缠论技术1——分型、笔
缠论里面的级别对应关系

缠论里面的级别对应关系
缠论中的级别对应关系是一个复杂的概念,涉及到缠论的结构形态和时间周期。
以下是缠论级别对应关系的基本概述:
1. 缠论结构形态级别:
分型:这是缠论中最基本的单位,构成了更大结构的基础。
笔:由相邻的高点和低点组成,是构成线段的基础单位。
线段:由至少三个笔重叠而成,是构成更大结构的基础。
笔中枢(基础中枢):由至少三个笔重叠形成的中枢。
(笔+线段)中枢(混合中枢):由笔和线段重叠形成的更复杂的中枢。
线段中枢(标准中枢):由至少三个线段重叠形成的更复杂的中枢。
盘整:一个走势类型,其内部中枢的三段的方向是相反的。
趋势:一个走势类型,其内部中枢的三段的方向是相同的。
2. 时间周期大小级别:
1F:1分钟,是缠论的最低级别。
5F:5分钟,是处理走势的次级别。
30F:30分钟,是日线图上的次级别。
日线:是周线图上的次级别。
周线:是月线图上的次级别。
月线、季线:更大的时间周期。
此外,缠论中还涉及到中枢的升级和扩展,这会影响到中枢的级别大小。
一般来说,升级后的中枢级别大于未升级的中枢级别。
在实际应用中,缠论级别的对应关系可以帮助投资者更好地理解市场走势,制定投资策略和操作计划。
顶分型,底分型,笔,线段,中枢等走势类型定义!

顶分型,底分型,笔,线段,中枢等走势类型定义!一遇挫折就灰心丧气的人,永远是个失败者。
而一向努力奋斗,坚韧不拔的人会走向成功。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未必,但九份耕耘一份收获,是一定的!笔中枢,是指由严格笔构成的中枢,而线段中枢,是指线段构成的中枢。
而形态学部分,必然是先有分型、笔、中枢,到线段这个顺序。
而按这个顺序,也就不存在用次级别来定义本级别的问题。
比如,本级别的严格笔,连续前三笔重叠,就构成本级别的中枢,虽然每一笔都是一个次级别完成的走势类型。
缠师给出的中枢的定义,某级别走势类型中,被至少三个连续次级别走势类型所重叠的部分,构成走势中枢。
这就是中枢的定义。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当然,要做到这些必须也要有一个很好的交易指标才更好!文中图片所使用的缠论炒股工具!缠论工具在分笔分段及中枢自动画线的功能上以非常准确了!用缠论炒股选股公式可以准确的选出(一二三买及类二买)的股票!不需要进行安装,下载后可以直接使用的软件版本,它的特点就是方便,快捷,省事!线段的定义,缠师在给出了分型、笔和线段这三个定义,后两个定义原文如下:笔:相邻的顶分型和底分型,构成一笔。
线段:所谓的线段,至少由三笔组成。
对于笔,是相邻的顶分型和底分型构成一笔,且顶分型的最高点与底分型的最低点之前,至少有五根互相不包含的K线。
若有包含关系,先进行包含关系处理之后,满足至少五根K线时才可以构成一笔,而线段,是至少连续三笔构成,且前三笔有重合。
一、笔和线段的对应关系;某级别的一笔,必然是次级别的线段,这是一个分解的问题。
但这个分解不可能无限的进行下去,它是有终结点的。
比如,一分钟的一笔,在实际操作中,就不存在次级别的线段问题,因为,任何一种交易软件,只能提供最小为一分钟级别的周期。
也就是说,这个某级别的一笔,若想有完整的次级别线段,这个某级别至少得是五分钟以上级别的。
同样的,某一级别完成的线段,必然对应着上一级别的一笔,这又是一个递归的问题。
缠论定义辨析-笔

