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原理
散热器工作原理

散热器工作原理散热器是一种用于散热的设备,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机械设备以及工业设备中。
它的主要功能是将设备产生的热量有效地散发出去,保持设备的正常工作温度,防止过热损坏。
散热器的工作原理主要涉及传热和热对流两个方面。
下面将详细介绍散热器的工作原理。
1. 传热原理:散热器通过传导、传导和辐射三种方式来传递热量。
传导是指热量通过散热器的金属材料传递,传导是指热量通过散热器表面的空气传递,辐射是指热量通过辐射方式传递。
当设备产生热量时,散热器的金属材料会吸收热量,然后通过传导方式将热量传递到散热器的表面。
传热的速度取决于散热器的材料导热系数和散热器的结构设计。
2. 热对流原理:热对流是指空气在散热器表面流动时带走热量的过程。
当热量传递到散热器表面时,周围的空气会受热膨胀,形成热对流。
热对流的速度和效率取决于散热器的表面积、散热器表面和空气之间的接触热阻以及空气的流动速度。
为了增加散热器的散热效率,通常会在散热器表面增加一些散热片或散热鳍片,以增加散热器与空气之间的接触面积。
同时,通过增加风扇的使用,可以增加空气流动速度,从而提高热对流效率。
3. 散热器的结构设计:散热器的结构设计也对其散热效果起着重要的影响。
常见的散热器结构包括片状散热器、管状散热器和液冷散热器。
片状散热器是由一系列金属片组成的,金属片之间通过焊接或者螺栓连接。
片状散热器的散热效果主要依赖于金属片之间的热传导和热对流。
管状散热器是由一系列金属管组成的,金属管内通有冷却介质,冷却介质在管内流动时将热量带走。
管状散热器的散热效果主要依赖于冷却介质的流动速度和散热管的材料导热系数。
液冷散热器是通过将冷却液引入散热器内部,通过冷却液对设备产生的热量进行吸收,然后将热量带走。
液冷散热器的散热效果主要依赖于冷却液的流动速度和冷却液与设备之间的接触热阻。
总结:散热器通过传热和热对流的方式将设备产生的热量散发出去,保持设备的正常工作温度。
传热原理主要涉及传导、传导和辐射三种方式,热对流原理主要涉及空气在散热器表面流动时带走热量的过程。
散热器工作原理

散热器工作原理散热器是一种用于散热的设备,常见于电子设备、汽车引擎等领域。
它的工作原理是通过传导、对流和辐射三种方式将热量从热源传递到周围环境中,以降低热源的温度。
1. 传导散热:传导是指热量通过物体内部的分子碰撞传递。
散热器通常由金属材料制成,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能够迅速将热量从热源传导到散热器表面。
散热器的表面积较大,可以增加热量传导的面积,提高散热效率。
2. 对流散热:对流是指通过流体(如空气)的流动来传递热量。
散热器通常设计有许多散热片或散热鳍片,这些片状结构能够增加散热器与周围空气的接触面积,提高热量的传递效率。
当热源加热散热器时,散热器表面的空气被加热,密度降低,从而产生上升的气流,形成自然对流。
这种对流可以通过散热器的结构设计来加强,例如增加散热片的数量和间距,以增加空气流动的速度和湍流程度。
3. 辐射散热:辐射是指热量通过电磁波辐射传递。
散热器表面通常会涂上黑色的涂层,因为黑色能够吸收更多的热量,并以辐射的形式向周围空间发射出去。
辐射散热的能力与散热器的表面温度和表面积有关,温度越高、表面积越大,辐射散热的效果越好。
综上所述,散热器的工作原理是通过传导、对流和辐射三种方式将热量从热源传递到周围环境中。
传导散热通过散热器材料的导热性能,对流散热通过增加散热器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和加强空气流动,辐射散热通过散热器表面的辐射传递热量。
这些散热方式相互协同工作,使散热器能够有效地降低热源的温度,保持设备的正常工作温度。
在实际应用中,根据不同的散热需求和环境条件,可以选择不同类型和结构的散热器,以达到最佳的散热效果。
散热片的原理

散热片的原理
散热片是一种用于散热的设备,它的原理是利用散热片的表面积大、导热性能好的特点,将热量从热源传递到散热片上,再通过散热片的表面散发出去,从而达到散热的目的。
