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广东省深圳市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2016年广东高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绝密★启用前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Ⅰ)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
2.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 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殷墟甲骨文是商代晚期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商王室及其他贵族利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时写刻的卜辞和与占卜有关的记事文字,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甲骨文的发现证实了商王朝的存着。
历史上,系统讲述商史的是司马迁的《史记·殷本纪》,但此书撰写的时代距商代较远,即使公认保留了较多商人语言的《尚书·盘庚》篇,其中亦多杂有西周时的词语,显然是被改造过的文章。
因此,胡适曾主张古史作为研究对象,可“缩短二三千年,从诗三百篇做起”。
从甲骨文的发现,将商人亲手书写、契刻的文字展现在学者面前,使商史与传说时代分离而进入历史时代。
特别是1917年王国维写了《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证明《史记·殷本纪》与《世本》所载殷王世系几乎皆可由卜辞资料印证,是基本可靠的。
论文无可辩驳地证明《殷本纪》所载的商王朝是确实存在的。
甲骨文的发现也使《史记》之类的历史文献中有关中国古史记载的可信性增强。
因为这一发现促使史学家们想到,既然《殷本纪》中的商王世系基本可信,司马迁的《史记》也确如刘向、扬雄所言是一部“实录”,那么司马迁在《史记夏本纪》中所记录的夏王朝与夏王世系恐怕也不是向壁虚构,特别是在20世纪20年代疑古思潮流行时期,甲骨文资料证实了《殷本纪》与《世本》的可靠程度,也使历史学家开始摆脱困惑,对古典文献的可靠性恢复了信心。
甲骨文的发现同时引发了震撼中外学术界的殷墟发掘。
“五四运动”促使中国的历史学界发生了两大变化:一是提倡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古史辩派对一切经不住史证的旧史学的无情批判,使人痛感中国古史上科学的考古资料的极端贫乏;二是历史唯物主义在史学界产生了巨大影响,1925年王国维在清华国学研究院讲授《古史新证》,力倡“二重证据法”,亦使中国历史学研究者开始往重地下出土的新材料。
广东省“六校联盟”2016-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优秀作文选

广东省“六校联盟”2016-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优秀作文选广东省“六校联盟”2016-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优秀作文选2016届高三第二次六校联考优秀作文选2015.11.11【试题回放】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某著名大学硕士新生郝同学,在微信朋友圈中对几位国内知名的史学教授出言不逊,用“垃圾”等词形容这些学者的学识和人品。
他的导师孙教授看到之后,提醒郝同学为人治学要谦虚,谈人论事切忌污言秽语。
但不久后郝同学又发布了类似言论,孙教授极度震怒,立即发表公开信宣布与之断绝师生关系。
近日,学校正从校规和育人等层面评估孙教授的“断绝”是否合理。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题目解析】这是一篇取材于现实的新材料作文。
材料叙述的事实分为五个阶段:郝同学出言不逊;孙教授看到后提醒;郝同学又发布了类似言论;孙教授宣布与之断绝师生关系;学校评估“断绝”的合理性。
