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秋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 第6单元 23 出师表 教学课件 教学课件

检查预习
1、读准下列加色字的读音
殂(cú) 弘(hóng) 菲(fěi) 陟( zhì ) 否( pǐ )
裨(bì) 阙(quē ) 苟(gǒu) 猥(wěi) 夙( sù )
驽(n ) 攘(rǎng) 咨(ǔzī ) 颓(tuí)
以塞忠谏之路( sè )
咎(jiù) 诹(zōu) 祎( yī ) 先帝遗德( yí ) 以遗陛下( wèi )
将军向宠,性行淑( 善 )均 (公正、公平),晓畅军事,试用 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 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
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 行伍,部队)和睦,优劣得所。
对,是《蜀相》。 这首诗杜甫浏览武侯祠时创作的 一首咏史怀古诗。表达了诗人对蜀汉 丞相诸葛亮雄才大略、辅佐两朝、忠 心报国的称颂以及对他出师未捷身先 死的惋惜之情。今天这节课,我们就 来学习《出师表》,感受诸葛亮的高 尚品格。
作者简介
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 日),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 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 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 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 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 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谥忠武侯。 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 等。著有《诸葛亮集》。
《出师表》是诸葛亮出师临行前写给后主刘禅的奏章,文中以 恳切的言辞,劝说了后主要继承先帝遗志,广开言路、严明赏罚、 亲贤远佞,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表达了诸葛亮对先帝知遇之恩的 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的决心以及效忠刘氏父子的忠心。
关于刘禅
刘备之子,小名阿斗。刘备死后他 继任蜀汉皇帝,昏庸无能,由诸葛亮辅 政,“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公元 234年,诸葛亮病死北伐军中,他逐渐信 任宦官,朝政腐败。公元263年魏军攻成 都,他出降,第二年举家迁洛阳,被封 为安乐县公。由于他是历史上著名的庸 碌无张的皇帝,所以后世就把“阿斗” 当作昏庸无能的人的代称。
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学课件全套精品版

内容概括
导思1.《私心》中
通过哪几件事写第
五伦的大公 无私? 关键词: 廉洁无私
人之常情
导思2.你怎么看第
五伦的这些私心?
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 批和圈点。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自然的风格。
《私心》课文朗读。
圈点要求 1.划分文章部分、层次分别用双竖线、单竖线。
2.认为用得好的词语用方框。
称,当时的人们把他比作西汉以明经洁行著称的
贡禹。但是他缺少宽容,又不整饬自己的威严, 也因此被有些人看轻。
原文:或问伦曰:“公有私乎?”对曰:“昔人有与
吾千里马者,吾虽不受,每三公有所选举,心不能忘,
而亦终不用也。吾兄子常病,一夜十往,退而安寝;吾 子有疾,虽不省视而竟夕不眠。若是者,岂可谓无私
乎?”
。诸子中有人有时候劝止他,他就斥责并让他们
走开,官吏陈述的书面意见有利于国家的,他也 一并把它们封好上报,他就像这样毫无私心。
原文:性质悫,少文采,在位以贞白称,时人
方之前朝贡禹。然少蕴藉,不修威仪,亦以此 见轻。
注释:
悫:恭谨,诚实。 方:比拟,比作。
译文: (第五伦)生性诚实,缺少文采,做官以清廉著
3.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波浪线。 4.有疑问的地方,用问号标注。
原文:伦奉公尽节,言事无所依违。诸子或时谏
止,辄叱遣之,吏人奏记及便宜者,亦并封上, 其无私若此。 注释: 尽:竭尽。 谏:劝告。 辄:就。
便宜:指对国家有利的事。
并:一起。 此:这样。
译文: 第五伦奉公守法竭尽忠诚,说话办事从不迟疑
人即会选择放弃公心,社会则会恶性循环。
今天我们就去看看古人是如何做到清正廉洁的吧!
