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原创教案: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高一政治上册教案:第二课第一节第二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四川省中江县仓山中学唐成虎(原创)一、从容说课:本课讲的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的主要内容一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 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所以 , 这一问题是本课的重点。
为使学生很好地把握重点 , 在教学方法上 ,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主要是教师讲解引导与学生阅读、讨论相结合 , 以期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具体做法如下 :首先 , 让学生谈谈家庭成员的工作及所在单位的性质 , 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 , 然后引出本节主题。
教师也可以了解学生对社会现象的关注程度并适时激发学生注意观察、思考社会现实。
其次 , 对于几种非公有制经济的学习 , 教师具体设问 , 指导学生自学 , 在此基础上 , 师生共同归纳 , 利用图表直观展示 , 以达到培养学生对比分析能力的目的。
第三 , 设置情景 ( 如幽默故事 " 父亲的无奈 ") 引发讨论 , 吸引学生主体参与 , 在争论中获得知识。
图表总结 , 体现知识之闹的联系 , 使学生不仅把握知识 , 而且能掌握学法。
总之 , 激发学生兴趣 , 活跃课堂气氛 , 提高学生能力 , 教会学生学习是本节教学的主体风格。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高考解析)该考点内容主要考查这样几个问题:①我国现阶段的非公有制经济及其各自的地位及作用。
②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的表现。
③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必然性二、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识记我国现阶段的主要非公有制形式,理解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及其依据。
2、能力方面:通过教学培养学生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辩证地看问题的能力。
3、觉悟方面:帮助学生增强改革意识,逐步树立社会主义必须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的观念。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2、如何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 制度?
(1)毫不动摇的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 济 (2)毫不动摇的鼓励、支持、引导非 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内涵
公有制经济地位、范围 公有制为主体 公有制经济主要形式及其作用 如何增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基 本 经 济 制 度
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体现
非公有制经济的主要形式以及作用 多种所有制 经济共同发 展 为什么要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 所有制共同发展 怎么样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 有制共同发展
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 组成部分、主体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1、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1)从根本上说,是由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 的客观规律决定的。
(2)具体来说,是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 情决定的。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 (3)实践证明,这一制度有利于生产力发展、 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 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3、混合所有制
几年前,某国有独资企业改制为股份有限公 司,注册总资本为90亿元人民币,国有资金占 80%,非公有资金占20%,总资本比股份制改造前 增加将近30亿元,企业的经济效益连年增长。
1、该股份有限公司是什么所有制类型的企业? 2、该股份有限公司是公有还是私有的? 3、公有制企业搞股份制改造有什么积极意义?
(一)表现形式—国有经济
含义:社会全体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 (以国家所有的形式存在)的公有制形式。 举例:中国中钢集团、中冶集团、中国铁 建、中国石油、中国电信、中国人寿 、一 汽集团、南方电网 ……
(一)表现形式—国有经济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地位体现在 第二、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 第二、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 控制国民经济命脉
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主导
(2)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政策 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
公有制为主体, 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1、我国的非公有制经济 个体经济:含义;作用; 个体经济:含义;作用;地位 非公有制经济 私营经济:含义;作用;地位 私营经济:含义;作用;
含义; 作用; 含义 作用; 资 中外合作 外商独资
公有制为主体, 2、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3、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 公有制为主体, 发展的必然性 发展的必然性 根本上说是由生产关系一定要生产力 (1)从根本上说是由生产关系一定要生产力 发展的客观规律决定的 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 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 (2)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 初级阶段的国情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 符合“三个有利于” (4)符合“三个有利于”原则
毛概判断题

判断分析题1.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答案】正确。
这一基本经济制度,是我们党根据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确定的。
第一,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把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第二,我国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第三,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只有深刻地认识我国国情,才能正确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意义。
2.非公有制经济不属于社会主义经济,它的发展可能构成对社会主义的威胁。
【答案】错误。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既包括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公有制经济,也包括不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非公有制经济。
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包含着非公有制经济在内。
在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积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不仅不会构成对社会主义的威胁,相反,有利于促进生产力和经济发展,扩大就业门路,吸纳和利用各种社会资源,满足人们的多样化需求,增加国家税收等等。
3.衡量我国现阶段所有制结构改革的成绩,就看非公有制经济成分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的大小。
【答案】错误。
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多层次性决定多种所有制结构。
为了克服我国原有所有制结构过于单一化的弊端,在公有制经济占主体条件下,适当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从而提高它们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是必要的。
但是,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的大小,要根据我国现实的生产力水平和客观需要来确定,不能简单地以它来衡量所有制结构改革的成绩。
