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德茨基进行曲》第一课时教学设计word精品文档3页
《拉德茨基进行曲》教学设计

《拉德茨基进行曲》教学设计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拉德茨基进行曲》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分析、理解管弦乐《拉德茨基进行曲》,了解进行曲的特点,体验进行曲带给我们快乐的情绪,熟悉进行曲适用的演出场合及功能。
2、听辨乐曲的主题旋律,理解乐曲的曲式结构,感受进行曲的风格特点。
3、拓宽学生欣赏视野,激发欣赏音乐的兴趣。
教学重点:感受、体验《拉德茨基进行曲》欢快、幽默、诙谐的情绪特点。
了解进行曲在生活中的作用以及适用的演出场合及功能教学难点:复三部曲的曲式结构。
教学过程:一、导入律动:(1)听口令原地踏步;(2)跟随音乐原地踏步(播放运动员进行曲)师问:我们刚才律动所运用到的音乐那位同学能说说是那首音乐?你在什么场合下听到过?生答:进行曲、运动员进行曲。
在运动会上听到过有一种音乐类型就是用我们的步伐节奏写成的,让我们一起走进进行曲。
(依据我研究的子课题---导入,在这一环节我用律动导入法,让学生听口令踏步非常熟悉的动作,感受动作跟口令之间的配合,再让学生跟随运动员进行曲进行踏步,同样的效果,能使大家步伐整齐。
从了解进行曲以步伐节奏学成的音乐类型。
这样的导入让学生很容易就能理解进行曲是怎么一回事。
也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走进本节课进一步去感受进行曲。
三、新课1、了解进行曲进行曲:进行曲——是一种用步伐节奏写成的声乐曲或器乐曲,常用于队列行进中。
4/4或2/4拍子,结构规整,节奏鲜明,旋律铿锵有力,富有强烈的号召性。
它是以行进的步伐节奏写成的音乐作品,一般在队伍行进时演奏,用来统一步伐和意志。
2、第一遍聆听《拉德茨基进行曲》今天老师带给大家一周非常有名,非常好听的进行曲《拉德茨基进行曲》①要求:闭目聆听乐曲,边听边感受:乐曲的情绪怎样?生答:欢快、轻松、幽默、诙谐②介绍作者:老约翰.施特劳斯johannStrauss,奥地利作曲家,是“圆舞曲之王”小约翰·施特劳斯的父亲。
西南师大版音乐七年级上册《拉德茨基进行曲》教案

《拉德茨基进行曲》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认真听赏管弦乐《拉德茨基进行曲》,能够听辨乐曲的主题,引导学生对音乐作品、旋律有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
2、过程与方法:能专注聆听歌曲,利用图形谱、律动、体验、探究等方法,欣赏音乐。
3、情感目标与价值观:感受《拉德茨基进行曲》的风格特点,想象乐曲描绘的场景,从而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审美的品位和修养。
教学重、难点:1、认真聆听管弦乐曲《拉德茨基进行曲》,让学生用参与体验的形式,感受作品的风格特点。
2、在了解作品的风格特点后,能分辨乐曲的主题形象。
教学过程:1、谈话导入,激发兴趣:老师哼唱一段旋律,问学生对旋律熟悉不熟悉?(师用“啦”哼唱乐曲的引子和第一部分A 段a主题。
)2、随乐律动,感受音乐:音乐播放《拉德茨基进行曲》的A段a主题,让学生跟着老师随音乐进行律动,并体验音乐的情绪是怎么样的?3、听赏乐曲:①听赏A主题:完整听《拉德茨基进行曲》A主题,跟随老师边听边画乐曲的图形谱。
(在学生对作品有了一些了解以后,进行细听,通过图形谱的结合辅助学生对音乐的聆听,帮助学生加深对A 主题的印象。
)②听赏B主题:跟着老师随着图形谱聆听B段主题旋律,感受B段音乐,并与刚才听到的A段音乐形成对比。
(结合图形谱,让学生在感受B段音乐的同时,发现B段中a主题的变化,与A段形成对比,并且发现B段的b主题材料就来自于a主题。
)③完整聆听:总体聆听一遍《拉德茨基进行曲》,学生自己跟着音乐结合图形谱,思考一下乐曲的结构以及乐曲的风格。
4、知识拓展,参与实践:知识拓展:结合《拉德茨基进行曲》,让学生说说进行曲的特点。
进行曲:原为军队中用来统一行进步伐、表现雄壮军威、鼓舞士气的队列音乐。
进行曲特点:节奏清晰、结构方整、常用偶拍子。
进行曲类型:“军队进行曲”、“婚礼进行曲”、“葬礼进行曲”、“庆典进行曲”、“凯旋进行曲”等。
拓展实践:进行曲在生活中有广泛的作用,不同类型的进行曲有不同的特点,适合不同的场合。
《第一单元行进之歌拉德茨基进行曲》学历案-初中音乐人音版七年级下册

