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因素对血液科护士的心理影响及调节对策
论护士的心理压力因素及对策

论护士的心理压力因素及对策护士是医院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是病人和医生之间的桥梁,在医疗工作中承担着重要的职责。
随着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护士所面临的工作压力也不断增加,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
本文将从护士的心理压力因素及对策进行探讨,希望可以引起足够的重视和关注。
一、护士心理压力因素1.1 工作量大、工作压力大在忙碌的医院工作场所,护士们往往需要面对繁重的工作量,而且要求工作高效。
他们需要不断地处理各种医疗行为,为病患提供全面的护理服务,这种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会让护士们产生心理负担。
1.2 工作环境的不确定性在医疗工作中,护士们往往要应对各种突发情况,例如病人的病情骤变、意外伤害等,这些不确定性因素会给护士们带来心理压力。
1.3 与患者家属的交流护士不仅需要与病患交流,还需要与病患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
有时家属的情绪波动较大,甚至情绪失控,这样的交流也会给护士带来心理压力。
1.4 工作中的矛盾与冲突在医院工作中,护士常常需要与医生、其他护士以及其他医务人员合作。
如果团队成员之间出现矛盾和冲突,护士们也会面临心理上的压力。
1.5 工作压力与职业风险在医疗工作中,护士们需要长时间面对病患,接触各种疾病及身体液体。
这样的工作环境不仅加大了护士们的心理压力,也增加了他们的职业风险。
二、对护士心理压力的解决对策2.1 加强心理健康知识教育对于护士来说,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医院管理部门可以通过举办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心理咨询等形式,帮助护士了解心理压力的成因、应对方法,增强心理韧性,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2.2 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医院可以设立专门的心理咨询室,为护士提供心理咨询服务。
通过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护士们可以得到及时的心理支持和帮助,缓解心理压力。
2.3 建立心理健康支持体系医院管理部门可以建立完善的心理健康支持体系,提供心理支持热线、心理辅导等服务,为护士提供更加全面的心理健康保障。
2.4 加强团队协作与沟通医院可以通过定期的团队建设活动,增强护士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团队协作效率,减少团队内部的矛盾和冲突。
论护士的心理压力因素及对策

论护士的心理压力因素及对策护士是医疗团队中最重要的成员之一,他们承担着照顾病人的重任,是医疗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与美丽的标签相对应的是暴露在各种心理压力中的护士,他们的工作不仅需要对疾病和医疗知识的掌握,还需要面对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就护士的心理压力因素及对策展开讨论。
一、心理压力因素1. 工作强度大护士的工作强度大,经常需要长时间连轴工作,休息时间不足,长期的高强度工作容易导致身心疲惫,加剧心理压力。
2. 工作环境差医院是一个高压环境,护士需要处理各种各样的医疗紧急情况,而工作环境差容易导致紧张和焦虑,增加心理负担。
3. 职业认知不足护士的职业认知与职业期望不符,无法得到足够的社会认可和尊重,会导致职业压力。
4. 患者情绪护士与病人接触较多,需要处理各种不同情绪的患者,如果患者情绪不好,会影响护士的心情,产生心理压力。
5. 工作责任护士需要承担病人生命安全的责任,一旦出现医疗差错,会给护士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甚至对自己的职业信心造成打击。
二、对策1. 自我调节护士需要学会自我调节,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情绪,平衡好工作和生活的关系,避免过度劳累。
