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高】2018高三语文总复习(湖南专用)【配套教案】 精做湖南高考题,把握复习方向
【步步高】(新课标)高考语文大一轮总复习 散文阅读 概括内容要点和主旨题 题组训练(含解析)

概括内容要点和主旨题题组训练一、对点题组(2011.天津)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乘船而行,每每靠近城镇,常常能发现一座塔。
眼下泛舟武水到沈从文故乡凤凰去,果然看见有座古塔突兀于小镇高坡之上。
那塔顶上长着一棵硕壮的树,正面看像一团绿色的云,侧面看像老人的头。
船泊码头,便要去细看这幅山水泼墨。
它是一座七层古塔,显然已老态龙钟,不单砖石风蚀斑驳,而且所有的塔角翘檐都已破损残缺,仅仅剩下三只孤寂的风铃,但已哑然失声。
惟有被香烛熏烤得髹黑的塔门及残存于地缝里的灰烬,才表明也还有人来此祭祀。
因此我想,它的存在不过是一个凝固了的历史故事罢了。
在湘西山区,这样的故事也还多着呢。
(节选自易允武《塔上的树》)1.第二段中古塔的“老态龙钟”体现在哪些方面?请加以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砖石斑驳,②塔角翘檐破损残缺,③风铃失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徽式民居中,最为考究的当算设在房屋内的天井,每家皆有。
一进一天井,套间组合,环环相扣。
因徽式民居山墙高筑,窗户很小,天井便成了高墙深院内的天窗,在四面八方的中轴瓦檐下,形成室内别有洞天的气势,仿佛能容纳大千世界,为屋中人提供了聊以舒心的视觉空间。
那翘角走兽,似俯瞰守卫着方寸天地,在日月光辉的投射下,形成光与影交叠、气与流相通的理学,起到了屋内通风、采光、透气的调节作用。
据说在徽州风水理论中,水是玉气和财富的象征。
天井巧造“四水归堂”,锁型井底蓄水,寓意暗室生财,是想锁住来之不易的财气。
在建筑技法上,天井是典型的虚实结合手法,借以展示一种似有与似无、恍惚与朦胧的空间美,亦是徽州人“无中生有,有中生无”的哲学观,其间更隐含着“临水成村,辟乾冲于洞里;固花结屋,驻日月于壶中”的寓意。
徽州人的聪明才气,在一方天井上,可窥一斑。
(节选自程越华《梦里梦外的婺源》)2.作者为何说“徽州人的聪明才气,在一方天井上,可窥一斑”?试结合文本加以概括。
步步高教材语文答案

步步高教材语文答案1、4.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A.羞怯(qiè)粗犷(kuàng)褴褛(lǚ)戛然而止(jiā)B.蹒跚(pán)徘徊(huái)揩(kāi)油抑扬顿挫(cuò)(正确答案)C.恣睢(zì)教诲(huì)两栖(xī)吹毛求疵(chī)D.沉淀(diàn)炽热(zhì)告罄(qìn)桀骜不驯(jié)2、下列选项中加着重号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A、冠冕miǎn脑髓suǐ吝啬lìB、自诩xǔ蹩进bié鱼鳍qí(正确答案)C、国粹cù譬如pì磕头kēD、孱头càn 摩登mó给予gěi3、1“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一句表现了小伙子焦急万分的心情。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4、1“别有忧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一句与原文一致。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5、13.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单选题] *A.滑稽(jī)宽宥(yǒu)菡萏(hán)殚精竭虑(dān)B.门槛(kǎn)缄默(jiān)胸脯(pú)间不容发(fà)(正确答案)C.坍塌(tān)锃亮(zèng)怯懦(ruò)信手拈来(diān)D.盘桓(yuán)褴褛(lǚ)拾级(shè)舳舻相接(zhóu)6、21.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单选题] *A.临近期末,同学们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都有很大的提高。
B.中餐的推广使豆腐日益受到各国的欢迎是可以预期的。
C.我们一定要跳出惯性思维,提高思想认识,着力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转型。
(正确答案)D.通过哈桑的誓言“为你,千千万万遍”,使我懂得了朋友间友谊的珍贵。
2025高考语文步步高大一轮复习讲义教材文言文点线面必修上册(一) 整合迁移1 古今同形异义双含答案

2025高考语文步步高大一轮复习讲义教材文言文点线面必修上册(一) 整合迁移1 古今同形异义双音节词与动词活用含答案整合迁移1 古今同形异义双音节词与动词活用一、连点成线,基础整合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B.⎩⎪⎨⎪⎧ 冰,水为.之圣人之所以为.圣 C.⎩⎪⎨⎪⎧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句读之不知.D.⎩⎪⎨⎪⎧不如.须臾之所学也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答案 D解析 D 项均为“及,比得上”。
A 项又,再/恢复。
B 项凝结/成为。
C 项同“智”,见识/知道。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①蚓无爪牙..之利 ②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③师不必..贤于弟子 ④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⑤曰师曰弟子云者.. ⑥古之学者..必有师 ⑦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⑧吾从而..师之 A .①②④⑦⑧B .②③⑤⑥⑧C .①③④⑥⑧D .②④⑥⑦⑧答案 C解析 ①古义:爪子和牙齿。
