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农村人居环境示范村标准

合集下载

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公布美丽宜居乡村建设试点名单的通知-豫建村镇〔2015〕18号

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公布美丽宜居乡村建设试点名单的通知-豫建村镇〔2015〕18号

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公布美丽宜居乡村建设试点名单的通知正文:---------------------------------------------------------------------------------------------------------------------------------------------------- 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公布美丽宜居乡村建设试点名单的通知豫建村镇〔2015〕18号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委)、城乡规划局:为深入贯彻落实《河南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现代化建设战略纲要》精神,加快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提高农村生产生活水平,按照《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美丽宜居乡村建设试点示范工作的实施意见》(豫建村镇〔2014〕30号)和《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做好2015年美丽宜居乡村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豫建村镇〔2015〕8号)的要求,根据各地主管部门的推荐名单,择优确定郑州市中牟县雁鸣湖镇等175个镇(乡)、郑州市中牟县雁鸣湖镇朱固村等271个村庄为河南省美丽宜居乡村建设试点,现予以公布。

为切实将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工作做实做好,各地要统筹协调中央和我省各类涉农建设项目与资金,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的原则,集中投放,要把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与农村危房改造、镇和村庄规划试点、重点流域重点镇污水管网建设、传统村落保护发展、重点镇建设、村庄环境整治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有效整合相关项目资金,形成合力,为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项目支撑。

各地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要把这项工作作为现阶段推进新农村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和主要抓手,组织好本地区美丽宜居乡村建设试点示范工作,加强督导检查,注重群众参与,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确保试点示范工作健康有序开展。

附件:河南省美丽宜居乡村建设试点名单2015年6月25日——结束——。

住房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关于公布2017年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示范村名单的通知

住房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关于公布2017年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示范村名单的通知

住房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关于公布2017年改善农村⼈居环境⽰范村名单的通知⽂号:建村函[2017]236号颁布⽇期:2017-08-26执⾏⽇期:2017-08-26时效性:现⾏有效效⼒级别:部门规章各省、⾃治区、直辖市住房城乡建设厅(建委)、党委农村⼯作综合部门、财政厅(局)、环境保护厅(局)、农业(农牧、农村经济)厅(局、委),新疆⽣产建设兵团建设局(环保局)、财务局、农业局:按照《住房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关于开展改善农村⼈居环境⽰范村创建活动的通知》(建村〔2016〕274号)和《住房城乡建设部财政部关于组织申报2017年改善农村⼈居环境⽰范村的通知》(建村函〔2017〕117号)要求,在各省(区、市)申报基础上,经组织专家审查并公⽰,决定将河北省保定市⾩平县龙泉关镇骆驼湾村等99个村公布为保障基本⽰范村,将北京市顺义区⾼丽营镇⾼丽营⼀村等97个村公布为环境整治⽰范村,将北京市通州区于家务乡仇庄村等99个村公布为美丽乡村⽰范村,3类⽰范村共295个。

