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腔内放置球囊子宫支架压迫止血治疗子宫出血的效果分析
宫腔球囊压迫止血治疗产后出血的效果分析

宫腔球囊压迫止血治疗产后出血的效果分析摘要:目的:观察宫腔球囊压迫止血治疗产后出血的效果。
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2年7月收治的70例产后出血产妇并以随机方法分为两组,各35例。
对照组产妇以填满宫腔纱布方法治疗止血,观察组产妇用宫腔球囊开展压迫止血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的输血量、术中出血量、产后2h出血量、出血时间和产后24h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宫腔球囊压迫止血疗效显著,能够提高患者止血率,有效减少出血量,降低子并发症率,保证产妇的生命安全。
关键词:宫腔球囊压迫止血;产后出血;止血方式产妇分娩期容易出现产后出血,严重时会让产妇发生失血性休克,严重贫血等相应症状,是我国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
差异化的分娩方法,也会带来不一样的症状。
最常见的产后出血原因70%由子宫收缩乏力引起的,以阴道分娩的产妇将阴道流血作为重要体现;以剖宫产分娩的产妇,直接表现为胎盘剥离面、宫腔或切口延绵不断流血[1]。
治疗手段主要选择补血和止血,若症状严重则立即摘掉子宫。
关于对产妇带来的巨大危害,近年来开始应用宫腔压迫球囊,取得了良好的止血效果,治疗安全水平很高。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20年2月-2022年7月收治的70例产后出血产妇并以随机方法分为两组,各35例。
对照组患者年龄30-41岁,平均(34.51±1.25)岁。
观察组患者年龄29-39岁,平均(34.35±1.66)岁。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患者全部诊断为产后出血;患者未有流产、引产和产褥期感染病史;患者主动接受治疗,资料齐全。
排除标准:合并免疫系统疾病患者;合并恶性肿瘤患者;严重脏器功能衰竭。
1.3方法1.3.1对照组对照组产妇以填满宫腔纱布方法治疗止血。
宫腔球囊压迫止血法治疗产妇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

宫腔球囊压迫止血法治疗产妇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
产后出血是指分娩后24小时内出血量超过500毫升,或自然分娩后2小时内出血量超过500毫升,剖宫产后出血量超过1000毫升。
产后出血是产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在妇产科领域中备受关注。
近年来,宫腔球囊压迫止血法在治疗产后出血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旨在评估宫腔球囊压迫止血法治疗产妇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
方法:收集2016年至2019年间妇产科门诊和住院患者30例产后出血病例,均采用宫腔球囊压迫止血法进行治疗。
我们观察了患者年龄、分娩方式、分娩后时间、产后出血量、宫腔球囊压迫治疗时间、治疗前后宫缩状况以及治疗成功率。
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实施宫腔球囊压迫止血法,治疗平均时间为12分钟(范围5-25分钟)。
术后3个小时内无复发产后出血症状。
治疗后平均宫缩次数每10分钟增加2.5次(范围2-4次)。
治疗成功率达到100%。
结论:宫腔球囊压迫止血法治疗产后出血简单、快速、有效,是一种可行的治疗方案。
由于观察患者数量相对较少,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确定治疗的长期效果。
总之,宫腔球囊
压迫止血法已经成为治疗产后出血的优先选择。
评价宫腔球囊压迫治疗产后出血临床疗效

评价宫腔球囊压迫治疗产后出血临床疗效发布时间:2021-01-19T14:23:48.397Z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10月20期作者:白月婷[导读] 研究分析对产后出血产妇采取宫腔球囊压迫治疗的临床效果。
