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第二章圆锥曲线与方程2.3.1双曲线的标准方程2学案无答案苏教版选修

合集下载

高中数学第二章圆锥曲线与方程2.1圆锥曲线学案无答案苏教版选修(1)

高中数学第二章圆锥曲线与方程2.1圆锥曲线学案无答案苏教版选修(1)

2.1圆锥曲线一、预习检查1.用平行于圆锥面的轴的平面去截圆锥面,截得的图形是————2.已知M 是以F 为焦点,直线l 为准线的抛物线上一点,若点M 到直线l 的距离为a ,则MF =3.已知点()()1,0,0,1M N ,动点P 满足2PM PN +=,则点P 的轨迹是4.已知点()()0,2,2,0A B -,动点M 满足2(MA MB a a -=为常数),若点M 的轨迹是以,A B 为焦点的双曲线,则常数a 的取值范围为二、问题探究探究1: 用平面截圆锥面,能得到哪些曲线?探究2:用什么样的平面去截圆锥面,能得到椭圆?如何用“dandelin 双球构造图”(课本P25图2-1-2)来理解椭圆的几何特征.探究3: 椭圆、双曲线和抛物线的定义有何共同点?有何不同点?例1.已知圆O 的半径为r ,圆内有一定点C ,, OC c P =为圆周上动点,线段PC的垂直平分线交PO 于M 点.求证:M 点的轨迹是椭圆.例2. 已知点()()1,0,1,0,A B -动点M 满足2(MA MB a a -=为常数)(1)若0a =,求动点 M 的轨迹;(2)若1a =,求动点 M 的轨迹;(3)若12a =,求动点 M 的轨迹.例 3. (理)已知点F 和直线l 分别是抛物线的焦点和准线,过点F 的直线和抛物线交于,A B 两点,若6AB =,求AB 的中点M 到直线l 的距离.三、思维训练1.已知P 是以12,F F 为焦点的椭圆上的一动点,直线2PF 交椭圆于点Q ,以下命题正确的是①1PQF ∆的面积为定值; ②1PQF ∆的周长为定值;③直线12F F 平分1PQF ∆的面积; ④直线12F F 平分1PQF ∆的周长.2.已知点()()1,0,1,0M N -,动点P 满足2PM PN -=,则动点P 的轨迹是3.动点P 到定点()1,0F 的距离比它到y 轴的距离多1,则动点P 的轨迹是4.(理)已知P 是以12,F F 为焦点的椭圆上的一点,以12,PF PF 为相邻两条边作平行四边形12PFQF ,证明:点Q 也在这个椭圆上四、课后巩固1.平行于圆锥面的一条母线的平面截圆锥面,截得的图形是2.动圆过点()0,1-且与直线0x y +=相切,则动圆圆心P 的轨迹是3.已知点()1,0F -,直线l 的方程为1x =,抛物线C 以点F 为焦点,以l 为准线,直线AB 过F 点,交抛物线C 于()()1122,,,A x y B x y 两点,若222x x +=-,求AB 的长.4.设12,F F 是双曲线的两个焦点,过1F 的直线与双曲线的一支交于,A B 两点. 若2,AB m ABF =∆的周长为n ,求21AF AF -的值.5.已知点(0,1)F ,直线:1l y =-,P 是抛物线241x y =上的一个动点,PH l ⊥,垂足为H .(1)求证:PH PF =;(2)设直线PF 与抛物线241x y =的另一个交点为点Q ,直线l 与y 轴交于点S ,连接SQ SP ,,求证:PSF QSF ∠=∠.。

2.3.1 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

2.3.1 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

2
2
变式训练 2:已知两定点 F1 (5,0) , F2 (5,0) ,动点 P 满足
PF1 PF2 10 ,求动点 P 的轨迹方程.
解: ∵ F1F2 10 ,
PF1 PF2 10
∴ 点 P 的轨迹是两条射线,
轨迹方程为 y 0( x ≥ 5 或x ≤ 5) .
练习
x2 y2 ∴可设所求方程为: 2 2 1 (a>0,b>0). a b ∵2a=6,2c=10,∴a=3,c=5. x2 y2 1. 所以点 P 的轨迹方程为 9 16
变式训练 1:已知两定点 F1 (5,0) , F2 (5,0) ,动点 P 满足
PF1 PF2 6 ,求动点 P 的轨迹方程. 解: F1F2 10 >6, PF1 PF2 6 ∵
2
cx a 2 a ( x c) 2 y 2
(c a ) x a y a (c a )
2 2 2 2 2 2 2 2
c2 a 2 b2
x2 a2
b 2 1(a 0, b 0)
y2
此即为 焦点在x 轴上的 双曲线 的标准 方程
若建系时,焦点在y轴上呢?


例2.已知A,B两地相距800m,在A地听到炮弹爆炸声比在B 地晚2s,且声速为340m/s,求炮弹爆炸点的轨迹方程.
解: 由声速及在A地听到炮弹爆炸声比在B地晚2s,可知A地与爆炸点
的距离比B地与爆炸点的距离远680m.因为|AB|>680m,所以爆炸点 的轨迹是以A、B为焦点的双曲线在靠近B处的一支上.
F2 c, 0
x
平面内与两定点F1、F2的距离的 差 等于常数 的点的轨迹是什么呢?