综合起来看,材料的中心内容是:孙教授宣布与郝同学断绝师生关系。
只要不脱离这个中心立意,都可视为符合题意。
从孙教授的角度看,可以支持其宣布与郝同学断绝师生关系,赞扬其坚守尊师重教的原则和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也可以批评其逐出师门的方式简单粗暴,指责其违背了“诲人不倦”的教育原则等。
从郝同学的角度看,可以批评其口无遮拦,言辞轻率,目无师长;也可以肯定其勇于质疑,不迷信权威等。
从学校的角度看,可以肯定其恪守校规、遵章办事的行为,突出学校的育人功能;也可以批评其平时疏于师生管理,才导致出现封建家长式的老师和如此胆大无礼的学生等。
也可以整体把握材料谈尊师重教与个性张扬、学术自由的关系,等等。
以下角度,可视为基本符合或不太符合题意:(1)从微信朋友圈的角度谈如何对待“私人空间”里的言行;(2)从知名的史学教授的角度谈老师学高德劭才能赢得尊敬等。
(3)谈适度必须扣住“惩罚”,最好是教育方面的惩戒;谈“耐心”也必须扣住“教育”,如泛泛而谈“做事要有耐心”,不超过42分。
2024届广东省深圳市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2024届广东省深圳市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阅读材料,完成小题。
“重建附近”:年轻人如何从现实中获得力量?——人类学家项飙访谈(节录)康岚:您最早在什么时候提出“附近”这个概念?为什么想到提出这个概念?项飙:我第一次提“附近”应该是在2019年夏天,我跟许知远在“十三邀”节目上的对话。
当时好像是在谈现代人的时空观念,为什么现在人们对快递小哥迟到两分钟会非常不耐烦?我们说到现代生活完全是被时间逻辑统治了,空间逻辑消失了。
原来我们对时间的理解是通过人的行动,比方说我和你的距离是一袋烟的工夫,或者说这个距离是从你家走到荷塘边上的那个工夫,其实时间很大程度上是通过空间来衡量的。
但在工业化之后,抽象时间也就是钟表时间变得非常重要。
当这种抽象时间统治了我们的生活,空间就完全变成了附属性的东西。
对快递小哥迟到两分钟会非常不满,是因为你根本不考虑他是从空间中哪个点到餐馆拿了东西,以及路上的交通是怎样的、进你家小区的门时他要跟保安怎样交涉,这些经历性、空间性的东西,你是不管的,你要的就是那个东西要在你规定的时间内送到你的手里。
这种心态是“时间的暴政”造成的。
在这样的场景下,我提到“附近的消失”。
“附近”这个空间的消失,一方面是因为“时间的暴政”,另一方面是因为我们在日常生活里面建立自己对世界的感知越来越通过一些抽象的概念和原则,而不是通过对自己周边的感知来理解。
比如,你的邻居是干什么的,楼下打扫卫生、门口卖水果的人是从哪里来的,他们家在哪里,如果家不在这里,一年回几次家,他们的焦虑和梦想是什么。
这些人对你的生活很重要,因为我们的日常生活就是由他们来组织的,没有他们,我们的生活不能够正常运行。
但是,我们对这些“附近”经常是视而不见的。
这个“附近”,它是一个空间,它的有趣在于它有很强的社会性,它是你这个社会主体的物质基础,把你托起来。
2022年广东省深圳市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与答案

2022年广东省深圳市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材料一:人类创造的文化,包括科技文化和人文文化两大部类,它们分别发展着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
科学技术作为最富革命性格的生产力,改造着世界,创造着巨大的物质财富,为人类提供日益增多的方便与享受,使人类自觉不自觉地产生了一种对科学技术的盲目崇拜。
19世纪以降,尤其是20世纪,相当多的人把科学技术视作全知、全能、全在的救世主,以为所有难题,包括精神、价值、自由都可以经由科学技术获得完满解决。
但由于科学技术是从研究自然界(尤其是物理世界)中抽象出来的一种“物质化”方法,或“非人格化”方法,其应用显然不足以解决人的精神领域的各种问题。
用池田大作的语言来说,“科学之眼”自有其限定性,因为“科学的思维法产生了轻视生命的倾向,容易忽视活生生的人的真实风貌”,因而有赖人文的思想及方法的补充与矫正。
这首先表现在,对人类的生命意义而言,科学技术的健康走向,有赖人文精神指引。