缠论定义辨析--笔笔:两个相邻的顶和底之间构成一笔。
【在缠论中顶就是指顶分型,底指底分型】通过分型来表示笔:上升的一笔,即从底连接到顶,(底分型+上升K线+顶分型)下降的一笔,即从顶连接到底,(顶分型+下降K线+底分型)辨析:1、笔必须是由相邻的顶和底构成。
2、笔必须是由顶底连接而成,不可能是顶顶或底底。
3、笔必须由三种分型组成,即底分型、顶分型、上升K线或下降K线,缺一不可。
缺少任何一个分型,都不能成为一笔。
即笔的结构决定了,除了底、顶之外,中间的上升K线和下降K线必须也存在。
在缠论中表述为“顶、底之间必须存在一根K线”。
4、底分型、顶分型分别由3根经过包含处理的K线形成,而上升K线、下降K 线则没有要求,可以是1根,也可以是无数根。
那么就可以得到最简单一笔的K 线数量,就是一笔必须是经过包含处理的7根K线组成,低于7根K线就不能算为一笔了。
【如果低于7根,只有6根,那么就只是顶、底,没有中间的上升K线、下降K线了】5、组成一笔的最小K线数量满足后,因为上升K线、下降K线的最大数量可以是无数根,因此,形成一笔的最大K线数量在理论上可以是无数根。
通过K线来辨识笔还是比较容易的,只要清楚了分型,能对原始K线进行包含处理,严格按定义来就可以了。
第77课关于笔划分的步骤:一、确定所有符合标准的分型。
二、如果前后两分型是同一性质的,对于顶,前面的低于后面的,只保留后面的,前面那个可以X掉;对于底,前面的高于后面的,只保留后面的,前面那个可以X掉。
不满足上面情况的,例如相等的,都可以先保留。
三、经过步骤二的处理后,余下的分型,如果相邻的是顶和底,那么这就可以划为一笔。
辨析:1、第二条应解释为当划分向上一笔时,先确定底,然后向上找顶,如果第一个顶低于第二个顶,则只需保留第二顶,第一个顶就可以去掉。
按照这个规则,一直找下去,只保留最高的顶。
2、在按照第二个条件进行顶的确定时,必须满足第三个条件,也就是必须确定比较的两个顶之间是否有底,如果这个底分别能和这两个顶形成笔,那么第二条就不成立了,就不能去掉其中较低的一个顶了,而是重新进行顶的比较。
缠论精典解析(笔、分型、中阴段)

缠论精典解析(笔、分型、中阴段)1.分型笔线段走势类型相互验证操作法一段走势,无论多大,都必然对应着3个不同级别图的。
笔,线段,走势类型那么,就可以用这3种状态的特征来分别判断一段走势的结束,并且可以相互验证。
展开来说一下:当1个走势从1个线段开始后,就可以观察这3个级别分别是在如何形成的了线段背驰后,至少对应着5F的顶分型2-3个5F分型后必然对应着1个15F分型第1个15F分型中继后就要观察可能出现的30F分型那么在1F走势上可能就是个1F级别的盘背了30F分型的向下延伸如否为笔则直接决定了1F级别上是否有第2个中枢了若30F顶分中继则5F上线段应用上下上了依此类推而以若一级别的分型正好对应着低级别走势的背驰,或线段将结束(即线段内背驰)那么这个走势基本也就这么大行情了同理有这个方法来判断现在的走势也是一样的若今天的5F级别盘背正好对应着60F图的底分那么可能性就会大提高了否则单独的盘背,不能相辅相成有可能会被大级别的下跌走势所破坏注意点:以上所说的1F,5F,30F的级别对应只是举例,并不是严格的可以对应而这实际操作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找到3个相对应的级别。
他们的特征分别是:在某一级别上的分型从来不反方向延伸为笔,而当一个真正的顶分型来临后则宣告某级别走势结了。
某一级别上延伸笔从来不形成中枢,最终只是形成段内背驰而形成第1个中枢,宣告走势结束某一级别上由线段构成本级别中枢,或由笔构成次级别中枢。
最终形成一个至少是盘整的走势类型,这个走势类型结束于盘背。
或形成趋势背,而结束走势。
所以,一段行情或者说走势的真正完成,一般都对应着这三种走势的顶部特征。
2.中阴阶段结束方向预判探讨缠中说缠给了BOLL轨道对中阴阶段结束预判方法这里说说中阴结构内部更详细的缠论操作利用BOLL轨道的技术特性,再结合缠论中的分型及走势类型来综合判断这样准确率就会大大提高我们知道中阴阶段对应着缠论的中枢震荡操作但是因为级别太小,波动很快,再加上是T+1操作及各股的波动空间等一般1F中枢震荡很难参与的,但又不想踏空又不想以前的利润缩水我认为最好的操作方法是,不参与中枢震荡,待中枢向上突破时再度进入,向下突破时不管它原则上中枢突破是等3类买卖点确认的,但因3类买卖点较滞后,且有可能浪费较大级别的波动空间有其部分局限,因此这里探计的是中阴阶段结束的预判方法下面以近期的上证指数为例来说明这个问题上证指数走到2887.19点时,从底部的2656.77点来看是一个1F 趋势背由缠论可知,将要进入中阴状态。
缠论精简--分型、笔、线段

