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ppt课件87969

合集下载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ppt课件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ppt课件

诗歌的3、4句 表现了韩愈怎样的性格
作者在此申述了自己忠而获罪和非 罪远谪的愤慨
尽管招来1场弥天大祸,他还是老而 弥坚,
表现了他刚直不阿的性格
诗歌的5、6两句描写什么 作者借景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56两句借“秦岭”、“蓝关”之自然景色表 述了自己的愁苦悲戚心绪,
同时也蕴含为上表付出的惨痛代价
这两句,1顾1瞻,顾者为长安,因云横秦岭,长安 已不可见,“龙颜”难以再睹;瞻者乃潮州,奈 何为蓝关大雪所阻,前程曲折坎坷,不敢多 想,“马”固不能“前”,“人”却能“前”乎 英雄失路,于此可知矣
写作背景:
唐宪宗时,韩愈曾随同裴度平定淮西藩镇之乱 任刑部侍郎,他谏书《论佛骨表》,触怒了唐宪 宗,被贬为潮州刺史 在贬谪途中创作了《左迁 至蓝关示侄孙湘》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1封朝奏9重天,夕贬潮阳路8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作者简介:
韩愈 768—824 唐代思想家、文学家,位居唐宋8大家之首 字 退之,世称韩昌黎 贞元进士 他和柳宗元政见不和,但并未影响 他们携手倡导古文运动,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杜牧把韩文 与杜诗并列,称为“杜诗韩笔”,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 宗”之名 韩诗在艺术上有“以文为诗”的特点
本诗的特点: 全诗熔叙事、写景、抒情为1体,诗味浓 郁,感情真切,对比鲜明,是韩诗7律中的 精品
谢谢观赏
解题:
韩愈被贬官至潮州经过蓝田关时, 他的侄孙韩湘赶来与他同行 左迁,在古代的意思是被贬官
翻译:
1封朝奏9重天,夕贬潮州路8千 1篇谏书早晨上奏给皇帝,晚上就被贬
官到8千里外的潮州去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PPT课件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PPT课件

精读细研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颔联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愿望,体现了诗人怎样的精神? 点拨:表达了诗人虽然年老又遭贬,但仍念念不忘为
国效力的愿望,体现了诗人无怨无悔、甘愿奉献的精神。
精读细研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雪拥蓝关马不前”借景抒情,并做到了眼前景与心中 情的完美统一。请你对此评价加以分析。
尾联结语沉痛而稳重。《左传·僖公三十二年》记老 臣蹇叔哭师时有 :“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之语,韩愈 用其意 ,向侄孙从容交代后事 ,语意紧承第四句,进一 步吐露了凄楚难言的激愤之情。
课堂小结
概括主题
本诗作者通过叙写自己上书进谏而遭贬 一事,抒发了作者内心郁愤以及前途未卜的 感伤情绪。
早晨刚把一封谏书上奏给皇帝,晚上就被贬至离京八千里路的潮州。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本想替皇帝除去那些有害的事,哪能以衰老为由吝惜残余的生命呢!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阴云笼罩着秦岭,家乡在何处?大雪拥塞蓝关马儿也不肯前行。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我知道你远道而来应该有所打算,正好在瘴江边把我的尸骨收殓。
知识备查
背景资料
唐元和十四年(819年)正月,唐宪宗派人迎凤翔法门 寺佛骨入宫廷供奉,韩愈便写了一篇《论佛骨表》,劝谏 阻止唐宪宗,结果触怒了唐宪宗,韩愈几乎被处死。经裴 度等人求情,最后韩愈被贬为潮州刺史,责求即日上道。 潮州州治潮阳在广东东部,距离当时的京师长安有千里之 遥。韩愈只身一人,仓促上路,走到蓝田关口时,他的妻 儿还没有跟上来,只有他的侄孙韩湘跟上来了,于是写下 了这首诗。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
知识备查
作者介绍

(最新)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共17张PPT)

(最新)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共17张PPT)

