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文化知识竞赛题库(二)
第二届中华传统文化知识竞赛决赛题库

第二届中华传统文化知识竞赛决赛题库(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专题)《红楼梦》部分1、《红楼梦》中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死金丹独艳理亲丧”中写宝玉吃了面食,怕停食,林之孝家劝他饮"普洱茶",宝玉饮后,顿时食欲便增。
以下哪个不是普洱的别称()A顾渚紫笋B岩果紫C黄茶根D女儿茶2、黛玉初进荣国府时,所见到“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指的是()A迎春B探春C惜春D李纨3、贾蓉之妻秦可卿卧房可以看到的是唐伯虎的哪副画?A《燃藜图》B《九美图》C《海棠春睡图》D《洞庭黄茅渚图》4、迎春,探春,黛玉的丫鬟分别是______ ______ ______A司棋、入画、鹦哥 B金钏儿、侍书、紫鹃C、入画、司棋、侍书 D司棋、侍书、紫鹃5、《红楼梦》第七回中,焦大骂言中有这样一句:若再说别的,咱们红刀子进去百刀子出来!这是为何?A焦大文化水平低B焦大醉酒C 焦大颠疯D作者笔误6、张太医为秦可卿诊脉后说道:其左寸沉数者,乃心气虚而生火,左关沉伏者,乃肝家气滞血亏。
中医向来博大精深,有18伤之说,认为人有喜,怒,忧,思,悲,恐,惊其种请志的变化,请问下列哪种说法不符合中医的说法A.恐伤胆B.怒伤肝C.思伤脾D.悲伤肺7、第三十九回,李纨道:"凤丫头就是楚霸王,也得这两只膀子好举千斤鼎.她不是这丫头,就得这么周到了?"这丫头指的是谁?A,小红 B,司棋 C,平儿 D,袭人8、通灵宝玉上刻的铭文是什么?A,莫失莫忘,仙寿恒昌 B,不离不弃,芳龄永继C,你证我证,心证意证 D你侬我侬,情深意浓9、袭人,姓花,原名珍珠,先是贾母之婢,贾母喜其心地善良,能尽职,遂与了宝玉。
宝玉是看到陆游的哪句诗句后给其改的名?10、《秋窗风雨夕》是黛玉摹拟唐代哪位诗人哪首诗的格调所写.11、秦可卿死后,是谁向贾珍推荐王熙凤协理宁国府料理丧事?A贾蓉 B贾宝玉 C贾琏 D贾瑞12、“东海少了白玉床,龙王来请江南王”指的是《红楼梦》中四大家族的哪家?A贾 B史C王D薛13、“有凤来仪”赐名曰“潇湘馆”,“红香绿玉”改为“怡红快绿”亦曰怡红院,“蘅芷清芬”赐名曰蘅芜苑。
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节日知识竞赛试题

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节日知识竞赛试题第一部分:选择题(每题2分,共10题)1. 下面哪个节日是中国人最盛大地庆祝的节日?- A. 春节- B. 元宵节- C. 中秋节- D. 端午节2. 中国的传统节日清明节通常在哪个季节举行?-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3. 下面哪个节日是代表中国男性的节日?- A. 妇女节- B. 儿童节- C. 全民健身日- D. 七夕节4. 以下哪个节日是属于中国的农历节日?- A. 元旦节- B. 五一劳动节- C. 教师节- D. 元宵节5. 农历新年是中国的重要传统节日,也叫做什么?- A. 元宵节- B. 端午节- C. 春节- D. 中秋节6. 中国的中秋节通常在农历几月几日举行?- A. 一月一日- B. 五月五日- C. 八月十五日- D. 十二月三十日7. 以下哪个节日是中国人去祭祖先的节日?- A. 端午节- B. 清明节- C. 重阳节- D. 元旦节8. 下面哪个节日是家人团聚的节日?- A. 劳动节- B. 国庆节- C. 元宵节- D. 小年9. 传统的中国儿童节是在每年的哪个月?- A. 一月- B. 五月- C. 六月- D. 十月10. 曲阜是中国哪个节日的重要庆祝地?- A. 端午节- B. 清明节- C. 元旦节- D. 中秋节第二部分:填空题(每题2分,共5题)1. 中国的古代诗人杜甫生活在哪个朝代?- ____________2. 清明节时中国人会扫墓,用来纪念和缅怀谁?- ____________3. 中国传统节日春节的日期是根据哪个历法确定的?- ____________4. 中国的端午节有一个有名的传统食物,叫做________。
5. 中秋节时,中国人会吃一种圆形的食物,叫做________。
第三部分:简答题(每题5分,共3题)1. 请简要介绍一下中国的春节俗。
2. 请说明一下中国人在端午节期间常进行的活动。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竞赛试题库及答案(完整版)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竞赛试题库及答案(完整版)2022年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竞赛试题库及答案一。
