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科技大学通风空调工程

合集下载

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培养方案:
硕士阶段:
1.培养目标:
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掌握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领域的理论和实践技能,具备独立进行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的能力,能够在该领域中进行创新性的研究工作。

2.课程设置:
主要课程包括热力学、流体力学、传热学、空气调节与制冷技术、空气洁净技术、通风系统与设备、燃气供应与利用、供热系统与设备等专业课程。

此外,还包括科研方法、科技论文写作等相关课程。

3.实践环节:
实验室实践:通过实验室实践,学生能够掌握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领域的基本实验技能,并能够进行实验设计、数据采集与分析。

课程设计:通过课程设计,学生能够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程问题的解决,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习:在校期间,学生有机会参与实际工程项目实习,了解行业现状和实践问题,提高实践能力。

国防科技大学通风空调工程

国防科技大学通风空调工程

、施工方案1、工程概况1.1工程概况本工程为国防科技大学0506、0507号建筑通风空调工程,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国防科技大学0506、0507号建筑总用地面积约2.1万平方米,分高层、多层框架剪力墙结构。

1.2施工范围通风空调安装工程施工范围包括:(1)0506工程暖通设计施工图。

(2)0507工程中的机房工程及冷却塔工程设计施工图。

(3)0507工程中的一层物管、贵宾室、公共用房、消防室及二层科技展览厅、三层科技展览厅、十五层多功能厅等公共区部分暖通设计施工图。

(4)0507工程第一、二、三层的第1、4、& 8、10专区及其演示大厅、辅助用房、红军对抗室、蓝军对抗室、办公室等处设计施工图的水系统管道部分,但其空调末端不在范围内。

1.3施工条件1.3.1现场的自然条件(1)温度:年极端最高温度:40.2 C年极端最低气温:-7.5 C(2)湿度:年平均相对湿度:81%年最小相对湿度:7%(3)降雨量:年平均降雨量:1406.5mm日最大降雨量:211.6mm1.3.2现场施工条件工程现场施工条件已具备,施工现场用水、用电、场地及有关勘探资料等均满足施工要求。

1.4主要设计参数1.4.1长沙地区室外设计参数(1)夏季空调室外计算干球温度:35.8 C(2)夏季空调室外计算湿球温度:27.7 C(3)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33 T(4)夏季空调室外日平均温度:32 T(5)冬季空调计算干球温度:-3 C(6)冬季室外通风计算温度:5C(7)最热月月平均相对湿度:75%(8)最冷月月平均相对温度:81%1.4.2室内设计参数1.5空调水系统(1)本工程夏季空调计算冷负荷3400KW( 967RT)(2)空调水系统为两管制系统,夏季空调冷冻水及冬季采暖用热水合用管路, 空调用冷冻水及采暖热水均通过图书馆二层连廊接地下室制冷机房及锅炉房,制冷机及锅炉设置在地下室负一层。

(3)夏季冷冻水供回水设计温度7/12 C,冬季采暖热水供回水设计温度60/50 C1.6空调风系统(1 )首层大堂、各层阅览室及书库采用全空气系统。

某暗室通风空调方案模拟与优化

某暗室通风空调方案模拟与优化

某暗室通风空调方案模拟与优化
丁茹;朱培根;韦炜致;陈琦
【期刊名称】《建筑热能通风空调》
【年(卷),期】2018(037)009
【摘要】本文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和数值传热学(NHT)技术,运用专门面向HVAC领域的Airpak软件建模,可视化描绘气流的实时运动情况并获得数值报告,对房间的气流组织、热舒适性和室内空气品质(IAQ)进行全面综合评价,最终通过算例对通风空调系统设计方案实施效果进行评价,以找出先进、适宜的通风空调技术方案.
【总页数】4页(P52-54,51)
【作者】丁茹;朱培根;韦炜致;陈琦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国防工程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国防工程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国防工程学院;上海应用技术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成都某酒店通风、空调方案设计优化与分析 [J], 李玲
2.基于CFD技术的紧缩场暗室通风空调模拟优化 [J], 孙子玉;朱培根
3.变模温注塑模瞬态温度场数值模拟与工艺优化 [J], 张惠敏;唐跃
4.基于CAD模面的翼子板全工序成形模拟与优化 [J], 蒋磊;李十全;王龙;赵磊;陈一哲;赵春晖
5.冰箱储物盒注射模镶件偏移的数值模拟与优化 [J], 谢金林;王小新;盛希龙;丛超;叶志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排名

