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思维导图[1]

合集下载

古代诗歌鉴赏思维导图(高效识记术语+明确考什么)2021年高考语文古诗鉴赏提分专用(术语+专练)

古代诗歌鉴赏思维导图(高效识记术语+明确考什么)2021年高考语文古诗鉴赏提分专用(术语+专练)
思亲念友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边关思乡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闺中怀人 王昌龄《闺怨》
贬谪失意
闺怨宫怨
遭贬后郁闷、惆怅、失意 白居易《琵琶行》
遭贬后仍不忘为国效力、关注黎民,但又无用武之地的矛盾心理 屈原《离骚》
寄情山水、以求解脱的心态 苏轼《定风波》
闲适隐逸
山水田园
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 王维《山居秋暝》
意境
花鸟缠绵——明丽鲜艳的美 云雷奋发——热烈崇高的美
弦泉幽咽——悲凉凄清的美 雪月空明——和平静穆的美
事物
外在特征,内在品质,生长环境,生活习性
技巧
(略) 动(热烈 繁华 喧闹 生机 绚丽)静(恬静 宁静 幽静 静谧)
悲(清冷 凄凉 萧瑟 幽远) 壮(壮阔 壮丽 空旷 雄浑)美(优美 明丽 雅致 清新)
起兴
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作用】托物引喻,婉转曲折,明朗浅显,耐人寻味,有民歌风格。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诗经·桃夭》)这是一首贺婚诗。诗中以嫩红的桃花,硕大的果实,密绿成荫的桃叶比兴美满的婚姻,表达对女子出嫁的纯真美好的祝愿。
衬托
正衬指利用事物的近似条件来衬托一事物;正衬通常就叫烘托,烘云托月。衬体作主体的陪衬,突出主体。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贺知章《咏柳》)。诗人由柳枝的纷披下垂、婀娜多姿联想到翠绿的丝带,运用比喻,塑造出别具浪漫色彩的新颖形象。
想象
在已有材料和观念的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观念的思想过程。【作用】创造意境,形象鲜明,拓展内容,深化主旨。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选择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极富想象力的描写,将洞庭的湖光山色别出心裁地再现于纸上。

古诗思维导图(共24张PPT)

古诗思维导图(共24张PPT)
信 省

时习
殆 罔


3-1
生字

作者




绿丝绦

3-2
生字

作者


东风
子规

3-3
生字

作者

插田


子规
3-4
多音字

生字
作者
清平乐

无赖


2-1

生字
作者
组词

2-2
按用途和音乐分“风、雅、颂”三部分,
如在水之中央,就是近也是可望而不可及也。
河边芦苇密稠稠,早晨露水未全收。
⒁采采:繁盛的样子。
⒂已:止。
⒃涘(sì):水边。 ⒄右:迂回曲折。
⒅沚(zhǐ):水中的沙滩。
河边芦苇青苍苍,秋深露水结成霜。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水那一方。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又太长。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在那水中央。
河边芦苇密又繁,清晨露水未曾干。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岸那一边。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攀登难。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⒅。 蒹葭苍苍⑴,白露为霜⑵。
作者
⑶所谓:所说的,此指所怀念的。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滩。
溯洄:在河边逆流向上游走。
⑴蒹(jiān):没长穗的芦苇。

组词


2-3
多音字

生字
作者

组词



1-1
多音字

生字
作者

组词

高中语文全套思维导图(高清版)

高中语文全套思维导图(高清版)

高中语文全套思维导图(高清版)目录成语中的多音字,是通假和古今异读或一字多义、古今异读造成的异读字识记有些字难以从字形和声旁找到读音的依据,会觉得这些字很陌生但又似曾相识,误读的可能性很大。

