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BIM考试-BIM案例分析第4章第2节
bim案例分析

bim案例分析BIM案例分析。
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是一种基于建筑信息模型的数字化技术,它在建筑设计、施工和运营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下面我们将通过一个实际案例来分析BIM在建筑行业中的应用。
某大型建筑项目采用BIM技术进行设计和施工,通过BIM软件将建筑模型、结构模型、设备模型和管线模型等各个专业的信息整合在一起,实现了全过程的数字化管理。
在设计阶段,BIM技术可以帮助设计师快速建立建筑模型,并通过模型检查功能发现和解决设计中的冲突问题,提高了设计效率和质量。
在施工阶段,施工方可以利用BIM模型进行施工工艺的优化和协调,提前发现施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减少了施工过程中的变更和调整,提高了施工效率和安全性。
在运营管理阶段,业主可以通过BIM模型获取建筑设备的信息和运行状态,实现对建筑设施的智能化管理和维护。
通过BIM技术的应用,该建筑项目取得了以下几点显著成效:1. 提高了设计效率和质量,BIM技术帮助设计团队快速建立了建筑模型,并通过模型检查功能发现和解决了设计中的冲突问题,大大提高了设计效率和质量。
2. 优化了施工工艺和协调,施工方利用BIM模型进行施工工艺的优化和协调,提前发现施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减少了施工过程中的变更和调整,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和安全性。
3. 实现了智能化运营管理,业主可以通过BIM模型获取建筑设备的信息和运行状态,实现对建筑设施的智能化管理和维护,提高了建筑设施的运营效率和可靠性。
综上所述,BIM技术在建筑行业中的应用带来了显著的效益,不仅提高了设计效率和质量,优化了施工工艺和协调,还实现了建筑设施的智能化运营管理。
随着BIM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相信它将在建筑行业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推动建筑行业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迈进。
全国BIM考试-BIM案例分析第4章第10节

(3)碰撞检查 由于设计不协调的问题不可避免,传统方式中在各专业设计图 纸汇总后采用二维设计图来进行会审,人为的失误在所难免,使施 工出现返工现象,造成建设投资的极大浪费,并且还会影响施工进 度。 该国际会展中心基于BIM技术实现了对碰撞冲突的有效控制, 通过各专业模型(包括结构模型、建筑模型及机电模型)的综合链 接,在Navisworks软件中可对综合模型进行碰撞检查,可以很好的 发现并解决专业内及专业间的冲突问题,如结构与建筑的冲突、结 构与机电冲突及水、暖、电、通风与空调系统等各专业间管线、设 备的冲突等问题。并根据检测分析结果对模型进行方案调整和优化, 从而有效的减少了工程返工的发生。在优化完成后可出具相应的模 型图片和二维图纸,指导现场的材料采购、加工和安装,能够大大 提高工作效率,有利于精益施工的实现。各专业模型的连接如图 4.10-10所示,碰撞检查及结果分析分别如图4.10-11、图4.10-12 所示。
4.施工过程变形监控 该工程结构跨度较大,由于运输限制及结构特点,现场吊装单
元多,拼装量大。分段构件在加工中因下料切割有一定的尺寸偏差, 再加上运输、堆放、焊接等原因会使构件有一定变形,从而产生误 差。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可基于BIM技术对结构进行现场拼装变形 监控。在钢结构现场拼装完成后,采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对施工现 场重点部位进行扫描,生成点云模型,点云模型可转换成BIM模型, 而后将其与根据设计图纸拼装搭建完成的BIM模型进行拟合对比得 出现场施工与设计模型之间的误差,并对其安全性进行判定,从而 很好的实现了对张弦梁节点及支座处平面内和平面外位移的监测及 控制,以确保结构各构件满足设计精度、质量及安全要求。其中刚 结构现场拼接如图4.10-19所示,局部点云模型如图4.10-20所示, 张弦梁施工过程重点监控部位如图4.10-21所示,基于BIM技术的施 工过程变形监控流程如图4.10-22所示。点云模型与BIM模型拟合对 比误差如表4.10-1所示。
BIM案例分析

