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习题答案1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七章第一节平面直角坐标系试题(含答案) (71)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七章第一节平面直角坐标系习题(含答案)一、单选题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2,﹣3)到y轴的距离为()A.3 B.﹣3 C.2 D.﹣2【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点到直线的距离的定义即可解答.【详解】解:点到y轴的距离即是点的横坐标的绝对值,则点P(−2,−3)到y轴距离是2.故选择C..【点睛】本题考查点的坐标的几何意义,解题的关键是知道到x轴的距离就是纵坐标的绝对值,到y轴的距离就是横坐标的绝对值.2.点P(﹣5,﹣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所在的位置是()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点在各个坐标的特点进行解答即可.解:因为点P(﹣5,﹣3)的横坐标是负数,纵坐标是负数,所以点P在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第三象限.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点的坐标,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四个象限的点的坐标的特征:第一象限正正,第二象限负正,第三象限负负,第四象限正负.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以A(0,2),B(﹣1,0),C(0.﹣2),D 为顶点构造平行四边形,下列各点中,不能作为顶点D的坐标是()A.(﹣1,4)B.(﹣1,﹣4)C.(﹣2,0)D.(1,0)【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可以解决问题.【详解】若以AB为对角线,则BD∥AC,BD=AC=4,∴D(-1,4)若以BC为对角线,则BD∥AC,BD=AC=4,∴D(-1,-4)若以AC为对角线,B,D关于y轴对称,∴D(1,0)故选C.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关键是熟练利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解决问题.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 3,6-关于y 轴的对称点的坐标为( )A .()3,6--B .()3,6C .()3,6-D .()6,3-【答案】B【解析】【分析】利用关于y 轴对称的点,纵坐标相同,横坐标互为相反数,可得答案.【详解】∵关于y 轴对称的点,纵坐标相同,横坐标互为相反数,∴点()3,6P -关于y 轴的对称点的坐标为()3,6,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关于y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好对称点的坐标规律:关于x 轴对称的点,横坐标相同,纵坐标互为相反数;关于y 轴对称的点,纵坐标相同,横坐标互为相反数;关于原点对称的点,横坐标与纵坐标都互为相反数.5.如图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平行四边形ABCD 的顶点A 、D 的坐标分别是(0,0),(2,3),AB=5,则顶点C 的坐标是( )A .(3,7)B .(5,3)C .(7,3)D .(8,2)【答案】C【分析】分别过点D ,点C 作垂线垂直于x 轴于E ,F ,如解析中的图所示,证明三角形ADE 与三角形BCF 全等,得到BF 的值,则点C 的横坐标的值即为AB+BF=AF 的长度.又因为DC ∥AB ,所以点C 的纵坐标与D 的纵坐标相等.【详解】如图所示:过点D ,C 分别作x 轴的垂线于点E ,F∵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AD=BC ,DAE CBF ∠=∠∵DE x CF x ⊥⊥轴轴∴DEA CFB ∠=∠90=在DEA △与CFB 中DAE CBF DEA CFB AD BC ∠=∠⎧⎪∠=∠⎨⎪=⎩∴DEA CFB ≅∴AE=BF∵AE 是点D 横坐标的值,AE=2∴AF=AB+BF=7∴点C 的横坐标的值为7又∵ DC ∥AB∴点C 的纵坐标的值等于点D 纵坐标的值,即为3∴点C 的坐标为(7,3)故答案为C【点睛】本题解题主要注意的是点D 点C 的纵坐标是相等的,而横坐标可以通过找线段的关系进行分析解答.