《拉德茨基进行曲》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本课程的学习主题为“初中音乐课程《拉德茨基进行曲》”,通过欣赏、分析和演奏这一经典的音乐作品,了解其历史背景和艺术特色,同时提升学生音乐欣赏能力与乐感,感受乐曲中蕴含的雄壮气势和饱满激情。
二、学习目标1. 了解《拉德茨基进行曲》的创作背景及作者信息。
2. 掌握乐曲的基本结构和节奏特点。
3. 学会欣赏音乐中的旋律、和声与音色等音乐要素。
4. 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音乐表现力。
5. 激发学生对于古典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三、评价任务1. 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评价《拉德茨基进行曲》的创作背景及艺术特色。
2. 学生能准确表述乐曲的结构和节奏特点,并通过简单的方式如绘画或文字进行呈现。
3. 听辨并描述音乐中的主要旋律、和声与音色等要素,形成书面报告或口头报告。
4. 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参与度,包括回答问题、参与讨论以及与其他同学的合作情况等。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介绍作曲家约瑟夫·海顿的生平及《拉德茨基进行曲》的历史背景,引起学生兴趣。
2. 欣赏乐曲:播放《拉德茨基进行曲》全曲,让学生初步感受乐曲的雄壮气势和饱满激情。
3. 分析乐曲:分段播放乐曲,分析各段落的旋律、节奏、和声等音乐要素,引导学生用绘画或文字方式记录感受。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拉德茨基进行曲》的艺术特色及个人感受,各组选出代表进行汇报。
5. 实践活动:指导学生跟随乐曲节拍敲击桌面或用打击乐器模拟演奏,感受乐曲的节奏特点。
6. 总结反馈:教师总结学生的讨论和实践活动,强化学习目标中的要点。
五、检测与作业1. 完成一份关于《拉德茨基进行曲》的书面报告,包括乐曲的创作背景、结构特点、音乐要素分析等。
2. 录制一段自己演奏或演唱《拉德茨基进行曲》的音频或视频,并上传至班级群组进行分享。
3. 与家长共同探讨《拉德茨基进行曲》的感受和认识,形成一份亲子共读的感想报告。
六、学后反思本课学习后,学生应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听辨能力、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等方面,找出自己的不足并寻求改进方法。
人音版音乐七上《拉德茨基进行曲》word说课稿

《拉德茨基进行曲》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拉德茨基进行曲》,这是人民音乐出版社初中音乐七年级上的音乐知识内容。
一、说教材首先,我想谈谈对这节教材的理解和认识,《拉德茨基进行曲》是人民音乐出版社初中音乐七年级上册第4单元《行进中的歌》中的内容。
《拉德茨基进行曲》是由老约翰•施特劳斯所创作,献给拉德茨基将军的。
全曲既有进行曲的节奏,又比较轻松诙谐。
从音乐形式和学习内容来讲,本课属于“感受与鉴赏”这一教学领域,是贯彻《新课程标准》的具体表现。
通过欣赏歌曲,感受歌曲情绪的情感,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基于这节教材在《新课标》地位和作用,因此在本堂课当中有2个学习内容要求学生掌握。
1、聆听管弦乐曲《拉德茨基进行曲》2、学会从旋律、节奏、音乐情绪等音乐要素方面进行作品的赏析,了解乐曲的风格特点与表现力。
在这2个教材内容的基本要求之下,考虑到初一年级的学生对音乐风格特点的理解及鉴赏有一定的能力,在教师的引导下,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能力也在不断增强,因此,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认真听赏管弦乐《拉德茨基进行曲》,能够听辨乐曲的主题,引导学生对音乐作品、旋律有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
2、过程与方法:能专注聆听歌曲,利用图形谱、律动、体验、探究等方法,欣赏音乐。
3、情感目标与价值观:感受《拉德茨基进行曲》的风格特点,想象乐曲描绘的场景,从而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审美的品位和修养。
