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7 遗传的基本定律和伴性遗传(命题猜想)-2018年高考生物命题猜想与仿真押题(解析版)

合集下载

2022年高考生物命题猜想与仿真押题——专题07 遗传的分子基础(仿真押题)(解析版)

2022年高考生物命题猜想与仿真押题——专题07 遗传的分子基础(仿真押题)(解析版)

1.在肺炎双球菌感染小鼠的试验中,下列试验结果不正确的是()A.注射R型菌后,小鼠不死亡B.注射S型菌后,小鼠死亡,从小鼠体内能分别出活的S型细菌C.注射R型菌及热处理的S型菌后,小鼠死亡,从小鼠体内只能分别出活的S型细菌D.注射S型菌及热处理的R型菌后,小鼠死亡,从小鼠体内只能分别出活的S型菌【答案】 C2.如图是人体细胞中某DNA片段结构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X”代表磷酸基,“A”代表腺苷B.DNA复制时,图中“N”键首先全部断开C.DNA转录时,需要DNA聚合酶、解旋酶等催化D.DNA聚合酶和DNA连接酶都能催化“M”键的形成【解析】图中的“A”代表腺嘌呤,而腺苷包括腺嘌呤和核糖,故A错误;DNA复制是边解旋边复制的过程,氢键是逐步断开的,故B错误;DNA转录时,需要RNA聚合酶、不需要DNA聚合酶和解旋酶,故C错误;DNA聚合酶和DNA连接酶的作用部位都是磷酸二酯键,故D正确。

【答案】 D3.假定某高等生物体细胞内染色体数是20条,其中染色体中的DNA用3H标记,将该体细胞放入不含有标记的培育液中连续培育2代,则在其次次有丝分裂后期,每个细胞中没有被标记的染色体数为() A.5条B.40条C.20条D.10条【解析】DNA有两条链,由于是半保留复制,第一次有丝分裂后所得的DNA分子中有一条链被3H 标记,另一条链中不含3H,这样的一条DNA分子在不含有标记的环境中再复制一次,将得到两条DNA分子,其中一个DNA分子的两条链均不被标记,而另一条DNA分子中有一条链被标记。

由于有丝分裂后期的染色体数目加倍,所以在40条染色体中有20条被标记,另外20条没有被标记。

【答案】 C4.假设一个双链均被32P标记的噬菌体DNA由5 000个碱基对组成,其中腺嘌呤占全部碱基的20%,用这个噬菌体侵染只含有31P的大肠杆菌,共释放出100个子代噬菌体,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噬菌体增殖需要大肠杆菌供应原料、能量和酶等B.DNA中含32P和只含31P的子代噬菌体的比例是1∶49C.该过程至少需要2.97×105个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D.噬菌体和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水解分别得到4种和8种核苷酸【答案】 D5.真核细胞内RNA的酶促合成过程如图所示。

高三伴性遗传知识点

高三伴性遗传知识点

高三伴性遗传知识点遗传学是生物学的重要分支之一,研究个体之间遗传信息的传递和变化规律。

而伴性遗传是遗传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主要描述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与该基因表型表达之间的关系。

本文将对高三伴性遗传的知识点进行论述,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概念以及其在遗传学中的应用。

一、伴性遗传的基本原理伴性遗传最早由著名的遗传学家摩尔根(Thomas Hunt Morgan)发现,他通过对果蝇的研究,发现有些性状是与性别相联络的,也就是与染色体的性别决定区域相同。

二、伴性遗传的特点与规律1. 伴性遗传通常由一个位点上的基因影响;2. 伴性遗传的现象通常在雄性表现出来;3. 伴性遗传是因为伴随着雌雄性染色体的差异,导致不同性别个体的表达差异。

三、伴性遗传的机制伴性遗传的机制主要涉及到两个方面: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以及遗传物质的性别决定。

1. 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伴性遗传的基因通常位于性染色体的非交叉区域上,因此sex-linkage也称为染色体连锁。