单项选择题1.下列哪个文献中有“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这句话?(B)A.《论语》B.《周易》2.“满招损,谦受益”这句古训出自哪个文献?(A)A.《尚书》B.《孟子》3.中医学认为,人体衰老的体内改变原因不包括哪一个?(D)A.肝肾亏虚B.气血不足C.神气涣散D.天人不和4.“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中的筋、骨、皮分别指的是什么?(A)A.肌肉、关节、筋骨B.韧带、骨、皮肤C.肌肉、关节、神经D.韧带、骨、肌肉5.下列哪个选项中的内容都是中国国粹?(D)A.京剧、中国国画、指南针B.中国武术、烹饪、长城C.书法、中医药、印刷术D.中医、京剧、中国国画6.“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句话是谁说的?(B)A.XXX对儿子讲的一番话B.XXX对儿子讲的一番话7.“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中的“汤”指的是什么?(D)A.沸油B.冰水C.冶炼金属D.沸水8.下列哪句话出自《周易》?(A)A.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B.《论语》C.《孟子》D.《大学》9.“从善如流”这句话出自哪个文献?(D)A.《周易》B.《论语》C.《中庸》D.《左传》10.《了凡四训》是哪个朝代进士XXX所作?(B)A.清朝B.明朝11.“过有千端,惟心所造”这句话是指什么?(C)A.《周易》B.《老子》C.《了凡四训》D.《庄子》12.下列哪句话出自《礼记》?(C)A.《论语》B.《老子》C.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D.《庄子》13.下列哪句话出自《论语》?(D)A.《庄子》B.《左传》C.《孟子》D.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14.中医常讲的“盗汗”是指什么?(A)A.睡后不自觉地出汗B.白天在没有劳动或活动时出汗15.“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出自哪个文献?(B)A.《后汉书》B.《周易》C.《礼记》D.《论语》16.中医学强调“辨证论治”,主张治疗哪种情况?(D)A.已病B.重病C.小病D.未病17.“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这句话出自《孟子》。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竞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竞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竞赛赛题第一部分:选择题1. 以下哪个不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a) 火药b) 马达c) 印刷术d) 指南针2. 以下哪个不是中国古代的丝绸之路的起点?a) 长安b) 武汉c) 汉口d) 西安3. 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中,不包括下列哪一部?a) 《红楼梦》b) 《水浒传》c) 《西游记》d) 《三国演义》4. 中国古代哲学家孔子的名言是?a) 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
b)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c) 有志者事竟成。
d) 不怕慢,就怕站。
5. 中国传统音乐中的最高音乐声部是?a) 低音b) 中音c) 高音d) 没有最高声部第二部分:填空题6. 古代中国历史上的中央集权制度被称为____制。
7. 中国古代帝王居住的宫殿被称为____。
8. 中国古代最早的纸币名为____。
9. 中国古代对家族和家庭的尊重体现在____文化中。
10. 中国传统的春节始于农历的第____个月。
11. 中国的国花是____。
第三部分:判断题12.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
( )13. 中国传统剪纸艺术起源于唐代。
( )14. 中国传统节日元宵节是在农历正月十五日。
( )15. 中国传统婚礼会有踩花轿的习俗。
( )第四部分:简答题16. 请简要介绍中国古代的礼仪之邦的意义和特点。
17. 请简要描述中国传统联欢活动“舞狮”的起源和意义。
18. 请简要介绍中国传统艺术中的书法与绘画的关系。
答案:第一部分:选择题1. b2. a3. b4. b5. c第二部分:填空题6. 中央集权7. 宫殿8. 纸币9. 家族10. 1211. 牡丹第三部分:判断题12. 正确13. 错误14. 正确15. 正确第四部分:简答题16. 中国古代被称为礼仪之邦,意味着中国古代社会非常注重礼仪和仪式。
特点包括重视家族和家庭的尊重、尊重长辈和上司、讲究规矩和仪式等。
17. 中国传统联欢活动“舞狮”起源于古代的驱邪巴蛇舞。
