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一千六百年前的预言

合集下载

温州永兴堡历史事件简介

温州永兴堡历史事件简介

温州永兴堡历史事件简介
温州永兴堡是中国浙江省温州市的一座古城堡,也是温州地区的重
要历史遗迹之一。

它位于温州市鹿城区瓯江口东北岸的永兴村,因此
得名。

下面将为您简要介绍温州永兴堡的历史事件。

温州永兴堡建于宋朝,是为了抵御外族侵略而修建的军事防御设施。

这座堡垒曾经历了多次战乱和修复,成为温州地区的重要防线。

在明
清时期,永兴堡被用作镇压海盗和维护边境稳定的重要军事基地,起
到了重要的防御作用。

然而,温州永兴堡的历史并非一帆风顺。

在1855年的太平天国战
争中,这座堡垒曾受到太平军的攻击,遭受了严重的损害。

尽管后来
进行了修复,但堡垒的军事地位逐渐衰落。

而在清朝末年和民国时期,该堡垒逐渐被改建成商业居民区,并逐渐失去了防御功能。

如今,温州永兴堡已成为一处旅游胜地,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参观。

这座古城堡保存了许多明清时期的建筑,包括城门、城墙和碉楼等。

游客可以在这里欣赏到古老的建筑风格和历史氛围,更好地了解温州
的历史文化。

温州永兴堡是一座有着丰富历史背景的古城堡,见证了温州地区的
历史变迁和文化传承。

它不仅是一处历史遗迹,也是温州地区的象征
之一,对于研究当地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温州与海有关的故事

温州与海有关的故事

温州与海有关的故事
温州与海有关的故事主要有两个:
1.《海神妈祖在温州》:这个故事讲述了妈祖,这位福建地区著名的海神,在温州地区的信仰。

温州人敬仰妈祖,是因为她生前行善积德,死后被人们奉为海神。

在温州,妈祖庙宇众多,人们在这里祈求海上平安。

每年妈祖诞辰日,温州沿海地区的人们都会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以表达对妈祖的崇敬和感激之情。

2.《郑成功收复台湾》:这个故事讲述了明朝末年的著名将领郑成功率领军队成功收复了台湾。

其中,温州籍将领邓世昌在收复台湾的战斗中立下了汗马功劳。

邓世昌是温州永嘉人,他率领部队在台湾海峡进行了多次激战,最终成功收复了台湾。

以上就是温州与海有关的故事,如果有更多相关故事,可以询问温州当地人或查阅相关文献资料。

六年级状物作文:神奇的温州_600字

六年级状物作文:神奇的温州_600字

三一文库()六年级状物作文
神奇的温州_600字
老师说过我们正处于好奇期间,去过拦福
街后,觉得这话一点没错。

想起上去拦福街偶
尔在出口两边看见了温州古城简历,我好奇走
近了望越望越有味,温州的一条街坊、巷弄,一口水井都有它神奇的传说故事。

温州也白鹿城,是一座具有一定历史的古城,东晋著名风水师郭璞,采取依江、负山、
通水的原则进行选址营造,设计了东庙、南市、西居、北埠的城池布局,形成“门前流水,户
限系船,花柳饰岸,荷渠飘香”的江南水城特色。

根据城内外九座山头的不同方位,分四向
而立,在建城过程中,在四周筑有七座城门,
就是如今的“麻行门”、“西门”、“三角门”、“
小南门”、“大南门”、“东门”、“双门”。