今义:坏人的党羽。
③古义:不一定。
今义: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④古义:托身,藏身。
今义:托付;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
⑥古义:求学的人。
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⑧古义:从,跟从;而,并且。
今义:连词,上文是原因、方法等,下文是结果、目的等;因此就。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B.⎩⎪⎨⎪⎧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C.⎩⎪⎨⎪⎧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D.⎩⎪⎨⎪⎧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高.其直,亦无售者 答案 C解析 C 项均为名词作状语,每天。
A 项名词作动词,低于/名词作状语,向下。
B 项形容词,与“大”相对/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
D 项形容词作名词,高处/形容词作动词,抬高。
【步步高】(人教版)高考语文一轮精品复习:复习讲义(Word版,含答案):第二章 专题一

专题一掌握关键的整体阅读能力一、散文概念散文概念有广狭之说。
在古代指的是一切不押韵的文章(古代无“散文”名称,“散文”这个名称是“五四”时期才有的);在现代,广义的散文指的是与诗歌、小说、戏剧并列的文学体裁,是一种自由灵活、短小精悍、表现真人真事真情的文体,这一概念广为公众所接受。
狭义的散文专指抒情散文。
二、散文的文体特征1.形散而神不散。
“形散”主要是说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格,可以叙述事件的发展,可以描写人物形象,可以托物抒情,可以发表议论,而且作者可以根据内容需要自由调整、随意变化。
“神不散”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的,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无不是为更好地表现主题服务的。
为了做到形散而神不散,散文在选材上应注意材料与中心思想的内在联系,在结构上应借助一定的线索把材料贯穿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散文中常见的线索有:(1)以含有深刻意义或象征意义的事物为线索;(2)以作品中的“我”为线索,由于写的都是“我”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侃侃而谈,自由畅达,使读者觉得更加真实可信,亲切感人。
2.意境深远,注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强,情感真挚。
作者借助想象与联想,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实而虚地依次写来,可以融情于景,寄情于事,寓情于物,托物言志,表达作者的真情实感,实现物我的统一,展现出更深远的思想,使读者领会更深的道理。
3.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
所谓优美,是指散文的语言清新明丽,生动活泼,富于韵律美,行文如涓涓流水,叮咚有声,如娓娓而谈,情真意切。
所谓凝练,是说散文的语言简洁质朴,自然流畅,寥寥数语就可以描绘出生动的形象,勾勒出动人的场景,显示出深远的意境。
散文力求写景如在眼前,写情沁人心脾。
三、散文的种类1.写人记事类散文(1)以记叙人、事为主要内容。
这类散文以对人和事物的具体叙述和描绘为突出特色,侧重于从叙述人物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反映事物的本质。
湖南省【独家特供】高三语文总复习离骚获奖教案

湖南省【独家特供】高三语文总复习离骚获奖教案湖南省【独家特供】高三语文总复习离骚获奖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屈原的生平,感知其高贵的个人品质和忠君爱国的思想。
2、了解“骚体诗〞的形式特点,抓住关键词语,疏通诗句,培养学生初步鉴赏、评价古诗文的能力。
3、了解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的特征。
教学重点:1、了解屈原生平及《楚辞》的一般特点.2、疏通语句,分析表达的思想感情.3、欣赏诗中的比喻手法,了解《离骚》的浪漫主义特色。
教学时间:三课时第一课时一、有关资料1、屈原生平屈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名平,字原,丹阳〔今湖北秭归〕人.他出身于楚国贵族,与怀王同祖.屈原学识渊博,对天文、地理、礼乐制度以及周以前各代的治乱兴衰等都很熟悉,善外交辞令。
据《史记屈原列传》记载,屈原“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义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付诸侯。
王甚任之。
〞在政治上他推崇“美政〞,即圣君贤相的政治,认为只有圣君贤相才能把国家治理好,有强烈的忧国忧民,忠君致治的思想。
屈原“美政〞的另一体现是民本思想。
这在他的作品里也有很清晰的表述,如“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瞻前而顾后兮,相观民之计极〞所谓圣君贤相,所谓美政,就是要看能否解决民生疾苦问题,能否致民于康乐之境。