4.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国有经济比重的减少,会影响我国社会的社会主义性质。
【答案】不正确。
(1)改革开放以来,个体、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的迅速发展,变单一的公有制为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调整和完善了所有制结构,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成果之一。
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教案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二经济与社会 (1)

必修2 第1、2课时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教学目标:1.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资料所有制,了解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含义、构成,理解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地位,理解国有经济的地位与作用。
2.分析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辨识不同经济实体所有制性质。
3.认同我国社会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增强经济制度自信。
教学重点: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原因。
教学难点: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主要体现;坚持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原因。
教学过程:一、公有制主体地位及其体现:1、阅读P2探究与分享,学生思考:小华在一天的学习和生活中享受了哪些产品和服务?由此可以得出什么结论?答:牙膏、牙刷、文具、课本、桌椅、食堂饭菜、电脑、水电、食堂阿姨提供的服务等,这些产品是劳动者生产和提供的,满足了小华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需要。
由此得出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人类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满足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需要,就必须进行物质资料生产。
物质资料生产离不开人的劳动和生产资料。
劳动是物质财富的源泉,也是价值的唯一源泉,生产资料是创造物质财富和价值的条件。
P3一2、复习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包括的要素3、学生根据所学知识,以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说明不同社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不同,得出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地位:P3二①-②①生产资料所有制在生产关系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是生产关系的核心,是经济制度的基础。
②占支配地位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着一个社会的基本性质和发展方向。
4、学生在课文中找出我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内容和地位:①内容: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②地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P3三①-②5、公有制经济的内容: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P3四6、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原因”,每组派一位代表发言。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第2册 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 济共同发展,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体现了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经济思想为科学指引,在坚持社会主义各项基本经济制度 的基础上,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公有制主体地位及其体现
1 公有制的地位、主要形式及其作用
以公有制为主体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制度的根本特征。公有制经 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它们是在国家长期发展历程中形成的,为国家建设、国防安全、人民生活 改善作出了突出贡献,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 得的辉煌成就,离不开公有制经济。
探究与分享四
1997年
党的十五大把“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确立为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明确提出“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2年
党的十六大提出:“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 济”,“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2012年
非公有制经济的形式 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和作用 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
结合材料,谈谈坚持和完善公有制经济是如何促进该村生产 力发展和共同富裕的。
公有制主体地位及其体现
2 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必然性
以公有制为主体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根本要求。生产资料公 有制适应社会化大生产要求,是社会主义国家对社会生产和经济 发展进行宏观调控的制度基础,有利于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公有制主体地位及其体现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有利于发挥各种所有制的长处, 调动不同经济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效利用各方面的资源, 取长补短,激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活力,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 展。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决定》,指出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的13个显著优势,其中第六个显著优势是“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起来,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显著优势”。
这一概括,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的实际国情结合起来,探索出一条崭新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之路,即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我国经济建设领域最大的制度优势。
而这一制度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所有制形式、分配方式、资源配置体制。
一、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形式优势要解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关于经济体制优势的论述,就要分析清楚我们目前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怎么来的,它的理论渊源是什么,它的制度特征是什么,它的制度优势体现在哪些方面。
事实上,今天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脱胎于马克思设想的社会主义制度。
在马克思的理论体系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有三根最重要的“柱子”:生产资料的公有制、按劳分配的分配制度、计划经济的经济体制。
这三根“柱子”,今天很多党员干部已经不甚理解,尤其是第三根“柱子”——计划经济的经济体制的基本内涵和理论来源。
实际上,在马克思的理论体系里,社会主义是要实行计划经济的体制,在他看来,只有这样,社会主义制度才能保证有最高的效率,才能避免工人阶级被剥削和社会主义国家发生经济危机,才能保证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富裕。
所以,从当年列宁领导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到我国在改革开放前所实行的体制都是计划经济体制。