1. 认读生字,能准确的朗读课文。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 整单元 精美课件 ppt

九下第六单元
20 曹刿论战 同学们,中国历史上发生过许多次以少胜多、以 弱胜强的光辉战例,你能举出几个这样的战例吗?
三国时曹操击败袁绍的官渡之战 孙刘联军大败曹操的赤壁之战 东晋谢安、谢石、谢玄等人使北方前秦苻坚统率 的百万大军感到“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淝水之战 巨鹿之战、长勺之战……
20 曹刿论战
整体感知
20 曹刿论战
1.读完课文,你简要地用一句话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吗?
课文讲了一个叫曹什么要“论”战 ?根据课文内容回答。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整体感知
20 曹刿论战
再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 文意。说说曹刿是怎样进行“论 战” 的。
发生在春秋时期齐国和鲁国之间的长勺之战更 是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今天我们就来 走进古战场,了解这场以少胜多的战役——齐鲁长 勺之战吧。
九年级语文下册
20 曹刿论战
20 曹刿论战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20 曹刿论战
1.了解有关《左传》的文学常识;了解和掌握重要文言 词语的古今异义和文言句式的特点;了解鲁国以弱胜强的原 因。(重点)
整体感知
曹刿论战
20 曹刿论战
军队 攻打 鲁庄公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
吃肉的人,这里指当权者。
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
参与
鄙陋,目光短浅
于是
见。
整体感知
20 曹刿论战
译: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国(鲁国)。 鲁庄公准备应战,曹刿请求进见。他的同乡说:“做官掌权 的人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回答说:“做官 掌权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宫)拜见( 庄公)。
20 曹刿论战 同学们,中国历史上发生过许多次以少胜多、以 弱胜强的光辉战例,你能举出几个这样的战例吗?
三国时曹操击败袁绍的官渡之战 孙刘联军大败曹操的赤壁之战 东晋谢安、谢石、谢玄等人使北方前秦苻坚统率 的百万大军感到“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淝水之战 巨鹿之战、长勺之战……
20 曹刿论战
整体感知
20 曹刿论战
1.读完课文,你简要地用一句话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吗?
课文讲了一个叫曹什么要“论”战 ?根据课文内容回答。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整体感知
20 曹刿论战
再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 文意。说说曹刿是怎样进行“论 战” 的。
发生在春秋时期齐国和鲁国之间的长勺之战更 是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今天我们就来 走进古战场,了解这场以少胜多的战役——齐鲁长 勺之战吧。
九年级语文下册
20 曹刿论战
20 曹刿论战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20 曹刿论战
1.了解有关《左传》的文学常识;了解和掌握重要文言 词语的古今异义和文言句式的特点;了解鲁国以弱胜强的原 因。(重点)
整体感知
曹刿论战
20 曹刿论战
军队 攻打 鲁庄公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
吃肉的人,这里指当权者。
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
参与
鄙陋,目光短浅
于是
见。
整体感知
20 曹刿论战
译: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国(鲁国)。 鲁庄公准备应战,曹刿请求进见。他的同乡说:“做官掌权 的人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回答说:“做官 掌权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宫)拜见( 庄公)。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学课件【全解版】

在本段中,曹刿论述了①
;抓住了②
的有
利战机,后发制人,进攻齐军;看到齐军③
后,果断做出追击齐军
的决定。从这两处,我们可以看出曹刿是一个④
、⑤
的
人。
答案 ①鲁国取胜的原因 ②彼竭我盈 ③辙乱旗靡 ④有谋略 ⑤善
观察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及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要仔细审
题,根据题目要求细读课文第三段。①要求填写对全段内容的概括语句。
属也。可以一战。战则 类的事情。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就请 请 从 。” 允许(我)跟随着去。” [注释] ①十年:鲁庄公十年(前684)。②师:军队。③公:鲁庄公,鲁国君 主。④见:进见。⑤乡人:同乡人。⑥肉食者:吃肉的人。这里指当权者。 ⑦谋:谋划。⑧之:代词,指出战齐军这件事。⑨何:何必。⑩间:参与。 鄙:浅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远谋:长远打算。 何:什么。 以:凭, 靠。 安:安身。 专:独自享有。 以:把。 对:回答。 惠:恩惠。 牺牲:祭祀用的纯色全体牲畜。 加:虚夸,夸大。 以:按。 信:实情。 孚:使信服。 福:赐福,保佑。 狱:诉讼事件。 察:明察。 情:诚,诚