所以涉及到做垂线构造三角形全等,来找到点D 点C 横坐标的数量关系.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3,-3m +1)在第二象限,则m 的取值范围是( )A .13m < B .13m <- C .13m > D .13m > 【答案】A【解析】【分析】 由题意可知,点在第二象限,则该点的横坐标为负数,纵坐标为正数.即-3m +1大于 0,解不等式,可得到m 的取值范围.【详解】点(-3,-3m +1)在第二象限,则-3m +1 > 0解不等式-3m +1 > 0得-3m > -1 即13m <故答案应为A.【点睛】本题考查了点所在的象限,务必清楚是是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四个象限横纵坐标的正负情况,从第一象限到第四象限横纵坐标的正负情况分别为:正正,负正,负负,正负.7.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3,-4)位于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答案】D【解析】【分析】首先清楚的是,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四个象限横纵坐标的正负情况,从第一象限到第四象限横纵坐标的正负情况分别为:正正,负正,负负,正负. 然后根据p点横纵坐标正负判断所在象限.【详解】因为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从第一象限到第四象限横纵坐标的正负情况分别为:正正,负正,负负,正负.点p(3,-4),横纵坐标正负情况为正负,所以位于第四象限.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点的象限,解题关键是知道直角坐标系每个象限点的横纵坐标正负情况,通过横纵坐标的正负情况,判断所在象限.P,则点P在()8.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1,2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第一象限内点的坐标特征:横坐标大于零,纵坐标大于零,即可解答.【详解】解:点(1,2)P在第一象限.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的符号特征,记住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的符号是解决的关键,四个象限的符号特点分别是: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四象限(,)(,)-+;第三象限(,)9.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5,2)所在的象限为()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特征解答即可.【详解】解:点(﹣5,2)在第二象限.故选:B.【点睛】此题考查象限及点的坐标的有关性质,解题关键在于掌握其性质.10.如图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半径均为1个单位长度的半圆O 1,O 2,O 3,… 组成一条平滑的曲线,点P 从原点O 出发,沿这条曲线向右运动,速度为每秒2π个单位长度,则第2019秒时,点P 的坐标是( )A .(2018,0)B .(2019,-1)C .(2019,1)D .(2018,-1) 【答案】B【解析】【分析】 由题意可算出P 点1秒所走的长度,再算出P 点所走的路径也就是每个半圆的长度,然后求出运动时间为1秒、2秒时点P 的坐标,找出规律即可求出答案.【详解】解:半径为1个单位长度的半圆的周长为1π2π2=, ∵点P 从原点O 出发,沿这条曲线向右运动,速度为每秒2π个单位长度, ∴点P 每秒走12个半圆, 当点P 从原点O 出发,沿这条曲线向右运动,运动时间为1秒时,点P 的坐标为(1,1),当点P 从原点O 出发,沿这条曲线向右运动,运动时间为2秒时,点P 的坐标为(2,0),当点P从原点O出发,沿这条曲线向右运动,运动时间为3秒时,点P的坐标为(3,−1),当点P从原点O出发,沿这条曲线向右运动,运动时间为4秒时,点P的坐标为(4,0),当点P从原点O出发,沿这条曲线向右运动,运动时间为5秒时,点P的坐标为(5,1),当点P从原点O出发,沿这条曲线向右运动,运动时间为6秒时,点P的坐标为(6,0),…,以上可以得出P点横坐标每秒加1,纵坐标4个一循环分别是:1,0,﹣1,0∵2019÷4=5043,∴第2019秒时P点坐标是(2019,−1),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平面直角坐标系下的规律探究题目,做此类题目时,可先将前几个点P的坐标求解出来,之后根据这几个点的坐标寻找规律,注意考虑点的坐标所在的象限.。
