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练14人口的数量变化和人口的合理容量含解析新人教版
2019高考地理一轮复习7.1人口的数量变化与人口的合理容量课件新人教版

(2)时间差异 农 业 革 命 前 人 口 增 长 极其缓慢 , 农 业 革 命 期 间 人 口 增 长 先快后慢,从工业革命开始人口增长 明显加快。 (3)空间差异 目前,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缓慢 ,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很快 。
2.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类型 增长模式 模式特点
类型Ⅰ 原始型 高高低
答案:D
(高考经典题)人口抚养比是指非劳动年龄人口数 与劳动年龄15~64岁人口数之比❶。下图示意1980~ 2030 年我国少儿抚养比和老年抚养比的变化趋势❷。读图,回 答(1)~(2)题。
(1)2015 年前后我国老年抚养比变化明显,主要的影响因素❻是 ( A.性别比例 C.教育程度 B.医疗水平 D.年龄结构 ) )
)
规范审答 从图象中获取信息
我的答案:(1) A
(2) C
1.人口增长的原因分析
当考查人口的增长时,既要考虑人口的自然增长,还要考 虑人口的迁移。
例如,上题图中,该国 1970 年后移民人数快速增加,结 合移民占总人口比例的变化可推知, 1970 年后该国人口自然增 长率相对较 低。
2.人口增长模式的判断 (1)从时空分布规律判断 ①根据所处历史发展阶段(时间):一般地,农业社会及其以前 属于原始型;工业化初期属于传统型;后工业化时期属于现代 型。 ②根据国家类型(空间):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属于传统型,个别 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古巴等属于现代型;发达国家则属于现代 型。
2.自然增长率与人口数量的关系
自然增长率>0:人口数量不断增加; 自然增长率由正值减小到 0:人口数量达到最大值; 自然增长率<0:人口数量不断减小; 自然增长率由负值增大到 0:人口数量达到最小值。
3.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制约因素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选对点训练:人口的数量变化和人口的合理容量

人口的数量变化和人口的合理容量1.水资源和耕地资源是制约一个地区人口容量的重要因素。
根据下表数据,若不考虑其他条件,我国四省中,人口容量最小的省份可能是()A.甲省B.乙省C.丙省D.丁省2.(2019·天津文综,5) 读下图,回答第5题。
5.以下四图中,与该省人口增长率变化过程基本符合的是()A. AB. BC. CD. D3.下表是2019年南方四省人口年龄结构表。
广东省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最小的原因主要是()A.人口出生率最高B.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C. 15-64岁人口迁入多D.人口死亡率最高4.下图为我国中部省份某村落人口年龄构成,其成因最可能是当地()A.出生率下降B.医疗水平进步C.乡镇企业发展D.劳动力输出5.老少比=×100。
下表是2009年四个国家人口统计数据,回答下题。
其中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是()A. aB. bC. cD. d6.1980年我国开始执行一对夫妇只能生育一胎的计划生育政策,2019年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
图5左图是1978年以来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图,下图是我国未来基于不同生育政策的出生人口规模预测图。
读图回答下题。
“单独二胎”政策实施后将()①缓解人口老龄化的压力②影响劳动力人口的职业构成③缓解劳动适龄人口比重减少的趋势④解决男女比例失衡问题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7.读“某市近郊1960-2019各类产业从业人员的男女比例构成图”完成下题。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自1970年以来,第二产业男性人数开始减少的年份比女性早B. 1980年第一产业中男性人数是1960年的一半以下C. 1985到2019年间,第二产业中男女就业人数都增加D.第二产业人数超过第一产业人数的时期,女性早于男性8.2019年,北京市常住人口出生率为9.75‰。
下图为北京市2019~2019年人口变化示意图。
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七章人口的变化第一讲人口的数量变化与人口的合理容量课时作业新人教版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你好第一讲人口的数量变化与人口的合理容量一、选择题(2017 届天津联考 ) 以下列图为某国在甲、乙、丙、丁四个不同样时期的人口增加模式表示图。
读图,完成1~ 2 题。
