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长跑运动员赛前训练运动负荷敏感指标特征

合集下载

潍坊体校青少年中长跑运动员训练负荷特点研究

潍坊体校青少年中长跑运动员训练负荷特点研究

潍坊体校青少年中长跑运动员训练负荷特点研究作者:王莉,孙婧来源:《青少年体育》 2016年第2期王莉1,孙婧2(1. 外交学院体育教研室,北京100037;2. 潍坊体校中长跑队,山东潍坊261000)中图分类号:G8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51X(2016)02-040-04收稿日期:2015-12-26作者简介:王莉(1981 ~),讲师,博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田径训练、田径赛事组织。

青少年阶段科学系统的训练是一个优秀运动员成才的基础,科学系统的训练要求遵循青少年身体特点及运动训练的规律,来合理设计训练负荷安排。

本文以我国国家级单项奥林匹克人才基地潍坊体校优势中长跑项目的训练安排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训练周期划分特点、训练内容及训练方法手段特点、训练负荷量特点在内的训练安排方面的资料进行系统的、整体性的研究,分析得出潍坊体校青少年中长跑项目训练安排的特点,以期为青少年中长跑项目的训练提供有益参考资料。

1 研究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潍坊体校青少年中长跑运动员训练负荷特点。

1.2 研究方法1.2.1 文献资料法查阅国内外有关运动训练学、中长跑训练理论与实践及青少年训练方面的期刊论文,收集潍坊体校所有符合研究条件运动员的近3 年相关训练数据资料。

1.2.2 问卷调查法以潍坊体校11支中长跑队的入校3 年及以上青少年运动员(14~19周岁)的训练安排为调查对象发放问卷。

1.2.3 数理统计法利用Excel 软件对收集到的训练资料及调查问卷收集到的资料数据进行整理统计。

1.2.4 专家访谈法对田径界的专家、部分教练员、运动员访谈,听取专家对本研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主要涉及青少年中长跑项目训练安排特点。

2 结果与分析2.1 潍坊体校青少年中长跑项目训练周期划分特点本文中训练周期指的是“年度周期”,年度训练周期是最基本的周期划分方式,根据年度包括的训练周期数量,一般分为单周期、双后期、多周期3 种,每个周期都包括准备期、比赛期和过渡期3 个训练小周期。

中长跑运动员赛前训练负荷量与强度生理监控研究

中长跑运动员赛前训练负荷量与强度生理监控研究

中长跑运动员赛前训练负荷量与强度生理监控研究卢聚贤【摘要】国内外学者对赛前训练的尿蛋白、胆红素、肌糖原、血液成分等生理实验结果证明:以95%以上强度训练负荷,其恢复时间明显长于大运动量(85%和75%)的强度;国外教练赛前训练实践证明:高强度(85%-90%)低训练量的训练安排模式要优于低强度(85%~55%)中等训练量的赛前训练安排模式。

而中国教练特别注意“平时积累、赛前突击”的大强度负荷训练,将大强度训练理解为“接近专项距离的100%强度的速度训练”的安排是不科学的,是导致运动员比赛竞技状态不稳定和易损伤的重要原因,我们在赛前负荷量与负荷强度安排上应借鉴国外%With the help of physiological experiments on athletes'urokinase protein, bilimbin, muscle glycogen and blood constituent in pre-competition training, many domestic and foreign scholars prove that athletes training in load intensity over the rate of 95%【期刊名称】《江西教育学院学报》【年(卷),期】2011(032)003【总页数】4页(P86-89)【关键词】中长跑;赛前训练;95%以上负荷强度;国外教练;有效训练负荷【作者】卢聚贤【作者单位】肇庆市第二技工学校,广东肇庆52606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822.2运动员赛前特别是重要比赛前,常常采用逐渐减少运动负荷的方法,促进运动员有机体从此前由于运动负荷积累所产生的疲劳状态中恢复过来,以使运动员处于最佳竞技状态,从而在比赛中创造优异的运动成绩。

