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六 射频放大器的设计与仿真1
射频功率放大器电路设计实例

一个覆盖900MHz/1.9GHz/2.5GHz的功率放大器电路和元器件布局图如图3.3.1所示,元器件参数见表3.3.1。电路是组装在0.031英寸的FR-4印制板上。C5(1000pF)是旁路电容器,用来消除加在与VCC连接的电源线上的级间反馈。MGA83563第一级FET的漏极连接到引脚1,电源电压VCC通过电感线圈L2连接在漏极上,电感线圈的电源端被旁路到地。这个级间电感线圈用来完成在第一级放大器和第二级放大器之间的匹配。电感线圈L2的数值取决于MGA83563特定的工作频率,L2的数值可以根据工作频率选择。电感L2的数值也与印制电路板材料、厚度和RF电路的版面设计有关。
第6页/共26页
① PCB版面MGA83563封装引脚焊盘的尺寸建议采用推荐使用的微型SOT-363(SC-70)封装的印制电路板引脚焊盘。该设计提供大的容差,可以满足自动化装配设备的要求,并能够减少寄生效应,保证MGA83563的高频性能。② PCB材料的选择对于频率为3GHz的无线应用来说,可选择型号为FR-4或G-10印制电路板材料,典型的单层板厚度是0.020~0.031英寸,多层板一般使用电介质层厚度在0.005~0.010英寸之间。更高的频率应用例如5.8GHz,建议使用PTFE/玻璃的电介质材料的印制电路板。
第4页/共26页
因为MGA83563中两级放大器都是使用同一个电源,为了防止从RF输出级到第一级的漏极之间的电源线产生的反馈,应确保RF输出级到第一级的漏极之间的电源线有非常好的旁路。否则,电路将变得不稳定。连接到MGA83563的RF输入(引脚3)是直流接地电位。在MGA83563的输入端,可以不使用隔直电容,除非有一个DC电压出现在输入端。
射频功率放大器设计、仿真与实现

书中首先介绍了射频功率放大器的理论基础,包括其工作原理、性能指标以 及设计流程。这部分内容为读者提供了必要的背景知识,帮助他们理解后续章节 中的内容。
在理论部分之后,书中详细介绍了各种射频功率放大器的设计和仿真方法。 这些方法包括晶体管的选择、偏置网络的设计、阻抗匹配的实现以及效率优化等 等。书中还通过大量的实例,向读者展示了如何使用这些方法来实现不同类型的 射频功率放大器。
本书介绍了射频功率放大器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包括射频信号的特点、放大器的性能指标、以及 射频功率放大器的基本工作原理。这些基本理论为后续的设计和仿真提供了基础。
本书详细介绍了射频功率放大器的设计和仿真技术。在设计中,包括电路设计、元件选择、匹配 网络设计等环节,同时也详细介绍了如何利用计算机仿真软件进行电路仿真,预测放大器的性能。 本书还提供了多个实际设计案例,这些案例既有简单的电路设计,也有复杂的系统设计,使读者 能够从实践中学习和掌握射频功率放大器的设计方法。
这一章介绍了射频功率放大器的背景和重要性,为读者提供了本书后续内容 的背景知识。
这一章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射频功率放大器的基本原理,包括其工作机制、性 能指标等。
这一章详细介绍了射频功率放大器的设计过程,包括设计目标、方案选择、 器件选择等。
这一章讲解了如何使用仿真工具对射频功率放大器进行建模和性能预测,包 括常用的仿真软件和步骤。
书中的另一个亮点是对于仿真的介绍。作者通过使用业界主流的仿真软件, 向读者展示了如何对射频功率放大器进行精确的仿真。这些仿真包括电路级别的 仿真、系统级别的仿真以及电磁级别的仿真。通过这些仿真,读者可以验证设计 的正确性,预测可能出现的问题,从而减少试制和调试的时间。
书中还涵盖了射频功率放大器的实现细节。这部分内容涉及到了制造工艺、 版图设计、装配测试等环节。作者通过介绍业界通用的做法,帮助读者了解如何 在实际中实现射频功率放大器。
射频功率放大器实验