2. 沟通交流护士需要学会主动与同事、家人及朋友进行沟通交流,抒发工作中的焦虑和不良情绪,寻求他人的支持与帮助。
3. 学习适应护士需要学会适应工作环境,在面对各种紧急情况时,不要惊慌失措,要学会冷静应对,保持冷静的思维和行动。
4. 提高专业技能护士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知识,增强自信心,提高应对各种医疗情况的能力,减少工作压力。
5.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医院需要加强护士的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心理健康知识库,给护士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
通过以上对策,护士在工作中能够更好地面对心理压力,提升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更好地完成自己的护理工作,为病患和家属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也提醒护士要时刻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在工作之余,也要关注自己的兴趣爱好,放松心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血液科护士的心理压力及心理调适

2 l 心 理 因 素
孺黼 一
的提问 , 以稳定患者 的情绪 , 减轻其焦虑水平 , 维 护身心健康 , 使其 顺利渡过 手术或 眼科患者多为视功能受损 , 视力 下降导致行动不便 , 生活质量 F降 , 部 分患者对 治疗关 , 以促进早 日 康 复。 疾病知识缺乏可对治疗或手术不理解而产生 不同的应激 反应 , 如心率加 快 、 血 压升 3 2 对 于老人 、 4 JI 这一高危群 体应为 眼科 的护理 重点。因此 , 加 强患者 的 高, 严重者 可出现心律失 常 , 脑血管疾病及血糖异常等 , 临床表现为精神 紧张 、 恐惧 、 基础护理 , 协助其饮食起居 , 密切监测生命体 征变化用药疗效及不 良反应 , 做好安全 焦虑等致使头痛 、 收缩 压升高 、 失眠等迫使手术或治疗中断或延期 。 防护措施 , 以防意外发生十分必要 。
醇 后 突发 左 心衰 经 抢 救 后 转危 为安 。 2 7 急 性 青 光 眼 察 眼压 情 况 。
参 考文 献
胆道 等手术用 阿托品者或散 瞳行 眼底检查 及眼底激 光等 专科治疗 时可出现 眼 [ 1 ] 姜青丽, 陈桂云 , 吴 云燕 健康教 育在 眼科病 房 的应 用 [ J ] 齐 鲁护理 杂志 , 压急性升 高。 3 护理对策
管收缩 , 导致血压升高 , 尤 其是 收缩压及 心率 明显 高至正常范围还 可诱发 心动过速 , 动过缓 、 早搏 , 严重者 心跳骤停 。
2 5 突 发 消 化 道 出血
3 . 5 对消化道溃疡病史及全身或局 部使用皮质 类 固醇或 非 甾类 抗炎者应 严 抢救 。
2 3 意外损伤与护理 眼疾患者视力减退 , 活动受 限, 对环境适应能力 差 , 加之老年 人因机 能退化 , 对 增 加了跌倒 、 摔伤 、 滑倒及碰撞的意外损伤风险。
血液科护士工作压力的影响因素及干预措施

血液科护士工作压力的影响因素及干预措施摘要】护士工作压力是困扰护理管理者的一个难题,是影响护理质量的重要因素。
认真分析护士工作压力,探讨其应对措施,对提高护理管理者和护士积极应对压力,指导护士释放压力,减轻职业疲倦及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工作满意度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压力护理应对措施【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30-0264-01护士是为患者提供健康服务的特殊职业群体,她们不但具有高尚的情操、牢固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还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
护士从事的护理工作是一种需要体力和脑力相结合的双重劳动。
护理工作是卫生保健行业中压力最大的职业之一。
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使护士产生工作疲惫感,导致护理工作质量下降。