1.该国人口增加模式的演变序次一般为()A.甲→乙→丁→丙B.丙→乙→丁→甲C.甲→乙→丙→丁D.丙→乙→甲→丁2.以致该国人口自然增加率变化的可能原因有()①社会经济的发展②国内移民③人口政策的推行④资源十分困穷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解析:第 1 题,人口增加模式的演变序次一般是: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加率→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加率→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加率;人口增加模式首先转变的是死亡率 ( 降低 ) ,既而是出生率 ( 降低 ) 。
第 2 题,人口增加模式的转变,归根终究是生产力发展水平影响的结果,故①正确;人口政策经过激励和限制人口出生率,也会影响人口自然增加率的变化,故③正确。
国内移民对一个国家自然增加率的变化没有影响;资源多少和人口自然增加率高低没有必然的联系。
答案: 1.D 2.B(2017 届湖北重点中学联考) 以下列图表示 1970 年至 2040 年我国劳动人口的增加变化( 含预测) 。
读图,完成 3~ 5 题。
3.我国劳动人口数量最多的年份大体是()A. 1980 年B. 2000 年C. 2015 年D. 2025 年4.从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我国劳动人口素来保持低增加甚至向负增加转变的原因是() A.劳动年龄人口的死亡率高升B.出生率长远处于较低的水平C.少年少儿人口数量大幅增加D.老年人口数量大幅增加5. 2015~ 2025 年我国劳动人口数量的变化将会造成()A.老龄人口增加B.企业用工成本上涨C.少儿比重上涨D.人口总数减少解析:第 3 题,从图示可以看出,我国劳动人口增加率在不断下降,但只要增加率为正当,劳动人口数量就不断增加,当劳动人口增加率恰巧降低为零时,劳动人口数量达最大值,图中显示 2015 年劳动人口增加率为零,劳动人口数量最多。
2019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资料专题6.1人口的数量变化和合理容量(教学案)含解析

2019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资料1.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2.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一、人口的自然增长1.世界人口的增长体现两个差异 (1)时间差异:农业革命前人口增长极其缓慢,农业革命期间人口增长先快后慢,从工业革命开始人口增长明显加快。
(2)空间差异: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在低水平,人口增长缓慢因政治上的独立,民族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人口死亡率下降,人口增长很快2.原因分析(1)人口增长率的决定因素:出生率和死亡率。
(2)人口增长的主要动力: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
温馨提示人口增长中的“增长”仅指人口数量的变化,而不一定是数量的增加,也可以是零增长或者负增长。
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1.人口增长模式是由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三项指标构成。
2.读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示意图,回答以下问题。
(1)人口增长模式的历史转变为: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
(2)总结不同模式中,三项指标的特点如下表所示:类型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Ⅰ原始型高高低Ⅱ传统型高低高Ⅲ现代型低低低(3)人口增长模式的地区差异:①发达国家:现代型。
②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传统型。
③我国:基本实现了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
温馨提示(1)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是从死亡率下降开始的,至出生率下降到一定水平结束。
(2)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除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人口政策影响外,与传统文化观念、宗教信仰、婚俗等地域文化也密切相关。
三、环境承载力与人口的合理容量1.环境人口容量(1)实质:某地环境承载力的直观反映。
(2)制约因素:资源、科技发展水平及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等,其中资源是主要的制约因素。
2.人口合理容量(1)实质: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2)意义:影响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的制定,进而影响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3)谋求措施:世界中国发展中国家尽最大可能把人口控制在合理的规模内;建立公平的秩序尊重人地协调发展的客观规律,因地制宜制定本区域持续发展战略高频考点一人口增长模式例1、(2017·海南地理)据世界人口组织预测,2050年,世界人口将由2000年的60亿增长到90亿。
2019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知识点同步练习卷 人口的数量变化和人口的合理容量 新人教版

