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原创]2011年《极限突破》地理:5.1《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配套课件(人教版八年级下)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案设计

秦皇岛市海港区第十五中学“预学练作”一体化教学设计八年级(下)地理学科第五章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编审:孙丙银教材说明1、教材编排说明本章教材是中国地理总论部分和中国区域部分的衔接点。
在八年级上册讲述中国地理概况、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的一般特征的基础上,开始进一步阐述我国不同地区的地理差异。
作为中国区域地理学习的开篇部分,本章只是对区域地理的宏观介绍。
主要的作用有两个:其一,从整体上把握区域的差异,为后面认识各分区地理特征作知识上的铺垫;其二,由于后面的区域选择不能过多,选择的区域尺度有大有小,先有了宏观整体认识之后,才能避免在具体区域的学习时以偏盖全。
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发挥其承上启下的作用。
2、知识技能与育人目标说明1)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2)运用地图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比较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
3、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经过上学期的中国地理总论部分的学习,对中国地理有了一定感知,也培养一些读图分析能力,因此,本课教学只要从学生的身边事例谈起,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充分地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力,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大胆放手,只起到引导作用,本节课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重难点教学重点: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
教学难点:结合地图,使学生形成地理事物的空间概念。
导入:各位同学,新的学期又开始了,祝大家在新学期有更好的成绩,不过话说回来了,我们的学习地理范围越来越小,但是内容越来越细,越来越贴近生活。
我们回忆一下:初一从宇宙——地球——大洲——国家;初二上半年我们开始学习我们伟大的祖国,为了更多的了解祖国,我们将逐步进入崭新的学习,请大家翻到目录: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四大区域——省级区域——首先我们就学习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请大家齐读学习目标:1)明确秦岭—淮河一线的位置和地理意义;2)运用地图指出四大地理区域的范围,了解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
5.1《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第2课时)》教案(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

【学习目标】1、在地图上找到秦岭、淮河,领悟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2、知道地理区域划分类型有哪三类.3、记住四大地理区域的名称,并理解其划分依据.【自主学习】读课本完成下题1、地理区域分类( )( )( )2、长江三角洲、热带属于( )区域.3、工业区、经济特区属于( )区域4、完成活动题一、二位编码表示( )级行政区,三、四位编码表示( )级行政区,五、六位编码表示( )级行政区.5、我国四大地理区域( )( )( )( ).6、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分界线是( )一线7、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分界线是( ).8、( )线把青藏地区划分出来.9、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当堂检测】1、些列区域中,属于我国一级行政区的是()A 长春市B 东北地区C 内蒙古自治区D 北方地区2、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的界限突出的因素是()A 气候B 地形C 行政D 经济3、四大区域中,平均海拔最高的是()A 北方地区B 西北地区C 南方地区D 青藏地区4、不属于秦岭淮河的意义是()A 湿润地区和干旱地区的分界线B 亚热带与温带地区的分界线C 800mm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D 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5、早穿棉袄午穿纱描述的地区是()A 北方地区B 西北地区C 南方地区D 青藏地区6、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描述的是()A 内蒙古自治区B 西藏自治区C 南方地区D 东北地区7、邮政编码的数字中,表示省级行政区的()A 1、2 位B 3、4 位C 5、6位D 7、8 位8.下列属于自然区域的是()A东北三省 B珠江三角洲 C沪宁杭地区 D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分布图”,回答9~10题。
9.图中甲表示我国南方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该线大致与我国最接近A.1月00C等温线B.7月00C等温线C.1月300C等温线D.7月0C等温线10.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中,平均海拔最高的是A.西北地区B.南方地区C.青藏地区D.北方地区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分布图,完成11~13题。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作业设计方案》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作业设计方案一、设计背景:地理是一门钻研地球表面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学科,通过进修地理,可以更好地了解我们生活的环境和地球上的各种现象。
我国地大物博,拥有丰富的地理资源和多样的地理区域。
了解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对于深入了解我国地理环境和地域特点具有重要意义。
二、设计目标:1. 了解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标准和特点;2. 培养学生对地理环境的观察和分析能力;3. 提高学生对我国地理多样性的认识和理解;4. 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三、设计内容:1. 知识点讲解:通过教师讲解,介绍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标准和特点,包括东部沿海地区、长江流域地区、黄土高原地区和青藏高原地区。
2. 视频资料观看:播放相关视频资料,展示我国不同地理区域的自然风光和地貌特点,帮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各地区的地理特点。
3. 地图绘制: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通过绘制地图的方式展示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培养学生对地理空间的认知能力。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各地理区域的特点和差别,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5. 实地考察:如果条件允许,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深入了解我国各地理区域的地理环境和特色。
四、设计方式:1. 教师讲解+ 视频播放:结合教师讲解和视频资料展示,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标准和特点。
2. 地图绘制+ 小组讨论:让学生通过绘制地图和小组讨论的方式,加深对地理区域的认识和理解。
3. 实地考察+ 思维导图:如果条件允许,可以进行实地考察,并让学生通过思维导图整理所学知识,加深对地理区域的印象。
