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PP 解剖图片

合集下载

图文详解TAPP手术要点和技巧

图文详解TAPP手术要点和技巧

图文详解TAPP手术要点和技巧导读疝修补术是最常见的外科手术之一。

腹腔镜方法治疗腹股沟疝的优势虽然在10年前就被证实,但是至今仍有争议。

此外,微创方法[ 经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与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EP)] 也是有争议的。

本文中,来自法国Les Bonnettes医院的R. Moldovanu等讨论了TAPP过程中的技巧和相关经验。

01禁忌证和适应证TAPP在理论上适用于任何疝的修补,包括绞窄疝和嵌顿疝,主要取决于外科医生的临床判断和手术技能。

TAPP 指南中的禁忌证包括: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后大的阴囊疝;TAPP对小孩患者也是禁忌。

然而,对于年轻患者(18-30 岁)和女性,由于较低的复发率而被推荐。

此外,全身麻醉的禁忌证如心脏血管疾病、肺部疾病等以及腹膜粘连等也是腹腔镜手术的禁忌证。

麻醉和手术室布局02患者仰卧位,15ºTrendelenburg倾斜,双臂沿着身体内收,对单侧的疝亦是如此。

全身麻醉,根据最新的欧洲疝指南,不常规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本文作者也完全同意欧洲指南,即基于患者的伤口感染风险因素(复发、高龄、免疫抑制等)和手术因素(长期的手术时间和引流管的使用)选择性使用抗生素预防。

腹腔镜设备放置于患者足部,外科医生从对面进行手术操作,手术助手站立于外科医生对面(图1)。

图1. 右侧腹股沟疝手术室设置鉴于双侧疝的发生率为15%~22%,所以患者手臂的位置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允许从双侧行疝修补术,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技巧要点;两套腹腔镜设备的使用,可以简化对双侧疝手术时的房间设置,避免改变整个腹腔镜的位置,也更符合外科医生和手术助手的人体学原理。

03 气腹建立及套管位置利用气腹针充入二氧化碳建立气腹。

既往有手术史的患者和脐疝患者经常使用开放手术。

研究者将10mm套管针在脐位置置入,其他两个5mm套管针在锁骨中线脐水平一下1~2cm位置置入(图2)。

在腹腔镜视野下插入套管针以避免内脏或上腹部血管的损伤。

股疝外科解剖

股疝外科解剖

股疝外科解剖有用的知识:腹股沟疝的发生和腹股沟区解剖腹腔镜腹股沟疝手术(TEP、TAPP)的解剖为什么右侧腹股沟斜疝比左侧多!?原因竟然是它!大腿根突然出来个包是怎么回事?很可能是股疝,那么什么是股疝?看完下面的解剖讲解,就会从根本上了解股疝和其发生机制了。