2.下面加点的“之”与“小大之狱”中的“之”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属予作文以记之
B.辍耕之垄上
C.故时有物外之趣
D.何陋之有
答案 C 题干中的“之”意为“的”。A.“之”是“代词,代这件
事”。B.“之”是“去、往”的意思。C.“之”意为“的”。D.“之”
无实义,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译文: (2)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译文: (3)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译文:
第六单元(单元解读课件)九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

容 学习古人高超的讽速艺术及强烈的家国情怀:三要
让学生把握文章写作特色,关注作者在谋篇布局、
表情达意等方面的独特之处。
单元学习任务及完成途径
《曹刿论点》
取信于民真爱民
人文素养 学习
《邹忌讽齐王纳谏》 广开言路得民心
《出师表》
出师一表真名世
《诗词曲五首》
千古谁堪志士心
以
读
语文素养
阅读
积累实词、虚词、文言句式,读懂课文大意, 领会诗文内涵,欣赏精彩语句,学习论事说理
单元内容对标课程标准
课标表述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 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 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 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 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 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 造的综合体现。
单元内容
思维能力:语言是重要的交际工 具,也是重要的思维工具;语言
核 心 的发展与思维的发展互相依存,
学
习
言特点,并能够运用现代汉语 进行准确翻译与解释;同时,
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 要 求 学生应能够就文言文内容展开
能抓住事物的特征。写作要有
深入讨论,发表自己独到的见
真情实感,表达自己对自然、
解,与他人进行有针对性的交
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
流,展现对文言文的理解与鉴
考,力求有创意。写记叙性文
解读元单
第六单元
壹
课 程
标
准
解
读
单元内容对标课程标准
课标表述
单元内容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结构遵循
本单元课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古
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核心素 养形成的内在逻辑,以生活
课
程
人的政治、军事生活:有以弱胜 强的战争实例,有反抗苛政的起 义壮举,有连类取譬的婉转讽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已经
原因,缘故
发语词,无实义
振作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
第二次 尽 充满。这里指士气正旺盛
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
倒下
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译文:
战胜齐军后,鲁庄公问曹刿取胜的原因。曹刿回答说:
“作战,要靠勇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
弗 (fú)敢加也
小信未孚 (fú) 下视其辙 (zhé) 望其旗靡 ( m ǐ)
辨析词义
齐师伐我 指鲁国 又何间焉 参与 肉食者鄙 鄙陋。指目 光短浅 弗敢加也 何以战 即“以何”, 凭什么 小信未孚
衣食所安
牺牲玉帛
有“养” 指猪、牛、羊等 的意思 祭品
虚报
为人所信 服
故
望其旗靡,故逐之 既克,公问其故
击鼓进军
尽力做好分内的事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
大败
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
车轮轧出的痕迹 追赶、追击 驱车(追赶)
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译文: 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 定根据实情(合理裁决)。”曹刿回答说:“(这是)尽了职分 的事情,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仗。(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 跟随着去。”
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
凭、靠
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
不 个人专有
回答
同“遍”,遍及,普遍
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
古代祭祀用的祭品。牺牲,指猪、牛、羊等。帛,丝织品
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