这需要平常多积累难读字识记汉字中有很多字的形状相似,差别细微但意义不同,这类相近字误读的情况很常见。

有些相近字误读的情况很常见。

有些相近字具有相同的声旁,但很多时候因形旁所属类不同会出现读音不一样的情况相近字辨音考查题型考查对字音的识记,多源于课本客观选择题检测对字音的拼读能力_________________ 音形互写多用于具体语境下的字音、字形、字义的综合辨析语言实践能力字母表,声母表、韵母表、声调符号、隔音符号b,p,m,f与O亲,-般不与e相拼;汉语拼音规则口决i,u后面有元音,i, u改写成丫,W刃|拼音的大写、连写与分写i,u后面无元音,i前加Y, u加W;)\ ~j,q,x是三兄弟,和。

相拼把点去丿语音的重音、停顿和语速易错字归类难读字强记死记硬背,不辨字义知识归纳学习误区注重积累总结升华勤查字典动口用心学法总结比较辨析强记难字强记成语中的通假字、古今异读字针对性地用普通话的标准读音来矫正所在方言区的读音缺陷汉语拼音方案考查要点多音字,指那些有两种或两种以上读音的字。

多音字有多音多义和同音多义两种情况。

多音多义字是高考字音考查的热点。

多音多义字产生的原因比较复杂,主要有:①因词性不同而多音产生的多音②因语体不同而产生的多音③因沿字识i己袭古音而产生的多音④因简化合并而产生的多、音⑤因意义不同而产生的多音。

多音同义字在「不同的词里,字义并没有显著的不同,但读音不同。

包括如下几种情况:①某个字单用时和这个字组成双音词或多音词时读音不一样;②在个别词语中的读音与一般读音不一样;③在口[语和书面语中读音不一样知识梳理形声字辨音因体辨音熟记成语学法指导因性辨音矫正方言因形辨音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形声字的读音和她的声旁读音并不同,如“砧板”中的“砧"字读"ZhS”而不读“Zhan” O像这样的形声字常是命题的重点,要特别关注\ ______ ______ r _________________ /7形声字占汉字80%以上,形声字有两部分组成,一部分表示字的意义,叫做形旁(也叫义符);另一部分表示字的读音,叫声旁(也叫音符)。

古诗文常见4类表达技巧思维导图(自制的高清可缩放版)

古诗文常见4类表达技巧思维导图(自制的高清可缩放版)

示例
王昌龄的《从军行七首(其二)》:“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 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赏析
此诗前三句均就乐声抒情,最后一句以景结情。仿佛在军 中置酒饮乐的场面之后,忽然出现一个月照长城的莽莽苍 苍的景象:古老雄伟的长城绵亘起伏,秋月高照,景象壮 阔而悲凉。让人对诗中主人公的心境产生无限想象,是无 限的乡愁?是立功边塞的雄心?还是对于现实的忧怨?
铺垫 照应 以小见大 卒章显志 以景结情
说明及作用
为主要人物的出场或主要事件的发生创造条件而着重描述渲染的技法。铺垫是重要 情节的基石,能增加情节张力,制造悬念,使情节具有合理性。
示例
王建的《十五夜望月》:“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 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赏析 说明及作用
诗的开篇描绘出十五的夜晚一派明朗素洁的景象,为下文写秋思作铺垫。
诗人在诗歌的结尾表达自己的心志或情怀。
示例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的结尾“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
赏析
表明自己的心志,亮出全诗的主旨,唱出了和权贵抗争的心声。
说明及作用
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 代情作结,结束诗句,可以使读者从景物描写中,驰骋想 象,体味诗歌的意境,产生韵味无穷的艺术效果。
说明及作用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本处用事作典,“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写的 是刘裕当年北伐的英雄气概。作者借赞刘裕,讽刺南宋王 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现出作者抗金的主张和 恢复中原的决心。
示例 赏析
用典抒情
正面描写
侧面描写 直接抒情 间接抒情

专题08 《古代诗歌四首》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内古诗文思维导图

专题08 《古代诗歌四首》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内古诗文思维导图

(统编本)七上《观沧海》曹操写作背景内容结构文章主旨艺术特色作者简介文体知识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qiáo)县[今安徽亳(bó)州]人,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其诗气势雄浑,慷慨悲壮,他是文学史上建安文学的开创者。

