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统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25 古人谈读书

合集下载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25 古人谈读书课件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25 古人谈读书课件
句意:心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看仔细,心和眼既然 不专心一意,却只是随随便便地诵读,那一定不能记住,即 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心已经到了, 眼会看不仔细,嘴会读不正确吗?
朗读课文,思考:第三部分中,曾国藩是如何教导子孙读书的?
有志、有识、有恒 总述自己的观点:有志、有识、有恒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句意:读书人读书,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有见识,第三要 有恒心。
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
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
无识者也;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
可。
排比句,写出“有志”“有
识”“有恒”的重要性。
句意:有志向则自己不甘心为下流,有见识则知道学无止境, 不敢稍有心得就自满自足,像河伯观海,井蛙观天,这都是没 有见识的人;有恒心则没有成不了的事情。这三件缺一不可。
像在桃这花醉一人样芬美芳丽的,季感节谢,你愿的你阅生读活。像春天一样阳光,心情 87、天勇放下气眼兴通前亡往方,天匹堂只夫,要有怯我责懦们。通继往续20地,:28狱收2。获0:2的280季::3208节72.就01:42在.82前:0320方07T.。1u42e.0s2d.07a2.y10,4TJ2uu0el.sy7d.11a44y,2,20J0.u72ly.01144。, 2020年7月14日星期二二〇二〇年七月十 像桃花一样美丽,感谢你的阅读。 四日 像桃花一样美丽,感谢你的阅读。 8、拥有梦想只是一种智力,实现梦想才是一种能力。20:2820:28:307.14.2020Tuesday, July 14, 2020
2.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大意。
解析:先熟读课文,将每一句话都读通顺;再根据书下注释理 解句中词语的意思,难理解的在网上查找资料或查工具书,然后把 词语的意思连起来,初步读懂每句话所写的内容;然后用自己的话 进行整理。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第25课古人谈读书(人教部编版) (共24张PPT)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第25课古人谈读书(人教部编版) (共24张PPT)
47. 不是境况造就人,而是人造就境况。48. 你想成为幸福的人吗?但愿你首先学会吃得起苦。——屠格涅夫49. 成功的时候,都说是朋友。但只有母亲——她是失败时的伴侣。——郑振峄 50.在我们的一生中,没有人会为你等待,没有机遇会 为你停留,成功也需要速度 51.不论做什么事,都要相信你自己,别让别人的一句话将你击倒。人生没有对错,只有选择后的坚持,不后悔,走下去,走着走着,花就开了。52.吃别人吃不了的苦,忍别人受不了的气,付出比别人更 多的,才会享受的比别人更多。53.我们每个人的人生之舟都需要自己掌舵,自己掌控。懂得,是跌倒了依然会选择站起,失败了依然会选择重来,受伤了依然会选择坚强;懂得,是在黑暗中依然不迷失方向,在生死关头依然不乱了 方寸,在灾难包围中依然会微笑前行。54.思路清晰远比卖力苦干重要,心态正确远比现实表现重要,选对方向远比努力做事重要,做对的事情远比把事情做对重要。成长的痛苦远比后悔的痛苦好,胜利的喜悦远比失败的安慰好。 55.再大的事,到了明天就是小事,再深的痛,过去了就把它忘记,就算全世界都抛弃了你,——你依然也要坚定前行,因为,你就是自己最大的底气。56.人生路上常有风雨,需要一个好的心态。再难的路,只要不放弃,一直走下 去,总会走到终点;再重的担子,笑着是挑,哭着也是挑,又何必让自己难堪;再不顺的生活,撑一撑,也就过去了,笑容,最终会出现在脸上。57.最精美的宝石,受匠人琢磨的时间最长。最贵重的雕刻,受凿的打击最多。58.只有 对过去既往不咎,才能甩掉沉重的包袱;只有能够看轻自己,才能做到轻装上阵。只要不放弃,就没有什么能让自己退缩;只要够坚强,就没有什么能把自己打垮。59.学会驾驭自己的生活,即使困难重重,也要满怀信心的向前。 不自怜不自卑不哀怨,一日一日过,一步一步走,那份柳暗花明的喜乐和必然的抵达,在于我们自己的修持。真正想做成一件事,不取决于你有多少热情,而是看你能多久坚持。60.永远不要沉溺在安逸里得过且过,能给你遮风挡 雨的,同样能让你不见天日。只有让自己更加强大,才能真正的撑起一片天。61.人生中谁都有梦想,但要立足现实,在拼搏中靠近,在忍耐中坚持,别把它挂在嘴边,常立志者无志。62.人这一辈子,其实做不了几件事,所以想做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25 古人谈读书》优质课件(三套)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25 古人谈读书》优质课件(三套)