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排名

081404 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天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北京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华北电力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北京建筑工程学院--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 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天然气工程学院-- 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天津商业大学--专业列表-- 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河北工业大学--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华北电力大学(保定)--动力工程系-- 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太原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内蒙古科技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 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大连理工大学--土木水利学院-- 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东北电力大学--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 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哈尔滨工业大学--市政环境工程学院-- 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大庆石油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上海理工大学--城市建设与环境工程学院-- 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河南工业大学--土木建筑学院-- 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河南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河南理工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 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城市建设学院-- 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华西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 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西南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昆明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重庆大学--城市建设与环境工程学院-- 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重庆交通大学--机电与汽车工程学院-- 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长安大学--环境工程学院-- 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西安工程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 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西安交通大学--人居环境与建筑工程学院-- 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西安科技大学--能源学院-- 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东南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 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解放军理工大学--工程兵工程学院-- 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南京工业大学--城市建设与安全环境学院-- 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南京理工大学--动力工程学院-- 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南京师范大学--动力工程学院-- 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中国矿业大学--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 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湖南科技大学--能源与安全工程学院-- 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天津商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同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石家庄铁道学院--石家庄铁道学院-- 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华东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学院-- 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中国石油大学--储运与建筑工程学院-- 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青岛理工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 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天津商业大学--天津商业大学-- 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兰州交通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 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兰州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东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长沙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南华大学--城市建设学院-- 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武汉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华中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浙江大学--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 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合肥工业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学院-- 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安徽工业大学--安徽工业大学专业列表-- 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安徽理工大学--安徽理工大学专业列表-- 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 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广州大学--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 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

南京理工大学(081404)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

南京理工大学(081404)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

南京理工大学(081404)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专业是隶属于土木工程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

研究室内人工环境、空调系统及空调冷热源、设备及其基础理论的应用学科,广泛应用于工农业生产、国防、科学研究以及人民生活等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

本学科以流体力学、传热学、工程热力学为基础,并与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建筑学等学科互相渗透,主要从事人工环境控制、空调系统节能及优化、空调用冷热源技术、供热工程与太阳能利用、暖通空调系统自动控制、建筑节能、燃气供应等领域的理论和应用研究。

(081404)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有下面4个研究方向:01(全日制)建筑节能与能源高效应用技术02(全日制)室内空气品质与热湿环境03(全日制)空调与制冷新技术04(全日制)飞行器环境控制考试科目:[101] 思想政治理论[201] 英语一[301] 数学一[835] 传热学满分分别为100分、100分、150分、150分,初试总分为500分。

复试科目:①暖通空调(包括空气调节、供热工程)②制冷技术(同等学力加试同名笔试科目)2022年考研复试分数线:285分。

招生主要事项:1.学制2.5年,除专项计划外,不招收定向就业考生。

2.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等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

3.全日制学术型硕士学费8000元/学年,同时设立奖助学金用于支持学生完成学业;本科目参考教材配套的辅导资料:1.《传热学》(第五版)高等教育出版社陶文铨2.《暖通空调》(第三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马最良,邹平华,陆亚俊编著3.《空气调节用制冷技术》(第五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石文星,田长青,王宝龙编著研究生毕业前景:面向建筑和市政工程技术人员,供热系统、通风与空调系统、建筑给排水工程设计员、施工员、造价员及运行管理人员等职业,暖通空调工程建设、热力生产和供应等技术领域。

