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人物传记高频字词及检测(附答案)
人物传记文言高频实词检测(答案)

〖文言词句专项突破〗1.阅读下面文言语段,翻译文中加标注的词句。
韦贯之,名纯,避宪宗讳,遂以字行。
少.举进士。
德宗末年,人有以贯之名荐于京兆尹李实者,实举笏示.所记曰:“此其姓名也,与我同里,素.闻其贤,愿.识之而进于上。
”说者喜,骤以其语告于贯之,且曰:“子今日诣实而明日受贺矣。
”贯之唯唯,数岁终不往,然是.后竟不迁。
永贞中,始除.监察御史。
有张宿者,有口辩,得幸于宪宗,擢.为左补阙。
将使.淄青,宰臣裴度欲为请章服。
贯之曰:“此人得幸,何要假.其恩宠耶?”其事遂寝。
宿深衔之,卒为所构,诬以朋党,罢为吏部侍郎。
(据《旧唐书》《新唐书》删改)(1)少()示()素()愿()是()除()擢()使()假()(2)说者喜,骤以其语告于贯之,且曰:“子今日诣实而明日受贺矣。
”译文:(3)其事遂寝。
宿深衔之,卒为所构,诬以朋党,罢为吏部侍郎。
译文:1.[参考答案](1)少(年轻时)、示(给……看)、素(一向)、愿(希望)、是(这)、除(授予官职)、擢(提升)、使(出使)、假(授予,给予)(2)(向李实)推荐(韦贯之)的人很高兴,急忙把李实的话告诉韦贯之,并且说:“你今天到李实那里去,明天就能受到庆贺。
”要点:说者:推荐的人。
骤:急忙。
子:您。
诣:到。
(3)这件事就停止不办了。
张宿对此怀恨在心,(韦贯之)最终还是被张宿陷害,诬陷他结朋连党,罢免了他的官职,让他做了吏部侍郎。
要点:寝:停止。
衔:怀恨。
构:陷害。
卒为所构:被动句。
〖参考译文〗韦贯之,名纯,避宪宗名讳,以字行于世。
年轻时就考中进士科。
德宗末年,有人把韦贯之推荐给京兆尹李实,李实举起笏板给人看他所记下来的名字,说:“这是他的姓名,和我是同乡,一向听说他很贤能,希望认识他,然后引荐给皇上。
”(向李实)推荐(韦贯之)的人很高兴,急忙把李实的话告诉韦贯之,并且说:“您今天到李实那里去,明天就能受到庆贺。
”韦贯之维诺而已,但几年中始终不肯前往,这件事之后他的官位也没有升迁。
高考文言文人物传记高频字词总结

一、与政事相关的常用词官员到某地任职,做一些相关的政事,实行一定的政策,会引起各方不同的褒贬评论。
于是官员与百姓、官员与官员、官员与国君(帝王)之间就会有许多“动作”发生。
1.诣:到,去。
2.劝:①鼓励,奖励;②受到鼓励、奖励。
3.课:考核、督促、征收。
4.风、化:教育感化。
5.按、案:巡视,巡行;考察,核实,查明。
6.游:①游玩,游览;②旅行,外出求学或求官;③交际,交往。
7.趣、趋:①小步走,跑;又引申为赶快,迅速。
②通“促”,催促。
8.劾:举报,检举,揭发。
9.白:告诉,报告。
常用于官吏之间。
10.短:进谗言,说坏话。
11.害:嫉妒。
12.闻:①听说,听见;②使知道,报告给……知道。
对于义项②要特别注意。
其中省略的人往往是最高统治者——国君,强化了这一点,阅读时就不至于认为下文中国君和主人公发生的事件显得突兀。
怎么国君知道了并参加进来了呢?其实就是“闻”字在起作用。
如“没死以闻”,“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13.折:指斥,指责,驳斥。
14.让:①责备,责怪;②谦让,辞让。
15.党:偏袒,伙同,包庇。
16.矫:假托,假传。
17.质:作人质;抵押。
18.次:①临时驻扎(用于军队);②住宿,停留(用于个人)。
19.输:缴纳(贡品或赋税)——由“输送、运输”引申。
20.当:判刑,判罪。
后多带表示惩罚意义的词语。
21.坐:①因……犯罪或错误,触犯;②牵连,定罪。
22.多:赞扬,欣赏。
“高、贵”等字,若带宾语,就是意动,也意译为此。
23.少:批评,轻视,看不起。
这是一些常见的单音动词。
我们基本可以按照官员行为、他官(官场)反应、社会评价三个层面来掌握。
二、官职人物常用词语1、表官职的(1)宰相:总揽政务的大官。
宰,主持,相,辅佐。
(2)御史大夫:其权力仅次丞相。
(3)六部:吏、户、礼、兵、刑、工。
(4)三司:太尉,司徒、司空。
(5)中书省:中央行政机要机关。
(6)尚书:六部最高行政长官。
(7)太尉:军事首脑。
2020高考文言文人物传记高频字词检测答案.pdf

2020高考文言文人物传记高频字词检测1、选出下列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A乃强起扶杖,执图诣寺后。
诣:到,去。
于是他就忍痛爬起来,扶着杖,拿着图来到寺庙的后面。
清代蒲松龄的《促织》B夫风化者,自上而行于下者也,自先而施于后者也。
风、化:教育感化。
教育感化这件事,是应该从上向下,从先向后推动来施行影响的。
《颜氏家训治家篇》C劝学。
劝:奉劝、规劝。
D是岁,始课南徐州侨民租。
课:征收。
这一年,开始征收南徐州侨民租《宋书·孝武帝本纪》【C劝学。
劝:鼓励,勉励】2、选出下列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A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案:巡视,巡行。
召唤负责的官吏察看地图,指点着说要把从这里到那里的十五座城划归赵国廉颇蔺相如列传B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