2. 遗传物质的性别决定在人类中,女性拥有两个X染色体,而男性则拥有一个X染色体和一个Y染色体。

当X染色体上携带有伴性遗传的基因时,只要男性携带该基因,即可在表型上表现出来。

因为男性只有一个X染色体,其所携带伴性遗传基因无法与另一个X染色体上的基因进行抵消。

四、伴性遗传的疾病和案例伴性遗传的特点使得一些疾病主要发生在男性,并且往往具有家族性遗传。

1. 血友病血友病是由于凝血因子基因突变导致的出血性疾病,通常伴随族内成员之间传递。

男性因只有一个X染色体,即使携带一个突变的凝血因子基因也会表现出疾病。

2. 红绿色盲红绿色盲是一种常见的色觉缺陷疾病,主要影响男性。

该疾病由于X染色体上的视蛋白基因突变导致。

五、伴性遗传的研究方法与应用1. 连锁图通过连锁图可以画出染色体上各个基因的相对位置,进而研究基因之间的共真和交换频率。

2. 疾病的预防和诊断了解伴性遗传的规律和机制,可以为一些伴性遗传疾病的预防和诊断提供依据。

2018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三小专题7遗传的基本定律和伴性遗传

2018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三小专题7遗传的基本定律和伴性遗传


现有一只长毛雌兔,所生的一窝后代中雌兔全为短毛,
则子代雌兔的基因型为
,为什么?
(3)现用多对基因型杂合的亲本杂交,F1 长毛兔与
短毛兔的比例为

解析:(1)由于控制某种安哥拉兔长毛(HL)和短
毛(HS)的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因此不是伴性遗
传。
(2)由题意知 HL 控制长毛,雄兔中 HL 对 HS 为显 性,因此基因型为 HLHS 中的雄兔的表现型是长毛;雌兔 中 HS 对 HL 为显性,因此长毛雌兔的基因型是 HLHL,长 毛雌兔所生的后代都含有 HL 基因,后代中雌兔全为短毛 的基因型是 HSHL。(3)HLHS×HSHL→HLHL∶HLHS∶HSHS =1∶2∶1,雄兔中 HLHL、HLHS 是长毛,
解析:红花高茎圆形果(A B T)植株与隐性性 状的白花矮茎长形果(aabbtt)植株测交,子一代的表现 型及其比例是:红花矮茎圆形果∶白花高茎圆形果∶红 花矮茎长形果∶
白花高茎长形果=1∶1∶1∶1,分析 3 对性状分析 红花与矮茎性状、白花与高茎性状一直在一起,而它们 与圆形、长形是自由组合的,说明 A 与 b 连锁,a 与 B 连锁,而 T 与 t 在另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如选项 D 所示。
(4)若实验 3 中的子代自交,理论上,下一代的表 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 2 中得到的子代无毛黄肉的基因型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由实验一:有毛 A 与无毛 B 杂交,子一 代均为有毛,说明有毛为显性性状,双亲关于果皮毛色 的基因均为纯合的;由实验三:白肉 A 与黄肉 C 杂交, 子一代均为黄肉,据此可判断黄肉为显性性状;双亲关 于果肉颜色的基因均为纯合的;在此基础上,依据“实验 一中的白肉 A 与黄肉 B 杂交,

2018版高考生物二轮板块二 专题七 遗传的基本定律和伴性遗传 Word版含解析

2018版高考生物二轮板块二 专题七 遗传的基本定律和伴性遗传 Word版含解析

专题七遗传的基本定律和伴性遗传[考纲要求]1.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Ⅱ)。

2.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Ⅱ)。

3.伴性遗传(Ⅱ)。

4.人类遗传病的类型(Ⅰ)。

5.人类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Ⅰ)。

6.人类基因组计划及意义(Ⅰ)。

构网络·核心知识串联—————————————————————————————1.判断下列有关遗传定律叙述的正误(1)孟德尔通过测交实验发现了性状分离现象。

(×)提示:孟德尔通过子一代杂种自交实验发现了性状分离现象。

(2)一对杂合的黑色豚鼠交配,一胎产仔4只,一定为3黑1白。

(×)提示:一对杂合黑色豚鼠交配,子代表现型为黑色∶白色=3∶1。

这种比例的前提是子代的数量很多,并且交配后的受精卵都能发育成新个体。

而本题的子代只有4只,所以子代的性状分离比不一定为3∶1。

(3)纯合子自交后代都是纯合子,杂合子自交后代都是杂合子。

(×)提示:纯合子自交不发生性状分离,子代也均为纯合子,但是杂合子自交,子代有纯合子也有杂合子。

如Aa自交,子代基因型有AA、Aa和aa。

(4)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提示:发生自由组合的基因为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而不是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