中国高校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专业汇总

中国高校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专业汇总

中国高校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专业汇总中国高校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专业所属院系及研究方向大庆石油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01建筑节能技术02室内空气品质控制技术与评价方法03供热与热能利用技术04建筑设备设计方法及理论河北工程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01人工环境理论与系统02热泵理论与应用技术03空调制冷系统运行特性分析04建筑能耗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05热能利用与供热系统优化内蒙古科技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_01室内建筑环境品质的模拟与实验研究_02建筑节能技术的开发与应用研究_03低品位能源的研究与应用沈阳建筑大学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_07制冷工艺与设备开发_06节能技术与新能源开发利用_05建筑火灾安全科学与技术研究_04通风与空调技术_03相变储能理论与技术_02室内空气质量保障技术_01供热与空调节能技术华东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学院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_高效换热器的理论研究及应用_制冷空调技术与设备_建筑节能_流体力学及两相流理论及应用研究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供热、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01建筑节能02空气调节广州大学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01.空调系统理论与建筑环境控制技术02.空调与建筑节能技术03.燃气与能源利用技术04.制冷空调设备与技术05.强化传热与设备节能06.设备工程07.建筑系统智能控制技术南京师范大学动力工程学院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01暖通空调系统节能与优化02制冷机性能研究03热力系统节能技术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01空气调节与制冷技术02热能利用技术03建筑热工与建筑节能技术04建筑环境与设备自动化05空调蓄能技术06太阳能的热利用河南理工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供热、供燃气、通风空调工程01空调系统设计及设备开发02矿山环境控制技术03工业通风与空调技术河南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供热、供燃气、通风空调工程01人工环境理论02人工环境设备河南工业大学土木建筑学院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_01燃气燃烧与应用_02太阳能的热利用湖南科技大学能源与安全工程学院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01建筑室内环境工程02地下通风与空调03建筑节能技术南华大学建筑工程与资源环境学院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01室内环境与空调技术研究02热工流体试验技术及计算机仿真研究03建筑热能技术研究04风力技术及环境治理研究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19空调系统优化20室内环境品质研究18建筑热环境调节与节能17空气洁净技术及通风工程15空气污染控制16热源与节能技术13空调及制冷系统的动态特性及节能研究14空调室内品质与通风效率11新能源开发与利用12能源转化与环境保护09制冷及热泵系统研究10热能利用08室内环境控制理论研究及其系统的优化和评价07空调制冷系统节能研究05置换通风技术及应用06冰蓄冷低温送风系统优化与评价04建筑环境的模拟与调控01空气调节过程、空气品质与节能新技术02室内环境调控03可再生能源建筑一体化09建筑及列车空调新技术10低品位能源利用与节能11室内热舒适与微气候安全07人工环境的调控机理与优化模式08建筑环境与可再生能源利用04建筑热工与建筑节能05建筑能耗模拟06TMY数据库01空调节能新技术02室内空气品质控制技术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02人工环境特征01人工环境系统分析与控制3可再生能源建筑一体化技术华中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07燃气燃烧理论与技术06城市燃气输配系统优化研究06城市燃气输配系统优化研究05暖通空调CAD与系统模拟与仿真技术04室内空气污染与洁净技术03智能建筑设备控制理论与技术02建筑物能源有效利用与开发研究01通风空调工程理论与技术西南石油大学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01人工环境设备及自动控制与故障诊断02热能利用及燃气输配与规划03人工环境理论04人工环境系统05燃气管道系统的风险评价技术与风险管理06燃烧器具及设施的分析设计与应用07燃气管道及系统的安全性检测、强度评价与寿命评估08燃气计量及实践09储气系统建造理论与方法西华大学(原四川工业学院)能源与环境学院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01建筑设备设计理论及优化技术02建筑环境模拟与测试技术03建筑设备智能控制技术04建筑及建筑设备节能技术05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西安科技大学能源学院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05隧道、矿井空调与降温04置换通风、采暖新技术03冰蓄冷空调与低温送风技术02室内环境控制与室内空气品质优化01制冷、空调系统的节能技术华北电力大学(保定)动力工程系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01室内热湿环境与空气品质控制02暖通空调过程与系统仿真及优化03热能利用技术与设备04建筑节能重庆大学城市建设与环境工程学院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01暖通空调理论与技术02燃气工程理论与技术03冷热源理论与建筑节能04建筑火灾安全理论与技术05强化传热理论与技术06建筑设备系统智能化01建筑节能理论与技术02可持续建筑环境理论与技术03建筑设备智能化理论与技术04建筑火灾烟气控制理论与技术05流体输配理论与技术06建设工程信息流及仿真上海理工大学城市建设与环境工程学院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01暖通空调系统优化及节能技术02大空间建筑室内环境及空调设计研究03空调系统自动控制技术04人工环境设备的性能研究及开发05净化空调技术06通风除尘系统设计研究07流体机械在暖通工程中的应用08可再生能源在供热空调中的应用研究河北工业大学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01人工环境控制及节能技术02燃气燃烧技术及设备东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04.