2021_2022学年高中数学第2章圆锥曲线与方程2.3.2双曲线的几何性质讲义苏教版选修2_1

2021_2022学年高中数学第2章圆锥曲线与方程2.3.2双曲线的几何性质讲义苏教版选修2_1

2.3.2 双曲线的几何性质学习目标核心素养1.了解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重点)2.会求双曲线的渐近线、离心率、顶点、焦点坐标等.(重点)3.知道椭圆与双曲线几何性质的区别.1.通过双曲线性质的学习,提升直观想象素养.2.借助性质的应用,提升数学运算素养.1.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标准方程x2a2-y2b2=1(a>0,b>0)y2a2-x2b2=1(a>0,b>0)性质图形焦点F1(-c,0),F2(c,0)F1(0,-c),F2(0,c)焦距2c范围x≤-a或x≥a,y∈Ry≤-a或y≥a,x∈R对称轴x轴,y轴对称中心原点顶点A1(-a,0),A2(a,0)A1(0,-a),A2(0,a)轴实轴:线段A1A2,长:2a;虚轴:线段B1B2,长:2b;实半轴长:a,虚半轴长:b离心率e=ca∈(1,+∞)渐近线y=±bax y=±abx(1)实轴和虚轴等长的双曲线叫做等轴双曲线.(2)性质:①等轴双曲线的离心率e=2;②等轴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为y =±x ,它们互相垂直. 思考:(1)渐近线一样的双曲线是同一条双曲线吗? (2)双曲线的离心率和渐近线的斜率有怎样的关系?[提示] (1)渐近线一样的双曲线有无数条,但它们实轴与虚轴的长的比值一样.(2)e 2=c 2a 2=1+b 2a 2,ba是渐近线的斜率或其倒数.1.双曲线x 24-y 29=1的渐近线方程是( ) A .y =±23xB .y =±49xC .y =±32xD .y =±94xC [双曲线的焦点在x 轴上,且a =2,b =3,因此渐近线方程为y =±32x .]2.双曲线x 216-y 2=1的顶点坐标是( )A .(4,0),(0,1)B .(-4,0),(4,0)C .(0,1),(0,-1)D .(-4,0),(0,-1)B [由题意知,双曲线的焦点在x 轴上,且a =4,因此双曲线的顶点坐标是(-4,0),(4,0).]3.假设双曲线x 24-y 2m =1(m >0)的渐近线方程为y =±32x ,那么双曲线的焦点坐标是________.(-7,0),(7,0) [由双曲线方程得出其渐近线方程为y =±m2x ,∴m =3,求得双曲线方程为x 24-y 23=1,从而得到焦点坐标为(-7,0),(7,0).]4.双曲线x 2a 2-y 2b 2=1(a >0,b >0)的一条渐近线方程为y =43x ,那么双曲线的离心率为________.53 [因为渐近线方程为y =43x ,所以b a =43, 所以离心率e =ca=1+⎝ ⎛⎭⎪⎫b a2=1+⎝ ⎛⎭⎪⎫432=53.]由双曲线的方程求其几何性质【例1】 求双曲线9y 2-4x 2=-36的顶点坐标、焦点坐标、实轴长、虚轴长、离心率和渐近线方程,并作出草图.[思路探究] 此题给出的方程不是标准方程,应先化方程为标准形式,然后根据标准方程求出根本量a ,b ,c 即可得解,注意确定焦点所在坐标轴.[解] 将9y 2-4x 2=-36变形为x 29-y 24=1,即x 232-y 222=1, 所以a =3,b =2,c =13, 因此顶点坐标A 1(-3,0),A 2(3,0), 焦点坐标F 1(-13,0),F 2(13,0), 实轴长是2a =6,虚轴长是2b =4, 离心率e =c a =133, 渐近线方程为y =±b a x =±23x .作草图,如下图:用双曲线标准方程研究几何性质的步骤1.将双曲线方程化为标准方程形式; 2.判断焦点的位置; 3.写出a 2与b 2的值; 4.写出双曲线的几何性质.1.求双曲线x 2-3y 2+12=0的实轴长、虚轴长、焦点坐标、渐近线方程和离心率. [解] 将方程x 2-3y 2+12=0化为标准方程为y 24-x 212=1,∴a 2=4,b 2=12,∴a =2,b =23, ∴c =a 2+b 2=16=4,∴双曲线的实轴长2a =4,虚轴长2b =43,焦点坐标为F 1(0,-4),F 2(0,4),顶点坐标为A 1(0,-2),A 2(0,2),渐近线方程为y =±33x ,离心率e =2. 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例2】 求适合以下条件的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1)两顶点间的距离为6,渐近线方程为y =±32x ;(2)与双曲线x 2-2y 2=2有公共渐近线,且过点M (2,-2).[思路探究] 利用待定系数法,当渐近线方程时,可利用双曲线设出方程进展求解. [解] (1)设以直线y =±32x 为渐近线的双曲线方程为x 24-y29=λ(λ≠0),当λ>0时,a 2=4λ,∴2a =24λ=6⇒λ=94.当λ<0时,a 2=-9λ,∴2a =2-9λ=6⇒λ=-1. ∴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x 29-y 2814=1或y 29-x 24=1.(2)设与双曲线x 22-y 2=1有公共渐近线的双曲线方程为x 22-y 2=λ(λ≠0),将点(2,-2)代入双曲线方程,得λ=222-(-2)2=-2.∴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y 22-x 24=1.双曲线方程的求解方法1.根据双曲线的几何性质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时,一般采用待定系数法,首先要根据题目中给出的条件,确定焦点所在的位置,然后设出标准方程的形式,找出a ,b ,c 的关系,列出方程求值,从而得到双曲线的标准方程.2.以y =±n m x 为渐近线的双曲线方程可设为x 2m 2-y 2n2=λ(λ≠0),以此求双曲线方程可防止分类讨论.2.求适合以下条件的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1)一个焦点为(0,13),且离心率为135;(2)渐近线方程为y =±12x ,且经过点A (2,-3).