼针疗法的发展
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多次视察 眼针,并对发展眼针做重要指示,非常关注眼针专著及 眼针疗法的发展。
眼针疗法的发展
外国驻华大使参观眼针
彭静山教授眼针疗法介绍及眼针治疗中风病的疗效特点分析
眼针疗法的形成及其理论依据
眼针疗法标准化方案的确立
眼针疗法的操作规范 眼针疗法治疗中风病的特点及疗效分析
眼针疗法的形成及其理论依据
一、眼针疗法的形成及其理论依据
1 2 3 4
何为眼针疗法 眼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眼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田维柱教授简介
田维柱教授 1967年毕业于辽宁中医学 院,从事中医针灸方面的临床 治疗、教学及科研工作40年。 现任辽宁中医学院附属医院针 灸科技术指导,硕士研究生导 师,国家级名医。全国特种针 法研究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 ,中国针灸学会辽宁省常务理 事,辽宁省卫生系统高职评委 会委员。辽宁省医疗事故鉴定 委员会委员。
眼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眼睛与脏腑的关系
眼睛是人体的五官之一,而“五脏六腑之精皆上荣于目” 才能发挥其视物、辩色、审长短等正常的生理功能。 《灵枢·大惑论》:“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 精,精之窠为眼,骨之精为瞳子,筋之精为黑眼,血之精为络, 其窠气之精为白眼,肌肉之精为约束,裹撷筋骨气血之精而与 脉并为系,上属于脑后出于项中”。
彭静山教授简介
彭老医技精湛,医德高尚。彭老常说:“我行医的最高准则就是名医孙思 邈的一句话‘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悲恻隐之心 ……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 ,普同一等’”。他在全国中医界名望甚高,被誉为中国近代针灸四大家之冠 ,被日本人称之为“针圣”。 一生撰写论文130多篇,著有专著14部,在名医中著有如此多著作者极为 少见。 他不仅受到病人的关爱,也受到了辽宁省沈阳市政府及卫生部的关注和尊 重,多次被选为省、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曾任民革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在七十岁高龄时加入中国共产党,满足多年心愿。
眼针的临床应用

本文档附带相关的图表、案例和文献,供读者参考。
六、法律名词及注释
本章节将本文涉及的法律名词,并提供相应的注释和解释。
6.1 法律名词1
注释1:解释1
6.2 法律名词2
注释2:解释2
6.3 法律名词3
注释3:解释3
眼针的临床应用
Hale Waihona Puke 眼针的临床应用一、引言本章节将简要介绍眼针的概念和临床应用的重要性。
二、眼针的基本概念
本章节将详细介绍眼针的定义、组成、特点以及其与传统针灸的区别。
三、眼针的临床应用分类
本章节将对眼针的临床应用进行分类,包括常见眼针疗法和特殊眼针疗法。
3.1 常见眼针疗法
3.1.1 直刺眼针疗法
3.1.2 斜刺眼针疗法
3.1.3 手针眼针疗法
3.1.4 光针眼针疗法
3.2 特殊眼针疗法
3.2.1 针刺点位选择
3.2.2 针刺技巧和操作要点
3.2.3 注意事项和禁忌症
四、眼针在眼科疾病中的应用
本章节将详细介绍眼针在不同眼科疾病中的临床应用,包括青光眼、视网膜病变、眼外伤等。
4.1 青光眼的眼针治疗
4.1.1 青光眼病因与发病机制
4.1.2 青光眼眼针治疗的原理和方法
4.1.3 临床应用案例介绍
4.2 视网膜病变的眼针治疗
4.2.1 视网膜病变的分类和病因
4.2.2 视网膜病变眼针治疗的原理和方法
4.2.3 临床应用案例介绍
4.3 眼外伤的眼针治疗
4.3.1 眼外伤的分类和病因
4.3.2 眼外伤眼针治疗的原理和方法
4.3.3 临床应用案例介绍
眼针疗法PPT课件

眼针疗法在消化系统疾病治疗中具有显著疗效,尤其对慢性胃炎、胃溃疡等胃部 疾病有良好疗效。
详细描述
眼针疗法通过调节脾胃功能,对于慢性胃炎、胃溃疡等胃部疾病有良好的治疗效 果。同时,对于肝炎、胆囊炎等肝胆疾病也有一定的辅助治疗效果。
眼针疗法在妇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总结词