计划经济最大的特点是以指令作为配置资源最重要的手段,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生产、交换、消费等都是依据中央政府和各级政府的指令进行,所以,那时的“计划委员会”(即今天“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前身)在行政体系中权力非常大。
高中政治《经济常识》第二课2 1 2、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高中政治《经济常识》第二课2.1.2、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重点: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必然性;难点: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素质要求:1、知识方面:识记:⑴我国现阶段的主要非公有制形式;⑵“三个有利于”的原则;理解: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必然性;运用: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说明只有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才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2、能力方面:应注重培养学生认识事物根本性质能力,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
3、思想觉悟方面:通过学习,使学生树立起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心。
【重点及解决办法】1、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必然性: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所以,这个问题成为本课的重点。
根据教材对这个问题的阐述,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⑴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从根本上说,是由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决定的。
⑵具体说来,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
⑶实践证明,这项基本经济制度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促进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
前两个方面是从理论上说明我国需要确立这一基本经济制度,但这种经济制度是否真正适合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状况,必须由实践来检验。
所以,第3点论证是必要的。
【难点及解决办法】1、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提法是: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必要和有益的补充。
但事实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非公有制经济会广泛存在,并发挥重要的积极的作用。
因此,中共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指出,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本教材缎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定义是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1)识记我国现阶段的主要非公有制形式;(2)理解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客观必然性;(3)结合我国初级阶段的国情,说明只有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才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2、能力方面:通过教学培养学生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辩证地看问题能力。
3、觉悟方面:通过教学让学生对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有正确认识,对社会主义社会有更多的了解,并树立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
【教学重点】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必然性【教学难点】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学方法】情景——问题——求证【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情景一(多媒体):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并显示背景画面。
(问1):为什么会有“神话般地崛起座座新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这样的变化呢?(学生简单讨论)(师)点评引入:原因之一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行了所有制结构调整,确立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
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板书)(一)我国现阶段所有制结构的基本内容(板书)(师)大家都知道在中国长三角经济发展中,有一颗璀璨的明珠——浙江。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浙江经济发展的状况。
情景二(多媒体):浙江是资源小省,自然资源匮乏,工业基础薄弱,国家投入很少,却实现了经济快速腾飞。
2001年,GDP总量达4987亿元,财政收入401亿元,综合经济实力从全国第21位跃升到第4位,物质生活条件迅速改善,93年全省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已达小康目标,比全国快7年,人均消费支出是80年的18倍,居住条件大大改善。
在浙江经济发展过程中,个体和私营经济功不可没。
1998年,个体和私营经济在所有制结构中的比重达42、5%,在全部工业资产中的比重由1978年的38、7%上升到95%以上,并安置了近4万多下岗职工。
但改革开放20多年来,在调整发展的个体、私营经济包围中,国有经济不仅没有垮下,反而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速度快速发展。
浙江的国有经济的比重在下降,它在所有制的比重只有11、5%,是全国最低的,但国有企业工业总资产20年来增长了27倍,目前在全国居13位,利税总额居全国第8,净资产居12位。
国有企业牢牢控制了能源、交通、通讯和重要原材料等工业领域,国有经济的质量和控制力得到大幅度提高。
(师):浙江经济地腾飞,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功不可没,那么我们如何来认识我国的非公有制经济呢?1、我国现阶段的非公有制经济(板书)(师):请同学们阅读P40-P41的第三段,比较个体、私营经济及外资经济,完成表格内容:(多媒体)我国现阶段非公有制经济的比较:(师)从对这些非公有制经济的作用分析及浙江经济的发展中,我们都可以看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都离不开这些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正因为此,99年九届人大二次会议和中共十五大,把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由原来的公有制经济的必要的有益补充提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家采取鼓励它们发展,依法保护其合法权益和公平竞争,并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的政策。
十六大报告指出: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注:点击上表中的地位及政策,完成上表)(问2)那么在浙江,非公有制经济的这种发展势头,会不会削弱我国的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改变我国经济发展的社会主义性质?(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归纳得出结论)生:不会,在浙江经济发展模式中,尽管非公有资产在工业总资产中比重达95%以上,但就全国而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仍占优势;而且尽管浙江的国有经济在所有制结构中比重只有11、5%,但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仍占支配地位。
(师):回答得很好。
过去观点:国有经济越多越好,比重越大越好,现在确定“质”“量”统一。
在关系国计民生的关键领域,如钢铁、邮电、铁路、医药、化工,要由国民经济控制,国有经济要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这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而且,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是就全国而言,不同地区、不同行业可以有所不同。
浙江现象就是明证。
十五大指出:“只要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只要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和竞争力得到增强,在这个前提下,国有经济比重减少一些,不会影响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
所以也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基本内容:公有制为主体和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二者共同构成基本经济制度。