是“讨厌”的意思吗?
3 默而识(zhì)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默默 记住
满足
把所学的知识默默地记在心中,勤奋学
习而不满足,教导人而不倦怠。
说一说
这几句话分别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第一句告诉我们要谦虚好学,勤学好问。 第二句告诉我们要端正学习态度,做人、 做学问要诚实。 第三句告诉我们学习要勤奋,不要偷懒。
曾国藩所说的读书人应该有的三 种品质指哪三种?
指有志、有识、有恒
有志向、有见识、有恒心
好学——好问
古 人
诚实——智慧
读书方法多
谈 读
不厌——不倦
虚心听教诲
书 心到——眼到——口到
有志——有识——有恒
本文摘录了古人谈读书的经典名句, 告诉了我们常用的读书方法,并教育我 们要树立正确的读书态度。
1.给下列生字组词。 谓(称谓) 诵(诵读) 岂(岂敢) 恒(恒心) 窥(窥视) 皆(皆大欢喜) 耻(不耻下问) 诲(诲人不倦)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 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 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 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 无识者也;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此 三者缺一不可。
——[清]曾国藩
学习生字
chǐ

我会认
yǐ qǐ
矣岂
翘舌音
我会写


不露头


穴字头
大一些

小一点
2.从下面的句子中可以提炼出哪些成 语?( A C )(多选)。
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 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
A.学海无涯 C.坐井观天
B.诲人不倦 D.不耻下问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25《古人谈读书》课件(共17张PPT)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25《古人谈读书》课件(共17张PPT)
——《 论 语 》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 不如学也。
——《 论 语 》
自学提示
请同学们借助注释,想一想每句话的意思 ,不懂的字词勾画出来,集体讨论交流。
吾句意】我曾经整天不吃、整夜不睡地去
思索,没有益处,还不如去学习。
学习要 有思考
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准确了理解了 重点字词的意思和句子的意思,也初步感知 了其中所包含的道理。接下来请同学们再次 阅读《论语》六则,说一说你有什么收获?
人文主题:读书明智
语文要素: 根据要求梳理信息,把
握内容要点。 根据表达的需要,分段
表述,突出重点。
25 古人谈读书
五年级上册
第一课时
孔子 名丘,字仲尼,
春秋时期鲁国人。著名的 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儒家的首创人。
《论语》 儒家经典之一, 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 成,主要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 言行,较为集中地反应了孔子的 思想。与《大学》《中庸》《孟 子》合称“四书”。
知之为知之,不知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道
同“智”,智慧。

实 【句意】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
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智慧。
喜好
以……为耻。
敏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向地位、学问不
如自己的人请教 谦 虚 【句意】聪敏而又好学,不以向地位、学
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教诲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识:读“zhì”,记住。
自学提示
请同学们大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 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统编(部编)版语文5年级上册 第8单元《古人谈读书》课件(共31张PPT)

统编(部编)版语文5年级上册 第8单元《古人谈读书》课件(共31张PPT)
——《论语》
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一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默而知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子我曰非:生“而敏而知好之学者,,不好耻下古问,敏,是以以求谓之之者‘也文’。也。”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为(w éi)
①做:有~|事在人~ ②充当;当作:四海~பைடு நூலகம் ③变成:一分~二|四海~家
✔④是:言~心声|十寸~一尺
⑤被:不~所动
为(w èi)
①帮助;卫护 ②替:~人民服务|~国捐躯 ③表示原因、目的:大家都~这件事高兴 ④对;向:不足~外人道。
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hào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论语》
统编统教编材教五材年五级年级上上册册第第八八单单元元
25.古人谈读书
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 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 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 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 岂不到乎?
——【宋】朱熹
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论语》 学如不及(①赶上 ②遭遇),犹恐失之。