屈原曾任左徒,辅佐怀王,参与议论国事及对应宾客,起草宪令及变法;对外参加合纵与秦斗争,两度出使齐国.2、楚辞楚辞是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宋代黄伯思在《校定楚辞序》中概括说:“盖屈宋诸骚,皆书楚语,作楚声,记楚地,名楚物,故可谓之‘楚辞’。
〞在战国中期,随着屈原等人的一系列作品出现于楚国文坛之后,楚辞于是形成为一代文学样式。
把《诗经》三百篇特别是“雅〞、“颂〞中的古板的四言方块诗改为参差不齐,长短不拘、灵活变幻,词藻华美,对偶工巧的骚体诗,建立一种诗歌的新体裁,标志着我国文学史的诗歌的新发展,是《诗经》以后的一次诗体大解放。
高中语文步步高选修下册答案

高中语文步步高选修下册答案1、1李乐薇的《我的空中楼阁》中的“楼阁”仅指立于山脊的我的小屋。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2、19.下列词语中加点字字音有误的一项是()[单选题] *A.附和(hè)炫耀(xuàn)哺育(bǔ)仓皇逃窜(cuàn)B.山涧(jiān)冗杂(rǒng)门框(kuàng)潜心贯注(qiǎn)(正确答案)C.粗拙(zhuō)藻饰(zǎo)狼藉(jí)春寒料峭(qiào)D.选聘(pìn)遏制(è)斟酌(zhēn)颠沛流离(pèi)3、下列对《红楼梦》第一回内容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单选题] *A.作者自云,因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而借“通灵”之说,故曰“甄士隐”;虽我未学,下笔无文,又何妨用假语村言敷演出一段故事,故曰“贾雨村”。
B.癞头僧看见英莲,乃指着她大笑,口内念了四句言词道:惯养娇生笑你痴,菱花空对雪澌澌,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
后两句即暗示元宵佳节英莲丢失,甄家被烧。
C.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绛珠草一株,时有赤瑕宫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灌溉,这绛珠草始得久延岁月,得换人形,后来绛珠仙子用她一生的眼泪来还他。
这就是金玉良缘。
(正确答案)D.中秋佳节,贾雨村借着酒兴,口占一绝:时逢三五便团圆,满把清光护玉栏,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
这首诗对月寓怀,抒发了自己的抱负。
4、13.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单选题] *A.滑稽(jī)宽宥(yǒu)菡萏(hán)殚精竭虑(dān)B.门槛(kǎn)缄默(jiān)胸脯(pú)间不容发(fà)(正确答案)C.坍塌(tān)锃亮(zèng)怯懦(ruò)信手拈来(diān)D.盘桓(yuán)褴褛(lǚ)拾级(shè)舳舻相接(zhóu)5、下列选项中加着重号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单选题] *A、敕造zhì惫懒bèi内帏wéi宫绦tāo(正确答案)B、盥洗guàn两靥yè忖度cǔn瞋视chēnC、懵懂měng贾赦shè嫡亲dí便宜行事biànD、溺爱nì戏谑xuè驯骡xùn罥烟juàn6、1“朋友,刚才我所说的就是事实,活生生的事实,什么是事实呢?刚才我说的就是事实。
湖南省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对口招生考试语文试题

湖南省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对口招生考试语文本试题卷共6道大题,21道小题,共5页。
时量150分钟。
满分120分一、基础知识及运用(18分,每小题3分)在人类历史流变中,任何民族走过的路都非一帆风顺。
中华民族能够在顺境中从容淡定、在送境中奋进崛起,从根本上说,就是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持久涵养。
特别是贯穿其中的_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 。
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
思想理念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骨骼,从根本上决定着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性格禀. 赋、民族特性,架构起中华儿女的心灵空间。
天人合一的整体性思维、“五行”相生的朴素唯物主义、阴阳相生的朴素辩证法、与时俱进的世界观、知行合一的实践观点等,已经深入中华儿女的思想意识深处。
传统美德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经络,维系着中华民族的团结统一,维系着泱泱大国的社会秩序,维系着中华儿女的共同情感。
在中华民族的价值体系中,兴亡有责的担当意识、精忠报国的爱国情怀、见贤思齐的优秀品格、孝悌.忠信的荣辱观念,标注着传统文化的鲜明底色,为今天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
人文精神是中华优秀文化的“血肉”,极大()了中华民主的创造活力,展现了中华民族生活世界的丰富独特性。
崇尚仁爱的为人之道、求业异的处事方法,兼收并蓄的博大胸怀,形_ 神兼倍的美学追求,俭约泰.和的生活理念等,()了中华民族独特丰富的文学艺术、科学技术、人文学术,为人类文明史增添了厚重的中国色彩和中国气质。