白月婷(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北京100080)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对产后出血产妇采取宫腔球囊压迫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3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产后出血产妇资料50例,依照资料方式差异分组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各25例。
对照组采用宫腔内纱布填塞止血,观察组采用宫腔球囊压迫止血。
对比组间疗效差异。
结果观察组术后24h血红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手术操作时间以及治疗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子宫动脉结扎率低于对照组(P<0.05),成功止血率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使用宫腔球囊压迫治疗产后出血效果良好,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产妇;产后出血;宫腔球囊压迫止血;纱布填塞止血在导致孕妇死亡的原因中,产后出血是重要的一个部分,也是妇科的一种常见并发症。
产后出血的产妇会体现出宫缩乏力、软产道损伤的症状。
近些年来,针对产妇产后出血情况的治疗,通常是采用宫腔内纱布填塞止血的方法,但是这种治疗方式效果并不十分明显,同时患者在后续治疗过程中会有大概率并发症产生[1],严重影响到患者的身心健康以及生活质量。
本文针对宫腔球囊压迫止血方式对于产妇产后出血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和研究。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9年3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产后出血产妇资料50例,依照资料方式差异分组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各25例。
对照组年龄26岁至35岁,平均年龄(30.12±2.06)岁,观察组25岁至35岁,平均年龄(30.33±1.89)岁。
组间常规资料相近,可以对比(P>0.05)。
1.2方法对照组的患者采取宫腔内纱布填塞压迫止血方式。
宫腔球囊压迫止血法治疗产妇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

宫腔球囊压迫止血法治疗产妇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产后出血是指产后24小时内出血量超过500ml,或者导致产妇血容量丧失危及生命的一种临床情况,是产科急危重症之一,严重的产后出血不仅危及产妇生命,也会对新生儿造成危险。
急救控制产后出血对于保障产妇和新生儿的生命安全至关重要。
宫腔球囊压迫止血法是一种常用的治疗产后出血的方法,其临床效果得到了广泛认可。
本文将就此方法在治疗产妇产后出血中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
宫腔球囊压迫止血法是指在产后出血时,将宫腔球囊置入宫腔内进行充气压迫,以达到止血的目的。
宫腔球囊是一种具有弹性的球囊,通过将其置入宫腔内,利用球囊充气后对宫腔进行压迫,从而达到止血的效果。
这种方法操作简单,风险低,且能够迅速有效地止血,因此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关于宫腔球囊压迫止血法在治疗产妇产后出血中的临床效果,不少研究表明其疗效显著。
常规的治疗方法包括输注血浆、输注红细胞等,虽然可以暂时缓解产后出血的情况,但并不能根本解决问题,而且可能存在感染、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的风险。
相比之下,宫腔球囊压迫止血法操作简单,风险低,能够迅速有效地压迫宫腔,止血效果明显。
除了上述研究外,还有一些临床案例也证实了宫腔球囊压迫止血法的临床效果。
有报道称,一些产妇在产后出血后使用宫腔球囊压迫止血法得到了及时有效的救治,避免了严重的并发症发生,保障了产妇的生命安全。
这些案例充分说明了宫腔球囊压迫止血法在治疗产妇产后出血中的重要作用。
尽管宫腔球囊压迫止血法在治疗产妇产后出血中的临床效果得到了广泛认可,但在实际应用中仍需注意一些问题。
