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单元自检(三)

合集下载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计量时间》检测卷(2021新版)(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计量时间》检测卷(2021新版)(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班级考号姓名总分【单选题】1.高兴时感觉时间过得特别快,烦恼时则相反。

实际上时间是()。

A.有时候流逝快,有时候流逝慢B.是以不变的速度在流逝的C.上述观点都不对2.下列计时器中,()的计时精度是最准的。

A.日晷B.摆钟C.水钟3.在学校田径运动会60米跑的项目中,测量速度的工具是()。

A.秒表B.手表C.发令枪4.古人用到的计时工具是( )。

A.指南针B.日晷C.地动仪5.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是( )A.天B.月C.年6.摆钟、机械手表中都有摆。

这些摆的主要作用是()A.动起来更有趣,吸引人B.持续提供指针旋转动力C.控制指针旋转7.如图是探究小组制作的小水钟,这个水钟是( )。

A.泄水型水钟B.受水型水钟C.A和B都不是8.在同一个底部有小孔的瓶子里分别装入50毫升和100毫升水,流出前10毫升水用时情况( )A.装50毫升水时流出前10毫升用时短B.装100亳升水时流出前10毫升用时短C.用时相同9.古代利用日晷来测定( )。

A.年B.季节C.时间D.天气10.下面________图所示的摆在一分钟时间里摆的次数最多。

A. B. C.【判断题】11.做摆绳的材料需要有弹性,而且弹性越大越好。

( )12.当我们玩的时候时间过得很快,当我们等车时时间过得很慢,时间的流逝是有快慢的()13.可以用秒表测量物体运动所花的时间。

( )14.我们可以用测量脉搏的方法来估算一分钟的时间。

( )15.时间在不停地流逝,人类发明的钟表以时、分、秒来计量时间。

( )16.有一只摆钟,每天总是走快一点,应该往下调节摆锤的螺母。

()17.我国古代每一个时辰相当于现在2小时。

( )18.在远古时代,人类用机械钟来计时。

( )19.300毫升水的滴漏实验中,前10毫升水和最后10毫升水水滴的速度是一样快的。

( )20.我们可以用有规律或有节奏的活动来估计时间。

( )【填空题】21.古代人早就注意到太阳的移动与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有关系,而这种变化是有规律的,于是制造出了计时工具。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3我们的水钟)公开课PPT课件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3我们的水钟)公开课PPT课件
计量时间
学习目标
1 水钟通过一定的装置,能够保持水在一定的时间内以稳定的 速度往下流,从而能用来计时。我们可以控制水流的速度, 从而使水钟计时更加准确。
2 能运用画图和文字描述的方法设计制作水钟的方案。能利用 剪刀、塑料瓶等简单工具和材料制作一个简易的水钟。钟。 能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对自己的方案进行改进。经历思考方 案—制订计划—实施方案一检验成果—寻找原因一改进完善 的探究过程。
怎样控制水流的速度,如何标出刻度。
小组讨论:设计一个 能用于计时的水钟,需 要考虑哪些问题?
用画图的方法把我们的设计方案表示出来
1.按照自己的设计,加工组装我 们的水钟。 2.确定制作流程。 (1)用剪刀分别剪开两个水瓶。 (2)用工字钉分别给两个瓶盖 打孔。 (3)将三个瓶重叠组装。 3.倒水计时,在最下面的容器上 分别标出1~10分钟的时间刻度。
学习目标
3 在制作水钟的过程中感受到科学制作带来的乐趣。体会到在 科学研究中分工合作与和谐地开展探究都是很重要的。体验 到完成一个科学制作需要不断重复实验,在实验中逐步完善。
4 经历一项工程的几个主要过程。
古代水钟的制 作原理是什么?
制作水钟必须解 决的问题是什么?
在一定的装置里, 水能以固定的速度往下 流,因此通过水量的变 化就能确定经过的时间。
( C )。
A.水太多 B.容器太粗 C.周围声音嘈杂 5.影响水钟计时准确性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最关
键的是( A )。
A.保证水滴滴速均匀 B.滴水孔尽量小 C.容器越大越好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总结
1.我们可以根据水流的特点,自己制作一个水钟。 2.制作水钟时要考虑到控制水流速度。 3.除了水可以计时外,油、细沙也可以计时。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试卷(附参考答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试卷(附参考答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试卷
(附参考答案)
填空
1.地球的内部可以分成地核、外核、地壳三部分,绝大部分地震发生在地壳内。