1.语段中加点的字,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崛起ju e 骨骼g eB.禀赋b ing经络lu 0C.泱泱y aig 孝悌d iD.、—M-t并蓄x u泰和t d2.第一段画横线的词语,使用不正确. 的一项是()A.任何B. 能够C.为了D.特别3.根据文脉,下列短语依次填入语段中画横线空白处,最恰当的一项是()①传统美德②思想理念③人文精神A.①②③B. ②①③C.③①②D.③②①4.语段中画横线的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知行合一B. 见贤思齐C.求同存异D.形神兼备5. 填入语段中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6. 语段中画波浪线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是、古代诗文阅读(18分)(一)阅读下面的一首诗,完成7-8题 梨花淡白柳深清,柳絮飞时花满城。
【步步高】(人教版)高考语文一轮精品复习 课时作业 对点精练四 精准翻译句子 一

对点精练四精准翻译句子(一)一、实词题专练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父池,天章阁待制.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释书.仁宗宝元初,中进士甲科,年甫.冠.性不喜华靡,闻喜宴独不戴花,同列语之曰:“君赐不可违.”乃簪.一枝.从庞籍辟.,通判并州.麟州屈野河西多良田,夏人蚕.食其地,为河东患.籍命光按.视,光建曰:“筑二堡以制夏人,募民耕之,耕者众则籴.贱,亦可渐纾.河东贵籴远输之忧.”籍从其策.而麟将郭恩勇且狂,引兵夜渡河,不设备..,没.于敌,籍得罪去.光三上书自引咎,不报..籍没,光升堂拜其妻如母,抚其子如昆弟,时人贤之.(选自《宋史·司马光传》)(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即了其大指.指:通“旨”,主要意思B.年甫.冠甫:刚刚C.夏人蚕.食其地蚕:像蚕食桑叶一样D.耕者众则籴.贱籴:卖出粮食答案 D解析籴:买进粮食.(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退.为家人讲退:回家B.乃簪.一枝簪:献C.籍命光按.视按:巡查D.没.于敌没:通“殁”,死亡答案 B解析簪:戴.(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庞籍辟.辟:征召B.亦可渐纾.河东贵籴远输之忧纾:解除C.引兵夜渡河,不设备..设备:设置防备D.光三上书自引咎,不报.报:报告答案 D解析报:批复、答复.参考译文司马光,字君实,是陕州夏县人.他的父亲司马池,曾任天章阁待制.司马光七岁的时候,严肃如同成年人,听别人讲《左氏春秋》,他特别喜爱,回家后将所听到的讲给家人,竟能说出其中的大意.此后,他整天手不释卷.宋仁宗宝元初年,司马光考中进士,这年他刚二十岁.他不喜欢华丽,“闻喜宴”唯独司马光不戴花,一位同中进士的人告诉他说:“君王赏赐的花,不可违背.”于是司马光才戴上一枝.司马光跟随庞籍,担任并州判官.麟州屈野河西良田颇多,西夏人蚕食这一带土地,已成为河东的祸患.庞籍命令司马光去巡查,司马光建议说:“修筑两个城堡来抵御西夏人,招募老百姓去耕种土地,耕种的人多,买入粮食的价格就低,也就可以慢慢解除河东粮食价格昂贵而依赖远处供给的忧虑.”庞籍听从了他的计策.麟州将领郭恩勇敢却有点狂妄,率兵在夜间渡河,不设置防备,被敌方消灭,庞籍因此获罪,离开了麟州.司马光三次上书陈述郭恩覆灭是自己的过失,但没有得到答复.庞籍死后,司马光上堂拜见他的妻子,待她像母亲一样,抚养他的儿子就像自己的兄弟一样,当时的人都很称赞他.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屯田郎中石君墓志铭[宋]文同公字君瑜,世居关中.少举进士,授扶沟县主簿.民狃悍猾,务.不直以乱治,亡所尊畏,侮慢骄狠.公至,不能耐,绳以国律,无所借.宥.久之,恶少相教敕避去,曰:“是不如他人,慎无犯,入即齑.汝肉矣.”令尝间.语公,谓寰内之治,难以比诸外,当少宽,取无事以去;不尔,忽失虑,中其奇.,安可悔?公曰:“用法有内外之异,非朝廷所以待天下之意也.愚职在奉助,惟知以殉公为称,不知其余矣.”改知虹县.虹俗尚杂恶,昧利而嗜讼.公初来,谒守.守视公少年,易.之.撼以虹治,留公假.州局.公曰:“奉诏书,不敢私自免,试往临之.苟有可以上关,愿府无见爽.相庇赖,事不枝柱,政无难为矣.”守颔之,曰:“然.”既至,严肃闭默,众莫测其端涯.但密记奸桀,疏捕几辈,白府逐他所.自是一境平静,以善誉闻.富人责租,使其奴殴逋.者.公曰:“奴罪当然,教之者主耳.”并录.之.主惧,匿不出;捕急,其徒计赂人代焉.至廷下,公曰:“是富人耶?衣冠则尔,其质乃贱隶.”袒视之,肤革皲瘠,果其家役仆也.杖去,直得其主而坐.之.自是强宗大姓,俯首蹑地,谓神为公矣.移绵州罗江县,蜀人柔良畏事,索摩抚..,公易虹治,一用清简.未逾时,县事已告无所设.簿书凝然,械杻积蠹,庑下徒吏,偃.居门宇终日.居甿不识追胥.之扰,尽力田事.新黉舍,聚良子弟,置师教之,亲为讲说义训.,使循服,其父兄感泣入谢.迁屯田郎中,宰相方将汲.用,而公遂病至不起,享年五十二.(选自《全宋文》卷一一○七,有删改)(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绳以国律,无所借.宥借:宽容B.富人责租,使其奴殴逋.者逋:拖欠C.居甿不识追胥.之扰胥:差吏D.迁屯田郎中,宰相方将汲.用汲:引导答案 D解析汲:提拔.(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入即齑.汝肉矣齑:碎B.令尝间.语公间:私下C.直得其主而坐.之坐:犯罪D.偃.居门宇终日偃:通“宴”,安闲答案 C解析坐:判罪.(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其奇.奇:出人意料B.守视公少年,易.之易:轻视C.愿府无见爽.相庇赖爽:差错D.索摩抚..摩抚:安抚答案 A解析奇:出人意料的策略,诡计.(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务.不直以乱治务:专力从事B.