诚然,科技是“价值中立”的,但是作为社会人的科学家却不应是价值中立的。
二战期间,爱因斯坦与“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联袂反对使用原子弹,便是从人类良知和社会责任感出发的。
科技需要人文文化弥补的又一理由是:科学技术可以提供日益强大、有效的工具理性,却不能满足人类对于政治理念、伦理规范和终极关怀等层面的需求,总之,无法提供人类区别于禽兽的“价值理性”。
而现代人类所面临的诸多困扰,往往发生在“价值理性”管辖的领地,发生在“意义危机”频频袭来之际。
中国古代优秀的人文传统,尤其是在道德层面,有若干超越性的意义,可以成为文明人类公认的生活准则。
诸如不忍之心、羞恶之心、恻隐之心、仁爱之心,都是贯通古今、中外认可的。
“人无信不立”,何尝不是成熟的现代市场交易所应遵循的经济伦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是现代社会人际关系须臾不可脱离的黄金法则。
人文文化的不可或缺,还在于它能够提供人类所心向往之的审美情趣,这便是中国人将其与“礼”并称的“乐”。
2016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广东卷)

2006年普通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广东卷)第一部分选择题(共33分)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不相同的一组是A.禅让阐明嬗变煽风点火潸然泪下B.庇荫纰漏毗连筚路蓝缕蚍蜉撼树C.侍奉对峙吞噬恃才傲物舐犊情深D.湍流祥瑞揣摩惴惴不安气喘吁吁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竣工缜密水蒸气寸草春晖漫山遍野B.沧桑销蚀势利眼卑恭屈膝瑕不掩瑜C.犒赏装帧水龙头纷至沓来民生凋蔽D.毕竟旋律侯车室摩拳擦掌天崩地坼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我们来到了实习工厂,厂领导和工人们对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早已做了周密安排,他们对我们的关心真是无所不至。
B.在利己主义者看来,没有谁不为自己;在他们心目中,现实生活中大量涌现出舍己为人、公而忘私的新人、新事,是不堪设想的。
C.在学习、工作中,人总会碰到这样和那样的问题,碰到问题多向别人请教,这样才会有进步,俗话说得好,众人拾柴火焰高。
D.我们对秦陵开展现代意义上的考古调查已有四十多年,多次震惊中外的考古大发现,中是冰山一角,大量珍宝还深藏地下。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看完那部电视剧后,除了荧屏上活跃着的那些人物给我留下的印象之外,我仿佛还感到耻一个没有出场的人物,那就是作者自己。
B.工厂实行了生产责任制以后,效率有了显著的提高,每月废品由原先一千只下降到一百只,废品率下降了九倍。
C.各级财政部门要提高科学管理水平,特别是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经费的管理上,要做到心中有数,全盘考虑,周密安排。
D.我们一方面要加强培养人才的工作,另一方面要把现有的中午知识分子用好,把他们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
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在西方经济学中,古典自由主义对效率的论证单纯而彻底,这是因为它的论证不考虑生产以外的其他因素。
古典自由主义效率论证的理论认为,效率主要来自市场的自由竞争,受其代表人物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一书中就说,财富来源于人们竞争性的劳动。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调研测试卷语文试题(含答案)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2024-2025学年高三第一学期语文调研测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请将姓名、班级和学校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上,并正确粘贴条形码。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答案标号的信息点框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