城内有
二十八宿井,按照风水师的意思,“天有二十
八星宿,第有二十八口井。

”照天上星座的位置,依山构凿,预示着“白鹿城”天长地久,水源
不断的吉祥之兆。

仙人井、炼丹井、八角井……每口井都有
20 × 20。

温氏效应

温氏效应
“温氏效应”
温州商人之商道
关于温州
温州位于浙江省东南部沿海地区,建城已有 1600多年历史 温州土地资源十分匮乏,自古有“七山二水一 分田”之说。恶劣的自然条件,让温州人具有 顽强的生存能力和挑战精神。于是较早的形成 了商业文化,人们“富贵而不务本”,纷纷走 上了经商之路。在南宋时期,永嘉县的商业税 是全国各县商业税的7倍多。
暴富的温州人
关于暴富的温州人,上世纪80年代的版 本是:10个手指带满金戒指,但到了90 年代变成:身上挂着几十把房门钥匙。 在温州,有一个老头,身上挂着60把钥 匙,重达10余斤。他每天的工作就是按 照钥匙的顺序,挤上公交车挨家挨户收 租金。一天跑两户,一个月正好收完一 圈。
温州商人之商道
温州地区的传统经营是:石刻、竹编、 弹棉、箍桶、裁缝、理发、厨师和挑担 卖糖、小百货。 随着市场的日趋成熟、法规的日益完善、 温州商人经历了很多挫折,但温州商人 的商道却广为传诵
温州商人之商道一:强烈的创业欲望
温州人个个都渴望有自己的事业,有机 会就自己当老板。创业精神是创业成功 较为重要的无形资本,这种精神有三方 面的内涵:一是敢于冒险,二是善于变 通,三是勇于创新
温州商人之商道二:积极寻找商机
“钻空子”的思维,使得他们往往能从 “没有市场”处找出市场
温州商人之商道三:抱团精神
温州人认为:经营关系是很重要的,建 立起利益联盟,让联盟内的生意伙伴的 利益获得均衡,是商场上有益的潜规则。 温州商会、行业协会使他们实现资源共 享、互利互助。
温州商人之商道四:善于炒作
温州认为:经商办企业就应该炒,炒 才能成就大业。
温州商人之商道五:讲义气、诚信
温州人采取或薄利多销或大大让利的手 法,都使他们在商场上屡屡得手。 温州人认为诚信就是财路。

历史趣谈中国历史上最神奇的六个预言竟然个个都应验了

历史趣谈中国历史上最神奇的六个预言竟然个个都应验了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中国历史上最神奇的六个预言竟然个个都应验了导语:神奇预言六:《推背图》预言太平天国内讧唐太宗贞观年间,出了一本《推背图》,据说为李淳风和袁天罡共同所著,号称“中华第一预言书”。