留公假.州局假:临时管理(辅助)C.并录.之录:记录在案D.亲为讲说义训.训:训导的话答案 C解析录:逮捕.参考译文石公字君瑜,其家世代在关中定居.年轻时考取了进士,被任命为扶沟县主簿.当地百姓习于凶悍、狡猾,做非法的事来破坏法制,心中无所敬畏,轻侮散漫,骄横凶狠.石公到任之后,不能容忍,以国法来制裁他们,绝无宽恕.一段时间之后,那些卑劣胡为的年轻人相互商量决定要逃离,他们说:“这个官员和别人不一样,小心不要触犯他,一旦被他抓住,那就粉身碎骨了.”县令曾经私下对石公说,认为京城近处的治理,难以和外地相比,执法应当稍加宽松,争取能平安无事地离任;如果不能这样,一旦考虑疏忽,中了他们的诡计,哪里还有后悔的机会呢?石公说:“执法如果京城近处和外地有所不同,这不是朝廷用来公平对待天下人的用意.属下的职责在于辅佐上级,我只知道为国家利益而献身,不懂得还有其他的选择.”改任虹县知县.虹县的习俗多驳杂而邪恶,贪图利益且嗜好诉讼.石公初到任,拜谒知州.知州见石公年轻,轻视他.就以虹县难以治理来动摇他,要留他暂且辅助处理州府事务.石公说:“我奉朝廷诏令,不能为个人考虑不去赴任,我想尝试前往.如果有需要向上禀报的政务,希望州府不要因见我有了差错就庇护我,事情如果没有抵触,政务就没有难办的了.”知州同意他的意见,说:“好的.”到任之后,他态度严正庄重,不与外界往来,保持缄默,那些挑衅闹事的人无法揣测他的底细.他只是秘密地查清了那些奸邪暴横的坏人,搜捕了几批,上报州府将他们驱逐到别处.从此全县境内平安无事,他因政绩优异而闻名.有一个富人催逼租粮,让他的奴仆打伤了拖欠租粮的人.石公说:“奴仆的罪责应当惩处,然而教唆者是他的主人.”下令一并逮捕审讯.主人害怕,藏匿不出.官府追捕得很急迫,他的党羽就谋划收买别人来代他顶罪.人犯被抓到了公堂,石公说:“这是富人吗?衣服和帽子的确是富人的,但本人却是个低贱的奴仆.”剥下衣服一看,这个人皮肤皴裂,身体瘦弱,果然是富人家的奴仆.石公对他处以杖刑后把他赶走,直到最后逮捕到了他的主人,依法治罪.从此豪门大族,对石公低头蹑足,认为石公真是神人.调任绵州罗江县令,蜀地百姓柔弱驯良,胆小怕事,需要安抚,石公改变了在虹县的治理之道,全都采用清静简单的方式.不久,县府已没有多少政务布置.官府公文簿册静置不用,刑具都生了蛀虫,堂下厢房中的差吏们,整天闲居在屋里.百姓都没见过有催交赋税的官吏来骚扰,都尽力于耕作.石公新建了学校,招集了良家子弟入学,任用良师教诲他们,并亲自给他们讲授道义,让他们遵从,他们的父兄为此感动流泪,前来致谢.升任屯田郎中,宰相正要提拔任用他,可是石公却卧病不治,享年五十二岁.二、常用实词推断方法专练3.请用字形推断法推断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1)丰则贵籴.,歉则贱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夜入其家,探其箧.,不使之知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天台生困暑,夜卧帷中,童子持翣.(shà)飏.于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买进粮食卖出粮食(2)箱子(3)石阶(4)扇子扇风4.请用邻字推断法推断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1)(御史卢雍)又谓珪(傅珪)刚直忠谠.,当起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明年,齐贤(人名)出守京兆,复条陈放(传主种放)操行,请加旌贲.:________________(3)其于知友故旧殁后衰落,相存.问过于生前,盖其性之笃厚然也: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忠诚(2)褒美(3)慰问5.请用语法推断法推断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1)君所交皆一时贤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存思不息,乃庐.于墓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鄂侯争之急,辨之疾,故(纣王)脯.鄂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本草》中所载诸食物,益.人者不尽可口,可口者未必益人: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贤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2)结庐而居,名词活用为动词(3)杀后把尸体做成肉干,名词活用为动词(4)使……受益,形容词的使动用法6.请用对称推断法推断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1)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谷.则异室,死则同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士习由此而偷,官方.由此而隳.,师道由此而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选拔(2)活着(3)多余(4)风气毁坏7.请用语境推断法推断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1)梅以欹.为美,正则无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天保中,郡县大水、人灾,绝食..者千余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后青州大蝗,侵入平原界辄死,岁屡有年.,百姓歌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倾斜(2)断绝粮食(3)丰收(4)顽皮8.