(5)遗传定律发生在受精过程中。

(×)提示:遗传定律发生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

(6)在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F1黄色圆粒豌豆(YyRr)自交产生F2。

其中,F1产生基因型YR的卵和基因型YR的精子数量之比为1∶1。

(×) 提示:F1产生基因型YR的卵比基因型YR的精子数量少得多。

(7)白化病遗传中,基因型为Aa的双亲产生一正常个体,其为白化病基因携带者的概率是1/2。

(×)提示:基因型为Aa的双亲产生一正常个体,其基因型只有两种可能:AA或Aa,比例为1∶2,故其为白化病基因携带者的概率为2/3。

专题08 遗传的基本定律和伴性遗传(命题猜想)-2017年高考生物命题猜想与仿真押题(原卷版)

专题08 遗传的基本定律和伴性遗传(命题猜想)-2017年高考生物命题猜想与仿真押题(原卷版)

【考向解读】1.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Ⅱ)2.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Ⅱ)3.伴性遗传(Ⅱ)4.人类遗传病的类型(Ⅰ)5.人类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Ⅰ)6.人类基因组计划及意义(Ⅰ)7.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高频考点:基因的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和伴性遗传低频考点: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和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命题热点突破一】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例1、(2016·高考全国丙卷)用某种高等植物的纯合红花植株与纯合白花植株进行杂交,F1全部表现为红花。

若F1自交,得到的F2植株中,红花为272株,白花为212株;若用纯合白花植株的花粉给F1红花植株授粉,得到的子代植株中,红花为101株,白花为302株。

根据上述杂交实验结果推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F2中白花植株都是纯合体B.F2中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有2种C.控制红花与白花的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D.F2中白花植株的基因型种类比红花植株的多【方法规律】用分离定律解决自由组合问题1.方法:首先将自由组合定律问题转化为若干个分离定律问题。

在独立遗传的情况下,有几对基因就可分解为几个分离定律问题,如AaBb×Aabb可分解为如下两个分离定律:Aa×Aa;Bb×bb。

2.题型(1)配子类型的问题①具有多对等位基因的个体,在减数分裂时,产生配子的种类数是每对基因产生配子种类数的乘积。

②多对等位基因的个体产生某种配子的概率是每对基因产生相应配子概率的乘积。

(2)基因型类型的问题①任何两种基因型的亲本相交,产生的子代基因型的种类数等于亲本各对基因单独相交所产生基因型种类数的乘积。

②子代某一基因型的概率是亲本每对基因杂交所产生相应基因型概率的乘积。

(3)子代表现型种类的问题。

(4)子代基因型、表现型的比例。

【变式探究】(2016·高考全国甲卷)某种植物的果皮有毛和无毛、果肉黄色和白色为两对相对性状,各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前者用D、d表示,后者用F、f表示),且独立遗传。

高考生物(考点解读命题热点突破)专题08遗传的基本定律和伴性遗传

高考生物(考点解读命题热点突破)专题08遗传的基本定律和伴性遗传

专题08 遗传的基本定律和伴性遗传【考向解读】1.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Ⅱ)2.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Ⅱ)3.伴性遗传(Ⅱ)4.人类遗传病的类型(Ⅰ)5.人类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Ⅰ)6.人类基因组计划及意义(Ⅰ)7.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高频考点:基因的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和伴性遗传低频考点: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和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命题热点突破一】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例1、(2016·高考全国丙卷)用某种高等植物的纯合红花植株与纯合白花植株进行杂交,F1全部表现为红花。

