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图04

合集下载

机械制图(同济版) 孙丹路课件04第四章 曲线与曲面

机械制图(同济版) 孙丹路课件04第四章  曲线与曲面

第四章曲线与曲面
§4.1 曲线的基本概念
§4.2 空间曲线
§4.3 曲面的形成与分类§4.4 直线面
§4.5 曲线面
§4.1 曲线的基本概念一、曲线的形成和分类
曲线可分为两类:
若曲线上所有的
点都在同一平面内称
为平面曲线,如圆、
椭圆、抛物线、双曲
线等。

若曲线上任意四
个连续点不在同一平
面内称为空间曲线,
如螺旋线等。

曲线可看作是点在连续运动时描绘的轨迹,也可以看作是平面与
曲面或两曲面相交形成。

二、平面曲线投影的一般性质
(1)平面曲线的投影在一般情况下仍为平面曲线,平面曲线上点的投影必定在平面曲线的同面投影上。

(2)平面曲线所在平面垂直投影面时,曲线在该投影面上的投影为一直线。

(3)平面曲线所在平面平行投影时,曲线在该投影面上的投影反映实形。

三、圆的投影
1.铅垂面上圆的投影
圆所在的平面为一铅垂面,因此圆的水平投影重影为一直线,长度即为圆的直经D;它的正面投影为一椭圆,其长轴为圆的铅垂直经CD的投影
c′d′,长度即为圆的直经D;短轴为圆的水平直经AB的投影a′b′,长度等于
ABcosβ=Dcosβ,作图时短轴长度可根据投影关系作出。

求出椭圆长短轴后,即可作出椭圆。

《机械制图》课程标准

《机械制图》课程标准

《机械制图》课程标准一、适用对象中等职业学校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三年制)学生二、适用专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三、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的专业核心课。

本课程是依据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相关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而设置的,对本专业所面向的面向机器人操作员、机器人维护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素质目标的达成起支撑作用。

在课程设置上,前导课程有《机械基础》(课程编码),后续课程有《工业机器人系统维护与保养》、《机器人系统集成运维》(课程编码)。

四、课程目标总体目标本课程属于专业核心课,本课程主要介绍、讲述如何使用三维设计软件Solidworks 进行机械设计,主要涉及制图基本知识与技能、三视图、组合体、机件的表达方法、标准件和常用件的画法、零件图、装配图和solidworks操作基础、创建实体模型、编辑零件实体、装配体的应用,以及创建工程图和出详图的基本方法和技术。

其中重点讲解创建实体模型、编辑零件实体、曲面造型、装配体的应用。

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三维软件绘图习惯和对机械行业标准的理解力。

1.知识目标(1)了解装配准备前的劳保用品穿戴、工具等各项准备事宜;(2)熟悉安装过程的步骤,例如开展图纸识读、工艺解读、组件检查等;(3)掌握装配收尾时工具整理、资料文件整理和5S现场管理步骤;(4)掌握工作准备的工量具准备;(5)掌握任务解读的应用场景与技术要求和工作进度与质量要求;(6)掌握机械系统的异常处理。

2.技能目标(1)识图的能力:能正确识图并解读工单任务要求,理解应用各类场景与技术要求,能进行对应的各项技术资料准备工作;(2)动手能力:能用正确使用各种工具完成机械装配、安装、检验、调试工作;(3)排障能力:能识别故障特征,掌握排除故障的一般思路及方法;(4)信息处理能力:能采用信息化手段和相关办公软件完成工业机器人操作与编程中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分析。

用“能/会+程度副词+操作动词+操作对象”的格式来描述。

AutoCAD机械制图教程4.均匀及对称图形的绘制

AutoCAD机械制图教程4.均匀及对称图形的绘制

《AutoCAD机械制图教程》教案图4-115分钟三、相关知识讲解1.对象选择与选择循环2.对象删除命令的操作方法3.对象复制命令的操作方法4.移动对象命令的操作方法5.修剪命令的操作方法6.镜像命令的操作方法7.阵列命令的操作方法8.对象偏移命令的操作方法9.夹点命令的操作方法演示法讲授法20分钟四、任务实施第1步:创建新图形文件、设置图形单位、图形界限和图层(详细步骤见任务2)。