[解] (1)依题意可知,双曲线的焦点在y 轴上,且c =13,又c a =135,∴a =5,b =c 2-a 2=12,故其标准方程为y 225-x 2144=1.(2)法一:∵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为y =±12x ,假设焦点在x 轴上,设所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x 2a 2-y 2b 2=1(a >0,b >0),那么b a =12.①∵A (2,-3)在双曲线上,∴4a 2-9b2=1. ②由①②联立,无解.假设焦点在y 轴上,设所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y 2a 2-x 2b 2=1(a >0,b >0),那么a b =12.③∵A (2,-3)在双曲线上,∴9a 2-4b2=1. ④由③④联立,解得a 2=8,b 2=32. ∴所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y 28-x 232=1.法二:由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为y =±12x ,可设双曲线方程为x 222-y 2=λ(λ≠0).∵A (2,-3)在双曲线上, ∴2222-(-3)2=λ,即λ=-8. ∴所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y 28-x 232=1.求双曲线的离心率及其取值范围ABC ABC A B C 曲线的离心率为________.(2)双曲线x 2a 2-y 2b2=1(a >0,b >0)的右焦点为F ,假设过点F 且倾斜角为60°的直线与双曲线的右支有且只有一个交点,求双曲线离心率的取值范围.[思路探究] (1)根据图形并由双曲线的定义确定a 与c 的关系,求出离心率;(2)可以通过图形借助直线与双曲线的关系,因为过点F 且倾斜角为60°的直线与双曲线的右支有且只有一个交点,那么必有b a≥tan 60°.(1)1+32 [由题意2c =AB =BC ,∴AC =2×2c ×sin 60°=23c , 由双曲线的定义,有2a =AC -BC =23c -2c ⇒a =(3-1)c , ∴e =c a=13-1=1+32.] (2)[解] 因为双曲线渐近线的斜率为k =b a, 直线的斜率为k =tan 60°=3,故有b a≥3,所以e =ca =a 2+b 2a 2≥1+3=2, 所以所求离心率的取值范围是[2,+∞).双曲线离心率的求法1.求双曲线的离心率就是求a 和c 的关系,一般可以采用几何观察法和代数关系构造法来寻求a ,b ,c 三者中两者的关系,进而利用c 2=a 2+b 2进展转化.2.求双曲线离心率的取值范围,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与范围联系,通过求值域或解不等式来完成.(2)通过判别式Δ>0来构造.(3)利用点在双曲线内部形成不等关系.(4)利用解析式的特征,如c >a ,或c >b .3.F 1,F 2是双曲线x 2a 2-y 2b2=1(a >0,b >0)的两个焦点,PQ 是经过F 1且垂直于x 轴的双曲线的弦,如果∠PF 2Q =90°,求双曲线的离心率.[解] 设F 1(c,0),将x =c 代入双曲线的方程得c 2a 2-y 2b 2=1,那么y =±b 2a.由PF 2=QF 2,∠PF 2Q =90°, 知PF 1=F 1F 2,∴b 2a=2c ,∴b 2=2ac ,∴c 2-2ac -a 2=0,∴⎝ ⎛⎭⎪⎫c a 2-2×c a-1=0, 即e 2-2e -1=0.∴e =1+2或e =1-2(舍去). 所以所求双曲线的离心率为1+ 2.1.渐近线是双曲线特有的性质.两方程联系密切,把双曲线的标准方程x 2a 2-y 2b 2=1(a >0,b >0)右边的常数1换为0,就是渐近线方程.反之由渐近线方程ax ±by =0变为a 2x 2-b 2y 2=λ(λ≠0),再结合其他条件求得λ,可得双曲线方程.2.准确画出几何图形是解决解析几何问题的第一突破口.利用双曲线的渐近线来画双曲线特别方便,而且较为准确,只要作出双曲线的两个顶点和两条渐近线,就能画出它的近似图形.1.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双曲线虚轴的两个端点,不是双曲线的顶点.( ) (2)等轴双曲线的渐近线是y =±x .( ) (3)双曲线的实轴长一定大于虚轴长.( ) [答案] (1)√ (2)√ (3)×2.双曲线x 2a 2-y 23=1(a >0)的离心率为2,那么a =( )A .2B .62 C .52D .1 D [由题意得e =a 2+3a=2,∴a 2+3=2a ,∴a 2+3=4a 2,∴a 2=1,∴a =1.]3.假设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为y =±3x ,它的一个焦点是(10,0),那么双曲线的方程是________.x 2-y 29=1 [双曲线的焦点在x 轴上,那么c =10,b a∵a 2+b 2=c 2,解得a 2=1,b 2=9, ∴方程为x 2-y 29=1.]4.求适合以下条件的双曲线的标准方程.(1)焦点在x 轴上,虚轴长为8,离心率为53;(2)两顶点间的距离是6,两焦点的连线被两顶点和中心四等分.[解] (1)设所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x 2a 2-y 2b 2=1,由题意知2b =8,e =c a =53,从而b =4,c =53a ,代入c 2=a 2+b 2,得a 2=9,故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x 29-y216=1. (2)由两顶点间的距离是6,得2a =6,即a 2c =4a =12,即c =6,于是b 2=c 2-a 2=62-32=27.由于焦点所在的坐标轴不确定,故所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x 29-y 227=1或y 29-x 227=1.。