首先是操作技术的要求,医护人员需要熟练掌握宫腔球囊的置入和充气技术,以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其次是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宫腔球囊的充气压力,以达到最佳的止血效果。
对于一些特殊情况的处理,医护人员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应对,以确保治疗效果。
不同止血方法治疗产后出血的效果分析

不同止血方法治疗产后出血的效果分析摘要目的分析宫腔球囊压迫和宫腔内纱布填塞止血的疗效,比较产后出血患者经这两种止血方法处理后的预后情况。
方法58例产后出血患者,根据止血方法不同分为宫腔球囊压迫组(30例)和宫腔内纱布填塞组(28例)。
比较两组患者止血操作时间、总治疗时间、治疗24 h后的血红蛋白水平、止血率和子宫动脉结扎率。
术后1个月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患者的子宫恢复情况。
结果宫腔球囊压迫组的止血操作时间和总治疗时间均显著短于宫腔内纱布填塞组,治疗24 h后的血红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宫腔内纱布填塞组(P<0.05);宫腔球囊压迫组成功止血26例(86.7%),子宫动脉结扎3例(10.0%);宫腔内纱布填塞组成功止血13例(46.4%),子宫动脉结扎10例(35.7%);两组患者止血率和子宫动脉结扎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随访1个月,宫腔球囊压迫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宫腔内纱布填塞组(P<0.05)。
结论与宫腔内纱布填塞治疗相比,宫腔球囊压迫可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且将造成感染的可能性降低。
关键词宫腔球囊压迫;宫腔内纱布填塞;产后出血;止血产后出血是导致孕产妇死亡最为常见的原因,有效地控制产后出血可避免很多孕产妇不必要的死亡。
宫腔球囊压迫和宫腔内纱布填塞是治疗产后止血的重要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产后出血患者58例,根据所采用的止血方法分为宫腔球囊压迫组和宫腔内纱布填塞组,比较两种止血方法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产后出血患者58例,均为使用药物治疗和子宫按摩后止血无效,采用宫腔球囊压迫或宫腔内纱布填塞治疗。
根据所采用的止血方法分为宫腔球囊压迫组(30例)和宫腔内纱布填塞组(28例)。
宫腔球囊压迫组年龄23~35岁,平均年龄(28.2±3.6)岁;孕周34~41周,平均孕周(39.2±2.3)周;产次1~4次,平均产次(2.0±0.6)次;导致产后出血的原因:宫缩乏力15例(50.0%)、胎盘前置10例(33.3%)、弥散性血管内凝血3例(10.0%)、胎盘植入2例(6.7%)。
宫腔内放置球囊压迫在治疗产后出血中的应用

宫腔内放置球囊压迫在治疗产后出血中的应用发表时间:2017-12-07T14:51:19.033Z 来源:《心理医生》2017年30期作者:吴洪枝[导读] 产后出血是女性分娩的常见并发症,对产妇身心健康具有严重影响,也是导致产妇死亡的主要因素。
(滨州市沾化区人民医院产二科山东滨州 256800)【摘要】目的:本文就宫腔内放置球囊压迫在治疗产后出血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
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在我院分娩并发生产后出血的92例产妇,依据抽签方式进行分组,实验组(n=46)与参照组(n=46);对实验组产妇采取宫腔内球囊压迫止血疗法,参照组则予以宫腔填塞纱布止血疗法,较比两组产妇的止血效果、治疗时间及预后。
结果:实验组产妇的止血成功率显著高于参照组,子宫动脉结扎率低于参照组,实验组的填塞物放置时间、留置时间、取出时间均快于短于参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感染率、再出血率比较无差异,P>0.05。
结论:为产后出血患者采用宫腔内球囊压迫止血治疗,具有止血效果好、操作简单等优势,值得广泛推广。