第2步:绘制图4-1中间部分的图形,结果如图4-2所示。

第3步:绘制图4-1左上角的部分,结果如图4-3所示。

第4步:镜像,结果如图4-4所示。

图4-2 图4-3 图4-4第5步:修剪,结果如图4-5所示。

第6步:夹点拉伸,结果如图4-6所示。

第7步:保存文件。

演示法讲练结合法图4-5 图4-625分钟五、模仿练习练习法现场指导法10分钟六、分层教学与举一反三图4-7练习法5分钟七、评价考核根据学生完成任务及练习的质量与数量进行评价。

记分评价法5分钟八、课堂小结重点小结绘制均匀及对称图形的操作方法。

九、作业布置完成下面技能训练与检测并预习任务5的相关知识。

利用相关命令绘制如图4-8至4-11所示各图形。

要求:图形正确,线型符合国标,不标注相关尺寸。

(提示:图4-10与图4-11的绘制需要任务5中的点命令)图4-8 检测题1讲解法图4-9 检测题2 图4-10 检测题3图4-11 检测题4 教研室主任签名累计课时 2。

机械制图(第四版)(2020年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机械制图(第四版)(2020年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谢谢观看
机械制图(第四版)(2020年清华大 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2020年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01 成书过程
03 教材目录 05 作者简介
目录
02 内容简介 04 教学资源
《机械制图(第四版)》是由洪友伦、段利君主编,2020年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四川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主讲教材。该教材既可作为高等院校机械类和近机类各专业的制图课程教材,也可供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使用。
该教材还提供电子教案和课件。 该教材是数字化教材,读者使用手机扫书中的二维码即可观看相应慕课视 频或三维动画视频。
作者简介
洪友伦:1955年生,安徽芜湖人,绵阳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技术在教学中的应 用。
段利君:1969年生,女,四川广安人,绵阳职业技术学院讲师,学士学位,研究方向为机电一体化。
《机械制图(第四版)》共分12章,内容包括:制图的基本知识与技能,点、直线和平面的投影,基本体, 轴测图,组合体,机件的表达方法,常用机件的规定画法与标记,零件图,装配图,表面展开图,焊接图和房屋 建筑图。
成书过程
《机械制图(第四版)》根据教育部制定的高职高专工程制图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并依据最新(截至2020年 7月)的技术制图和机械制图国家标准编写而成。
2020年7月1日,该教材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
内容简介
《机械制图(第四版)》共分12章,内容包括:制图的基本知识与技能,点、直线和平面的投影,基本体, 轴测图,组合体,机件的表达方法,常用机件的规定画法与标记,零件图,装配图,表面展开图,焊接图和房屋 建筑图。
教材目录
参考资料:
教学资源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该教材有配套教材——《机械制图习题集(第四版)》。

机械制图说课稿市公开课金奖市赛课一等奖课件pptx

机械制图说课稿市公开课金奖市赛课一等奖课件pptx

展望机械制图的未来发展和趋势
数字化和智能化将成为主流 技术和软件的不断创新 机械制图将更加注重用户体验和便捷性 机械制图将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更加紧密结合
对机械制图学习者、教育者和研究者的期望和建议
学习者:掌握 基础知识,加 强实践训练, 提高综合能力
教育者:注重 理论与实践相 结合,培养学 生的实际操作 能力,提高教
机械制图的基本要素和特点
图纸幅面及格式
标题栏
比例
字体、图线
机械制图的实践应
02
用与技能提升
机械制图在实践中的应用及案例分析
应用于机械制造 行业
图纸是机械制造 的灵魂
案例分析:齿轮 泵、减速器、阀 体等机械部件的 绘制
实践应用中需要 注意的问题
机械制图技能提升的方法和途径
掌握基本知识:了解机械制图的原理、规范和标准,打好基础。 实践应用:通过实际操作,提高绘图、读图和空间想象能力。 案例分析:通过典型案例的解析,学习解决实际问题的技巧和方法。 参加培训课程:参加专业的培训课程,系统学习机械制图的技能和方法。 交流学习:与同行交流学习,分享经验和技巧,共同提高。
06
总结与展望
总结机械制图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机械制图是机械工程领域的基础 学科,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机械制图在产品研发、生产制造、 维修保养等环节中扮演着至关重 要的角色。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通过机械制图,可以准确地表达 设计师的意图,促进生产效率。
掌握机械制图技能对于机械工程 师、技术员、设计师等职业发展 具有重要意义。
创新思路推广:将创新思路推广到其他课程中,促进机械制图教学 的改革和创新。
机械制图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及相互促进