请联想成语或课内知识推断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1)若贷.而不诛,则天下大义不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联系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敌见,惊退.逐至东门,左右稍集,合战破之,韩轨(人名)遂投.城遁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联系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超,字魁梧,淄之西鄙.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联系课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阮籍与深为友.籍每适.深,俄顷辄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联系课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宽恕严惩不贷(2)放下,放弃投笔从戎(3)边邑《烛之武退秦师》(4)到……去《逍遥游》三、特殊句式专练9.下面的文段涵盖了多种文言特殊句式,请对画线句子的句式特征作判断,并指出其语言标志词.岳飞诉冤①岳飞者,南宋抗金名将也.②为奸人秦桧所杀,③魂赴天庭,④诉冤于灵霄殿.飞曰:“⑤吾事君以忠,事亲以孝.⑥以血肉之躯往来于刀林箭雨之中,未敢自恤?⑦任人唯才是举,用事唯命是从.⑧扶社稷于将倾,拯生灵于涂炭,⑨士民之有识者,云集麾下.绳兀术,捣黄龙,迎二帝有回矣.心之竭诚,人神共鉴.⑩孰料忠而被谤,信而见疑,⑪为奸人害,如是正气不张,⑫则良善何恃?”帝命拘桧,庭杖而死.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判断句,者……也②被动句,为……所③省略句,省略“于”④状语后置句(也称介宾短语后置句),于⑤状语后置句,以⑥状语后置句,于⑦宾语前置句,唯……是⑧状语后置句,于⑨定语后置句,之……者⑩被动句,被、见⑪被动句,为⑫宾语前置句,疑问代词“何”10.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文后题目.客有为齐王画者,齐王问曰:“画孰最难者?”曰:“犬马最难.”“孰最易者?”曰:“鬼魅最易.夫犬马人所知也,旦暮罄于前,不可类之,故难;鬼魅无形者,不罄于前,故易之也.”(《韩非子·外储说左上》)(1)在下面句子中的括号内填写省略的词语.(客)曰:“鬼魅最易.夫犬马人所知也,(犬马)旦暮罄于(人)前,不可类之,故难(画).”(2)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并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客有为齐王画者.句式:定语后置句译文:有一个替齐王作画的宾客.②夫犬马人所知也.句式:判断句译文:狗、马是人们所熟悉的.③不罄于前.句式:介宾短语后置句译文:(鬼魅)不在(人们)面前出现.11.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州县吏录民之孤老疾弱、不能自食者二万一千九百余人以告.故事,岁廪穷人,当给粟三千石而止.公敛富人所输及僧道士食之羡者,得粟四万八千余石,佐其费.使自十月朔,人受粟日一升,幼小半之.忧其众相蹂也,使受粟者男女异日,而人受二日之食.忧其且流亡也,于城市郊野为给粟之所,凡五十有七,使各以便受之,而告以去其家者勿给.计官为不足用也,取吏之不在职而寓于境者,给其食而任以事.不能自食者,有是具也.能自食者,为之告富人,无得闭粜.又为之出官粟,得五万二千余石,平其价予民.(选自曾巩《越州赵公救灾记》) (1)州县吏录民之孤老疾弱、不能自食者二万一千九百余人以告.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州县官吏登记全州孤、老、疾、弱不能养活自己的老百姓共有二万一千九百多人上报. 解析“……之……者”,定语后置.(2)取吏之不在职而寓于境者,给其食而任以事.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选取没有任职而住在越州境内的官吏,供给他们粮食并把赈济的事务委任给他们.解析“……之……者”,定语后置.参考译文州县官吏登记全州孤、老、疾、弱不能养活自己的老百姓共有二万一千九百多人上报.按照旧例,官府每年发给穷人救济粮,应当供给三千石就停止.赵公聚敛富户人家交纳及僧人、道士和士人吃不完的粮食,共得粮食四万八千多石,用它们来补助救济的费用.让百姓从十月初一开始,每人每天领一升救济粮,小孩子每天领半升.赵公担心领粮的人太多会相互拥挤践踏,又让男人女人在不同的日子领粮,并且每人一次领两天的口粮.他又担心百姓将要流亡,在城市和乡村都设置了发粮的地方,总共有五十七处,让他们各自到方便的地方领取,并通告大家,离家逃荒的不发给粮食.估计到办理发粮的官吏不够用,选取没有任职而住在越州境内的官吏,供给他们粮食并把赈济的事务委任给他们.不能养活自己的人,就有了这样的供应.能养活自己的人(能够买得起粮食的人),就替他们通告富人,不能闭店停止卖粮.赵公又替他们调出官府仓库储备的粮食,共五万二千多石,按低价卖给百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一精做湖南高考题,把握复习方向[考点要求]了解论述类文章与实用类文章(传记、新闻、报告、科普文章等)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
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语言特色和主要表现手法。