【关键词】产后出血;球囊压迫;纱布填塞;子宫动脉结扎【中图分类号】R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30-0130-02产后出血是女性分娩的常见并发症,对产妇身心健康具有严重影响,也是导致产妇死亡的主要因素。
产后出血的诱因有多种,如宫缩乏力、软产道损伤、以及凝血功能障碍等,一旦发生产后出血要立即采取有效的止血措施,以免出现感染、休克等不良事件[1]。
为探寻更为理想的产后出血止血方案,对近一年的部分出血产妇采取宫腔内球囊压迫止血方式,应用效果已获得了产妇及家属的高度认可;现将研究成果做如下汇总。
1.基线资料及方法1.1 基线资料数据此次研究是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期间在我院分娩并发生产后出血的产妇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共计92例。
产妇的最大年龄为38岁,最小年龄为22岁,平均(28.8±3.0)岁;孕周在34~41周之间,平均(38.2±0.8)周;分娩方式;自然分娩60例,剖宫产32例;出血量为710~2080ml;出血原因:前置胎盘14例,宫缩乏力59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3例,胎盘植入16例。
宫腔球囊压迫止血在产后出血中应用的临床效果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临床干预产妇产后出血过程中,予以宫腔球囊压迫止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探究。
方法:本次研究起止时间为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我院产科共计纳入产后出血产妇50例,参与本次研究,并分析患者治疗效果、临床指标等。
结果:治疗有效率为(100.00%);死亡率为(0.00%);子宫切除率(4.00%);输血率(4.00%);二次出血率(8.00%)。
治疗时间(50.78±6.84)min、出血量(482.43±30.52)mL、下床活动时间(34.51±4.25)h、填充物留滞时间(12.68±2.41)min、住院时间(6.87±2.24)d。
结论:临床治疗产妇产后出血情况,予以宫腔球囊压迫止血效果更显著,能够减少不良情况发生,稳定产妇症状,使其尽早恢复健康,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产后出血;宫腔球囊压迫止血;应用价值产后出血作为临床上常见并发症,此类病症具有极高的危险,危及产妇生命健康[1]。
产妇分娩期间发生产后出血,如救治不及时,极易导致产妇死亡,受到临床医疗部门的高度重视[2]。
目前,临床上治疗产后出血方式较多,不同救治技术诊治效果存在一定差异,因此,为了有效保障产妇机体健康,我院临床共计选取50例产妇,参与分析,并予以宫腔球囊压迫止血技术进行干预,具体内容详情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我院产科诊治50例产妇,作为分析对象,产妇年龄选取标准20~32岁,均数年龄(26.47±2.54)岁,孕期选取标准36~42周,均数孕周(38.89±2.43)周,体质量选取标准74kg~114kg,均数体质量为(94.33±2.48)kg。
1.1.1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1)优先纳入配合度、依从性患者。
(2)研究选取患者均知晓本次研究,且自愿申请参与,并签署授权认可书。
宫腔放置球囊压迫在剖宫产术中产后出血的应用观察

宫腔放置球囊压迫在剖宫产术中产后出血的应用观察【摘要】目的观察宫腔放置球囊压迫在剖宫产术中产后出血的应用效果。
方法从我院随机挑选2020年4月-2022年12月收治的30例剖宫产术中产后出血患者,所有患者均选择宫腔放置球囊压迫,对患者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进行观察。
结果29例患者产后出血量为(540.50±7.41)ml、手术时间为(42.10±2.35)min、输血量为(470.80±6.56)ml、住院时间为(7.68±0.62)d,具有较好的手术效果。
30例患者中有1例出现腹部压痛、1例出现恶露移位,并发症发生率为6.66%,安全性较高。
结论在剖宫产术中术后出血患者中应用宫腔放置球囊压迫具有较好的疗效,且很少出现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宫腔放置球囊压迫;剖宫产;产后出血在临床中,剖宫产术中产后出血是较为常见的产科疾病,若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会威胁到患者生命安全。