泛函分析第七章-习题解答1-25

第七章 习题解答1.设(X ,d )为一度量空间,令}),(,|{),(},),(,|{),(0000εεεε≤∈=<∈=x x d X x x x S x x d X x x x U问),(0εx U 的闭包是否等于),(0εx S ?解 不一定。
例如离散空间(X ,d )。
)1,(0x U ={0x },而)1,(0x S =X 。
因此当X 多于两点时,)1,(0x U 的闭包不等于)1,(0x S 。
2. 设 ],[b a C ∞是区间],[b a 上无限次可微函数的全体,定义)()(1)()(max 21),()()()()(0t g t f t g t f g f d r r r r b t a r r -+-=≤≤∞=∑证明],[b a C ∞按),(g f d 成度量空间。
证明 (1)若),(g f d =0,则)()(1)()(max)()()()(t g t ft g t f r r r r bt a -+-≤≤=0,即f=g(2))()(1)()(max 21),()()()()(0t g t f t g t f g f d r r r r b t a r r -+-=≤≤∞=∑ )()(1)()()()(1)()(max 21)()()()()()()()(0t g t h t g t h t g t f t g t f r r r r r r r r b t a r r -+-+-+-≤≤≤∞=∑ )()(1)()(max 21)()(1)()(max 21)()()()(0)()()()(0t g t h t g t h t g t f t g t f r r r r b t a r r r r r r b t a r r -+-+-+-≤≤≤∞=≤≤∞=∑∑ =d (f ,g )+d (g ,h )因此],[b a C ∞按),(g f d 成度量空间。
3. 设B 是度量空间X 中的闭集,证明必有一列开集 n o o o 21,包含B ,而且B o n n =⋂∞=1。
(仅供参考)自动控制原理第七章习题答案

第七章 线性离散系统的分析与校正7-1 试根据定义∑∞=-*=0)()(n nTs e nT e s E确定下列函数的)(s E *和闭合形式的)(z E :⑴ t t e ωsin )(=;⑵ ))()((1)(c s b s a s s E +++=,b a ≠,c a ≠,c b ≠。
解:Ts e z =;⑴ )()sin()(0z E enT s E n nTs==∑∞=-*ω;1)cos(2)sin(21}{21)(20+-=⎥⎦⎤⎢⎣⎡---=-=-∞=--∑z T z z T e z z e z z j e e e j z E T j T j n nTsjwnT jwnT ωωωω。
⑵ ))()((1))()((1))()((1)(c s c b c a b s b c b a a s a c a b s E +--++--++--=; ∑∑∑∞=--∞=--∞=--*--+--+--=000))((1))((1))((1)(n nTs cnT n nTsbnT n nTs anT e e c b c a e e b c b a e e a c a b s E ; ))()(())()(())()(()(cTbT aT e z c b c a ze z b c b a z e z a c a b z z E ------+---+---=; 记))()((c b c a b a ---=∆,∆-=b a k 1,∆-=ca k 2,∆-=cb k 3;))()(()()()()(3)(2)(12321cTbT aT T c b T c a T b a aT bT cT e z e z e z ze k e k e k z e k e k e k z E ---+-+-+-------+-++-=。
7-2 采样周期为T ,试求下列函数的Z 变换:⑴ n a nT e =)(; ⑵ t e t t e 32)(-=;⑶ 3!31)(t t e =; ⑷ 21)(ss s E +=;⑸ )1(1)(2+-=-s s e s E sT 。
【单元练】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习题(含答案解析)(1)

一、选择题1.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地球附近的所有物体都受到重力作用,关于重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在空中飘浮的物体不受重力作用B.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C.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向下D.形状规则的物体它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B解析:BA.地面附近的一切物体都受到重力作用,故A错误;B.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故B正确;C.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故C错误;D.只有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才在其几何中心上,故D错误。