著有《孙子略解》《兵法接要》,诗歌《蒿里行》《观沧海》《龟虽寿》《短歌行》等。

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八月,曹操大破盘踞在北方边塞地区的乌桓及袁绍的残余势力,基本统一了北方;九月,他在归途中经过碣石山,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这座山,又值秋风萧瑟之际,他的心情像沧海一样,难以平静,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乐府诗乐府是自秦代以来设立的配置乐曲、训练乐工和采集民歌的专门官署,汉乐府指由汉时乐府机关所采制的诗歌。

这些诗,原本在汉族民间流传,经由乐府保存下来,汉人叫作“歌诗”,魏晋时始称“乐府”或“汉乐府”。

后世文人仿此形式所作的诗,亦称“乐府诗”。

它是继《诗经》《楚辞》后兴起的一种新诗体。

《孔雀东南飞》与《木兰诗》合称“乐府双璧”。

汉代《孔雀东南飞》、北朝《木兰诗》和唐代韦庄的《秦妇吟》并称“乐府三绝”。

总领全诗: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海的宏伟:(实写)海水:水何澹澹山岛: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海波:洪波涌起海的气概:(虚写)日月出其中,星汉出其里壮丽景象博大胸襟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

诗人借大海吞吐日月、含孕群星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自己开阔的胸襟和豪迈的气概,抒发了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宏伟抱负。

1.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这首诗中,景与情是紧密结合的。

作者通过写沧海,抒发抱负。

但这种感情在诗歌中并没有直接表露,而是把它蕴藏在对景物的描写当中,“水何……涌起”六句虽是在描写大海生机勃勃的景象,但透露出的是作者对壮丽山河的热爱,这景象更加激起了诗人要统一中原的强烈愿望。

融情于景,句句写景,又是句句抒情。

2.意境开阔,气势雄浑。

面对迷人的海上风光,诗人展开了丰富奇特的想象。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思维导图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思维导图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思维导图中国诗歌发展到今天,大致经历了八个阶段。

一、上古神话传诗,中国最早的灵魂诗词。

中西方文化有所差异,但是历史几乎都是从神话传说开始的,在没有具体的记载历史之前,历史永远是个迷,就像我们现在所说的恐龙时期,人类形成初期,再大一点延伸到地球的形成,这些都是人类发展史上的历史,且无从考究,目前人类正在探索和研究中……这中间有很多很多的诗歌随着沧桑巨变留在了万古历史桑田中……上古神话传说中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就这样有了人类,也就就有了语言,语言就是最早的诗,每一声称呼,每一句语言,都是最古老的诗,所以诗歌的发展最初是从语言到文字演变而来。

二、历史记载《诗经》和《楚辞》时期。

《诗经》作为中国史上最早的诗歌总集,虽然作者不详细,但是内容总体反映了西周到春秋时期近几百年的历史面貌和生活现状,在我国诗歌历史上占举足轻重的地位,为后世诗歌的创作起到了引领作用,也就是说中国《诗经》以后的诗人大多都受《诗经》的影响。

风雅颂各有千秋,现实主义韵味贯穿诗歌,其艺术魅力是实实在在的生活现状,不愧是中国诗歌的里程碑和源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楚辞》虽然为方言体裁,具有浪漫主义色彩,恰似神话之飘渺,又具洒脱和豪放,由屈原创作,被称为“楚辞体”或“骚体”。

楚辞具有地方特色文学,但其抒情方式和豪迈情怀,很大程度影响了后世的诗歌创作,又有南北文化的结合,浪漫主义文学与现实主义独领风骚。

三、汉代乐府诗及魏晋南北朝民歌时期。

汉乐府和魏晋南北朝诗歌可以形象地说是把诗和音乐相结合,是《诗经》和《楚辞》之后的一种新体裁,源于民间而走向官府,汉代是历史大发展时期,也是乐符最辉煌岁月,宫廷有专门的官职和从事创作诗歌的人,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乐符机构。