眼针疗法在妇科疾病治疗中具有广泛 的应用,尤其对月经不调、痛经等妇 科疾病有显著疗效。
和制定治疗方案。
在接受眼针治疗期间,应遵循 医生的建议,按时进行治疗, 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 习惯。
眼针治疗后,需要注意眼部卫 生,避免感染和刺激,同时避 免过度用眼和疲劳。
眼针疗法的禁忌症
01疾病的患者,如角膜 炎、结膜炎、青光眼等,不宜
进行眼针治疗。
患有出血性疾病、高血压、心 脏病等严重疾病的患者,不宜
眼针疗法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随着眼针疗法的国际影响力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国际学术交流和合作项目得以开展,推动 了眼针疗法的国际传播和应用。
眼针疗法的未来展望
眼针疗法的创新与发展
未来,眼针疗法将继续在理论和实践 方面进行创新和发展,不断优化治疗 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眼针疗法的普及与推广
眼针疗法的科学研究展望
详细描述
眼针疗法通过调节气血、舒经活络, 对于月经不调、痛经等妇科疾病有良 好的治疗效果。同时,对于乳腺增生、 子宫肌瘤等妇科疾病也有一定的辅助 治疗效果。
04 眼针疗法的注意事项和禁 忌症
眼针疗法的注意事项
眼针疗法需要由专业医生进行 操作,避免自行操作导致意外
伤害。
在进行眼针治疗前,需要告知 医生自己的身体状况和用药情 况,以便医生更好地评估风险
眼针疗法不仅对常见病、多发病有显 著疗效,对于一些疑难杂症也有一定 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 方法。
眼针疗法的取穴及注意事项

眼针疗法的取穴及注意事项眼针疗法是在华佗“看眼察病”的基础上形成的针刺眼球周围、眼眶边缘的穴位以治疗全身疾病的方法。
其独特之处在于选穴时须察看球结膜上血管形色的微妙变化,然后辨证选穴施治。
本法操作简便,疗效迅速,无痛安全。
(一)眼部经区的定位眼针的部位统称为8区13穴,其具体划分方法为:两眼向前平视,经瞳孔中心作一水平线并延伸过内外毗,再经瞳孔中心做一水平线之垂直线,并延伸过上下眼眶,然后将眼区分成4个象限,再将每一象限划分为2个相等区 (即4个象限,共分8个相等区),这8个相等区就是经区 (眼针穴区)。
8个眼针经穴区的排列顺序按照“阴气右行,阳气左行”的规律,左眼属阳,阳生于阴,8个区穴排列顺序是顺时针方向。
右眼属阴,阴生于阳,8个区穴排列顺序是逆时针方向,但各经区所代表的脏腑则左右相同。
经区所代表的脏腑是:1区肺和大肠,2区肾和膀胧,3区上焦,4区肝和胆,5区中焦,6区心和小肠,7区脾和胃,8区下焦。
眼针的穴位不另起名,根据“看眼察病”和经络分布的8个经区,穴位在眼眶外1周,距离眼球1横指之外,上眶在眉毛下际,下眶离眼眶边缘。
.2寸许叫做“眼周眶区穴”。
每个穴位分别主治所代表的脏腑经络所发生的病症。
(二)取穴方法1.循经取穴看眼各经区,在与症状相符合的有血管形色变化部位取穴。
2.看眼取穴不管什么病,只在眼球区血管变化最明显的经区取穴。
3.三焦取穴病位取穴,如头部、上肢、胸腔疾病取上焦穴;上腹部、胸背部及其内容脏器的疾病取中焦穴;腰骶部、小腹部和生殖、泌尿系统及下肢疾病取下焦穴。
(三)操作方法1.探穴①按压探穴法用点眼棒或三棱针柄在“眼周眶区穴”的范围内平均用力,轻轻按压,凡出现酸、麻胀重或发热、发凉,或微痛,或感觉舒服等反应的部位都是穴位。
此时,可以稍加压,使皮肤呈一凹点,作为针刺点的标志。
②皮肤电阻测定用经络测定仪探穴,探测读数最高处即是穴。
③按选好经区针刺,以瞳仁为中心,找准经区界限,在经区界限沿皮直刺或横刺。
眼针疗法

1.中风偏瘫
心区,有肌肉萎缩者加脾区,属气滞血瘀 者加肝区,属气虚血瘀者加胃区,属肝肾 不足者加肝区、肾区。 2.坐骨神经痛 主穴:膀胱区,胆区,下焦区,均患侧。 配穴:根性坐骨神经痛加肾区。
3.急性腰扭伤 主穴:膀胱区,肾区。
配穴:伴下肢牵涉痛者加下焦区。
4.哮喘发作 主穴:上焦区,肺区。
眼针疗法
一、概述
眼针法开始应用于20世纪70年代,是辽宁 中医学院著名针灸学家彭静山教授根据 《内经》“观眼察病”和《证治准绳》对眼 的脏腑划分理论,通过数以万计的病人的 反复观察和治疗实践,得以形成的一种微 针疗法。
二、眼针穴位
眼计分为八个经区共十三个穴区。
(1)经区划分法:两眼向前平视,经瞳孔中心做一水平 线并延伸过内外眼角;再从瞳孔中心引此线的垂直线,并 延伸过上下眼眶。这样就成四个象限。再在两侧分别引线, 将每一象限分为两个相等区域,即为八个相等区,也就是 八个经区。
三、操作方法