火山活动与板块运动和地热运动有关。

2.由于受风化、冻融、化学或生物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做风化。

3.土壤是矿物质、有机质、水分、空气和微生物等物质的混合物。

二、判断
三、单项选择题
四、我会做
1.实验过程:将岩石放入冰箱冷冻,然后取出用锤子敲击
岩石,重复多次。

实验结果:岩石破裂,出现裂缝。

2.实验方法:将土壤放入漏斗中,加入适量水分,用玻璃
棒搅拌,观察漏斗底部是否有气泡产生。

实验现象:漏斗底部会产生气泡。

三、我会写
1.岩石风化是指岩石受到外部环境的作用而破碎的过程。

风化过程包括物理风化和化学风化两种。

物理风化是指岩石受到自然界的物理力量(如温度变化、冻融作用、风蚀等)而破碎。

化学风化是指岩石受到水、氧气、二氧化碳等化学物质的作用而破碎。

岩石风化是土地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2.实验方案:选取相同种类的土壤,分别放在不同坡度的
斜面上,保持降雨量和植被覆盖相同,观察不同坡度下土地的侵蚀情况。

在实验中,可以用降雨模拟器模拟不同强度的降雨,用水平仪测量坡度,用相同方式浇水,同时观察土壤表面的沟壑和颗粒流失情况。

通过实验可以得出,坡度越大,土地被侵蚀越厉害。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河流对土地的作用》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河流对土地的作用》
相互影响
河流与土地之间的相互作用不仅影响彼此的自然属性,还对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 响。例如,河流的洪涝灾害会对沿岸土地造成破坏,而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则会影响河流 的水质和生态环境。
综合治理
为了实现河流与土地的可持续发展,需要采取综合治理措施,包括加强水土保持、恢复性 种植、合理规划土地利用等,以维护河流与土地之间的动态平衡关系。
生物沉积。
04
人类活动对河流与土地关系影 响
水土流失问题及其危害
水土流失现象
由于人类活动如过度开垦、乱砍 滥伐等,导致河流流域内土壤侵
蚀、流失严重。
危害农业生产
水土流失使土壤肥力下降,影响 农作物生长,降低农业产量。
生态环境恶化
水土流失导致河流淤积、水库库 容减少,破坏生态平衡,影响生
物多样性。
冰川沉积
冰川搬运的物质在冰川消融时会沉积 下来,形成冰碛丘陵、冰碛湖等冰碛 地貌。
海浪侵蚀与沉积作用
海浪侵蚀பைடு நூலகம்
海浪冲击海岸,对海岸进行侵蚀,形成海蚀崖、海蚀洞、海蚀柱等海蚀地貌。
海浪沉积
海浪搬运的物质在波浪减弱或遇到障碍物时,会沉积下来形成沙滩、沙坝、潟 湖等海积地貌。
THANKS
感谢观看
侵蚀造成地形变化
河流侵蚀作用会形成许多不同 的地形,如V形谷、U形谷、牛 轭湖、瀑布等。
河流的侵蚀和堆积作用还会形 成河流阶地、冲积扇、三角洲 等地形。
长期的河流侵蚀作用还会改变 地表的形态,形成各种地貌类 型,如山地、丘陵、平原等。
实例分析:黄河侵蚀作用
黄河的侵蚀作用非常显著,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地区,由于黄土高原 土质疏松,植被稀少,加上夏季暴雨集中,水土流失严重,黄河成为世 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小学教科版(2017)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小学教科版(2017)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小学教科版(2017)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测试卷(含答案)第一单元达标测试卷第一部分知识检测站一、填空题。

(每空1分,共10分)1.像点亮的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并且正在发光的物体叫。