BIM案例分析第一点:BIM技术在建筑行业的应用优势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建筑信息模型)作为一种全新的建筑行业设计、施工、管理一体化技术,近年来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BIM技术的出现,不仅改变了传统建筑行业的工作方式,还为建筑行业带来了诸多优势。
首先,BIM技术具有极高的精确性。
在建筑项目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BIM技术可以实现对建筑物的各个部分进行精确的尺寸测量和模拟,从而降低设计误差,提高施工质量。
同时,BIM技术还可以实现对建筑物各种性能参数的模拟分析,如结构、热量、光照、通风等,为建筑物的高性能表现提供有力保障。
其次,BIM技术具有极高的协同性。
在传统建筑行业中,设计师、施工方、业主等各方往往存在沟通不畅、信息不对称等问题。
而BIM技术通过建立统一的信息模型,实现了各方信息的实时共享和交互,提高了项目协同效率。
此外,BIM技术还可以实现项目各阶段的紧密衔接,如设计、施工、运维等,从而提高项目整体的管理水平。
再次,BIM技术具有极高的可持续性。
BIM技术可以对建筑物的整个生命周期进行模拟和管理,包括设计、施工、运维、改造等各个阶段。
通过BIM技术,可以实现对建筑物能耗、环境、运维等方面的精细化管理,从而降低建筑物的整体运营成本,提高建筑物的可持续发展水平。
最后,BIM技术具有极高的创新性。
BIM技术为建筑行业带来了全新的设计理念和手段,如参数化设计、数字化建造等。
这些创新性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建筑行业的设计和施工水平,还为建筑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无限可能。
综上所述,BIM技术在建筑行业的应用优势主要体现在精确性、协同性、可持续性和创新性四个方面。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和BIM技术的不断成熟,相信BIM技术将在我国建筑行业发挥更大的作用。
第二点:我国BIM技术的发展现状及挑战近年来,我国BIM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不仅在理论研究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而且在实际应用中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全国BIM考试-BIM案例分析第4章第3节

(3)构建机电设备及末端的零件库(提供甲方通用格式文件和数 据库)此零件库充 分反映机电设备及末端的特征。
(4)市政搭建与项目有关的市政管线、阀门、市政井等模型。 (5)机电深化图纸配合对各机电深化图纸/机电分包商的BIM模型 进行汇总管理,并 进行跨专业碰撞检验:机电管线综合图、管井大 样图、机电预留预埋图、土建预留洞图、弱电深化图、消防深化图、 变配电室深化图、中水深化图。
利用BIM模型可更为快速准确地进行投资估算与方案比选。采 用在BIM模型中存在的 经济、技术、物料等大量信息,直接汇总进 行项目建设各个阶段的投资估算,帮助业主在项 目前期合理安排投 资计划,同时有利于防止估算的精度较差、预算超概算很多、决算 超预算 的情况。
模型可直接、方便地进行可视化展现,方便各方了解项目的设 计信息。
4.3.3 BIM设计范围 根据BIM总体规划的要求,本项目设计阶段全面采用BIM技术,
BIM应用范围包括建 筑、结构、给水排水、暧通、电气、基坑支护 等专业。
该项目包括综合配套区、地下车库及锅炉房三个部分。拟建建 筑面积为32.69万m2, 其中综合配套区建筑面积为27.57万m2, 地下2层,地上裙房5层,塔楼为28层和18层。 其中高塔檐口高度 为136.2m,楼面高度为127.6m;低塔檐口高度为93.2m,楼面高度 为 84.6m,地下层为汽车库、设备及后勤服务用房。地上部分A区 1〜5层为会展接待用房及 会议中心,塔楼1为单元式客房,塔楼2 为客房。中间区域为东人口大厅,通过架空连廊与 西侧会展中心相 连。B区1〜5层为会展接待用房,塔楼3.4均为管理办公。地下车库 建筑 面积为4.87万m2,地下一层有部分设备用房,兼顾人防建设 需求。锅炉房建筑面积为2500 m2,为单层建筑。工程平面图如图 4.3-2所示。
全国BIM考试-BIM案例分析第4章第6节