针对护士工作压力源,采取有效干预措施,变压力为动力,使护士在为病人提供满意的服务中获取成功的喜悦;掌握护患沟通的技巧,构建融洽的护患关系,用知识去影响病人,用爱心去护理病人,在护理工作中不断寻找护理价值的新亮点。
下面就护士工作疲惫感影响因素、导致结果及对策等做如下综述。
1.护理中压力的影响因素(1)社会偏见护理工作繁重、复杂,社会对护理工作和角色的定位不准确,置于辅助于医疗的从属位置,对护理人员缺乏理解,其付出的辛勤劳动,得不到认可。
(2)人力短缺,休息也得不到保障。
久之易形成恶性循环,使护理人员产生被遗弃感。
(3)职业和环境特殊的工作性质决定了护理人员生物钟节律紊乱;长期高强度、超负荷工作,造成体力透支;长期面对病人的痛苦、死亡,病人亲属的焦虑、悲痛,使其精神高度紧张,这特殊环境,极易导致她们身心疲惫,产生厌倦感。
(4)人际关系工作中,缺乏理解与支持,则易产生孤独感。
(5)医疗纠纷。
2.护士现存压力现状护理系统中等级观念产生的压力:护理管理者、资深和高学历护士常有一种能够控制护生和下级护士的能力或未来的优越感,于是对权力和等级的滥用,出现一些不适当的压制行为,给护士造成不同程度的压力感。
论护士的心理压力因素及对策

论护士的心理压力因素及对策护士是医疗系统中至关重要的角色,他们承担着照顾患者、协助医生、执行医疗护理等重要任务。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疗环境的变化,护士们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心理压力。
本文将从工作环境、患者关系、个人因素等方面分析护士所面临的心理压力因素,并提出一些应对策略,帮助护士们更好地调整心态,应对工作中的压力。
一、工作环境的压力1.1 备受关注的职责护士在医院中承担着严肃的职责,他们需要处理各种急救情况、协助医生进行手术、执行医疗护理等重要工作。
这些职责需要护士具备高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一旦出现错误可能会对患者造成严重的危害,因此护士长时间处于高度压力之下。
对策:提高专业技能水平,不断学习进步,加强团队合作,与医生和其他护士紧密协作,减少工作失误的发生。
要学会分配工作,合理安排时间,避免过度劳累。
1.2 工作量过大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医院中的患者数量也越来越多,而护士的数量并没有相应增加,导致护士们每天需要面对繁重的工作量。
长时间的工作和高强度的工作负荷,容易引发护士的心理疲劳和压力。
对策:鼓励医院加大对护士的招聘和培训力度,增加护士的数量,合理分配工作量。
护士们也要学会拒绝过多的工作任务,保持良好的工作与生活平衡。
1.3 工作环境不良有些医院护士工作环境不佳,工作条件差,岗位设施不全,面临着感染风险、噪音污染等问题。
这些环境问题会对护士的身心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对策:护士们可以通过与医院管理部门进行沟通,提出改善工作环境的建议和要求。
可以自己注意保护好身体,增强免疫力,减少环境对身心的不良影响。
二、患者关系的压力2.1 患者不合作有些患者由于病情复杂或情绪不稳定,不愿配合护士的护理工作,甚至出现冲突和暴力行为。
这些情况会给护士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
对策:护士们需要学会沟通和理解,尊重患者的意愿,尽量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避免冲突的产生。
在遇到暴力行为时,要及时向医院管理部门汇报,寻求帮助。
护士的心理压力与应对策略

护士的心理压力与应对策略护士是医疗团队中至关重要的一员,他们在日常工作中承担着巨大的责任和压力。
由于医疗环境的复杂性、长时间的工作、高强度的压力以及与患者和家属的相处等因素,护士们容易面临心理压力。
本文将探讨护士面临的心理压力和应对策略。
一、护士面临的心理压力1.1 工作负荷过重护士的日常工作任务繁重,需要不断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和急救情况。
同时,他们还需要与多个患者和家属进行沟通和协调工作。
这种高负荷的工作压力容易导致护士们心理压力的增加。
1.2 紧张的医疗环境医疗环境常常紧张忙碌,患者和家属的情绪波动大,护士需要应对来自各个方面的压力。
在此环境下,护士常常需要面对病患、家属的情绪化和不理性的行为,增加了他们心理压力的负担。