若F1自交,得到的F2植株中,红花为272株,白花为212株;若用纯合白花植株的花粉给F1红花植株授粉,得到的子代植株中,红花为101株,白花为302株。

根据上述杂交实验结果推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F2中白花植株都是纯合体B.F2中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有2种C.控制红花与白花的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D.F2中白花植株的基因型种类比红花植株的多【答案】D【方法规律】用分离定律解决自由组合问题1.方法:首先将自由组合定律问题转化为若干个分离定律问题。

在独立遗传的情况下,有几对基因就可分解为几个分离定律问题,如AaBb×Aabb可分解为如下两个分离定律:Aa×Aa;Bb×bb。

2.题型(1)配子类型的问题①具有多对等位基因的个体,在减数分裂时,产生配子的种类数是每对基因产生配子种类数的乘积。

②多对等位基因的个体产生某种配子的概率是每对基因产生相应配子概率的乘积。

(2)基因型类型的问题①任何两种基因型的亲本相交,产生的子代基因型的种类数等于亲本各对基因单独相交所产生基因型种类数的乘积。

②子代某一基因型的概率是亲本每对基因杂交所产生相应基因型概率的乘积。

(3)子代表现型种类的问题。

(4)子代基因型、表现型的比例。

【变式探究】(2016·高考全国甲卷)某种植物的果皮有毛和无毛、果肉黄色和白色为两对相对性状,各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前者用D、d表示,后者用F、f表示),且独立遗传。

高考生物创新方案第2讲 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伴性遗传

高考生物创新方案第2讲  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伴性遗传
备考基础要打牢 命题热点全知晓 课 堂 落 实 训 练 课 下 提 能 训 练
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伴性遗传
结束
2.判断有关遗传概率计算叙述的正误 (1)在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F1黄色圆粒豌豆(YyRr) 自交产生F2。其中,F1产生基因型为YR的卵子和基因型为YR 的精子数量之比为1∶1 ( ×)
备考基础要打牢 命题热点全知晓 课 堂 落 实 训 练 课 下 提 能 训 练
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伴性遗传
结束
(4)孟德尔巧妙设计的测交方法只能用于检测F1的基因型 ( ×) 提示:测交方法可以检测子一代的基因型及其产生配子的种类
及比例,也能检测某一显性个体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 (5)若用玉米为实验材料验证孟德尔分离定律,其中所选实验材料
不相符,只能说明孟德尔定律也具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如两对 等位基因为连锁关系时不符合孟德尔定律。
备考基础要打牢 命题热点全知晓 课 堂 落 实 训 练 课 下 提 能 训 练
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伴性遗传
结束
Hale Waihona Puke (3)将2株圆形南瓜植株进行杂交,F1收获的全是扁盘形南瓜;F1 自交,F2获得137株扁盘形、89株圆形、15株长圆形南瓜。假 设相关基因为A、a与B、b,则亲代圆形南瓜植株的基因型分 别是AABB和aabb (×) 提示:两株圆形南瓜植株进行杂交,F1收获的全是扁盘形南瓜,
提示:每对性状分开计算,运用乘法原理,只要是有一个亲 本控制性状的基因是杂合的,则子代中关于该基因的基因型 1/2杂合,1/2纯合,所以这两个个体交配,亲本控制性状的基 因四对均有杂合,DD与dd后代一定是杂合,所以子代中有一 对等位基因杂合其余纯合的个体为1/2× 1/2×1/2× 1/2=1/16。

2018届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专题七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伴性遗传复习指导课件

2018届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专题七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伴性遗传复习指导课件