[1](P62-65)中国教练在中长跑训练过程中,特别注意“平时积累、赛前突击”的负荷安排特点,因此,习惯于采取“跳跃式”的负荷安排,赛前大幅度地减量而提高负荷强度,即将大强度训练理解为“接近专项距离的、接近100%强度的速度训练”;认为负荷量引起的机体反应不如高强度刺激引起的反应那么强烈。

耐力类运动项目选材的敏感指标

耐力类运动项目选材的敏感指标

耐力类运动项目选材的敏感指标一、介绍耐力类运动项目是指需要长时间持续运动的项目,如长跑、游泳、骑行等。

在这些项目中,选材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因为合适的选材能够提高运动员的表现,并且减少运动伤害的风险。

本文将探讨耐力类运动项目选材的敏感指标,以帮助教练和选手做出更好的选择。

二、身体素质耐力类运动项目要求运动员具备一定的身体素质,包括心肺功能、肌肉耐力、柔韧性等。

以下是一些与身体素质相关的敏感指标:1. 心肺功能心肺功能是耐力运动的基础,它决定了运动员能够在运动中提供足够的氧气供给肌肉。

以下是一些评估心肺功能的指标: - 最大摄氧量(VO2max):反映了人体在最大负荷下摄取和利用氧气的能力。

- 心率变异性(HRV):反映了心脏自主神经控制的灵活性。

2. 肌肉耐力肌肉耐力是耐力运动中的另一个重要指标,它决定了运动员在长时间运动中的表现。

以下是一些评估肌肉耐力的指标: - 肌肉耐力测试:如俯卧撑、仰卧起坐等,评估肌肉在长时间负荷下的表现。

- 乳酸阈值:反映了运动员在无氧代谢开始占主导地位之前能够保持的最大运动强度。

3. 柔韧性柔韧性是耐力运动中的关键要素,它决定了运动员在运动中的动作效率和受伤风险。

以下是一些评估柔韧性的指标: - 柔韧性测试:如坐位体前屈、肩部伸展等,评估身体各部位的柔韧性水平。

- 关节活动度:评估关节的活动范围,以确定运动员是否具备足够的关节灵活性。

三、心理素质除了身体素质外,心理素质也是耐力类运动项目选材中的重要考虑因素。

以下是一些与心理素质相关的敏感指标:1. 动机水平动机水平是指运动员参与运动的动机程度,它决定了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的投入程度。

以下是一些评估动机水平的指标: - 动机问卷: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评估运动员参与运动的动机水平。

- 过去的运动经历:了解运动员过去的运动经历,以确定他们对运动的兴趣和动机。

2. 压力耐受能力耐力类运动项目往往伴随着长时间的疲劳和竞争压力,因此运动员的压力耐受能力非常重要。

中长跑运动员赛前训练负荷量与强度生理监控研究

中长跑运动员赛前训练负荷量与强度生理监控研究

中长 跑运 动员 赛前 训 练 负荷 量 与 强度 生理 监 控研 究
卢 聚 贤
( 庆 市 第二 技 工 学校 , 东肇 庆 5 6 6 ) 肇 广 2 00

要 : 国 内外 学 者对 赛 前 训 练 的尿 蛋 白 、 红 素 、 糖 原 、 液成 分 等 生 理 实验 结 果 证 明 : 9 %以上 强度 训 练 负 胆 肌 血 以 5
Re e r h o r -Co p t i n Tr i i g Lo d a d Is I t n iy o i d e d s a c sa c nP e m e i o a n n a n t n e st fM d l - it n e t
Run r r m he Pe s c i e o ne s f o t r pe tv fPhy i l g so o y
8 %.nepata epr neo ri oce l o n a ept r fo —ee t ii ihl dit sy 5 TI rcc xe e c fo g cahs s cl l t th at no l l lr nn i h a e i i l i f n e a o  ̄r s h t e w v a g n g o n n t
t i ig a d s e il p e c mp t i n t i i g whc u n O b e ma n c u e o t l ts n tb l y a d v le a i t r n n n p c a r - o e i o r n n . i h t r s t e t i a s f ah ee isa it n u n rb l a t a h i i y d rn e rc mp t in . h r fr ,t e e p re c f” f c v r ii g la ’ swh twe s o l e r r m u o in u g t i o e i o s T e eo e h x e n e o e e t e tan n o d’i i h t i i a h u d la n f o o rf r g e