散热片通常由金属材料制成,如铝、铜等,这些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能够快速将热量传递到散热片表面。
散热片的表面积通常很大,这样可以增加热量散发的面积,提高散热效率。
散热片通常被用于电子设备、汽车发动机等需要散热的场合。
在电子设备中,散热片通常被安装在CPU、显卡等高温部件上,通过导热胶或螺钉等方式与高温部件紧密接触,将热量传递到散热片上,再通过风扇或散热器等设备将热量散发出去。
在汽车发动机中,散热片通常被安装在散热器上,通过水循环将发动机产生的热量传递到散热片上,再通过风扇将热量散发出去。
散热片的散热效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散热片的材料、表面积、厚度、形状等。
在选择散热片时,需要根据具体的散热需求选择合适的散热片,以达到最佳的散热效果。
散热片是一种重要的散热设备,它利用导热性能好、表面积大的特点,将热量从热源传递到散热片上,再通过散热片的表面散发出去,从而达到散热的目的。
散热原理

散热原理——散热方式散热就是热量传递,而热的传递方式有三种:传导、对流和辐射。
传导是由能量较低的粒子和能量较高的粒子直接接触碰撞来传递能量的方式,CPU和散热片之间的热量传递主要是采用这种方式,这也是最普遍的一种热传递方式。
对流是指气体或液体中较热部分和较冷部分通过循环将温度均匀化,目前的散热器在散热片上添加风扇便是一种强制对流法,电脑机箱中的散热风扇带动气体的流动也属于"强制热对流"散热方式。
辐射顾名思义就是将热能从热源直接向外界发散出去,该过程与热源表面颜色、材质及温度有关,辐射的速度较慢,因此在散热器散热中所起到的作用十分有限(辐射可以在真空中进行)。
这三种散热方式都不是孤立的,在日常的热量传递中,这三种散热方式都是同时发生,共同发挥作用的。
任何散热器也都会同时使用以上三种热传递方式,只是侧重有所不同。
对于CPU散热器,依照从散热器带走热量的方式,可以将散热器分为主动散热和被动散热。
前者常见的是风冷散热器,而后者常见的就是散热片。
进一步细分散热方式,可以分为风冷,液冷,半导体制冷,压缩机制冷,液氮制冷等等。
风冷散热是最常见的,而且简单易用,就是使用风扇带走散热器所吸收的热量。
具有价格相对较低,安装方便等优点。
但对环境依赖比较高,例如气温升高以及超频时其散热性能就会大受影响。
液冷是使用液体在泵的带动下强制循环带走散热器的热量,与风冷相比具有安静、降温稳定、对环境依赖小等等优点。
液冷的价格相对较高,而且安装也相对麻烦一些。
同时安装时尽量按照说明书指导的方法安装才能获得最佳的散热效果。
半导体制冷“N.P型半导体通过金属导流片链接,当电流由N通过P时,电场使N中的电子和P 中的空穴反向流动,他们产生的能量来自晶管的热能,于是在导流片上吸热,而在另一端放热,产生温差”——这就是半导体制冷片的制冷原理。
只要高温端的热量能有效的散发掉,则低温端就不断的被冷却。
在每个半导体颗粒上都产生温差,一个制冷片由几十个这样的颗粒串联而成,从而在制冷片的两个表面形成一个温差。
散热片的工作原理

散热片的工作原理
散热片是计算机领域中常见的散热设备,其主要作用是降低计算机硬件在工作时产生的热量,以保证计算机的正常运行。
散热片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散热片的表面扩散散热来实现的。
散热片通常由金属材料制成,例如铜、铝等。
在计算机硬件内部,CPU、显卡等部件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
散热片通过其表面的散热鳍片来扩散这些热量。
散热鳍片的形状可以是直的、弯曲的、呈现V字形等等,这些形状都是为了增大散热面积,使其更加高效地散热。
散热片的工作原理可以用传热学中的热对流换热来理解。
热对流换热是指热量通过流体的流动而传递的换热方式。
在散热片中,热量通过散热鳍片的表面传递到空气中,空气的流动加速了热量的扩散速度,从而实现了更加高效的散热。
散热片的散热效率取决于多个因素,例如散热片的材质、散热鳍片的形状、散热片与散热风扇的配合等等。
在选择散热片时,需要根据计算机硬件的功耗、散热条件等因素来进行选择。
对于高性能的计算机,需要选择散热效率更高的散热片,以确保计算机的正常运行。
除了散热片,还有其他的散热设备,例如散热风扇、散热水冷等。