人口的数量变化和人口的合理容量一、选择题(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2017·湖北八校联考)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即出现“人口红利”。
反之,可能出现“人口负债”。
抚养比是指少儿人口(0~14岁)及老年人口(65岁及以上)之和与劳动年龄人口(15~64岁)之比,就业比是指劳动年龄人口与总人口之比。
读图,回答1~3题。
1.“婴儿潮”指的是在某一时期及特定地区,出生率较高的现象。
下列年份中“婴儿潮”较明显的是( )A.1950~1960年B.1960~1970年C.2000~2010年D.2040~2050年2.关于图中信息说法正确的是( )A.就业比最低的时期是由于就业机会少导致的B.抚养比最低的时期是由于劳动年龄人口较多导致的C.2015年以后抚养比逐渐升高是由于“婴儿潮”导致的D.近几年就业比逐渐下降将会导致劳动力严重不足3.2015年后“人口负债”愈发严重,对此我们应采取的措施有( )①全面放开生育政策,增加生育率②渐进式延长退休年龄③限制劳动年龄人口向国外迁移④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⑤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⑥建立健全城乡养老保险制度A.①③④B.①③⑤C.②④⑥D.②⑤⑥【答案】1.B 2.B 3.D(2017·山东莱芜期中)性别比是指人口中男性人口与女性人口的比值(通常指100个女性对应的男性人数)。
下图为我国近30年来出生人口(活产婴儿)和总人口性别比的变化图,据此完成4~5题。
4.我国近30年( )A.出生人口中女婴比重高于男婴B.人口死亡率男性高于女性C.妇女生育率明显升高D.人口性别结构明显优化5.能缓解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的措施是( )①实行胎儿性别鉴定②提倡养儿防老③尊重妇女权益,实现男女平等④健全社会保障制度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4.B 5.C(2017·湖北华中师大附中期中)下图中①、②、③表示同一类地理事物,a、b、c三轴分别表示不同地理要素对地理事物的影响程度,读图回答第6题。
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检测: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含解析)

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一、选择题(本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读粤、苏、贵、桂四省级行政区2010年和2050年老年人口比重变化趋势图,完成1~3题。
1.导致图中老年人口变化趋势的最主要原因是( )A.省际人口的迁移B.人口出生率的降低C.人口寿命的延长D.经济、医疗水平的提高2.据图判断,今后我国应优先建立、完善养老体系的地区是( ) ①城镇②农村③经济发达省份④经济欠发达省份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3.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单独二孩”的生育政策,这对我国可能产生的影响有 ( )A.社会养老负担进一步加重B.造成性别比失调C.可暂时缓解老龄化D.人均GDP快速增长答案:1.A 2.D 3.C解析:第1题,从图中分析得出,贵、桂经济欠发达省份2050年老年人口比重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经济发达的粤、苏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主要是因为青年劳动力人口从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入经济发达地区;而经济发达地区的人口寿命更长,出生率更低,经济、医疗水平更高,但是其老年人口变化趋势减小。
故选A项。
第2题,我国农村和经济欠发达省份的老年人口所占比重更大,而经济水平低,养老问题会更加突出,所以最应优先建立、完善养老体系。
故选D项。
第3题,“单独二孩”政策的实施,可以增加少年儿童所占比重,减小老年人口所占比重,可以暂时缓解老龄化问题;社会养老负担可得到暂时的缓解;对性别比影响不大;少儿增加,使得人均GDP不会出现快速增长。
下图为我国东部某中等城市1980—2010年人口变化率图〔注:净迁移率(%)=(迁入人口-迁出人口)/总人口数〕。
据此完成第4~5题。
4.据图推断该城市人口( )A.总量逐年增长B. 20世纪90年代前人口增长以机械增长为主C. 2005年后总人口有所减少D.目前属过渡型增长模式5.关于该地城市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1980年后中心城区空心化明显B.1980年以来,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转移C.1990年后城市化速度逐年增快D.2005年以来出现了城市郊区化现象答案:4.A 5.B解析:第4题,图中每个点对应三个要素,即自然增长率、净迁移率、人口变化率。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6.1人口的数量变化和人口的合理容量课时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