1肌腔隙和血管腔隙首先让我们了解下肌腔隙和血管腔隙。

肌腔隙和血管腔隙位于腹股沟韧带与髋骨之间,由髂耻弓分隔成外侧的肌腔隙与内侧的血管腔隙,是腹、盆腔与股前区间的重要通道。

右腹股沟区前面观1、肌腔隙的界限前面:腹股沟韧带后面:髂骨内侧:髂耻弓。

内有髂腰肌(止于股骨小转子)、股外侧皮神经及股神经通过。

当腰椎结核形成脓肿时,脓液可沿腰大肌及其筋膜蔓延至大腿根部,即股骨小转子处,并可激惹股神经。

2、血管腔隙的界限前面:腹股沟韧带后面:耻骨梳韧带内侧:腔隙韧带(陷窝韧带)外侧:髂耻弓。

腔隙内有股鞘、股动脉、股静脉、股管、生殖股神经的股支及淋巴管通过。

右腹股沟区内面观2股鞘是包绕在股动脉和股静脉上段的筋膜鞘前壁:由腹横筋膜延续而来后壁: 由髂腰肌筋膜和耻骨肌筋膜构成。

股鞘的前壁和后壁在两侧相互融合。

在横断面及额状面上,股鞘被两个前后方向的结缔组织中隔分成三个部分。

外侧部份容纳股动脉,中间部分容纳股静脉,内侧部份称股管。

3股管是位于股静脉内侧的漏斗状的潜在性间隙,间隙内充填着淋巴管、淋巴结和脂肪组织。

前壁为股鞘前壁的一部分,因而也是腹横筋膜的延续,围成一个漏斗状的间隙。

在腹股沟韧带下方约1.5cm处,股管的前后壁及内外侧壁相互融合,从而关闭了股管的下端。

因此,股管并不是上下相通的结构。

前面:腹股沟韧带和卵圆窝上缘的大腿阔筋膜后面:耻骨梳韧带和耻骨肌及其筋膜内侧:上份为腔隙韧带,下份为前方的大腿阔筋膜和后方的耻骨肌外侧:股静脉。

股管的上口为股环,由髂筋膜和腹横筋膜构成。

在股环四周,有较坚硬结构:前:腹股沟韧带后:耻骨梳韧带内侧:腔隙韧带外侧:股静脉表面的结缔组织。

腹腔镜疝修补术tapp or tep PPT

腹腔镜疝修补术tapp or tep PPT
腹腔镜疝修补术 TAPP与TEP
普通科 朱俊
概述
腹腔镜疝修补术到目前还是有争议的,但争议的 声音好像越来越小。越来越多的显示腹腔镜疝修 补术和开放式疝修补术相比,有更快的术后恢复, 更低的复发率,更低的疼痛不适率,同时兼有切 口小、美观和探查对侧疝、隐匿疝和股疝的优点。 “外科医生对于腹股沟管后壁几乎一无所知,它 隐藏在医生的视野之外”
④腹膜前间隙的分离: 腹膜前间隙的分离范围为内至耻骨联合, 外至腰大肌和骼前上棘,上至联合肌健上 至少3cm,内下方至耻骨梳韧带下3cm, 外下方至精索“盆壁化”6~8cm,以保 证能植入10cm×15cm的补片。
⑤补片的平铺和固定: 通常选用10cm×15cm的补片,根据患者情况进行适 当修剪。补片过小是术后复发的重要原因之一。补片的 固定可采用疝固定器或缝合的方法。补片应与腹直肌、 耻骨梳韧带和联合肌健固定,其中与耻骨结节的覆盖和 固定尤为重要,因为绝大部分的复发都发生在耻骨结节 旁的直疝三角内。双侧疝应充分解剖耻骨膀胱间隙,使 两侧的腹膜前间隙相通,补片的内侧在耻骨联合处交叉 重叠。钉合补片上方时应避免损伤腹壁下动脉,钉合下 方时应避开死亡冠、危险三角和疼痛三角区域。通常补 片平铺于精索上,尽可能展平,卷曲的补片会引起术后 复发。也可将补片剪一小口,包绕精索后再行固定,相 当于在加强腹股沟管后壁的同时进行了内环口的整形。 由于钉合器钉合补片可能会引起术后疼痛,目前国外有 采用纤维蛋白胶水的方法来粘合补片。
③疝囊的分离:同TAPP。 ④腹膜前间隙的分离:同TAPP。 ⑤补片的平铺和固定:同TAPP。 ⑥放气,撤出戳卡,手术结束。
①一定要进入正确的手术层面。 如果腹横筋膜分三层的话,腹腔镜疝修补的正确层次 应在腹横筋膜第二层和腹膜之间,也就是腹膜前脂肪 和腹膜之间(如果你习惯腹横筋膜分两层,正确的层 次应为“腹横筋膜浅层和腹膜之间”)。因为腹膜前 的毛细血管网和腹壁下动静脉基本上都分别在腹膜前 脂肪层。 如果你的层次太浅,你会感到在脂肪中寻找层次,视 野下出渗血较大,“祖国山河一片红”,甚至把腹壁 下动静脉游离在下面,极易误伤。 如果你的层次深了,势必损伤腹膜,引起漏气,腹膜 上抬,你的操作空间缩小,有时被迫中转,改做 TAPP。