缠论精简---分型、笔、线段1.序言:1.1.和股票相关的事情千奇百怪,本ID是什么都经历过,所以,开始写的时候,并没什么主题,只是漫谈。
但对一般散户来说,听些掌故没什么实质意义,说消息面,肯定也没什么意义。
如果你消息灵通到公布什么利好利空前都是第一时间知道,那么就没什么可说的。
而对于散户来说,那种靠拿着原始股就可以翻几十几百几千倍的时代早过去了。
靠研究公司基本面买股票,那种积累速度太慢,只适合大资金。
其实,一切关于基本面的研究,最终都归于行业或总体经济的发展。
最简单、最不伤脑筋的方法,本ID也说过,就是买指数基金、或者具体行业、板块的基金。
对于散户来说,你对基本面的研究能力要超过一个好的基金团队的可能性是微乎其微的。
至于指数基金,那就更不用说了,至少你肯定不会跑输指数。
1.1.1.对于散户来说,最终能战胜市场、获得超越市场的回报的,只有在本ID所说的乘法原则下的技术面操作。
技术面是三个独立系统里的一个,而另外两个比价关系与基本面,可以配合决定你的介入种类。
但当介入到一个品种后,技术面在操作上就起着决定性的意义。
为什么?因为其他的面,变化的频率都没有技术面高,像基本面,其变化大致是有一定的稳定性的,不可能天天都是奇点、断裂点。
比价关系也一样,一种比价确立后,就基本保持稳定了,不可能天天都变化。
所以这种变化少的系统,不需要花太多精力去研究,而技术面显然不同。
1.1.2.开始时,本ID并没有认真想写整套理论,当时说的只是均线系统,那东西和本ID 的理论没什么关系,只是闹着玩的。
当然,如果真掌握了均线系统,也可以应付一定的情况了。
例如,在日线单边走势中,最偷懒的方法就是看着一5日线就可以,而5周线就更是中线的关键,5月线是长线的关系。
例如,为什么现在牛市的第一轮肯定没走完?很简单,你什么时候见过牛市的第一轮调整不跌破5月线的?这两年多,这5月线被有效跌破过吗?显然没有。
而第一次跌破5月线后,下面的10月、30月线上来,自然构成新的调整底部,后面自然还有一波大的。
感悟缠论(16)——中枢递归定义与分型、笔、线段

感悟缠论(16)——中枢递归定义与分型、笔、线段在前面的文章中,我们归纳了中枢的概念、中枢的“生、住、坏、灭”、中枢形成后的运动方式等,这是中枢理论最基本的部分,后面还有更深层次的东西,以后再说。
现在,我们跳到后面的课程,去学习分型、笔、线段,因为,它们是中枢应用的基础。
某级别的走势中枢,是由其次级别走势类型的重叠部分所构成的。
从中枢的定义可以看到,中枢是递归的。
所谓“递归”,是计算机程序设计的一种算法,是指一个程序内部的过程、函数或子程序在运行过程中直接或间接调用其自身。
现实中,递归的例子很多。
例一,著名的斐波那契(Fibonacci) 数列0,1,1,2,3、5、8、13、21、34、55、89、144、233 ……,它从第三项开始,每一项都等于前两项之和。
用数学公式来表示,则为:设F(n)为该数列的第n项(n∈N+)。
F(0) = 0,F(1)=F(2)=1,F(n)=F(n-1)+F(n-2) (n≥3时)例二,MACD指标的计算公式中(设参数为12、26、9),也可以看到递归定义:12日快线EMA1 =(前一日EMA1×11/13+今日收盘价×2/13);26日慢线EMA2 =(前一日EMA2×25/27+今日收盘价×2/27);9日平滑异动移动平均差离值DEA =前一日DEA×8/10+今日DIF×2/10。
我以前说过MACD指标是递归的,就是因为它这几个主要指标都是用递归计算出来的。
一般地,递归定义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初始项的函数F1,初始项a1=F1(a0);二是后续项的函数F2,后续的第n项an=F2(an-1)。
其中,F1、F2可以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函数(即构成的规则)。
对于中枢,其构成的规则F2,即“走势中枢是某级别走势类型中,被至少三个连续次级别走势类型所重叠的部分”这个定义,是一直没有任何改变的。
而中枢的初始项及构成规则F1,可以有不同的设置。
缠论学习笔记