课时训练14 人口的数量变化和人口的合理容量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56分)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下图显示某国移民人数及其占总人口比例的变化。
读图,完成1~2题。
1.下图所示的①②③④四幅图中,符合该国人口增长特征的是( )A.① B.②C.③ D.④2.该国人口自然增长数量最多的时段为( )A.1910~1930年B.1930~1950年C.1950~1970年D.1970~1990年【答案】 1.A 2.C【解析】 第1题,把数量关系进行转换:移民占总人口比例=移民人数总人口×100%⇒总人口=移民人数移民占总人口比例。
根据图读取相关数据计算1910年、1930年、1950年、1970年、1990年、2010年的总人口数量分别约为:100×106、125×106、150×106、200×106、250×106、300×106,符合该特征的为①图,故选A 项。
第2题,由第1题解析数据可计算出:1910~1930年、1930~1950年、1950~1970年、1970~1990年各时段人口增长数量分别约为25×106、25×106、50×106、50×106,读图计算可知,该4个时间段的移民人数分别约为:25×106、20×106、15×106、30×106,所以人口自然增长数量最多的时段为1950~1970年,人口自然增长数量为50×106-15×106=35×106,故选C 项。
2015·陕西联考当人口负担系数(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小于或等于50%时,称为人口机会窗口期,也可称为人口红利期。
据此完成3~4题。
3.下列四幅图中,未来几年人口红利增长较快的是( )4.人口红利消失将带来的影响为( )A .劳动力充足B .社会负担轻C .经济增速减缓D .人口数量减少【答案】 3.B 4.C【解析】 第3题,注意题干要求是未来几年增长较快,图B 中在未来几年内劳动人口增长较快,而老年人和少年儿童增加较少,人口红利增长较快。
2019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七章人口的变化第1讲人口的数量变化与人口的合理容量课件新人教版

界人口的比重。据此完成1~2题。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1.该国可能是( C )
A解.析中:国第1题,世界人口200B0年.美为国60亿,读图可知,2000年该 C国.人印口度数量约占世界人口总D量.的俄17罗%斯,约为10.2亿与印度人口 2数.量根最据为预接测近,,从故20该00国年可到能20是50印年度,。该第国2(题B,)由图示可以看 A出.,人从口20增00长年模到式20由50原年始,型该向国传人统口型占转世变界人口的比重几乎没有 B变.化人,口说自明然该增国长人率口与自世然界增平长均率水与平世相界当平均水平相当。 C.老龄人口数量逐渐减少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核心突破]
人口增长模式的判断
(1)根据生产力水平判断
(2)根据国家类型判断 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属于传统型,个别发展中国家,如中国、 古巴等,已经属于现代型;发达国家多属于现代型。
(3)从人口增长特征判断 ①定性描述:原始型是“高—高—低”型;传统型是“高—低 —高”型;现代型是“低—低—低”型。人口增长特征很重 要,切实要记牢。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2)一个地区的自然增长率由正值变为0时,该地人口数量最多
(如图中A点);自然增长率由负值变为0时,该地人口数量最少
(如图中B点)。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2.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1)构成指标:__出_生__率_____、死亡率和___自__然_增__长_率______。 (2)类型、特点与转变过程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模式类型 A原始型
特征
高高低
B传统型 _高__低_高_____
人口增长速度 __缓__慢______ ___迅__速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练14 人口的数量变化和人口的合理容量双基达标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1.)A.1990年 B.1995年C.2000年 D.2010年2.由表可知该省( )A.人口增长速度较全国快B.存在严重的劳动力短缺现象C.老龄人口比重较全国高D.人口自然增长模式为现代型答案:1.C 2.D解析:本题组考查人口增长的相关知识与人口增长模式。
第1题,由已知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可算出1990年全国自然增长率是14.4‰,该省为11.7‰,差2.7‰,依此类推,1995年差2.6‰,2000年差3.6‰,2010年差2.4‰,故差别最大的年份是2000年,C项正确。
第2题,该省自然增长率低于全国,故人口增长速度慢于全国,A错;表格只能判断人口自然增长率,判断不出劳动力是否短缺和老龄化状况,B、C错误;该省人口增长模式属于现代型,D正确。
我国全面二孩政策2016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引起人们的热议。
下图为某城市生育二孩意愿调查统计图。
据此完成3~4题。