附件:2017年各省(区、市)改善农村⼈居环境⽰范村名单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央农村⼯作领导⼩组办公室财政部环境保护部农业部2017年8⽉26⽇附件2017年各省(区、市)改善农村⼈居环境⽰范村名单⼀、北京市(5个)环境整治⽰范村顺义区⾼丽营镇⾼丽营⼀村密云区溪翁庄镇东智北村美丽乡村⽰范村通州区于家务乡仇庄村⼤兴区青云店镇东⾟屯村怀柔区渤海镇北沟村⼆、天津市(5个)环境整治⽰范村津南区北闸⼝镇前进村宁河区宁河镇杨泗村美丽乡村⽰范村武清区梅⼚镇⼩雷庄村宝坻区⼋门城镇欢喜庄村静海区蔡公庄镇惠丰西村三、河北省(8个)保障基本⽰范村保定市⾩平县龙泉关镇骆驼湾村张家⼝市蔚县草沟堡乡⽩庄⼦村承德市平泉市党坝镇永安村环境整治⽰范村⽯家庄市正定县曲阳桥乡西⾥寨村唐⼭市迁安市五重安乡万宝沟村廊坊市⼤⼚回族⾃治县祁各庄镇亮甲台村美丽乡村⽰范村秦皇岛市北戴河区戴河镇北戴河村邯郸市馆陶县寿⼭寺乡寿东村四、⼭西省(7个)保障基本⽰范村太原市娄烦县杜交曲镇下⽯家庄村朔州市⼭阴县北周庄镇燕庄村晋中市左权县桐峪镇下武村环境整治⽰范村⼤同市南郊区⼝泉乡杨家窑村临汾市襄汾县古城镇关村吕梁市离⽯区信义镇归化村美丽乡村⽰范村长治市长治县振兴新区振兴村五、内蒙古⾃治区(9个)保障基本⽰范村⾚峰市喀喇沁旗西桥镇雷营⼦村通辽市科尔沁左翼后旗⽢旗卡镇束⼒古台嘎查呼伦贝尔市鄂伦春⾃治旗⼤杨树镇新华村乌兰察布市察哈尔右翼前旗平地泉镇南村兴安盟科尔沁右翼前旗察尔森镇察尔森嘎查环境整治⽰范村包头市九原区哈林格尔镇兰桂村锡林郭勒盟⼆连浩特市赛乌素嘎查美丽乡村⽰范村⾚峰市宁城县存⾦沟乡草沟门村巴彦淖尔市五原县隆兴昌镇刘四拉新村六、辽宁省(9个)环境整治⽰范村鞍⼭市海城市西柳镇古树村本溪市本溪满族⾃治县⼩市镇谢家崴⼦村丹东市东港市孤⼭镇⼤⿅岛村营⼝市⽼边区柳树镇东岗⼦村朝阳市北票市台吉镇东台吉村朝阳市凌源市四官营⼦镇⼩窝铺村美丽乡村⽰范村沈阳市沈北新区⽯佛街道孟家台村⾩新市细河区四合镇黄家沟村盘锦市⼤洼区⽥家街道⼤堡⼦村七、吉林省(8个)保障基本⽰范村吉林市桦甸市公吉乡公郎头村辽源市东辽县安⽯镇朝阳村通化市柳河县安⼝镇半拉背村延边朝鲜族⾃治州敦化市雁鸣湖镇腰甸村环境整治⽰范村长春市九台区⼟门岭街道办事处马鞍⼭村通化市通化县兴林镇曲柳川村美丽乡村⽰范村长春市九台区波泥河街道办事处平安堡村长春市德惠市朱城⼦镇良种场村⼋、⿊龙江省(5个)保障基本⽰范村哈尔滨市延寿县⽟河乡新城村鹤岗市绥滨县绥滨镇向⽇村⼤庆市林甸县宏伟乡治安村环境整治⽰范村绥化市肇东市昌五镇昌盛村美丽乡村⽰范村佳⽊斯市郊区西格⽊乡草帽村九、上海市(5个)美丽乡村⽰范村浦东新区书院镇塘北村⾦⼭区廊下镇中丰村松江区泖港镇黄桥村青浦区朱家⾓镇张马村崇明区竖新镇仙桥村⼗、江苏省(13个)环境整治⽰范村⽆锡市江阴市璜⼟镇璜⼟村盐城市东台市梁垛镇临塔村扬州市⾼邮市菱塘回族乡清真村泰州市姜堰区溱潼镇湖南村宿迁市泗阳县李⼝镇⼋堡村美丽乡村⽰范村南京市江宁区江宁街道牌坊社区⽆锡市宜兴市湖?