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

课程改革的推进需要相应的教育资源保障,如师资力量、教材开发、 教学设施等,部分地区存在资源保障不足的问题。
评价机制不完善
课程改革的实施需要建立完善的评价机制,目前部分地区和学校的评 价机制尚不完善,难以对课程改革的效果进行科学评估。
传统观念的制约
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部分教师、家长和学生对于课程改革持有疑 虑态度,需要加强宣传和引导。
课程内容的更新和优化
课程内容的更新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课程内容需要及 时更新,以反映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
课程内容的优化
通过对课程内容的整合、重组和优化,提高课程 内容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学 习和发展。
课程内容的实施和评价
课程内容的实施
课程内容的实施应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实践性,倡导探究式学习、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等多种 学习方式。
动态调整
应根据社会发展和学生需求的变化, 对课程设置进行动态调整,以保持课 程的活力和适应性。
03
课程内容改革
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
课程内容的选择
课程内容的选择应基于学生的发展需求、社会的发展需 求以及学科的发展需求,注重基础性、时代性和选择性。
课程内容的组织
课程内容的组织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注重知识的内 在联系和结构,建立起各学科内容之间的有机联系。
教学资源和环境的建设
丰富教学资源
积极开发、整合和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包括教材、教具、实验设 备等,以满足课程实施的需求。
优化教学环境
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包括教室布置、师生关系等,以提高教学效 果和学习效率。
加强学校与社区的合作
利用社区资源,开展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和 经验。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02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021一、总体思路1.突出重点,重抓素质教育: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创造优质学习生活环境为宗旨,以“健康、安全、有趣、有益”为要求,根据学生思维特点,开发有效学习课程,深入挖掘和发挥学生潜能,坚持以素质教育为中心,不断完善教育质量和体验质量。
2.完善技能培养计划:注重学生全面发展,构建学习-实践-提升的循环,探索行动性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强化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加强基础课程的学科实践、实践项目的训练,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以激发学习和创新活力update。
二、具体改革措施(一)尊重学生主体意识: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丰富活动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分析思考能力,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发展,并以此替代传统的碎片化教育方法。
(二)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制定实践型课程,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全面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
(三)促进早期学习:注重安全优质的早期教育,加强语言、科学、表演和文学等课外知识的学习,丰富多样的健康教育活动,早日确立孩子的学习态度和习惯。
(四)强化认知教育:加强对学生的教育指导,培养学习者“学以致用”的意识,强化课程知识认知,将学习行为、实践形态等各种形式的学习融入课程设置,以期提升学生学习能力。
(五)优化和完善教学环境:优化实体环境,丰富教学设备设施,改善教学空间,让学校成为学习者及其家人心仪的地方,以更好地提升学习体验、增强学习能力。
三、考核机制(一)管理和考核机制:每学年定期组织评估,综合考核学生学业表现、综合素质、教学成果等,针对学校学生情况,并及时反馈定量数据,勾勒学生全面发展水平,及时根据个体情况进行指导,更好地推动学生成长。
(二)教师发展机制:以培养高素质教师为宗旨,构建以学习为主题,以科研为升华、综合应用为服务宗旨的多层次教师发展体系,重视实践能力与教学质量的提高,强化师资队伍的教育能力和工作技能的培养。
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

书名: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ISBN:7-5617-2703-8/G.1305 条码:作者:钟启泉相关图书装订:印次:开本:定价:¥26.00 折扣价:¥20.80 折扣:0.80 节省了5.2元字数: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页数:发行编号:每包册数:出版日期:2002-01-01内容简介:标志着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已经颁布了。
为了更好地贯彻执行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
正确理解《纲要》的基本内容,以钟启泉为首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工作组部分专家,以新一轮课改的课程理念为统领,分别从不同侧面阐述了《纲要》所涉及的一些核心概念。
全书涉及的内容包括:课程改革的目标与背景、课程结构、课程标准与教材开发、教学理论与策略、课程与教材评价、课程管理与课程资源,以及课程改革与教师等。
精彩片段:章节目录:作者简介:书评:与新课程同行与学生共成长崔晓晖在教书育人的神圣道路上,走在理想与现实之间的一直是我们可亲可敬的教师。
任何的教育理念、教育原则、教育内容无不是经过他们得以实践和实现。
作为教育思想与教育现实的纽带,任何教育教学改革都以教师自身理念与方法的更新为前提。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颁布标志着调整、改革和重构符合我国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这一工程的全面启动。