作答非选择题时,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把答案写在答题卡指定区域内,写在本试卷或草稿纸上,其答案一律无效。
3、本试卷共8页,23小题,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4、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在科学发展的过程中,曾有不少理论盛极一时而后被证明是错误的,但它们同样是建成科学殿堂不可缺少的基石。
比如:自然发生说。
人们通过观察发现,污水会滋生蚊子,垃圾会滋生蚂蚁,尸体会滋生蝇蛆……由此提出,生命是从无生命的物质中自然发生的。
1688年,弗朗切斯科·雷迪首先对自然发生说提出异议。
他用实验证明腐肉生蛆是蝇类产卵的结果,由此提出,生命源于生命,没有先前的生命就不会有新的生命。
这被后人称作生源论假说。
雷迪的生源论假说得到越来越多人的信服。
同时代的科学家列文·虎克等人,通过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科学家们进一步发现了通过某种微生物进行繁殖的规律。
然而,就在这时,新的瓶颈产生了,显微镜制造技术达到了极限,没有办法观察到直径不足1/40000英寸的微小生命。
1845年,约翰·尼达姆对于雷迪的假说是否适用藻类微生物表示怀疑。
他设计一个实验:先把瓶子里的浸液煮沸,再用软木塞塞住瓶口并用树脂封好,然后加热整个容器,以杀死其中所有的细菌。
如果雷迪的假说正确,当浸液冷却下来之后,其中不会再出现新的微生物才对;但事实正好相反,经过一段时间,浸液中总会出现微生物。
尼达姆得出结论:微生物并不依赖于已存在的细菌,而是从浸泡的物质中产生。
2023届广东省深圳市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试卷类型:A2023年深圳市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试卷共10页,卷面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作为两种最主要、也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形式,文学和图像之间既存在对立或相互竞争,也存在合作或相互模仿。
一方面,语词的时间性使其在叙事上,具有图像叙事难以企及的天然优势,而图像的直观性和在场感,不可避免地给文学叙事带来冲击。
另一方面,为了强化叙事效果,两者都会或多或少地受彼方叙事策略的影响,进而突破自身媒介的限制展开故事。
比如,当代小说受图像的影响,突破传统小说的因果线性逻辑和语词叙事的时间性,追求图像的直观性和在场感,从而凸显故事的空间维度,达到不同以往的艺术境界。
文学受图像的影响,首先体现在对故事内容或题材的选取上。
敏锐的现代作家往往会因某幅图像带来的视觉震撼而产生创作冲动,借语词将图像内容部分或整体地转译、再现出来,形成故事从图像到文字的同质异构转化。
鲁迅先生在《示众》中,用细致的语言对看客们围观杀头的情景进行反复刻画。
相比语词解读的私人性,图像解读的公共性创造了一个主客体转换的空间,受众由解读主体变成被解读与被言说的对象。
正是在这个基于图像而创设的空间中,充当看客的、愚钝麻木的同胞给鲁迅带来了强烈的心灵冲击,使他意识到国民劣根性的根深蒂固。
除了直接转译图像内容之外,文学家还注意到图像在唤起知性和强化记忆方面的强势作用。
劳拉·里斯曾将宣传广告语比作“钉子”,而将视觉形象比作“锤子”,指出只有依靠“图像之锤”才能更准确有力地将“产品之钉”嵌入消费者的大脑。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调研测试语文试题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调研测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计算机是扩展人类智慧的强大工具。