机械制图04

机械制图04
为了画图方便,需将相互垂直的三个投影面摊平在同一个平面上。展开的方法: 正立投影面不动,将水平投影面绕OX轴向下旋转90°,将侧立投影面绕OZ轴向右 旋转90°,如图2-5(a)所示,分别重合到正立投影面上,如图2-5(b)所示。应 注意当水平投影面和侧立投影面旋转时,OY轴分为两处,分别用OYH (在H面上) 和OY W (在W面上)表示。这样用正投影法得到的三个投影图称为物体的三视 图。即:
由此可归纳出三视图间的“三等”关系(图2-6): 主、俯视图———长对正; 主、左视图———高平齐; 俯、左视图———宽相等。 应当指出,无论是整个物体或物体的局部,其三面投影都必须符合“长对正,
高 平齐,宽相等”的“三等”规律。
③物体的六个方位在三视图中的对应关系 物体在三投影面体系内的位置确定后,它的前后、左右和上下的位置关系也就 在三视图上明确地反映出来,如图2-7所示。 主视图———反映物体的上、下和左、右; 俯视图———反映物体的左、右和前、后; 左视图———反映物体的上、下和前、后。 俯、左视图靠近主视图的一边(里边),均表示物体的后面;远离主视图的一边 (外边),均表示物体的前面。
图2-2 斜投影法
图2-3 正投影法
4.正投影与三视图
由于正投影法的投射线相互平行且垂直于投影面,正投影在投影图上容易如实 表达空间物体的形状和大小,作图比较方便,因此绘制机械图样主要采用正投影 法,并将正投影简称为投影。
3.正投影特点 (1)真实性:当直线或平面与投影面平行时,直线的投影为反映空间直线实长的 直线段,平面投影为反映空间平面实形的图形,正投影这种特性称为真实性。 (2)积聚性:当直线或平面与投影面垂直时,直线的投影积聚成一点,平面的投 影积聚成一条直线,正投影的这种特性称为积聚性。 (3)类似性:当直线或平面与投影面倾斜时,直线的投影为小于空间直线实长的 直线段,平面的投影为小于空间实形的类似形,正投影的这种特性称为类似性。

新标准机械图图集

新标准机械图图集

目录分析
1.1齿轮类零件图 1.2弹簧类零件图
1.3轴套类零件图 1.4轮盘盖类零件图
1.5叉架类零件 图
1.6箱壳类零件 图
1.轴承挂架(ZPT01)
2.螺纹调节支承 (ZPT02)
3.固定顶尖座 (ZPT03)
4.旋塞(ZPT04)
1
5.管钳 (ZPT05)
2
6.千斤顶 (ZPT06)
附录A与机械零 件图对应的立 体图
附录B现行制图 相关国家标准 一览表
作者介绍
这是《新标准机械图图集》的读记
这是《新标准机械图图集》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的心得。
精彩摘录
这是《新标准机械图图集》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的精彩内容摘录。
3
7.液压缸 (ZPT07)
4
8.定位器 (ZPT08)
5
9.滚轮架 (ZPT09)
1
10.滑动轴承 (ZPT10)
2
11.阀门 (ZPT11)
3
12.行程开关 (ZPT12)
4
13.镜头架 (ZPT13)
5
14.台虎钳 (ZPT14)
1
15.手压阀 (ZPT15)
2
16.微动机构 (ZPT16)
新标准机械图图集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目录分析 05 读书笔记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作者介绍 06 精彩摘录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参考
机械零件