新的课程体系,渗透着全面、和谐和创新的理念,凝聚着教育工作者的心血。
欣慰之际,人们把思虑的目标最终定格在理想与现实之间的使者——教师身上。
我们在关注新课程本身的同时,也没有忽略新课程的实践者。
由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委托、组织部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部分专家编写的《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一书,以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课程理念为统领,—方面从不问专业背景阐述了相关的核心概念:课程改革的背景与目标、课程结构、课程标准与教材开发、教学理念与策略、课程与教材评价、课程管理与课程资源等;一方面以专门的章节对新课程中教师的成长进行了论述。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国教育改革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任务。
为了提高教育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于xxxx年正式实施。
本文将对该纲要的目标、内容和影响进行探讨。
一、改革目标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目标是实现素质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改革纲要提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1. 优化课程结构: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学习效益。
通过精简课程内容和增加选修课的方式,使学生能够更加专注于核心知识的学习,同时培养学生的兴趣和个性发展。
2. 强调实践能力: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实验能力培养。
改革纲要鼓励学校和教师组织实践活动,促进学生通过实践学习理论知识,并提供丰富多样的实践机会。
3. 提高教师素质:加强教师培训和教育,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
改革纲要支持教师参与课程研发和教学设计,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二、改革内容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核心内容包括以下方面:1. 课程改革:优化主干课程,精简课程内容,减少重复学习和无效的知识点。
同时增加选修课程,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
2. 实践教学:强调实践操作和实验能力的培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和实施。
通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3. 教育评价:改革教育评价方式,从注重学科成绩向注重学生全面发展转变。
评价方法包括考试、作业、实践活动等多种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综合表现。
4. 教师培训:提升教师素质和专业能力。
改革纲要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课程研发和教学设计,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三、影响与挑战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对教育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1. 教师培训不平衡:改革纲要要求教师提高教学能力,但目前仍有一些地区和学校的教师培训不够完善,导致教育质量的差异。
2. 学生负担问题:尽管改革纲要旨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但在实际操作中,一些学校和家长过分强调学术成绩,加重了学生的负担。
最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要点归纳

最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要点归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要点归纳第一部分:课程改革的目标与背景在新世纪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和策略是倡导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重建新的课程结构,体现课程内容的现代化,倡导建构的研究,形成新的课程评价观念,以及促进课程管理的民主化和适应性。
其中,重建新的课程结构强调综合性,加强选择性,确保均衡性,以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新课程改革要有所突破,其中包括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采取分科和综合相结合的课程结构,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课程结构,高中采取分科课程为主,以及___课程内容要为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课程决策的方针是坚持民主参与科学决策,坚持先立后破的方针,以及建立强有力的支持系统。
第二部分:课程结构重建我国基础教育的课程结构需要对课程类型进行价值厘定,包括学科课程、经验课程,分科课程、综合课程,传授性课程、研究性课程,选修课程、必修课程,隐性课程、显现课程,以及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
课程结构的表现形式包括数量化方式、描述性方式、应用性方式。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结构现状分析发现,学科课程和必修课程占主要,经验课程和选修课程较少,各具体学科之间的比重失衡,而课程内容一直为难、繁、偏、旧困扰。
因此,需要重建新的课程结构,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学生的需求。