游:交际,交往。
秦朝时,他和我交往,项伯杀了人,我使他活了下来鸿门宴C史噤不敢发声,趋而出。
趋:小步走,跑。
史可法紧闭着嘴不敢出声,快步走出来。
清代方苞的《左忠毅公逸事》D于是劾其诬罔,一一服罪。
劾:举报,检举,揭发。
于是揭明了他们的诬陷。
众僧人一一认罪。
【A案:通“按”,握持】3、选出下列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A人之不善,按而诛之。
(追究,查办)B卫青兵定河西,即按当地山川民情,觅破敌之策。
(按照)C倭寇在渤海郡,横甚,民苦之,请案。
(查办,审理)粗暴而不讲理困扰苦恨(苦恼)D案古今帝王之言,上下相违者甚多。
(查考,考察)很多前后矛盾【B按,考察,察看】4、选出下列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A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白:告诉,禀告。
你这就禀告公公婆婆,及时遣返我送我回娘家去。
B令尹子兰闻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短:进谗言,说坏话。
执掌军政大权的长官子兰听说这件事后,很生气,就让史上官大夫在顷襄王面前说屈原的坏话。
C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
害:伤害。
上官大夫和他同在朝列,想争得怀王的宠幸,心里嫉妒屈原的才能。
D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闻:使知道,报告给……知道。
人物传记文言高频实词检测及答案(一)教学内容

人物传记文言高频实词检测及答案(一)高考文言文人物传记高频字词检测(一)1、选出下列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A乃强起扶杖,执图诣寺后。
诣:到,去。
B夫风化者,自上而行于下者也,自先而施于后者也。
风、化:教育感化。
C劝学。
劝:奉劝、规劝。
D是岁,始课南徐州侨民租。
课:征收。
2、选出下列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A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案:巡视,巡行。
B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
游:交际,交往。
C史噤不敢发声,趋而出。
趋:小步走,跑。
D于是劾其诬罔,一一服罪。
劾:举报,检举,揭发。
3、选出下列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A人之不善,按而诛之。
(追究,查办)B卫青兵定河西,即按当地山川民情,觅破敌之策。
(按照)C倭寇在渤海郡,横甚,民苦之,请案。
(查办,审理)D案古今帝王之言,上下相违者甚多。
(查考,考察)4、选出下列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A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白:告诉,禀告。
B令尹子兰闻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短:进谗言,说坏话。
C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
害:伤害。
D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闻:使知道,报告给……知道。
5、选出下列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A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让:责备,过错。
B不党父兄,不偏富贵。
党:偏袒。
C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质:抵押。
D且矫诏纷出。
矫:假托,假传。
6、选出下列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A臣欺大王之罪当诛。
当:应当,应该。
B王曰:“何坐?”,曰:“坐盗”。
坐:犯罪,犯法。
C师退,次于召陵。
次:临时驻扎。
D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
少:轻视。
7、下列划线字解释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A项王东向坐。
B停车坐爱枫林晚。
C不肖子坐罪籍没。
D坐法当斩。
8、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宰相是纵览政务的朝廷官员,他的权力要大于御史大夫。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B、太尉是军事首脑;郎中是尚书的下属官员;侍郎侍中是宫廷侍卫;左右拾遗是唐代谏官。