(3)项目BIM技术应用团队 1)公司BIM中心。统筹各公司各项目部BIM技术应用。指导、审 查各分公司、项目部 编制BIM技术应用方案、标准和流程。为具体 的项目BIM应用提供人员、技术支持。组织 各项目部BIM技术交流, 促进同步提高和发展。组织对外交流,不断提高本公司BIM技术 应 用水平。组织奖项申报。 2)分公司BIM科技团队。统筹本公司各项目部BIM技术应用,及 时向公司BIM中心 反馈最新需求。指导、审查各项目部编制BIM技 术应用方案、标准和流程,及时申报公司 BIM中心审批。为具体的 项目BIM应用配备人员、提供技术指导。组织各项目部BIM技术 交 流,促进同步提高和发展。协调BIM技术应用团队和公司其他管理 部门合作、技术共享。 审核BIM技术应用成果。 3)项目部BIM经理。负责组织本项目BIM技术应用。负责编制本 项目BIM技术应用 技术方案、实施细则,结合项目特点组织完善本 项目BIM技术应用标准、工作流程。负责 本项目部BIM技术与工程 技术部门、生产管理部门、成本管理部门间的沟通协调。负责本 项 目部各专业分包BIM技术应用的统一管理。负责外部团队BIM技术
BIM技术的5D信息化管 理平台,配合项目部驻场BIM技术人员,完 成施工过程中的可视化交底、5D信息管理平台 维护、竣工资料与 BIM成果移交等技术工作。协助项目部BIM技术应用团队对各专业 分包 进行BIM专项技术应用管理。协助项目部BIM技术应用团队进 行本项目行业奖项申报。
(2)专业分包BIM技术应用团队负责本专业分包承包范围的专项 BIM技术应用工作。 服从建设方招标文件中规定的专项BIM技术应 用要求。服从BIM技术应用团队BIM技术统一 管理规定和要求。及 时按建设方和施工方要求提交BIM技术应用成果和竣工模型、BIM 成果。
2022年BIM技术考试大纲《BIM技术应用案例分析》

2022年BIM技术考试大纲《BIM技术应用案例分析》2022年BIM技术考试大纲《BIM技术应用案例分析》《BIM技术应用案例分析》考试大纲1.建设单位BIM应用案例分析了解和理解:建设单位设计、施工管理的内容及BIM应用的价值点; 熟识:开发可行性分析、景观效果分析、环境日照分析、空气环境分析、噪声分析、温度分析、户型与价格分析的方法和技巧;如何利用BIM来提高设计质量和协同效率;如何利用BIM进行施工前的预控,已经过程中管控;如何利用竣工模型和BIM的分析功能作为运维和销售的重要工具。
2.勘察、设计单位BIM应用案例分析了解和理解:1.BIM在场地分析、概念模型、草图设计、施工图设计、效果图各阶段应用内容;2.BIM设计详细应用中的方案设计、绿色计算、节能分析、施工图设计、族库的内容;3.基于BIM的建筑、结构、机电等主要专业设计的模型内容和组织流程;4.景观设计中SketchUp软件的特点及适合应用阶段;5.桥梁等工程模型的设计、深化设计流程;6.参数化构件库对于企业BIM技术应用的意义。
7.BIM在桥梁设计当中的作用;桥梁设计BIM应用实施路线;桥梁模板构件的分类。
熟识和把握:1.设计阶段BIM应用协同设计、流程分工、文件管理方法;2.场地规划、方案设计、施工图设计等BIM应用协同工作中模型更新等问题解决方法;3.各专业设计的可视化表达成果、指标分析、性能分析成果和二维图纸的制作方法;4.BIM虚拟建筑技术解决资源配置、资源使用效率、施工挨次、进度、平安管理等方法;5.BIM在桥梁骨架绘制方法。
6.地质勘察模型与各层地质土方量计算方法。
3.施工单位BIM应用案例分析3.1:施工招、投标阶段案例了解和理解:1.BIM所起的主要作用。
2.投标方案中BIM应用重点价值方向确认方法;3.BIM机构的设立及职责的安排方法;4.精细化桩基施工过程的BIM应用过程5.与BIM应用深度融合的信息技术,以及其对BIM技术所起的作用。
BIM 考试试题库 案例分析