建筑节能技术03.安全通风技术02.空调系统热湿传递与舒适性研究01.室内空气品质及控制技术05、热湿环境控制04、冷热源技术与应用03、通风空调与气体净化02、现代空调与节能技术01、建筑环境空气质量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空气洁净技术空调系统节能供热空调系统节能东南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1.空气调节与制冷新技术2.天然气热电冷三联供技术3.暖通空调系统的数值模拟4.人工环境及楼宇智能化5.暖通空调系统设计与优化6.室内空气品质监测与控制技术01空气调节与制冷新技术02天然气热电冷三联供技术03暖通空调系统的数值模拟04人工环境及楼宇智能化05暖通空调系统设计与优化06室内空气品质监测与控制技术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01城市地层新能源空调工程02深井降温原理与技术山东建筑工程学院(山东建筑大学)热能工程学院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01建筑热工与能源利用02空调节能与自动控制03燃气输配与燃烧北京建筑工程学院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01室内人工热湿环境和空气质量02通风空调制冷技术与设备03供热与热能利用04城市燃气输配05燃气燃烧与应用06流动传质传热07建筑节能技术08智能建筑设备自动控制09建筑设备设计方法及理论石油大学(华东)储运与建筑工程学院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01燃气燃烧与安全技术02燃气输配技术03制冷、空调新技术与节能吉林建筑工程学院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01低温热源热泵应用研究02建筑环境控制系统节能03寒冷地区太阳能应用04低温热源有效利用技术天津商学院机械工程学院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1.人工环境控制2.空调系统节能与优化3.空调用冷热源技术南京工业大学城建学院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01建筑与建筑环境设备节能技术02夏热冬冷地区暖通空调特性研究03建筑设备智能化技术山东科技大学土木建筑学院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01人工环境理论与控制技术02人工环境数值仿真技术03热力系统优化与节能技术青岛理工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01新能源开发与建筑节能02空调、制冷技术与设备03通风除尘与净化技术04列车空调技术05热湿传递及工程应用06空调自控与仿真技术07室内微气候与热舒适兰州理工大学(原甘肃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01相变储能理论与技术研究02室内空气质量保障技术03暖通空调系统测控理论与技术04节能技术与新能源开发利用05制冷工艺与设备开发06通风与除尘技术07建筑热工与建筑节能技术兰州交通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01空调技术热湿交换过程02建筑节能技术03空气洁净技术01供热与热能利用技术02通风除尘技术03空气调节04制冷技术05太阳能利用昆明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01空调与建筑节能技术02燃气工程与能源利用技术03太阳能利用技术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天然气工程学院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01燃气动力与空调工程02燃气输配与应用技术武汉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05暖通空调CAD与系统模拟仿真技术04高效换热技术的研究及应用03室内污染物通风与空气品质控制02智能建筑设备控制理论与技术01建筑节能技术南华大学建筑工程与资源环境学院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01建筑环境与设备试验及计算机仿真技术02空调系统节能及智能化控制03城市绿色能源利用技术开发04风力技术应用及环境治理西南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01空调过程分析与节能02建筑通风理论与技术03高寒地区采暖01公路隧道运营与施工通风02地下工程灾害控制03高速铁路隧道空气动力学04隧道通风与防灾西安工程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01蒸发冷却及喷水室技术02空气过滤材料03建筑节能技术04流动换热数值模拟天津城市建设学院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01建筑节能与集中供热新技术02空气污染控制、空调及人工环境03燃气输配及应用技术研究04热能测试与自控技术中南大学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北京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01人工环境理论02人工环境系统03人工环境设备04热能利用、输配与规划05智能建筑节能技术中原工学院能源与环境工程系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01暖通空调基础理论和技术02气体净化及室内污染物控制03暖通空调系统节能04空调系统故障诊断技术解放军理工大学工程兵工程学院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01内部设备防护及空气环境质量控制02国防工程内部设备信息化理论与综合布线技术01防护工程内部设备防护及空气质量控制02地下工程防潮除湿及节能技术03防护工程内部设备及系统研究大连理工大学土木水利学院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01人工环境系统节能与自然能源的利用02低能耗建筑性能评价和控制03太阳能建筑中的各种关键问题04制冷空调中的能源利用05现代流体网络理论及应用。