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功用,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1.理解 B(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2.分析综合 C(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2)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4)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5)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3.鉴赏评价 D(1)评价文章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2)评价文章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3)对文章的某种特色作深入的思考和判断4.探究 F(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章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2)探讨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3)探究文章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一、(2010·湖南)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志愿精神可以表述为一种具体化或日常化的人文精神。
作为促进社区发展、社会进步和社会成员个人身心完善的一种价值观念和社会心理,志愿精神在日常生活层面的实际体现形式就是志愿行动。
志愿精神的兴起,作为一种独特的社会文化形式,体现了在不同层面上的功能。
志愿精神的兴起和志愿行动的产生,在社会运行层面上将发挥出其特有的作用。
志愿精神和志愿行动对于人的社会化能够发挥独特的作用,使社会成员接受基本的社会准则,塑造具有社会取向的价值观,从而形成潜在的服务社会的行动倾向,这就是它的社会教化功能;志愿精神和志愿行动能够起到将不同群体的社会成员进行凝聚和团结的作用,它提供了同一个场景和机遇,使他们共同参与到同一项活动中,甚至还会起到聚合各种社会资源的作用,这就是它的社会整合功能;志愿精神和志愿行动能够对社会成员发挥号召作用,而且这种召唤常常是以无声的形式进行的,但是,其超越性的社会关怀又是使具有这种精神的人无法抗拒的,从而会最终在行动上表现出来,这就是它的社会动员功能;志愿精神和志愿行动能够以其实际的效应,广泛地宣传并大力地弘扬最具有普遍性的、作为最能够表达优秀文化成分的社会价值观念和民族精神,而且在越重大的社会事件中,这种特征就会表现得越鲜明,这就是它的社会导向功能。
志愿精神的兴起和志愿行动的产生,在人的发展层面上也会发挥其特有的作用。
志愿精神和志愿行动体现了社会成员对价值合理性的追求。
现代化的物质成就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对工具合理性的追求,然而,现代化进程的悖论特征之一就在于,对工具合理性的关注常常极大程度地抑制了价值合理性。
因此,为了防止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进程中出现畸形走势,强调价值合理性的意义就会显得极其重要。
而志愿精神和志愿行动的意义之一就是体现出了社会成员以及社会本身对于价值合理性所作的追求。
志愿精神和志愿行动表达了社会成员对人本化取向生活的向往。
在现代化进程加速的时候,社会运行节奏加快,社会竞争状态加剧,社会流动范围扩大,个体价值取向增强等,使得社会成员对于高情感的向往和对于集体生活的需求表现得日益突出。
而在表达志愿精神或参与志愿行动的过程中,过一种富有意义的集体生活,实现自己帮助他人和服务社会的善良愿望,可以充分地表现出其中内含的人本化取向的生活目标。
志愿精神和志愿行动成为促进社会成员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从社会角度看,志愿精神和志愿行动成为社会凝聚其成员的一种重要场域;从社会成员角度看,志愿精神和志愿行动则成为社会提升其成员素质的一个平台。
正是在自愿参与公益事业或提供公共服务的实际行动中,社会成员实现了其精神境界的提升,完成了其价值观念的变化和人生经验的丰富,甚至促进了其自身知识的扩展和技能的增强,而这一切的经历及其感受也必将成为生命中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
1.根据原文内容,下列志愿行动所体现的功能与其他三项不属于同一层面的一项是() A.“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在玉树抗震救灾行动中,全国各族人民心系灾区,目前已为灾区捐款45亿多元人民币。
B.“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快乐天使”们长期坚持照顾孤残儿童,实现了帮助他人的善良愿望,收获了快乐和幸福。
C.“一个也不能少”,希望工程志愿者们以他们的满腔热忱和无私行动,唤起了社会各界人士对失学儿童的真诚关爱。
D.“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社区服务志愿者“一对一”定人到户帮助孤寡老人,弘扬了中华民族爱老敬老的优良传统。
答案 B解析A、C、D三项处于社会运行层面上,B项处于人的发展层面上。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有关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志愿精神通常具有自愿性、公益性和亲身参与性的人文内涵。
B.志愿行动是人文精神的一种具体化和日常化的实际体现形式。
C.社会成员追求工具合理性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物质成就的获得。
D.社会成员在当前特定社会背景下对强竞争和高情感将更为向往。