朗读诗歌: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到作者 怎样的情感
凄切、悲愤
初通诗意,整体感知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zhāo
wè i bì


biǎn
Shuāi xiǔ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对比
“夕贬”
获罪之速
贬谪之远、之 “路八千”严厉
颔联表明诗人怎样的心迹 ?
欲为圣明除弊事 肯将衰朽惜残年
忠而遭贬的愤怒
坚持真理的倔强 刚正不阿
诗人形象:老而弥坚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诗人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 这幅画面有着怎样的特点?
云横雪拥:境界雄阔、气氛冷酷
“一切景语皆情语”,
封建时代的知识分子以治国平 天下为人生价值的最高实现,由士而 仕、投身宦海。但宦海有不测风云, 忠而被贬,贤而遭迁不乏其人。除了 降职、贬逐前往荒远之地外,不少人 还经历过囹圄之祸。屈原,白居易, 刘禹锡等,均曾有过这样辛酸凄惨的 经历.
贬谪诗中,诗人一般会抒发什么 样的情感?
1、英雄末路之悲 2、忠而被贬之愤 3、壮志难酬之怅 4、生不逢时之叹„„ 清人纪昀认为《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语极凄切,却不衰飒”
初通诗意,整体感知
早晨向皇帝呈上一封奏章,傍晚就被 贬官到八千里外的潮州。 想替皇帝除去有害的事,哪能因衰老 就吝惜残余的生命! 阴云遮蔽秦岭,家在哪里? 立马蓝 关,大雪阻拦,前路艰危。
zxxkw
知道你远道而来定会有所打算,正 好在瘴江边收敛我的尸骨。
首联主要运用什么修辞?有何表达效 果?
“朝奏” “一封”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优质课ppt课件)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优质课ppt课件)
远道赶来蓝田关为韩愈送行。 • 降职远调在蓝田关为前来送行的侄孙韩湘交待事情
韩愈(768—824) 字退之,唐代 河南河阳人(今河南孟县)。著名文 学家,哲学家。 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因为昌黎( 现河北省昌黎)韩氏是望族,所以后 人称之为韩昌黎,谥号“文”,故又 称“韩文公”。著《昌黎先生集》四 十卷。其中有许多为人传颂的优秀散 文。 韩愈的诗艺术特色,主要表现为 奇特雄伟、光怪陆离。韩愈写诗的方 法,是"以文为诗"。
5.诗人为什么会流露出这样的感情? 在 文中找出对应的诗句。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首联直写获罪被贬的原因
6.首联主要运用什么表现手法?有 何表达效果?
“朝” “夕” 时间 “一封”“路八千” 数
对比
量 “朝奏”与“夕贬”形成鲜明对比,让我们
深切地感受到诗人命运的急剧变化。
透露出作者忠而遭贬的愤怨,也含蓄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2.这幅画面有着怎样的特点?
“横” —广度 “拥” —高度
气象苍茫 境界雄阔
3.“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人在此想向我们倾吐什 么?(体会上句与下句分别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家何在 故里、君王重重阻隔
回顾
马不前 人不前— 心事过重—前途艰险渺茫 前瞻
借景抒情:诗人立马蓝关,大雪漫天,联想到前路 的艰危,而生前途未卜的忧伤,流露出了英雄失路 之悲。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wèi

Shuāi xiǔ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zhàng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朗读诗歌: 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读出语气语调,读出感情。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优质课)PPT课件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优质课)PPT课件

向侄孙从容交代后事
内容
结构
深化
扣题
表达了作者凄楚的激愤之情。
14
清人纪昀认为《左迁至蓝 关示侄孙湘》“语极凄切, 却不衰飒” 。
15
语极凄切,却不衰飒
语极凄切: “朝奏夕贬” “路八千” “衰朽残年” “家何在” “马不前” “好收吾骨瘴江边”
不衰飒:景 “云拥雪横”境界雄浑 气势磅礴

慷慨激昂 刚直不阿
17
探究:
贬谪诗中,诗人一般会抒发什么样的情感?
1.英雄末路之悲 2.忠而被贬之愤 3.壮志难酬之怅 4.生不逢时之叹 5.羁旅行役之苦 6.怀乡念国之思……
18
2019/11/7
19
首联直写获罪被贬的原因
11
6.首联主要运用什么表现手法?有何 表达效果?
“朝” “夕” 时间 “一封”“路八千” 数量
对比
数量与时间之间形成强烈的对比,把 突然的变故具体化、形象化,增强了 感染力。
12
7.颔联表明诗人怎样的心迹?
除弊事
愤慨
13
8.试分析尾联的作用及情感。
2
历史背景: 唐宪宗元和十四年,当时
韩愈担任刑部侍郎。唐宪宗要 “迎佛骨入大内”,韩愈上 《论佛骨表》劝谏,结果触怒 了唐宪宗,几乎被定为死罪, 后经他人说情,才改为被贬为 潮州刺史。
在赴潮州途中路经蓝田关 (在今陕西省),韩愈给送行的 侄孙韩湘写下这首七言律诗。
3
4
朗读诗歌: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读出语气语调,读出感情。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1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 河南河阳人(今河南孟县)。著名文 学家,哲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因为昌黎 (现河北省昌黎)韩氏是望族,所以 后人称之为韩昌黎,谥“文”,故又 称“韩文公”。他幼年贫穷,刻苦自 学,25岁中进士,29岁后才任宣武节 度使属官,后来任国子监祭酒,吏部 侍郎等职,中间曾几度被贬。著《昌 黎先生集》四十卷。其中有许多为人 传颂的优秀散文。韩愈的诗艺术特色, 主要表现为奇特雄伟、光怪陆离。韩 愈写诗的方法,是"以文为诗"。