人物传记文言高频实词检测及答案

高考文言文人物传记高频字词检测(_)1、选出下列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A乃强起扶杖,执图诣寺后。
诣:至U,去。
B夫风化者,自上而行于下者也,自先而施于后者也。
风、化:教育感化。
C劝学。
劝:奉劝、规劝。
D是岁,始谡南徐州侨民租。
课:征收。
2、选出下列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A召有司室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案:巡视,巡行。
B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
游:交际,交往。
C史噤不敢发声,趋而出。
趋:小步走,跑。
D于是劾其诬罔,一一服罪。
劾:举报,检举,揭发。
3、选出下列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A人之不善,按而诛之。
(追究,查办)B卫青兵定河西,即按当地山川民情,觅破敌之策。
(按照)C倭寇在渤海郡,横甚,民苦之,请一案。
(查办,审理)D塞古今帝王之言,上下相违者甚多。
(查考,考察)4、选出下列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A便可宜公姥,及时相遣归。
白:告诉,禀告。
B令尹子兰闻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短:进谗言,说坏话。
C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宣其能。
害:伤害。
D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闻:使知道,报告给……知道。
5、选出下列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A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让:责备,过错。
B不党父兄,不偏富贵。
党:偏袒。
C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质:抵押。
D且轿诏纷出。
矫:假托,假传。
6、选出下列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A臣欺大王之罪当诛。
当:应当,应该。
B王曰:“何坐?”,曰:“坐盗”。
坐:犯罪,犯法。
C师退,次于召陵。
次:临时驻扎。
D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
少:轻视。
7、下列划线字解释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A项王东向坐。
B停车坐爱枫林晚。
C不肖子坐罪籍没。
D坐法当斩。
8、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宰相是纵览政务的朝廷官员,他的权力要大于御史大夫。
B、太尉是军事首脑;郎中是尚书的下属官员;侍郎侍中是宫廷侍卫;左右拾遗是唐代谏官。
C、国子监是中央教育机构;御史主管监察百官,如同现在的纪委;主簿是秘书。
高考文言文人物传记高频字词及检测(附答案)

高考文言文人物传记高频字词及检测(附答案)高考文言文人物传记高频字词及检测1、下列加线的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灌婴,睢阳贩缯者也。
(指丝织品的商人)B.若发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
(指彩色的丝织品)D.新人工织缣,故人工织素。
(指粗布)2、下列加线的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指华美的衣着)B.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泉。
(指袜子)C.怀黄金之玉,结紫绶与腰。
(指丝带)3、下列加线的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
(古代指十八岁)B.出入平津邸,一见XXX。
(指官邸)C.久之,雨坏庑舍,有司不修,至于废弛。
(通“无”)4、下列加线的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附从者升进,忤逆者中伤。
(指不孝顺)B.不孝子XXX,自小忤逆。
(指不顺从,违逆)D.燕国有勇士XXX,年十二,杀人,人不敢与忤视。
(指斜着眼看)5、下列加线的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自郡吏以下,皆与之有抵牾。
(指争斗)B.其人自矜功伐,目无人,莫敢与之牾。
(指争吵)D.投劾XXX,帝怒而出之京,流黄州。
(指揭发罪状的文状)6、下列加线的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吏民相告讦。