在围棋比赛中,计算机借助算法能够帮助我们发现新下法,扩展新棋路。
以往人类无法驾驭的数学定理,现在依靠强大的算法也变得唾手可得。
生成式对抗网络算法甚至能创造出可以与一流艺术作品相媲美的作品。
但回顾我的研究生涯,至少目前....。
....计算机还没有产生对人类创造力构成威胁的任何东西②在我的经历中,我一直举棋不定。
我曾经坚信算法永远不会生成接近人类创作水平的绘画、音乐、文学作品,但也意识到艺术家在某种程度上是依赖于自身的“算法”对周围世界做出响应的。
有朝一日,机器是否会拥有依赖人类“算法”产生的丰富而复杂的响应能力?人类的思维和智慧虽然已进化数百万年,问题是,这种进化还能以多快的加速度发展?③我承认,机器学习的发展对不少传统论点提出了挑战。
机器是无须理解爵士乐音乐家怎样创作音乐的,因为算法可以自行获取数据并学习创作,这就反驳了机器永远不可能具有创造性的观点。
当然,机器这种“创造”也并非像人们认为的那样只会带来更多的“重复物”,例如,算法生成的爵士乐,就让音乐家们听到了在他们潜意识中出现但并未实现的音乐,相当于在艺术世界中开发出一个新领域。
虽然许多人都认同,探索型创新和组合型创新可能是算法能够实现的,因为其依赖于人类早前的创造力,算法会扩展或组合这些创造力;但是传统看法认为,用算法进行变革型创新似乎是不可能的,因为一个被束缚于系统内部的算法不可能找到突破自我的方法。
如今,人工智能新的应用展现了我们如何创建可以打破规则束缚的元算法。
还有一种猛烈抨击人工智能创造力的声音:它无法反思自己的输出,无法判断其是好是坏。
现在,人们创建的具有对抗性的算法可以判断一件艺术品是因循守旧,还是过于前卫。
不过,我仍然认为,即使是这些令人惊叹的新工具,也远远无法与人类的创造力相媲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深圳市2016年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第Ⅰ卷1至10页,第Ⅱ卷11至12页,共150分。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粘贴的条形码中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的信息是否正确。
3.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4.考试结束,监考员将试题卷、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父权缺失与五四文学的发生对五四文学创建主体的人生遭际进行考察发现,他们大都在童年或少年时代有着丧父的经历,其父权有一个从在场到缺失的过程。
陈独秀、鲁迅、周作人、胡适等均早年丧父。
五四文学之所以在他们手里得到确立,与其丧父经历有一定关联。
父亲的死亡,意味着由父亲所承载的社会权力出现了缺失,这极大地改写了家庭的内在结构,‚子‛因此被推到了社会舞台的中央,不得不独自面对社会的生存压力,自主地规划未来人生,这便为其逸出父权在场....时所规范好的人生疆域,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
父权缺失固然是为‚子权‛的张扬提供了无限可能性,但是,如果没有国家主导下的意识形态的转变,那么,‚子‛在既有的文化环境下,所承继的依然会是父权的衣钵。
晚清社会如果不是受到了外部力量的强力冲击,其自我封闭状态下的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会依然如故地运行着,人们的观念也会周而复始地传承;至于上层社会主动地去推动社会变革,更是不可想象。
面对外在挑战,晚清政府开始对社会进行变革,变革的结果之一,便是为那些父权缺失的一代,在欲循既有社会规范而不得的情形下,提供了子权张扬的历史物理空间。
在父权缺失中,促成子权张扬并最终确立的,是晚清政府主导下的新式教育的实施以及嗣后科举制度的废除。
晚清政府大力主导下的新式教育,在推行中受到了人们头脑中既有思想的抵制,接受新式教育的学生还依然牵挂科举。
随着科举制度的废除,既有的文化传承模式中断,这迫使人们认同并皈依国家体制所主导的新式教育,迫使传统的士大夫抛却了既有的知识谱系和道德体系,并由此开启了向现代知识分子过渡的序幕。