神奇预言六:《推背图》预言太平天国内讧唐太宗贞观年间,出了一本《推背图》,据说为李淳风和袁天罡共同所著,号称“中华第一预言书”。

历史上的很多事情,还真被它说中了。

这本书因为涉嫌“妖言惑众”,在宋元明三朝都是禁书。

《推背图》里有一样一段子:卦“头有发,衣怕白;太平时,王杀王”。

“头有发,衣怕白”,太平军被人称为长毛,因为太平军的人都是解开大辨留长发,不像清朝人都按满人习俗,半个脑袋剃个精光,光留一大鞭子。

至于“衣怕白”,那些广西老战士还真从不穿白衣服,也许杨秀清等烧炭党人出于职业特征而忌讳白色。

关键是后面两句,“太平时,王杀王。

”又有颂诗云:“太平又见血花飞,五色章成里外衣,洪水滔天苗不秀,中原曾见梦全非。

”如果是一千多年前就已经有人预测了太平天国会发生“天京事变”,那就不能不说,这的确是高人写的一本奇书了。

太平天国(公元1851-1864年)是清朝后期,由天王洪秀全建立的政权。

咸丰六年(公元1856年)9月初,天京城外秦淮河通往长江的出口处,江水忽然被染成了红色,“接连捆绑及黄衣黄褂者”的尸体顺河漂流,数不胜数,令人震惊。

江南大营的清军断定,太平天国一定发生了内讧。

清军还真猜对了,太平天国果然发生了大事件。

太平天国前期,军政大事由军师负责,洪秀全退居幕后少理朝政,大权落在东王杨秀清手上。

1856年6月,太平军攻破清军向荣的江南大营,解天京三年之围。

向荣在8月9日死后,其死讯不久便传入天京,东王杨秀清见当时太生活常识分享。

温州文化--刘基文化

温州文化--刘基文化

朱棣后悔莫及,为了警示后人不要重蹈覆辙, 便让九子各司一职,流传千古。
帝师与名臣
后朱元璋仰慕刘基名声,盛情邀请他出山。 此时刘基已50岁,应邀前往金陵(南京)。朱 元璋请教对时局的见解,他力陈消灭群雄、谋 夺天下的《时务十八策》,大有诸葛亮未出茅 庐先定天下三分的隆中对策的气魄,刘基对时 局把握准确,分析透彻精辟,使朱元璋拨开迷 雾,看清了战略方向。朱元璋帝业的成功,正 是走了他所设计的这样一条道路。
泰定四年(1327年),刘基十七岁,他离开府 学,师从处州名士郑复初学程朱理学,接受儒家通 经致用的教育。郑复初在一次拜访中对刘基的父亲 赞扬说:“您的祖先积德深厚,庇阴了后代子孙; 这个孩子如此出众,将来一定能光大你家的门楣。” 刘基博览群书,诸子百家无一不窥,尤其对天文地 理、兵法数学,更有特殊爱好,潜心钻研揣摩,十 分精通。有一次,探访程朱理学故里—徽州,得知 歙(shè)县南乡的六甲覆船山有一本《六甲天 书》,便探秘覆船山,原来这里隐藏了一个完整的 明教社会,不仅找到了《奇门遁甲》而且还结识了 一大批明教圣者,刘基的虚心好学和出众才智,使 他在这里学就和掌握了丰富的奇门斗数知识,回家 后就在家乡出了名,大家都说他有魏征、诸葛孔明 之才。
“三不朽”---“立言”
立言” 刘基著作等身,以文字为道德人格的 载体。在元未战乱连年的岁月里,刘基看透官 场黑暗,深谙民间疾苦,创作了大量诗歌。48 岁时隐居家乡,著肺6离子》。
他学问渊博,著作除《郁离子》外,还有《覆 瓿集》、《写情集》、《犁眉公集》、《春秋 明经》、《百战奇略》、《神机致理兵法心要》 及论述军械火器的著作《火龙神器阵法》等, 《四库全书》有《诚意伯文集》20卷。
“三不朽”---“立功”
“立功” 刘基辅助朱元璋扫平群雄,不 到十年就摧毁了元政权,结束元末群雄 割据的局面,建立起全国大一统的大明 帝国,人民解于倒悬,不受离乱之苦, 生产力很快得以恢复,实现了其“以万 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的兼济愿 望。刘基顺应历史潮流,顺应天心民意, 建立不世之功,并由此受到后人的景仰,