这项基本经济制度的两个方面缺一不可。
2、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板书)(1)就全国而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不仅是量的优势,更有质的优势(板书)(2)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板书)(师:)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两者是统一的,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
(问3):那么我国现阶段为什么要确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好不好呢?请大家看漫画,思考漫画揭示了鞋和脚之间的什么关系?(多媒体)情景三:漫画《鞋和脚的关系》(学生讨论回答:)(生):一个人当他穿上合适的鞋时,走得轻松,跑得飞快;当他穿上太大或太小的鞋时,举步维难。
(师):对,鞋和脚的关系正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
(问4)思考两者之间的关系?生: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状况时,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当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状况时,就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师:)回答得很好,所以(二)评价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的优劣的标准——是否适合现实的生产力状况(板书)(师):我国确立何种所有制结构应依据我国的生产力发展状况,应符合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
这是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确立的根本原因。
(三)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确立的必然性(板书)(1)根本上说——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决定的(板书)(师)那么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是否适应了我国当前的生产力状况,是否遵循了这一客观规律呢?下面我们再一起来探讨。
请同学们阅读课文P42—P43第一段,思考课文从几个方面具体阐述了确立这一制度的原因?(学生回答归纳):(2)具体说——社会主义的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板书)①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板书)②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的主体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板书)③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板书)(问5)社会主义国家为什么必须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生):这是社会化大生产和社会主义的本质决定的。
只有坚持公有经济的主体地位,才能保证我国经济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巩固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才能逐步消灭剥削,防止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富裕。
(师):对,回头看浙江经济发展模式,始终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问6):国情决定了需要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发展,那么我国初级阶段的具体国情如何,结合实际和教材图片说明?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有何意义?(生):生产力整体水平较低、发展不平衡,呈现多层次性,具体表现在地区发展、农村城镇发展、工农业发展不平衡。
人口多,底子薄,生活水平不高,一部分地区和人民没摆脱贫困落后的状况。
(生)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有利于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师)浙江在改革开放以来,正是发展了多种所有制经济,从而实现了经济腾飞。
所以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解决我国的主要矛盾,一切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加以利用。
正如邓小平所言:不管是白猫还是黑猫,能捉到老鼠的就是好猫。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始终围绕着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这一客观规律。
(多媒体)决定生产力——————→生产关系社会化大生产(机器大工业)—————→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状况—————→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为社会主义服务(师)而且浙江经济的繁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所取得的成就也证明了这种所有制结构形式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有利于促进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
(3)实践证明:这种所有制结构形式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有利于促进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
(板书)(多媒体)再次播放《春天的故事》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了在我国现阶段,除了公有制经济,还存在着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
它们都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这项基本经济制度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归根到底,是由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的客观规律决定的。
作业布置1、简答:为什么说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具有客观必然性。
答:首先,这是与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
生产决定分配,生产力发展状况决定分配方式。
我国现阶段生产力整体水平低,发展不平衡和多层次状况,不可能实行单一的分配方式。
其次,这是由我国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决定的。
我国现阶段,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国民经济的主体。
因此,按劳分配也必然成为分配方式的主体。
但与此同时,在公有制之外,还存在着多种非公有制经济,因而也就必然会存在着多种非按劳分配方式。
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才能有效地防止两极分化;实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才能促进多种经济形式共同发展和提高经济效率。
第三,这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存在着资本、劳动力、技术、土地等生产要素的所有者。
这些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所有者凭生产要素的贡献获得自己相应的收入,才能激励人们提高生产要素利用效率。
因此,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就必须坚持按劳分配;发展市场经济,就必须按生产要素分配。
只有两者结合起来,才能促进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
2、辨析题: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必须巩固加强公有制经济,就应该把一切经济活动纳入公有制经济轨道。
答: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是由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
这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其中国有经济后主导地位,在整个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集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体现共同富裕原则。
坚持公有制经济为主体体现了社会主义的原则。
我国现阶段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并且生产力水平具有多层次性和发展不平衡性,只有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才能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促进生产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