高中数学第二章圆锥曲线与方程2.3.1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学案含解析

高中数学第二章圆锥曲线与方程2.3.1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学案含解析

2.3.1 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提出问题]问题1:平面内,动点P 到两定点F 1(-5,0),F 2(5,0)的距离之和为12,动点P 的轨迹是什么?提示:椭圆.问题2:平面内,动点P 到两定点F 1(-5,0),F 2(5,0)的距离之差的绝对值为6,动点P 的轨迹还是椭圆吗?是什么?提示:不是,是双曲线. [导入新知]双曲线的定义把平面内与两个定点F 1,F 2的距离的差的绝对值等于常数(小于|F 1F 2|)的点的轨迹叫做双曲线.这两个定点叫做双曲线的焦点,两焦点间的距离叫做双曲线的焦距.[化解疑难]平面内到两定点F 1,F 2的距离的差的绝对值为常数,即||MF 1|-|MF 2||=2a ,关键词“平面内”.当2a <|F 1F 2|时,轨迹是双曲线;当2a =|F 1F 2|时,轨迹是分别以F 1,F 2为端点的两条射线; 当2a >|F 1F 2|时,轨迹不存在.[提出问题]问题1:“知识点一”的问题2中,动点P 的轨迹方程是什么? 提示:x 29-y 216=1.问题2:平面内,动点P 到两定点F 1(0,5),F 2(0,-5)的距离之差的绝对值为定值6,动点P 的轨迹方程是什么?提示:y 29-x 216=1.[导入新知]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化解疑难]1.标准方程的代数特征:方程右边是1,左边是关于x ,y 的平方差,并且分母大小关系不确定.2.a ,b ,c 三个量的关系:标准方程中的两个参数a 和b ,确定了双曲线的形状和大小,是双曲线的定形条件,这里b 2=c 2-a 2,与椭圆中b 2=a 2-c 2相区别,且椭圆中a >b >0,而双曲线中,a ,b 大小不确定.[例1] 已知方程k -5-|k |-2=1对应的图形是双曲线,那么k 的取值范围是( )A .(5,+∞)B .(-2,2)∪(5,+∞)C .(-2,2)D .(-∞,-2)∪(2,+∞)[解] ∵方程对应的图形是双曲线, ∴(k -5)(|k |-2)>0.即⎩⎪⎨⎪⎧k -5>0,|k |-2>0,或⎩⎪⎨⎪⎧k -5<0,|k |-2<0.解得k >5或-2<k <2. [答案] B [类题通法]将双曲线的方程化为标准方程的形式,假如双曲线的方程为x 2m +y 2n=1,则当mn <0时,方程表示双曲线.若⎩⎪⎨⎪⎧m >0,n <0,则方程表示焦点在x 轴上的双曲线;若⎩⎪⎨⎪⎧m <0,n >0,则方程表示焦点在y 轴上的双曲线.[活学活用]若k >1,则关于x ,y 的方程(1-k )x 2+y 2=k 2-1所表示的曲线是( ) A .焦点在x 轴上的椭圆 B .焦点在y 轴上的椭圆 C .焦点在y 轴上的双曲线 D .焦点在x 轴上的双曲线 解析:选C 原方程化为y 2k 2-1-x 2k +1=1,∵k >1,∴k 2-1>0,k +1>0.∴方程所表示的曲线为焦点在y 轴上的双曲线.[例2] (1)a =4,经过点A ⎝ ⎛⎭⎪⎫1,-4103;(2)经过点(3,0),(-6,-3). [解] (1)当焦点在x 轴上时,设所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x 216-y 2b2=1(b >0),把A 点的坐标代入,得b 2=-1615×1609<0,不符合题意;当焦点在y 轴上时,设所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y 216-x 2b2=1(b >0),把A 点的坐标代入,得b 2=9, ∴所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y 216-x 29=1. (2)设双曲线的方程为mx 2+ny 2=1(mn <0), ∵双曲线经过点(3,0),(-6,-3),∴⎩⎪⎨⎪⎧9m +0=1,36m +9n =1,解得⎩⎪⎨⎪⎧m =19,n =-13,∴所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x 29-y 23=1.[类题通法]1.双曲线标准方程的两种求法(1)定义法:根据双曲线的定义得到相应的a ,b ,c ,再写出双曲线的标准方程.(2)待定系数法:先设出双曲线的标准方程x 2a 2-y 2b 2=1或x 2b 2-y 2a2=1(a ,b 均为正数),然后根据条件求出待定的系数代入方程即可.2.求双曲线标准方程的两个关注点(1)定位:“定位”是指确定与坐标系的相对位置,在“标准方程”的前提下,确定焦点位于哪条坐标轴上,以判断方程的形式;(2)定量:“定量”是指确定a 2,b 2的具体数值,常根据条件列方程求解. [活学活用]根据下列条件,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1)与椭圆x 227+y 236=1有共同的焦点,且过点(15,4);(2)c =6,经过点(-5,2),焦点在x 轴上.解:(1)椭圆x 227+y 236=1的焦点坐标为F 1(0,-3),F 2(0,3),故可设双曲线的方程为y 2a 2-x 2b 2=1.由题意,知⎩⎪⎨⎪⎧a 2+b 2=9,42a2-152b 2=1,解得⎩⎪⎨⎪⎧a 2=4,b 2=5.故双曲线的方程为y 24-x 25=1.(2)∵焦点在x 轴上,c =6,∴设所求双曲线方程为x 2λ-y 26-λ=1(其中0<λ<6).∵双曲线经过点(-5,2),∴25λ-46-λ=1, ∴λ=5或λ=30(舍去). ∴所求双曲线方程是x 25-y 2=1.[例3] 设P 为双曲线x 2-12=1上的一点,F 1,F 2是该双曲线的两个焦点,若|PF 1|∶|PF 2|=3∶2,则△PF 1F 2的面积为( )A .6 3B .12C .12 3D .24[解] 如图所示,∵|PF 1|-|PF 2|=2a =2, 且|PF 1|∶|PF 2|=3∶2, ∴|PF 1|=6,|PF 2|=4. 又∵|F 1F 2|=2c =213, ∴|PF 1|2+|PF 2|2=|F 1F 2|2,∴S V 12PF F =12|PF 1|·|PF 2|=12×6×4=12.[答案] B [类题通法]在解决双曲线中与焦点有关的问题时,要注意定义中的条件||PF 1|-|PF 2||=2a 的应用;与三角形有关的问题要考虑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勾股定理等.另外在运算中要注意一些变形技巧和整体代换思想的应用.[活学活用]若把本题中的“|PF 1|∶|PF 2|=3∶2”改为“PF 1―→·PF 2―→=0”,求△PF 1F 2的面积. 解:由题意PF 1―→·PF 2―→=0, 得PF 1⊥PF 2,∴△PF 1F 2为直角三角形, ∴|PF 1|2+|PF 2|2=|F 1F 2|2,∴(|PF 1|-|PF 2|)2+2|PF 1|·|PF 2|=|F 1F 2|2. 又∵||PF 1|-|PF 2||=2a =2, |F 1F 2|2=4c 2=4(a 2+b 2) =4(1+12)=52, ∴4+2|PF 1|·|PF 2|=52, ∴|PF 1|·|PF 2|=24,∴S △PF 1F 2=12|PF 1|·|PF 2|=12.5.双曲线的定义理解中的误区[典例] 已知定点A (-3,0)和定圆C :(x -3)2+y 2=16,动圆和圆C 相外切,并且过定点A ,求动圆圆心M 的轨迹方程.[解] 设M (x ,y ),设动圆与圆C 的切点为B ,|BC |=4.则|MC |=|MB |+|BC |,|MA |=|MB |,所以|MC |=|MA |+|BC |, 即|MC |-|MA |=|BC |=4<|AC |.所以由双曲线的定义知,M 点轨迹是以A ,C 为焦点的双曲线的左支,设其方程为x 2a 2-y 2b2=1(x <0),且a =2,c =3,所以b 2=5.所以所求圆心M 的轨迹方程是x 24-y 25=1(x ≤-2).[易错防范]1.求解中易把动点的轨迹看成双曲线,忽视了双曲线定义中“距离的差的绝对值是常数”这一条件,动点轨迹实际上是双曲线的一支.2.在求解与双曲线有关的轨迹问题时,准确理解双曲线的定义,才能保证解题的正确性.当||PF 1|-|PF 2||=2a <|F 1F 2|(a >0),即|PF 1|-|PF 2|=±2a (0<2a <|F 1F 2|)时,P 点的轨迹是双曲线,其中取正号时为双曲线的右支,取负号时为双曲线的左支.[成功破障]求与⊙C 1:x 2+(y -1)2=1和⊙C 2:x 2+(y +1)2=4都外切的动圆圆心M 的轨迹方程. 