其诗歌表现形式为,要不表现富贵奢华的生活,要么就是贫穷人的悲惨景象,阶级思想特别明显,同时爱恨分明,天地合,乃敢与君绝……乐符语言朴素自然,抒情融入在叙事之中,文字简练,形式多样,有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以及杂言种种,乐府是像五言诗过度的一个阶段,对盛唐时期的五言绝路起到了铺垫作用。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思维导图(共43张PPT)(1)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思维导图(共43张PPT)(1)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思维导图(共43张PPT)(1)象征联想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具体的形象来表现抽象的概念、思想、情感。

使表达形象化,使抽象具体化。

⽤于赞颂或讽刺,使表达更直接或更含蓄升华主题表现含蓄⾔浅意深标志:在“不能”、“不敢”、“不愿”的情况下使⽤是写作技巧(与⽐喻有别)针对全篇⽽⾮⼀句注意点:⽤具体来表现抽象表达效果想象对⽐抑扬⽤典(四)表现⼿法象征联想利⽤事物之间相近、相通、相似或相反的关联,联想到与之相关的事物或道理。

使作品内容丰富使语⾔形象⽣动使思维活跃类⽐联想对⽐联想象征(由实⽽虚)联想事理联想注意点:事物之间的关联点表达效果想象对⽐抑扬⽤典(四)表现⼿法象征联想根据事物之间的关联,种凭借经验或凭空进⾏构想,将头脑已有的形象进⾏重新组合、编排,创造出新的形象,场景等。

使视觉景象瑰丽、奇异使语⾔⽂字⽣动、形象使主旨表达含蓄、委婉使情感表达深刻、动⼈凭空、创造出新的超现实,或类似现实借助梦境、仙境、幻境等反映现实⽣活表达效果想象对⽐抑扬⽤典(四)表现⼿法象征联想表达效果想象对⽐抑扬⽤典把具有明显差异、⽭盾对⽴的双⽅放在⼀起,进⾏对照⽐较突出好坏、善恶、美丑对⽴,给⼈鲜明的印象产⽣强烈的感受表达强烈的情感标志:名词、动词明确作者的感情倾向分析对⽴或相反事物的特征(四)表现⼿法象征联想表达效果想象对⽐抑扬⽤典指欲扬先抑和欲抑先扬。

即想褒扬,先⾏贬斥,要想贬斥,先作褒扬强调突出事物的某⼀⽅⾯,给⼈鲜明的印象产⽣强烈的感受表达强烈的情感标志:事物的两个⽅⾯情感的对⽴⾯明确作者的感情倾向(四)表现⼿法象征联想表达效果想象对⽐抑扬⽤典也叫⽤事,是⼀种修辞⼿法。

引⽤古籍中的故事,或词句,为⽤典。

使情感表达委婉使内容丰富含蓄使语⾔典雅简洁使意蕴丰富深刻标志:诗⽂中引⽤过去之有关⼈、地、事、物之史实,或语⾔⽂字,以为⽐喻。

以古⽐今以古证今借古抒怀(四)表现⼿法象征联想想象对⽐抑扬⽤典升华主题、表现含蓄、⾔浅意深使作品内容丰富、使语⾔形象⽣动、使思维活跃使视觉景象瑰丽、奇异;使语⾔⽂字⽣动、形象;使主旨表达含蓄、委婉;使情感表达深刻、动⼈突出好坏、善恶、美丑对⽴;给⼈鲜明的印象;产⽣强烈的感受;表达强烈的情感强调突出事物的某⼀⽅⾯、给⼈鲜明的印象、产⽣强烈的感受、表达强烈的情感使情感表达委婉、使内容丰富含蓄、使语⾔典雅简洁、使意蕴丰富深刻(四)表现⼿法语⽂资源加群微信ywgx688备注:语⽂(五)艺术构思卒章显志以景结情铺垫线索总领照应(五)艺术构思卒章显志以景结情铺垫线索总领在诗歌的结尾直接表达⾃⼰的⼼志或情怀。