故选B。
2.人们常说“铁比木头重”。
这句话的科学含义是()A.铁的质量比木头的质量大B.铁的体积比木头的体积小C.铁的重力比木头的重力大D.铁的密度比木头的密度大D解析:D人们常说的:铁比木头重,是指单位体积内,铁的质量比木头的大,即铁的密度比木头的大,而重力是指物体受到地球的吸引力,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空中飞行的飞机不受重力的作用B.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C.物体上最重的点就是重心D.只要物体质量分布均匀,重心就在它的几何中心上B解析:BA.地球对其表面及附近的一切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所以空中的飞机始终受到重力的作用,故A错误;B.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故B正确;C.重心是物体受到的重力的作用点,并不是物体上最重的点,故C错误;D.物体的重心位置由物体的几何形状和质量分布情况决定,物体的重心可以不在这个物体上,质量均匀分布的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一定在几何中心上,故D错误。
故选B。
4.用如图所示的水平仪检验桌面是否水平。
当把它在桌面上东西方向放置时,人在水平仪南方观看,重垂线偏向左方;当把它在桌面上南北方向放置时,人在水平仪的西边观看,重垂线偏向右方,说明此时桌面情况是()A.东北高,西南低B.西北高,东南低C.东南高,西北低D.西南高,东北低A解析:A重垂线原理: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七章第一节平面直角坐标系试题(含答案) (60)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七章第一节平面直角坐标系习题(含答案)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2,2)A a -+,(3,4)B a -,(4,)C b b -三点. (1)当ABx 轴时,求A 、B 两点间的距离;(2)当CD x ⊥轴于点D ,且3CD =时,求点C 的坐标. 【答案】(1)1;(2)点C 的坐标为(1,3)-、(7,3)-- 【解析】 【分析】 (1)根据ABx 轴可知点,A B 的纵坐标一样解得a 的值,再求解B 的横坐标,最后即可求得两点间的距离;(2)根据CD x ⊥轴于点D ,且3CD =,即(4,)C b b -的纵坐标3b =±,即可得出点C 的坐标.【详解】 解:(1)由AB x 轴可得,24a +=,即2a =,∴31a -=-,∴A 、B 两点间的距离为1(2)1---=. (2)由题意得||3b =,即3b =或3-, ∴41b -=-或47b -=-, ∴点C 的坐标为(1,3)-、(7,3)--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坐标于图形的性质,熟练掌握性质是关键.92.如下图所示,在直角坐标系中,第一次将△OAB 变换成11OA B ,第二次将11OA B,第三次将22OA B变换成22OA B,已知A(1,2),OA B△变换成33A(2,2),2A(4,2)3A(8,2),B(2,0),1B(4,0),2B(8,0),3B(16,0).1(1)观察每次变换前后的三角形有何变化,找出规律,按此规律再将33OA B 变换成44OA B,则4A的坐标为,4B的坐标为..(2)可以发现变换过程中123A,A,A……An的纵坐标均为(3)按照上述规律将△OAB进行n次变换得到n n△,则可知A n的坐标OA B为,n B的坐标为.(4)线段nOA的长度为.【答案】(1)(16,2);(32,0);(2)2;(3)(2n,2);(2n+1,0);(4【解析】【分析】(1)根据A1、A2、A3和B1、B2、B3的坐标找出规律,求出A4的坐标、B4的坐标;(2)根据A1、A2、A3的纵坐标找出规律,根据规律解答;(3)根据将△OAB进行n次变换得到△OA n B n的坐标变化总结规律,得到答案;(4)根据勾股定理计算.