解:∵⊙M 与⊙C 1,⊙C 2都外切, ∴|MC 1|=r +1,|MC 2|=r +2. 从而可知|MC 2|-|MC 1|=1<|C 1C 2|.因此,点M 的轨迹是以C 2,C 1为焦点的双曲线的上支,且有a =12,c =1,b 2=c 2-a 2=34.故所求的双曲线的方程为4y 2-4x 23=1⎝ ⎛⎭⎪⎫y ≥12.[随堂即时演练]1.已知F 1(-8,3),F 2(2,3),动点P 满足|PF 1|-|PF 2|=10,则P 点的轨迹是( ) A .双曲线 B .双曲线的一支 C .直线D .一条射线解析:选D F 1,F 2是定点,且|F 1F 2|=10,所以满足条件|PF 1|-|PF 2|=10的点P 的轨迹应为一条射线.2.与椭圆x 24+y 2=1共焦点且过点P (2,1)的双曲线方程是( )A.x 24-y 2=1 B.x 22-y 2=1 C.x 23-y 23=1 D .x 2-y 22=1解析:选B 法一:椭圆x 24+y 2=1的焦点坐标是(±3,0).设双曲线方程为x 2a 2-y 2b2=1(a >0,b >0),因为双曲线过点P (2,1),所以4a 2-1b2=1,又a 2+b 2=3,解得a 2=2,b 2=1,所以所求双曲线方程是x 22-y 2=1.法二:设所求双曲线方程为x 24-λ+y 21-λ=1(1<λ<4),将点P (2,1)的坐标代入可得44-λ+11-λ=1, 解得λ=2(λ=-2舍去), 所以所求双曲线方程为x 22-y 2=1.3.若方程x 21+k -y 21-k =1表示双曲线,则k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解析:由题意知,(1+k )(1-k )>0,即-1<k <1. 答案:(-1,1)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已知双曲线x 24-y 212=1上一点M 的横坐标为3,则点M 到此双曲线的右焦点的距离为________.解析:由题易知,双曲线的右焦点为(4,0),点M 的坐标为(3,15)或(3,-15),则点M 到此双曲线的右焦点的距离为4.答案:45.求适合下列条件的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1)a =3,c =4,焦点在x 轴上;(2)经过点(3,-42),⎝ ⎛⎭⎪⎫94,5. 解:(1)由题设知,a =3,c =4, 由c 2=a 2+b 2得,b 2=c 2-a 2=42-32=7. 因为双曲线的焦点在x 轴上, 所以所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x 29-y 27=1. (2)设双曲线的方程为mx 2+ny 2=1(mn <0),因为双曲线经过点(3,-42),⎝ ⎛⎭⎪⎫94,5,所以⎩⎪⎨⎪⎧9m +32n =1,8116m +25n =1,解得⎩⎪⎨⎪⎧m =-19,n =116.故所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y 216-x 29=1.[课时达标检测]一、选择题1.已知双曲线的a =5,c =7,则该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 ) A.x 225-y 224=1 B.y 225-x 224=1 C.x 225-y 224=1或y 225-x 224=1 D.x 225-y 224=0或y 225-x 224=0 解析:选 C 由于焦点所在轴不确定,∴有两种情况.又∵a =5,c =7,∴b 2=72-52=24.2.已知m ,n ∈R ,则“m ·n <0”是“方程x 2m +y 2n=1表示双曲线”的( )A .充分不必要条件B .必要不充分条件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解析:选C 若方程x 2m +y 2n =1表示双曲线,则必有m ·n <0;当m ·n <0时,方程x 2m +y 2n =1表示双曲线.所以“m ·n <0”是“方程x 2m +y 2n=1表示双曲线”的充要条件.3.已知定点A ,B 且|AB |=4,动点P 满足|PA |-|PB |=3,则|PA |的最小值为( ) A.12 B.32 C.72 D .5解析:选C 如图所示,点P 是以A ,B 为焦点的双曲线的右支上的点,当点P 在点M 处时,|PA |最小,最小值为a +c =32+2=72.4.双曲线x 225-y 29=1的两个焦点分别是F 1,F 2,双曲线上一点P 到焦点F 1的距离是12,则点P 到焦点F 2的距离是( )A .17B .7C .7或17D .2或22解析:选D 依题意及双曲线定义知,||PF 1|-|PF 2||=10,即12-|PF 2|=±10,∴|PF 2|=2或22,故选D.5.焦点分别为(-2,0),(2,0)且经过点(2,3)的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 ) A .x 2-y 23=1 B.x 23-y 2=1C .y 2-x 23=1 D.x 22-y 22=1 解析:选A 由双曲线定义知, 2a =+2+32--2+32=5-3=2,∴a =1.又∵c =2,∴b 2=c 2-a 2=4-1=3, 因此所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x 2-y 23=1.二、填空题6.设m 是常数,若点F (0,5)是双曲线y 2m -x 29=1的一个焦点,则m =________.解析:由点F (0,5)可知该双曲线y 2m -x 29=1的焦点落在y 轴上,所以m >0,且m +9=52,解得m =16.答案:167.经过点P (-3,27)和Q (-62,-7),且焦点在y 轴上的双曲线的标准方程是______________.解析:设双曲线的方程为mx 2+ny 2=1(mn <0),则⎩⎪⎨⎪⎧9m +28n =1,72m +49n =1,解得⎩⎪⎨⎪⎧m =-175,n =125,故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y 225-x 275=1.答案:y 225-x 275=18.已知双曲线的两个焦点F 1(-5,0),F 2(5,0),P 是双曲线上一点,且PF 1―→·PF 2―→=0,|PF 1|·|PF 2|=2,则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________.解析:由题意可设双曲线方程为x 2a 2-y 2b 2=1(a >0,b >0). 由PF 1―→·PF 2―→=0,得PF 1⊥PF 2.根据勾股定理得 |PF 1|2+|PF 2|2=(2c )2,即|PF 1|2+|PF 2|2=20. 根据双曲线定义有|PF 1|-|PF 2|=±2a . 两边平方并代入|PF 1|·|PF 2|=2得20-2×2=4a 2,解得a 2=4,从而b 2=5-4=1, 所以双曲线方程为x 24-y 2=1.答案:x 24-y 2=1三、解答题9.已知与双曲线x 216-y 29=1共焦点的双曲线过点P ⎝ ⎛⎭⎪⎫-52,-6,求该双曲线的标准方程.解:已知双曲线x 216-y 29=1.据c 2=a 2+b 2, 得c 2=16+9=25,∴c =5. 设所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x 2a 2-y 2b 2=1(a >0,b >0). 依题意,c =5,∴b 2=c 2-a 2=25-a 2, 故双曲线方程可写为x 2a 2-y 225-a 2=1. ∵点P ⎝ ⎛⎭⎪⎫-52,-6在双曲线上, ∴⎝ ⎛⎭⎪⎫-522a 2--6225-a2=1. 化简,得4a 4-129a 2+125=0, 解得a 2=1或a 2=1254. 又当a 2=1254时,b 2=25-a 2=25-1254=-254<0,不合题意,舍去,故a 2=1,b 2=24. ∴所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x 2-y 224=1.10.已知△ABC 的两个顶点A ,B 分别为椭圆x 2+5y 2=5的左焦点和右焦点,且三个内角A ,B ,C 满足关系式sin B -sin A =12sin C . (1)求线段AB 的长度; (2)求顶点C 的轨迹方程.解:(1)将椭圆方程化为标准形式为x 25+y 2=1. ∴a 2=5,b 2=1,c 2=a 2-b 2=4,则A (-2,0),B (2,0),|AB |=4.(2)∵sin B -sin A =12sin C , ∴由正弦定理得|CA |-|CB |=12|AB |=2<|AB |=4, 即动点C 到两定点A ,B 的距离之差为定值.∴动点C 的轨迹是双曲线的右支,并且c =2,a =1,∴所求的点C 的轨迹方程为 x 2-y 23=1(x >1).。