实用性
柱塞泵
类 机械
机械
机械制图
机械 阀
装配图
图图集
图 轴承 零件图
泵卧

专机械制图电子课件04章

专机械制图电子课件04章

3
§4-2 各种位置平面
机械制图
4
一、一般位置平面 一般位置平面和三个投影面都倾斜 (既不垂直也不平行)。
机械制图
5
二、投影面垂直面(分三种):
(1)铅垂面( ⊥ H)
(2)正垂面( ⊥ V)
(3)侧垂面( ⊥ W)
机械制图
6
特性:
(1)在所垂直的投影面上,投影为倾斜直线,有 积聚性。该斜直线与投影轴的夹角反映该平面对相 应投影面的倾角。
机械制图
9
§4-3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
点在平面上的条件是:点在平面上的某一 直线上。
机械制图
10
直线在平面上的条件是: (1)通过平面上的两点; (2)通过平面上的一点,且平行于平面 ABCD面上一点K的H投影, 试求其V投影。(图b,图c分别为两种方法)
机械制图
15
例:过K点作一正平线平行于平面AB、CD。
机械制图
16
§4-5平行关系
一、直线与平面平行 直线与平面平行直线在平面外且直 线平行于平面上的某一直线。
机械制图
17
二、平面与平面平行 平面与平面平行一平面上的两条相 交直线,分别平行于另一平面上的两条 直线(此两条直线必相交)。
机械制图
(2)如平面用平面形表示,则在另外两个投影面 上的投影,不是实形,但与原形相似。
机械制图
7
三、投影面平行面 分三种: (1)水平面(//H);
(2)正平面(//V);
(3)侧平面(//W)
机械制图
8
特性: (1)如平面用平面形表示,则其在所平 行的投影面上的投影,反映平面形的实 形。 (2)在另外两个投影面上的投影为直线, 有积聚性,且平行于相应的投影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投影面平行面的投影具有实形性和积聚性
题目
正平面的投影
水平面的投影
侧平面的投影
投影面垂直面和一般面的投影具有类似性
正垂面 侧垂面
一般面
铅垂面
例 2:用线面分 析法分析形体
分析过程:
四、看图举例
1.补画视图: 根据已给出的两视图,利用形体分析法及线面分析法想象 出物体的形状,然后在看懂图的基础上补画第三视图。 作图时,可根据投影规律,按照物体的组成部分逐个作出 第三投影。可先补画主要部分,后补画次要部分,每部分先画 外形,再画细节,从而完成整个物体的第三视图。
1. 图 5. 绘制底稿 6. 检查描深
一、组合体三视图的画法
1.形体分析 画图之前,应先对组合体进行形体分析。 了解该组合体是由哪些形体所组成。分析各组成部分的结构特 点,它们之间的相对位臵和组合形式,以及各形体之间的表面 连接关系,从而对该组合体的形体特点有个总的概念。
3.相交
相交是指组合体中两部分间的表面彼此相交。两组 合体相交时,相交处有交线即相贯线,应画出。
相交处要画交线
错误
4.切割
切 割
画切割体的关键在于求切割面与 物体表面的截交线,以及切割面之间 的交线。
§4-2 组合体视图的画法
一、组合体三视图的画法
二、组合体轴测图的画法
一、组合体三视图的画法
图例
二、组合体轴测图的画法
先用形体分析法,分析组合体的组成部分、 连接形式和相对位臵,然后逐个画出各组成部分 的正等轴测图,最后按照它们的连接形式,完成 全图。
1.叠加法
画出如图所示组合体的正等测图。
1.叠加法
1.叠加法
2.切割法
画出如图所示组合体的正等测图
2.切割法
§4-3
组合体的尺寸注法
考虑集中标注尺寸示例2
标注尺寸要排列整齐1
同一方向几个连续尺寸尽量标注在同一条直线上
1)与两视图相关的 尺寸尽量注在两视 图之间
2)小尺寸在里面, 大尺寸在外面
3)尺寸数字处轮廓 线断开 4)空间小时,可将尺 寸引出图外标注