专业名称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

专业名称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
36
2
1
S031C04
高等流体力学
36
2
1
非学位课
必修
环节
S031D01
双语教学(或专业外语)
30
1
2
S031D02
学术报告
2次
1
D
本专业
选修课
S031D03
数值传热学
30
2
2
S031D04
暖通空调系统模拟与仿真
30
2
2
S031D05
暖通空调系统实验测试技术
20
1
2
S031D06
热力循环分析
30
2
2
专业名称: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
(专业代码:081404授予工学硕士学位)
主要研究方向
1.制冷与热泵理论及技术;
2.人工环境控制理论与技术与低能耗建筑;
3.暖通空调清洁能源技术与能源高效转换技术;
4.空调、供热系统动态特性分析与模拟研究。
课程设置
课程类别
课程
代码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
学期
学位课
A
S031D07
室内环境控制与室内空气质量
30
2
2
S031D08
暖通空调制冷新进展
20
1
2
同等学力或跨专业考入的研究生需补修本专业的2-5门大学本科主干课程目录
补修本科课程名称
课程类型
学时
补修学期
传热学
专业基础
70
1
工程热力学
专业基础
56
1
流体力学
专业基础
80
1
空调工程

某会议中心的空调系统设计

某会议中心的空调系统设计

某会议中心的空调系统设计
黎建良;穆俊锋;魏海滨
【期刊名称】《建筑热能通风空调》
【年(卷),期】2007(26)6
【摘要】本文设计的空调系统既要满足通风空调规范,又须要达到国标、国军标关于电磁屏蔽室制作安装的规范要求。

本文从末端设计安装情况介绍了工程特点,通过分析完工后室内各项空气指标和屏蔽指标的测试结果,证明了本文设计的空调系统完全满足使用要求,达到了屏蔽的目的,这就为类似工程的建设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总页数】3页(P101-103)
【关键词】屏蔽;电磁波;通风空调;波导通风窗
【作者】黎建良;穆俊锋;魏海滨
【作者单位】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校务部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831.3;TP308
【相关文献】
1.沈阳职教园会议中心影剧院暖通空调系统设计 [J], 范鑫;陈萍;樊之君
2.山东文登市博展会议中心地源热泵空调系统设计 [J], 龚征;费世勇
3.山东文登市博展会议中心地源热泵空调系统设计 [J], 袭征
4.某迎宾馆会议中心空调系统设计施工的问题及整改方案探讨 [J], 周福顺
5.《温湿度独立控制(THIC)空调系统设计指南》和《蒸发冷却通风空调系统设计指南》出版 [J], 张文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施工方案1、工程概况1.1工程概况本工程为国防科技大学0506、0507号建筑通风空调工程,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国防科技大学0506、0507号建筑总用地面积约2.1万平方米,分高层、多层框架剪力墙结构。

