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方案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讲义练习(全国卷Ⅱ):第七章 写作 专题三精题规范演练 含答案
优化方案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考法揭秘(全国卷Ⅱ):第5板块第16题 语句补写 Word版含答案

第16题语句补写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5分)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
根据下文的内容很容易看出①处应填阅读的两种类型:记忆型和批判型。
②处应填的是批判型阅读与记忆型阅读相比的优点:不追求盲从书本知识。
③处与上下句之间形成递进关系的排比句。
答案:(示例)①阅读有记忆型和批判型之分②简单的、机械的知识记忆③通过质疑找出问题的根源(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亦可)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2个字。
(5分)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
首先要准确把握材料的陈述对象:生命的呼吸。
再分析这段话的层次,第一层从正反两方面说明“生命需要呼吸”,第二层说明人体呼吸的过程,第三层类比说明“土壤呼吸”和“人的呼吸”是相同的。
据此,根据连贯的要求可以补写出相关语句。
答案:(示例)①一个人活着就必须呼吸②从大气中吸入氧气③吸入氧气释放二氧化碳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0个字。
(6分)一提到根的作用,可能首先想到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两项是绝大多数植物根系的本职工作。
然而,进化史上最早出现的根,作用却并非吸收水分和吸取养料,而是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早期类型的根被称为假根。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因为在这些根内部没有运输水分和养料的通道,它仅有的作用就是固定植株。
假根将植物固定在合适的生活环境中,会降低风吹和水流的影响,提高其生存几率。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准确的能力。
首先把握材料涉及的领域,其次依据上下文,根据连贯的要求补写出相关语句。
答案在材料中有所提示。
答案:①吸收水分和吸取养料②固定植株的位置③之所以称其为假根近三年来,课标全国卷第16题均为补写式连贯题。
高考语文(全国卷Ⅱ)二轮总复习课件: 人物形象特点分析或概括力戒不准、不全

第四章
小说阅读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男人知道后,特意赶过来,冲着马兰花吼: “钱呢?麻婶 的女儿还你了吗?老子就没见过你这么傻的女人! ” 男人离开时,一脚踢翻一只菜篓子,红艳艳的西红柿滚了 一地。 马兰花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转。 从此,男人耿耿于怀,有事没事就把六百块钱的事挂在嘴 边。马兰花只当没听见。一天,正吃着饭,男人又拿六百块钱 说事了。男人说: “咱都进城好几年了,住的房子还是租来的。 你倒好,拿六百块钱打了水漂儿。 ”
栏目 导引
第四章
小说阅读
运动后期,他被结合,成为革委会的一名副主任。我不常 去上班,又在家里重理旧业,养些花草。他劝告过我两次,我 不听。一天,他和军管会负责人来到我家,看意思是要和我摊 牌。但因我闭口不言,他们也不好开口,就都站起来,这时冯 前忽然看见墙角那里放着一个乡下人做尿盆用的那种小泥盆, 大声说: “这里面有金鱼! ” 不上班和养花养鱼,是“文化大革命”中他们给我宣传出 去的两条罪状。军管人员可能认为他这样当场告密有些过分, 没有理他就走了。 (有删改 )
栏目 导引
第四章
小说阅读
我体会到这一点以后,当众就不再叫他冯前,而是老冯, 最后则照例改为冯前同志了。 不久,就来了“文化大革命” 。七月间,大家在第一工人 文化宫心惊肉跳地听完传达,一出会场,我看见人们的神情、 举止、言谈,都变了。第二天,集中到干部俱乐部学习。传达 室的人告诉我:冯前同志先坐吉普车走了,把他的卧车留给我 坐。当时,我还很感激,事到如今,还照顾我。若干年后,忽 然怀疑:当时,他可能是有想法的。他这样做,使群众看到, 在机关,第一个养尊处优的不是总编,而是我。
栏目 导引
第四章
小说阅读