2.皮影戏利用了光沿传播的原理。

科学家利用光的原理,解决了测量地球到月球之间的距离问题。

3.在水槽中放人点燃的线香,让线香的烟气充满水槽。

用激光笔照射可以看到。

4.光由空气射人水中时,光的路线发生变化的现象,叫光的现象。

5.快速旋转红、绿、蓝三色的彩色轮,能看到彩色轮的颜色变成了。

6.从鱼缸的(填“正面”“侧面”或“一条棱处”)观察,里面的一条鱼看上去是两条,这是因为。

7.制作潜望镜时,我们使用的两面镜子都是。

二、判断题。

(每题1分,共10分)1.直接用放大镜或望远镜去看太阳,可以观察得更清楚。

()2.我们能看到试卷上的字,是因为眼睛发出的光射到了试卷上。

()3.手电筒发出的光能部分穿过一张纸,但不能穿过一本比较厚的书。

()4.当铅笔放入水中时,看起来“折了”,这是光的反射现象。

()5.三棱镜可以将阳光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

()6.光照射到镜面会改变传播的方向,所以反射光不是沿直线传播的。

()7.太阳给我们带来光明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温暖。

()8.光既能被分解,也能被混合;既能被反射,也能被吸收。

()9.发生日食时,月球处在太阳和地球之间。

()10.人们利用光的反射原理解决了生活中的很多难题,所以光的反射对人们来说都是有益的。

()三、选择题。

(每题2分,共30分)1.下列物体中,都属于光源的是()。

A.萤火虫、彩虹B.镜子、打火机、夜光玩具C.点燃的火柴、太阳2.漆黑的晚上,在你面前放一个苹果,然后关上门,并把灯都关上,制造一个完全黑暗的环境,那么你()这个苹果。

A.不能看到B.适应后能看到C.能看到3.夜晚,小刚朝前走并经过一个路灯,他影子长度的变化将会是()。

A.先变短后变长B.先变长后变短C.不变4.如图,小刚同学在研究“光的传播会遇到阻碍吗”,他将玻璃换成()时,仍然可以看清杯子的细节。

五年级上册科学试题-第三单元-单元测试 B卷(含解析) 教科版

五年级上册科学试题-第三单元-单元测试  B卷(含解析)  教科版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学期(第三单元B卷)36一、填空1.________和________是地球内部能量的剧烈释放,它能使局部地形在短时间内发生急剧的变化。

2.改变地形的力除了来自地球内部的力量,还有来自地球外部的力量。

如图所示的蘑菇石是在________力作用下形成的。

3.在河流的下游以________作用为主,在河流入海口形成________。

4.在自然界中造成岩石风化的主要原因是大气、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

5.如图所示,将土壤放在石棉网上加热,我们会闻到有烧焦的羽毛味,这种现象说明土壤中含有________。

6.地球内部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把土块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说明土壤中含有________。

8.杭州东北部一般海拔在20米以下,属于________地形;北高峰海拔355米,属于________地形。

二、判断9.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是由于岩石的风化形成的。

()10.只有流水对土壤有侵蚀作用。

()11.地震会产生湖泊。

()12.东非大裂谷是两大板块碰撞形成的。

()13.地球表面各种地形、地貌都是随着地球的诞生一起形成的,并且永不改变。

()14.中游河床由于流速减缓,一般会堆积许多鹅卵石。

()15.在地形图上,海洋的颜色是不同的,不同的颜色表示海洋的深浅不同。

()16.我国的西部多平原,东部多高原,地势西低东高。

()17.高原的特征是面积广大,地形开阔,周围以明显的陡坡为界。

()18.为了保护我们的家园,应想办法尽可能地减少侵蚀。

()19.地球深处的岩浆在压力作用下冲出地面,形成了火山。

()20.河水流出沟谷后,随着坡度的变缓,河水的流速也逐渐加快。

()21.地球表面的形态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变化,全都表现得很猛烈。

()22.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矿物质、水和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测试卷B卷(含解析)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测试卷B卷(含解析)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学期(第三单元B卷)一、填空1.________和________是地球内部能量的剧烈释放,它能使局部地形在短时间内发生急剧的变化。

2.改变地形的力除了来自地球内部的力量,还有来自地球外部的力量。

如图所示的蘑菇石是在________力作用下形成的。

3.在河流的下游以________作用为主,在河流入海口形成________。

4.在自然界中造成岩石风化的主要原因是大气、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

5.如图所示,将土壤放在石棉网上加热,我们会闻到有烧焦的羽毛味,这种现象说明土壤中含有________。

6.地球内部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把土块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说明土壤中含有________。

8.杭州东北部一般海拔在20米以下,属于________地形;北高峰海拔355米,属于________地形。

二、判断9.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是由于岩石的风化形成的。

()10.只有流水对土壤有侵蚀作用。

()11.地震会产生湖泊。

()12.东非大裂谷是两大板块碰撞形成的。

()13.地球表面各种地形、地貌都是随着地球的诞生一起形成的,并且永不改变。

()14.中游河床由于流速减缓,一般会堆积许多鹅卵石。

()15.在地形图上,海洋的颜色是不同的,不同的颜色表示海洋的深浅不同。

()16.我国的西部多平原,东部多高原,地势西低东高。

()17.高原的特征是面积广大,地形开阔,周围以明显的陡坡为界。

()18.为了保护我们的家园,应想办法尽可能地减少侵蚀。

()19.地球深处的岩浆在压力作用下冲出地面,形成了火山。

()20.河水流出沟谷后,随着坡度的变缓,河水的流速也逐渐加快。

()21.地球表面的形态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变化,全都表现得很猛烈。

()22.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矿物质、水和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