1.2施工范围通风空调安装工程施工范围包括:(1)0506工程暖通设计施工图。

(2)0507工程中的机房工程及冷却塔工程设计施工图。

(3)0507工程中的一层物管、贵宾室、公共用房、消防室及二层科技展览厅、三层科技展览厅、十五层多功能厅等公共区部分暖通设计施工图。

(4)0507工程第一、二、三层的第1、4、6、8、10专区及其演示大厅、辅助用房、红军对抗室、蓝军对抗室、办公室等处设计施工图的水系统管道部分,但其空调末端不在范围内。

1.3施工条件1.3.1现场的自然条件(1)温度:年极端最高温度:40.2℃年极端最低气温:-7.5℃(2)湿度:年平均相对湿度:81%年最小相对湿度:7%(3)降雨量:年平均降雨量:1406.5mm日最大降雨量:211.6mm1.3.2现场施工条件工程现场施工条件已具备,施工现场用水、用电、场地及有关勘探资料等均满足施工要求。

1.4主要设计参数1.4.1长沙地区室外设计参数(1)夏季空调室外计算干球温度:35.8℃(2)夏季空调室外计算湿球温度:27.7℃(3)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33℃(4)夏季空调室外日平均温度:32℃(5)冬季空调计算干球温度:-3℃(6)冬季室外通风计算温度:5℃(7)最热月月平均相对湿度:75%(8)最冷月月平均相对温度:81%1.4.2室内设计参数1.5空调水系统(1)本工程夏季空调计算冷负荷3400KW(967RT)(2)空调水系统为两管制系统,夏季空调冷冻水及冬季采暖用热水合用管路,空调用冷冻水及采暖热水均通过图书馆二层连廊接地下室制冷机房及锅炉房,制冷机及锅炉设置在地下室负一层。

(3)夏季冷冻水供回水设计温度7/12℃,冬季采暖热水供回水设计温度60/50℃1.6空调风系统(1)首层大堂、各层阅览室及书库采用全空气系统。

空调通风系统采用低速单风道系统,新风及回风混合后经冷风柜处理送至室内。

首层大堂采用双层百叶风口侧送风,上回风,其余各阅览室及书库采用方型散流器下送风,集中上送风。

(2)值班室、办公室、会议室、计算机房、资料室等采用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

(3)各层卫生间分别设机械排风系统,排风量大于15次换气,由百叶窗式换气扇排出室外。

1.7空调自控要求(1)柜式空调器回水管上设电动二通阀,由比例积分式温控器控制,并与设备联锁。

(2)风机盘管设温控器及三速开关,回水管上设电动二通阀,由室内温控器控制,并与设备联锁。

(3)冷风柜及新风机应能就地控制和在空调控制室集中控制,控制台应用指示灯显示其运行状态及故障。

(4)风机盘管应能就地控制及分层集中控制。

(5)消防加压风机应能就地控制及在消防控制室控制,任何一层发生火灾即开启。

2、工程特点(1)空调安装工程与各专业的配合密切相关,施工中水管、风管、电力线路多而杂,因此要空全面熟悉各专业图纸,加强专业之间的协调与配合,在管线布置时应综合考虑各专业的管线走向及标高,防止专业间矛盾的产生,以免返工。