5)相同尺寸的孔集 中在一处标注
6)相同尺寸圆弧只 标注一处,但不写 数量
3.要善于运用构形思维
抓住形状特征视图想形状,最能反映物体形状特征的 视图称为形状特征视图。
左视图为物体的位置特征视图
善于构思物体的形状
( 1 ) 看视图
( 2 ) 想形状
三、看图的方法和步骤
1.形体分析法 2.线面分析法
看图基本知识:
三 视 图 的 特 性
1.形体分析法
形体分析法就是在看图时通过形体分析,将物体分解成 几个简单部分,再经过投影分析,想象出物体每部分形状, 并确定其相对位臵、组合形式和表面连接关系,最后经过归纳、 综合得出物体的完整形状。 看图一般步骤如下: (1)抓住特征部分 从物体的形状特征视图和位臵特 征视图入手,将物体分解成几个组成部分。 (2)旋转归位想形状 依据三等关系,在其它视图中 找出对应投影,经过分析,想象出每部分的形状。 (3)综合起来想整体 想象出每部分的形状之后,再 根据三视图搞清楚形体间的相对位臵、组合形式和表面连接关 系等,综合想出物体的完整形状。
例 1: 用形体分析法分析形体
2.线面分析法
线面分析法就是运用投影规律,分清物体上线、面的空间位 臵,再通过对这些线、面的投影分析想象出其形状,进而综合想 出物体的整体形状。此种方法常用于切割体的看图。 看图时以形体分析法为主,分析物体的大致形状与结构,线 面分析法为辅,用来分析视图中难以看懂的线与线框,两者应有 机地结合在一起。 看图步骤:首先对物体进行形体分析然后进行综合,才能想 象出物体的正确形状。 (1)抓住特征位平面。 (2)旋转归位想形状 对于特殊位平面,可以从投影具有积聚性的视图入手,利用 三等关系,在其它视图中找出对应的投影,想象出被切平面的几 可形状。而一般位臵平面,可进行点、线的投影分析。 (3)综合起来想整体 通过三视图对面与面之间的相对位臵及其它细节作进一步的 分析,进而综合出物体的完整形状。
1.叠加
画图时,对两形体表面之间的接触处,应注意以下两点: (1)当两形体的表面不平齐时,中间应该画线。 (2)当两形体的表面平齐时,中间不应该画线。
不平齐有分界线 平齐无分界 线
平面1
(a)不平齐,有分界线
(b) 平齐,无分界线
2.相切
视图上相切处 的画法: 1)二面相切处 不画线。 2)相邻平面的 投影应画至切点处。 相切处不画切线
§4-1 组合体的形体分析
一、形体分析法 二、组合体的组合形式
一、形体分析法
为了便于画图和看图,通过分析将物体假想分 解成若干个基本几何体,并搞清它们之间相对位臵 和组合形式的方法,叫作形体分析法。
图例分析
二、 组合体的组合形式
1.叠加:由几个简单形体叠加而形成的组合 体称为叠加型组合体。 2.相切:相切的两个形体表面光滑连接,相 切处无分界线,视图上不应该画线。 3.相交:两形体表面相交时,相交处有分界 线,视图上应画出表面交线的投影。包括截交线 和相贯线。 4. 切割:画切割体的关键在于求切割面与物 体表面的截交线,以及切割面之间的交线。
组合体尺寸标注示例
定 形 尺 寸
定 位 尺 寸
总 体 尺 寸
不 标 注 总 体 尺 寸 的 例 子
考虑形状特征标注尺寸示例1
直径尺寸宜标注在非圆视图上
考虑形状特征标注尺寸示例2
半径尺寸应标注在显示圆弧的视图上
考虑形状特征标注尺寸示例3
缺口的尺寸应标 注在显示其实形 的视图上
考虑集中标注尺寸示例1
最后完成图
已知物体的主视图和俯视图,求侧视图。
结论:
1. 补主视图,只完成正平面; 2. 补俯视图,只完成水平面; 3. 补左视图,只完成侧平面。
一、组合体三视图的画法
4.布臵视图 应考虑尺寸标注和标题栏的位臵合理布臵各
视图位臵。画出作图基准线,即对称中心线、主要回转体的轴
线、底面及重要端面的位臵线。 5.绘制底稿 6.检查、描深 按标准线型描深。 叠加型组合体应按照形体分析法逐个画出各 底稿完成后,应认真检查,确认无误后,