汇去一千元,多出来的四百块算是对大姐的一点心意吧。还有 一事,我听母亲说过,大姐一家住的那房子还是租来的。母亲 走了, 房子我用不上, 一时半会儿也卖不了, 大姐如果不嫌弃, 就搬过去住吧,就当帮我看房子了,钥匙我随后寄去。 ” 马兰花读着信,读出满眼的泪水…… (有删改 )
1.1.1 高考语文总复习课后习题优化设计(Word版含答案)

第一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一论述类文本阅读一细处攻坚——洞悉命题手段与陷阱,学会三重比对预习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所谓文学,就是以言达意的一种艺术。
言所以达意,然而意绝不是完全可以言达的。
因为言是固定的,有迹象的;意是瞬息万变、缥缈无踪的。
言是散碎的,意是混整的。
言是有限的,意是无限的。
以言达意,好像用断续的虚线画实物,只能得其近似。
文字语言固然不能全部传达情绪意旨,假使能够,也并非文学所应希求的。
一切艺术作品都是这样,尽量表现,非惟不能,而也不必。
《论语》中“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几句话绝没完全描写出孔子说这番话时候的心境,而“如斯夫”三字更笼统,没有把当时的流水形容尽致。
如果说详细一点,孔子也许这样说:“河水滚滚地流去,日夜都是这样,没有一刻停止。
世界上一切事物不都像这流水时常变化不尽吗?过去的事物不就永远过去决不回头吗?我看见这流水心中好不惨伤呀!……”但是纵使这样说去,还没有尽意。
而比较起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九个字比这段长而臭的演绎就值得玩味多了!陶渊明在《归园田居(其一)》中,用“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四十字把乡村风景描写得多么真切!然而仔细观察起来,乡村景物还有多少为陶渊明所未提及。
从此可知文学上我们并不以尽量表现为难能可贵。
在音乐里面,我们也有这种感想,凡是唱歌奏乐,音调由洪壮急促而变到低微以至于无声的时候,我们精神上就有一种沉默肃穆、和平愉快的景象。
《琵琶行》里形容琵琶声音暂时停顿的情况说,“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这就是形容音乐上无言之美的滋味。
英国诗人济慈在《希腊花瓶歌》中也说,“听得见的声调固然幽美,听不见的声调尤其幽美”,也是说同样的道理。
所谓无言,不一定指不说话,是注重在含蓄不露。
雕刻以静体传神,有些是流露的,有些是含蓄的。
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练专题57写作__真题专练含解析

专题57 写作——真题专练1.(2024·全国·高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材料,依据要求写作。
双奥之城,闪烁世界。
两次奥运会,都显示了中国体育发展的新高度,展示了中国综合国力的跨越式发展,也见证了你从懵懂儿童向有为青年的跨越。
亲历其中,你能感受到体育的荣耀和国家的强盛;将来前行,你将融入民族复兴的澎湃春潮。
卓越永无止境,跨越永不停留。
请结合以上材料,以“跨越,再跨越”为主题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受与思索。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例文】“跨越”,显盛世荣华体育是媒介,奥运是桥梁,“双奥之城”北京以绝世的风华闪烁世界,让国人也让世界感受到体育和奥运的魅力,以及和平与发展的要义。
两次奥运,两度跨越,跨越,再跨越,这不仅是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态势,也是以经济与科技实力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的兴盛态势。
体育兴,则国兴;体育强,则国强。
“东亚病夫”的世纪之辱犹在眼前,帝国主义列强的枪炮隆隆声仍在耳畔。
在上无片瓦遮身,下无立锥之地,中无颗粟果腹的年头里,先不奢谈体育事业的发展,就连国民的身体素养也无法得到保障。
羸弱的躯体,怎能担负起国家解放和民族独立的重任?所以,我们要发展经济,解决穿衣吃饭的问题,还国民一个健康的体魄。
在迈向中华民族复兴的征程里,我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国策,大力发展国民经济,并想方设法地进行科研创新,努力提升科技水平;因为邓小平说过“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而且在当今的国际舞台上,国与国的竞争已经提升为以科技实力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的竞争。