交得到的F1中雄性个体与反交得到的F1中雄性个体有眼/无眼、正常刚毛/小刚毛
这两对相对性状的表现均不同,则证明这两对等位基因都位于X染色体上。
[ 解析]
(1)实验思路:要确定三对等位基因是否分别位于三对染色体上,
根据实验材料,可将其拆分为判定每两对等位基因是否位于两对染色体上,如 利用①和②杂交,得到F1,再让 F1雌雄个体自由交配,观察 F2的表现型及比例 来判定基因A/a和B/b是否位于两对染色体上。同理用②和③杂交判定基因E/e和 B/b是否位于两对染色体上,用①和③杂交判定基因E/e和A/a是否位于两对染色
体上。
预期实验结果(以判定基因A/a和B/b是否位于两对染色体上为例,假定不发 生染色体变异和染色体交换 ) :① aaBBEE×②AAbbEE→F眼正常刚毛︰有眼小刚毛︰无眼正常刚毛︰无
考情
由五年的考频可以看出本专题在全国卷高考中考 查的主要内容是基因的分离定律,伴性遗传和基因的 自由组合定律,特别是基因的分离定律和伴性遗传考 查的频度最高。在每年的试题中,本专题是必考内 容,且试题的难度大,分值高,区分度大。 本专题是应用型知识,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 复习本专题时,首先要理解基因遗传的两定律研究的 对象和实质及伴性遗传的机理。在此基础上,对各类 遗传应用题进行归类,总结各类遗传应用题的解题的 方法。人类遗传病的类型主要结合遗传定律和伴性遗 传来复习。
知识网络构建
考 向 梳 理
考向一
孟德尔两大遗传定律的应用
1.(2017·全国卷Ⅱ)若某哺乳动物毛色由3对位于常染色体上的、独立分配
的等位基因决定,其中,A基因编码的酶可使黄色素转化为褐色素;B基因编码 的酶可使该褐色素转化为黑色素;D基因的表达产物能完全抑制A基因的表达; 相应的隐性等位基因a、b、d的表达产物没有上述功能。若用两个纯合黄色品种 的动物作为亲本进行杂交,F1均为黄色, F2中毛色表现型出现了黄︰褐︰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向解读】1.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Ⅱ)2.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Ⅱ)3.伴性遗传(Ⅱ)4.人类遗传病的类型(Ⅰ)5.人类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Ⅰ)6.人类基因组计划及意义(Ⅰ)7.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高频考点:基因的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和伴性遗传低频考点: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和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命题热点突破一】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例1、(2017年海南卷,20)遗传学上的平衡种群是指在理想状态下,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都不再改变的大种群。

某哺乳动物的平衡种群中,栗色毛和黑色毛由常染色体上的1对等位基因控制。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多对黑色个体交配,每对的子代均为黑色,则说明黑色为显性B.观察该种群,若新生的栗色个体多于黑色个体,则说明栗色为显性C.若该种群栗色与黑色个体的数目相等,则说明显隐性基因频率不等D.选择1对栗色个体交配,若子代全部表现为栗色,则说明栗色为隐性【答案】C【变式探究】 (2016·高考全国丙卷)用某种高等植物的纯合红花植株与纯合白花植株进行杂交,F1全部表现为红花。

若F1自交,得到的F2植株中,红花为272株,白花为212株;若用纯合白花植株的花粉给F1红花植株授粉,得到的子代植株中,红花为101株,白花为302株。

根据上述杂交实验结果推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F2中白花植株都是纯合体B.F2中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有2种C.控制红花与白花的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D.F2中白花植株的基因型种类比红花植株的多【解析】选D。

本题的切入点在“若用纯合白花植株的花粉给F1红花植株授粉,得到的子代植株中,红花为101株,白花为302株”上,相当于测交后代表现出1∶3的分离比,可推断该相对性状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两对基因独立遗传。

设相关基因为A、a和B、b,则A_B_表现为红色,A_bb、aaB_、aabb表现为白色,因此F2中白花植株中有纯合体和杂合体,故A项错误;F2中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有AaBb、AABB、AaBB、AABb4种,故B项错误;控制红花与白花的两对基因独立遗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故C项错误;F2中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有5种,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有4种,故D项正确。