3.我国实施全面二孩政策的最主要目的是( )A.促进我国家庭结构的优化B.拉动我国的经济增长C.调节我国男女性别比失衡问题D.缓解我国老龄化严重的问题4.该城市选择30~40岁时生育二孩的人口所占比重远高于选择20~30岁时生育二孩的人口所占比重,其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A.国家政策 B.经济水平C.生育能力 D.文化水平答案:3.D 4.B解析:第3题,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失独家庭之痛、促进家庭结构的优化,但这不是实施该政策的最主要的目的;二孩政策只影响生育率,不具有调节男女性别比失衡的作用;二孩政策通过影响出生率,能带动与婴幼儿有关的护理等产业的发展,具有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但这也不是该政策实施的主要目的,故A、B、C项均不符合题意。
我国老龄化问题严重,全面二孩政策通过提高生育率,不仅能增大婴幼儿的人口比重,同时也在增大劳动力的后备力量,能有效缓解人口老龄化严重的问题,故选D。
第4题,多数人在30~40岁时,第一个小孩年龄已经较大,且经过多年发展,家庭经济收入通常较高且基本稳定,所以生育二孩的意愿较高;而处于20~30岁的人口,工作刚起步,收入较低,生育二孩会使家庭经济压力、工作压力增大,因此生育二孩的意愿较低,故B正确;全面二孩政策对所有人都是一样的,并不是针对特定人群的,A错;20~30岁的人口生育能力普遍强于30~40岁的人口,C错;20~30岁的人口与30~40岁的人口文化水平差异难以确定,其也不是造成题目中所述现象的主要影响因素。
甲图是某国“二战”后经济发展时期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的变动示意图,乙图是人口年龄构成示意图。
读图,回答5~6题。
5.该国自2000年起人口死亡率明显上升的原因是( )A.自然灾害B.战争C.老年人口比例大,老龄化现象严重D.医疗卫生条件太差6.若乙图①②③④中的某点所示人口年龄构成情况能够与该国2005年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情况相符,则2005年该国的0~14岁、15~64岁、65岁及以上人口所占比例依次为 ( )A.10.5%、80%、9%B.20%、70%、10%C.18%、80%、5%D.31%、59%、11%答案:5.C 6.B解析:本题组考查人口的数量变化。
第5题,由题意知是“二战”结束后经济发展时期,随着经济发展,医疗卫生条件会得到改善,D错;经济发展时期应是和平时期,且甲图中死亡率上升将一直持续到2040年,未来是否有战争不能确定,B错;自然灾害是一时的,不会导致死亡率持续上升,A错;老龄化严重会导致死亡率上升。
C正确。
第6题,2005年该国出生率下降、死亡率上升,自然增长率接近于0,由于出生率持续下降,少年儿童比重应较低,死亡率持续上升,则老年人比重应较高,②符合这种状况(三轴坐标读图应以每条横坐标的原点位置确定相应的纵坐标,并以与纵坐标平行的原则读数),②对应的数值依次是20%、70%、10%,故选B。
读图,完成7~9题。
7.图中反映了我国目前突出的人口问题,其形成的原因是( )A.人口出生率高,人口数量增长快B.人口出生率低,人口寿命延长C.国际、国内人口迁移规模巨大D.经济技术水平低,环境人口容量小8.为应对图中所反映的我国目前突出的人口问题,下列措施合理的是 ( )A.继续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政策B.严厉打击非法的孕期性别鉴定C.实施优惠政策吸引国外劳动力D.加大投入,完善社会养老保险机制9.我国如果不实施计划生育,现在人口可能会超过20亿,其产生的影响是( ) A.丰富的劳动力可极大地促进物质资料生产B.加速资源的消耗,加剧生态环境的恶化C.使废弃物得到综合利用,实现清洁生产D.促使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之间协调发展答案:7.B 8.D 9.B解析:本题组考查人口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第7题,图中信息反映的是青壮年家庭负担重的问题,主要原因是由于我国当前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老年人口数量增加,加之人口出生率较低,劳动力较少,B正确。
第8题,人口老龄化现象越来越严重,家庭负担过重,解决该问题应完善社会养老保险机制,答案选D项;继续执行计划生育政策,老龄化会加重,A错;打击非法性别鉴定解决的是人口性别比例失调问题,B错;实施优惠政策吸引国外劳动力不符合我国的国情,C错。
第9题,人口过多会导致资源短缺,环境压力加大,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多,人口与环境关系恶化等,选项B正确。
读“最佳人口规模示意图”,回答10~11题。
10.关于图中人口规模的叙述,正确的是( )A.P为较高生产力水平下的合理人口容量B.P′表示环境承载力C.P′为较高生产力水平下的合理人口容量D.P表示环境承载力11.本图反映了( )A.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B.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负相关C.当人口规模高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增长与生活质量提高呈正相关D.当人口规模高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继续增长将导致生活质量下降答案:10.C 11.D解析:本题组考查人口合理容量,环境承载力,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的关系。
第10题,P、P′均是一定生产力水平下,生活质量达到最好,所以是合理人口容量。