这些设备可以与散热片配合使用,以提高散热效率。
在选择散热设
备时,需要考虑多个因素,例如散热效率、噪音、功耗等等。
散热片是计算机领域中常见的散热设备,其主要作用是通过散热片表面的散热鳍片扩散散热,以保证计算机的正常运行。
选择散热片时需要考虑多个因素,以确保散热效果更佳。
散热器工作原理

散热器工作原理散热器是一种用于散热的设备,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机械设备以及汽车等领域。
它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将热量从一个物体传递到另一个物体,以达到降低温度的目的。
散热器通常由散热片、散热管和风扇等组成。
下面将详细介绍散热器的工作原理。
1. 散热片散热片是散热器的重要组成部份,通常由金属材料制成,如铝合金或者铜。
散热片的表面积较大,有利于散热。
当热源(如CPU)产生热量时,散热片能够迅速吸收热量,并将其传递到散热器的其他部份。
2. 散热管散热管是散热器中的热传导元件,通常由铜或者铝制成。
它负责将散热片吸收的热量传递到散热器的其他部份。
散热管内部通常充满了导热介质,如水或者液态金属,这些介质能够有效地传导热量。
3. 风扇风扇是散热器中的重要组成部份,它能够通过产生气流来加速热量的散发。
当散热器吸收了大量的热量后,风扇能够将周围的冷空气吹入散热器,从而加速热量的散发。
同时,风扇还能够将热空气排出散热器,保持散热器的良好散热效果。
4. 散热原理散热器的工作原理基于热量的传导、对流和辐射。
当热源(如CPU)产生热量时,散热片能够通过热传导将热量吸收,并传递到散热器的其他部份。
散热管内的导热介质能够迅速将热量传递到散热器的其他区域。
同时,风扇产生的气流能够加速热量的散发,保持散热器的良好散热效果。
5. 散热器的应用散热器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
在电子设备中,如计算机、手机和平板电脑等,散热器能够有效地降低设备的温度,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在机械设备中,如发动机、变速器和液压系统等,散热器能够排出设备中产生的热量,保证设备的稳定工作。
在汽车中,散热器通常用于冷却发动机,防止发动机过热。
总结:散热器是一种用于散热的设备,通过将热量从一个物体传递到另一个物体来降低温度。
它由散热片、散热管和风扇等组成。
散热器的工作原理基于热量的传导、对流和辐射。
散热器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机械设备以及汽车等领域,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稳定工作。
散热片原理

散热片原理
散热片是一种常见的散热设备,广泛应用于电子产品、汽车发动机、工业设备
等领域。
它的作用是通过增加表面积,促进热量传递,从而达到散热的效果。
散热片的原理主要包括导热、对流和辐射三种方式。
首先,散热片的导热原理是其最基本的散热方式。
散热片通常由优良的导热材
料制成,如铝合金、铜等,这些材料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能够迅速将散热片吸收的热量传导到散热片的表面。
通过导热的方式,散热片能够快速将热量传递到外部环境中,起到散热的作用。
其次,散热片的对流原理也是散热的重要方式。
当散热片表面的热量被传导到
表面后,周围空气会受热膨胀,形成气流。
这种气流会带走表面的热量,起到散热的作用。
因此,散热片的表面设计和结构对对流的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般来说,散热片表面会采用鳍片状结构,增加表面积,促进对流效果,提高散热效率。
最后,散热片的辐射原理也是散热的重要方式之一。
散热片在工作时会产生一
定的热量,这些热量会以辐射的方式传递到周围环境中。
辐射是一种通过电磁波传递热量的方式,即使在没有介质的情况下也能传递热量。
因此,散热片的辐射效果也是散热的重要途径之一。
综上所述,散热片的原理主要包括导热、对流和辐射三种方式。
这三种方式相
互作用,共同促进了散热效果的提高。