射频功率放大器实验(虚拟实验)一、实验目的(1)进一步理解射频功率放大器的工作原理;(2)了解射频功率放大器的工程设计方法与常用参数的测量方法;(3)熟悉Multisim软件中常用虚拟测试仪器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1、射频功率放大器的基本概念射频功率放大器是无线通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无线通信系统的发射前端。
其作用是将已调制的射频信号放大到所需要的功率值并馈送到天线发射出去,保证在一定区域内的接收机可以收到可以处理的信号,并且不干扰相邻信道的通信。
射频功率放大器的主要功能是放大射频信号,其工作可频率最高可到GHz 频段。
其输出功率则取决于应用要求,一般从几毫瓦到上千瓦。
由于功率放大的实质是在输入射频信号控制下将电源直流功率转换成射频功率,因此,除要求功率放大器产生符合要求的射频功率外,还特别要求具有尽可能高的转换效率。
射频功率放大器的工作特点是低电压、大电流。
其基本组成单元包括晶体管、偏置电路、扼流圈、阻抗匹配网络与负载。
射频功率放大器的主要参数除了常规的工作频率、小信号增益等指标外,还要特别考虑输出功率、效率等参数。
效率是功率放大器一个非常重要的性能指标。
射频功率放大器中的效率定义为射频输出功率与射频功率放大器总功耗之比,即:η=P o/P D (1-1)功率放大器按照电路中晶体管输出电流与输入电压或电流的关系可分为线性功率放大器和开关功率放大器两大类。
线性功率放大器是指晶体管的输出电流是输入电流或电压的线性函数,而开关功率放大器的晶体管则工作在开关状态。
按照电路中晶体管的直流偏置状态,功率放大器又可分为A类、B类、C类、D 类等,其中,A类、B类、C类为线性功率放大器,D类则为开关功率放大器。
在设计射频功率放大器时,对功率管的要求较高,需要考虑最大击穿电压V(BR)CEO,最大集电极电流I CM,最大管功耗P CM以及最高工作频率f max等。
2、线性射频功率放大器2.1 A类功率放大器A类功率放大器相当于小信号放大器,也是“真正”的线性放大器,因为,在整个输入信号周期内,输出信号是输入信号的按比例增大而没有发生变化,可完全适于放大幅度调制信号。
实验六射频放大器的设计

实验六射频放⼤器的设计实验六射频放⼤器的设计、仿真和测试⼀、实验⽬的1、了解描述射频放⼤器的主要性能参数及类型2、掌握放⼤器偏置电路设计⽅法3、了解最⼩噪声、最⼤增益放⼤器的基本设计⽅法4、掌握放⼤器输⼊、输出⽹络的基本结构类型5、掌握⽤ADS 进⾏放⼤器仿真的⽅法与步骤⼆、实验原理常⽤的微波晶体管放⼤器有低噪声放⼤器、宽带放⼤器和功率放⼤器。
⽬的是提⾼信号的功率和幅度。
低噪声放⼤器的主要作⽤是放⼤天线从空中接收到的微弱信号,减⼩噪声⼲扰,以供系统解调出所需的信息数据。
功率放⼤器⼀般在系统的输出级,为天线提供辐射信号。
微波低噪声放⼤器的主要技术指标有:噪声系数与噪声温度、功率增益、增益平坦度、⼯作频带、动态范围、输⼊输出端⼝驻波和反射损耗、稳定性、1dB 压缩点。
1、⼆端⼝⽹络的功率与功率增益及主要指标信号源的资⽤功率实际功率增益转换功率增益资⽤功率增益*max in sin a in P P P Γ=Γ==*out LL L max an =P P P ==ΓΓ22212222(1)1(1)L Lin L in S P G P S -Γ==-Γ-Γ222210222211/11s LT L a s Ls in LG P P S G G G S -Γ-Γ===-ΓΓ-Γ()22212211(1)/11s avsan a soutS GP P S -Γ==-Γ-Γ2.放⼤器的稳定性⽆条件稳定:不管源阻抗和负载阻抗如何,放⼤器输⼊输出端反射系数的模都⼩于1,⽹络⽆条件稳定(绝对稳定)条件稳定:在某些范围源阻抗和负载阻抗内,放⼤器输⼊输出反射系数的模⼩于1,⽹络条件稳定(潜在不稳定)由于放⼤器件内部S12产⽣的负反馈导致放⼤器⼯作不稳定!稳定性设计是设计放⼤器时⾸要考虑的问题。
匹配⽹络与频率有关;稳定性与频率相关;可能情况是设计的频率稳定⽽其他频率不稳定。