五、设计评判:1. 学生表现评判:通过观察学生在教室上的表现和参与情况,评判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水平和进修态度。
2. 作业评判:安置相关作业,包括地图绘制、小组讨论和思维导图等,评判学生对地理区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六、设计总结:通过本次作业设计,学生将能够全面了解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标准和特点,培养其对地理环境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提高其对我国地理多样性的认识和理解。
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章《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案

【课题】八下第五章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课型】新授课【课标要求】●在地图上指出四大地理区域的地理位置、范围,说出它们的分界线,了解区域划分的依据。
●在地图上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比较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
【教学目标】1.在地图上指出四大地理区域的地理位置、范围,说出它们的分界线,了解区域划分的依据。
(重点)2.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重点)【教学模式】先学后教、当堂达标【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诱思探究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12四大区域的界线和主导因素秦岭—淮河(气候)400毫米(夏季风)昆—祁—横(地形地势)3.课件展示图片引导学生总结‘秦结合上面几幅图片,观察下面所示红色分界线,说明其地理意义?这些分界线大致都经过哪里?教师结合学生就知及个人的经历【当堂达标】约15分钟1.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与________(山脉)、______(河流)一致。
2.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是影响的界线,大致与_____mm 等降水量线一致。
3.青藏地区与西北地区及北方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与 ______和______地势阶梯分界线一致。
4.秦岭主要位于 ( )A .河南省 B .山东省 C .山西省 D .陕西省 5.“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作为界线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 .南北方的界线 B .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的界线 C .西北地区与青藏地区的界线 D .第一阶梯与第二阶梯的界线6.“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冈底斯山”作为界线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界线 B .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界线 C .第一阶梯与第二阶梯的界线 D .400mm 年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 7.下列省级行政单位中,位于秦岭─淮河一线北侧的是( ) A .河南 B .山西 C .湖北 D .四川8.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界线的确定,主导因素是( )A .纬度位置B .地势高低C .交通条件D .受夏季风影响程度 9.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界线的确定,主导因素是( )A .纬度位置B .地形因素C .气候条件D .海陆位置 10.青藏地区与其他三区域界线的确定,主导因素是( )A .地形因素B .纬度位置C .交通条件D .受夏季风影响程度11. (1)图中A 是北方地区,B 是_______地区,A 、B 两区以秦岭、_______河为界。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5.1《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参考教案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参考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初步理解区域划分的原因及相应的地理区域类型;♦在简单地图上进行区域划分;♦在地图上找出四大区域的地理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掌握四大地理区域的特征;♦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意义。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观察判断能力和主动探究能力;♦使学生初步掌握地理事物的划分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二、教学重点♦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掌握秦岭——淮河一线的重要地理意义。
三、教学难点♦结合地图,使学生形成地理事物的空间概念。
四、教学方法读图观察、归纳法、启发式讲述、学生活动、探究。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本章的题目,认识本章要阐述解决的问题。
(从整体上把握本章,以便掌握本章的知识脉络。
)教师:所谓的差异就是不同的地方不一样的地方,指的是自然和人文方面。
中国的地理差异当然是中国不同地区自然和人文不一样的地方。
过渡:对于区域有一定的理解后我们来学习第五章的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展示幻灯片)(二)新课思考:区域的概念;区域的分类。
请同学们阅读认识不同的地理区域。
(展示片)合作完成以下问题。
最后每组选一名代表陈述结果。
1.图中四名同学分别描述了自己家乡的区域特征,请同学们找出有关区域的术语;并分类。
2.有哪些区域类型?3.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地理区域呢?每组学生代表,陈述结果,教师汇总:(展示片)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②牧区——③东南沿海——④经济特区——⑤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⑥热带——⑦旅游区——⑧长江三角洲——⑨农业区——⑩工业区——自然区域:③⑥⑧经济区域:②④⑦⑩行政区域:①③⑤教师总结:它们是根据不同的需要划分的。
想一想:一个地区只能属于一个地理区域吗,可以同时兼有多重“身份”吗?学生思考后回答:不是,可以。
教师:地理区域不仅可以划分为多种类型,而且同一类型的区域,还可以划分出不同尺度或不同级别的区域。
《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章复习》示范课教学设计【地理人教八下】

《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说出四大地理区域的范围、划分依据及地理差异;2.掌握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2.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教学难点】描述区域的地理特征。
三、教学策略本章内容是整个八年级下册知识的铺垫。
本章复习要把学生对区域差异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的程度,理解区域划分的作用,掌握区域划分的基本方法,学会通过比较的方式了解我国的宏观区域差异。
这就需要学生通过已有的读图能力、析图能力来分析区域差异问题。
复习过程通过地图贯穿,学生需要识记最基本的四大地理区域的范围、分界线以及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和南北方区域的差异。
对于区域划分的主导因素需要学生通过理解分界线的意义来掌握。
这部分内容需要灵活运用,不只是停留在简单的记忆上。
对于难点部分描述区域地理的特征,这部分内容通常以解答题呈现,需要学生熟练掌握答题方法。