(完整版)传统文化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班级:姓名(说明:竞赛时间为40分钟,满分为100分)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34分)1、人们为何称妇女为“巾帼”?(A)A、妇女戴的头饰叫巾帼B、妇女善于织造C、源于一个叫巾帼的女子的典故D、源于一个叫巾帼的地方2、在中国名山中,五岳占有显著的位置,其中“中岳”指的是:(D)A、泰山B、华山C、恒山D、嵩山3、北方人年夜饭要一般都要吃饺子,其象征意义是:(C)A、团圆美好B、年年有余C、更岁交子D、五福临门4、四书包括:《论语》、《大学》、《孟子》、(B )A、《礼记》B 《中庸》C、《周易》D、《春秋》5、中华民族的摇篮是:( C )A、黑龙江流域B、松花江流域C、黄河流域D、长江流域6、“青梅竹马”取自下列哪个典故(A )A、李白《长干行》B、白居易《长恨歌》C、李煜《虞美人》D、李商隐《无题》7、苏轼的《题西林壁》如今刻在(A )A、西林寺B、东林寺C、庐山D、龙虎山8、孔子是哪国人( B )A、秦国B、鲁国C、卫国D、宋国9、以下哪个历史人物不属于唐宋八大家的是(D )A、韩愈B、欧阳修C、曾巩D、柳永10、中国有一个传统习俗,农历腊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要过“小年”,通常人们要吃:( B )A、元宵B、饴糖C、腊八粥D、饺子11、七月七日长生殿,( C )A、夜深无人私语时B、相逢何必曾相识C、夜半无人私语时D、相见时难别亦难12、耳环最原始的作用是( B )A、女性身份的象征B、约束女性的行为C、装扮作用D、表示女性已婚13、“一日不见,如隔三秋”里的“三秋”是指:( C )A、三个月B、三年C、三个季度D、三十年14、唐代诗人中别称为诗鬼的诗人是:(B )A、李白B、李贺C、白居易D、杜甫15、“天知、神知、我知、子知”,最早是汉代人杨震说的,他说这句话的目的是为了:( A )A、拒绝收礼B、劝人投案C、替人投案D、向人发誓16、“交头接耳”这个成语出自下列哪部作品( A )A、《水浒传》B、《三国演义》C、《红楼梦》D、《西游记》17、“阳关大道”原是指通往那里的道路?( B )A、东海B、西域C、南国D、中原18、我们常说的“鸿雁传书”源自于以下哪个历史故事?(C)A、文姬归汉B、霸王别姬C、苏武牧羊D、楚汉相争19、下列哪个不是中国六大古都:(A )A南昌B开封C西安D洛阳20、七夕节,中国人通常吃什么?(B )A、蒿饼B、巧果C、汤圆D、竹筒饭21、我国传统表示次序的“天干”共有几个字?(B)A 、8 B、10 C、12 D 、1422、“回光返照”这个成语出自哪部作品(A )A、《红楼梦》B、《陈涉世家》C、《烈女传》D、《三国志》23、秦始皇灭六国后,统一了全国文字,这种汉字称作:( B )A、隶书B、小篆C、楷书D、行书24、长城的长度为( A )A、6300公里B、6000公里C、6800公里D、5500公里25、蹴鞠盛行于那个朝代(B )A、隋朝B、唐朝C、五代十国D、宋朝26不属于中国四大佛山的是:(B )A、普陀山B、武当山C、九华山D、峨眉山27朝杖之年,耄耋之年是指多少岁?(C )A、60岁B、100岁以上 C 、80---100岁D 、70岁28下列不属于我国四大传说故事的是:(D )A、《牛郎织女》B、《孟江女》C、《白蛇传》D、《山海经》29我们用“羞花”来形容历史上哪位美女?( B )A 、西施B、杨贵妃C、貂禅D、王昭君30、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
传统文化知识竞赛试题(附参考答案)

传统文化知识竞赛试题一、单选题,共100题。
1、中国有一个传统习俗,农历腊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要过“小年”,通常人们要吃()。
A.元宵B.饴糖C.腊八粥D.饺子参考答案:B2、秦始皇灭六国后,统一了全国文字,这种汉字称作()。
A.隶书B.小篆C.楷书D.行书参考答案:B3、在中国名山中,五岳占有显著的位置,其中“中岳”指的是()。
A.泰山B.华山C.恒山D.嵩山参考答案:D4、我国古代的很多事物都有自己的雅称,请问我们常说的“润笔”指的是什么?()A.文章书画稿费B.替人研磨墨汁C.为人作序D.清洗毛笔参考答案:A5、下列哪个不是中国六大古都?()A.南昌B.开封C.西安D.洛阳参考答案:A6、我国传统表示次序的“天干”共有几个字?()A.十个B.十二个C.十六个D.十八个参考答案:A7、“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这幅对联中提到的“三父子”是()。
A.曹操、曹丕、曹植B.苏洵、苏轼、苏辙C.班彪、班固、班超D.王羲之、王献之、王徽之参考答案:B8、孔子是哪国人?()A.秦国B.鲁国C.卫国D.宋国参考答案:B9、以下哪个历史人物不属于“竹林七贤”?()A.嵇康B.阮籍C.山涛D.王勃参考答案:D10、中国的书院制度自唐代始,有官方和私人设置的两类,下列各书院属于官方创办的是()。
A.岳麓书院B.嵩阳书院C.集贤书院D.白鹿洞书院参考答案:C11、下列传统节日中,()来源于二十四节气。
A.元宵节B.中秋节C.端午节D.清明节参考答案:D12、中国古代哲学中,有“阴阳八卦”的理论,这一理论出自()一书。