(指责问,询问)B.XXX尽选其亲,众恚忿,不敢言,XXX发之。
(指揭发)C.籍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江东才俊,惮其威严。
(指紧张)D.XXX未尝见天子,故震慑。
(指内心害羞)7、下列加线的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修城郭,贬食省用,XXX。
(指瞧不起)B.每于宴坐,嗤鄙其文,甚衔之。
(指批评)C.XXX遽出,众人讶异。
(指心中含恨)D.XXX听之不聪也。
(通“嫉”,嫉妒)8、下列加线的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臣诚恐见欺于XXX而负XXX,故令人持璧归,间至XXX。
(指抄小路)B.君臣不睦,多间。
(指隔阂,嫌隙)C.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指渐渐地)D.坐有间,仰天长叹,离席而去。
(指间隙)9、下列加线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阴知奸党姓名,一时收禽。
高考文言文人物传记高频字词

高考文言文人物传记高频字词2017高考文言文人物传记高频字词汇总文言人物传记是高考语文主要考察的知识点之一,以下是店铺搜索整理的关于高考文言文人物传记高频字词汇总,供参考复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我们店铺!一、与政事相关的常用词官员到某地任职,做一些相关的政事,实行一定的政策,会引起各方不同的褒贬评论。
于是官员与百姓、官员与官员、官员与国君(帝王)之间就会有许多“动作”发生。
1.诣:到,去。
2.劝:①鼓励,奖励;②受到鼓励、奖励。
3.课:考核、督促、征收。
4.风、化:教育感化。
5.按、案:巡视,巡行;考察,核实,查明。
6.游:①游玩,游览;②旅行,外出求学或求官;③交际,交往。
7.趣、趋:①小步走,跑;又引申为赶快,迅速。
②通“促”,催促。
8.劾:举报,检举,揭发。
9.白:告诉,报告。
常用于官吏之间。
10.短:进谗言,说坏话。
11.害:嫉妒。
12.闻:①听说,听见;②使知道,报告给……知道。
对于义项②要特别注意。
其中省略的人往往是最高统治者——国君,强化了这一点,阅读时就不至于认为下文中国君和主人公发生的事件显得突兀。
怎么国君知道了并参加进来了呢?其实就是“闻”字在起作用。
如“没死以闻”,“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13.折:指斥,指责,驳斥。
14.让:①责备,责怪;②谦让,辞让。
15.党:偏袒,伙同,包庇。
16.矫:假托,假传。
17.质:作人质;抵押。
18.次:①临时驻扎(用于军队);②住宿,停留(用于个人)。
19.输:缴纳(贡品或赋税)——由“输送、运输”引申。
20.当:判刑,判罪。
后多带表示惩罚意义的词语。
21.坐:①因……犯罪或错误,触犯;②牵连,定罪。
22.多:赞扬,欣赏。
“高、贵”等字,若带宾语,就是意动,也意译为此。
23.少:批评,轻视,看不起。
这是一些常见的单音动词。
我们基本可以按照官员行为、他官(官场)反应、社会评价三个层面来掌握。
二、官职人物常用词语1、表官职的(1)宰相:总揽政务的大官。
高考语文:文言文人物传记高频字词

高考/备考辅导2017年高考语文:文言文人物传记高频字词一、与政事相关的常用词官员到某地任职,做一些相关的政事,实行一定的政策,会引起各方不同的褒贬评论。
于是官员与百姓、官员与官员、官员与国君(帝王)之间就会有许多“动作”发生。
1.诣:到,去。
2.劝:①鼓励,奖励;②受到鼓励、奖励。
3.课:考核、督促、征收。
4.风、化:教育感化。
5.按、案:巡视,巡行;考察,核实,查明。
6.游:①游玩,游览;②旅行,外出求学或求官;③交际,交往。
7.趣、趋:①小步走,跑;又引申为赶快,迅速。
②通“促”,催促。
8.劾:举报,检举,揭发。
9.白:告诉,报告。
常用于官吏之间。
10.短:进谗言,说坏话。
11.害:嫉妒。
12.闻:①听说,听见;②使知道,报告给……知道。
对于义项②要特别注意。
其中省略的人往往是统治者——国君,强化了这一点,阅读时就不至于认为下文中国君和主人公发生的事件显得突兀。
怎么国君知道了并参加进来了呢?其实就是“闻”字在起作用。
如“没死以闻”,“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13.折:指斥,指责,驳斥。
14.让:①责备,责怪;②谦让,辞让。
15.党:偏袒,伙同,包庇。
16.矫:假托,假传。
17.质:作人质;抵押。
18.次:①临时驻扎(用于军队);②住宿,停留(用于个人)。
19.输:缴纳(贡品或赋税)——由“输送、运输”引申。
20.当:判刑,判罪。
后多带表示惩罚意义的词语。
21.坐:①因……犯罪或错误,触犯;②牵连,定罪。
22.多:赞扬,欣赏。
“高、贵”等字,若带宾语,就是意动,也意译为此。
23.少:批评,轻视,看不起。
这是一些常见的单音动词。
我们基本可以按照官员行为、他官(官场)反应、社会评价三个层面来掌握。
二、官职人物常用词语1、表官职的(1)宰相:总揽政务的大官。
宰,主持,相,辅佐。
(2)御史大夫:其权力仅次丞相。
(3)六部:吏、户、礼、兵、刑、工。