镇张阳村徐州市睢宁县姚集镇⾼党村常州市溧阳市⽵箦镇陶庄村苏州市吴中区临湖镇⽯舍村南通市如皋市如城街道顾庄社区连云港市连云区⾼公岛街道黄窝村镇江市句容市后⽩镇西冯村⼗⼀、浙江省(15个)环境整治⽰范村嘉兴市南湖区新丰镇乌桥村湖州市长兴县虹星桥镇郑家村⾦华市开发区汤溪镇节义村衢州市开化县华埠镇⾦星村台州市温岭市⽯塘镇五岙村丽⽔市缙云县舒洪镇仁岸村美丽乡村⽰范村杭州市临安市太湖源镇指南村宁波市奉化区萧王庙街道青云村温州市⽂成县南⽥镇武阳村嘉兴市平湖市⼴陈镇⾼新村湖州市德清县下渚湖街道⼆都村绍兴市诸暨市赵家镇东溪村衢州市江⼭市⼤陈乡⼤陈村台州市三门县横渡镇岩下潘村丽⽔市龙泉市⽵??畲族乡盖⽵村⼗⼆、安徽省(10个)保障基本⽰范村淮南市寿县迎河镇李台村安庆市潜⼭县⽔吼镇黄龛村六安市⾦寨县果⼦园乡果⼦园村亳州市利⾟县永兴镇诸王村环境整治⽰范村合肥市庐江县汤池镇三冲村铜陵市义安区东联乡合兴村宣城市宁国市中溪镇狮桥村美丽乡村⽰范村黄⼭市歙县雄村镇卖花渔村池州市贵池区梅村镇霄坑村宣城市绩溪县瀛洲镇仁⾥村⼗三、福建省(12个)环境整治⽰范村福州市永泰县嵩⼝镇⼤喜村莆⽥市涵江区⽩沙镇坪盘村漳州市长泰县岩溪镇??后村南平市政和县⽯屯镇⽯圳村宁德市福安市潭头镇南岩村美丽乡村⽰范村福州市晋安区寿⼭乡前洋村莆⽥市荔城区西天尾镇后黄村泉州市安溪县尚卿乡黄岭村泉州市晋江市深沪镇运伙村漳州市南靖县书洋镇塔下村南平市浦城县富岭镇双同村宁德市霞浦县溪南镇半⽉⾥村⼗四、江西省(11个)保障基本⽰范村赣州市上犹县社溪镇严湖村赣州市瑞⾦市叶坪乡朱坊村赣州市瑞⾦市叶坪乡⼤胜村吉安市泰和县马市镇柳塘村吉安市井冈⼭市柏露乡楠⽊坪村上饶市上饶县五府⼭镇船坑畲族村环境整治⽰范村景德镇市浮梁县江村乡严台村九江市武宁县罗坪镇长⽔村新余市渝⽔区良⼭镇下保村美丽乡村⽰范村南昌市进贤县前坊镇太平村宜春市⾼安市华林⼭镇⾉⼭村⼗五、⼭东省(17个)环境整治⽰范村枣庄市峄城区阴平镇斜屋村⽇照市莒县陵阳镇陵阳街村莱芜市雪野旅游区⼤王庄镇⽵园⼦村临沂市沂⽔县院东头镇四门洞村德州市禹城市⾟店镇修庄村聊城市冠县北馆陶镇魏庄村滨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杜店街道狮⼦刘村菏泽市郓城县张营镇彭庄村美丽乡村⽰范村济南市章丘区⽂祖街道三德范村青岛市城阳区惜福镇街道棉花社区淄博市桓台县起凤镇华沟村东营市垦利区黄河⼝镇五七村烟台市蓬莱市⼩门家镇岳家圈村潍坊市昌⾢市饮马镇⼭阳村济宁市兖州区⼩孟镇苏户村泰安市肥城市潮泉镇柳沟村威海市⽂登区界⽯镇梧桐庵村⼗六、河南省(10个)保障基本⽰范村信阳市商城县河凤桥乡⽥湾村周⼝市沈丘县冯营乡李寨村兰考县许河乡董西村环境整治⽰范村焦作市武陟县嘉应观乡杨庄村许昌市禹州市花⽯镇河东张庄村信阳市平桥区明港镇新集村长垣县蒲西街道云寨村美丽乡村⽰范村安阳市林州市临淇镇南庄村三门峡市灵宝市豫灵镇⽂峪村南阳市西峡县⼆郎坪镇中坪村⼗七、湖北省(10个)保障基本⽰范村黄⽯市阳新县黄颡⼝镇太平村