1.3 职业倦怠和情绪哀伤作为一线医护人员,护士经常与患者的疾病和死亡接触。
长时间的工作可能导致职业倦怠和情绪哀伤的出现,这种负面情绪对于护士的心理压力具有一定的影响。
二、护士应对心理压力的策略2.1 寻求支持和倾诉护士可以通过寻求同事、家人和朋友的支持来缓解自己的心理压力。
与他人共享工作经验和情感体会,可以降低护士的压力和焦虑感。
2.2 健康的生活方式护士应该注重自身的身心健康,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
适当的运动、饮食和休息可以有效地帮助护士们恢复身心的平衡,保持稳定的心理状态。
2.3 学习应对策略护士可以通过学习和应用应对策略来减轻心理压力。
比如采取积极的情绪调节方法,如放松训练、呼吸练习和冥想等。
此外,学习时间管理技巧和工作优化方法也可以帮助护士更好地处理工作和减少压力。
2.4 认识自我和接受专业辅导护士需要认识自身的压力来源和应对方式,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并接受专业的心理辅导和培训。
专业辅导可以帮助护士更好地处理心理压力,提高自我调节的能力。
结论护士面临着重大的心理压力,但通过采取适当的应对策略,他们可以减轻心理负担,提高工作效率,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护士们在工作之余,也需要关注自身的心理健康,保持积极的生活态度和乐观心态,以更好地应对工作和生活中的压力。
血液科护士心理压力来源及应对

血液科护士心理压力来源及应对田丹丹,朱 丽摘要:超负荷的工作、个人价值不被认可、复杂的人际关系、工作环境的特殊性、工作的高风险性、工作和生活的角色转换、社会的竞争等是血液科护士的心理压力来源,对此提出合理安排人员、提高护士社会地位、提高护士应对能力、改善工作环境、增强自我保护意识、调整护士心态等措施,以减轻护士的心理压力。
关键词:血液科;护士;心理压力中图分类号:R197.323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4-4748.2012.05.051 文章编号:1674-4748(2012)2B-0454-02 随着工业生产和社会生活不断发展,压力日益成为备受关注的研究领域[1]。
护士职业已是世界公认的压力性职业,而护士的工作压力是困扰护理管理者的一个难题,作为血液科护士,每天将要面对的不仅仅是繁重的治疗量,还有病人及家属的悲观情绪,护士在紧张的工作环境中不仅要时刻集中精力,避免错误发生,还要压抑自己的情绪,这些给护士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
现将血液科护士心理压力来源及应对总结如下。
1 护士心理压力的来源1.1 超负荷的工作 超负荷的工作状态和长期紧张的脑力劳动,是构成护士工作的压力因素。
医学模式的转变,已经使护理工作从单一的执行医嘱开始转移到为病人提供生理、心理、社会的全面照顾,这就需要护士付出更多的劳动和精力[2]。
1.2 个人价值不被认可 传统重医轻护的观念,把护理工作看做是简单、机械、重复性的服务工作,处于服从地位,使护士本身也对自己缺乏自信心。
护士对日常超负荷工作的付出却得不到肯定,社会地位及工资待遇仍偏低,与人们心目中的“白衣天使”相差甚远,从而造成护士心理不平衡,出现自卑、抑郁等心理问题。
1.3 复杂的人际关系 护理工作中的人际关系错综复杂,医护之间、护护之间、护患之间、上下级之间可能发生各种各样的矛盾和冲突。
特别是护患之间,一旦发生矛盾冲突,极有可能牵扯法律责任。
影响护士职业心态的因素及对策

影响护士职业心态的因素及对策社会文明的进步,护理科学的文明发展,要求当代护士在具备一定护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具备健康的心理。
然而部分护士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直接影响着护士的身心健康、护理质量和病员的恢复,制约了护士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探讨影响护士心理健康的因素,对提高护士的整体健康水平和护理工作质量都是十分必要的。
标签:护士;对策;护理工作护士职业心态是指护士本人对护理职业的看法和情感以及决定自己职业行为倾向的心理状态。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护理学科的发展,要求护士不仅有完备的专业素质,健康的身体素质,更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因此,了解护理人员的心理需求,强化其职业信念,满足其合理要求,有利于护理管理工作的开展以及护理队伍的建设。