而今,双奥之城,双星闪烁,两度“跨越”的辉煌,今昔比照,正是我国综合国力高速发展的明证。
由“东亚病夫”到体育大国,这是了不得的跨越;同样的,由“精英体育”到“群众体育”更是一个了不得的跨越。
我们曾经验过“唯金牌”的时代,我们曾把成败得失看得比性命还重,但“双奥会”让我们,也让世界相识到一个不一样的中国。
专题03原句与改句效果分析考点解析(课件)-2025年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各考点解析宝鉴

3.句式特点。长短句(另立专题分析)、常式句变式句、整句散句、主动句 被动句等。每一种句式都有不同的表达效果,考生要分别识记并能灵活运果,不 能仅就句式本身而言,还要结合具体的语境展开分析,毕竟语句离不开语境,所 以,分析句式时一定要把它放入整段文字中分析,注意结构的对应,句式的衔接 ,陈述对象的承前或蒙后省略等。
这里主要讲一讲变式句,因为变式句往往能够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我们常 见的变式句有定语后置、主谓倒装、状语前(后)置、宾语前置等几种。将定语、 状语等修改成分独立出来,单独形成一个个小分句。如2023年新课标全国Ⅰ卷21 题,分析划线句子标点停顿的表现力。划线句子为:闭住口,半天,打出一个嗝 。答案为:②处的两个逗号将时间状语“半天”独立出来,起强调作用,突出“ 闭住口”的时间之长,凸显了狂风的猛烈和祥子在狂风中坚持拉车的痛苦与窘态 。(4分)
二.原句VS改句表达效果对比分析的答题模式:
由于该题型在试卷中分值一般为4至6分,根据依分答题的原则,现分出两种 答题模式,以第一种答题模式为主。
第一种模式: 提问形式: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如果写成“……”,表达效果有什么不 同?(5或6分) 答题模式: ①原句运用了……,(分析内容)……,(回答表达效果);而改句没有( 只是)……。 ②原句运用了……,(分析内容)……,(回答表达效果);而改句没有( 只是)……。 ③原句运用了……,(分析内容)……,(回答表达效果);而改句没有( 只是)……。 注:从上面修辞、顺序、结构、词语、标点、描写角度、表现手法、感情 色彩、前后文的衔接等角度,确定三个重要考点,逐一分析。
例2: 变式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徐志摩《再别康桥》) 倒装效果分析:这是一个状语前置的诗句,将“轻轻的”置于主语之前,打 破了平衡,突破了沉闷,使诗句也显得活泼多姿,更能突出我对康桥的爱恋和不 愿打扰的情感。这就是打破正常语序后语言的魅力,让读者回味无穷。 例3: 变式句:如果我能够,我要写下我的悔恨和悲哀,为子君,为自己。(鲁迅 《伤逝》) 倒装效果分析:这个句子中,作者将“为子君,为自己”这个状语后置,就 是为了突出悔恨和悲哀的对象,强调悔恨和悲哀的程度之深。
2025高考总复习语文专题讲解课件:专题二 文学性文本阅读之高考真题

爽,便把那个赏金用力直向台上掼去,惹得一片喝彩。当天第一个叫保安队队长。第 一出戏象征吉祥性质,对神示敬,对人颂祷。第二出戏与劝忠教孝有关。到中午休息, 匀出时间大吃大喝。休息时间,一些戏子头上都罩着发网子,脸上颜料油腻也未去净, 争到台边熟食棚子去喝酒,引得观众包围了棚子看热闹。妇女们把扣双凤桃梅大花鞋 的两脚,搁在高台子踏板上,口中嘘嘘地吃辣子羊肉面,或一面剥葵花子,一面并谈论做 梦绩麻琐碎事情。下午开锣重唱,戏文转趋热闹活泼。
税局主任、督察等,到时前来看戏。还每天特别备办两桌四盘四碗酒席,款待这些人 物。 到开锣那天,本村和附近村子里的人,都换了浆洗过的新衣服,荷包中装满零用钱,赶到 萝卜溪伏波宫看大戏。因为一有戏,照习惯吕家坪镇上卖大面的、卖豆糕米粉的、油 炸饼和其他干湿甜酸熟食冷食的,无不挑了锅罐来搭棚子,竞争招揽买卖。妇女们且 多戴上满头新洗过的首饰,或镀金首饰,发蓝点翠首饰,扛一条高脚长板凳,成群结伴跑 来看戏,必到把入晚最后一幕杂戏看完,把荷包中零用钱花完,方又扛起那条凳子回 家。有的来时还带了饭箩和针线,有的又带了香烛纸张顺便敬神还愿。平时单纯沉静 的萝卜溪,于是忽然显得空前活泼热闹起来。
秧,比如一口气吃了个12斤的西瓜。你跟他们一起笑吧,确实值得笑上一场。 你们谈到黑了,会有人请你吃饭。不必客气,谁先请就跟谁去。能喝多少喝多少,能吃 多少吃多少,这才像客人。天黑了,他们会留你住宿。他们非常好客。 儿子,你去找找那间草屋。它在村子的东头,通往晒场的路边,三面环水。你比着照片, 看它还像不像当年。也许那草屋已经不在了,当年它就晃晃的,想必支撑不到你去。 也许,那里又成了一片稻田。 晚上,你到田间小路上走走。你边走边读“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感受会 深深的。风吹来暖暖的热气,稻穗在风中作响。一路上,有萤火虫为你照着。 假如你有胆量,就到村东头的大坟茔去。多半会碰上“鬼火”,也就是磷火。你别跑,