在新式教育哺育下成长起来的胡适,之所以留学美国,其根本的考量便是‚科举既停,上进之阶,惟有出洋留学一途‛。
相较而言,那些一直在父权主导下的读书人,则没有像那些父权缺失的一代那样,可以顺畅地实现自我精神与传统文化的决裂。
在文坛具有相当影响力的徐枕亚,尽管也接受了新式教育的熏染,但其父权始终规范制约着其人生疆域,甚至于他连婚姻也无法自主,更遑论文化思想和文学思想的变革了。
父权的在场固然限制了子权的张扬,但父权的缺失也并不必然会导致子权的凸显。
如有一些传统的读书人,其父权尽管存有缺失,但他们并没有在父权缺失的缝隙中,通过新式教育完成自我主体的确立。
在近代小说创作中产生巨大影响的李伯元,尽管也有丧父之痛,但由于他并没有接纳新式教育,更没有完成对西学的认同,这使得其创作出来的‚谴责小说‛依然带有浓重的传统色彩。
当然,五四文学的发生有着诸多的原因。
但是,在五四文学的发生过程中,创建主体挣脱了父权藩篱的束缚,这的确是他们得以完成历史性蜕变的重要一环。
(摘编自《新华文摘》2015年第5期,作者李宗刚)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五四文学之所以在陈独秀、鲁迅、周作人、胡适等人的手里得到确立,与他们的丧父经历有一定关联。
B.父权缺失为“子权”的张扬提供了无限可能性,“子”被推到了社会舞台的中央,迫使他们自主地规划未来人生。
C.晚清政府积极主动对社会进行变革的结果之一,便是让那些父权缺失的一代不再承继父权的衣钵而实现了自己子权的张扬。
D.五四文学创建主体的“父权缺失”是他们在五四文学的发生过程中能够完成历史性蜕变的一个重要原因。
2.下列各项表述中,不是“父权在场”的一项是(3分)A.《红楼梦》中的贾宝玉没有遵父命苦读“圣贤书”,贾政动用“家法”对其进行惩戒,“不肖种种大承笞挞”,宝玉挨了一顿痛打。
B.祖父下狱、父亲重病去世,改变了鲁迅既有的人生轨迹,使其踏进了新式教育的门槛,促使他留学日本并逐步参与到新文学运动之中。
C.巴金的《家》中,觉新在父亲死后也想担当起长房的责任,却总被“总家父亲”高老太爷阻挠,觉新只得唯唯诺诺,其一生终成悲剧。
D.曹禺的《雷雨》中,周朴园用长幼有序、尊卑有别这类封建伦理观束缚周萍、周冲,试图让他们屈从于他所建立的家庭秩序。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科举制度的废除,迫使传统的士大夫抛却了既有的知识谱系和道德体系,并因此而接受了晚清政府主导下的新式教育。
B.虽然接受了新式教育,但是胡适仍牵挂着科举能成为其“上进之阶”,最终因科举的废除而选择了留学美国。
C.尽管徐枕亚也接受了新式教育的熏染,却始终没有摆脱父权的制约,最终仍然无法自主地规划自己的未来人生。
D.也有丧父之痛的李伯元没有接纳新式教育和完成对西学的认同,因此,他并没有在父权缺失的缝隙中完成自我主体的确立。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黄尊素,字.真长,余姚人,万历四十四年进士。
天启二年,擢御史。
疏请召还曹于汴、刘宗周等,而劾尚书赵秉忠、侍郎牛应元顽钝,秉忠、应元俱引去。
又数陈边事,力诋大将马世龙,忤枢辅孙承宗意。
时帝在位数年,未尝一召见大臣。
尊素请复便殿召对故事,面决大政,否则,讲筵之暇,令大臣面商可否。
帝不能用。
四年三月朔,京师地震三,适帝体违和,人情惶惧。
尊素力陈时政十失,末言:‚陛下厌薄言官,人怀忌讳,当国者昧安危之机,误国者护耻败之局。
不于此进贤退不肖,而疾刚方正直之士如仇雠,陛下独不为社稷计乎?‛疏入,魏忠贤大怒,谋廷杖之,韩爌力救,乃夺俸一年。
既而杨涟劾忠贤,被旨谯让,尊素愤,抗疏继之。
略言:‚陛下登极以来公卿台谏累累罢归致在位者无固志今忠贤不法状廷臣已发露无余陛下若不早断彼形见势穷复何顾忌。
‛忠贤得疏愈恨。
八月,河南进玉玺..。
忠贤欲侈其事,命由大明门进,行受玺礼,百僚表.贺。
尊素上言:‚本朝弘治时,陕西献玉玺,止令取进,给赏五金。
此祖宗故事,宜从。
‛事获中止。
尊素謇谔敢言,尤有深识远虑。
杨涟将击忠贤,魏大中以告,尊素曰:‚除君侧者,必有内援,杨公有之乎?一不中,吾侪无噍类矣。
‛尊素讽涟去,涟不从,卒及于祸。
汪文言初下狱,忠贤即欲罗织诸人,为尊素所解,恨甚。
其党亦以尊素多智虑,欲杀之。
使者至苏州,其城外人并击逮尊素者,逮者失驾帖,不敢至。
尊素闻,即囚服诣吏,自投诏狱。
知狱卒将害己,叩首谢君父,赋诗一章,遂受酷刑死,时六年闰六月朔日..也,年四十三。
福王时,追谥忠端。