(4)三司:太尉,司徒、司空。
(5)中书省:中央行政机要机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文言文人物传记高频字词及检测综合检测1、下列加线的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灌婴,睢阳贩缯者也。
(丝织品)B.若发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
(彩色的丝织品)C.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黑色的绢帛)D.新人工织缣,故人工织素。
(粗布)2、下列下列加线的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华美的衣着)B.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泉。
(袜子)C.怀黄金之玉,结紫绶与腰。
(丝带)D.沛公加冕。
(戴上帽子)3、下列下列加线的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
(古代指十八岁)B.出入平津邸,一见孟尝君。
(官邸)C.久之,雨坏庑舍,有司不修,至于废弛。
(通“无”)D.周瑜曰:久不与子义同榻,今宵抵足而眠。
(案桌)4、下列下列加线的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附从者升进,忤逆者中伤。
(不孝顺)B.不孝子秦桧,自小忤逆。
(不顺从,违逆)C.每令鼓瑟,终日达夜,无忤色。
(不高兴的脸色)D.燕国有勇士秦舞阳,年十二,杀人,人不敢与忤视。
(斜着眼看)5、下列加线的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自郡吏以下,皆与之有抵牾。
(争斗)B.其人自矜功伐,目无人,莫敢与之牾。
(争吵)C.众遣其劾帅,已而去。
(告知)D.投劾于帝,帝怒而出之京,流黄州。
(揭发罪状的文状)6、下列加线的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吏民相告讦。
(责问,询问)B.秦桧尽选其亲,众恚忿,不敢言,飞擿发之。
(揭发)C.籍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江东才俊,惮其威严。
(紧张)D.秦舞阳未尝见天子,故震慑。
(内心害羞)7、下列加线的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修城郭,贬食省用,帝嘉之。
(瞧不起)B.每于宴坐,嗤鄙其文,甚衔之。
(批评)C.赵衔恨遽出,众人讶异。
(心中含恨)D.屈原疾怀王听之不聪也。
(通“嫉”,嫉妒)8、下列加线的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抄小路)B.君臣不睦,多间。
(隔阂,嫌隙)C.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渐渐地)D.坐有间,仰天长叹,离席而去。
(间隙)9、下列加线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阴知奸党姓名,一时收禽。
(暗地里)B.夫人谮公于齐侯,齐侯不悦。
(说坏话诬陷别人)C.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
(耻辱)D.牛畜兽有放佚者,不敢诘之。
(责备,追问)10、下列加线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司马懿为杨修所中,惶怖。
(中伤,诬陷)B.有言鹿者,赵高因阴中言鹿者以法。
(陷害)C.天下诸侯朝觐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
(朝见天子)D.二世常居禁中,与商决诸事。
(禁令)11、下列加线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今又蒙恩召回阙廷,有所它任。
(朝廷,宫殿)B.畿内户口,倍而增之,高祖患之。
(京城或京城管理的地区)C.群臣议定,迁都许昌,造我京畿。
(京城)D.京,大也;兆,众也。
既大又众,乃京兆也。
(北京)12、下列加线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将即席,见生人,容色大怍。
(改变脸色)B.卒受帝命,践天子祚。
(帝位,皇位)C.王莽忤逆,汉祚中缺。
(国运,气数)D.戊戌,皇帝即阼,谒高庙。
(台阶)13、下列加线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视学京畿。
(国都周围的地方)B.朕八龄践祚,在位五十余年,今年近七旬矣。
(退位)C.忽有诏下,御驾幸泰山。
(皇帝亲临某地)D.上使之外将兵。
(皇帝)14、下列加线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武帝新用事,匈奴急攻之。
(准备做事)B.潜草诏诰,无人知者。
(皇帝的诏书)C.稼轩以用兵之功而受诰封。