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一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默而知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论语》
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古代文化
hào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部编版(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八单元第25课《古人谈读书》课件

部编版(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八单元第25课《古人谈读书》课件
主要作品:《春日》 《观书有感》。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学习目标
1.认识“矣、岂”2个生字,会写“谓、诵、岂”3个生字, 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重点)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词句间的停顿,背诵课文。 3.能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了解课文
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难点)
听范读,边听边画出诗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课堂小结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古人谈读书的方法, 让我们要从小养成好读书、读好书的习惯。
25 古人谈读书
第 一 课时
助读资料 初读感知 品读释疑
行千里路,读万卷书。
读一本好书,就像是和一位 高尚的人在说话。
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来进一步了解古人 对读书的看法。
《论语》: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
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 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 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 《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 称“四书五经”。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
这是课后第2题哦!
朱熹的读书方法“三到”具体指的是什么? 三到:指的是心要悟到,眼要看到,口要读到。心悟
指思考,只有“悟”——反复品味,才能理解书中精义; 眼要仔细看,才能全面准确地记住知识;嘴要读出声来, 以便调动听觉、视觉的综合作用,增强记忆,帮助理解。 这三个“到”,概括准确,要言不烦,发人深省,因而成 为后世读书人的准则。
3.能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简单说出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 积累文中出现的精辟的句子。(难点)
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朗读视频
自读提示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25《古人谈读书》课件(共28张PPT)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25《古人谈读书》课件(共28张PPT)

读书感悟
读书是一个专心致志的过程,应 坚持心到、眼到、口到。不能随便阅 读,要用心阅读,思想集中了,眼就 会会看仔细,嘴就会读正确。
1.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2.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3.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4.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古人读书 一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厌。
同“智”,智慧。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 知 也。
我会解释
此处指聪敏
以……为耻
敏 而 好 学,不 耻 下问。
喜好
向地位、学问不如 自己的人请教。
记住
满足
默而 识 之,学而不 厌,
诲 人不 倦。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
古人谈读书

书是人类文化的传承,是人类进步的阶 梯。我们都知道读书对于我们的成长至关重 要,但如何才能算是真正的会读书呢?
chǐ huì wèi sòng qǐ
耻 诲 谓诵岂
不耻下问 (chǐ) 默而识之 (zhì) 心即到矣 (yǐ) 终夜不寝 (qǐn) 眼口岂不到乎? (qǐ)
4.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成功的经验是好古,勤学。警告 人们,普通人通过自身的额努力也可 以成为有文化、有知识的人。
5.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真正有志于学的人,应当有着唯恐学不到、 学不会的紧急感。“学如不及”,体现的就是这 种为学不知满足的紧急感和主动进取的学习态度。
6.吾尝终日不食,终日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谢谢观看

4.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古人谈读书》精品教学PPT课件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古人谈读书》精品教学PPT课件


难道

译文: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 。心既然已经到了,眼和 口难道会不到吗?
再读课文,想一想,朱熹的读书方法“三到”具体
指的是什么? 三到:指的是心要悟到,眼要看到,口要读到。心悟
指思考,只有“悟”——反复品味,才能理解书中精义; 眼要仔细看,才能全面准确地记住知识;嘴要读出声来, 以便调动听觉、视觉的综合作用,增强记忆,帮助理解。 这三个“到”,概括准确,要言不烦,发人深省,因而成 为后世读书人的准则。
√ √ 不耻下问(cǐ chǐ) 诲人不倦(huì huǐ)