⼗堰市房县军店镇中村村恩施⼟家族苗族⾃治州来凤县⼤河镇冷⽔溪村环境整治⽰范村武汉市蔡甸区永安街炉房村⼗堰市丹江⼝市习家店镇茯苓村襄阳市枣阳市兴隆镇⽩⼟村潜江市张⾦镇⼩河村美丽乡村⽰范村⼗堰市郧阳区茶店镇樱桃沟村荆门市钟祥市客店镇南庄村随州市⼤洪⼭风景名胜区长岗镇绿⽔村⼗⼋、湖南省(12个)保障基本⽰范村岳阳市平江县安定镇横冲村益阳市安化县仙溪镇⼭⼝村永州市双牌县理家坪镇坦⽥村怀化市溆浦县北⽃溪镇坪溪村环境整治⽰范村长沙市宁乡市花明楼镇杨林桥村湘潭市韶⼭市银⽥镇银⽥村邵阳市邵东县堡⾯前乡⼤⽺村岳阳市岳阳县新墙镇清⽔村美丽乡村⽰范村长沙市长沙县开慧镇⽩沙村长沙市浏阳市沿溪镇沙龙村衡阳市珠晖区茶⼭坳镇⾦甲岭村郴州市苏仙区飞天⼭镇和平村⼗九、⼴东省(11个)环境整治⽰范村⼴州市从化区吕⽥镇莲⿇村韶关市翁源县江尾镇连溪村江门市鹤⼭市址⼭镇⽲南村揭阳市榕城区仙桥街道篮兜村云浮市罗定市附城街道丰盛村美丽乡村⽰范村⼴州市番禺区⽯楼镇⼤岭村汕头市潮南区成⽥镇简朴村清远市英德市九龙镇塘坑村中⼭市南区曹边村揭阳市空港经济区?h台镇南潮村云浮市云城区思劳镇城村⼆⼗、⼴西壮族⾃治区(12个)保障基本⽰范村南宁市马⼭县⾦钗镇龙塘村南宁市上林县⼤丰镇云⾥村柳州市融⽔苗族⾃治县融⽔镇⼩荣村贺州市富川瑶族⾃治县柳家乡下湾村河池市⾦城江区保平乡下洛村河池市南丹县芒场镇巴平村河池市天峨县六排镇都隆村环境整治⽰范村桂林市恭城瑶族⾃治县平安乡新街村贵港市港南区湛江镇平江村美丽乡村⽰范村桂林市龙胜各族⾃治县泗⽔乡周家村桂林市恭城瑶族⾃治县莲花镇门等村来宾市象州县罗秀镇纳禄村⼆⼗⼀、海南省(8个)保障基本⽰范村陵⽔黎族⾃治县隆⼴镇⽯关村琼中黎族苗族⾃治县湾岭镇中朗村环境整治⽰范村海⼝市秀英区⽯⼭镇建新村三亚市天涯区⽂门村澄迈县福⼭镇敦茶村琼中黎族苗族⾃治县湾岭镇⽔央村美丽乡村⽰范村海⼝市龙华区新坡镇仁⾥村琼海市⼤路镇新村村⼆⼗⼆、重庆市(8个)保障基本⽰范村万州区武陵镇下中村合川区隆兴镇天佑村忠县花桥镇显周村秀⼭⼟家族苗族⾃治县洪安镇新⽥沟村环境整治⽰范村涪陵区武陵⼭乡乐道村永川区南⼤街街道黄⽠⼭村美丽乡村⽰范村九龙坡区⾦凤镇九凤村南川区⼤观镇中江村⼆⼗三、四川省(14个)保障基本⽰范村⼴元市旺苍县⽊门镇天星村乐⼭市马边彝族⾃治县民主乡玛瑙村南充市仪陇县⽇兴镇黎明村宜宾市屏⼭县鸭池乡越红村巴中市平昌县驷马镇天⽣村阿坝藏族羌族⾃治州茂县永和乡腊普村⽢孜藏族⾃治州⾊达县翁达镇翁达村凉⼭彝族⾃治州昭觉县⼤坝乡拖都村环境整治⽰范村遂宁市蓬溪县常乐镇拱市村⼴安市华蓥市禄市镇⽉亮坡村雅安市⾬城区碧峰峡镇黄龙村美丽乡村⽰范村成都市新都区新繁镇⾼院村⾃贡市沿滩区仙市镇百胜村泸州市龙马潭区双加镇⼤冲头村⼆⼗四、贵州省(11个)保障基本⽰范村毕节市⼤⽅县兴隆苗族乡菱⾓村铜仁市江⼝县太平镇云舍村黔西南布依族苗族⾃治州兴仁县屯脚镇鲤鱼村黔东南苗族侗族⾃治州剑河县⾰东镇屯州村黔东南苗族侗族⾃治州⿇江县宣威镇翁保村黔南布依族苗族⾃治州贵定县盘江镇⾳寨村环境整治⽰范村贵阳市息烽县永靖镇黎安村安顺市西