答案 D解析D项属无中生有,相关区域在原文倒数第二段,原文的意思只是对“高情感”向往,并不对“强竞争”向往。
3.简要谈谈,如果缺乏志愿精神和志愿行动,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对人的发展会有怎样的影响。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从人对社会的融入(社会角度)看,少了一种扩大交往面、凝聚交往对象的重要场域,对价值合理性社会意义的关注以及人本化取向的生活目标都可能趋于淡化;②从个人发展角度看,少了一个提升个人素质的平台,一条让个人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在人的发展进程中可能出现畸形走势。
解析本题是一个探究题,要注意题干中的“缺乏”“进程中”“发展”“影响”几个关键词,从不利方面切入为佳,可从“社会角度”和“个人角度”两方面来谈。
二、(2011·湖南)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培育一位电影明星,无论从经济成本还是从时间成本看都是昂贵的,一个明星的成长有漫长的过程,还要有天赋和种种机缘。
当然还有更为紧要的前提,即明星必须扮演某个角色,借角色而成名,如扮演埃及艳后、扮演安娜·卡列尼娜或特工“007”等。
只有作为成功的角色的明星,才能成为生活中的明星。
自从有了电视,情形有了难以料想的变化,明星的概念大大泛化。
一方面从明星生产的角度看,周期更短,速度更快,一部电视连续剧,可以使演员每天晚上出镜,抵得上十来部电影。
另一方面,更关键之点是,有了电视,明星不一定需要借助角色成名,明星可以是扮演自身,就像电视主持人。
再例如,姚明扮演姚明,刘翔扮演刘翔。
亦即当明星不一定需要借助于外在的角色,可以直接登场,以明星自身的名义登场。
由此,电视不仅生产了演艺明星,还生产了体育明星、演讲明星,还有大众明星。
到了大众明星秀这一步,明星已经不是遥不可及,他们早已脱下神秘的面纱,成为邻家男孩和女孩。
当看电视成为日常生活的一个部分,明星就是日常生活的一个部分。
既然明星不一定要扮演某一个角色,明星的门槛就大大降低,明星的大门洞然敞开。
明星是社会流行趣味的代表,这种流行趣味不是由哪一位才趣卓著的人物独自创造出来的,而是由商业文明和大众传媒合谋并通过明星自觉和不自觉的配合,共同创造的,这就是当代电子文化的特征。
当代文化的辉煌是工业文明的辉煌,是物质生产技术文明的辉煌,而这些辉煌的替身或者说集合点就是明星。
明星是流行趣味的代表,大众仰望明星,大众在此岸,而明星在彼岸。
从此岸到彼岸应该有一段漫长的距离,跨越这一距离,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还要机缘凑巧。
但是陡然间,随着电子媒介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电视娱乐节目的大量涌现,大众能直接参与明星生产,自己当明星,他们参加各类选秀节目,哪怕是只当15分钟的明星。
明星秀成为一种社会风潮,不但青年人跃跃欲试,连成年人和儿童也加入到这一浪潮中,势头汹涌。
一旦当明星不需要以扮演什么角色为条件,那就星途坦荡,而且是条条大道通明星。
特别是有了网络视频,人们不一定要上电视节目,也用不着资格审查就能踏上明星之路,只需将自己制作的视频制品拿到网络上传播,就有成功的可能,这大大增加了当明星的概率。
也难怪,当年麦克卢汉在对比电影和电视时会说:“看电影时,你坐在那儿看银幕,你就是摄影机的镜头;看电视时,你则是电视屏幕。
……看电影的时候,你向外进入世界;看电视的时候,你向内进入自己”。
正是电视和网络的出现,使影像电子文化成为日常生活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并和日常生活场景紧紧地交织在一起,深深地镶嵌在我们的情感和记忆中。
就像今天的孩子在若干年后会发现,自己的童年生活早已被细心的父母记录在各类摄像和视频中,自己早就充当了家庭生活的小明星,潇洒地生活在大人们的摄像镜头和屏幕里。
(节选自蒋原伦《今夜星光灿烂》,《读书》2011年第2期) 4.下列有关明星概念“泛化”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有了电视和网络,明星的生产,变得周期更短,速度更快。
B.电视上的明星,只需扮演自身,不要借助于外在的角色。
C.电视娱乐节目使明星大众化,明星秀成为一种社会风潮。
D.影像电子文化进入家庭日常生活,人人都可以充当明星。
答案 B解析原文说“明星不一定需要借助角色成名,明星可以是扮演自身”,B项却说成“电视上的明星,只需扮演自身,不要借助于外在的角色”,这就将原文的“不一定”说成“不要”,太绝对化了。
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成功的电影明星凭借天赋和种种机缘,可以缩短其成长的过程,而不一定要借角色成名。
B.明星的门槛降低,与明星培育的成本无关,主要原因在于上电视不一定要扮演某个角色。
C.创造流行趣味要商业文明和大众传媒合谋并要明星配合,明星则可成为这种趣味的代表。
D.有了网络视频,明星变得不再神秘,人们只要将视频制品在网上传播,就必定成为明星。
答案 C解析A项“而不一定要借角色成名”有误,原文说的是“明星必须扮演某个角色,借角色而成名”;B项“与明星培育的成本无关”属于无中生有,原文没有涉及这个话题,同时,这里讲的电视上的明星和文中讲的电影明星不是一个概念;D项“就必定成为明星”中“必定”说得太绝对,原文说的是“就有成功的可能”。
6.综观全文,请谈谈你对麦克卢汉所说“看电视的时候,你向内进入自己”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有了电视,明星生产的条件大大改变,明星的门槛大大降低,大众可直接参与明星的生产,自己当明星,并且影像电子文化与日常生活场景紧紧地交织在一起,深深地镶嵌在我们的情感和记忆中。
解析(1)找到这句话在文中的位置;(2)联系语境,具体分析这句话的含意。
三、(2012·湖南)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