在实际应用中,散热片的设计和制造需要充分考虑这三种原理,以提高散热效率,保证设备的安全稳定工作。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大家更加深入地了解散热片的原理和工作方式。
散热的名词解释

散热的名词解释散热是一个广义的名词,涵盖了许多不同的领域和概念。
它可以用于描述物理热量的传导和传播过程,也可以指代电子设备或工业系统中处理热量的方式。
这篇文章将深入探讨散热的概念、原理以及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
一、散热的基本概念散热是指将物体内部的热量转移到周围环境中的过程。
热量是物质内部的热运动,高温物体与低温物体之间存在热传递。
散热是通过传导、对流或辐射来实现的。
1. 传导散热:传导是通过物质内部的分子或原子间的碰撞传递热量。
比如,当你将手放在热水中时,热量会通过传导从水中传递到你的手上,使其感到热。
传导散热还可以通过导热材料如金属来实现,这是因为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
2. 对流散热:对流是指通过流体的运动传递热量。
当流体受热时,其密度会减小,使其上升;而当流体冷却时,其密度增加,使其下降。
这种流体的循环运动可以加速热量的传递。
例如,家中的暖气片将热水加热后,通过对流将室内的热量均匀地散发出来。
3. 辐射散热:辐射是指物体表面发射的热辐射能量。
热辐射是一种能量传递的方式,在真空中也能传递热量。
太阳辐射的能量就是通过辐射方式传递到地球,使得地球表面温暖。
同样,在电子设备中,散热器通过辐射将设备内部的热量释放到周围环境中。
二、散热原理与应用1. 电子设备散热:在现代科技的发展中,电子设备的散热问题越来越重要。
由于电子元件的工作会产生相对较高的温度,长时间工作会导致过热,进而影响性能甚至引发故障。
因此,散热技术在电子设备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散热器和风扇是常见的散热技术。
散热器可以通过导热材料将热量传导到散热鳍片上,然后通过对流和辐射散热。
风扇可以增加空气流动,从而增加对流散热效果。
2. 工业系统散热:在工业生产过程中,许多机械设备也需要散热来保持正常运行。
例如,液压系统中的油箱散热器可以通过对流散热将油箱内部的热量转移到周围环境中,以保持系统的稳定工作温度。
大型电力设备如发电机和变压器也需要散热器来消除产生的热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散热原理功耗与热阻随着处理器发热量的不断提高,很多有助于散热的新兴技术也飞速发展。
如果要深入了解一款散热器的性能必须了解其原理,针对目前主流散热器所采用的技术,驱动之家评测室分门别类,为您带来散热专题之原理篇,带您走进散热器的奥妙世界。
功耗是CPU最为重要的参数之一。
其主要包括TDP和处理器功耗TDP是反应一颗处理器热量释放的指标。
TDP的英文全称是“Thermal Design Power”,中文直译是“热量设计功耗”。
TDP功耗是处理器的基本物理指标。
它的含义是当处理器达到负荷最大的时候,释放出的热量,单位未W。
单颗处理器的TDP值是固定的,而散热器必须保证在处理器TDP最大的时候,处理器的温度仍然在设计范围之内。
处理器的功耗:是处理器最基本的电气性能指标。
根据电路的基本原理,功率(P)=电流(A)×电压(V)。
所以,处理器的功耗(功率)等于流经处理器核心的电流值与该处理器上的核心电压值的乘积。
处理器的峰值功耗:处理器的核心电压与核心电流时刻都处于变化之中,这样处理器的功耗也在变化之中。
在散热措施正常的情况下(即处理器的温度始终处于设计范围之内),处理器负荷最高的时刻,其核心电压与核心电流都达到最高值,此时电压与电流的乘积便是处理器的峰值功耗。
处理器的功耗与TDP 两者的关系可以用下面公式概括:处理器的功耗=实际消耗功耗+TDP实际消耗功耗是处理器各个功能单元正常工作消耗的电能,TDP是电流热效应以及其他形式产生的热能,他们均以热的形式释放。
从这个等式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TDP并不等于是处理器的功耗,TDP要小于处理器的功耗。