秀区⼤西桥镇下九溪村黔东南苗族侗族⾃治州三穗县台烈镇颇洞村美丽乡村⽰范村遵义市播州区枫⾹镇花茂村遵义市湄潭县兴隆镇龙凤村⼆⼗五、云南省(10个)保障基本⽰范村昆明市禄劝彝族苗族⾃治县中屏镇植桂村楚雄彝族⾃治州永仁县猛虎乡迤帕拉村普洱市江城哈尼族彝族⾃治县整董镇整董村⼤理⽩族⾃治州永平县龙街镇古富村怒江傈僳族⾃治州兰坪⽩族普⽶族⾃治县通甸镇下甸村临沧市凤庆县洛党镇⿅鸣村环境整治⽰范村红河哈尼族彝族⾃治州蒙⾃市⾬过铺镇永宁村⼤理⽩族⾃治州祥云县下庄镇⾦旦村美丽乡村⽰范村昆明市⽯林彝族⾃治县⽯林街道五棵树村德宏傣族景颇族⾃治州陇川县勐约乡⼴⽡村⼆⼗六、西藏⾃治区(7个)保障基本⽰范村拉萨市堆龙德庆区德庆乡顶嘎村昌都市贡觉县莫洛镇多吉村⼭南市措美县措美镇⽟美村阿⾥地区⽇⼟县⽇松乡甲岗村林芝市察隅县古⽟乡罗马村环境整治⽰范村⽇喀则市江孜县紫⾦乡孜庆努村美丽乡村⽰范村拉萨市柳梧新区柳梧乡达东村⼆⼗七、陕西省(10个)保障基本⽰范村铜川市耀州区董家河镇王家砭村宝鸡市太⽩县桃川镇灵丹庙村咸阳市长武县亭⼝镇宇家⼭村延安市宝塔区万花⼭乡佛道坪村榆林市吴堡县⾟家沟镇深砭焉村商洛市⼭阳县漫川关镇前店⼦村环境整治⽰范村西安市⾼陵区通远镇何村杨凌⽰范区杨陵区五泉镇蒋家寨村美丽乡村⽰范村渭南市⼤荔县城关街道畅家村安康市平利县城关镇三⾥垭村⼆⼗⼋、⽢肃省(7个)保障基本⽰范村天⽔市清⽔县黄门镇⼩河村张掖市民乐县六坝镇新民村酒泉市⽟门市柳湖乡岷州村定西市岷县⿇⼦川乡吴纳村陇南市康县碾坝镇⼩河村环境整治⽰范村⾦昌市⾦川区双湾镇陈家沟村美丽乡村⽰范村天⽔市麦积区麦积镇后川村⼆⼗九、青海省(7个)保障基本⽰范村西宁市湟源县⼤华镇莫布拉村海北藏族⾃治州门源回族⾃治县浩门镇头塘村黄南藏族⾃治州同仁县扎⽑乡扎⽑村海南藏族⾃治州共和县铁盖乡上合乐寺村海西蒙古族藏族⾃治州格尔⽊市⼤格勒乡查那村环境整治⽰范村海东市平安区三合镇新安村美丽乡村⽰范村西宁市湟中县拦隆⼝镇卡阳村三⼗、宁夏回族⾃治区(7个)保障基本⽰范村固原市原州区张易镇⼤店村固原市隆德县陈靳乡新和村固原市泾源县六盘⼭镇东⼭坡村固原市泾源县兴盛乡红星村固原市彭阳县古城镇刘⾼庄村环境整治⽰范村中卫市沙坡头区迎⽔桥镇姚滩村美丽乡村⽰范村银川市西夏区镇北堡镇昊苑村三⼗⼀、新疆维吾尔⾃治区(7个)保障基本⽰范村喀什地区塔什库尔⼲塔吉克⾃治县塔什库尔⼲乡托格伦夏村和⽥地区和⽥县罕艾⽇克镇巴依买来村环境整治⽰范村乌鲁⽊齐市乌鲁⽊齐县⽔西沟镇⼤庙村昌吉回族⾃治州玛纳斯县旱卡⼦滩乡加尔苏⽡提村博尔塔拉蒙古⾃治州博乐市⼩营盘镇努克特克⽇⽊村塔城地区额敏县⽟什喀拉苏镇喀拉尕什村美丽乡村⽰范村巴⾳郭楞蒙古⾃治州若羌县吾塔⽊乡尤勒滚艾⽇克村三⼗⼆、新疆⽣产建设兵团(5个)环境整治⽰范村第三师五⼗团夏河连队居住区(夏河社区)第六师⼀??五团⼆连第七师⼀三七团阿吾斯奇牧场美丽乡村⽰范村第⼗师⼀⼋⼀团克⽊齐中⼼连队第⼗⼆师西⼭农牧场烽⽕台⼩镇备注:本条例⽣效时间为:2017.08.26,截⾄2022年仍然有效最近更新:2021.12.01。