⽆条件稳定的充分必要条件:稳定性系数K输⼊、输出稳定性圆(条件稳定):|Гin|=1 或 |Гout|=1在Smith 圆图上的轨迹输出稳定性圆判别该输出稳定性区域?稳定圆不包含匹配点,|S11|<1时: |Гin|<1,稳定,匹配点在稳定区 |S11|>1时: |Гin|>1,不稳定,匹配点在不稳定区输⼊稳定性圆(条件稳定)3.最⼤增益放⼤器设计(共轭匹配)源和负载与晶体管之间达到共轭匹配时,可实现最⼤增益。
射频仿真与实验

射频仿真与实验FTTP部邓红兵射频电路的仿真与实验结果有多大的差距?做过射频电路的人对这个问题是比较有兴趣的。
在光纤三向模块这个项目中我有幸对由0189构成的后放大器进行了仿真,在以后的时间里我又对该放大器进行了实验,将其中的一些体会记录下来。
下图是后放大器的电路图,场效应管是0189,该电路是一个典型的负反馈放大器,负反馈的作用是牺牲增益换取通频带。
原后放电路下面这图是该电路的仿真结果,我们看到增益是12db左右,标称增益是17db 左右,差5db是负反馈的结果。
输出反射在高端只有-12db左右,这在模块输出部分是不可以接受的。
鉴于输出反射不理想,对影响输出反射的几个元件进行了电路仿真,发现取消这几个器件比较好,下图是优化后的电路。
优化后电路下面是仿真的结果,我们看到在整个通频带内输出反射在-18db 左右,比起优化前有了很好的改善。
在优化过程中发现原电路的RLC 并联网络对频率高端的提升贡献比较小,反而使反射损耗在该点变坏。
在仿真过程中发现场效应管SHF0189其标称增益为17db,仿真和实验结果都为12db左右,为什么会少4~5db?为了扩展通频带加入了比较强的负反馈。
在去掉负反馈电阻后仿真其增益果然有17db,然而其输入反射非常差。
由此得出结论它是牺牲了增益换取通频带,我们看下面的仿真结果去掉负反馈电阻后来陈士龙应用到电路上测试实际结果与仿真差距很大。
当时我认为是仿真环境与实际电路环境的不同造成的,既我是对后放单独仿真,信号输入为75欧,而实际电路是整个系统,仅输出部分运用了仿真结果,而后放的输入并不一定是75欧,这是仿真与实际结果差距较大的原因。
在后来我要了一块电路板,将后放与前级部分断开,用75欧同轴电缆直接连接到网络分析仪的信号输出端,输出部分应用仿真的元件值,测试的反射结果与仿真很接近,调试了电路几种状态与仿真也很接近,说明仿真确实对实验具有指导作用,差距是由于实验环境与仿真模型造成的。
射频功率放大器电路设计

本文主要对射频功率放大器电路设计进行介绍,主要介绍了射频功率放大器电路设计思路部分,以及部分设计线路图一、阻抗匹配设计大多数PA都内部集成了到50欧姆的阻抗匹配设计网络,不过也有一些高功率PA 将输出端匹配放在集成芯片外部,以减小芯片面积。
常用的匹配设计有微带线匹配设计、分立器件匹配设计网络等,在典型设计中有可能会将两者共同使用,以改善因为分立器件数值不连续带来的匹配设计不佳的问题。
PA阻抗匹配设计原理和射频中的阻抗匹配相同,都是共轭匹配设计,主要实现功率的最大传输。
常用工具可以使用Smith圆图来观察阻抗匹配设计变化,同时用ADS软件来完成仿真。
二、谐波抑制由本人微博《射频功率放大器 PA 的基本原理和信号分析》得知,谐波一般是由器件的非线性产生的倍频分量。
谐波抑制对于CE、FCC认证显得尤为重要。
由于谐波的频率较分散,所以一般采用无源滤波器来衰减谐波分量,达到抑制谐波的效果。
不仅PA,其它器件包括调制信号输出端都有可能产生谐波,为了避免PA对谐波进行放大,有必要在PA输入端即添加抑制电路。
上图所示无源滤波器常用于2.4G频段的芯片输出端位置,该滤波器为五阶低通滤波器,截止频率约为3GHz,对2倍频和3倍频的抑制分别达到45.8dB和72.8dB。
使用无源滤波器实现谐波抑制有以下优点:l 简单直接,成本有优势l 良好的性能并且易于仿真l 可以同时实现阻抗匹配设计三、系统设计优化系统设计优化主要从电源设计,匹配网络设计出发,实现PA性能的稳定改善。
3.1 电源设计功率放大器是功耗较大的器件,在快速开关的时候瞬间电流非常大,所以需要在主电源供电路径上加至少10uF的陶瓷电容,同时走线尽量宽,让电容放置走线上,充分利用电容储能效果。
PA供电电源一般有开关噪声和来自其它模块的耦合噪声,可以在PA靠近供电管脚处放置一些高频陶瓷电容。
有必要也可以加扼流电感或磁珠来抑制电源噪声。