A.《尚书》B.《论语》C.《周易》D.《孟子》参考答案:C13、古人的婚礼在什么时间举行?()A.早上B.中午C.傍晚D.深夜参考答案:C14、“豆蔻”是指女子()岁。
A.十二岁B.十三岁C.十五岁D.十六岁参考答案:B15、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为航海活动提供重要条件的是()。
A.造纸术B.印刷术C.火药D.指南针参考答案:D16、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中,“沉鱼”指的是()。
中华传统文化知识竞赛题库(二)

中华传统文化知识竞赛题库(二)1.1995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把每年的()定为“世界图书和版权日”,简称为“世界读书日”。
A.4月23日B.4月22日C.4月24日D.4月21日2.“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句名言出自()。
A.托尔斯泰B.高尔基C.陀斯妥耶夫斯基D.车尔尼雪夫斯基3.“知识就是力量”,这句名言出自()。
A.罗素B.康德C.培根D.休谟4.迄今所知,我国较成熟的最古老文字是()。
A.陶文B.甲骨文C.简牍文D.金文5.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也是闻名世界的礼仪之邦,早在先秦就形成了一套完备的礼节仪式和礼仪制度。
传统的说法,把礼划分为()五类,称为五礼。
A.吉、凶、军、宾、嘉B.温、良、恭、俭、让C.恭、宽、信、敏、惠D.天、地、君、亲、师6.中国是个文明古国,音乐的发展也有悠久历史,但古乐曲是五声音阶,同西方的七声音阶有别。
中国古代音乐中的“五音”指的是()。
A.仁、义、礼、智、信B.宫、商、角、徵、羽C.天、地、君、亲、师D.麻、黍、稷、麦、菽7.“四书五经”中的“四书”是指()。
A.《论语》、《孟子》、《大学》、《中庸》B.《老子》、《庄子》、《孟子》、《墨子》C.《老子》、《庄子》、《孟子》、《孙子》D.《周易》、《论语》、《孟子》、《大学》8.《周易》是我国最古老的文化典籍之一,被誉为“六经之首”,对哺育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涵养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下列哪个句子出自《周易》?()A.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B.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C.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D.人之异于禽兽者几希,君子存之,小人去之9.《诗经》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内容包括风、雅、颂三个部分,它创造了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对我国的诗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诗经》的许多名篇佳句传唱千古。
其中,首篇《关雎》就有一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A.所谓伊人,在水一方B.执子之手,与子偕老C.风雨如晦,鸡鸣不已D.窈窕淑女,君子好逑10.《道德经》是我国先秦一部重要的著作,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所撰写,是()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国学知识竞赛题库2

抢答题1.小李杜:李商隐杜牧2.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3.三辅:左冯翊右扶风京兆尹4.科考三元:乡试,会试,殿试和自的第一名(解元,会员,状元)5.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6.三纲五常:三纲:父为子纲群为臣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7.史学双璧:史记资治通鉴8.中国十大古典悲剧:《窦娥冤》《赵氏孤儿》《精忠旗》《清忠谱》《桃花扇》《汉宫秋》《琵琶记》《娇红记》《长生殿》《雷峰塔》9.佛教四大名山:五台山峨眉山普陀山九华山10.成语“揭竿而起”的典故来自于古代哪次著名的起义运动?陈胜吴广起义11.电视剧《甄嬛传》讲述的主要是哪位清朝皇帝在位期间的故事?雍正12、按照古人的礼仪,一般称呼对方的儿子为(令郎),称自己儿子为(犬子)。
13、我国古代第一部字典是《说文解字》,第一部词典是《尔雅》。
14、古人所称的“手谈”指的是哪种物品?答:(围棋)。
15、古代所称“不惑之年”是指(四十)岁,“古稀之年”是指(七十)岁。