TAPP“七”步法解说

TAPP“七”步法解说
• 问题1:如何铺好带钩的自粘性补片(免 缝合,自固定补片,如,美敦力公司产品) 因为有钩子它会到处粘,不好铺。
• 解决方法是:用这一补片自带的内包装塑 料膜,剪下来,(剪成比补片略小1-2cm大 小,将带钩的一面向外侧)将两层膜放在 一起卷起来,先将上方放好,然后,像放 卷帘一样,慢慢放下来。如下图。
TAPP手术精品“七步法”解说
眉山市中医医院普外科 张国柱副主任医师
• 陈双教授(中山大学附属六院)的“腔镜 腹股沟疝修补TAPP(七步法)”,的确有
很多反响,近来又再次聆听教授的口授与 演示,力求将TAPP手术学深学好,搞清有 关理念,练好手艺,然后为大家服务好。
一、腔镜简史
• 上世纪的80年代的腹腔镜技术,改变了外科历 史,从技术层面和治疗层面都是一次飞跃。
完成手术前,拔除脐孔的大套管,这个孔一 定要缝合。以免发生拔套管孔疝。
在今天拼爹的年代,外科手术拼什么,细节! 还是细节!
第6步 放补片,缝合关闭腹膜
无论是TAPP还是TEP都是腹膜前间隙进行操 作的,手术原理都是用较大张的补片覆盖整 个肌耻骨孔。这样可以治疗和防止斜疝、直 疝和股疝。
• (上图,为巴德的3D补片,分左右,像Bre 一样)
• 要点:补片要够大,要铺平,特别是在 下方若卷曲。是造成腔镜术后疝复发的原 因。
• 上、下两个图比较出套管放置不同两手操作 的交角也不同。
第2步,划眉毛,即在腹股沟疝上方横行 切开腹膜
• 具体说,就是在疝的内口上方,1cm上切开 腹膜。犹如在眼睛的上方,划(开)出一 条固称为“划眉毛”,所以称为“划眉 毛”。划眉毛的长度,向外至髂前上棘, 向内不要脐内侧皱襞。这一操作过程会跨 越腹壁下血管,处理方法是就是用钳提拉 腹膜,由于CO2气腹的存在,可让血管的前 方进些气体,以保证“划眉毛”的过程安 全。

TAPP手术技巧

TAPP手术技巧

腹膜前间隙的分离

腹膜前间隙的分离范围大致为:内侧至耻骨联 合,外侧至腰大肌和髂前上棘上方至联合肌腱 上至少3cm,内下方至 耻骨梳韧带和闭孔水平, 外下方至精索成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腹壁 化
补片的覆盖范围

内界为腹直肌,外界为髂腰肌,上界为联合肌 腱,下界为耻骨支和耻骨梳韧带,这个被肌肉 和耻骨围成的区域称为肌耻骨孔。肌耻骨孔内 没有肌层结构,只有一层腹横筋膜抵挡腹腔内 全部的压力。补片修复的 原则就是要代替腹横筋膜 来覆盖住整个肌耻骨孔并 与周围的肌性和骨性组织 有一定的重叠。
补片的固定

补片是否需要固定有不同的看法,目前较为普 遍的观点是除了较大的直疝以外(大于4cm) 都可以不固定补片,条件是选用足够大的补片 (10~15cm)。补片的固定可采用缝合、疝固 定器、纤维蛋白胶等各种方法。如果采用前两 种方法,必须注意只有四个结构是可以用来固 定补片的:联合肌腱、腹直肌、陷窝韧带、耻 骨梳韧带。严禁在危险三角、死亡冠、神经区 域内钉合补片。

斜疝疝囊的处理
精索成分的腹壁化 尽可能将疝囊完整剥离, 但对于某些较大、病程较 长的斜疝疝囊,可横断疝 囊,远端旷置 横断疝囊口必须关闭

直疝疝囊处理

直疝患者直疝三角处的腹横筋膜明显增厚,称 为“假性疝囊”,不要误认为是疝囊而强行剥 离。较大的直疝在将疝囊从直疝三角内剥离后 会留有一个空腔,可将 “假性疝囊”拉出后与耻 骨结节骨膜或耻骨梳韧带 钉合固定,既可将松弛的 腹横筋膜拉紧,又可以降 低术后血清肿的发生率。
TAPP手术技巧
套管穿刺

脐孔置10mm套管放置30度腹腔镜头,患侧腹 直肌外侧平脐水平和对侧腹直肌外侧脐下水平 分别置入5mm套管作为操作孔,三个戳孔构成 以疝为圆心的同心弧。双侧疝时两侧的套管应 置于对称的位置。

经腹腹膜前修补手术(TAPP)

经腹腹膜前修补手术(TAPP)

经腹腹膜前修补手术(TAPP)经腹腹膜前修补手术(Transabdominal preperitoneal,TAPP)于1992年首次报道,其本质是利用腹腔镜器械、通过后经路所进行的一种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手术,其特点是先进入腹腔,打开腹膜后将疝囊回纳,在腹膜前间隙植入补片,覆盖肌耻骨孔,最后再关闭腹膜。