三、教学重、难点通过以上三维目标的确立,突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认真聆听管弦乐曲《拉德茨基进行曲》,让学生用参与体验的形式,感受作品的风格特点;在了解作品的风格特点后,能分辨乐曲的主题形象,在此基础上通过形象、生动地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体验作品的情感,突破教学难点。
四、说教法初一年级的学生认识领域和生活范围不断拓展,他们的体验感受和表现能力也在不断增强,对想象力和音乐形象思维能力都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另外,初一年级的学生性格活泼外向,对事物充满新奇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试图运用讨论法、图谱法、律动法、对比法和体验法来辅以教授、引导、欣赏等多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营造一个有气氛的音乐课堂。
《拉德茨基进行曲》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拉德茨基进行曲》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拉德茨基进行曲》是老约翰施特劳斯于1848年创作的。
拉德斯基是奥德利的陆军元帅,老约翰?特劳斯所写的这首进行曲正是炫耀了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武力和拉德斯基的威风。
《拉德茨基进行曲》由管弦乐队演奏。
这首曲子既有进行曲的节奏,又比较轻松诙谐,它没有太多的军队战斗的进行曲特点,反而更接近幽默、欢乐的风格。
乐曲一开始是一个简短的序奏,紧接着第一部分的A段,是用带装饰音的八分音符和八分休止符写成,伴有战马奔腾的节奏,描写拉德斯基在马上的威武形象;第二部分B段的主题比较活泼,与A段形成对比,描写拉德斯基骑在马上漫步奔跑、检阅部队时的既轻松又严肃的形象。
二、设计思想:1、将知识与技能目标的学习渗透于音乐的鉴赏、表现与创造的全过程,使学生对《拉德茨基进行曲》有较深刻的感悟与体验。
2、通过多媒体教学,提高了音乐欣赏的针对性,为重点的突破、难点的解决构建了平台,增强学生对音乐的体验。
3、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尊重学生感受与见解,并以多样化的感受与体验方式实现学生音乐欣赏方式的变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学情分析:进行曲这种音乐体裁是在小学时已涉及过的内容,但由于以前的知识点比较散乱,导致学生们对进行曲还不甚理解,本节课以学生较为熟悉的并且很具典型的军队进行曲《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为导入,明确进行曲的概念及现在的广泛应用,重点欣赏《拉德茨基进行曲》。
四、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喜欢聆听进行曲,简单了解进行曲在生活中的应用;(2)通过欣赏进行曲,让学生振奋精神,以积极进取的精神投入生活。
2、知识与技能:(1)掌握进行曲的相关知识;(2)熟悉《拉德茨基进行曲》的两个主题;(3)感受并领会音乐表现要素在乐曲中的作用;(4)启发、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式去表现音乐,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
3、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体验法、模唱法、模仿体验法、比较法、律动体验法让学生理解音乐作品,其次通过教师的示范与引导,激发学生表现音乐,参与音乐的意识。
人教版音乐五上第六单元《拉德茨基进行曲》教学设计

人教版音乐五上第六单元《拉德茨基进行曲》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拉德茨基进行曲》是人教版音乐五上第六单元的一首经典进行曲,由奥地利作曲家斯特劳斯创作。
这首曲子节奏明快,旋律激昂,具有强烈的行进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节课将通过欣赏、分析、演唱等环节,使学生了解进行曲的特点,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表现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对音乐有了一定的基础,能够识谱、演唱简单的歌曲。