从SE2576L的结构框图可以看出,该PA一共由三级放大组成,每一级都单独供电,前面两级作为小信号电压增大以及开关偏置电路,其工作电流较小,最后一级功率放大,其电流很大。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知识射频放大器的设计与优化技巧要点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知识射频放大器的设计与优化技巧要点射频放大器是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广泛应用的重要组件之一。
它的设计与优化对整个系统的性能起着关键作用。
本文将重点介绍射频放大器的设计原理、设计流程以及一些优化技巧要点。
一、射频放大器的设计原理射频放大器主要功能是将输入的射频信号增大至一定的幅度,以达到信号传输的要求。
其设计原理基于放大器的线性工作区域和频率响应。
在射频放大器的设计过程中,首先要选择合适的放大器结构,如共基极放大器、共射极放大器等。
其次,要根据设计要求确定放大器的工作频率和增益,以及输入和输出的阻抗匹配。
最后,在设计中应考虑功率、线性度和噪声等因素,以满足整个系统的性能要求。
二、射频放大器的设计流程射频放大器的设计流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确定设计要求:根据系统的要求确定放大器的工作频率范围、增益要求、输入输出阻抗等参数。
2. 选择放大器结构:根据设计要求选择适合的放大器结构,如共基极、共射极或共集极结构。
3. 阻抗匹配设计:根据输入输出阻抗要求,设计阻抗匹配网络以实现最大功率传输。
4. 线性度和功率设计:考虑放大器的线性工作区域,选取合适的偏置点,并采用合适的功率级数。
5. 电源抗干扰设计:在射频系统中,电源传输的干扰会对放大器性能产生影响,因此,合理设计电源滤波电路以减小电源对放大器的影响。
6. 进一步优化:根据实际测试结果和系统要求,对放大器进行进一步的优化和调整,提高整体性能。
三、射频放大器的优化技巧要点在射频放大器的设计过程中,以下几个优化技巧要点需要特别注意:1. 选择合适的器件:选择具有低噪声、高线性度和高增益的射频器件,以保证放大器的性能。
2. 使用适当的偏置:合理选择放大器的偏置电流和电压,以在确保线性度的前提下最大化增益。
3. 优化阻抗匹配:通过优化阻抗匹配网络,确保最大功率传输和最小反射损耗。
4. 降低噪声:尽可能降低射频放大器的噪声系数,以提高整个系统的信噪比。
射频电路仿真与设计

射频电路的设计与仿真摘要: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设计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射频电路和系统设计的需要,使用射频EDA软件工具进行射频电路设计已经成为必然趋势。
目前,射频领域主要的EDA工具首推的是Agilent 公司的ADS ADS是在HP EESOF系列EDA软件基础上发展完善起来的大型综合设计软件。
由于其功能强大,仿真手段和方法多样化,基本上能满足现代射频电路设计的需要,已经得到国内射频同行的认可,成为现今射频电路和系统设计研发过程中最常用的辅助设计工具。
关键词:射频电路设计原理,设计方法与过程,仿真方法,展望未来引言: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通信设备所用频率日益提高,射频(RF)和微波(MW电路在通信系统中广泛应用,高频电路设计领域得到了工业界的特别关注,新型半导体器件更使得高速数字系统和高频模拟系统不断扩张。
微波射频识别系统(RFID)的载波频率在915MHz和2450MH濒率范围内;全球定位系统(GPS载波频率在1227.60MHz 和1575.42MHz的频率范围内;个人通信系统中的射频电路工作在 1.9GHz,并且可以集成于体积日益变小的个人通信终端上;在C波段卫星广播通信系统中包括4GHz的上行通信链路和6GHz的下行通信链路。
通常这些电路的工作频率都在1GHz以上,并且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这种趋势会继续下去。