【详解】(1)∵A1(2,2),A2(4,2)A3(8,2),∴A4的坐标为(16,2),∵B1(4,0),B2(8,0),B3(16,0),∴B4的坐标为(32,0),故答案为:(16,2);(32,0);(2)变换过程中A1,A2,A3……A n的纵坐标均为2,故答案为:2;(3)按照上述规律将△OAB进行n次变换得到△OA n B n,则可知A n的坐标为(2n,2),B n的坐标为(2n+1,0)故答案为:(2n,2);(2n+1,0);(4)∵A n的横坐标为2n,B n﹣1的横坐标为2n,∴A n B n﹣1⊥x轴,又A n的纵坐标2,由勾股定理得,线段OAn【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坐标与图形、图形的变换、图形的变化规律,正确找出变换前后的三角形的变化规律、掌握勾股定理是解题的关键.93.对于平面直角坐标系x O y中的点P(a,b),若点P′的坐标为(a+kb,k≠),则称点P′为点P的“k属派生点”.例如:P(1,ka+b)(其中k为常数,且04)属派生点为P′(1+2×4,2×1+4),即P′(9,6).(1)点P(-2,3)的“2属派生点”P′的坐标为__________.(2) 若点P的“3属派生点”P′的坐标为(6,2),求点P的坐标;(3) 若点P在x轴的正半轴上,点P的“k属派生点”为P′点,且线段PP′的长度为线段OP长度的2倍,求k的值.【答案】(1)(4,-1);(2)P(0,2);(3)2k=±【解析】【分析】(1)根据“k属派生点”计算可得;(2)设点P的坐标为(x、y),根据“k属派生点”定义及P′的坐标列出关于x、y的方程组,解之可得;(3)先得出点P′的坐标为(a,ka),由线段PP′的长度为线段OP长度的2倍列出方程,解之可得.【详解】(1)点P(-2,3)的“2属派生点”P′的坐标为(-2+3×2,-2×2+3),即(4,-1),故答案为:(4,-1);(2)设点P的坐标为(x、y),由题意知3632x yx y+⎧⎨+⎩==,解得:2xy⎧⎨⎩==,即点P的坐标为(0,2),故答案为:(0,2);(3)∵点P 在x 轴的正半轴上, ∴b=0,a >0.∴点P 的坐标为(a ,0),点P ′的坐标为(a ,ka ) ∴线段PP ′的长为P ′到x 轴距离为|ka|. ∵P 在x 轴正半轴,线段OP 的长为a , ∴|ka|=2a ,即|k|=2, ∴k=±2.【点睛】此题考查坐标与图形的性质,熟练掌握新定义并列出相关的方程和方程组是解题的关键.94.如图,网格图中的每小格均是边长是1的正方形,ABC ∆与A B C '''∆的顶点均在格点上,请完成下列各题:(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与ABC ∆关于x 轴对称的111A B C ∆,并写出将111A B C ∆沿着x 轴向右平移几个单位后得到A B C '''∆;(2)在x 轴上求作一点P ,使得PC PB '-的值最大。
高等代数与解析几何第七章(1-3习题)线性变换与相似矩阵答案

第七章线性变换与相似矩阵习题7.1习题7.1.1判别下列变换是否线性变换?(1 )设「是线性空间「中的一个固定向量,解:当■时,■-. - 显然是’的线性变换;当小时,有■,则□ l闵+觀h 6逐)+e(碣),即此时■不是"的线性变换。
T\a}解:当「时,显然是「的线性变换;T(闵+觀縊讥坷)+丁(%「,即此时L不是「的线性变换。
(2)在匚中,:T|=(心勾+解:「不是:的线性变换。
因对于叩),所以贰加)黑如©)。
J-f(□)解:是二的线性变换。
设■-T (硏丁(E = (2xj -鬲圖+画尼啊/V —vG —(10,0)€ 护有1!:"'二!,有则有左苴中&二(兀心■IIL.. JI. ■KJO|i —、赢I jr .跚)+(2”-兀5L TXa)a眼JCT 三(1Th f 丰乃1(範+为H (西+沟)必(画+另))価+必)二我住+3a:(上c)- T[上q .上吆上3 =心匕、-kxj r +匕勺.2上勺)=jfc(2x1-无|,阳+ 可,2 両(3)在•[;中,([)」- ,解:0是H用的线性变换:设貳⑴居(Q它月旳.,贝U直(/a)+欢))=/(兀+i)+gd+i)=</◎》+龙⑵), a財优论kj\x+5-逝/(劝,唯总F。
(u)处『姦訂芻》,其中•是;中的固定数;解:「-是;一的线性变换:设釁鑰廉8.詰圜,则⑺(7U)+g⑴)=/W+gfe)=次/⑴)卡以gO)),◎(射妙-妙厲)-如y(幼伏訂。
5 穴u(4)把复数域’看作复数域上的线性空间,步②匕加,其中「是一的共轭复数;解:「不是线性变换。
因为取兴习,「-7时,有*鸞日關上(7(仕)=滋二i即0(k&)主去曲空)(5)在:,■ 中,设■与:-是其中的两个固定的矩阵,- U Z&1解:「是"的线性变换。
对1蓟如=P瞒Q= ^PXQ二£啲O习题7.1.2在{中,取直角坐标系-,以-表示空间绕「轴由轴向…方向旋转900的变换,以表示空间绕'轴由--轴向八方向旋转90°的变换,以&表示空间绕轴由 轴向Oy 方向旋转900的变换。
数据结构第七章课后习题答案 (1)

7_1对于图题7.1(P235)的无向图,给出:(1)表示该图的邻接矩阵。
(2)表示该图的邻接表。
(3)图中每个顶点的度。
解:(1)邻接矩阵:0111000100110010010101110111010100100110010001110(2)邻接表:1:2----3----4----NULL;2: 1----4----5----NULL;3: 1----4----6----NULL;4: 1----2----3----5----6----7----NULL;5: 2----4----7----NULL;6: 3----4----7----NULL;7: 4----5----6----NULL;(3)图中每个顶点的度分别为:3,3,3,6,3,3,3。