第一节手术适应证和禁忌证【适应证】1.腹横筋膜薄弱的患者,如中老年患者、直疝或复合疝患者等。

2.腹内压增高的患者,如存在慢性支气管炎、便秘、前列腺肥大等合并症的患者。

3.希望尽快恢复体力活动的患者。

4.双侧疝和复发疝患者。

【禁忌证】1.不能耐受全麻的患者。

2.腹腔内广泛粘连无法分离的患者。

3.腹腔内感染、腹膜炎患者。

4.绞窄性腹股沟疝患者。

5.不适宜植入补片的患者。

第二节手术方法【术前准备】与开放式手术相同【麻醉】首选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

也有椎管内麻醉的报道。

【体位】头低脚高10~15度平卧位。

患侧手臂外展供静脉输液用,对侧手臂内置与身体平行。

双侧疝时两侧手臂均内置,静脉输液可通过足背静脉进行。

术者位于患侧的对侧进行操作,助手位于患侧持镜。

监视器置于手术台下方正中(图1-1)。

图1-1 手术室布局(右侧疝)【手术步骤】1.套管穿刺:脐孔穿刺,建立CO2气腹至12~15mmHg。

常规置入三个套管:脐孔置10mm套管放置30度腹腔镜头,患侧腹直肌外侧平脐水平和对侧腹直肌外侧脐下水平分别置入5mm套管作为操作孔,三个戳孔构成以疝为圆心的同心弧(图1-2)。

双侧疝时两侧的套管应置于对称的位置。

图1-2 套管穿刺部位(右侧疝)2.腹腔探查:进入腹腔后,首先要辨认5条脐韧带和3个陷窝(图1-3),其次观察疝的部位、大小、内容物等以及有无对侧的“隐匿疝”,并记录疝的类型和分型。

1)脐韧带:(1)脐正中韧带(Fold umbilical median):脐正中韧带位于中央,是中线的标志。

该韧带是腹膜在正中线上膀胱底部到脐之间形成的皱襞,是脐尿管闭塞后的残留痕迹,通常不会很明显。

改良Stoppa入路解剖_图文

改良Stoppa入路解剖_图文

切口:横行或纵行切口 横切口:耻骨联合上2cm,长度不超过7-8cm; 纵行切口:脐下2cm至耻骨联合上2cm,适于
同时行腹腔探查。
一旦达到腹直肌筋膜时,便纵向解剖10cm以暴 露腹白线。必须注意皮下脂肪处避免横向解剖, 以免损伤精索或子宫圆韧带感觉神经,他们位 于切开外缘穿过腹股沟环。
改良Stoppa入路解剖_图文.pptx
Stoppa入路历史由来及适应症
最早由Stoppa于1968年提出用来治疗腹股沟疝气。 后来由Cole和Bolhofner于1993年改良用来治疗骨盆及髋臼
骨折。 改良入路主要用来治疗骨盆前环骨折(耻骨联合分离、耻
骨上支骨折)、髋臼前柱及前壁骨折、某些双柱及横行骨 折、尤其是涉及四边体的髋臼骨折。 绝对禁忌症:坐骨棘以下骨折、髋臼后柱及后壁骨折、部 分双柱骨折;前列腺手术史,因其增加耻骨膀胱间隙出血 风险。 相对禁忌症:剖腹产、子宫切除、膀胱损伤和膀胱手术, 增加感染及副损伤风险。
在严重耻骨联合分离的病例,经常遇到一侧或 两侧撕裂的腹直肌筋膜,应该用不可吸收线修 复,以防并发疝气的形成。

高清手术|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TAPP七步法)

高清手术|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TAPP七步法)

高清手术|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TAPP七步法)
导读
腹股沟疝是外科常见疾病之一,目前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唯一可靠方法是手术治疗,传统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手术方式之一,但其术后并发症多见,创伤大,复发率高,术后出现慢性疼痛的几率较高,且异物感较为明显。

近几年来,随着医疗设备的不断更新、发展,腹腔镜技术为治疗腹股沟疝提供了新方法,用腹腔镜经腹腹膜前补片植入术(TAPP)治疗成人腹股沟疝,具有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复发率低等优势,逐步成为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主要术式。

患者介绍
男性,66岁,身高171 cm,体重65 kg
主诉:发现右腹股沟可复性肿块2月余
体检:右腹股沟区肿块5*5 cm,可回纳
诊断:右侧腹股沟斜疝
手术视频
同济大学附属杨浦医院普外科
术者:李健
助手:李奇
手术核心步骤
1. 戳卡的安置
2. 腹膜的切开
3. 疝囊的处理
4. 腹膜前间隙的游离
5. 补片的覆盖
6. 补片的固定
7. 腹膜的关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