浅析青少年中长跑运动员的适宜负荷训练

浅析青少年中长跑运动员的适宜负荷训练

浅析青少年中长跑运动员的适宜负荷训练孙光红山东省烟台市体育运动学校【摘要】中长跑训练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就是对运动负荷进行合理的调控,合理的训练负荷安排能有效地发挥运动员的应激能力而提高成绩,否则,运动员的身体机能会出现劣变现象,直接造成过度疲劳。

教练员在训练中的最主要任务就是科学地把握和控制负荷量与强度,尽可能地设计适宜负荷,使运动员产生最佳训练效果。

【关键词】中长跑训练适宜负荷负荷量负荷强度一、适宜负荷释义适宜负荷是指根据运动员的现实可能和人体机能的训练适应规律,以及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需要,在训练中给予相应量度的负荷。

以取得理想训练效果的训练原则。

人体在经受一定的运动负荷后,必然会产生相应的训练效应。

但并不是只要施加负荷,就一定会产生良好的训练效应。

身体只对适宜的负荷产生适应,如果负荷相对过小,如练习跑马的,一天跑个三千五千,速度还不快,这就不能引起身体必要的反应;相反,如果每天都是好几十公里的跑,这会造成过度负荷,则会出现过度疲劳,形成劣变反应。

那什么才是适宜的运动负荷呢?这个要根据个人的情况来定,因人而异,以个人的感觉为标准。

二、适宜负荷原则的科学基础1.适宜训练负荷下机体的生物适应现象。

在运动负荷保持在一定范围的条件下,机体的应激以及随之产生的一系列变化,都会保持在一个适度的范围内。

这时负荷的量度越大,对机体的刺激越深,所引起的应激也越强烈,机体产生的相应变化也越明显,人体的训练水平提高得也越强烈。

通俗地讲,在一定的运动负荷范围内,一周五天的训练要比一周三天的训练效果要明显。

王军霞的年训练量是8000公里左右,一年365天,平均每天跑量要超过23公里。

除了早操必跑的10公里以外,每天训练量都在10多公里。

正因为如此,她才多次创造了世界纪录,夺得了多项世界冠军。

(以下数据均以马拉松跑为例)2.过度负荷下的机体劣变现象。

有的教练员就可能会认为,不就是量越大强度越大效果越好嘛,咱以后就加量上强度,每天加几公里。

确定运动员的训练负荷和评定运动训练效果

确定运动员的训练负荷和评定运动训练效果

确定运动员的训练负荷和评定运动训练效果一、引言在体育训练中,确定运动员的训练负荷和评定运动训练效果是非常重要的。

这不仅能够帮助教练员更好地指导运动员进行训练,还能够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水平。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如何确定运动员的训练负荷和评定运动训练效果。

二、如何确定运动员的训练负荷1.了解运动员的身体状况在制定运动员的训练计划时,首先要了解他们的身体状况。

这包括他们的身高、体重、年龄、性别以及健康状况等因素。

只有了解了这些信息,才能够更加准确地制定出适合他们的训练计划。

2.制定合理的目标在制定运动员的训练计划时,需要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合理的目标。