统考版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三部分考前冲刺卷一

考前冲刺卷(一)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在中国的哲学和艺术理论中,存在一个“以小见大”的美学思想,中国古代美学的“以小见大”思想,经历了一个从先秦的以大为美,到六朝时期逐渐转变为对小的推崇的发展阶段。
六朝时期,王朝更迭频繁,士大夫阶层开始返归于内,成就心性的圆满,以平和的愉悦代替外在的争夺。
印度宗教哲学和思想信仰的传入发展也是“以小见大”得以在六朝时期流行开来的重要原因。
诗词中的“以小见大”,包括以小物写家国情思,以细节揭示深刻主题。
如辛弃疾的《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从饥鼠、蝙蝠、灯、雨、风、破窗户纸等富有典型意义的小物小景构筑的意境中,见出词人所处环境的荒凉恐怖、萧瑟孤寂,以及生活的潦倒孤独,从而体会到社会环境的残酷,领悟到词人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周邦彦《西河·金陵怀古》这首词的最后,一对燕子呢喃的这一细节,写出了东晋王、谢两大家族的兴衰史,进而使人产生时代变迁、盛极而衰的感慨。
诗人陶渊明在物质短缺、孤独寂寞的情况下,仍然写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句,在于诗人的心灵体验是充满圆足的,心灵的圆足和超越可以穿透世界,洞察千秋,贯通人伦。
中国古代的园林设计更加注重通过调配假山、泉水来创造意境。
大到皇家园林,小到私家园林,空间都是有限的,从横向或纵向让游人扩展视野和联想,才可以“以小见大”。
清代所建的颐和园,就借用了玉泉山和玉峰塔的景致,来达到丰富本园的目的。
在园林设计中,分割渗透方法也体现了“以小见大”思想。
利用游廊、树木花草等作为景区或景物之间的间隔,以阻挡人们的视线,当人们走出间隔,眼前就会突现一处美妙不凡的景观,让人眼前一亮;而透景则完全是一种隔而不断、可见而不可及的设计方式,从而诱发人们对另一空间的无限遐想,激发探寻参观的愿望。
空间的调配选择是中国古代园林意境创造的重要手段,如何在有限的园林中让园中人感受到无限的自然意境,是每一个造园人心中的最高理想。
专题24 名句名篇默写新题型(讲义)(原卷版) -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考点24名句名篇默写新题型名句名篇怎么考1.市面上流传必备古诗文版本众多:60篇,64篇,72篇。
其实,国家考试委员会并没有明确考查哪一个版本,也没有明确哪些篇目。
2.按照最新版本,人教版必修上下,选择性必修上中下课后要求背诵的篇目更少。
但从往年高考考试的内容来看,仅课本上要求背诵的篇目,远远不够。
3.初中课本及高中课本中的古诗、古文有可能都属于考查范围,特别是名篇(包括古诗、古文)。
4.意象类不限篇目开放性理解性默写一直是高考关注的重点,建议备考时可以以“意象”为核心,把古诗中常用意象分类整理,让学生记忆。
5.理解性默写的背诵只是前提,其核心还是在于“理解”,所以,要准备把握命题的角度和考查的相关知识点。
6.常用的易错、易混、易忘的关键词是考查的重点。
一般情况下,难以书写,不常使用,桀骜难懂的词语不再考查。
2023年高考情景默写规律小结通过对2023年全国1卷、2卷、甲卷、乙卷高考情景默写题的分析。
有以下几点体会:1、分值都为6分,但是在篇目的选择上看,高中篇目和初中篇目均有涉及,但仍以高中必背篇目为主。
2、《赤壁赋》《劝学》《师说》等经典名篇不再成为热门考试篇目。
《报任安书》《李凭箜篌引》《五代史伶官传序》《临安春雨初霁》《邹忌讽齐王纳谏》《行路难》等非传统经典篇目开始成为考查内容。
3、试题新颖灵活、思维跳跃性大;全国高考四套试卷第3道情景默写题均为开放性试题。
(1)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说,自己编写《史记》“________”,便遭遇了李陵之祸,因痛惜这部书不能完成,所以“__________”(2023年全国卷1卷)(3)小刚临摹了一幅诸葛亮的画像,想在上面题两句诗,却一直没想好。
汪老师认为不妨直接用古人成句,比如“__________,_________”就很好。
(2023年全国卷1卷)(3)小刚在他创作的历史小说《正气歌》中写道:文天祥月下独步于江边,眼前壮阔的景象使他不禁吟诵起前人的写景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阅读下面的材料与例文,请就其结构模式作点评。
[材料]最近,网络上流行一段话:“你要搞清自己人生的剧本——不是你父母的续集,不是你子女的前传,更不是你朋友的外篇。
”对此,你有何思考与感悟?