美丽乡村示范村标准

美丽乡村示范村标准

美丽乡村示范村标准美丽乡村示范村是指在生态、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具有典型示范意义的乡村,是农村全面振兴的重要载体和窗口。

建设美丽乡村示范村是当前农村工作的重要任务,也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重要举措。

为了规范美丽乡村示范村的建设标准,制定以下标准:一、生态环境标准。

1. 乡村环境整洁,村庄内外无垃圾堆放,道路、河道、田间地头无乱堆乱放现象。

2. 乡村生态绿化覆盖率达到80%以上,建有完善的污水处理设施和生活垃圾处理设施。

3. 乡村水源清洁,无污染源,水质符合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

二、经济发展标准。

1. 乡村产业多元化,农业生产方式科学化,农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标准,农民收入稳定增加。

2. 建有完善的基础设施,包括道路、供水、供电、通讯等,便利农民生产生活。

3. 乡村旅游资源丰富,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提升乡村经济发展水平。

三、社会文化标准。

1. 乡村教育资源充足,学校设施完善,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学生受教育水平普遍提高。

2. 乡村医疗卫生条件良好,医疗设施完备,医疗服务覆盖面广,健康教育普及率高。

3. 乡村文化活动丰富多彩,设有图书馆、文化活动中心等公共文化设施,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

四、乡风文明标准。

1. 村民道德素质高,文明乡风浓厚,村民遵纪守法,社会和谐稳定。

2. 村民自治意识强,村民自治组织健全,村民自治管理规范。

3. 乡村民风淳朴,传统文化得到传承和弘扬。

五、村容村貌标准。

1. 村庄建筑风格统一,建筑外观整洁美观,村庄整体风貌和谐统一。

2. 村庄道路宽敞平整,交通便利,交通安全设施完备。

3. 村庄绿化覆盖率高,花草树木种植有序,村庄整体绿化美观。

六、村民生活标准。

1. 村民居住环境整洁舒适,住房建筑结构安全,居住条件良好。

2. 村民生活设施完善,包括供水、供电、供气、通讯等基础设施完备。

3. 村民生活便利,购物、医疗、教育等服务设施齐全,生活质量提高。

七、安全保障标准。

1. 村庄安全设施完善,消防、防汛、防灾等安全设施齐全。

中共河南省委文件新农村建设

中共河南省委文件新农村建设

中共河南省委文件豫发(2009)28号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建设的意见(2009年11月9号)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加快全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省委、省政府决定,在全省范围内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建设,以点带面,推动全局。

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示范村建设的重大意义近年来,全省各级各部门围绕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部署,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深入开展抓试点、争致富、办实事活动,采取有力措施,扎实稳步推进。

全省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粮食生产捷报频传,现代农业快速推进,农民收入稳步增加,村容村貌日新月异,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特别是各地在工作实践中紧密结合实际,积极开拓创新,探索出了不少好经验,涌现出了许多好经典,走出了符合当地实际、具有不同特色的好路子。

全省的新农村建设在摸索中前进,在创新中提高,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

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建设,是全面贯彻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的实际行动,是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的客观需要,是改善农村民生、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有效途径,是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引向深入的必然要求,是省委、省政府在全面总结新乡等地经验、审时度势而作出的重大决策。

组织开展好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建设,既有利于改善广大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又有利于拉动农村投资和消费;既有利于促进人口向城镇集聚,又有利于城市基础建设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覆盖;既有利于集约节约利用土地,又有利于农民减少住宅建设投入;既有利于促进当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又有利于城乡和区域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

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建设事关全局、涉及面广,时间紧、任务重。

全省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站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的高度,站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中原崛起的高度,站在有效应对危机、实现“四保”目标的高度,深刻认识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切实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好、抓出成效,努力开创全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局面。

制定省级乡村重点村,评选标准

制定省级乡村重点村,评选标准

制定省级乡村重点村,评选标准
一、认定对象
申报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重点示范村的行政村(即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和重点示范村)。

二、认定标准
1. 美丽乡村示范村认定标准分为村庄规划管理、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整治、农村公共服务、产业发展、乡风文明建设等 6 项内容,具体见附件认定评分细则。

2. 美丽乡村重点示范村认定在示范村认定标准的基础上,增加乡村经济发展、乡村治理、人文和生态景观、示范引领等 4 项内容,计 10 项认定指标,具体见附件认定评分细则。

三、认定程序
1. 县级申请。

县级根据乡镇建设情况,对已经建设完成符合认定条件的,向市级提出认定申请。

2. 市级复核。

市级对照认定标准,组织复核,复核通过,将认定申请及创建材料以市政府名义报送省委农办。

3. 省级认定。

省级每半年组织一批集中认定工作。

示范村评分达到 80 分,重点示范村达到 120 分,视为认定通过。

四、结果运用
省级认定通过后,授予美丽乡村示范村或重点示范村称号,作为省政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和人居环境整治激励县评选的重要参考。