【方法规律】用分离定律解决自由组合问题1.方法:首先将自由组合定律问题转化为若干个分离定律问题。

在独立遗传的情况下,有几对基因就可分解为几个分离定律问题,如AaBb×Aabb可分解为如下两个分离定律:Aa×Aa;Bb×bb。

2.题型(1)配子类型的问题①具有多对等位基因的个体,在减数分裂时,产生配子的种类数是每对基因产生配子种类数的乘积。

②多对等位基因的个体产生某种配子的概率是每对基因产生相应配子概率的乘积。

(2)基因型类型的问题①任何两种基因型的亲本相交,产生的子代基因型的种类数等于亲本各对基因单独相交所产生基因型种类数的乘积。

②子代某一基因型的概率是亲本每对基因杂交所产生相应基因型概率的乘积。

(3)子代表现型种类的问题。

(4)子代基因型、表现型的比例。

【变式探究】(2016·高考全国甲卷)某种植物的果皮有毛和无毛、果肉黄色和白色为两对相对性状,各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前者用D、d表示,后者用F、f表示),且独立遗传。

利用该种植物三种不同基因型的个体(有毛白肉A、无毛黄肉B、无毛黄肉C)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有毛白肉A×无毛黄肉B 无毛黄肉B×无毛黄肉C↓↓有毛黄肉∶有毛白肉为1∶1 全部为无毛黄肉实验1 实验2有毛白肉A×无毛黄肉C↓全部为有毛黄肉实验3回答下列问题:(1)果皮有毛和无毛这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为_____,果肉黄色和白色这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为__________。

(2)有毛白肉A、无毛黄肉B和无毛黄肉C的基因型依次为________。

(3)若无毛黄肉B自交,理论上,下一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

(4)若实验3中的子代自交,理论上,下一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

(5)实验2中得到的子代无毛黄肉的基因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有毛黄肉(2)DDff、ddFf、ddFF (3)无毛黄肉∶无毛白肉=3∶1 (4)有毛黄肉∶有毛白肉∶无毛黄肉∶无毛白肉=9∶3∶3∶1 (5)ddFF、ddFf【命题热点突破二】遗传定律应用中的异常分离比问题例2、(2017年新课标Ⅱ卷,6)若某哺乳动物毛色由3对位于常染色体上的、独立分配的等位基因决定,其中:A基因编码的酶可使黄色素转化为褐色素;B基因编码的酶可使该褐色素转化为黑色素;D基因的表达产物能完全抑制A基因的表达;相应的隐性等位基因a、b、d的表达产物没有上述功能。

若用两个纯合黄色品种的动物作为亲本进行杂交,F1均为黄色,F2中毛色表现型出现了黄∶褐∶黑=52∶3∶9的数量比,则杂交亲本的组合是()A.AABBDD×aaBBdd,或AAbbDD×aabbddB.aaBBDD×aabbdd,或AAbbDD×aaBBDDC.aabbDD×aabbdd,或AAbbDD×aabbddD.AAbbDD×aaBBdd,或AABBDD×aabbdd【答案】D【解析】由题可以直接看出F2中毛色表现型出现了黄∶褐∶黑=52∶3∶9的数量比,F2为52+3+9=64份,可以推出F1产生雌雄配子各8种,即F1的基因型为三杂AaBbDd,只有D选项符合。

或者由黑色个体的基因组成为A_B_dd,占9/64=3/4×3/4×1/4,可推出F1的基因组成为AaBbDd;或者由褐色个体的基因组成为A_bbdd,占3/64=3/4×1/4×1/4,也可推出F1基因组成为AaBbDd,进而推出D选项正确。

【变式探究】玉米的宽叶(A)对窄叶(a)为显性,宽叶杂交种(Aa)玉米表现为高产,比纯合显性和隐性品种的产量分别高12%和20%;玉米有茸毛(D)对无茸毛(d)为显性,有茸毛玉米植株表面密生茸毛,具有显著的抗病能力,该显性基因纯合时植株在幼苗期就不能存活。

两对基因独立遗传。

高产有茸毛玉米自交产生子代,则子代的成熟植株中( )A.有茸毛与无茸毛比为3∶1B.有9种基因型C.高产抗病类型占1/4D.宽叶有茸毛类型占1/2【答案】 D【方法技巧】性状分离比出现偏离的原因分析1.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杂合子自交:Aa×Aa→1AA∶2Aa∶1aa(1)2∶1⇒显性纯合致死,即AA个体不存活。