但是,处理这种频率很高的电路,不仅需要特别的设备和装置,而且需要直流和低频电路中没有用到的理论知识和实际经验,这对射频电路设计提出更高的要求。
正文:1.射频电路设计原理频率范围从300KH— 30GHz之间,射频电流是一种每秒变化大于10000次的称为高频电流的简称。
具有远距离传输能力的高频电磁波称为射频。
高频电路基本上是由无源元件、有源器件和无源网络组成的,高频电路中无源线性元件主要是电阻(器)、电容(器)和电感(器)。
在高频条件下,杂散电容和杂散电感对电路的影响很大。
杂散电感存在于导线连接以及组件本身存在的内部自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L 2 1 S 22 L 2
GsG0G L
➢ 资用功率增益
G avs
Pa n
/ Pa
S 21 2 (1 s 2 ) 1 S11 s 2 1 out
2
2.放大器的稳定性
in
S11
S12S21L 1 S22L
out
S22
S12S21S 1 S11S
无条件稳定: 不管源阻抗和负载阻抗如何,放大器输入输出端反射系数的模
低噪声放大器的主要作用是放大天线从空中接收到的微弱信号, 减小噪声干扰,以供系统解调出所需的信息数据。
功率放大器一般在系统的输出级,为天线提供辐射信号。
主要内容:
➢二端口功率增益相关概念 ➢放大器稳定性 ➢单级晶体管放大器的设计方法 ➢宽带晶体管放大器设计方法 ➢功率放大器设计方法
微波低噪声放大器的主要技术指标有:
高频段 X波段或更高
8.偏置电路
作业1
见《微波工程(第三版)作者:D. M. Pozar》例题11.3, 29
作业2
《微波工程(第三 版)作者:D. M. Pozar》 课后习题11.14, 11.15,
三、放大器的设计流程
低噪声放大器设计的依据与步骤
依据:满足规定的技术指标:噪声系数、功率增益、增益
gs
Gs G s max
gL
GL G L max
输入等增益圆:
输出等增益圆:
讨论:
• 圆心位于沿 S1*1、S*22幅角的直线上 • 最大增益(gS=1,gL=1)半径为零,圆心变为 S1*1、S*22 • 0dB增益圆总是通过Smith圆图的中心
• 根据总增益的值确定gS和gL,得 到输入输出节的等增益圆,在 等增益圆上选择ΓS 和ΓL
F
Fm in
Rn Gs
Ys
Yopt
2
F
Fm in
Rn Gs
[(Gs
Gopt )2
(Bs
Bopt )2 ]
Fmin:为最小噪声系数;Yopt=Gopt+Bopt:最佳源导纳,Rn:为等效噪声 电阻。通过调节Ys可达到最小噪声系数
Ys
Y0
1 s 1 s
Yopt
Y0
1 1
opt opt
N:噪声系数参量
• 权衡反射系数、噪声系数和稳 定性
等增益圆
等增益+噪声系数圆
• 合理分配输入、输 出匹配网络所需要 实现的增益值及噪 声系数
• 选择靠近Smith圆 图中心的点;(目 的:达到最小失配, 得到最大带宽)
6. 宽带晶体管放大器设计
增加带宽的常用方法:
1. 补偿匹配网络 2. 电阻性匹配网络 3. 负反馈 4. 平衡放大器 5. 分布放大器
平坦度、工作频带、动态范围等;
步骤:
✓ 在优先满足噪声小的前提下,提高电路增益。
1.放大器级数 2.晶体管选择
即根据输入等增益圆、等噪声圆,选取合适
3.电路拓朴结构 4.电路初步设计
的S ,作为输入匹配电路的设计依据。
5.CAD软件设计 ✓ 输出匹配电路设计以提高放大器增益为主。
✓ 满足稳定性条件。
2
F
Fm in
4RN S opt
2
Z0 (1 opt )(1
S
2)
Fm in
N
4RN Z0 (1 opt
2
)
对于给定的噪声系数(噪声参量N)。则可定义等噪声系数圆
CF
opt N 1
2
N (N 1 opt )
RF
N 1
• 噪声系数F
等噪声系数圆
• 圆心在原点与Гopt的连线上 • Fmin是个点,其坐标为Гopt
➢ 噪声系数与噪声温度 ➢ 功率增益 ➢ 增益平坦度 ➢ 工作频带 ➢ 动态范围 ➢ 输入输出端口驻波和反射损耗 ➢ 稳定性 ➢ 1dB压缩点
1. 二端口网络的功率与功率增益及主要指标
送到网络的平均功率
in
S11
S12 1
S21L S22L
out
S22
S12S21S 1 S11S
送到负载的平均功率