四、教学流程1:关于秦岭—淮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与年均温0℃等温线基本一致B.是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分界线C.与年平均降水量800mm等降水量线基本一致D.是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2: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界线主导因素是:()A、地形B、降水C、气候D、地势读图5.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图为青藏地区B.乙图大部分地区农作物一年一熟C.丙图位于地势的第一级阶梯D.丁图是亚洲许多大河的发源地4: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的分界线是()A.秦岭--淮河线B.昆仑山--祁连山线C.青藏高原边缘线D.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5: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依据是()A.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B.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差异C.年降水量的分布D.0℃等温线的分布答案:A;C;D;B;B中考真题1.对四大地理区域农业特征描述正确的是()A.北方地区-重要的水田农业区B.南方地区-重要的旱作农业区C.西北地区-牧区和河谷农业区D.青藏地区-高寒牧区和河谷农业区2.读图“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局部示意图”,秦岭—淮河以南多为水田,以北多为旱地,主要影响因素是()A.地形B.水源C.土壤D.热量3.下列诗句能反映南方地区景色的是()A.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B.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C.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D.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4.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简图,甲、乙两区域相比,甲地区农业生产的优势条件是()A.气候干旱,病虫害少B.海拔较低,气温较高C.光热条件好,水源充足D.夏季气温高,晴天多,光照强5.下列关于四大地理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A.④区传统民居为蒙古包,适应游牧生活B.④区沙尘暴气象灾害频发C.④区最显著的自然特征是“高、寒”D.④区年降水量一般少于800mm答案:D;B;D;D;D五、课程小结。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一节《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学设计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一节《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理解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依据。
-掌握四大地理区域的名称及位置。
-学会读图分析地理区域的差异。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读图、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和分析能力。
-引导学生运用比较法分析区域差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强学生对我国地域辽阔、区域差异显著的认识。
-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依据和界限。
-四大地理区域的特点。
2.教学难点:-理解地理要素对区域划分的综合影响。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读图分析法、小组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展示不同地区的景观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我国地域差异,引出课题。
2.讲解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结合地图和相关资料,详细讲解气候、地形、土壤等因素对区域划分的影响。
3.认识四大地理区域展示四大地理区域的地图,让学生指出并记住各区域的位置和名称。
4.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各区域的主要特点和差异。
5.汇报交流各小组选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教师点评和补充。
6.课堂练习通过一些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课堂总结归纳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8.布置作业让学生绘制四大地理区域示意图并标注主要特征。
教学反思在教学中,利用丰富的图片和地图,较好地帮助学生理解了区域划分的依据和四大地理区域。
小组讨论环节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但需加强引导,确保讨论的有效性。
对于一些抽象的概念,如划分依据的综合影响,还需要进一步深入讲解和举例说明。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提供更多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区域差异。
同时,要加强对学生绘图等实践能力的培养。
中图版初一下册地理教案:《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中图版初一下册地理教案:《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1、读图分析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2、举例理解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运用地图、实例体会和理解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比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主要差异,培养学生全局统筹观念,体会到区域之间存在着巨大差异的重要性。
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教学难点】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及南北两侧的主要差异。
我国北方和南方的自然环境有着明显的差异。
你或许能说出南、北方自然环境之间的很多差异,但是你知道这些差异的明显界线在什么地方吗?【二】新课学习〔一〕秦岭—淮河线1. 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读图,找出秦岭—淮河线。
〔如图〕视频:«秦岭——南北分界线»秦岭:秦岭横亘于我国中部,东西绵延1500千米,海拔为1500~2500米。
[来源:ZXXK]拓展延伸:秦岭的〝贡献〞秦岭东西延伸,挡住了由东南往西北太平洋吹来的季风带来的水汽,使秦岭以北气候干旱,黄土飞扬,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是其典型的景观。
而秦岭以南那么降雨丰沛,形成一派江南景象。
黄土高原给人以苍凉和贫瘠的感觉,但秦岭以南的汉中和四川盆地那么完全享受着秦岭的庇护和恩惠,是秦岭挡住了北方频频南下的冷空气,造就了汉中盆地和〝天府之国〞——四川盆地的富裕。
淮河:发源于河南桐柏山,下游分别注入长江和黄海,全长约1000千米。
〔1〕1月份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读图,秦岭—淮河线是1月份多少℃等温线通过的地方?〔0℃〕出示图片:秦岭以北冬季景观、秦岭以南冬季景观。
〔2〕800mm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读图,秦岭—淮河线大约是多少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800m m等降水量线〕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北上,遇到秦岭抬升,使得秦岭以南易形成降水,秦岭以北降水明显减少。
〔3〕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自然差异活动:比较观察以下图中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自然地理状况有什么差异,这些差异主要是通过哪些自然地理要素表现出来的?差异一:冬季河流有无封冻秦岭—淮河线以北河流有封冻期、秦岭—淮河线以南河流无封冻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