多音字
关注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1.敏而好. 学,不耻下问。 2.默而识. 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加点的字 是多音字!
好 hào(好看)
hǎo(爱好)
读一读:
zhì(博闻强识)

shí(认识)
注意加点字的 读音!
上下结构
初读课文,在把课文读正确、通顺的基础上,注意 把握停顿。再读课文,借助注释理解文意,了解词语的古 今异义现象,并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说说课文中的读书 方法对你有何启发。最后,在理解记忆的基础上,背诵课 文,并学习作者用简洁生动的语言讲明道理的方法。
自由朗读第二则文言文: 1.用“ ”画出不理解的地方,并试着翻译文章大意。 2.朱熹告诉我们读书需要注意什么?重点是什么?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
无益,不如学也。
理解词句

学习态度
求实
பைடு நூலகம்
知之为知之,不
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道 这
同“智”,智慧
译文: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 真正的智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倦。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
宋代 读书方法 口到。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三 曾国藩
清代
读书态度
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 有识,第三要有恒。
课文主题
本文节选的是古 人关于读书的言论, 告诉了我们一些行之 有效的读书方法,相 信会对我们有所启发。
拓展发散
古人关于读书的名句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战国]孟子
课外练习
1.自己试着翻译课文,并在理解课 文内容的基础上,熟读并背诵课文。
2.搜集其他关于读书、学习的名句, 与同学交流并分享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唐]杜甫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北宋]苏轼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南宋]朱熹
名人读书的方法
◎ 欧阳修“计字日读”法:即每日定量计字, 日积月累,就能将一部部书籍背熟。
◎ 鲁迅“五到法”:“五到”即心到、眼到、 口到、手到、脑到。其中“手到”是指边读书 边做笔记;“脑到”是指善于动脑,勤思考, 多分析。
假设
因果推断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 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心不到
眼不到
记不能久 反面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最急”
反问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 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 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 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者则 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
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
岂不到乎?
——[宋]朱熹
作者简介
朱熹 (1130—1200),字 元晦,号晦庵,世称朱文公。宋 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 家、教育家、诗人。朱熹著述甚 多,有《四书章句集注》《通书 解说》《周易读本》等。
朗读课文,疏通文义。
你还知道哪些《论语》中论述读书、学习的 名句?并说一说它们揭示的道理。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习要持之以恒。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要养成良好的
学习习惯,融汇新旧知识,获得新的感悟。
(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要虚心向他人学习。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
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
同“智”,智慧。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句意: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 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智慧。
记住
教诲。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满足。
句意:默默地记住,反复地体会 所学的知识,努力学习而不知满足, 教诲别人而不知疲倦。
再读课文,深入探究。
1.理一理:这三句话分别写了什 么内容?
三句话的内容吗?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 勤奋好学 )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谦虚诚实 )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持之以恒 )
议一议: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道理?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学习要不耻下问,持之以恒,这样才能变 更多的“未知”为“已知”。
2.说一说:你能分别用三个四字 词语概括这三句话的内容吗?
3.议一议: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道理?
理一理:这三句话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
学习态度
)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对待知识的态度 )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学习态度、学习方法 )
说一说:你能分别用三个四字词语概括这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
口岂不到乎?
要紧、重要。
难道、怎么。
句意: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思 想既然集中了,眼睛、嘴巴的应用怎么 会不到位呢?
再读课文,深入探究。 1.朱熹认为读书有哪“三到”?其中
哪一到是最重要的?
心到、眼到、口到。 心到最急。
2.朱熹是怎样论证“心到”在读书中的重要性的?
◎ 陶渊明“会意”读书法:陶渊明读书时注 意抓住重点、去繁就简和独立思考。实际上, 他追求的是读书会意,着重领会书中深含的旨 意,而不死抠个别字句。
◎ 诸葛亮“观其大略”读书法:“观其大略” 是指不钻进书堆,死记硬背,而是泛读大概, 撷取精华,掌握其实质。
课堂练习
一、为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
1.敏而·好(h√ào hǎo)学,不耻下问。
2.心既到·矣(y√ǐ nǐ)。
3.如井蛙之窥(ɡuī ·
k√uī)天。
二、给下面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敏而·好学。( B )
A.优点多 B.喜好
C.容易
2.学而不厌·。( A )
A.满足
B.厌烦
C.憎恨
3.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 C )
A.流动
句意:读书人读书,第一要有志向,第 二要有见识,第三要有恒心。
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
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
无识者也;
下等,劣等。
句意:有志气就决不甘心居下游; 有见识就知道学无止境,不敢因为一 点儿心得就自满自足,就像河伯观海、 井蛙观天,这都是没有见识的表现;
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
不可。
句意:有恒心 的人就绝没有办不 成的事。这三个方 面缺一不可。
再读课文,深入探究。
1.曾国藩提出读书人读书要具备哪些 条件?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
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志气
见识
恒心
2.“志”“识”“恒”分别对读书人 有哪些重要性?