讨论:
1. 单向情况
GTU max
1
1 S11
2
S21 2 1
1 S22 2
2. 无条件稳定
G Tmax
S 21 S12
(K
K 2 1)
3. 最大变换功率增益也称匹配增益
4. K<1 条件稳定 源与负载不能同时共轭匹配
4.低噪声放大器设计-放大器的噪声系数圆
源导纳为Ys=Gs+Bs时,其噪声系数为:
输出稳定性圆
判别该输出稳定性区域?稳定圆不包含匹配点
in
S11
S12 1
S21L S22L
L 0 in S11
|S11|<1时: |Гin|<1,稳定,匹配点在稳定区
|S11|>1时: |Гin|>1,不稳定,匹配点在不稳定区
稳定圆包含匹配点
输入稳定性圆(条件稳定)
3.最大增益放大器设计(共轭匹配)
—— 输入输出网络复杂 —— 增益降低、噪声变大 —— 增益和噪声均恶化 —— 直流供电功率翻倍 —— 电路庞大,增益较低
增益
输入端反射
噪声系数
基本原理:利用90度混合网络消除来自两个放大器的输 入、输出反射信号;
7.匹配网络
并联导纳或串联阻 抗的匹配网络 低频段S波段或更低
λ/4阻抗变换器 的匹配网络
源和负载与晶体管之间达到共轭匹配时,可实现最大增益。
GT max
1
1 S
2
S21 2
1 L 2 1 S22L 2
S21 S12
(K
K 2 1)
S B1
B12 4 C1 2 2C1
B1 1 S11 2 S22 2 2
C1
S11
S
22
L B2
B22 4 C2 2 2C2
B2 1 S22 2 S11 2 2 C2 S22 S11
IF放 大器
Base
Processo
r
Unit (BPU)
PLL
VCO
PAD
RF滤 波器
功率分配器 PAD
前置 放大器
Gain Controller
RF滤波
LNA
器
接收天线
IF放大 器
IF滤波 器
降频器
低噪声MMIC照片
二、基本理论
常用的微波晶体管放大器有低噪声放大器、宽带放大器和功 率放大器。目的是提高信号的功率和幅度。
➢ 信号源的资用功率
P P P a
in max
in in *s
P = = an
PL max
PL out=*L
➢ 实际功率增益
G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PL Pin
S 21 2 (1 L 2 ) 1 S 22 L 2 (1 in
2)
➢ 转换功率增益
GT
PL / Pa
1 s 2 1 s in 2
S 21 2
都小于1,网络无条件稳定(绝对稳定) 条件稳定:
在某些范围源阻抗和负载阻抗内,放大器输入输出反射系数的 模小于1,网络条件稳定(潜在不稳定)
由于放大器件内部S12产生的负反馈导致放大器工作不稳定! 稳定性设计是设计放大器时首要考虑的问题。
匹配网络与频率有关;稳定性与频率相关;可能情况是设计的频 率稳定而其他频率不稳定
实验六 射频放大器的设计、仿真与测试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描述射频放大器的主要性能参数及类型 2. 掌握放大器偏置电路设计方法 3. 了解最小噪声、最大增益放大器的基本设计方法 4. 掌握放大器输入、输出网络的基本结构类型 5. 掌握用ADS进行放大器仿真的方法与步骤
升频器
发射天线 功率放大器
IF带 通滤 波器
• 半径越大,噪声越大
5.等增益圆和固定增益的设计(宽带、单向化)
意义: 使增益小于最大增益,以增进带宽、降低噪声系数
GTU
GT
S12 0
1 s 2 1 S11 in 2
S 21 2
1 L 2 1 S 22 L 2
GsG0G L
G s max
1
1 S11
2
G L max
1
1 S 22
2
定义归一化增益系数
➢ 无条件稳定的充分必要条件:稳定性系数K
in
S11
S12 1
S21L S22L
1
out
S22
S12S21s 1 S11s
1
K 1 2 S11 2 S22 2 >1 2 S12 S21
S11S22 - S12S21 1
➢ 输入、输出稳定性圆(条件稳定)
|Гin|=1 或 |Гout|=1在Smith 圆图上的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