形体的投影,从而得到整个组合体的三视图。
一、看图是画图的逆过程
二、看图时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三、看图的方法和步骤
四、由已知两个视图补画第三个视图
一、看图是画图的逆过程
看图是画图的逆过程。就是说,看图时要运 用与画图相反的思维方法——投影的可逆性,在 头脑中形成投射的原始空间状态,才能将图看懂。
二、看图的基本要领
1.要把几个视图联系起来看 2.要注意利用细虚线分析相关组成部分 的形状和相对位臵 3. 要善于运用“构形思维”
第四章 组合体
§4-1 组合体的形体分析 §4-2 组合体视图的画法 §4-3 组合体的尺寸标注 §4-4 看组合体视图的方法
基本要求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基本体按一定的方式所 组成的物体称为组合体。本章主要介绍组合体三 视图的画法、看图及尺寸标注。 (1)掌握组合体的形体分析法,了解线面分 析法。 (2)掌握组合体画图、读图及尺寸标注的方 法与步骤。 (3)具备绘制、识读组合体三视图及标注尺 寸的能力。
一、组合体三视图的画法
2.选择主视图的投射方向 1)选择反映组合体各组成部分形状和相对位臵较为明显的方 向作为主视图的投射方向; 2)应使物体主要平面和投影面平行;并要兼顾其它两个视图 表达的清晰性,虚线尽量少。 3.选比例、定图幅 尽可能选用1:1的比例。同时注意,所选的幅面要比绘制 视图所需的面积大一些,即留有余地,以便标注尺寸和画标题 栏等。
三、尺寸标注的基本要求
1.正确 数值应正确无误,注法符合国家标准规定。 2.完整 标注的尺寸应能完全确定物体的形状和大小。 3.清晰 尺寸布臵应清晰,便于标注和看图。注意以下几点: (1)应尽量将尺寸注在视图外面。 (2)同一形体定形尺寸和定位尺寸要集中,并尽量标注在反 映该形体形状特征和位臵特征较为明显的视图上。 (3)圆柱、圆锥的直径一般注在非圆视图上,圆弧半径应注 在投影为圆弧的视图上。 (4)尺寸应尽量避免标注在虚线上。 (5)同方向平行并列尺寸,小尺寸在内,大尺寸在外,间隔 均匀,依次向外分布,以免尺寸界限与尺寸线相交,影响看图。 同一方向串联尺寸,箭头应首尾相连,排在同一直线上。 4. 合理
一、尺寸种类
二、尺寸基准
三、尺寸标注的基本要求
四、常见结构的尺寸注法
一、尺寸种类
确定组合体各组成部分的长、宽、高 三个方向的尺寸。 定位尺寸: 总体尺寸: 确定组合体各组成部分之间相对位臵
定形尺寸:
的尺寸。
确定组合体总长、总宽、总高的尺寸。
二、尺寸基准
标注尺寸的起始位臵称为尺寸基准。 1)组合体有长、宽、高三个方向的尺寸,每个方向至少应有 一个尺寸基准,必要可以有辅助基准。 2)尺寸基准:常选取对称面、底面、端面、轴线或圆的中心线 等几何元素作为尺寸基准。
一些常见形体的定位尺寸:
⑴ ⑵ 基准
基准 基准 基准 ⑶
基准
基准
基准
⑴ 一组孔的定位尺寸 ⑵ 圆柱体的定位尺寸
⑶ 立方体的定位尺寸
基准
四、常见结构的尺寸标注
四、常见结构的尺寸标注
§4-4 看组合体视图的方法
画图,是运用正投影原理将物体画成视图
来表达物体形状的过程;看图,是根据已给的
视图,经过投影分析,想象物体形状的逆过程。
2.补画漏线: 根据视图当中的已知图线,利用上述的看图方法想象出物 体的形状,找出漏线的视图;然后,在看懂图的基础上,依据 投影规律,从视图中的特征明显之处出发,在另外两个视图中, 分别找出对应投影。
由主、俯视图,画左视图。
⒈ 由已知视图看 懂物体的形状 ⒉ 画第三视图
III I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