但部分学生对进行曲的概念和特点还不够了解,需要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对新鲜有趣的音乐活动感兴趣,善于模仿和创造,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 教学目标1.了解进行曲的特点,欣赏《拉德茨基进行曲》。
2.能够用正确的节奏和音准演唱《拉德茨基进行曲》。
3.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集体合作意识。
4.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培养音乐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掌握进行曲的节奏特点。
2.准确演唱《拉德茨基进行曲》。
3.理解进行曲在音乐史上的地位和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欣赏法:通过聆听、分析,使学生感受进行曲的特点。
2.示范法:教师示范演唱,引导学生正确把握节奏和音准。
3.互动法:分组演唱、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合作精神。
4.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进行曲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拉德茨基进行曲》的乐谱、图片、视频等。
2.音响设备:播放《拉德茨基进行曲》。
3.乐器:钢琴、鼓等。
4.教学用具:黑板、粉笔、教学卡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拉德茨基进行曲》的乐谱,引导学生关注进行曲的节奏特点。
同时,播放斯特劳斯的简介,让学生了解作曲家的背景。
2.呈现(10分钟)播放《拉德茨基进行曲》的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进行曲的风格。
教师示范演唱,注意引导学生关注节奏和音准。
3.操练(10分钟)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按节奏朗读歌词,逐渐过渡到演唱。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
幼儿园大班音乐《拉德斯基进行曲》教案

幼儿园大班音乐《拉德斯基进行曲》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拉德斯基进行曲》的音乐基本知识及音乐特点。
2.理解《拉德斯基进行曲》的音乐情感,并表达出来。
技能目标:1.能够跟随音乐的节奏做简单的舞蹈动作。
2.会演奏简单的打击乐器伴奏《拉德斯基进行曲》。
情感目标:1.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并能够通过音乐表达自己的感情和情绪。
2.培养幼儿对集体合作的意识和情感。
教学内容:音乐教材:《拉德斯基进行曲》教学重点:1.了解《拉德斯基进行曲》的基本知识和音乐特点。
2.跟随音乐动起来。
教学难点:1.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感知能力。
2.合理安排幼儿活动,保证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一、导入环节:1.通过问答的形式,复习幼儿所学的音乐内容,并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
2.引入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及目标。
二、展示环节:1.播放《拉德斯基进行曲》的音乐片段,并让幼儿听和跟着音乐的节奏做简单的舞蹈动作。
2.教师引导幼儿观察音乐特点,在情感表达方面多做引导。
三、讲解环节:1.通过讲解、展示甚至是合唱等多种形式,让幼儿了解《拉德斯基进行曲》的作曲家、历史文化背景等相关知识。
2.以生动有趣的形式,让幼儿学会演奏打击乐伴奏。
四、实践环节:1.通过有趣的游戏或者互动,让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传递乐器和负责伴奏、指挥等角色,体验集体合作和协作的过程。
2.教师引导幼儿在欣赏音乐的同时,表达内心的情感和情绪。
五、结论环节:1.针对本节课的知识点和技能进行总结,并提醒幼儿在以后的生活中注意培养对音乐的兴趣。