高二数学课本《选修11第二章圆锥曲线与方程》

高二数学课本《选修11第二章圆锥曲线与方程》

高二数学课本《选修1-1第二章圆锥曲线与方程》高二数学课本《选修1-1》第二章圆锥曲线与方程在本章中,我们将探索圆锥曲线与方程之间的关系。

圆锥曲线是平面几何中的重要主题,而通过引入方程,我们可以更精确地描述这些曲线的性质。

一、引言圆锥曲线是平面几何中的一个基本主题。

椭圆、双曲线和抛物线等圆锥曲线都是平面上的点满足某种条件的轨迹。

通过引入方程,我们可以对这些曲线进行精确的描述和分类。

二、基本概念1.圆锥曲线的定义:圆锥曲线是指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个动点在满足某种条件的限制下,沿着一条具有特殊形状的轨迹运动所形成的图形。

2.圆锥曲线的方程:对于每种圆锥曲线,我们可以使用一个二元二次方程来表示。

例如,椭圆方程可以表示为(x-a)^2/b^2 + (y-c)^2/d^2 = 1,其中a、b、c、d是椭圆的主要参数。

三、主要内容1.椭圆的定义和方程:椭圆是一种常见的圆锥曲线,它描述了一个动点在两个固定点(焦点)之间移动的轨迹。

椭圆的方程可以写为(x-a)^2/b^2 + (y-c)^2/d^2 = 1,其中(a, c)是焦点位置,b和d是半轴长度。

2.双曲线的定义和方程:双曲线也是一种圆锥曲线,描述了一个动点在一个固定点(焦点)和无穷远点之间的轨迹。

双曲线的方程可以写为(x-a)^2/b^2 - (y-c)^2/d^2 = 1,其中(a, c)是焦点位置,b和d是半轴长度。

3.抛物线的定义和方程:抛物线是一种圆锥曲线,描述了一个动点在一个固定点(焦点)和一条直线(准线)之间的轨迹。

抛物线的方程可以写为y^2 = 2px或x^2 = 2py,其中p是抛物线的焦参数。

4.圆锥曲线的性质:通过观察圆锥曲线的方程,我们可以得出一些重要的性质,例如范围、对称性和离心率等。

这些性质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圆锥曲线。

四、方法与技巧1.代数方法:通过代入坐标到圆锥曲线的方程中,我们可以得到点的位置,从而通过代数方法解决问题。

高中数学第二章圆锥曲线与方程2.6曲线与方程2学案无答案苏教版选修(1)

高中数学第二章圆锥曲线与方程2.6曲线与方程2学案无答案苏教版选修(1)

2.6曲线与方程(2)一、预习检查1.过双曲线2222=-y x 右焦点的直线l ,交双曲线于点B A ,,若4=AB ,则这样的直线l 有 条.2.不论k 为何值,直线b x k y +-=)2(与双曲线122=-y x 总有公共点,则实数b 的取值范围是 .3.经过点)4,0(P ,且与抛物线x y 162=只有一个公共点的直线有几条?求出这样的直线方程.4.已知探照灯的轴截面是抛物线x y =2,平行于x 轴的光线照射到抛物线上的点)1,1(-P ,反射光线过抛物线焦点后又照射到抛物线上的点Q,试确定点Q的坐标.二、问题探究探究1. 已知曲线1C :0),(1=y x f 和曲线2C :0),(2=y x f ,如何求两曲线1C 与2C 的交点?探究2.一只酒杯的轴截面是抛物线的一部分,它的方程是)200(22≤≤=y y x .在杯内放入一个玻璃球,要使球触及酒杯底部,那么玻璃球的半径r 应满足什么条件?例1.直线2+=kx y 与双曲线622=-y x 的右支交于不同的两点,则k 的取值范围是 .例2.(理科)学校科技小组在计算机上模拟航天器变轨返回实验,设计方案如下图,航天器运行 (按顺时针方向)的轨迹方程为12510022=+y x ,变轨(即航天器运行轨迹由椭圆变为抛物线)后返回的轨迹是以y 轴为对称轴,)764,0(M 为顶点的抛物线的实线部分,降落点为)0,8(D ,观测点)0,6(),0,4(B A 同时跟踪航天器.(1) 求航天器变轨后的运行轨迹所在的曲线方程;(2) 试问:当航天器在x 轴上方时,观测点B A ,测得航天器的距离分别为多少时,应向航天器发出变轨指令?三、思维训练1.已知点)0,1(),0,1(-B A ,动点M 满足2=-MB MA ,则点M 的轨迹方程是 .2.以双曲线222=-y x 的右焦点为圆心,且与其右准线相切的圆的方程是 .3.若曲线)22(412≤≤--+=x x y 与直线4)2(+-=x k y 有两个交点,则实数k 的取值范围是 .4.过抛物线)0(2>=a ax y 的焦点F 任作一条直线交抛物线于Q P ,两点,若线段PF 与FQ 的长分别为q p ,,则qp 11+的值为 .四、课后巩固 1.设直线l :022=++y x 关于原点对称的直线为l ',若l '与椭圆1422=+y x 的交点为B A ,,点P 为椭圆上的动点,则使△PAB 的面积是21的点P 的个数是 .2.F 是双曲线191622=-y x 的右焦点,M 是双曲线右支上一动点,定点A 的坐标为)1,5(则MA MF 54+的最小值是 .3.试讨论方程b x x +=-12根的情况.4.直线kx y =与圆0104622=+--+y x y x 交于两个不同点B A ,,求AB 中点的轨迹方程.5.(理科)已知抛物线)0(22>p px y 上横坐标为4的点的焦点的距离是5.(1)求此抛物线方程;(2)若点C 是抛物线上的动点,以C 为圆心的圆在y 轴上截得的弦长为4,求证:圆C 恒过定点.6.(理科)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过y 轴正方向上任一点),0(c C 任作一直线与抛物线2x y =相交于B A ,两点.一条垂直于x 轴的直线分别与线段AB 和直线l :c y -=交于点Q P ,. (1)若2=⋅,求c 的值;(2)若P 为线段AB 的中点,求证:QA 为此抛物线的切线;(3)试问(2)的逆命题是否成立?请说明理由.。