这些目标应该是具有挑战性但又不过于苛刻,并且应该是可以量化和可衡量的。

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调整他们的训练负荷。

3.采用科学的训练方法在确定运动员的训练负荷时,需要采用科学的训练方法。

这包括逐渐增加训练强度、适当休息、合理安排训练时间等因素。

只有这样,才能够避免过度训练和受伤等问题。

4.监测运动员的反应在进行训练时,需要及时监测运动员的反应。

这包括他们的心率、血压、呼吸频率以及出汗情况等因素。

只有了解了这些信息,才能够及时调整他们的训练负荷。

5.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训练负荷在进行训练时,需要根据运动员的实际情况来调整他们的训练负荷。

如果发现他们已经达到了自己的极限,就需要适当减少训练强度或者增加休息时间。

三、如何评定运动训练效果1.制定合理的评估标准在评定运动训练效果时,需要制定合理的评估标准。

这些标准应该是可以量化和可衡量的,并且应该与制定的训练目标相一致。

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评估运动训练的效果。

2.采用科学的评估方法在进行评估时,需要采用科学的评估方法。

这包括测量运动员的身体指标、进行体能测试、使用心理测量工具等因素。

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加准确地评估运动训练的效果。

3.及时反馈和调整在进行评估时,需要及时向运动员反馈结果,并根据结果来调整训练计划。

中长跑训练强度选择和肌肉疲劳时心电图的变化

中长跑训练强度选择和肌肉疲劳时心电图的变化

中长跑训练强度选择和肌肉疲劳时心电图的变化
中长跑是一项需要长时间持久运动的项目,训练强度的选择对于运动员的训练效果和
身体状况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中长跑训练中,针对不同的训练目标,训练强度也会有所
不同。

通常来说,中长跑训练可以分为低强度长时间训练、中等强度适度训练和高强度短
时间训练三种类型。

低强度长时间训练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心肺耐力和氧化能力。

这种训练的强度较低,心
率一般维持在65%~75%左右,运动员通常需要持续跑40分钟以上。

在这种训练强度下,运动员的肌肉处于低负荷的状态,心率平稳、呼吸深沉但不急促,体内氧气供应充足,心电
图呈现出一种平稳而规律的波形,即Q-T间期缩短、ST段平坦,T波正常。

高强度短时间训练的主要目的是提高运动员的速度和爆发力,是一种高强度、高质量
的训练方法。

这种训练的强度很高,心率一般会超过85%,跑步时间很短,通常仅需几分钟。

在这种训练强度下,运动员会感到非常疲劳,肌肉会有明显的酸痛感,心肺系统也会
承受较大的压力。

心电图会表现为T波电压下降、ST段上升、Q-T间期延长,甚至出现心
电图异常等现象。

总之,选择适宜的中长跑训练强度对于提高运动员的训练效果和身体状况都非常重要。

在不同的训练强度下,心电图会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这也是运动员在训练中需要注意
的地方。

中长跑运动员运动负荷整体变化规律和趋势

中长跑运动员运动负荷整体变化规律和趋势

中长跑运动员运动负荷整体变化规律和趋势
中长跑运动员的运动负荷整体呈现出以下变化规律和趋势:
1. 运动强度逐渐增加:随着训练的进行,中长跑运动员的运动强度会逐渐增加。

他们会通过增加跑步的速度、时间或跑步的距离来增加运动强度,以适应比赛中的要求。

2. 运动负荷周期性波动:运动负荷不会一直保持在同一个水平,而是会周期性地波动。

通常,训练周期内的运动负荷会先逐渐增加,达到一个峰值,然后再逐渐减少,进行恢复性训练,以保证身体的适应性和恢复能力。

3. 运动核心指标逐步提升:随着训练的进行,中长跑运动员的关键指标,如耐力、速度、灵活性等会逐步提升。

这是因为他们的心肺功能、肌肉强度和神经系统的适应性均得到了提高。

4. 运动负荷个体差异较大:不同中长跑运动员之间的运动负荷存在个体差异。

这取决于每个运动员的实际情况,包括年龄、体能水平、训练经验等因素。

因此,每个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需要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量化控制,避免过度训练或低效训练。