01《诗经》二首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古诗文思维导图

01《诗经》二首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古诗文思维导图

(统编本)八下《关 雎》诗经写作背景内容结构文章主旨艺术特色作者简介文体知识本文选自《诗经注析》(中华书局1991年版)。

《关雎》选自《诗经·周南》,《蒹葭》选自《诗经·秦风》。

关于《诗经》作品的来源,主要看法有二:一是当初周朝设有专门采集民间歌谣的官员,他们收集民歌以供朝廷考察民情风俗、检校政治得失之用,《风》多源于此;二是周朝有“献诗”制度,《雅》诗多是公卿大夫献诗的汇集。

总之,《诗经》是我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开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先河。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它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到汉代被奉为经典,列为《五经》之一。

“风”又叫“国风”,是各地方的民歌民谣,共160篇。

它是《诗经》中的精华部分,有不少篇章揭露贵族统治集团对人民的压迫和剥削,也反映了人们的劳动生产情况和爱情生活。

常用复沓的手法来反复咏叹,体现出民歌特色。

“雅”是正统的宫廷乐歌,用于宴会的典礼,共105篇。

它分为“大雅”和“小雅”两部分,其中“大雅”31篇,“小雅”74篇。

“颂”是祭祀乐歌,用于宫廷宗庙祭祀,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三部分,共40篇。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雎鸠鸟不停地鸣叫,停在那河中小岛上。

文静美好的姑娘,是男子的好配偶。

(水中)长短不齐的荇菜,在船的左右两边捞取它。

文静美好的姑娘,日日夜夜想追求。

追求没能如心愿,日日夜夜在心头挂牵。

思念之情绵绵不尽,翻来覆去难以入眠。

(水中)长短不齐的荇菜,在船的左右采摘它。

文静美好的姑娘,(我)弹琴鼓瑟对她表示亲近。

结构《关雎》写的是一个男子对爱慕的女子的思念、追求的过程,写求之不得的焦虑和幻想求而得之的喜悦,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执着的追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古诗鉴赏基本结构图二、按内容分类:写景诗/边塞诗/田园诗/咏物诗/咏怀诗/……三、按题型分类:(一)认知形象(意象、意境)型提问方式1:你从诗中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人(或物)的形象?答题步骤与要点:①找到诗人描绘形象的相关语句,用自己的话展现形象的基本含意;②用精炼的话语概括形象的特征;③结合文章的主旨指出描绘形象的作用或效果。

提问方式2:本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或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答题步骤与要点: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客观图景。

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要用相关术语进行表述。

相关术语如孤寂冷清、雄浑壮阔、明丽清新、萧瑟凄凉等,运用时要注意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及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或该作品情景交融的意境。

答题时要结合诗句,要具体而不能空洞。

提问方式3:本诗如何描绘形象或如何营造意境?答题步骤:①找出诗中运用了哪种技巧。

②答出诗中描绘出了什么样的意象。

③说明作者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要运用术语。

如,写景的角度主要有:时空顺序(高低、俯仰、远近)、色彩、声音、感官等。

写景的技巧主要有动静(以动衬静、以静衬动、动静结合)、虚实(以虚衬实、以实衬虚、虚实结合)、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名词组合及各种修辞方法等。

④说出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二)分析技巧型提问方式1:这首诗采用了何种表现手法?答题步骤与要点:①准确地指出诗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或表达技巧;②结合诗句说说这个手法是如何具体运用的;③分析作者选用这种手法的原因;④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传达怎样的旨趣。

设问方式2:诗歌怎样表现了诗人的情怀?设问方式3:本诗……句极为巧妙,请结合诗句分析。

答题步骤:①写出诗中相应诗句运用了何种手法。

②结合诗句,围绕诗中运用的技巧分析。

③运用此种技巧的效果。

④诗句中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三)思想感情型设问方式1:某诗(词)用什么艺术手法表达出怎样的思想内容?答题步骤:1.抓出蕴含诗人情感的意象或诗(词)句。