虽然都是处理器的基本物理指标,但处理器功耗与TDP对应的硬件完全不同:与处理器功耗直接相关的是主板,主板的处理器供电模块必须具备足够的电流输出能力才能保证处理器稳定工作;而TDP数值很大,单靠处理器自身是无法完全排除的,因此这部分热能需要借助主动散热器进行吸收,散热器若设计无法达到处理器的要求,那么硅晶体就会因温度过高而损毁。
因此TDP也是对散热器的一个性能设计要求。
人们也习惯用热阻抗值来对散热器的性能进行标识热阻抗值RCJ热阻抗值是保证CPU在一定的环境温度下(TJ=A℃)执行规定的程序(如P4 Maxpower 6.0 100%),CPU温度保持在规定的最高温度以下(TcTc-Tj=TDP× RJC等式左边为一定值,对于一款散热器显然是热阻抗值越小,就可以使P值更大,也就是可以承载更大TDP的CPU 散热,也就说明性能越好。
对于散热器,我们可以列出如下的等式:P=H*A*η*△TP:散热片与周围空气的热交换总量(W);H:散热片的总热传导率(W/CM2*℃),由辐射及对流两方面决定;A:散热片表面积(CM2);η:散热片效率,由散热片的材料及形状决定;△T:散热片的最高温度与周围环境温度之差(℃)可以确定,加工成型后的散热器本体(即散热器中的金属部分)的热阻是固定的,但是更换风扇或者降低环境温度,还是可以改变一款散热器的热阻。
散热方式散热就是热量传递,而热的传递方式有三种:传导、对流和辐射。
传导是由能量较低的粒子和能量较高的粒子直接接触碰撞来传递能量的方式,CPU和散热片之间的热量传递主要是采用这种方式,这也是最普遍的一种热传递方式。
对流是指气体或液体中较热部分和较冷部分通过循环将温度均匀化,目前的散热器在散热片上添加风扇便是一种强制对流法,电脑机箱中的散热风扇带动气体的流动也属于"强制热对流"散热方式。
辐射顾名思义就是将热能从热源直接向外界发散出去,该过程与热源表面颜色、材质及温度有关,辐射的速度较慢,因此在散热器散热中所起到的作用十分有限(辐射可以在真空中进行)。
这三种散热方式都不是孤立的,在日常的热量传递中,这三种散热方式都是同时发生,共同发挥作用的。
任何散热器也都会同时使用以上三种热传递方式,只是侧重有所不同。
散热器材质对于金属导热材料而言,比热和热传导系数是两个重要的参数。
比热的定义为:单位质量下需要输入多少能量才能使温度上升一摄氏度,单位为卡/(千克×°C),数值越大代表物体的容热能力越大。
以下是几种常见物质的比热表:热传导系数的定义为:每单位长度、每K,可以传送多少W的能量,单位为W/mK。
其中“W”指热功率单位,“m”代表长度单位米,而“K”为绝对温度单位。
该数值越大说明导热性能越好。
以下是几种常见金属的热传导系数表:我们看到,水的比热远高于金属,有更强的容热能力,这也正是水冷有出色散热效果的原因。
而普通风冷散热器自然要选择金属作为散热器的材料。
我们希望所选用的材料同时具有高比热和高热传导系数,铝的这两个参数都居于前列,是一个相当不错的选择。
由于铝具有密度小,延展性好,易于加工等特点,所以目前绝大多数散热器都采用铝作为主要材料。
但纯铝硬度不足,切削性能差,所以在实际生产中,厂商门为了保证产品有适当的硬度,都采用铝合金来制造实际产品(铝约占总成分的98%)。
当然掺杂了其他金属会导致散热性能有所降低,上面列举了几款散热器常用铝合金的导热性能,铝优良的导热能力在铝合金身上基本上得到保留。
而铜的传导系数颇高,热传导能力非常强。
而铜和铝合金二者同时各有其优缺点。
铜的导热性好,但价格较贵,加工难度较高,重量过大,且铜制散热器热容量较小,而且容易氧化。
另一方面纯铝太软,不能直接使用,都是使用的铝合金才能提供足够的硬度,铝合金的优点是价格低廉,重量轻,但导热性比铜就要差很多。
纯铝散热器是最为常见的散热器。
纯铝散热器制造工艺简单,成本低,目前仍然占据着相当一部分市场。
最常用的加工手段是铝挤压技术。
评价一款纯铝散热器的主要指标是散热器底部的厚度和现Pin-Fin比。
Pin是指散热片的鳍片的高度,Fin是指相邻的两枚鳍片之间的距离。
Pin-Fin比是用Pin的高度(不含底座厚度)除以Fin,Pin-Fin 比越大意味着散热器的有效散热面积越大。
代表铝挤压技术越先进。
纯铜散热器,铜的导热系数是铝的1.69倍,所以在其他条件相同的前提下,纯铜散热器理应获得比纯铝更好的散热效果。
不过铜的质地是有讲究的,很多标榜“纯铜散热器”其实并非是真正的100%的铜。
在铜的列表中,含铜量超过99%的被称为无酸素铜,下一个档次的铜为含铜量为85%以下的丹铜。