BIM 应用案例分析试卷1一、单选题1.Revit 施工图设计主要工作可按工作类型分为两个阶段为():A.建筑设计+结构设计B.模型设计+标注出图C.模型设计+模型计算D.建筑设计+机电设计2.不属于按照工程建设程序分类的招标方式有()A.建设项目前期咨询招投标B.勘察设计招标C.材料设备采购招标D.专项工程承包招标3.BIM 的用途决定了BIM 模型细节的精度,同时仅靠一个BIM 工具并不能完成所有的工作,所以目前业内主要采用()BIM 模型的方法。
A.分布式B.统一式C.协调式D.时效式4.下列措施项目中,应参阅施工技术方案进行列项的事()。
A.施工排水降水淘宝店铺:https:// 1QQ群:677237607微信公众号:111考试B.文明安全施工C.材料二次搬运D.环境保护5.以下哪一项不是BIM 技术在施工阶段应用?()A.施工BIM—3D 协调B.可视化最佳施工方案C.工程量自动统计D.设备监控应急与维护6.通风与空调系统经平衡调整后,各风口的总风量与设计风量的允许偏差不应大于()A.5%B.10%C.15%D.20%7.结构(),是用于绘制结构梁板柱之钢筋、标注钢筋代号和布筋范围、钢筋量注释等内容。
A.布置平面B.配筋平面C.模板平面D.基础平面淘宝店铺:https:// 2QQ群:677237607微信公众号:111考试8.导入CAD 图纸进入revit 时,如何定位图纸()A.中心到中心B.中心到圆点C.圆点到圆点D.圆点到中心9.对于物业管理部门,包含建筑工程信息的竣工模型的用途是:()A.发现原始设计图纸中的问题,并利用模型进行管线综合排布调整。
B.导入物业运维管理系统中将模型和建筑物关联进行整体管理管控。
C.对综合管线模型直接布置支吊架模型并进行校核计算。
D.通过机电模型和建筑模型的配合,进行孔洞预留。
10.下面哪些不是特指桥梁BIM 构件库模板构件的分类?A.桥墩B.承台C.基础D.桥面11.下面哪一项不是三维协同设计的优势?A.设计效率增加B.多专业协同C.便于变更设计淘宝店铺:https:// 3QQ群:677237607微信公众号:111考试D.更加设计成本12.对于CATIA 参数化设计的描述哪些是不正确的?A.实现参数驱动模型变更B.便于后期基于参数统计工程量C.变更方便快捷D.自由设计13.下列技术中是BIM 技术:()A.GISB.B.二维码C.4D 进度管理系统D.三维激光扫描成像E.会议室大屏中心14.基于BIM 的结构设计在设计流程上不同于传统的结构设计,弱化了传统设计流程中的设计准备环节,产生了基于()的综合协调环节,增加了新的二维视图生成环节。
全国BIM考试-BIM案例分析第4章第8节

纪80、90年代开始,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我国各个领域的的 专家学者也开始对成本管理进行研究并提出了成本管理的理论架构, 为之后的成本分析做了良好的铺垫。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项目背景: 该设计中心项目,总占地面积为1.6万平方米,其效果图如图
目实施的有力保证。 在项目决策阶段,要先确定项目的投资估算价格,这个阶段的
工程造价往往是基于整个单项工程的。利用BIM技术的参数信息化 以及构件可运算的特点,一方面借助以往类似建筑工程的BIM信息 模型,另一方面简单地搭建拟建项目的BIM模型,综合考虑,较快 速的计算出工程量信息。
在造价工程师以往经验的基础上再使用广联达造价指标信息服 务平台查询当地的价格信息和估算指标,在不需要工程图纸的情况 下完成该工程投资估算价格的编制工作,大大的减少了以往因人为 因素导致的投资估算的误差,让投资估算有据可依。之后,应用 BIM软件进行经济性分析,制定初步成本控制计划,确定基于BIM 技术的成本控制节点,进行方案评估,并做出科学的决策。
4.8.2 项目中BIM的应用 1.BIM技术在工程成本管理中的优势 (1)快速 建立基于BIM的5D实际成本数据库,汇总分析能力大大加强,
速度快,短周期成本分析不再困难,工作量小,效率高。 (2)准确 成本数据动态维护,准确性大为提高,通过总量统计的方法,
消除累积误差,成本数据随进度进展准确度越来越高。另外通过实 际成本BIM模型,很容易检查出哪些项目还没有实际成本数据,监 督各成本实时盘点,提供实际数据。
随着设计、施工等阶段的进展,BIM模型数据库也不断完善, 设计变更、现场签证等信息的不断录入与更新。到竣工验收阶段, 其信息量已完全可以表达竣工工程实体。BIM模型的准确性保证了 结算的效率,减少了双方的扯皮,加快了结算速度,同时也是双方 节约结算成本的有效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