2.分析意象或诗句。

3.说明表达的思想感情。

(表达的感情有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恬淡闲适、欢愉、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提问方式2:这首诗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氛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题步骤与要点:①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在忠实原诗的基础上进行联想和想象,并运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力求优美;②用一句简练的话语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情境的氛围特点,或孤寂冷清,或恬静优美,或雄浑壮阔,或萧瑟凄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③根据意境氛围的特点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提问方式3:某句该如何理解?请结合全诗分析。

答题步骤与要点:①阐明诗句的表层意义,并发掘其深层含义;②指出诗句的描写作用,或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和旨趣。

(四)风格特征和语言特色型提问方式1: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变式一:这首诗具有怎样的语言风格?变式二: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答题步骤与要点:①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如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简练生动等;②结合有关诗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是如何体现的;③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提问方式2:某字(词)是全诗的“诗眼”,为什么?变式一:全诗围绕某字展开,请结合全诗分析。

答题步骤与要点:①突出该字对主旨所起的作用;②结合诗句进行梳理,列举全诗围绕该字写了哪些内容;③从该词在诗中的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提问方式3: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哪个字?为什么?变式一: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变式二:请结合诗句评析某字的艺术效果。

答题步骤与要点:①首先表明自己的看法;②用一两句话准确表明该字在诗句中的准确含义;③结合诗歌的有关内容具体分析这个字所描述的景象;④适当展开联想和想像,说说这个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等。

(五)认识感悟型提问方式1:有人这样认为,有人那样认为,你的观点呢?变式一:有人认为本诗是表达什么,有人认为则是表达什么,你同意哪种看法?答题步骤与要点:①明确表明你的观点;②结合诗句进行分析,找到原诗中能支持自己观点的地方阐述理由和原因。

提问方式2:本诗的某句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答题步骤与要点:①结合诗句,谈对该句的理解;②借助“联想”“比较”,发现“异物同理”或“从来如此”。

一、边塞诗(2010年全国课标)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乐府诗,完成8~9题雨雪曲江总①雨雪隔榆溪②,从军度陇西③。

绕阵看狐迹,依山见马蹄。

天寒旗彩坏,地暗鼓声低。

漫漫愁云起,苍苍别路迷。

[注释]①江总(518~590):南朝陈文学家,字总持,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人。

历仕梁、陈、隋三朝。

②榆溪:指边塞。

③陇西:在今甘肃东部。

1.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环境?末句中的“别路”是什么意思?(5分)2.诗人把“旗彩坏”、“鼓声低”分别接在“天寒”、“地暗”之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首诗表现了戍卒什么样的情感?(6分)〓诗歌的形象边塞环境、战争生活(典型意象)〓表现手法烘托、对比、衬托、虚实结合〓思想感情报国之志、建功豪情、怨愤、哀痛〓艺术风格豪放旷达、新奇瑰丽、悲壮苍凉◆某句在艺术表现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首诗描写了哪些内容(或什么样的环境)?◆这首诗表现了诗中人物什么样的情感?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请说出这首诗的风格特征并作简要分析。

二、田园诗(2009年全国课标)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鹧鸪天代人赋①辛弃疾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

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

②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

1.词的上阕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

2.词的最后两句作者运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词题为“代人赋”,作者为什么要取这样的题?〓诗歌的形象田园生活图景〓表现手法意象、意境、情景交融、一切景语皆情语〓思想感情反映诗人宁静的心境、隐逸的思想〓语言特色清新自然、平淡质朴、华美绚丽、言简意赅、委婉含蓄◆某联最精炼传神的是哪一个字?◆这首诗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或风格特征。

三、写景诗(2008全国课标)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题李世南画扇①蔡肇②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