有志则不甘心居下游。
助读资讯
《论语》 儒家经典之一, 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 成,主要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 言行,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 思想。与《大学》《中庸》《孟 子》合称“四书”。
朗读课文,疏通文义。
聪敏。
向地位、学问不如 自己的人请教。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喜好。
以……为耻。
句意:勤勉而又喜好学习的人,不以向地位比 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
背诵指导:背诵文言 文,应先把译文记住,再 根据译文背诵课文。还可 以结合句式特点或者文中 的关键词语来背诵。
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大意。
指导:理解全文的大意要从整体入 手,先将课文读通读熟,再对照课文中 的注释和平时掌握的文言文的语法特点 结合起来,理解全文大意。
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说说课文中的哪些 读书方法对你有启发。
统编版语文精品课件
25 古人谈读书
字词识记
读一读
chǐ



zhì



写一写
耻诲谓诵岂 恒窥皆缺
仔细观察下列两组字,说说它们的区别。
岂、窥、皆
上下 结构
耻、诲、谓、诵、恒、缺
左右 结构
课文品读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

有识则知学问无尽。

有恒者则无不成之事。
3.曾国藩引用两则寓言的作用是什么?
( 井目 蛙光 窥短 天浅

河伯观海 (盲目自大)
阐述读书人要有见识的道理。
比较阅读
作者(出处) 朝代 主要内容
重点句子
一 《论语》 二 朱熹
春秋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学习方法、是知也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学习态度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
指导:课文中的读书方法虽好,但不 一定适合所有的人。每个人的学习情况不 一样,大家要根据自身实际选择适合自己 的读书方法,这样读书才能有效率。
示例:朱熹所提倡的“三到”读书法使 我受益匪浅。我每次读书时容易走神,对书 中的内容记得不深刻。采用“三到”读书法, 集中精力于书本,眼睛认真地看每一个字, 嘴巴随着眼睛的移动而大声诵读,这样一遍 下来,我竟然记住了绝大部分内容。
——[清]曾国藩
作者简介
曾国藩 (1811—1872), 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谥 文正,我国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 人物之一。曾国藩一生著述颇多, 但以《家书》流传最广,影响最 大。有《曾文正公全集》传于世。
朗读课文,疏通文义。
泛指知识阶层。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 第三要有恒。 恒心。
课后习题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朗读指导:朗读文言文,首先要把握停顿,读 准节奏。文言文句式长短不一,意思也相对不容易 理解,因此为了正确地把握停顿,读准节奏,我们 除了理解字词句的含义之外,还应掌握一些简单的 语法知识,如辨别词性、划分句子成分等,更准确 地掌握停顿。其次要反复诵读,培养语感。
说。
余尝谓:读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曾经。
句意:我曾经说过: 读书有三到,就是心到、 眼到、口到。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 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随意。
句意:心思不在读书上,那么眼睛就不会 看仔细,既然思想和眼睛不集中,就只能随随 便便地诵读,绝对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 能长久。
B.流水
C.等级
三、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____知__道__就__是__知__道__,__不__知__道__就__是__不__知__道__,__这__ 才__是__真__正__的__智__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 ____既__然__思__想__和__眼__睛__不__集__中__,__就__只__能__随__随__便__ 便__地__诵__读__,__绝__对__不__能__记__住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