()三、选择23.珠穆朗玛峰形成的原因可能是()。

3.3我们的水钟说课稿五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

3.3我们的水钟说课稿五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

《我们的水钟》说课稿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3课《我们的水钟》。

对于这课,我的设计理念是基于小学科学新课标新教材,STEAM课程为理念,项目化学习为载体,以任务驱动进行探究,运用科学思维方式解决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提倡过程性评价,从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基于这一设计理念,我将从以下六个方面来详细阐述。

一、教材分析本课是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3课《我们的水钟》。

在本单元的学习地位,首先学生学习了用水测量时间,观察滴漏实验,发现水流速度由快变慢,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提出了怎样保持水钟里的水以固定的速度往下流的问题,制作水钟是对前一课内容的延伸和应用,需要在理解水位对水滴流速的影响的基础上,找出保持水位不变,控制流速的方法做出较准确的计时工具。

指向的核心概念是:技术、工程与社会、工程设计与物化。

从而更好的领会更上位的结构与功能、系统与模型等跨学科概念。

二、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动手能力比较强,只是单纯地做出一个像水钟一样的物品并不会难倒他们,但从作品的设计、选材、实施、检测和改进等一个严密的产品实现的过程和思维发展的过程来看,他们还需要一定的指导和锻炼。

他们具备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有一定的设计、分析、推理能力,但经历完整的工程实践过程还需要指导。

他们的研讨和交流能力需要教师设计有层次性的问题进行引导,培养更深入的思维参与。

三、教学目标根据上面的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我依据2022版新课标的素养要求,制定了以下四个维度的教学目标:科学观念:设计与制作水钟时,应用控制水流速度的方法,使水钟计时更加准确。

科学思维:基于水流速度的规律设计方案,阐明自己的创意;通过有说服力的论证,认同或质疑设计方案,并初步判断可行性和合理性;在改进中,应用创造性思维的方法,提出多种改进措施。

探究实践:有初步构思、设计、实施、验证与改进的能力;运用画图和文字描述的方法设计方案并制作水钟,经历一项工程的几个主要过程;在测试与评估中判断水钟的准确程度,根据实际反馈改进水钟的设计与制作,并展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五年级上册单元自检(三)
一、填空:(30分)
1、地球表面有____、____、____、____、丘陵等多种多样的地形地貌。

2、力的大小是可以____的,力的单位是____。

3、地球____运动使地表形态发生不断的变化。

4、常见的力有____、____、____和____。

5、____和____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

6、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有____和____两种方式。

二、判断:(20分)
1、使用弹簧测力计时,指针应指“0”。

()
2、保护森林、退耕还林对减少土地的侵蚀作用不大。

()
3、土壤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没有任何关系。

()
4、重力是科学家牛顿发现的。

()
5、内蒙古的大草原很宽广,一望无际,可以任意放牧。

()
6、坚硬的岩石不会改变模样。

()
7、在鞋底做花纹,是为了增大摩擦。

()
8、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接触面的光滑程度无关。

()
9、在地球深部,越往下去,温度越来越高,压力越来越大。

()
10、摩擦力有害无利,我们要尽可能地消除它。

()
三、选择题:(30分)
1、下面属于减小摩擦的是()
A、鞋底的花纹
B、旱冰鞋
C、汽车轮胎的花纹
2、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是()发生变化的。

A、不断
B、没有
C、有时
3、滚珠轴承是一种将()的装置。

A、滑动转变为滚动
B、滚动转变为滑动
C、无法判断
4、对于相同的物体,滚动的摩擦力和滑动的摩擦力谁大()
A、滚动
B、一样大
C、滑动
5、绝大多数的地震发生在()内。

A、地幔
B、地壳
C、地核
6、土壤中的水分是一种()
A、纯净水
B、溶液
C、蒸馏水
7、()是物体形状改变时产生的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

A、摩擦力
B、重力
C、弹力
8、中国的东部多()
A、高山
B、盆地
C、平原
9、火箭是靠喷气发动机产生的()运动的。

A、反冲力
B、弹力
C、摩擦力
10、我们的家乡是什么地形?()
A、平原
B、盆地
C、丘陵
四、实验(10分)
根据实验记录你发现了什么:
五、简答:(10分)
1、为防止水土流失,人们采取了哪些措施?
2、请各列举三个出生活中常见的增大和减小摩擦的例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