(2)管道的试压是检验管道安装的重要标准,也是今后使用过程中的重点,我司将对试压方案进行重点编制,保证业主方在使用中的正常性、可靠性、长期性。

(3)系统调试是涉及今后空调使用效果的最重要环节,调试时应对设计要求的技术参数进行详尽的分析,以保证整个空调系统的运行质量。

(4)大型设备的吊运是本工程的重点及难点,开工后应与各单位协调,确保吊运路线畅通。

施工时再编制具体的吊装方案,确保吊装时设备及机械人员安全。

(5)风口安装的美观性将直接涉及装饰及整体效果,安装前应综合考虑各专业的安装布置情况。

3、施工组织和部署3.1施工组织3.1.1项目组织机构概述为确保在施工工期计划内保质、保量完成该项目的施工任务,我们将按照实际工作环境和条件,精心组织一个强有力的项目领导班子和挑选一批精干的队伍成立“国防科技大学0506、0507号建筑通风空调工程项目经理部”,严格按照ISO9001:2000、ISO14001、GB/T-28001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三位一体管理体系,全面实行项目法施工。

项目部设项目经理1名,项目副经理兼技术负责人1名,下设五个职能管理部,即:施工技术部、安质环保部、物资供应部、计划经营部、协调后勤部,并配备足够的专业技术人员、技工按需要共同组成若干专业工段和全方位的施工作业队伍,优质、高速、低耗地完成本项目工程施工。

3.1.2项目经理部组织机构图3.1.3项目部领导班子职责分工3.1.4各管理部门职责分工施工技术部:设部长1名,施工技术人员4名,负责施工过程控制、检验与试验、测量检验控制、质量记录控制、统计技术应用等质量体系要素职能;主持施工方案编制与实施及施工技术准备,ISO9001贯标程序管理与技术协调;管理设计变更与技术问题处理、工程测量及新技术、新工艺应用、工程技术资料及签证、组织现场综合考评和员工技术培训。

安全质量部:设部长1名,安全员1名,质检员1名。

负责质量最终检验与试验、不合格品控制、纠正和预防措施、质量回访及售后服务等ISO9001贯标要素职能和监理单位关系协调;主持工程质量标准化、质量培训、计量、原材料试验、施工现场安全、法规落实、保证资料及签证、QC小组组织和QC成果发表管理工作。

物资供应部:设部长1名,保管员1名,采购员1名。

负责采购顾客提供产品的控制、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进货检验与试验、材料搬运贮存、防护和交付等ISO9001贯标程序要素;主持工程设备、施工设备、工机具租赁、周转材料、工程材料、材料采购、材质保证和采购成本及工地材料运输管理工作。

计划经营部:设部长1名,会计1名,出纳1名,经济师1名,劳资员1名。

负责合同、职工技术培训等ISO9001贯标要素职能;主持工程预结算、合同、财务、劳动工资动态、计划统计、资料和项目成本核算管理工作。

协调后勤部:设部长1名,办事员2名。

负责综合管理、文件及资料控制等ISO9001贯标体系要素职能;主持党、政、工会、宣传、文秘、复印、后勤保障、对外接待与协调、现场文明施工和资料文件归档管理工作,组织劳动竞赛、部门工作考核。

3.2施工部署针对本工程的施工特点,将整个工程将按系统划分为三个专业工段:设备安装工段、水系统安装工段、风系统安装工段,将任务分解落实到各专业工段及班组,实行责任到人,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加班加点抢任务、抢工期,确保各系统工程按质、按量、按期完成,尽早为业主发挥经济和社会效益。

每个专业工段采取单独投入人力、物力、机械等资源,并保持稳定、独立施工的方法,由项目经理部统一协调各个专业工段的交叉和平衡,分别对每个专业工段的各项指标实行独立考核。

3.3施工准备3.3.1施工技术准备3.3.1.1做好调查工作(1)气象、地形和水文地质的调查掌握施工现场的气象资料,以便综合组织全过程的均衡施工,制定冬季、雨季的施工措施,根据水文地质及气象情况,相应地采取有效的防排水措施。