苏教版高中数学 第二章 圆锥曲线与方程 第7课时 双曲线的标准方程(2)教学案选修1-1 精选资料

苏教版高中数学 第二章 圆锥曲线与方程 第7课时 双曲线的标准方程(2)教学案选修1-1 精选资料

n2 16
Ⅳ.课时小结: Ⅴ.课堂检测 Ⅵ.课后作业
书本 P36 习题 3,4
1.
x2 已知 F1, F2 是双曲线 16
y2 9
1 的焦点,PQ 是过焦点 F1 的弦,且 PQ 的倾斜角为
600,那么
PF2
QF2

PQ
的值为
________
新疆 王新敞
奎屯
2. 求焦点的坐标是(-6,0)、(6,0),并且经过点 A(-5,2)的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Ⅲ.数学应用
例 1:已知双曲线的焦点在 y 轴上,中心在原点,且点 P1(3,4
9 2) , P2 ( 4 ,5) ,在此

曲线上,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新疆 王新敞 奎屯
TB: 小初高题库
高中数学精选学习内容
练习:点
A
位于双曲线
x2 a2
y2 b2
1(a
0, b
0) 上 ,
F1, F2 是 它 的 两 个 焦 点 , 求
TB: 小初高题库
TB: 小初高题库
高中数学精选学习内容
高中数学教学案
第二章 圆锥曲线与方程
第 7 课时 双曲线的标准方程(2)
教学目标: 1. 进一步掌握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2. 能根据已知条件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教学重点: 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教学难点:
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教学过程:
Ⅰ.问题情境
Ⅱ.建构数学
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sin
B
sin C
1
sin
A
,求点
A
的轨迹 新疆 王新敞
奎屯
2
练习 2:求与圆 (x 3)2
y2