(节选自《明史·黄尊素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陛下登极以来/公卿台谏累累/罢归/致在位者无固志/今忠贤不法状/廷臣已发露/无余陛下/若不早断彼形/见势穷/复何顾忌B.陛下登极以来/公卿台谏累累罢归/致在位者无固志/今忠贤不法状/廷臣已发露无余/陛下若不早断/彼形见势穷/复何顾忌C.陛下登极以来/公卿台谏累累罢归/致在位者无固志/今忠贤不法状/廷臣已发露/无余陛下/若不早断彼/形见势穷/复何顾忌D.陛下登极以来/公卿台谏累累/罢归/致在位者无固志/今忠贤不法状/廷臣已发露无余/陛下若不早断彼/形见势穷/复何顾忌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字,古代男子成人不便直呼其名,故另取一与本名涵义相关的别名,称之为字,如司马迁字子长,李白字太白,苏轼字子瞻。
B.玉玺,专指皇帝的玉印。
秦汉以来,皇帝所用的印章称为玺,臣民所用的印章只能称为印。
C.表,是封建社会臣子对皇帝有所陈述、请求、建议时用的一种特殊文体,如《出师表》《陈情表》。
D.朔日,指中国农历每月的第一天;望日,指农历小月十五,大月十六;晦日,指农历每月的三十。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黄尊素正直敢言。
他在御史任上,曾上疏请求召回曹于汴、刘宗周等人,并成功弹劾尚书赵秉忠、侍郎牛应元。
B.黄尊素不畏强权。
在河南进献玉玺时,魏忠贤大操大办以迎合皇上,黄尊素敢于劝说魏忠贤,并成功阻止了他的行动。
C.黄尊素深识远虑。
他认为,杨涟如果想清除皇帝身边的小人,一定要有内援;他还委婉地劝杨涟离职避祸,杨涟没有听从,最终受到迫害。
D.黄尊素无惧死亡。
知晓狱卒将要加害于己,他叩谢皇恩,写诗一首,后受酷刑而死。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不于此进贤退不肖,而疾刚方正直之士如仇雠,陛下独不为社稷计乎?(2)汪文言初下狱,忠贤即欲罗织诸人,为尊素所解,恨甚。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
浪淘沙•中秋雨萧汉杰【注】愁似晚天云,醉亦无凭。
秋光此夕属何人?贫得今年无月看,留滞江城。
夜起候檐声,似雨还晴。
旧家谁信此时情。
惟有桂香时入梦,勾引诗成。
注:萧汉杰,号吟所,吉水(今江西省吉安市吉水县)人。
南宋末遗民词人。
8.“旧家谁信此时情”中的“情”具体指的是什么情感?这种情感产生的原因是什么?(5分)<, /P>9.有评论者说,“贫得今年无月看”违背常理,但却是“愈无理愈佳”。
你是否认同这种说法,请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
(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诗经•卫风•氓》里写女子回忆自己与“氓”一起嬉戏玩耍、谈笑风生的快乐场景的句子是:“,。
”(2)《韩非子》里说“赏不加于无功,罚不加于无罪”,意思是要赏罚分明。
《出师表》中诸葛亮也说“,”,劝刘禅对官员的赏罚不要因人而异。
(3)白居易的《琵琶行》中“,”两句写尽了琵琶女沦落天涯后的悲伤:只有深夜可以梦回往昔的“荣光”,梦中哭醒后,涕泪纵横,污损了粉颜。
乙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
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框涂黑。
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评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小包袱单冬花开始整理她随身携带的小包袱。
包袱有枕头那么大,针头线脑都装在里面。
儿子张孝德常笑话她的小包袱,说里头不一定都装着针头线脑,一定还有什么秘密宝贝,无论是到弟弟家住还是到北京住,一直不离她身。
女儿张小梅从乡下来接母亲回家,瞅着一个傍晚单冬花和菜市场认识的老乡告别的机会,悄悄打开了包袱。
包袱里包着包裹,打开里面发现是一个一个信封,信封上缠着红红绿绿的线,缠绕得严实。
信封里装了内容,有厚有薄。
张小梅猜想是钱,神秘地说:‚妈的包裹里放了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