临床研究显示,引发产妇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是子宫收缩乏力。
目前,治疗该疾病的常用手段是宫腔纱条填塞止血,虽然具有一定的止血效果,但是术后容易出现一些并发症,临床效果不够理想[1]。
近几年,宫腔放置球囊压迫逐渐应用到临床中,获得了不错的效果。
下文从我院随机挑选2020年4月-2022年12月收治的30例剖宫产术中产后出血患者,对宫腔放置球囊压迫在剖宫产术中产后出血的应用效果进行观察,详细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从我院随机挑选2020年4月-2022年12月收治的30例剖宫产术中产后出血患者,患者最小年龄为23岁,最大年龄为38岁。
纳入标准:术前凝血功能正常;知情本次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均选择宫腔放置球囊压迫。
排除标准:凶险性前置胎盘者;胎盘植入者;临床资料完整。
1.2方法宫腔放置球囊压迫:把球囊导管球囊端部位置经过产患者腹部放入到宫腔,需要在无菌环境下完成。
手术操作人员需要把球囊固定,且通过无齿卵圆钳把另一段经过宫颈口位置送到阴道,台下要有专门的人员负责下拉导管,缝合好子宫后,利用0.9%氯化钠注射液充满导管,在缝合时需要注意避免刺破球囊,且引流端需要接好附加引流袋,以便于对止血情况进行动态观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od Diagn Treat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6 Oct 27(20)•3888*率。
当前我国提倡优生优育。
故此,每个家庭早孕期超声筛 查进行胎儿畸形疾病筛查,通过进行详细的产前筛查,在早 期发现胎儿畸形,及时进行处置,降低新生儿的病死率,保 证优生优育。
本研究结果表明,四维超声应用于胎儿畸形诊断中具有 良好的临床价值,可作为孕妇的常规检查。
参考文献:[1]张万平.二维超声联合四维超声对产前诊断胎儿畸形的临床研究[J ].中国当代医药,2013,12(1):103-104.[2] 蒋岚.彩超在胎儿畸形筛査中的临床意义[J ].吉林医学,2010,19(19):2272-2273.[3] 周锦霞.二维超声联合四维超声对产前诊断胎儿畸形的临床价值[J ].健康导报:医学版,2015,7(17):275-275.[4] 何一冰.超声在诊断胎儿畸形中的临床价值体会[J ].吉林医学,2011,32(2):513-513.[5] 熊德庆,伍文霞,徐永莲,等.四维超声在胎儿畸形产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 ].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2013,11(12):66-68.收稿日期= 2016-08-23宫腔内放置球囊子宫支架压迫止血治疗子宫出血的效果分析黄琳,蔡兴丽,赵炳坤(韶关市铁路医院产科,广东韶关512023)摘要:研究病例为我院2011年6月~2015年11月收治的子宫出血患者36例。
按照止血方式不同分组,分为第I 组 (18例)和第I I 组(18例)。
第I 组用卡前列素丁三醇、缩宫素、益母草、米索前列醇、垂体后叶素等药物,第n 组用宫 腔内放置益心达球囊子宫支架压迫止血治疗。
统计两组患者平均止血时间、治疗后24h 内出血量、子宫切除率。
第 I I 组平均止血时间明显短于第I 组,治疗后24h 内出血量明显少于第I 组,经t 检验行统计学处理显示上述2项指 标差异显著(P <〇.〇5)。
第I I 组子宫切除率低于第I 组,经X 2检验行统计学处理显示子宫切除率差异显著(P <0.05)。
宫腔内放置球囊子宫支架压迫止血治疗子宫出血的效果确切,可迅速止血,减少出血量,保留子宫,值得推广。
♦关键词:宫腔内放置球囊子宫支架;压迫止血;子宫出血;效果 +中图分类号:R 711.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8174(2016)20-3888-02临床对子宫出血常规多通过子宫按摩、宫缩剂、止血药 物、宫腔填塞、宫腔镜下电凝止血、缝合止血等方式止血,若 治疗后出血仍无法控制,可出现失血性休克和弥散性血管内 凝血,危及生命安全。
或需行子宫切除术,无法保留患者生 育功能[1]。