四、对原有的课程结构的调整:为了优化课程内容,我们需要进行以下调整:1、构建多样化的课程类型结构;2、构建均衡的科目结构;3、优化课程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本质:1、综合实践活动的性质与特点包括整体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和自主性;2、综合实践活动的理念包括坚持学生自主选择与主动探究、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推进自我、自然、社会之间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3、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包括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体验与经验、形成自我、社会、自然的整体认识、发展责任感、获得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态度、发展实践能力和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养成合作分享的个性品质;4、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选择遵循的原则包括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体现学校的特色、反映学校在社区的特色、善于引导学生从生活中选取探究课题或问题;5、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遵循的原则包括处理学生自主选择、主动探究与教师有效指导的关系、处理学校统筹规划与过程展开后生成性目标的关系、课内与课外时间的集合使用、整合校内外课程、以融合的方式设计和实施三大指定领域、把信息技术同实践活动的内容和过程整合起来;6、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理念包括整体观、多元化和过程性。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018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发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这份纲要试行的目标是为了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提升基础教育质量,确保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本文将详细介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背景、主要内容和意义。
一、背景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对教育的需求也呈现出多元化、个性化的特点。
传统的知识导向型教育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缺乏综合素质的培养。
为此,教育部积极推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人才。
二、主要内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我国基础教育课程进行了全面改革:1. 课程结构调整纲要试行要求对学科进行科学安排,杜绝过度灌输型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并合理调整各学科的比重,使其更加符合学生的发展需求。
2. 跨学科课程设置鼓励学校设置跨学科课程,通过跨学科的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整合能力,培养跨学科综合应用能力。
3. 选修课程设置纲要试行提出鼓励设置选修课程,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培养其专长和兴趣。
选修课程的设置可以根据地方特色、学校特长和学生兴趣等因素来确定。
4. 综合实践活动要求学校进行综合实践活动,通过社团、实践实习和社会服务等形式,让学生参与实际问题解决和社会实践,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意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实施对我国基础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1. 适应社会需求通过调整课程结构和设置选修课程,试行纲要使得基础教育更贴近社会需求,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试行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通过跨学科的教学和综合实践活动,全面培养学生的学术、技能、艺术、体育、审美和人文素养。
3. 推动教育公平通过合理设置课程比重和选修课程,试行纲要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科选择和个性发展的机会,提高了教育公平性,减少了教育资源的不平衡现象。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

受教育者是什么
受教育者是常常做他极不愿意做的事的人, 受教育者是常常做他极不愿意做的事的人 , 最需要睡眠 可往往睡眠最不足的群体;对老师必恭必敬中, 可往往睡眠最不足的群体 ; 对老师必恭必敬中 , 又想方设法 给老师找茬;高喊“高分未必高才”, 又整日为高分而废寝 给老师找茬; 高喊“ 高分未必高才” 忘食;还没有上岗,却整日被灌输下岗危机的人; 忘食 ; 还没有上岗 , 却整日被灌输下岗危机的人 ; 考试后发 誓一定要争分夺秒好好学习,一周后照玩不误的人; 誓一定要争分夺秒好好学习 , 一周后照玩不误的人 ; 最不为 生活苦恼却整日说生活怎么这么苦、这么累的人; 生活苦恼却整日说生活怎么这么苦 、 这么累的人 ; 苦学时觉 得对不起自己,玩的时候又有极大负债心理的人。 得对不起自己,玩的时候又有极大负债心理的人。
(三)我县基础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
1.办学思想需进一步端正 办学思想需进一步端正 2.教师专业水平亟待提高 教师专业水平亟待提高 3.现有评价制度不适应改革 现有评价制度不适应改革 4.教育质量总体不高 教育质量总体不高 5.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 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 6.课程改革发展不均衡 课程改革发展不均衡 7.德育工作成效不大 德育工
(二)我国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
教育不公平 发展不均衡 应试教育 评价制度错误导向
当前我国中小学生在学校中的基本境遇
● ● ● ●
学校是什么? 学校是什么? 教师是什么? 教师是什么? 受教育者是什么? 受教育者是什么? 教科书是什么? 教科书是什么?