2.引导幼儿进行小结和反思,让幼儿能够对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有所启发。
教学总结:音乐教学是幼儿园教育中极为重要并且有趣的一环,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为幼儿创设了很好的听觉和情感体验,使幼儿的情感逐渐得到表达。
我们的目标就是通过音乐教学开发幼儿的艺术素养和感性认识,!让幼儿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并通过音乐的激发,激发出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教会幼儿日后欣赏和创造音乐的能力。
人教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拉德茨基进行曲》教案(电子备课)

导引:向一定质量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10 g氯化钠固 体,固体部分溶解,说明原溶液是不饱和溶液,得到 的是饱和溶液,加水后固体全部溶解,所得的溶液可 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因为无法确定 该溶液是否能继续溶解氯化钠。
方法规律:一定条件下判断溶液是饱和溶液的方法:
一是溶液中有未溶解的固体溶质,且溶质质量不再减
3.结晶的定义:热的溶液冷却后,已溶解在溶液中的溶质 从溶液中以晶体的形式析出,这一过程叫做结晶;析出 晶体后的溶液叫母液,母液对于析出的溶质来说是饱和 溶液。
二、判断某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在一定条件下,溶 质是否继续溶解。
三、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以及结晶的方 法(一
般情况)
饱和溶液
升温、加溶剂
问题
饱和溶液可以转变成不饱和溶液吗?不饱和溶液可以转变成 饱和溶液吗?如能转化,怎样转化?
归纳
饱和溶液
增加溶剂,升高温度 增加溶质,蒸发溶剂,降低温度
注:以上为通常情况,不适合所有的物质
不饱和溶液
【例2】〈苏州期末〉要使一杯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成 饱和溶液,下列做法不能实现的是( B ) A.降低溶液温度 B.加入较多同温度下的硝酸钾饱和溶液,搅拌均匀 C.恒温蒸发一定量的水 D.再加入一些硝酸钾
3.判断某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 (1)如果溶液中有少量未溶解的溶质,则是饱和溶液; (2)加少量的溶质,溶质能继续溶解的是不饱和溶液,不能溶
解的是饱和溶液。
【例1】室温下,向一定质量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10 g氯化 钠固体,充分搅拌后,尚有部分固体未溶解,加入10 g水 后,固体全部溶解。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 A.加水前一定是饱和溶液 B.加氯化钠前可能是饱和溶液 C.加水后一定是饱和溶液 D.加水后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拉德茨基进行曲》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材剖析:《拉德茨基进行曲》是老约翰施特劳斯于1848年创作。
拉德斯基是奥德利陆军元帅,老约翰?特劳斯所写这首进行曲正是炫耀了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武力与拉德斯基威风。
《拉德茨基进行曲》由管弦乐队演奏。
这首曲子既有进行曲节奏,又比较轻松诙谐,它没有太多军队战斗进行曲特点,反而更接近幽默、欢乐风格。
乐曲一开始是一个简短序奏,紧接着第一部分A段,是用带装饰音八分音符与八分休止符写成,伴有战马奔腾节奏,描写拉德斯基在马上威武形象;第二部分B段主题比较活泼,与A段形成对比,描写拉德斯基骑在马上漫步奔跑、检阅部队时既轻松又严肃形象。
二、设计思想:
1、将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习渗透于音乐鉴赏、表现与创造全过程,使学生对《拉德茨基进行曲》有较深刻感悟与体验。
2、通过多媒体教学,提高了音乐欣赏针对性,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构建了平台,增强学生对音乐体验。