省级定期或不定期开展随机抽查暗访、组织各市交叉互查、第三方调查等,发现与认定结果严重不符的,收回授牌,进行全省通报,责令整改。

乡村建设示范村建设标准

乡村建设示范村建设标准

乡村建设示范村建设标准乡村建设示范村的建设标准是促进农村全面发展、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重要工作。

本文将探讨乡村建设示范村的建设标准,以便指导乡村规划和发展。

一、基本建设要求乡村建设示范村的基本建设要求包括以下方面:1. 基础设施建设:示范村应具备完善的供水、供电、供气和通信设施,确保农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

2. 交通网络建设:示范村应建设便捷的道路网络,方便农民的出行,提高农产品运输效率。

3. 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示范村应建设学校、医院、文化娱乐设施等公共服务设施,提供优质的教育、医疗和文化娱乐资源。

二、生态环境要求乡村建设示范村的生态环境要求是保护农田生态环境、改善农民生活环境的关键要素。

1. 农田保护和管理:示范村要注重农田的合理利用,禁止非法占用和破坏农田。

同时,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提高灌溉效率,确保农田的水资源供应。

2. 生态保护和修复:示范村要保护好山林、湖泊等自然资源,防止滥砍滥伐和乱排乱放现象的发生。

对于已经受损的生态环境,应进行合适的修复工作。

三、经济发展要求乡村建设示范村的经济发展要求是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现代化的关键。

1. 农业产业发展:示范村应发展适应当地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促进农民增收。

鼓励农民采用科学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2. 乡村旅游发展:示范村可以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展示农村的自然风光和农民的生活方式,吸引游客,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四、社会文化要求乡村建设示范村的社会文化要求是促进农村社会进步和文化传承的重要内容。

1. 社会管理和公共安全:示范村应建立健全的社会管理机制,维护社会稳定。

加强公共安全管理,保护农民的人身财产安全。

2. 文化传承和创新:示范村应加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鼓励农民参与文化创造和艺术活动。

同时,引进先进的文化理念和艺术形式,丰富农村文化生活。

结语乡村建设示范村的建设标准涉及基础建设、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和社会文化等多个方面。

通过遵循这些标准,可以为乡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指导,实现农村全面振兴的目标。