学校是什么
学校是鸟笼,是学知识的地方,是不许乱玩的地方; 学校是鸟笼,是学知识的地方,是不许乱玩的地方;是 爸妈管不到的地方,是整天担惊受怕的地方, 爸妈管不到的地方,是整天担惊受怕的地方,是冷酷无情的 场所;学校是监狱,是强调循规蹈矩的地方,是受罪的地方, 场所; 学校是监狱, 是强调循规蹈矩的地方, 是受罪的地方, 是世界上最恐怖的地方;学校是满汉全席上的一道菜, 是世界上最恐怖的地方;学校是满汉全席上的一道菜, 在教 育学生做人道理的同时,又在内部上演着人性的丑恶, 育学生做人道理的同时,又在内部上演着人性的丑恶, 对内 一套,对外一套,一面强调给学生充分的自由, 一套,对外一套,一面强调给学生充分的自由,一面又制定 各种框框约束他们; 各种框框约束他们;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是我国教育系统的一项重要改革举措。
本文将对该纲要的主要内容进行解读,以便更好地了解和推动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
一、课程改革的背景和意义基础教育是培养新一代人才的关键阶段,课程作为教育的核心要素,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基础教育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存在一些问题,如过分注重知识传授,忽视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等。
因此,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必要的,这也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出台的背景和意义所在。
二、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1. 课程标准更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要求各地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需要,更新课程标准。
这意味着我们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制定和调整课程,使其更贴合学生的需求和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
2. 学科融合与交叉该纲要鼓励学科之间的融合与交叉,以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跨学科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提高学习的综合性和实用性。
3. 个性化教学和评价体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强调个性化教学和评价体系的建立。
学校和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特长和兴趣,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以培养每个学生的独特才能和潜力。
4. 创新教育和实践教学纲要提倡创新教育和实践教学的开展。
学校应该提供更多实践机会,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和创新思维,以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造力。
5. 教师培养和发展课程改革也涉及到教师培养和发展。
教师应具备更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以更好地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
三、课程改革的挑战与展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虽然面临一些挑战,但也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机遇。
首先,改革需要时间和投入,需要教育部门和学校的共同努力。
其次,改革需要各方共识,要充分听取和尊重不同的声音和观点。
未来,我们有理由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充满信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纲要)吸收 了世界各 国课 程改革 的先进思 想和深 刻思考 +使 我国基础 教育 课程改 革 站在 了世 界发 展 的 前沿 。继承 了我 国基础 教育 的 优 鼠传统 ,弘扬 中 华 民 族 传统文化 ,强调人 文 精神 ,在 关注 基础 知 识基 本技 能的同时,倡导教学 方式 、学 习方式的转变。 新一轮基础 教育 课 程改 革 提 出的六 大 目标.极 富 创新意 义 此次课程改革是一 个意 义重大 、影响 深远、
性… 并学会学 习” ,这 就不是 听老师讲 ,跟教 师学,
把老师讲的、课本上 学 的记住 ,背熟 ” 那种刻 板 的 记 E、重 复 为主 的教学所 能达 到的 。这 些改革 不仅
2 4 ・