(2)各种物质资源和技术条件的调查由于施工所需物质资源品种多,数量大,故应对各种物质资源的生产和供应情况、价格、品种等进行详细调查,以便及早进行供需联系,落实供需要求。

由于施工用水、用电量均对施工影响较大,用电的起动电流大,负荷变化多,移动式、手动式用电机具多,因此,对水源、电源等的供应情况应做具体落实,包括给水的水源、水量、压力、接管地点;供电的能力、线路距离等。

3.3.1.2做好图纸会审工作由公司技术部门组织项目部相关人员认真学习图纸,并进行自审、会审工作,以便正确无误地施工。

通过学习,熟悉图纸内容,了解设计要求施工达到的技术标准,明确工艺流程。

进行自审,组织各工种的施工管理人员对本工种的有关图纸进行审查,熟悉和掌握图纸中细节。

组织各专业施工队伍共同联系对照,商定施工配合事宜。

参与与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和监理单位的图纸会审,由设计方进行交底,理解设计意图及施工质量标准,准确掌握设计图纸中的细节。

3.3.1.3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和做好技术交底工作由施工技术部结合现场情况认真编制该工程的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作为工程现场施工的指导性文件。

并做好技术交底工作,每一道工序开工前,均需进行技术交底。

技术交底专业均采用三级制,即项目部技术人员→专业工长→各班组长。

技术交底均有书面文字及图表,级级交底签字,工程技术人员向专业工长进行交底要求细致、齐全、完善,并要结合具体操作部位、关键部位的质量、安全要求、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等进行详细的交底,工长接受后,应反复详细地向作业班组进行交底,班组长在接受交底后,应组织工人进行认真讨论,全面理解施工意图,确保工程的质量、安全和进度。

3.3.1.4编制施工图预算和施工预算编制施工图预算,根据施工图纸,计算分部分项工程量,按规定套用施工定额,计算所需要材料的详细数量、人工数量、大型机械台班数,以便编制进度计划和供应计划,更好地控制成本,减少消耗。

3.3.2物资条件准备施工工程中所需的材料、半成品、施工机械品种多、数量大,保证按计划供应,对整个施工过程举足轻重,直接影响工程工期、质量和成本。

3.3.2.1材料准备(1)根据施工进度计划和施工预算的工料分析,拟定工程施工材料供应计划。

并对各种材料根据实际情况编制各项材料计划表,按计划分批采购进场。

(2)对各种材料的入库,保管和出库制订完善的管理办法,同时加强防盗、防火的管理。

3.3.2.2半成品加工准备根据施工进度计划和施工预算的所提供的各种半成品,提前做好加工、预制、预埋件加工等工作,并编制相应的需求量计划表,按计划有条不紊实施,以保证施工顺利进行。

3.3.2.3施工机械准备根据施工进度计划和施工预算提供的施工机械数量,拟订施工机械计划表,按计划组织相应施工机械进场就位。

见附表:“主要机具使用计划”。

3.3.2.4运输准备项目部配备相应的运输车辆,便于小型配件、生活物资、小批量材料的运输、材料送检和业务联系等日常工作开展。

3.3.3劳动力准备根据确定的现场管理机构建立项目施工管理层,选择高素质的施工作业队伍进行该工程的施工。

见附表:“劳动力安排计划”。

(1)根据本工程的工程特点、施工进度计划及实际情况,我公司派出本公司最优秀的成建制的劳务队伍进驻现场,进场前进行入场教育,特殊工种持证上岗,入场后迅速进入工作状态,我们将保证劳动力的质量和数量不受季节的影响。

(2)对工人进行必要的技术、安全、思想和法制教育,教育工人树立“质量第一、安全第一”的正确思想,遵守有关施工和安全的技术法规,遵守地方治安法规。

(3)做好生活后勤保障工作:在大批施工人员进场前,做好后勤工作的安排,为职工的衣、食、住、行、医等予以全面考虑,认真落实,以充分调动职工的生产的积极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