16、古代刑罚名目繁多,其中将脚砍掉的刑罚叫(刖),割去膝盖骨的刑罚叫(膑)。
17、汉代选拔人才的制度主要是(察举制),选拔后的官职名主要有(孝廉)和(秀才)。
科举制开始于(隋)代,殿试是由(武则天)首先设立的,第一甲前三名俗名分别叫做(状元)、(榜眼)、(探花)。
18、中国古代第一部国别体史书是《国语》,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第一部断代史是《汉书》。
19、根据成语写出相关的历史人物韦编三绝(孔子)破釜沉舟(项羽)才高八斗(曹植)春风得意(孟郊)20、有人把儒家十三部经典著作及比较好的注、疏、正义合刻在一起,名为(《十三经注疏》)。
21、根据古代诗人的雅号写出相应的诗人姓名: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佛(王维)诗囚(孟郊)诗豪(刘禹锡)诗鬼(李贺)诗魔(白居易)诗王(陆游)22、古典名曲《高山流水》取材于(“伯牙鼓琴遇知音”)的故事。
23、(西安碑林)是我国最大的碑刻艺术博物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传统文化知识竞赛题库(二)1.1995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把每年的()定为“世界图书和版权日”,简称为“世界读书日”。
A.4月23日B.4月22日C.4月24日D.4月21日2.“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句名言出自()。
A.托尔斯泰B.高尔基C.陀斯妥耶夫斯基D.车尔尼雪夫斯基3.“知识就是力量”,这句名言出自()。
A.罗素B.康德C.培根D.休谟4.迄今所知,我国较成熟的最古老文字是()。
A.陶文B.甲骨文C.简牍文D.金文5.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也是闻名世界的礼仪之邦,早在先秦就形成了一套完备的礼节仪式和礼仪制度。
传统的说法,把礼划分为()五类,称为五礼。
A.吉、凶、军、宾、嘉B.温、良、恭、俭、让C.恭、宽、信、敏、惠D.天、地、君、亲、师6.中国是个文明古国,音乐的发展也有悠久历史,但古乐曲是五声音阶,同西方的七声音阶有别。
中国古代音乐中的“五音”指的是()。
A.仁、义、礼、智、信B.宫、商、角、徵、羽C.天、地、君、亲、师D.麻、黍、稷、麦、菽7.“四书五经”中的“四书”是指()。
A.《论语》、《孟子》、《大学》、《中庸》B.《老子》、《庄子》、《孟子》、《墨子》C.《老子》、《庄子》、《孟子》、《孙子》D.《周易》、《论语》、《孟子》、《大学》8.《周易》是我国最古老的文化典籍之一,被誉为“六经之首”,对哺育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涵养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下列哪个句子出自《周易》?()A.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B.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C.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D.人之异于禽兽者几希,君子存之,小人去之9.《诗经》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内容包括风、雅、颂三个部分,它创造了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对我国的诗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诗经》的许多名篇佳句传唱千古。
其中,首篇《关雎》就有一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A.所谓伊人,在水一方B.执子之手,与子偕老C.风雨如晦,鸡鸣不已D.窈窕淑女,君子好逑10.《道德经》是我国先秦一部重要的著作,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所撰写,是()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道德经分为《道经》和《德经》两篇,分为81章。
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
A.儒家B.墨家C.道家D.法家11.先秦时代是中国文化的重要发展期,诸子百家的多部经典产生在这一时期,下列经典不属于这一时期的有()。
A.《孟子》B.《荀子》C.《孙子》D.《三国志》12.《论语》是记录孔子的门人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对中华民族的心理素质、道德行为和民族精神的形成起到过重大影响。
在新文化运动之前的两千多年时间里,一直是中国人的初学必读之书。
《论语》的核心思想可以用下面()的范畴概括。