1影响护士职业心态的因素1.1 社会心理因素1.1.1 社会对护理工作有偏见我国重医轻护的历史原因造成护士职业发展滞后,而社会对护士工作的认可程度会对护士职业心态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护理人员的辛勤劳动得不到应有的尊重,报酬分配不公等,使得护理人员不能从工作中体验到自我价值实现的满足感,动摇和削弱着护士群体为护理事业奋斗的决心和信心,主观上形成不良疲劳状态。
1.1.2 护患关系复杂当前看病贵、看病难是社会普遍存在的现象,而护士与患者是最直接的接触者,患者的负面情绪很容易转嫁到护士身上,甚至遇到歪曲现实、情绪激动、痛骂护士的患者,护士也必须保持冷静,以理解的心情帮助解决问题,从而压抑了自身感受,做出精神妥协,长期的情感支出会使护士精神耗竭[1]。
1.1.3 人际交往少护理人员工作环境相对独立,处于半封闭状态,大部分护士受无规律倒班的影响,与社会交往少,有限的交往活动是人际交往困难的根源,护理人员对社会的需要得不到满足,心理平衡就会失调。
1.2职业心理因素1.2.1 工作量大护理模式的转变和系统化整体护理的实施使护士缺编严重,日夜班不断轮换,生活无规律,值夜班的护士既要独立完成繁重的工作任务又担心患者出意外,使护士处于超负荷状态,长期的身心疲惫会使他们产生职业倦怠,工作潜力不能很好地发挥出来[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职业因素对血液科护士的心理影响及调节对策【关键词】职业因素;血液科护士;心理影响;调节对策
由于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血液病患者逐年增多。
因血液病的治愈率较低,各种并发症以及巨额的医疗费用,导致患者及家属情绪变化无常。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护理、健康教育、临终关怀等护理增加了护理服务内容。
护士在整个医疗过程中承担着主要责任,工作风险大,责任重,与患者接触较多,稍有不慎易与患者发生口角,患者与家属对医院的不满往往把怨气发在护士身上,辱骂责备护士的事时有发生,造成护士悲观失望,心情压抑。
1 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
1.1 工作的无价值感
血液病患者一经确诊后,常常是万念俱灰,不思茶饭。
治疗过程中,缺乏乐观态度,甚至有自杀行为。
血液科护士长期与这类患者接触,每天面对的是一张张苍白的脸,一双双痛苦的、失望的、毫无表情的求救眼神,在这种环境的影响下,容易从心理上认为患者治愈的希望渺茫,工作无价值感,久而久之,难免会出现不良的心理,如抑郁、烦躁等。
1.2 对护士的操作技能要求过高血液病患者营养状况不良,长期应用化疗药物,血管条件差,绝大部分血管变硬、变脆,静脉穿刺给护士带来相当大的难度。
如果穿刺不成功,患者及家属就会当场指责,造成护士的恐惧心理。
1.3 夜班护士的责任心要求高血液患者化疗期间会出现头晕、心悸、恶心、呕吐、四肢无力等不适,晚期并发症较多,特别是颅内出血、感染、骨转移疼痛的患者,易出现烦躁情绪、跌床现象;甚至有些患者不能忍受疼痛的折磨,不愿拖累自己的亲人,就会在夜深人静的时候结束自己的生命。
因此,夜班护士也必须30 min 巡视病房一次,对可能发生并发症的患者有预见性准备,以防意外事件的发生。
1.4 健康教育实施困难,整体护理质量达标难度大血液病患者(尤其是白血病患者)大部分不愿接受患病事实,家属也不愿将病情告诉患者,这样给护士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患者不知病情,健康教育就要从侧面进行。
要求护士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流技巧,既要让患者掌握有关的注意事项很好配合治疗,又要隐瞒病情。
对于文化层次较高的患者,护士面临着很大的困难。
患者一旦患病后会购买较多关于自己疾病的书籍,仔细阅读,对某一疾病的病因、病理、治疗方案都有一定的了解。
这样,如果是年轻护士去给患者做健康教育,也许患者懂的知识比护士还要多一些。
所以,对这类患者做健康教育一定是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高年资护师,而且事先同样要翻阅较多的书籍杂志,将书本知识与临床经验相结合,再传授给患者。
这就要求护士具有广博的业务知识,否则健康教育不能顺利进行,整体护理质量达标困难。