目前市场上大多数的纯铜散热器的含铜量都在介于两者之间。
而一些劣质纯铜散热器的含铜量甚至连85%都不到,虽然成本很低,但大大影响了散热性。
但用铜作为材质也有明显的缺点,成本高,加工难,散热器质量太大都阻碍了全铜散热片的应用。
红铜的硬度不如铝合金AL6063,某些机械加工(如剖沟等)性能不如铝;铜的熔点比铝高很多,不利于挤压成形( Extrusion )等等问题。
加工成型技术时下散热器的主流成型技术多为如下几类:1、铝挤型散热片铝挤压(Extruded)技术:铝,作为地壳中含有量最高的金属,成本低是其主要特点,并且由于铝挤压技术含量及设备成本相对较低,所以铝材质很早就应用在散热器市场。
铝挤技术简单的说就是将铝锭高温加热至约 520~540℃,在高压下让铝液流经具有沟槽的挤型模具,作出散热片初胚,然再对散热片初胚进行裁剪、剖沟等处理后就做成了我们常见到的散热片。
一般常用的铝挤型材料为 AA6063,其具有良好热传导率(约160~180 W/m.K)与加工性,为最普遍应用之制程。
不过由于受到本身材质的限制散热鳍片的厚度和长度之比不能超过1:18,所以在有限的空间内很难提高散热面积,故铝挤散热片散热效果比较差,很难胜任现今日益攀升的高频率CPU。
2、铝压铸型散热片除铝挤型外,另一个常被用来制造散热片的制程方式为铝压铸型散热片。
其制程系将铝锭熔解成液态后,填充入金属模型内,利用压铸机直接压铸成型,制成散热片,采用压注法可以将鳍片做成多种立体形状,散热片可依需求作成复杂形状,亦可配合风扇及气流方向作出具有导流效果的散热片,且能做出薄且密的鳍片来增加散热面积,因工艺简单而被广泛采用。
一般常用的压铸型铝合金为ADC12,由于压铸成型性良好,适用于做薄铸件,但因热传导率较差(约 96 W/m.K),现在国内多以 AA1070 铝料来做为压铸材料,其热传导率高达 200 W/m.K 左右,具有良好的散热效果,但是以 AA1070 铝料来压铸存在着一些如下所述之问题:(1)压铸时表面流纹及氧化渣过多,会降低热传效果。
(2)冷却时内部微缩孔偏高,实质热传导率降低(K<200 W/m.K)。
(3)模具易受侵蚀,致寿命较短。
(4)成型性差,不适合薄铸件。
(5)材质较软,容易变型。
随着CPU主频的不断提升,为了达到较好的散热效果,采用压铸工艺生产的铝质散热器体积不断加大,给散热器的安装带来了很多问题,并且这种工艺制作的散热片有效散热面积有限,要想达到更好的散热效果势必提高风扇的风量,而提高风扇风量又会产生更大的噪音。
3、接合型制程散热片这种散热片是先用铝或铜板做成鳍片,之后利用导热膏或焊锡将它结合在具有沟槽的散热底座上。
结合型散热片的特点是鳍片突破原有的比例限制,散热效果好,而且还可以选用不同的材质做鳍片。
此制程之优点为散热片细长比可高达60 倍以上,散热效果佳,且鳍片可选用不同材质制作,当然了,缺点也显而易见,就是利用导热膏和焊锡接结合鳍片和底座会存在介面阻抗问题,从而影响散热,为了改善这些缺点,散热片领域又运用了2种新技术。
首先是插齿技术,它是利用60吨以上的压力,把铝片结合在铜片的基座中,并且铝和铜之间没有使用任何介质,从微观上看铝和铜的原子在某种程度上相互连接,从而彻底避免了传统的铜铝结合产生介面热阻的弊端,大大提高了产品的热传到能力。
最为成功的就是前文介绍的AVC公司。
第二种是回流焊接技术,传统的接合型散热片最大的问题是介面阻抗问题,而回流焊接技术就是对这一问题的改进。
其实,回流焊接和传统接合型散热片的工序几乎相同,只是使用了一个特殊的回焊炉,它可以精确的对焊接的温度和时间参数进行设定,焊料采用用铅锡合金,使焊接和被焊接的金属得到充分接触,从而避免了漏焊空焊,确保了鳍片和底座的连接尽可能紧密,最大限度降低介面热阻,又可以控制每一个焊点的焊铜融化时间和融化温度,保证所有焊点的均匀,不过这个特殊的回焊炉价格很贵,主板厂商用的比较多,而散热器厂商则很少采用。
把这个技术做得很成功的就是Tt公司。
回流焊接包括了铜鳍片冲压技术以及回流焊接两部分组成。
鳍片冲压也是其难点,鳍片冲压由连续冲床和加工模具进行加工,加工模具精度非常高,技术含量也很高,国内少有厂商可以做到,Tt的模具是在台湾开的,而连续冲床只要加大投资就可以获得,因此大部分技术难点还是体现在模具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