农村人居环境建设标准

农村人居环境建设标准

农村人居环境建设标准一、基础设施1. 道路设施:村庄主要道路应铺设硬化路面,路面宽度适宜,满足车辆通行需求。

道路应设置路灯,确保夜间行车安全。

同时,应设置道路标线和交通标志,保障交通安全。

2. 给水设施:村庄应建立完善的给水系统,确保居民生活用水需求。

给水设施应包括取水口、水塔、水泵、水池等,同时应建立水质检测机制,确保水质安全。

3. 排水设施:村庄应建立排水系统,确保雨水和污水排放畅通。

排水设施应包括排水管道、污水处理设施等,同时应建立污水排放标准,确保污水排放符合环保要求。

4. 电力设施:村庄应建立完善的电力设施,确保居民用电需求。

电力设施应包括变压器、配电箱、电线等,同时应建立电力安全制度,确保用电安全。

5. 通信设施:村庄应建立通信设施,确保居民通信需求。

通信设施应包括电话线、宽带网络等,同时应建立网络安全机制,确保网络安全。

二、公共环境1. 公共场所:村庄应建立公共场所,供居民聚集、交流和开展文化活动。

公共场所应包括广场、公园、活动中心等,同时应设置相应的休闲设施和绿化景观。

2. 公共卫生:村庄应建立公共卫生制度,确保居民生活环境卫生。

公共卫生应包括垃圾处理、厕所清洁、消毒防疫等,同时应建立卫生宣传机制,提高居民卫生意识。

3. 公共安全:村庄应建立公共安全制度,确保居民生命财产安全。

公共安全应包括消防安全、治安防范、紧急救援等,同时应建立安全宣传机制,提高居民安全意识。

三、居住条件1. 住宅建设:村庄住宅建设应符合当地建设规划和相关法规,确保建筑质量和安全。

住宅建设应注重节能环保,推广使用新型节能材料和绿色建筑技术。

2. 室内环境:住宅室内环境应适宜居住,有良好的采光、通风和照明条件。

室内装修应环保、健康、美观,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

3. 居住设施:住宅应配备基本的居住设施,如厨房、卫生间、热水器等,以满足居民生活需求。

同时,应推广使用节水、节能型家用电器和卫生设备。

四、生态环境1. 生态保护:村庄应注重生态保护,维护自然生态平衡。

美丽乡村示范村评选标准

美丽乡村示范村评选标准

美丽乡村示范村评选标准
美丽乡村示范村评选标准是指根据一定的指标和要求,对乡村进行评估和筛选,以确定哪些乡村具备了美丽乡村示范村的条件。

以下是一般情况下评选美丽乡村示范村的一些常见标准:
1. 自然环境保护:包括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水源和空气质量的保护、植被覆盖率等。

2. 人居环境改善:包括村庄整治、农村垃圾处理、卫生设施建设等。

3. 文化遗产保护:包括传统建筑物、民俗文化、传统手工艺等的保护和传承。

4. 生态农业发展:包括有机农业、农田生态保护、农作物品种多样性等。

5. 乡村旅游开发:包括旅游景点的规划和建设、旅游服务设施的完善等。

6. 社区参与和自治能力:包括村民组织、社区活动、决策参与等。

7. 经济可持续发展:包括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民收入增加等。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评选标准可能会因地区、国家和组织而有所不同,这些标准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同时,评选美丽乡村示范村也是一个动态过程,需要定期评估和更新,以确保持续改进和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2:
河南省农村人居环境示范村标准
一、道路硬化标准
1.村庄主次干道通畅,通组通户道路硬化,村内道路形成路网,群众出行无障碍。

2.居住人口较多社区或村庄通公交(班车),在路面条件允许、保证行车安全、符合群众出行习惯的情况下,有序推进港湾式停靠站建设。

二、环境净化标准
3.村庄道路两侧有雨污水管道或沟渠,配套建设集中的污水收集处理设施,有条件的村庄建设雨污水分流系统,污水原则上采用密闭管道收集,污水处理设施满足需要,处理后污水出水水质应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表1一级B标准要求。

4.生活垃圾收集处理推荐采用“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方式,垃圾收集、倾倒和处理设施设置合理、运转良好,能够做到村内垃圾日产日清。

5.无水冲条件的农户厕所大部分改建为无害化卫生厕所,公厕全部改建为无害化卫生厕所。

6.自来水入户率达到90%以上。

7.通过建设沼气改造厨房,有条件的地方使用液化气等
清洁能源,沼气、液化气等清洁能源入户率达到50%以上。

三、村庄美化标准
8.房屋及墙体外立面美化工程。

对村庄空间外观影响视觉的外墙和屋顶等进行全面美化,并与周边环境相协调。

清除屋顶杂物,拆除屋顶违法或不雅搭建物,规范太阳能热水器等设施的安装,遮蔽或美化处理屋顶空调等设备,屋顶与墙面色彩协调美观。

9.线杆美化工程。

对电力线、广播线、电视线、通讯线等村庄内及周边线杆实施整理,尽量做到管线入地或确保线杆树立和线路拉设走向规范,能并杆则并杆,能隐蔽则隐蔽。

10.村庄绿化工程。

村庄林木覆盖率达到50%以上,道路、庭院、村中空地和村周边宜林荒山进行全面绿化,见缝插绿,绿化树种搭配合理,常绿树种和花灌木所占比例在20%—30%之间,人均公共绿地6平方米以上。

11.道路亮化工程。

村庄主次干道路灯设置间距合理,规格统一,美观整齐。

12.房前屋后美化工程。

清理空心院落,改造为活动场所或绿地;消除房屋周边杂物;拆除违章和废弃建筑物,粉刷修饰与周围景观不协调建筑物;农户庭院和村内杂物集中堆放,不得占道和有碍观瞻。

13.公共场所美化工程。

对公共场所进行美化提升,设计和铺设材料尽可能体现农村风情;全面整治村内沟渠,达
到“流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效果;整治并充分利用村内空闲地,建设村民休闲场所。

四、乡风文明标准
14.积极开展生态文明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15.有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和新农村建设理事会等群众自治组织,并能较好发挥作用。

16.农民生活方式健康、文明,无封建迷信活动。

17.村民团结友爱、助人为乐、尊老爱幼。

18.每年开展一次卫生先进户、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评选活动,每两年开展一次十星级文明户、五好文明家庭和好婆媳评选活动。

19.村民法制观念强,无重大治安刑事案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