维普资讯
陕 西 教 育科研
要我 们理解 、认 同、接 受 更主要 的是 付诸 宴施。 我们的教学 方 式 必须变 革 .要把 教 学过 程变 成师
任务复 杂艰巨 的系统 工程 ,整 个改 革涉 及培 养 目标 的
培养模式多样化
大连 市 教委副 主任 王 允庆
教育的根本 目的 是提 高人 的 素质,使 人得 到 充分 的发展。新一轮 课程改革 把 儿童 的 充分发 展作 为 出发 点和 归宿 ,这意 味着人才培养模 式将 多样 化。
变化 、 程结 构 的改 革、国家 课程标 准 的制 定、课 程 课 实施与 教学 改 革、教材 改革 、评 价 体系 的建 立、课程 管理机 构 的 建立 等 ,是 一 次 完整 意 义上 的课 程 改 革 , 在整个基础教育改革中处于棱 心地位。 实 行三级课 程管 理 ,必将 会 极大地 调 动各 个方 面 的积极性 .进 一步形成 新 的课 程 管理 机 制,促 进课 程 资源的开发和教材的多样化 。
具体实旅的原则和规定 例如 教学过程 ,就强调指
出教学过程是 “ 生交往 、共 同发展 的互动过 程” 师 ,明 确是 互动 ,那就不是 被动 “ ; 互动” 必然是 双 向的” ,而不 是 “ 单向的 ‘ 。 纲要>还 指出教 师要 “ 引
导学生质疑、调查 、探 究” ,要 激 发学 生的学 习积 极
・
师生互动被强调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 李吉林
( 纲要) 非常鲜 明地提 出了 “ 卧提 高 国民素质 为宗 旨” 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 神和 实践能 力” ( , 。 纲要)
不仅提出了鲜 明的培养 目标,而且从 “ 课程结构 、
课程标准” 教学过程 等 一 系列 的条 文中 ,阐明了 、
生交往 、共 同发展的互 动过 程。
20 02 2
所谓探究学习 即从 学 科领 域或 实现 社 会生 活 中选 择和 确 定 研 究 主题, 在 教学 中刨 设 一种 类 似 于学 术 ( 或科学 )研 究的情境.通过学 生 自主、独立地 发现 问 题 、实验 、操作、调 查 、信 息搜 集与 处 理 、表 达 与 交 流等探 索活动,获得 知识、技能、情感 与态度的发 展。
新课程将 关注 知识转 向关 注学 生 的发 展 ,尊重 儿 童的发展规律,为每 一个 人 的发 展提 供 机 会。在 义务 教育 阶段就开 始关 注每一 个人 的终 身 发展, 为学 生的 终身发展馓准 备,精选 终身 发展 必备 的 基础 知识 和基 本技能。通过义务教 育,使 每 一个 学 生都 具有 终 身学 习的愿望和能力 .这次 课程改革是十分深 刻的 本次课程 改革 的棱 心是课 程 功能发 生 了改 革,对
管理 新 机制 激活课 程 改革 华 东师大课 程研 究中 副主任 崔允 廓
调整我国 目前 的基 础教 育课程 管 理政策 ,是这 一 轮课程改革系 统工程 的一 个组 成部 分,也 是本 次课 程 改革 目标之 一。那 么.课 程 改革 在课 程 管理 政策 方 面 进行 了哪些调整 呢?具体地说 .有以下几个方面 : 构建 “ 级课 程” 的管理 框架。 新一轮 基础 教 育 三 课程改 革 尝 试枸 建 “ 级 课程 ” 的管 理 框 架, 国家 、 三 地方 和学 校季担 不 同的权 力与 责任,改 变 以往课 程管 理过于集 中而 导 致 “ 校 同课 程、师 师 同教 案 、生生 校
维普资讯
陕西教育科研
20 . 0 22
牵动了整个基础教育改革
上 海市 教委 副主 任 张 民生
‘ 纲要) 是我国当前基 础教育课 程改 革的指导性 文
件,对新世 纪的基础教育发 展具有重要 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 三者 真正统 一 起来 ,从而 我 国基础 教 育课程 体系产 生了 质的 飞跃。提 倡 “ 具有 健壮 的体 魄 和 良好 的 心理 素 质 ,养 成 健康 的 审美 情 趣 和 生 活 方 式 具 有社 会 责任感 ,努力 为人 民服务 ” “ 有初 ,“ , 具 步的刨 新精 神 、 践 能力 、科学 和人 文 素 养 以及 环境 实 意识 ,用一种整体 的观 点来 金面把握学 生 的个性 发展 并将其视为课程的根本 目 标,这使我国基础教育课程
这 一变革 的重要现实意 义和深 远意 义应 有足够的重视 。
体现新时代的价值现 华东师大课程与教学研究所 张华
确立体现 时代精 神 的新 的课程 价值 观、根 治现 行 课程体系的弊端 是本 次课 程改 革的根 本 任务 。新课 程 的基本价 值取 向是 :为 了每 一个学 生的发 展。这 意 味 着我国基础教育 课程 体 系必须走 出 目标单 一 、过 程 僵 化 、方式机械的 培养模式 ,让 每一个学生 的个性 获 得充分 发展,培养 出丰富 多彩 的 人格 。这是 我 国索 质 教育课程体 系的根本 要求 素质教 育课 程体 系 当然承 担社会所赋予 的人才 选拔 功 能,但 它把 课程 本身 的 引 人A胜 之处 、课程 的个性发 展 价 值视 为根 本,让 每 一 个个性 充分发 展 的人 击健 康地接受社 会的选 拔和 其他 挑战。这种既适应 我 国素 质教 育 的 内在要求 又体 现 时代精神 的新的课 程 价值观在 新课 程的 功能 与 目标 中 集中展现 出来 新瀑程各 科 课 程标 准 把 知 识 技能 、过 程 与 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