(2)全为显性⇒隐性纯合致死,即aa个体不存活。

(3)1∶2∶1⇒不完全显性,即AA、Aa、aa的表现型各不相同。

2.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现象:(1)非等位基因间的相互作用观察F2的表现型比例,若表现型比例之和是16,如9∶7、13∶3、12∶3∶1、1∶4∶6∶4∶1等,即不管以什么样的比例呈现,都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将异常分离比与正常分离比(9∶3∶3∶1)进行对比,分析合并性状的类型。

如9∶3∶4可认定为9∶3∶(3∶1),即比值“4”为后两种性状合并的结果。

(2)基因连锁与互换现象若基因型为AaBb自交后代出现四种表现型,但比例为两多两少(如42%∶42%∶8%∶8%)或测交后代表现两种表现型,比例为1∶1,则说明基因A、B位于一条染色体上,基因a、b位于另一条同源染色体上,如图所示。

【变式探究】果蝇直翅、弯翅基因(A、a)和有眼、无眼基因(B、b)均位于4号常染色体上,两对基因位置临近紧密连锁。

研究人员利用纯合的弯翅有眼、直翅无眼和弯翅无眼果蝇进行下列杂交实验:杂交一:弯翅有眼×直翅无眼→直翅有眼杂交二:杂交一的子代直翅有眼♀×弯翅无眼♂→?(1)杂交二产生的子代的表现型为________________。

(2)杂交二实验中出现了一个意外的表现型为直翅有眼的雌性后代。

一种可能的原因是其亲本中的________在产生配子的过程中,发生了____________________交换。

若符合上述解释,理论上则还可能出现另一种表现型为________的子代。

另一种可能原因是杂交二子代出现的直翅有眼雌蝇发生了染色体数目变异。

为验证此推测,研究人员将该雌蝇与表现型为________雄蝇测交,结果子代出现了4种表现型,分别是直翅有眼、弯翅有眼、直翅无眼、弯翅无眼。

由此说明该雌蝇的母本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有部分________细胞未能正常分裂而产生基因组成为________的配子,由该配子受精后形成意外出现的直翅有眼雌蝇。

【解析】(1)杂交一组合亲本aaBB×AAbb,子代AaBb根据亲本基因型判断,其中a和B连锁,A和b连锁,杂交组合二中杂交一的子代AaBb×aabb杂交,其中AaBb的配子为aB和Ab,aabb的配子为ab,则后代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表现型分别为弯翅有眼、直翅无眼。

(2)由于只有母本具有直翅和有眼基因,则直翅有眼的雌性后代的出现是母本AaBb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的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了交叉互换,导致部分染色体上A和B、a和b连锁,产生AB和ab的配子,则除了AaBb直翅有眼个体外,还有aabb弯翅无眼个体。

第二种杂交二子代出现的直翅有眼雌蝇发生了染色体数目变异导致,直翅有眼AaBb的雌性测交,则需与弯翅无眼aabb的个体进行交配,子代四种基因型的出现从染色体数目变异角度分析,是因为母本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未发生分离,含A、a、B、b的染色体移动到同一侧,产生基因组成为AaBb和O的两种配子,其中AaBb的配子和雄配子ab结合后代为AaaBbb为直翅有眼,O的配子与ab结合为弯翅无眼。

【答案】(1)弯翅有眼和直翅无眼(2)母本(直翅有眼) 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弯翅无眼弯翅无眼初级卵母AaBb【命题热点突破三】伴性遗传和人类的遗传病例3、(2017年海南卷,22)甲、乙、丙、丁4个系谱图依次反映了a、b、c、d四种遗传病的发病情况,若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那么,根据系谱图判断,可排除由X染色体上隐性基因决定的遗传病是A. aB. bC. cD. d【答案】D【解析】X染色体上隐性基因决定的遗传病,如果女儿患病,父亲一定患病,故D可以排除。

【变式探究】(2016·高考全国甲卷)果蝇的某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G、g控制,且对于这对性状的表现型而言,G对g完全显性。

受精卵中不存在G、g中的某个特定基因时会致死。

用一对表现型不同的果蝇进行交配,得到的子一代果蝇中雌:雄=2∶1,且雌蝇有两种表现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