(皇帝的赏赐、封赏)D.太后临朝,窦宪以侍中干机密,出宣诰命,一时显赫。
(朝廷颁布的命令)15、下列加线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今暂贷汝,后不善自改,且复妄言,我当焚汝庐。
(贷款)B.而吟咏情性,以讽朝廷。
(规劝)C.劲风戾而吹帷。
(猛烈)D.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使恼怒)16、下列加线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
(明白)B.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高兴)C.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责备)D.不怨天,不尤人。
(罪过,过错)17、下列加线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则小弟这几根老骨头,只好瘐死于囹圄之中矣!(监狱)B.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尉果笞广。
(用竹板或荆条打人的背部,臀部的刑罚)C.昔卞和献宝, 楚王刖之。
(古代一种酷刑,割掉鼻子)D.惟大辟无可要,然犹质其首。
(死刑)18、下列加线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越日偃师谒见王。
(拜访)B.逝将去女,适彼乐土。
(前往)C.时余方访君寓。
(访问,拜访)D.朱买臣至长安,诣阙上书,书久不报。
(到,往)19、下列加线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马逸不能止。
(马脱了缰绳,奔跑)B.羁鸟恋旧林。
(同“系”,约束,捆绑)C.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行走)D.诏书切峻,责臣逋慢。
(拖延)20、下列加线的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监狱)B.吾终当有以活汝,脱有祸,固所不辞也。
(脱离危险)C.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第以今日事势观之,难矣!(只是)D.且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姊邪?(唯独)21、下列加线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衡下车,治威严。
(从车上下来)B.耽病之,屡移疾乞骸骨。
(请求告老还乡)C.事既未然,脱可免祸。
(或许)D.大贤若处小任,往往以酒糊涂,倦于视事。
(办公)22、下列下列加线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于是避正殿,寝兵,不听事五日。
(听政,处理政事)B.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
(旅店,客舍)C.将军麾军方寸乱,将军部曲已云散。
(家人)D.丞相为祖道,送至渭桥。
(临行祭路神,引申为饯行送别)23、下列加线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仆虽驽钝,亦尝侧闻长者之遗风也。
(奴仆)B.君之祖起家于布衣,以甲科谏议,位司空。
(从家中征召出来,授以官职。
)C.正言间,忽作色曰:“仙姑来矣。
”(神情变严肃或发怒)D.王顾左右而言他(别的,其他的,另外的)24、下列句中加点字没有通假的一项是()A.秦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
B.见使者,详惊愕。
C.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D.五则攻之,倍则分之。
25、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焉用亡郑以倍邻?B.趣赵兵急入关。
C.禽灭敌人万千。
D.此两家常折券抵责。
26、下列加线词语与“寻蒙国恩,除臣洗马”中“寻”时间不同的一项是()A.俄而,见小虫跃起,张尾伸须,直咬敌领。
B.俄顷,月明辉室,光鉴毫毛。
C.旋见鸡伸颈摆扑,临视,则虫集冠上。
D.既克,公问其故。
27、下列加线词语与“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中“向”时间不同的一项是()A.居无何,高祖果召李广。
B先是,庭中中通,南北为一,墙往往而是。
C.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
D.初,郑武公娶于申。
28、下列加线词语与“比去,以手阖门”中“比”时间不同的一项是()A.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
B.逮俸圣朝,沐浴清化。
C.顷之,烟火张天。
D.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