请任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拟题目;②自定立意;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例文]
做人生的主角
生命不是一张永远旋转的唱片,青春也不是永不衰老的容颜。
当白发苍苍的老人坐在夕阳下小憩时,他也许会扪心自问:我的人生舞台上谁是主角?是我吗?年轻人,从今天起做自己人生的主角吧!从今天起活出生命的精彩吧!
做人生的主角,坚持自己的坚持。
“田园将芜胡不归?”面对污浊的官场,面对良心的拷问,陶潜不由得仰天长叹。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他再也不愿违背心性被囚于官场,他渴望率性而为,纵情高歌。
他选择了田园,挣脱了羁绊,回归本真,成为自己人生舞台的主角,于是我们听到了“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吟咏,更有那“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的告白。
唯有做自己喜欢的事,心灵才能得以放松;唯有做自己人生的主角,灵魂才能翱翔于苍穹。
做人生的主角,幸福自己的幸福。
“人的生命不在于长短,在于是否痛快活过。
”三毛,一位至情至性的奇女子,生命虽短暂,足迹却遍天下,爱情也感天动地。
烈日灼烫着脸庞,她依旧倔强而幸福地仰望撒哈拉的阳光,沙漠的炙烤不能阻挡她对幸福的渴望。
做人生的主角,于是她离开了青山绿水的家乡,浪迹天涯,在人间烟火中寻找情感的寄托。
她选择了荷西,选择了触手可及的幸福。
在她的内心深处,幸福使荒漠不再荒凉,拥有幸福,自己的心灵便是天堂。
三毛深爱着野性的沙漠,深爱着纯情的荷西,她是幸福的。
做人生的主角,快乐自己的快乐。
“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
”与命运顽强抗争的音乐巨人贝多芬,他沉醉于音乐之中,用创作收获着快乐。
他双耳失聪,意志坚定;终生未娶,孑然一身;献身艺术,笔耕不辍。
他
残疾、孤独,世界不给他快乐,但他把苦难铸成了快乐献给世人!
耳聋,对音乐家来说是整个世界的死亡。
世界都死了,但贝多芬不曾死,他是生活的巨人、音乐的巨人。
我要对自己说:我不是父母的续集,不是子女的前传,更不是朋友的外篇,我就是我!
纵然唱片终有一天会停止旋转,我依旧要唱出我的快乐;纵然容颜终有一天会衰老,我依旧要秀出最美的笑靥。
我的人生,主角是我!
[我的点
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评]文章灵活采用了“三层五段式”结构模板:以设问句引出文章主旨,开宗明义,思路清晰,布局合理;三个分论点独立成段,突出醒目,新颖灵动,事例典型,评析精当;结尾简练,收束有力。
美中不足的是缺少几个更具时代气息的素材,每段一个人物都从正面论述,手法单一。
2.(2015·四川省乐山高三月考)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位母亲端菜到餐厅,不小心把盘子摔了,她一脸无辜地耸耸肩:“这盘子怎么这么滑啊!”过几天,她五岁的儿子打破了一只口杯,她责备道:“你就不能小心点吗?”
当销售人员的业绩不佳时,销售经理常常将其归因于下属的懒惰;当销售经理自己的业绩不佳时,他往往将其归因于市场环境不好,或者怪罪其他部门不配合。
上面的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悟和联想?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要求:①必须符合文体要求;②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③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写作提示:“宽以待己,严以律人”是这则材料的核心,抱怨别人而不检讨自己是这位母亲和销售经理的共性。
如果写成议论文,可采用最简单的“三层五段式”结构模板,先引述材料,提出观点“要检讨自己”。
然后从三个方面分析检讨自己的好处或如何检讨自己,最后总结收束。
如果写成记叙文,可编述故事,前面三种记叙文的结构模板任选一种即可。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著名作家麦家说,平庸的人有一条命:性命。
优秀的人有两条命:性命和生命。
卓越的人有三条命:性命、生命和使命,它们分别代表了生存、生活和责任。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写作提示:作文可立意为:勇于担当才能走向优秀和卓越,责任,使命,拒绝平庸,让生命有意义,珍爱生命拒绝平庸,平凡但不平庸等等。
从文体上看,本题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考生可以根据自己平时复习情况选择自己擅长的文体来写,注意尝试运用前面讲到的不同的结构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