1.5 化疗药物对护士的伤害血液病房的护士长期工作在弥散有化疗药物的环境中,无论是配制化疗药物,还是患者的呕吐物、排泄物中会有不同程度化疗药物成分弥散进入空气,护士则成为空气中化疗药物的慢性吸收者。
护士常担心自己的抵抗力下降,怀孕致畸等问题。
1.6 与患者及家属之间的误解和冲突由于职业的特殊性,护士的负性情绪得不到宣泄,血液患者及家属必须同时承担肉体、精神、经济的多重负担。
血液病治疗的医疗费逐年上涨,患者在住院期间,经常会出现欠费现象,护士只要一催费用,护患关系就紧张,尤其对于那些血液病晚期治疗效果差的患者,往往会把怨气撒到护士身上。
在医院,护士常常受到无缘无故的伤害,医院把患者视为上帝,医院规定无论患者对错都不能与患者发生口角,而对患者的无理责骂,只能忍气吞声,还要微笑服务。
护士也有自尊,在忍受委屈的背后,长期下去心理的不良情绪得不到宣泄,影响身心健康[1]。
2 调节对策
2.1 加强业务知识学习,提高护士业务素质积极引导护士的学习兴趣,鼓励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定期组织业务学习,根据血液病及其并发症制定学习计划,业务学习每周一次,业务查房每月两次。
低年资的护士指派专人指导教师,教会年轻护士带着大脑上班,学会在工作中学习新知识。
制定健康教育手册,要求护士熟练掌握,健康教育贯穿整个住院期间,让患者一进院便对护士产生高度的信任,觉得护士的业务知识广博,临床经验丰富。
2.2 培养年轻护士的操作技能教会年轻护士保护血管、有计划选择血管的方法,掌握进针的角度,减轻年轻护士穿刺血管的心理压力,对外周静脉穿刺困难者,可动员患者做静脉留置针或中心静脉置管。
护士长或专业组长亲临现场评估患者的血管条件,特别是放化疗的患者。
2.3 加强疾病的死亡教育,树立正确的死亡观念血液病的治愈率较低,治疗方案仅以放疗、化疗、生物治疗及对症支持治疗,患病后应让患者逐渐面对现实,调整心理状态,以最佳的情绪配合治疗,不能脱离病情事实期望奇迹出现,给医护人员增加治疗护理上的压力。
人总是要死的,死亡过程是庄重而无憾的。
加强死亡教育可减轻人们对死亡与濒死的恐惧,愈早接受死亡教育,愈能使个人重视生命意义及缓和失去亲人的悲痛。
2.4 加强化疗药物的自我防护医护人员长期接触化疗药物,对健康不利。
首先要加强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及自我防护措施。
有条件的单位配药时使用垂直层流柜,防止化疗药物在空气中弥散;无条件的也必须在治疗室安装排风扇。
护士操作时穿专用长袖防护衣、戴帽子、口罩及手套,所用的注射器、针头、输液用具均为一次性,使用后密封,经1000℃高温焚化,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体检。
准备怀孕的护士尽量调换岗位,减少与化疗药物的接触,解除护士的后顾之忧。
2.5 创造良好的人际关系及和谐的环境氛围[1] 首先医护要相互理解、尊重,配合默契,切忌相互指责。
其次,护士必须了解患者的家庭社会文化背景,有针对
性、技巧性与其沟通,使其家属相信护士确实时刻关心着患者,理解护士工作的苦衷。
对血液病晚期患者,只要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其他工作都迎刃而解,也就是:晚期患者是治家属而不是治患者。
科室要形成团结、奋进的良好氛围,护士长时时关心护士的学习和生活,创造各种继续教育的机会,在晋升中争取机会;经常组织一些娱乐活动如演讲、文娱晚会、郊游等;护士生病时,带去慰问的心意等,充分缓解护士的心理压力,调动其潜在的积极性,更好地努力工作。
3 讨论
在“以疾病为中心”向“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转变过程中,护士的作用被十分明显地突出出来,她们在长期护理工作中面对患者生死痛苦场面,超负荷运转,人际关系紧张等情况,透支心理能量,对护士的身心健康受到影响。
护士的心理健康,心理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整体护理的水平和质量,进而影响患者的治疗和康复。
因此,护理管理者不仅要盯住护理标准的完成情况,还要了解掌握护士的身心健康,稳定其职业心态,让她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护理事业中,也是促进社会健康的需要[2]。
参考文献
[1] 张素珍,徐大勇.影响护士群体生理心理健康的原因分析与对策.现代护理,2004,10(2):95.
[2] 魏新文.临床护士心理状况分析及调节对策.职业与健康,2006,22(10):740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