A.仁、礼B.忠、信C.道、命D.智、勇13.“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句话出自()。
A.《孔子》B.《孟子》C.《庄子》D.《韩非子》14.“兼爱”、“非攻”思想的提出者是()。
A.孟子B.荀子C.墨子D.孔子15.“名不正则言不顺”是()的思想。
A.儒家B.道家C.法家D.墨家16.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兵书《孙子兵法》的作者是()。
A.孙武B.孙膑C.孙权D.孙策17.“泗水文章昭日月,杏坛礼乐冠华夷”中的“杏坛”指的是()。
A.孔子讲学的地方B.老子讲学的地方C.庄子讲学的地方D.墨子讲学的地方18.《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下列史书中,也属于编年体的是()。
A.《资治通鉴》B.《新唐书》C.《元史》D.《汉书》19.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是()。
A.《灵宪》B.《甘石星经》C.《授时历》D.《大衍历》20.我国最早的中医学专著是()。
A.《黄帝内经》B.《本草纲目》C.《千金方》D.《抱朴子》21.古汉语中,关于“阴”、“阳”的说法正确的是()。
A.山南为阳,水北为阳B.山南为阴,水北为阳C.山南为阳,水北为阴D.山南为阴,水北为阴22.“豆蔻”是指女子()岁,“弱冠”是指男子()岁。
A.十二岁二十岁B.十三岁十六岁C.十五岁十二岁D.十六岁十三岁23.我国古代有丰富的天文历法知识。
许多古书中的文句都涉及天文历法,所以,要培养阅读古书的能力,就要懂得基本的天文历法知识。
“七月流火”指天气()。
A.转凉B.转暖C.太热D.太冷24.古代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其中的“御”是指()。
A.驾车B.射击C.算术D.书法25.《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我国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大约3000年的历史。
它开创了我国纪传体史书的编写体例,史料翔实,叙事简洁,文笔生动,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史记》的作者是()。
A.班固B.班超C.司马迁D.司马光26.我国的经学形成于西汉时期。
西汉统治者接受了()的建议,推行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化政策,确立了儒学的官学地位。
A.萧何B.霍去病C.卫青D.董仲舒27.西汉时期,我国的数学就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当时的()一书中,就出现了“勾三股四弦五”这一有关“勾股定理”的描述,比西方早了大约500年。
A.《国语》B.《韩非子》C.《周髀算经》D.《左传》28.东汉时期的()一书总结了周秦至汉代的数学成就,其中包括有关面积、体积、负数运算、一元二次方程解法,这标志着以计算为中心的中国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
A.《论衡》B.《九章算术》C.《人物志》D.《说文解字》29.张仲景是东汉名医,被后世尊称为“医圣”,他的著作()中记载有“人工呼吸法”,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
A.《景岳全书》B.《脉经》C.《伤寒杂病论》D.《神农本草经》30.在下列宗教中,起源于中国本土的是()。
A.佛教B.道教C.伊斯兰教D.基督教31.诗句“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和“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所描写的人物和作者分别是()和()。
A.刘备杜甫B.关羽李白C.诸葛亮杜甫D.张飞辛弃疾32.奠定三国鼎立局面的战争的是()。
A.祖逖北伐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D.八王之战33.《金刚经》是()的经典。
A.儒教B.道教C.佛教D.明教34.我国第一部系统分析字形和考求字的本义的字典是()。
A.《新华字典》B.《康熙字典》C.《永乐大典》D.《说文解字》35.东晋王羲之被后世书法界尊为“书圣”,人们用“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形容他的书法之妙。
他博采众家之长,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尤其擅长行书,他的行书代表作是()。
A.《快雪时晴帖》B.《孔侍中帖》C.《兰亭序》D.《十七帖》36.贾思勰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著名农学家,他完成了()一书,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完整的农学著作,也是世界农学史上的优秀著作。