温州城故事

温州城故事

温州城故事相传,朱元璋的军队攻打下浙江青田县时,刘伯温下令开仓放粮给穷苦的百姓。

朱元璋认为这是小事,不需要自己主持,就带着军队前去攻打温州城。

谁知,没有军师在身边,朱元璋吃了个大亏。

当天夜里,朱元璋指挥五路大军,趁着夜色悄悄包围了温州城。

三更天一过,一支火箭直冲云霄,顿时金鼓雷鸣火光震天,五路大军同时发起攻击。

温州城守军被这突如其来的情况吓得屁滚尿流,未战先怯没了斗志,况且四面八方都有敌兵,攻击异常猛烈。

眼看温州城守军节节败退,马上就能破城了。

谁知,城中突然亮起一道白光,接着就有一道刺耳的声响划破天际,顿时从城墙上跃下成千上万只白鹿。

现场形势顿时逆转,一只只白鹿跃出城攻击朱元璋的军队,士兵被鹿角给顶翻了直接从云梯上摔了下去,士兵见状也是大吃一惊,连忙逃窜。

朱元璋一看,连忙下令弓箭手放箭射击。

一时之间万箭齐发,白鹿却在箭雨之中灵活躲避,没有一只白鹿受伤。

一只只白鹿反而朝着朱元璋的方向猛扑过来,朱元璋一见阵势不对,立马下令退兵。

说时迟那时快,领头的一只白鹿越过众人,将朱元璋连人带马撞翻在地,把朱元璋都给弄懵了,一时之间竟然忘了反抗,幸好身边的将士奋力攻击白鹿,才把他抢救了回来。

朱元璋被救回大营还没有缓过来躺在床上休息,脑子里一片混乱,刚睡着就梦见白鹿向他扑来,惊叫一声被吓醒了。

睁开眼睛一看,刘伯温已经站在他面前了。

朱元璋叹着气对刘伯温说,没想到被一个野兽给打了个措手不及。

刘伯温不愧是个大能人,对这温州城十分了解,对朱元璋解释说这些个白鹿不好对付。

温州城又名“白鹿城”,白鹿是温州城的守护神。

自然不会眼看着城破,百姓流离失所。

白鹿虽然只有一只,但是能千变万化,就像孙悟空拔根毛就能变出一只猴子来一样,也能变出千万只白鹿,这些白鹿都是那只神鹿的化身,威力不可小觑。

如果不把这只神鹿给赶跑,就算是十万人马,百万人马也不可能攻进温州城。

朱元璋听了刘伯温的解释,眉头紧锁,难道就没有破敌之策吗?好不容易打到了这里,没有理由将到嘴的肉不要了。

2013020610温州日报东瓯国

2013020610温州日报东瓯国
海上交通进一步发达。唐天宝二年 (743),浙东海贼吴令光曾攻占温州,对海 上交通进行封锁,于是“海路塞,公私断 行 ”,可 见 当 时 海 上 交 通 往 来 频 繁 的 状 况。会昌二年(842),有日本僧人慧运乘 中国商人李处人的商船由日本航海抵达 温州,经温州前去朝圣。日僧圆珍(814— 891)于唐大中七年(853)渡海入唐,自福 州连江上岸,过温州安固、横阳、永嘉前往 天台山。
相传郭璞为选城址,登西郭山观看 地形,望周围诸山错立似北斗星座,于 是北据瓯江,南濒会昌湖,东西依山,兴 建郡城,名“斗城”。旧史志记载,郭璞 构筑斗城是考虑平安可守,重视军事防 御,这也是中国古代筑城选址的重要原 则。弘治《温州府志》引用旧郡志,记载 郭璞的指导思想是:“若城于山外,当骤 至富盛,然不免于干戈水火之虞。若城 绕其巅,寇不入斗,则安逸可以长守”。 永嘉郡城“于是城于山,且凿二十八井, 以象列宿。”28口井,现还存铁栏井、横 井、炼丹井等 16口。传说筑城时,有白 鹿衔花而过之瑞兆,故又称“白鹿城”, 简称“鹿城”。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历史 研究所原所长林华东研究员认为,永嘉
浦,其地即东瓯王故城”。 东瓯王都城的建筑,开创了温州筑
城的历史。为此后两千多年来温州行政 区域的建置奠定了初步的基础。
值得一说的是,近几年学术界王文 清、胡珠生等历史学家纠正了所谓范蠡 筑东瓯王城的误传。由于学者误读,过 去曾将“东瓯越王所立也”误断为“东瓯, 越王所立也”。周元王四年(公元前 472) 范蠡筑的是越城,却以为是越王勾践分 封东瓯王国。
——《永嘉郡记》(南朝刘宋郑缉之撰,晚清孙诒让校集)
月初八国日朝致洪祭武。初,钦定汉东瓯王之神,每岁三
——弘治《温州府志》卷一六
明朝海防军事图集《筹海图编》中的温州城。资料图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温州是一座象应星宿而设计的古城,开了除了国都之外一般城市象天则天的先河,为东晋仙师郭璞所扦造。

建城之后,当时尚处南蛮之地的温州逐渐兴旺,人文鼎盛,商贾云集,现在的温州更是商声名闻四海,经济辐射世界了!
1 、象天设邑的风水规划
公元323年,即晋明帝太宁元年,析分临海立永嘉郡,统永宁、安固、松阳、横阳等四县,郡治设在永宁县。

适逢风水先贤郭璞客居永宁,故邀之选址营建,原欲在瓯江北岸选址,郭璞取土秤之,土轻,认为不堪为城,故过江选址。

他登上瓯江边的西郭山(今称郭公山)四望,见到九山如北斗星座,松台、西郭、海坛、华盖四山象北斗之斗(魁),积谷、巽吉、仁王三山似北斗之柄(杓),黄土、灵官二山象辅、弼,故建议跨山筑城,象天设邑,城居斗口,则寇不能入,可长保安居,因此温州城称为"斗城",起建之初,有白鹿衔花而过,人以为祥瑞之兆,故又称"鹿城"。

温州古城区东西南三面环山,北倚天堑瓯江,可谓己得屏险。

其次再考虑高下适中,因地制宜,如《管子·乘马》中言,“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

高毋近旱,而用水足,下毋近水,而沟防省。

因天材,就地利”,即是此理。

风水常规是背山面水,但温州却背水面山,因为郭璞相中的是九山如天上之北斗星座,合乎其古经所言:“天分星宿,地列山川,气行于地,形丽于天”。

“天有象,地有形,上下相须成一体”。

故此郭公因地制宜,对温州城作了象天则天的风水规划,把城市设计成星宿的象征。

这种体象天地的规划方法,不是一种简单的比拟和附会,而是古人对天、地、人之间某种同形同构关系的把握,是一种天地合德的风水操作**,非老于天星之道者不能为。

所筑之城连接海坛、西郭、松台、华盖、积谷五斗之山而建,又于城内东西南北中五方开挖五个大池,蓄水调洪,东为伏龟潭、西为浣纱潭、南为雁池、北为潦波潭,中为冰壶潭,凿河沟以连通,注入瓯江,即使遇上连绵大雨,也不致溢水成灾。