“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顺从您的。”鲁
庄公说:“祭祀用的猪、牛、羊、玉器、丝织品等祭品,我从 来不敢虚报数目,一定对上天说实话。”曹刿说:“小信用,
未能让神灵信服,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
案件 即使 凭
(以)实情判断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
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鲁庄公和他共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鲁庄公将要
下令击鼓进军。曹刿说:“现在不行。”等到齐军三次击鼓之后。 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齐军大败。鲁庄公又要下令驱车 追赶齐军。曹刿说:“还不行。”说完就下了战车,察看齐军车 轮轧出的痕迹,又登上战车,扶着车前横木远望齐军的队形,这 才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
请见原因
战前准备
政治 准备
文 章 结 构
(取信于民)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 必以情 战场指挥 (把握战机)
齐师伐我 肉食者鄙,未能 远谋
战略思想
战争经过
(4)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古义: 案件,官司 监牢。 今义:
肉食者谋之 之 忠之属也
(代词,指这件事) (助词,的) (代词,指齐军) (凭借) (按照) (把)
公将驰之
何以战
以
必以情
必以分人
疏通文意
军队 攻打
这里指居高位、享厚禄的人 指鲁庄公 参与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
(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 士气就耗尽了。他们的士气已经耗尽而我军的士气正旺盛, 所以才战胜了他们。像齐国这样的大国,他们的情况是难以 推测的,怕他们在那里设有伏兵。后来我看到他们的车轮轧
出的痕迹混乱了,望见他们的旗帜倒下了,所以下令追击他
们。”
1.曹刿求见鲁庄公的原因是什么? 2.曹刿是如何评价鲁国的战前准备的? 请见原因:“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战前准备: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曹刿评价: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战 前 准 备
3.在战争中,曹刿是怎样帮助鲁庄公选择反攻时机的? 进攻时机: 齐人三鼓之后,彼竭我盈之时 追击时机: 辙乱旗靡之时
战 后 总 结
4.鲁国获胜后,“公问其故”,曹刿的解释分几层意思?
战 争 经 过
(1)齐人三鼓,鲁军一鼓,彼竭我盈,故克之。 (2)下视其辙,登轼望之,辙乱旗靡,故逐之。 (3)知己知彼,把握战机,后发制人。
为人所信服 赐福,保佑 虚报
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实情
译文: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鲁国。鲁庄公将要迎 战。曹刿请求拜见鲁庄公。他的同乡说:“居高位、享厚禄的 人自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居高位、 享厚禄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 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类养生的 东西,从不敢独自享受,一定把它分给别人。”曹刿回答说:
(所以) (缘故,原因)
民弗从也 从 战则请从
(听从) (跟随)
其
既克,公问其故 (这样,如此) 吾视其辙乱 其乡人曰 (他们的,指齐军的) (他的,指曹刿的)
(1)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古义: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祭品。 今义:为正义事业舍生,引申为丢弃某种利益。 (2)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古义:可以凭借。 今义:表示可能,许可 (3)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古义:参与。 隔开,不连接。 今义:
背景链接 齐鲁长勺之战也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以 弱胜强的战役之一。这次战争发生的时间是
春秋初期,交战双方是强大的齐国和弱小的
鲁国。交战地点是鲁国的长勺,所以史称
长 勺 之 战
“长勺之战”。
读准字音
曹刿 (guì) 又何间(jiàn) 焉
肉食者鄙 (bǐ)
小惠未徧 (biàn) 战于长勺 (sháo) 登轼(shì) 而望 彼竭(jié) 我盈 (yíng)
20
曹刿论战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积累掌握重要文言文词句和文言实词 虚词、特殊句式。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习本文在对比中刻划人物形象的方 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曹刿铁肩担道义、忠心献 祖国的爱国精神。
教学重难点: 学习本文在对比中刻划人物形象的方法。
新课导入
有这么一场战役,曾受到毛泽东 同志的称赞的战争,那就是长勺之战。 鲁国一个弱小的国家,为什么可以战 胜如此强大的齐国呢?今天我们就来 共同探险个究竟吧!请看课文《曹刿 论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