(1)取穴:眼针选穴有三种方法。 循经选穴:仔细观察眼部球结膜上各经区或穴
区,凡有血管形态或色泽变化的,并在相应的脏 腑器官有病变的,就取该穴。 看眼选穴:不论什么病,只依据经穴区内血管 形态、色泽变化,凡变化明显者,即取该穴。 病位选穴:即依据经穴区所代表的脏腑区域, 不管什么病,即在其代表穴区内针刺。如中风偏 瘫,因为上、下焦代表上、下肢,故可选此二穴 区针刺即可。 选穴时可据病情取一侧或双侧。
中风失语,舌尖痛,昏迷,面部痤疮以及心经体 表循行所过的部位疼痛。
肠经体表循行所过的部位疼痛。
颈椎病,后头痛,背痛,坐骨神经痛,肾绞痛, 遗尿,小便失禁,尿潴留,抽筋。
喘,肾绞痛,足心痛,脐周痛。
经痛,胆绞痛。
病,头痛,疝气,胸胁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垂 露
(二)眼球结膜 颜色变化
1.鲜红色 多为新发病,属实热证,
说明病情正在发展。
2.深红色 多为热病,提示病势
加重。
3.红中 带黑
---为热 病入里。
4.红中带黄 为病势减轻。
5.络脉 浅淡
----多为 气血不 足,属 虚证、 寒证。
6.络脉 暗灰
---多为 陈旧病 灶.颜 色永不 消失。
疗效 不明 显时, 可应 用电 针。
8、电针法
用 针柄 或火 柴棍 按压 穴区。
9、压穴法
10、眼针与体针配合
为加强疗效,可配合 体针。
(三)留针时间
眼针留针以5-15分钟 为宜。
(四)取穴原则
循径取穴:亦称辨证取穴
病位取穴:按上、中、下三焦定
病位
看眼取穴:取在络脉变化明显的
区
(五)禁忌证
奇经八脉中的任脉、阳跷脉、 阴跷脉均终于眼周围.
(二) 八卦的基本概念
八卦以乾坎艮震巽离 坤兑八种卦象分别代表天 水山雷风火地泽八种自然 界现象和说明世界的形成 与变化。
阴阳为根本
八 卦 示 意 图
(三)眼周穴区的 划分与定位
眼周八 区与八 卦对应
关系
(左眼)
(四)眼周八区与 脏腑的配属关系
1、躁动不安者 2、眼睑肥厚者 3、身体震颤不止者
(六)常见病的 眼针治疗
中风偏瘫—双侧上焦、下焦区。
眶内刺法。
急性腰扭伤—眶内刺双下焦区。
刺完后患者站立活动其腰站。
胆石症—观眼取穴:右侧肝胆区
刺一针。
落枕—刺患侧上焦区一针。
高血压病—辩证取穴:双侧肝、
胆各一针。
牙痛—刺右肺、大肠区、上焦
各一针。
三、眼针疗法的 临床运用
(一)针刺方式
多用15mm直径0.34mm 的毫针进针10mm,不作提 插捻转手法,为促进得气, 可做刮柄。
(二)针刺手法
1、点刺法
在穴位上点刺5-7 次,以不出血为度。
2、沿皮横刺法
针尖 刺入后, 针体沿皮 下进入达 皮下组织, 不宜再深.
3、双刺法
刺入一针后,可在针 旁同一方向再入一针,两 针同刺一穴,以加强疗效.
双刺 法示 意图
4、表里合刺法
两针同刺一穴,一针 刺于目眶内,另一针刺于 目眶外,临床疗效更好。
表里 合刺 法示 意图
5、眶内刺法
垂直刺入眶内,针 尖偏向眶缘。
眶 内 刺 法 示 意 图
6、缪刺法
同侧穴区治疗无 效,刺于对侧。
7、眶内埋针法
疗效不巩固时, 在相应穴区埋针留针12日。
眶内埋针法示意图
彭静山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眼针疗法
彭 静 山 教 授
眼针 疗法
一 眼针疗法基础
(一)眼与经络 的关系
中医学说认为,眼与经络 的关系密切。“十二经脉三 百六十五络,共气血皆上注 于目而走空窍。”
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 足太阳膀胱经均始于眼周围。
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 经、手阳明太肠经均出于眼周围。
手足六阴经通过经别与眼有 关联。
肩周炎—观眼取穴:双上焦区配
双肺、大肠区。
胃痛—病位取穴:双上焦区各
一针。
1区属金为肺、大肠区 2区属水为肾、膀胱区 3区属山为上焦区 4区属木为肝、胆区
5区属风为中焦区 6区属火为心、小肠区 7区属土为脾、胃区 8区属泽为下焦区
眼周 八区 与脏 腑配 属示 意图
1,2,4,6,7区各 两穴为一脏一腑;3,5, 8区各一穴。
总共八区十三穴。
二 观眼识病
(一)眼球结膜 络脉形态
1.根部 粗大
---多为 顽固性 疾病
2.曲张
---为病 势重
3.延伸 指一区的络脉延伸到另一
区
4.分岔 较多
---多为 病势不 稳定, 容易变 化
5.隆起 一条
----多 为六腑 病变
6.模糊 一片
---多在 肝胆区, 为肝郁 气滞。
7.垂露 白睛下端象垂
着一颗露水一样。
如扣在胃肠区,多为虫 积;见于其它区,多为有郁 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