A.《齐民要术》B.《农政全书》C.《水经注》D.《世说新语》37.文言短篇小说在中国文学的发展历程中别具一格,()代表了我国文言短篇小说的最高成就。
A.干宝的《搜神记》B.刘义庆的《世说新语》C.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D.蒲松龄的《聊斋志异》38.中国最早的文言志怪小说是()。
A.《搜神记》B.《聊斋志异》C.《西游记》D.《世说新语》39.著名的《女史箴图》是东晋时期的著名画家()的作品。
A.顾恺之B.吴道子C.阎立本D.郑板桥40.《南史》、《北史》是记载我国南北朝时期历史的两部史书,下列人物中谁不可能出现在这两部书中。
()A.侯景B.宇文泰C.萧统D.王维41.类书编纂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一般认为,三国时期魏国的《皇览》是最早的类书。
我国古代编纂的类书中,规模最大的是()。
A.《艺文类聚》B.《太平御览》C.《古今图书集成》D.《永乐大典》42.北魏时期的地理学家()所著的《水经注》,既是一部优秀的地理学著作,同时具有很高的文学和史学价值。
从中我们得知中国最早使用石油。
A.郦道元B.徐霞客C.裴秀D.祖冲之43.唐代的雕版印刷物以()为最多。
A.历书、韵书B.佛经、佛像C.四书五经D.诗词曲选本44.被称为我国最大的古典艺术宝库的石窟是()。
A.敦煌莫高窟B.洛阳龙门石窟C.大同云冈石窟D.天水麦积山石窟45.中国最早的书肆“槐市”出现在()的长安。
A.秦代B.西汉C.东汉D.唐朝46.“兼听则明,偏听则暗”这句格言出自()。
A.《资治通鉴》B.《论语》C.《荀子》D.《史记》47.我国古诗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近体诗是一种在字数、声韵、对仗方面都有严格规定的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两种类型。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一诗属于()。
A.五言绝句B.七言绝句C.五言律诗D.七言律诗48.唐代是我国诗歌非常繁荣的一个时期,出现了许多伟大的诗人。
其中,“诗仙”李白,“诗圣”杜甫,人称“李杜”。
请问人称“小李杜”的两位诗人分别是()。
A.李商隐、杜牧B.李清照、杜甫C.李贺、杜牧D.李世民、杜如晦49.王勃是初唐著名诗人,他的诗文集被称为《王子安集》,他的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出自()A.《杜少府之任蜀州》B.《滕王阁序》C.《春夜喜雨》D.《山居秋暝》50.“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明妃”是指中国古代四大美人之一的()。
A.王昭君B.杨贵妃C.西施D.貂禅51.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称。
这八个人分别是: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
A.苏武B.苏秦C.苏轼D.苏三52.重阳节,人们有登高、赏菊、插茱萸和喝()的风俗。
A.菊花酒B.雄黄酒C.葡萄酒D.黄酒53.下面的()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
A.峨嵋山B.青城山C.黄山D.泰山54.“书院”是我国古代授徒讲学的一种教育组织,北宋初期兴盛起来,形成我国书院教育的一个高潮,出现了著名的()、白鹿洞书院、嵩阳书院、应天书院,合称为“宋初四大书院”。
A.岳麓书院B.丽泽书院C.石鼓书院D.茅山书院55.茶的饮用历史在我国相当悠久,唐代陆羽的()一书,较早地考察和记述了茶的起源、产地、饮用方法。
A.《茶论》B.《茶说》C.《茶经》D.《茶记》56.印刷术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北宋时期的《梦溪笔谈》记载了早期的活字印刷术,它的作者是()。
A.苏东坡B.沈括C.王安石D.欧阳修57.李清照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女词人,她的《漱玉词》在中国诗词史上享有盛誉,事实上,在宋代,还有另一位有名的女诗人,曾经写下“竹摇清影罩幽窗”这样的优美诗句,这位作者是()。
A.蔡文姬B.柳如是C.梁红玉D.朱淑贞58.“瘦金体”由()所创的书法字体。
A.宋徽宗B.柳公权C.蔡京D.颜真卿59.南宋末年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写了著名的《过零丁洋》,被后人传颂,诗的最后一句是()。
A.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B.明朝又是孤舟别,愁见河桥酒幔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