P为较低生产力水平下的合理人口容量,A、D错误。
P′为较高生产力水平下的合理人口容量,C对,B错误。
第11题,本图反映了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有相关性,人口规模小于合理容量时呈正相关,人口规模超过合理容量,人口继续增长将导致生活质量下降,则呈负相关,A、B、C错误。
D项正确。
二、综合题(共46分)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22分)材料一十八届三中全会决议中,对我国人口政策进行了微调,主要是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从而促进我国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材料二2010年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中,全国65岁及以上老人共1.19亿,占总人口的8.87%。
上海市2013年户籍人口1 426.9万人中,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共245.3万人。
估计到205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4.5亿。
材料三某地区人口金字塔图。
(1)据上述材料分析我国调整人口政策的主要原因及产生的影响。
(2)比较分析我国与上海市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差异。
(3)图中所示地区的人口金字塔图有何特征?(4)分析上海市人口老龄化问题对上海带来的主要影响,并提出解决建议。
答案:(1)原因:我国当前面临人口增速放缓,人口呈现老龄化现象。
影响:在短时间内将出现一次生育高峰,从长期来说,对我国人口均衡发展有积极意义。
(2)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已处于7%和10%之间,已进入到人口老龄化阶段;上海市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已大于10%,已处于人口严重老龄化阶段。
(3)塔形下端少儿人口和塔尖老年人口呈明显缩减趋势;塔腰成年人口则向外扩张。
(4)影响:劳动力短缺;社会养老费用上升;青壮年负担加重等。
建议:在政策许可的情况下鼓励生育,适当引进上海急需的人才,从而提高青壮年人口比重等。
解析:第(1)题,从材料可知,我国人口增长放缓并呈现人口老龄化现象,这是本次会议调整人口政策的主因;政策微调后,在短时间内将出现一次生育高峰,有利于我国人口均衡发展。
第(2)题,二者相比较,上海人口老龄化现象更严重。
第(3)题,从人口金字塔图可看出,塔形下端少儿人口和塔尖老年人口呈明显缩减趋势,而塔腰成年人口则向外扩张。
第(4)题,老龄化问题会对劳动力数量、社会养老费用、青壮年养老负担等方面产生影响,可通过提高出生率、增加迁入外来人口等措施来解决问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4分)注:发展中国家数据不包含中国的。
材料三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发布的2013年世界移民报告显示,全球国际移(1)说明我国老龄化的特点。
(2)为缓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可采取哪些措施?(3)说出阿联酋国际移民主要特点并分析原因。
答案:(1)老龄化速度快;老年人口规模大。
(2)适当调整人口生育政策;适当推迟退休年龄;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养老保险制度;发扬传统美德,尊老爱老,家庭养老。
(3)特点:国际移民总量不大;占本国总人口的比重大。
原因:石油开采业、金融业、旅游业和会展业等产业的发展,使该国就业机会多、收入高,吸引大量外来务工者;本国劳动力缺乏;宽松的移民政策。
解析:第(1)题,首先要了解老龄化的标准,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占总人口7%及以上即为老年型人口。
我国老龄化的特点:由材料二可以看出,老龄化速度快;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老年人口比重上升的同时,老年人口的规模很大。
第(2)题,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主要是劳动力不足、社会保障压力大、养老负担过重等,要针对问题分析可采取的措施。
第(3)题,应主要从材料中提取相关信息。
从移民人数来看总量不大;从移民人口占本国人口比重来看,本国绝大部分人口是移民人口。
阿联酋吸引人口迁入的原因有就业机会多、本国劳动力短缺和移民政策宽松等。
刷题加餐练刷高考真题——找规律(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下图显示某国移民人数及其占总人口比例的变化。
读图,完成下面1~2题。
1.下图所示的①、②、③、④四幅图中,符合该国人口增长特征的是( )A.① B.②C.③ D.④2.该国人口自然增长数量最多的时段为( )A.1910~1930年 B.1930~1950年C.1950~1970年 D.1970~1990年答案:1.A 2.C解析:第1题,本题考查人口数量计算的能力。
依据移民占总人口比例等于移民人数与总人口数之比,可计算出各时期的人口数量,1930年约为125百万、1950年约为143百万、1970年约为200百万、1990年约为250百万,据此可判断出①图符合该国人口增长情况,故A正确。
第2题,本题考查人口自然增长的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