宫腔内放置益心达球囊子宫支架压迫止血为将球 囊端置人子宫腔内,经注液管注人无菌用水,促使球囊膨胀 并紧贴子宫内壁,囊内压力大于子宫血管压力,促使子宫壁 血管闭塞,达到物理止血目标。
本研究探讨了宫腔内放置球 囊子宫支架压迫止血治疗子宫出血的效果。
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研究病例为我院2011年6月~2015年11 月收治的子宫出血患者36例。
按照止血方式不同分组, 分为第I 组(18例)和第I I 组(18例)。
第I 组18例中, 年龄:21~41(27.24±1.12)岁,孕次(3.41±0.45)次,产次 (2.53 ±0.22)次。
出血量(864.12±56.85)ml 。
出血原因:产后 子宫收缩乏力出血、胎盘粘连、前置胎盘、瘢痕子宫、胎盘早 剥分别为7例、5例、3例、2例和1例。
第I I 组18例中,年龄: 21~40(27.12 ± 1.62)岁,孕次(3.45 ± 0.21)次,产次(2.24 ± 0.31) 次。
出血量(864.24 ± 56.21)ml 。
出血原因产后子宫收缩乏力出 血8例、胎盘粘连5例、前置胎盘3例、瘢痕子宫人流2例。
两组患者在年龄及其他各方面的基线情况比较无显著 性差异(P >〇.〇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第I 组用卡前列素丁三醇、缩宫素、益母草、米索前列醇、垂体后叶素等药物治疗。
第n 组用宫腔内放置 球囊子宫支架囊压迫止血治疗。
常规消毒后取(益心达)球 囊子宫支架,置人宫腔,往球囊注人200~250m l 生理盐水,B 超监护下可见宫腔明显分离为止,轻轻往外牵拉导管,促 使球囊尽量压迫出血创面并固定,排泄口跟引流袋连接,观 察引流袋及宫颈口,计算宫腔出血量,如有继续出血的情况 可继续增加50m l 生理盐水,重复上一步观察,直至球囊最大 容积500m l 。
一般放置2~48h ,根据子宫出血情况而定,出血 停止或明显减少2h 后,即可在使用宫缩剂后进行分次抽液 减压,每15min 放100m l 生理盐水,并观察出血情况,如无明 显出血,最后的200ml —次性放完,取出球囊[2]。
若球囊放置 30m in 出血无减少,则治疗无效,需取出。
1.3评价指标统计两组患者平均止血时间、治疗后24h 内 出血量、子宫切除率。
1.4统计学处理数据以S P S S 20.0软件进行处理,子宫切 除率等数据用%表示,均属于计数资料,采用的处理方式为 X 2检验。
平均止血时间、治疗后24h 内出血量等数据用无±s 表示,均属于计量资料,采用的处理方式为t 检验,P <0.05差 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2.1两组患者平均止血时间、治疗后24h 内出血量比较第I I 组平均止血时间明显短于第I 组,治疗后24h 内出血量明 显少于第I 组,经t 检验行统计学处理显示上述2项指标差10月下.indd 38882017/1/616:41:031Mod Diagn Treat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 Oct27(20)•3889 •异显著(P<0.05)。
见表1。
表1两组患者平均止血时间、治疗后24h内出血量比较(3f±s)止血时间(min)24h内出血量(ml)第I组 2.73 ± 1.2387.23 ± 12.34第n组 1.45 ± 0.8752.12 ± 10.232.2子宫切除率比较第n组子宫切除率低于第I组,经X2检验行统计学处理显示子宫切除率差异显著(P<〇.〇5)。
见表2。
表2两组患者子宫切除率比较子宫切除未切除(H)第I组3(16.67)15第n组0(0.00)183讨论目前,随着妇科疾病的增多,宫腔操作也随之增多,如人流、清宫、宫腔电切和检查等,导致子宫出血发生率明显升高。
在子宫出血时,治疗的关键是迅速止血。
临床上采用中药止血能够通过中药材的药效发挥达到凉血、凝固血液、收敛伤口的作用,虽说中药止血对患者的身体影响较小,而且能够达到根治效果,但其起效速度较慢,若患者为急性出血则无法达到止血效果。
采用药物止血是通过药物将加强患者体内凝血能力或抑制影响抗凝血的因素,促使出血点快速凝血,达到止血效果。
采用止血药物可能诱发患者血管内出现血栓性疾病,存在一定危险性。
临床上若发现患者在诊刮术中出现子宫出血,则应立即实施球囊压迫方式,基本可在2h控制住出血,6h内将出血止住。
在具体操作上,应分次抽液减压,直到球囊中液体量在5m l之内,保障球囊的膨胀状态,促使球囊能够对子宫内壁产生持续性的压迫作用,对出血点形成持续性、长时间作用;在放置之后12h可尝试将球囊取出,观察出血点状态,基本上此时子宫出血已经停止。