29、下列加线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公起如厕。
(到,往)B.讨贼檄文。
(用于征召、声讨等的文书)C.秦时为沛狱掾。
(在原官上提拔)D.善画者多工书而能诗。
(擅长)30、下列加线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鳏寡孤独。
(年幼丧父)B.何患令名不彰邪?(美好)C.是以臣或弑其君,下或杀其上。
(臣下杀君主;子女杀父亲)D.必械手足,置老监。
(手铐脚镣一类的刑具。
)31、下列加线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余在刑部狱,见死而由窦出者,日三四人。
(案件)B.且使遽告于郑。
(急速)C.高世泰,忠宪公攀龙从子也。
(侄子)D.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
(胁迫,威逼)32、下列加线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被执至南门。
(捉拿)B.循天则用力寡而功立,顺人则刑罚省而令行。
(减少,减免)C.长者加以金银华美之服,辄羞赧弃去之。
(因羞愧,脸色泛红)D.竟日不出门,以待捕者。
(竟然)33、下列加线的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未果,寻病终。
(寻找)B.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使用)C.季布以勇显于楚,身屡典军,搴旗者数矣。
(检阅部队)D.晚救之,韩且折而并入于魏,不如早救之。
(投降,屈服)34、下列加线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良器不课不用,不试不藏。
(检验,核查)B.凡授田而收租,宜早课不宜晚课。
(征收赋税)C.宜严课黎民农桑,广粮仓。
(督促,监督)D.二十年来,苦节读书,夜课书,昼课书,不遑寝息也。
(背诵)35、下列加线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诸生对策,熟路同归,无有新意。
(古代取士考试科目之一,由主考官设问,应试者对答,也叫“对册”)B.太常博士杨万里轮对,论及人才。
(官员轮值上殿,面对皇帝,回答时政利弊)C.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攻克)D.李广敕左右谨宿卫。
(叮嘱,告诉)36、下列加线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片言可以折狱者,独狄仁杰可也。
(判断)B.坐罪者必罚,无所宽贷。
(借钱)C.庄子作《渔父》,以訾孔子之徒。
(诋毁,批评)D.嘉庆朝,朝廷腐朽,民不聊生,赭衣半道,群盗满山。
(本指犯人所穿的红色衣服,这里指犯人)37、下列加线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叟揽縻而歌,声壮而彻谷。
(丝绸)B.弃辔而专以策御马,马必伤,车必败。
(驾驭牲口的缰绳)C.王病之,告令尹改乘辕而北之。
(车)D.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车辙)38、下列对古今死亡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天子死为“薨”;诸侯死为“崩”;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B.不满20岁死谓之“殇”;青壮年死谓之“夭亡”;老年死谓之“寿终”。
C.为某种事情舍命谓之“殉”;战争中死于阵地谓之“阵亡”,现作“牺牲”;死于外地谓之“客死”。
D.和尚死谓之“圆寂”;道士死谓之“羽化”;基督教徒死谓之“归主”。
阅读下面高考真题,完成39—40题。
于休烈,河南人也。
至性贞悫,机鉴敏悟。
自幼好学,善属文。
举进士,授秘书省正字。
转比部员外郎,郎中。
杨国忠辅政,排不附己者,出为中部郡太守。
值禄山构难,肃宗践祚,休烈迁太常少卿,知礼仪事,兼修国史。
肃宗自凤翔还京,励精听受,尝谓休烈日:“君举必书,良史也。
朕有过失,卿书之否?”对日:“禹、汤罪己,其兴也勃焉。
有德之君,不忘规过,臣不胜大庆。
”时中原荡覆,典章殆尽,无史籍检寻。
休烈奏日:“《国史》《实录》,圣朝大典,修撰多时,今并无本。
伏望下御史台推勘史馆所由,令府县招访。
有人别收得《国史》《实录》,如送官司,重加购赏。
”前修史官工部侍郎韦述陷贼,入东京,至是以其家藏《国史》一百一十三卷送于官。
休烈寻转工部侍郎、修国史,献《五代帝王论》,帝甚嘉之。
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体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代宗即位,甄别名品,宰臣元栽称之,乃拜右散骑常侍,依前兼修国史,累封东海郡公,加金紫光禄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