7_2对于图题7.1的无向图,给出:(1)从顶点1出发,按深度优先搜索法遍历图时所得到的顶点序(2)从顶点1出发,按广度优先法搜索法遍历图时所得到的顶点序列。
(1)DFS法:存储结构:本题采用邻接表作为图的存储结构,邻接表中的各个链表的结点形式由类型L_NODE规定,而各个链表的头指针存放在数组head中。
数组e中的元素e[0],e[1],…..,e[m-1]给出图中的m条边,e中结点形式由类型E_NODE规定。
visit[i]数组用来表示顶点i是否被访问过。
遍历前置visit各元素为0,若顶点i被访问过,则置visit[i]为1.算法分析:首先访问出发顶点v.接着,选择一个与v相邻接且未被访问过的的顶点w访问之,再从w 开始进行深度优先搜索。
每当到达一个其所有相邻接的顶点都被访问过的顶点,就从最后访问的顶点开始,依次退回到尚有邻接顶点未曾访问过的顶点u,并从u开始进行深度优先搜索。
这个过程进行到所有顶点都被访问过,或从任何一个已访问过的顶点出发,再也无法到达未曾访问过的顶点,则搜索过程就结束。
另一方面,先建立一个相应的具有n个顶点,m条边的无向图的邻接表。
第七章 练习题参考答案

V1 V3 V6
7. 对下图所示的有向图
(1) 画出它的邻接表 (2) 根据邻接表写出其拓扑排序序列
解:(1)邻接表为
0
2
5∧
2
3
4∧
2 3∧
4∧
1
2
3
6∧
1
4∧
(2)由邻接表可得拓朴排序序列:
1 5 2 3 64
8.已知n个顶点的有向图用邻接矩阵表示,编 写函数,计算每对顶点之间的最短路径。
4 18 ∧
2
1 12
32
5 22 ∧
3
1 16
22
44∧
4
1 18
34
5 10 ∧
5
2 22
4 10 ∧
解:(1) V1
12 V2
16 2
18
4 V3 22
V4
10 V5
(2)深度优先遍历的结点序列:v1,v2,v3,v4,v5
广度优先搜索的结点序列:v1,v2,v3,v4,v5
(3)最小生成树
CD CA CAB
CD CA CAB
CD CA CABΒιβλιοθήκη CD3DB
DB
DB DBC
DBCA DB DBC
DBCA DB DBC
10.对于如图所示的AOE网,求出各活动可能 的最早开始时间和允许的最晚开始时间, 哪些是关键活动?
a1=4
v2
v1
a3=2
a2=3
v3
a5=6 v4
a4=4
解:
顶点 Ve Vl V1 0 0 V2 4 4 V3 6 6 v4 10 10
if(length[i][k]+length[k][j]<length[i][j]) { length[i][j]=length[i][k]+length[k][j];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1 填空题
1.液压基本回路是由某些液压元件组成的,用来完成(特定功能)的回路,按其功用不同,可分为(压力控制)回路、(速度控制)回路和(方向控制)回路。
2.在进油路节流调速回路中,当节流阀的通流面积调定后,速度随负载的增大而(减小)。
3.在容积调速回路中,随着负载的增加,液压泵和液压马达的泄漏(增大),于是速度发生变化。
4.液压泵的卸荷有(压力)卸荷和(流量)卸荷两种方式。
5.在定量泵供油的系统中,用(流量阀)实现对执行元件的速度控制,这种回路称为(节流调速)回路。
7-2 判断题
1.单向阀不只是作为单向阀使用,在不同的场合,可以有不同的用途。
(√)
2.高压大流量液压系统常采用电磁换向阀实现主油路换向。
(×)
3.容积调速回路中,其主油路中的溢流阀起安全保护作用。
(√)
4.采用顺序阀的顺序动作回路中,其顺序阀的调整压力应比先动作液压缸的最大工作压力低。
(×)
5.在定量泵与变量马达组成的容积调速回路中,其转矩恒定不变。
(×)
6.同步回路可以使两个以上液压缸在运动中保持位置同步或速度同步。
(√)
7-3 选择题
1.在用节流阀的旁油路节流调速回路中,其液压缸速度( B )。
A.随负载增大而增加 B.随负载减少而增加 C. 不随负载变化
2.( B )节流调速回路可承受负值负载。
A.进油路 B.回油路 C.旁油路
3.顺序动作回路可用( C )来实现。
A.减压阀 B.溢流阀 C. 顺序阀
4.要实现快速运动可采用( A )回路。
A.差动连接 B.调速阀调速 C.大流量泵供油
5.为使减压回路可靠地工作,其最高调整压力应( B )系统压力。
A .大于 B .小于 C. 等于
6.变量泵和定量马达组成的容积调速回路为( B )调速,即调节速度时,其输出的( D )不变。
定量泵和变量马达组成的容积调速回路为( A )调速,即调节速度时,其输出的( E )不变。
A .恒功率
B .恒转矩
C .恒压力
D .最大转矩
E .最大功率
F .最大流量和压力
7-4 计算题
1.试说明图7-35所示由行程阀与液动阀组成的自动换向回路的工作原理。
2.如图7-36所示回路中,三个溢流阀的调定压力如图,试问泵的供油压力有几级? 数值各为多少?