课件PPT-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_

课件PPT-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_

创作背景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佛 教的传播也盛极一时,法门寺是史书所载中国境内珍藏 佛骨的四大名刹之一(或称十九座寺院之一),自然成 为唐代皇室所敬重的佛法圣地。从唐贞观年间开始,一 共举行了7次迎送佛骨的活动,第六次迎佛骨的时候, 韩愈上书谏迎佛骨,触怒了宪宗,由刑部侍郎贬为潮州 刺史。这是他在南行途中所作。当韩愈到达离京师不远 的蓝田县时,他的侄孙韩湘赶来送行。韩愈当时悲歌当 哭,慷慨激昂地写了这首名篇送给韩湘 。
译释诗句,了解大意。
❖ 蓝关: 即蓝田关。 ❖ 奏: 向君主进言或上书,这里是献上、呈上的意思。 ❖ 贬: 降职。 ❖ 圣明: 指天子。 ❖ 惜残年: 爱惜残年的生命。
2、译诗:
❖ 早晨向朝廷呈上一封奏章,傍晚就贬往八千里外的潮 阳。
❖ 一心想替皇上消除国事中的弊政,哪里肯因为老病而 顾惜残年余命。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朝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作者简介
❖ 韩愈,(768~826)字退之,唐代文学 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 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 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 谥号“文”,又称韩文公。 是 “唐宋八 大家”之首。提出“文以载道”的观点, 与柳宗元倡导古文运动,反对骈文,提倡 散文;诗歌创作亦力求独创,不避险僻, 以文为诗,形成宏伟奇崛的特点。 作品 都收在《韩昌黎集》中。
❖ 3、这两句借景语言情思,诗人忠而获罪,远贬潮阳, 抛妻别子而南行,心中是极其伤痛的。这两句诗就是通 过景物描写委婉地表达这种情感。
❖ 云横秦岭、雪拥蓝关语意双关,明写天气寒冷,暗写政 治气候恶劣。上一句是回顾,诗人不独系念家人,亦伤 怀国事。下一句是前瞻,立马蓝关,大雪寒天,联想到 前路的艰危,因而徘徊不前。“马不前”其实是人不前, 三字中流露出英雄失落之悲。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ppt课件全面版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ppt课件全面版

迁至韩 愈ຫໍສະໝຸດ 蓝 关 示侄孙

作者简介:
韩愈(768—824)唐代思想家、文学家,位居唐宋八大家 之首。字退之,世称韩昌黎。贞元进士。他和柳宗元政见不 和,但并未影响他们携手倡导古文运动,与柳宗元并称“韩 柳”,杜牧把韩文与杜诗并列,称为“杜诗韩笔”,有“文 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韩诗在艺术上有“以文为诗” 的特点。
写作背景:
唐宪宗时,韩愈曾随同裴度平定淮西藩镇之 乱。任刑部侍郎,他谏书《论佛骨表》,触 怒了唐宪宗,被贬为潮州刺史。在贬谪途中 创作了《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全诗情感:
抒发了作者内心郁愤以及 前途未卜的感伤情绪。感情真挚 婉曲,诗风沉郁。
总结:
前两联写“左遣”,一气贯注,浑灏流转。“贬”的原因 是“奏”,“奏”的本意是为国“除弊”,可见“贬”非 其罪。然而“朝奏”而“夕贬”,处罚何其迅急!一贬就 贬到“八千”里以外,处罚又何其严厉!那么“九重天” 虽高而不明,也就意在言外了。 第三句理直气壮地声言“欲为圣明除弊事”, 表明其刚正不屈的风骨宛然如见。“朝奏” 与“夕贬”、“九重天”与“路八千”、 “圣明”与“衰朽”、“ 欲为圣明除弊事” 与“肯将衰朽惜残年”,强烈对比,高度概 括,扩大和加深了诗的内涵。
后两联扣题目中的“至蓝关示侄孙湘”。
颈联上下句各含两个子句,前面的子句写眼前景,后 面的子句借景抒情。“云横秦岭”,遮天蔽日,回顾 长安,不知“家何在”?“雪拥蓝关”,前路艰险, 严令限期赶到贬所,怎奈“马不前”!“云横”、 “雪拥”,既是实景,又不无象征意义。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课件(共28张ppt)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课件(共28张ppt)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课件(共28张ppt)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共28张PPT)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目录简介背景介绍文学常识诗词详解品味妙处课堂练习第壹章简介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人,一说怀州修武(今河南修武)人,自称“郡望昌黎(今辽宁义县)” ,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