郭璞云:“城内五水配于五行,遇水不潦”。

郭璞连五斗之山,通五行之水,里面大有深意,隋朝萧吉云:“夫五行者,盖造化之根源,人伦之资始。

万品禀其变易,百灵因其感通。

本乎阴阳,散乎精像,周竟天地,布极幽明、、、、、、故天有五度以垂象,地有五材以资用,人有五常以表德。

万象森罗,以五为度。

”盈天地者无非五行,即是用五行之气流通孕育而福益活于三界之内五行之中的世人,使之长居久安生生不息也!
古来中华战乱频繁,故又考虑军事防守,为适应战时的需要,解决城内人民的用水,郭璞在城内开凿廿八口井,象应廿八星宿。

廿八宿乃天宫之舍,应四灵四时,为北斗运转所主宰,故凿井以策应之。

按照郭璞的“规划”,城墙采用砖石墙体,高3丈5尺,宽1丈2尺,总长2977丈。

城东西宽7里,南北宽5里,城内面积约3.8平方公里。

全城开辟了七座城门:东称镇海门(东门),南有瑞安门(大南门)、永宁门(小南门),西南有来福门(三角门),西北有迎恩门,北有永清门、望江门(朔门)。

城门外各增筑一道半圆形的城墙“月城”。

温州城筑就之后,因屏蔽周全,得天人造化之功而雄视东南,古人赞之为“控山带海,利兼水陆,东南之沃壤,一都之巨会”,从此奠定温州历史文化名城的基础。

2、寇不入斗的预言与应验
郭璞曰:若城绕山外,当聚富盛,但不免兵戈水火;城于山,则寇不入斗,可长保安逸。

郭公之言有何意涵?以天星秘法解之:斗之魁为会府,为阳气聚会蕴育造化之神,主
管内政统摄,;斗之柄为外廷,司生杀元化以正时令之所,主司外务运行。

故城居斗口魁中处正位以施政,动乎内应乎外,则邦无害道,外灾可弥而安居乐业。

如城居魁外,不依内神,徒恃斗柄转运乘旺之外力,虽然富盛,然久亲天罡之刚烈,则不免兵戈之祸。

当然斗魁免祸还有深一层的解说,只是赖某不想挑明了,郭公<<江赋>>有言:”经纪天地,错综人术,妙不可尽于言,事不可穷之于笔”。

有心追索者,自己去悟吧!
郭公之预言是否灵验?据资料显示,郭公立城后数百年平顺,700年后,北宋方腊聚众起兵,三个月内连连攻克今建德、歙县、杭州、金华、衢县、丽水六县市,势如破竹,但围攻温州斗城四十余天,却始终不能攻破!在明朝嘉靖时,倭寇猖獗,在广东、福建、浙江、江苏等省攻陷城池无数,而在嘉靖31---42年这十一年间,倭寇侵犯温州共六次,均未能攻入!故此千余年间每一任温州府官都信崇郭公仙术,除了十二次的加固外,其原来城貌都不变。

民国之后,西风东渐,以经济要发展、城市要扩张为名,而拆除旧城,’城绕山外’了。

自1927年起,十余年间温州古城墙及城门全部拆除。

在1941---1945年之间,温州遭受日本鬼子攻占,沦陷了三次,日本鬼的暴行,让温州从立城以来遭受了前所未有的灾难。

现在的温州自然是城绕山外,果然是骤然富盛,国内外也是知名的,但郭公哪句”不免兵戈水火”的预言是否还会不会成为温州人的梦魇呢?
遗恨
郭公扦造温州,象则北斗,凿井以应廿八列星,连五行之山蓄五水之潭,人居与生态环境相协调,并兼顾军事安全,可谓横开宏基,福益千秋!在一千六百多年间几乎保持原貌,直到数十年前古城墙才被尽数拆除,实在是罕见的堪舆实例。

温州原来可算是水城,水网密布,由环城濠池及城内的河、渠、沟、池所组成的,光绪时《永嘉县志》云:“昔人谓一渠一坊,舟楫毕达,居者有澡洁之利,行者无负载之劳”,‘永嘉’之意就是‘水长而美’,原可与苏州、无锡等水城相媲美,现在却堵塞了许多池湖,里面的许多水池都变得黑乎乎的。

不但破坏了生态环境,同时也是耗费了资源
今之温州城居斗外,精气外露之廷,自然富盛,改革开放以来,经过了原始积累、二次创业,现正在作‘三次跨越’的经济谋划,前景可瞻!然斗魁
不聚内气,内神已散不能化险,则温州恐非久安之善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