总体趋势来说,中长跑运动员的运动负荷会逐渐增加,训练周期内会有波动,关键指标会逐步提升。

然而,要注意个体差异,并根据个体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调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长跑运动员赛前训练运动负荷敏感指标特征
【摘要】在优秀中长跑运动员赛前,必须经过较长时间的专业训练,这样才能保证运动负荷敏感指标的稳定性,对于运动员在比赛中的高水平发挥具有重要的意义。

针对国内高校优秀中长跑运动员的现状,笔者选取部分运动员为例,采取综合性方法分析了赛前训练运动负荷敏感指标特征,对于进一步提高国内中长跑运动员的素质和能力具有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中长跑;运动员;赛前训练;运动负荷敏感指标;特征
在国内外的现代运动训练与科学研究中发现,中长跑运动员的机体能力的提高与优秀成绩的创造,与其赛前训练中的运动负荷敏感指标特征具有密切的联系。

只有在适宜的运动负荷敏感度的刺激下,运动员才能长时期保持最佳的竞赛状态,并且取得理想的比赛成绩。

因此,在优秀中长跑运动员的赛前训练中,教练员及运动员都要注重与运动负荷敏感度指标有关的问题,从而有效改善运动员的竞技能力。

1.研究对象
以北京体育大学2005级的20名中长跑运动员作为研究对象,男14人,女6人,专项为800-1000m,其中中跑运动员11人,长跑运动员9人,平均年龄20.6±1.3岁,平均身高173.3±4.1cm,平均训练年限5.7±0.68年。

本组研究对象中,运动健将4人,国家级一级、二级运动员分别为11人、5人。

2.研究方法
2.1指标测试
每周的周一、周日组织运动员在空腹状态下进行指血的采集与测试,将周日设定为运动员的休息日,周一的化验结果为每周运动量的“恢复值”,周日的化验结果为每周运动量的“运动值”,从而对于运动员赛前训练的运动负荷敏感指标进行科学的测试。

2.2测试仪器
在本次研究中,所使用的仪器均为德国进口,主要包括:恒温水浴箱、半自动生化分析仪、移液器、高速离心机等,并且由专业的医务人员进行仪器的校对与操作。

2.3测试方法
在对本组研究对象进行测试时,为了保证测试的客观性、准确性,研究人员选取了多种测试方法相结合的策略,具体情况如下:
2.3.1应用横向比较、纵向追踪等方法,对于运动员的各项测试数据,以及教练员根据训练情况对运动员负荷敏感指标的信息反馈。

进行全面的统计处理与分析,以构建适用于优秀中长跑运动员的血尿素氮评价标准。

2.3.2在进行测试期间,研究人员走访了北京市10所知名高校的20名中长跑教练员(教授4人、副教授11人、讲师5人),30名优秀的中长跑运动员(运动健将4人、一级运动员17人、二级运动员9人),在走访过程中,研究人员请教练员和运动员从自身的角度出发,描述运动负荷敏感度与比赛成绩之间的关系,以获取必要的研究资料。

同时,在研究过程中,研究人员查阅了国内外21篇关于运动负荷与中长跑运动员机能反应方面的论文,以实现测试工作更加全面性。

3.结果
3.1优秀中长跑运动员赛前训练过程中血尿素氮的变化规律
在本次研究中发现,中长跑运动员在每次测试完成后,运动员体内的血尿素氮含量会发生明显的变化,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形式:1)运动员的血尿素氮含量明显提高,在短期休息后可以迅速恢复正常,即运动员的训练负荷合理;2)运动员血尿素氮含量接近于基础水平,即运动员的周训练量略有不足;3)在经过周日的休息后,运动员的血尿素氮仍然保持较高的浓度,即运动员的训练量明显超出自身的负荷敏感指标;4)在经过周日的休息后,运动员的血尿素氮保持一定的浓度,“运动值”与“恢复值”保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即运动员有可能出现运动疲劳的现象。