3、体现学生学习主体性,尊重学生感受与见解,并以多样化感受与体验方式实现学生音乐欣赏方式变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学情剖析:
进行曲这种音乐体裁是在小学时已涉及过内容,但由于以前知识点比较散乱,导致学生们对进行曲还不甚理解,本节课以学生较为熟悉并且很具典型军队进行曲《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为导入,明确进行曲概念及现在广泛应用,重点欣赏《拉德茨基进行曲》。
四、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喜欢聆听进行曲,简单了解进行曲在生活中应用;
(2)通过欣赏进行曲,让学生振奋精神,以积极进取精神投入生活。
2、知识与技能:
(1)掌握进行曲相关知识;
(2)熟悉《拉德茨基进行曲》两个主题;
(3)感受并领会音乐表现要素在乐曲中作用;
(4)启发、引导学生用不同方式去表现音乐,最大限度激发学生参与意识。
3、过程与方法:
通过聆听体验法、模唱法、模仿体验法、比较法、律动体验法让学生理解音乐作品,其次通过教师示范与引导,激发学生表现音乐,参与音乐意识。
五、教学重点及突破重点措施:
用不同方式来启发学生理解《拉德茨基进行曲》。
1、熟悉两个主题旋律;
2、剖析音乐要素在音乐作品中作用;
3、教师示范引导;
4、启发学生,让他们用肢体、线条或借助一定道具,来表现音乐;
六、教学难点及突破难点方法:
引导学生学会剖析音乐表现要素在《拉德茨基进行曲》中作用。
1、熟悉A、B两个主题;
2、对乐谱剖析;
3、对比演唱法
七、教学过程:
导课:
1、播放歌曲《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
(提问:)刚才大家进教室时老师播放那首歌你们听过吗?知道他歌名是什么吗?用于什么场合?
2、、欣赏:阅兵式
3、(提问:)《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在阅兵式中起着怎样作用?
(设计意图):课前播放《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一来振奋同学们精神,让大家有节奏有秩序进入教室,二来直切本节课进行曲主题。
从同学们较为熟悉阅兵式入手,让他们更能真切感受到进行曲在实际生活中作用,从而为学生自己总结进行曲概念打好铺垫。
进行曲:
1、提问:(引入进行曲概念)
2、教师总结归纳:
进行曲:由步伐节奏写成,多用于伴随队伍行进(歌)乐曲。
(设计意图):由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语言理解性说出进行曲概念及特点,教师再加以总结归纳,学生印象较深,不易遗忘。
欣赏:
1、简介作曲家:老约翰?施特劳斯:
2、欣赏全曲:
3、分段欣赏:主题A:
a、复听;
b、跟钢琴唱主题;
(1)弱:女生“la”
(2)强:男生“bang”
(设计意图):通过复听,模唱,变换母音等方式来让学生熟悉A主题旋律,并让学生能深切地感受到拉德斯基形象,从而更好地理解音乐。
c、能从音乐当中感受到拉德斯基及他队伍形象吗?(体会音乐表达内容)
d、剖析音乐表现要素在音乐中所起作用:
提问:你能从曲谱当中捕捉到是哪些因素决定了拉德斯基高大威武形象?
休止符――跳音――速度――节奏
e、感受节奏在这段音乐中所起作用:
×× ?颉痢? ×× ×○ ×× ?颉痢? ×○ ×○
创作表演:
你们能用肢体或一些线条甚至借助于一定道具来表现音乐吗?可以表现音乐情绪,也可表现音乐特殊节奏等等。
试试看吧。
教师可示范引导:
(设计意图):剖析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作用这是本堂课难点,教师可采用引导法,对比欣赏法等,让学生感受到音乐要素在音乐中作用。
主题B:欣赏:体会音乐情绪与所表达内容。
1、唱主题:用“bang”模唱
2、创作表演:
还能用身体其他部位或线条来表现音乐吗?
再次完整欣赏:
1、全曲再次赏析,并在A、B主题处加入表演。
2、再次欣赏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拉德茨基进行曲》
(设计意图):发挥学生想象思维与对音乐表现力,让学生创作能力、表演能力得以提高。
将刚才欣赏音乐完整串联起来,并加入表演,使学生加深对音乐印象。
希望以上资料对你有所帮助,附励志名言3条:
1、有志者自有千计万计,无志者只感千难万难。
2、实现自己既定的目标,必须能耐得住寂寞单干。
3、世界会向那些有目标和远见的人让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