3.如图7-37所示液压系统,液压缸活塞面积A 1=A 2=100cm 2
,缸Ⅰ运动时负载F L =35000N ,缸Ⅱ运动时负载
为零。
不计压力损失,溢流阀、顺序阀和减压阀的调定压力分别为4MPa 、3MPa 、2MPa 。
求出下列三种工况下A 、 B 、 C 处的压力:
(1)液压泵启动后,两换向阀处于中位;
(2)1YA 通电,液压缸Ⅰ活塞运动时及运动到终点时;
(3)1YA 断电,2YA
通电,液压缸Ⅱ活塞运动时及活塞杆碰到挡块时。
图7-35 图7-36
答案:(1)两换向阀处于中位:p A = 4MPa ,p B = 3~4MPa ,p C = 2MPa ,
(2)1YA 通电,液压缸Ⅰ活塞运动时:p B = 3.5MPa ,p A = 3.5MPa ,,p C = 2MPa ; 液压缸Ⅰ运动到终点时;p B =4MPa ,p A = 4MPa ,p C = 2MPa ; (3)2YA 通电,液压缸Ⅱ活塞运动时:p A = p B = p C = 0 MPa ,
液压缸Ⅱ活塞及活塞杆碰到挡块时:p A = 4MPa ,p B = 4MPa ,p C = 2MPa ,
4.如图7-38所示回路,已知溢流阀1、2的调定压力分别为6.0MPa,4.5MPa ,泵出口处的负载阻力为无限大,试问在不计管道损失和调压偏差时:
(1)当1YA 通电时,泵的工作压力为多少? B 、C 两点的压力各为多少? (2)当1YA 断电时,泵的工作压力为多少? B 、C 两点的压力各为多少? 答案:(1)当1YA 通电时,泵的工作压力为6MPa , B 、C 两点的压力各为6 MPa 。
(2)当1YA 断电时,泵的工作压力为4.5MPa ,B 、C 两点的压力各为4.5,0 MPa 。
5.如图7-39
所示液压系统,能实现“快进—工作—快退—原位停止及液压泵卸荷”的工作循环。
图7-39
图7-37 图7-38
电磁铁
1YA 2YA 3YA 4YA
动作
快进+ +
工作+
快退+ +
原位停止
+
及泵卸荷
试完成:(1)填写电磁铁的动作顺序(电磁铁通电为“+ ”,断电为“-”)。
(2)分析本系统有哪些基本回路组成?
(3)说明图中注有序号的液压元件的作用。
答案:(1)见上表。
(2)本系统由以下回路组成:回油节流调速回路,二位二通阀卸荷回路,电磁换向阀卸荷回路。
(3)略。
6.试列出如图7-40所示液压系统实现“快进—工作—快退—停止”的电磁铁动作顺序表(表格形式同题5),并说明各个动作循环的进油路和回油路。
电磁
1YA 2YA 3YA
动作
快进+ + +
工作+
快退+ +
原位停止
各动作循环的进油路、回油路:略
(注: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