中国唐朝中期官员、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教育家。

韩愈鄙六朝骈体文风,推崇古体散文,其文质朴无华,气势雄健,“文起八代之衰”,“集八代之成” ,开古文运动之滥觞。

后人尊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亦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又与柳宗元并称“韩柳”,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

有《韩昌黎集》传世。

第贰章《背景介绍》臣某言:伏以佛者,夷狄之一法耳,自后汉时流入中国,上古未尝有也。

昔者黄帝在位百年,年百一十岁;少昊在位八十年,年百岁;颛顼在位七十九年,年九十八岁;帝喾在位七十年,年百五岁;帝尧在位九十八年,年百一十八岁;帝舜及禹,年皆百岁。

此时天下太平,百姓安乐寿考,然而中国未有佛也。

其后殷汤亦年百岁,汤孙太戊在位七十五年,武丁在位五十九年,书史不言其年寿所极,推其年数,盖亦俱不减百岁。

周文王年九十七岁,武王年九十三岁,穆王在位百年。

此时佛法亦未入中国,非因事佛而致然也。

《谏迎佛骨表》汉明帝时,始有佛法,明帝在位,才十八年耳。

其后乱亡相继,运祚不长。

宋、齐、梁、陈、元魏已下,事佛渐谨,年代尤促。

惟梁武帝在位四十八年,前后三度舍身施佛,宗庙之祭,不用牲牢,昼日一食,止于菜果,其后竞为侯景所逼,饿死台城,国亦寻灭。

事佛求福,乃更得祸。

由此观之,佛不足事,亦可知矣。

高祖始受隋禅,则议除之。

当时群臣材识不远,不能深知先王之道,古今之宜,推阐圣明,以救斯弊,其事遂止,臣常恨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首联主要运用什么表现手法?有 何表达效果?
“朝” “夕” 时间 获罪之速 对 “一封”“路八千” 数量 贬谪之远、比
之严厉
数量与时间之间形成强烈的对比,把 突然的变故具体化、形象化,增强了 感染力。
10
a
颔联表明诗人怎样的心迹?
除弊事
忠而遭贬的愤怒
肯将衰朽惜残年 坚持真理的倔强
诗人形象:
老而弥坚 刚正不阿 意气坚定
13
a
这幅画面有着怎样的特点?
“横” —广度 气象苍茫 境界雄阔
“拥” —高度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4
a
“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人在此想向我们倾吐什么?
(体会上句与下句分别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家何在 故里、君王重重阻隔
回顾
马不前 人不前—心事过重—前途艰险渺茫
前瞻
15
a
颈联是本诗唯一写景的一联,写
景的作用是什么?
严峻冷酷的气氛(渲染)—前路艰辛 壮阔的景色
鳄渡秋风,昌黎旧治,昌黎小学等
等,无不言说着潮人从古到今对韩
愈的敬仰.更有宋时就建在韩江东
岸笔架山麓的韩文公祠,是我国现
存历史最久远,保存最完整的韩愈
祠.
23
a
祠堂现有三层殿阁—正 门是胡耀邦题写的匾额
24
a
25
a
26
a
27
a
28
a
庭园有碑廊,保存 现代名人评价韩愈 的书法碑刻。
29
a
30
向侄孙从容交代后事
内容
结构
进一步深化
扣题
吐露了凄凉、激愤之情.
18
a
清人纪昀认为《左迁至蓝关示侄孙 湘》“语极凄切,却不衰飒”
语极凄切: “朝奏夕贬” “路八千” “衰朽残年” “家何在” “马不前” “好收吾骨瘴江边”
不衰飒:景 “云横雪拥” 境界雄浑
气势磅礴
情 慷慨激昂 刚正不阿
19
a
总结
首联 被贬原因 颔联 申述忠心 颈联 即景抒情 尾联 交代后事
45
a
(1)背诵并默写这首诗,要 求用正楷书写。
(2)借助工具书,阅读 韩愈的《谏佛骨表》。
46
a
贬谪诗多有文学样式的创新.大凡 一种新的文学样式,总是先从民间生活 的土壤中萌发嫩芽的.而贬谪的经历, 是他们的生活下跌到民间,无案牍之劳 形的贬官士人,渐次摆脱名利等各种杂 念的影响,能够更为充分地驰骋自己的 艺术想象,诗人的视野都比较开阔,多 种题材都可以入诗,加上自身的文学素 养,往往能够探索出新的文学样式.
(提示:本诗中用到了哪些意象,具有什么样的特征?结合诗 人的遭遇,体会思想感情)
43
a
诗人是怎样将满腹悲愁表达出来的?
哀情