在本次研究中,本组研究对象表现为第一种形式的8人,第二种形式的5人、第三种形式的4人、第四种形式的3人。

根据以上研究结果,研究人员认为在优秀中长跑运动员的赛前训练中,训练强度、水平,以及运动员自身机能状态的不同,都是导致运动员体内血尿素氮含量变化的主要因素,即运动员对于运动负荷的承受力会出现明显的差异。

3.2不同等级运动员的相同负荷量分析
在本组研究对象中,运动健将4人,国家级一级、二级运动员分别为11人、5人。

为了有效分析不同等级运动员在相同负荷量下的状况,研究人员根据运动员的等级进行分组,并且分别测试了运动员在安静时与训练后的实际心率次数,并且采用相同的负荷量。

测试结果表明:在安静时,运动健将的心率略低于一级运动员和二级运动员,但是经过T检验,研究人员发现相关数据之间没有显著的差异。

在赛前训练后,运动健将的的心率在对每个组别测试了安静时和训练后的心率次数(采用同样的负荷量),一级运动员的心率明显低于一级运动员和二级运动员。

由此可见,由于中长跑运动员的实际技术水平不同,他们在机制及心理中,对于运动负荷的承受力存在一定的差异。

4.讨论
近年来,在国际的中长跑大型赛事中,我国运动员始终保持较高的水平,比赛成绩也在不断的提高。

但是随着国外运动员整体水平的迅速提升,国内运动员若想继续保持较好的成绩,不断要加强专业训练,而且要加强对于各方面因素的深入研究,从而为运动员的训练提供更为科学的依据。

在优秀中长跑运动员的赛前训练中,负荷是一个特殊的持续过程,其具有较为明显的动态性特征,在不同的运动周期中,运动员将表现出明显不同的运动负荷敏感指标,如果教练员能够准确把握这个特征,并且将其运用于运动员的训练指导中,对于提升运动员的综合实力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

为了有效解决中长跑运动在赛前训练中的运动负荷问题,国内很多体育研究人员认为:训练量与强度之间的矛盾是必须解决的,只有实现两者之间的平衡,才能保证运动员的运动负荷敏感指标趋于平衡,否则运动员极有可能出现运动量不足或疲劳周期过长的问题,都将严重影响到运动员的比赛成绩。

在本次研究中,根据相关研究结果,笔者认为中长跑运动员在赛前宜采取“多课次”的训练模式,将运动员的训练量合理分散,即适当延长运动员的训练周期,当运动员完成达到某一训练科目的考核指标后,方可组织运动员进行下一科目的训练。

例如:结合中长跑的技术特点和比赛情况,教练员可以组织运动员分别进行速度训练、耐力训练、心理训练,不同的训练科目可以交叉进行,这样不但有利于减轻运动员的运动负荷敏感指标,而且对于运动员在赛前保持良好的心态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本次研究中,笔者发现优秀中长跑运动员在赛前训练阶段,由于训练强度、周期,以及运动员自身素质的不同,都有可能导致运动负荷敏感指标发生变化,但是相对而言,高等级运动员的变化较小。

同时,通过查阅国内外关于中长跑运动训练的资料,笔者对于国内的运动员赛前训练提出了以下建议:)赛前训练中,一定坚持以力量作为基础、速度作为核心,运动员的运动负荷敏感指标与以上两方面的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在训练中必须保证两者之间的协调;2)在中长跑运动员的综合训练中,一定要定期对于运动员的运动负荷敏感指标进行测试,从而协助教练员及时制定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案,促进运动员整体竞技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体育院校成人教育协作组《运动训练学》教材编写组.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29-38.
[2]邓伟明,孙学川.高校体育课不同教材内容的生理负荷强度分析[J].体育学刊,2006,(4):63-65.
[3]尹军.世界优秀中长跑运动员训练负荷控制特征的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1):70-73.
[4]文超.田径运动高级教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93-99.
[5]杨锡让,傅浩坚.运动生理学进展:质疑与思考[M].北京:北京体
育大学出版社,2000:43-6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