缠论在生活中的应用
缠论中的级别和能量转化思想可以应用于人际关系中,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人际关系的复杂性和变化性。
缠论中的辩证法思想可以应用于自我成长中,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自己的弱点和优点,从而更好地进行自我提升。
缠论在职业选择中的应用
缠论在人际关系中的应用
缠论在自我成长中的应用
缠论与投资心态的调整
缠论的结构和形态是由走势图上的转折点、中枢和背驰等构成的,更注重判断走势的结构和形态。而其他技术指标如移动平均线、RSI等更注重价格的波动和趋势判断。
详细描述
06
缠论的哲学思考与运用
缠论中的矛盾律和排中律
缠论中的相互转化思想
缠论中的质量互变思想
缠论中的辩证法思想
缠论中的分型、笔、段等概念可以应用于职业选择中,帮助我们更好地分析和理解职业环境,做出更好的职业规划。
要点一
要点二
动能
股价的涨跌速度和幅度是反映市场动能的重要标志。当股价上涨时,动能增加,反之则动能减弱。在缠论中,通过观察动能的强弱可以判断走势的持续性和可能的反转点。
量能与动能
均线
均线是反映市场平均成本的重要指标。在缠论中,均线被用作判断市场趋势的重要工具。一般来说,短期均线反映短期趋势,长期均线反映长期趋势。当短期均线上穿长期均线时,市场处于上升趋势,反之则处于下降趋势。
在一段时间内,股票或指数的变动呈现出明显的上升或下降趋势。
在一段时间内,股票或指数的变动呈现出上下振荡的走势。
级别:在缠论中,级别是指走势的尺度,即观察和操作股票或指数变动的单位时间周期。分笔级别:最小的级别,由每笔交易的价格和成交量组成。1分钟级别:以每分钟为时间周期的走势级别。日线级别:以每日为时间周期的走势级别。周线级别:以每周为时间周期的走势级别。月线级别:以每月为时间周期的走势级别。年线级别:以每年为时间周期的走势级别。
缠论的笔和线段的判定标准

缠论的笔和线段的判定标准
一、笔的判定
在缠论中,笔是构成线段的基本元素。
笔的判定方法如下:
1.找到相邻的两个同方向走势高点和低点;
2.将高点与低点分别相连,形成一条垂直的线段;
3.观察线段中的笔数,一般而言,出现顶分型和底分型的地方即为一笔。
注意:在判断笔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相邻走势高点和低点的关系,比如先后顺序、高低等。
同时,顶分型和底分型的出现并不一定代表一笔的结束,需要结合其他技术指标进行判断。
二、线段的判定
在缠论中,线段是走势类型的基本单元。
线段的判定方法如下:
1.找到相邻的两个反向走势高点和低点;
2.将高点与低点分别相连,形成一条水平的线段;
3.观察线段中的笔数,一般而言,出现顶分型和底分型的地方即为一线段。
注意:在判断线段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相邻走势高点和低点的关系,比如先后顺序、高低等。
同时,顶分型和底分型的出现并不一定代表一线段的结束,需要结合其他技术指标进行判断。
三、笔与线段的关系
笔和线段是缠论中两个重要的概念,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1.笔是构成线段的基本元素,线段是由多个笔组成的;
2.在判断线段的过程中,需要借助笔来判断相邻走势高点和低点之间的关系;
3.笔和线段相互关联,可以通过判断笔的结束和开始来推断线段的结束和开始。
四、实战应用
在实战中,如何应用笔和线段进行交易呢?以下是一些建议:
1.首先观察市场走势,寻找可能出现的高点和低点;
2.根据高点和低点的关系,判断笔的结束和开始;
3.根据笔的结束和开始,推断线段的结束和开始;
4.根据线段的结束和开始,制定相应的交易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