在患者宫腔中放置球囊达到止血效果其原理在于当球囊进入子宫宫腔之中,通过注射管将无菌注水注入之后,球囊会产生膨胀,从而紧贴其子宫内壁,通过膨胀产生的压力达到对子宫的压迫,从而让子宫内部出血点在球囊的压迫下闭塞,达到物理止血效果[3’4]。
若患者此时身体凝血机制并无异常,则可通过化学止血,让出血点形成血栓,从而停止出血。
在球囊放人宫腔之后,可直接对子宫中下段产生作用,也就是子宫动脉入口,能够避免血液流到子宫内部造成后续并发症等不良反应。
同时,球囊能够对子宫内部产生刺激,促使患者加速内源性前列素的分泌,从而加速子宫收缩效果。
连接球囊导管末端的引流管能够将已经流出但仍积在宫腔中的血液引出,从而避免宫腔中存在大量狱血,影响收缩效果。
但由于球囊操作属于有创性操作,可能存在感染风险,因此在操作时需准确掌握球囊的压迫力度以及压迫时间,若时间过长或力度较大可能造成子宫内膜缺血性坏死。
通常而言,处于生育年龄的妇女发生子宫出血的几率更大,在常规治疗上多采用按摩、止血药物、宫缩剂,严重时可能使用宫腔镜下电凝止血、宫腔填塞、子宫血管拴塞、缝合止血等等,若仍无法达到止血效果,则只能将子宫切除。
由于患者子宫口较小,在宫腔镜操作或是缝合操作时存在一定难度。
通常子宫急性出血血液流出速度较快,一些医院在硬件设施上无法实施子宫血管栓塞介人治疗,在实施电凝止血时若无法在宫腔镜下清晰显示出血点,则难以完成电凝止血操作。
但若直接将患者子宫切除会造成患者终身痛苦,对其心理及生理均会产生严重影响。
相对于这些止血方式而言,球囊压迫止血操作在所需设备上较为常见,通常医院都备有双腔导尿管,且在操作上快捷方便,不存在明显的副作用或禁忌症,对患者子宫创伤程度较低,因此目前在临床上受到广泛青睐。
宫腔内放置球囊子宫支架压迫止血操作简单、快捷,创伤小,可有效保留患者子宫,与其他止血方法相比有安全、高效的特点[5'6]。
另外,球囊对子宫动脉人口进行作用,可减少子宫血液流量,也可刺激子宫前列腺素的产生,有利于子宫收缩。
球囊导管末端的引流管开口还可引出积血,避免腔内游血影响子宫收缩[7<。
本研究中,第I组用卡前列素丁三醇、缩宫素、益母草、米索前列醇、垂体后叶素等药物,第n组用宫腔内放置双腔导尿管球囊压迫止血治疗。
结果显示,第n组平均止血时间明显短于第I组,治疗后24h内出血量明显少于第I组,子宫切除率低于第I组,提示宫腔内放置双腔导尿管球囊压迫止血治疗子宫出血的效果确切,可迅速止血,减少出血量,保留子宫。
综上所述,对于子宫出血的临床治疗而言,在宫腔中放置球囊能够通过球囊的压迫作用,在短时间内将出血止住,对患者并发症影响较小且治疗经济性较高,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1] 赵俭,尤丽,张艳,等.宫腔内放置双腔导尿管球囊压迫止血治疗子宫出血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5,13(29):275-275,276.[2] 欧珍莲,张秋菊.双腔导尿管球囊压迫对瘢痕子宫妊娠合并出血疗效研究[J].医学信息,2013,21(18):94-94,95.[3] 黄奎.宫腔球囊压迫15例止血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12,18(22):57-57.[4] 崔景智,李桂华.双腔导尿管在子宫瘢痕处妊娠大出血的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36):244.[5 ]高月丹.双腔导尿管水囊压迫止血法在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后出血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4,24(5):144,146.[6] 道寿丽,王丹,郭川东,等.双腔导尿管用于子宫瘢痕处妊娠大出血的止血效果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1):3368-3369.[7] 覃睿,甘精华,农文政,等.官腔镜联合Foley双腔导尿管球囊治疗剖官产瘢痕妊娠21例[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4,11(12):1106-1108,1111.[8] 井红鸽.Foley双腔导尿管在剖宫产瘢痕妊娠出血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5,21(6):25-26.收稿日期:2016-08-180 10月下.indd 388902017/1/616:4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