高楼大荒 海天茫茫 惊风乱飐 密雨斜侵 岭树重遮 江流曲回 百越文身地
哀景
柳宗元
44
a
探究: 贬谪诗中,诗人一般会抒发什么
样的情感?
1、英雄末路之悲 2、忠而被贬之愤 3、壮志难酬之怅 4、生不逢时之叹 5、羁旅行役之苦 6、怀乡念国之思……
11
a
首联主要运用什么修辞?有何表
达效果?
“朝奏”
“夕贬” 获罪之速
“一封” 对比 “路八千”贬厉谪之远、之严
颔联表明诗人怎样的心迹 ?
欲为圣明除弊事 肯将衰朽惜残年
忠而遭贬的愤怒
坚持真理的倔强
诗人形象:老而弥坚 刚正不阿
12
a
“一切景语皆情语”,请找出写景的句子。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诗人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
41
a
迁移拓展
比较韩诗与柳诗,理解“昌黎《蓝关》 诗,见忠愤之气。子厚柳州诗,多哀怨之 音” 。
韩愈
柳宗元
42
a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诗人是怎样将满腹悲愁表达出来的?
孤苦渺小的个人(对比)—英雄失路
16
a
“一切景语皆情语”,
家何在
对亲人、对国都的眷顾 归路渺渺 与依恋
回顾
马不前 心事过重、前路的艰辛 前途茫茫 前瞻
写景的作用:通过对壮阔景色的描绘.渲染出严
峻冷酷的气氛,与孤苦渺小的个人 形成强烈的对比,暗示前路的艰辛, 露出英雄失路之悲.
17
a
试分析尾联的作用。
1
a
封建时代的知识分子以治国平天 下为人生价值的最高实现,由士而仕、 投身宦海。但宦海有不测风云,忠而 被贬,贤而遭迁不乏其人。除了降职、 贬逐前往荒远之地外,不少人还经历 过囹圄之祸。屈原,白居易,刘禹锡 等,均曾有过这样辛酸凄惨的经历.
2
a
贬谪诗中,诗人一般会抒发什么
样的情感?
1、英雄末路之悲 2、忠而被贬之愤 3、壮志难酬之怅 4、生不逢时之叹 5、羁旅行役之苦 6、怀乡念国之思……
节奏:二二三式
古人借诗倾吐心声,你体会到作者 怎样的情感
凄切、悲愤
8
a
初通诗意,整体感知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zhāo
biǎn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wèi

Shuāi xiǔ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zhàng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9
20
a
追寻韩文公足迹 ——韩愈在潮州
21
a
贬潮,对韩愈而言或许是不幸, 但对潮州百姓而言则是大幸。他治潮 八月,政绩昭彰:驱鳄、兴学、勤农、 释奴。特别是启用贤士,兴学育才一 节,对潮州文化的发展影响至深,故 为潮人历代传诵、景仰。
22
a
笔架山因之改称韩山,山下鳄
溪改称韩江,潮州山水俱姓韩。
像韩江,韩山,祭鳄台,韩祠橡木,
a
31
a
32
a
33
a
34
a
后山腰为侍郎阁,阁前 有韩愈石雕头像,阁内 辟为韩愈生平展览馆。
35
a
36
a
37
a
38
a
39
a
40
a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清人纪昀认为《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语极凄切,却不衰飒3 ”
a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4
a
韩愈(768—824) 字退之,唐代著名 文学家、思想家,----- 古文运动 的 倡导者, “唐宋八 大家”之一。祖籍 昌黎,人称之为韩 昌黎,谥“文”,
故又称“韩文公”。
5
a
6
a
历史背景: 唐宪宗元和十四年,当时韩愈担任
刑部侍郎。唐宪宗要“迎佛骨入大内”, 韩愈上《论佛骨表》劝谏,结果触怒了 唐宪宗,几乎被定为死罪,后经他人说 情,才由刑部侍郎被贬为潮州刺史。
在赴潮州途中(蓝田县),韩愈给送 行的侄孙韩湘写下这首七言律诗,抒发 了他对这次横遭贬谪的悲愤。
7
a
朗读诗歌: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读出语气语调,读出感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