逢人抱瓮知村近③,隔坞闻钟觉寺深④。

[注]①李世南:北宋著名画家,擅画山水。

②蔡肇(?—1119):字天启,丹阳(今属江苏)人。

曾任吏部员外郎、中书舍人等职。

③瓮:这里指水瓮。

④坞:地势周围高而中央凹的地方,这里指山坞。

1.请简单描述一下李世南画的扇面中应有的景物。

这样一幅画面呈现出什么样的气氛?(5分)2.古人的题画诗往往会阐发画面以外的意趣,你觉得这首诗哪些描写表现了画面以外的景和趣?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分)〓诗歌的形象描摹特定环境(时空),生活场景〓表现手法炼字、意象、意境、白描、衬托、对比、虚实相生、渲染烘托〓思想感情热爱自然、向往自由、闲适淡泊〓风格特征、语言特色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明快、清新、简洁、质朴。

◆诗人运用了哪些意象来表现其什么情感?◆结合全诗,评析某一两字的艺术效果?◆描述诗中画面。

这样一幅画面呈现出什么样的气氛?◆这首诗的描写分哪些层次?◆某人评价这诗如何如何。

这一特点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作简要分析。

四、咏物诗(2007全国课标)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小斋即事刘一止①怜琴为弦直,爱棋因局②方。

未用较得失,那能记宫商?我老世愈疏,一拙万事妨。

虽此二物随,不系有兴亡。

①刘一止: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进士。

曾任监察御史等职,有记载说他曾因“忤秦桧”而被罢官。

②局:指棋盘。

1.诗的第二联对第一联的句意起了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5分)2.作者为什么要写琴棋二物?他想借琴棋抒发一种什么样的情怀?(6分)〓诗歌的形象描摹物态〓表现手法比喻、借代、双关、象征、拟人;或正面描写,或侧面烘托〓思想感情所寄之情、所言之志(高洁、方正、雄心、猛志)〓语言特色意蕴深邃◆这首诗主要运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写“物”的?◆结合某些句子,分析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诗眼”往往是一首诗的核心,抓住了它也就抓住了诗的主旨。

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一句?五、咏怀诗(2010北京)13.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②题。

(7分)古风(其三十九)李白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

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

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

白日掩徂晖①,浮云无定端。

梧桐巢燕雀,枳棘②栖鹓鸾③。

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注]①徂晖:落日余晖。

②枳棘:枝小刺多的灌木。

③鹓鸾:传说中与凤凰同类,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①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前四句,写诗人登高望远,看到天高地阔、霜染万物的清秋景象,奠定了全诗昂扬奋发的基调。

B.诗中“荣华东流水”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古来万事东流水”表达的意思有相似性。

C.七、八句借助于描写白日将尽、浮云变幻的景象,形象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世事人生的感受。

D.九、十句的意思是本应栖息于梧桐的鹓鸾竟巢于恶树之中,而燕雀却得以安然地宿在梧桐之上。

②结合全诗,简述结尾句“剑歌行路难”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分)(答案)①A ②要点:a.对荣华易逝、世事多舛的人生境遇的感慨;b.对黑白颠倒、小人得志的社会现实的不满;c.对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自身遭际的激愤。

(以上三点答出两点即可得满分,其他的理解言之成理亦可。

)(2009北京)12.读下面这首词,完成①—③题。

(10分)西江月黄陵庙(又题阻风三峰下)张孝祥①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千里湖光。

波神②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

明日风回更好,今朝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③岳阳楼上。

注释:①张孝祥:南宋初词人。

这首词因船行洞庭湖畔黄陵庙下,为风浪所阻而作。

作者与友人信中提到:“某离长沙且十日,尚在黄陵庙下,波臣风伯亦善戏矣。

”②波神:水神。

③准拟:准定。

①下列对词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一、二句点明行船的季节,描写洞庭湖上风浪未起时的景色。

B.三、四句有主观想象色彩,“鳞鳞细浪”实际指滚滚波涛。

C.五、六句写明日风向一转便可顺风行船,今晚露宿又有什么关系呢?D.七、八句写作者期盼到岳阳楼上听水下传来的《霓裳》曲。

②这首词的风格与宋代哪两位词人比较接近?这种风格的词人属于哪一流派?(3分)③在这首词中,作者是以怎样的胸怀对待风波险阻的?举出两处具体描写,略作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