高中数学选修2-1《圆锥曲线》教案

高中数学选修2-1《圆锥曲线》教案

4. 待定系数法求圆、椭圆、双曲线以及抛物线的方程常用待定系数法求. 例4 已知抛物线y2=4x和以坐标轴为对称轴、实轴在y轴上的双曲曲线方程.分析:因为双曲线以坐标轴为对称轴,实轴在y轴上,所以可设双曲线方ax2-4b2x+a2b2=0•••抛物线和双曲线仅有两个公共点,根据它们的对称性,这两个点的横坐标应相等,因此方程ax2-4b 2x+a2b2=0 应有等根.•••△ =1664-4Q4b2=0,即卩a2=2b.(以下由学生完成)由弦长公式得:即a2b2=4b2-a 2.(三)巩固练习用十多分钟时间作一个小测验,检查一下教学效果•练习题用一小黑板给出.1 .△ ABC-边的两个端点是B(0 , 6)和C(0 , -6),另两边斜率的2. 点P与一定点F(2 , 0)的距离和它到一定直线x=8的距离的比是1 : 2,求点P的轨迹方程,并说明轨迹是什么图形?3. 求抛物线y2=2px(p >0)上各点与焦点连线的中点的轨迹方程. 答案:义法)由中点坐标公式得:(四)小结求曲线的轨迹方程一般地有直接法、定义法、相关点法、待定系数法,还有参数法、复数法也是求曲线的轨迹方程的常见方法,这等到讲了参数方程、复数以后再作介绍.五、布置作业1. 两定点的距离为6,点M到这两个定点的距离的平方和为26,求点M的轨迹方程.2. 动点P到点F1(1 , 0)的距离比它到F2(3 , 0)的距离少2,求P点的轨迹.3. 已知圆x2+y2=4上有定点A(2 , 0),过定点A作弦AB,并延长到点P,使3|AB|=2|AB|,求动点P的轨迹方程.作业答案:1. 以两定点A、B所在直线为x轴,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为y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得点M的轨迹方程x2+y2=4 2. v |PF2|-|PF|=2 ,且|F1F2| • P点只能在x轴上且x V 1,轨迹是一条射线六、板书设计教学反思:4斜率之积为4,9程.分析:由椭圆的标准方程的定义及给出的条件,容易求出a,b,c .引导学生用其他方法来解.另解:设椭圆的标准方程为2 25 31 a b 0,因点一,一在椭圆上,a b2 225 9 则 4a 2 4b 22 2a b 4;10<6例2如图,在圆x 24上任取一点P ,过点P 作x 轴的垂线段 PD , D 为垂足•当点P 在圆上运动时,线段PD 的中点M 的轨迹是什么?分析: 点P 在圆x 2 y 2 4上运动,由点 P 移动引起点 M 的运动,则称点 M 是点P 的伴随点,因点M 为线段 PD 的中点,则点 M 的坐标可由点P 来表示,从而能求点 M 的轨迹方程.引申: 设定点2xA 6,2 , P 是椭圆x252y1上动点,求线段 AP 中点M 的轨迹方程.9解法剖析:①(代入法求伴随轨迹)设M x, y , P x 1,y 1 :②(点与伴随点的关系): M为线段AP 的中点,X i y i2x 6;③(代入已知轨迹求出伴随轨迹)2y 22..X 1 '252y11 , •••点M9x的轨迹方程为一25④伴随轨迹表示的范围.例3如图,设A , B 的坐标分别为 5,0 , 5,0 .直线 AM , BM 相交于点M ,且它们的分析:若设点x, y ,则直线AM,BM 的斜率就可以用含 x, y 的式子表示,由于直线AM ,BM 的斜率之积是4 ,因此,可以求出9x, y 之间的关系式,即得到点M 的轨迹方程.解法剖析:设点M x, y ,则 k AM-^― x 5 , k BMx 5 ;x 5x 5代入点M 的集合有4-,化简即可得点 M 的轨迹方程. 9引申:如图,设△ ABC 的两个顶点 A a,0 , B a,0,顶点C 在移动,且k AC k BC k , 且k 0,试求动点C 的轨迹方程.引申目的有两点:①让学生明白题目涉及问题的一般情形;②当 色也是从椭圆的长轴T 圆的直径T 椭圆的短轴.练习:第45页1、2、3、4、 作业:第53页2、3、k 值在变化时,线段 AB 的角求点M 的轨迹方程.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和积极探究,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思维能力:会把几何问题化归成代数问题来分析,反过来会把代数问题转化为几何问 题来思考;培养学生的会从特殊性问题引申到一般性来研究,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 力.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综合利用已有的知识能力.创新意识能力: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并能探究发现一些问题的能力,探究解决问题的 一般的思想、方法和途径.♦过程与方法目标(1 )复习与引入过程引导学生复习由函数的解析式研究函数的性质或其图像的特点,在本节中不仅要注意通过对 椭圆的标准方程的讨论, 研究椭圆的几何性质的理解和应用,而且还注意对这种研究方法的培养.①由椭圆的标准方程和非负实数的概念能得到椭圆的范围;②由方程的性质得到椭圆的对称性;③先 定义圆锥曲线顶点的概念,容易得出椭圆的顶点的坐标及长轴、短轴的概念;④通过 题,探究椭圆的扁平程度量椭圆的离心率. 〖板书〗§ 2. 1. 2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2) 新课讲授过程(i )通过复习和预习,知道对椭圆的标准方程的讨论来研究椭圆的几何性质. 提问:研究曲线的几何特征有什么意义?从哪些方面来研究?通过对曲线的范围、对称性及特殊点的讨论,可以从整体上把握曲线的形状、 从范围、对称性、顶点及其他特征性质来研究曲线的几何性质.(ii )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2x一2 0,进一步得:a xax 代x ,且以 y 代y 这三个方面来研究椭圆的标准 y 轴为对称轴,原点为对称中心;即圆锥曲线的对称轴与圆锥曲线的交点叫做圆 锥曲线的顶点.因此椭圆有四个顶点,由于椭圆的对称轴有长短之分,较长的对称轴叫做长轴,较 短的叫做短轴;c④离心率: 椭圆的焦距与长轴长的比e 叫做椭圆的离心率(0 e 1 ),a当 e1 时,c a ,,b0.; 椭圆图形越扁(iii )例题讲解与引申、扩展400的长轴和短轴的长、离心率、焦点和顶点的坐标.分析:由椭圆的方程化为标准方程,容易求出a,b,c •弓I 导学生用椭圆的长轴、短轴、离心率、 焦点和顶点的定义即可求相关量.确度要求进行,没有作说明的按给定的有关量的有效数字处理;让学生参与并掌握利用信息技术探 究点的轨迹问题,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掌握利用先进教学辅助手段的技能.♦能力目标(1)(3) (4)大小和位置.要巳8的思考冋①范围:由椭圆的标准方程可得,y 2 b 2b y b ,即椭圆位于直线x② 对称性:由以 x 代x ,以 方程发生变化没有,从而得到椭圆是以③ 顶点:先给出圆锥曲线的顶点的统一定义,y 代y 和 x 轴和 a ,同理可得:b 所围成的矩当 e 0 时,c 0,b a 椭圆越接近于圆例4求椭圆I6x 225y 2/Tn扩展:已知椭圆血5y2 5m m 0的离心率为e—,求m的值.解法剖析:依题意,m0,m 5,但椭圆的焦点位置没有确定, 应分类讨论: ①当焦点在x轴上,即0 m 5时,有a品 b 丽,c 75 ~m,二_—:得m 3;②当焦点在y轴上,即m例5如图,応b 岳c J m 5 , ••• J:5V m一种电影放映灯的反射镜面是旋转椭圆面的一部分.过对对称的截口5时,有a105253BAC是椭圆的一部分,灯丝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F1上,片门位于另一个焦点F2上, 由椭圆一个焦点F1发出的光线,经过旋转椭圆面反射后集中到另一个焦点F2.已知BC F1F2,RB 2.8cm,F1F24.5cm .建立适当的坐标系,求截口BAC所在椭圆的方程.解法剖析: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设椭圆的标准方程为1,算出a,b,c的值;此题应注意两点:①注意建立直角坐标系的两个原则;②关于a,b,c的近似值,原则上在没有注意精确度时,看题中其他量给定的有效数字来决定.引申:如图所示,“神舟”截人飞船发射升空,进入预定轨道开始巡天飞行,其轨道是以地球的中心F2为一个焦点的椭圆,近地点A距地面200km,远地点B距地面350km,已知地球的半径R 6371km •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求出椭圆的轨迹方程.例6如图,设M x, y与定点F 4,0的距离和它到直线I : 兰的距离的比是常数4点M的轨迹方程./ 2 2 「亠「■25匚亠2MF(x 4 y ,到直线I:x 的距离d x44分析:若设点M x, y,则则容易得点M的轨迹方程.引申:(用《几何画板》探究)若点M x, y与定点F c,0的距离和它到定直线l :c距离比是常数e aac 0 ,则点M 的轨迹方程是椭圆.其中定点F c,0是焦点,2x —相应于F的准线;c由椭圆的对称性, 另一焦点F c,0 ,相应于F的准线l :练习:第52页1、作业:第53页4、教学反思:2、3、4、5、6、75ac4,求52a的c定直线l :类比椭圆:设参量b的意义:第一、便于写出双曲线的标准方程;第二、的几何意义.2 类比:写出焦点在y轴上,中心在原点的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召b (iii )例题讲解、引申与补充例1已知双曲线两个焦点分别为F15,0 , F25,0,双曲线上一点绝对值等于6,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分析:由双曲线的标准方程的定义及给出的条件,容易求出a,b,c的关系有明显P到R , F2距离差的2x2a1 a 0,b 0 . a,b, c.补充:求下列动圆的圆心M 的轨迹方程:① 与O C :2 22 y 2内切,且过点 A 2,0 :②与O C 1 : x 2 y 12 21 和O C2 : x y 4都外切;③与O C i :2 y 9外切,且与O C 2: x 223 y 1内切.解题剖析 半径为r :这表面上看是圆与圆相切的问题, 实际上是双曲线的定义问题•具体解: 设动圆•/ O C 与O M 内切,点A 在O C 外,• MC| r /2 MA,因此有MA 2x 2 •••点 MC 2,•点M 的轨迹是以C 、 A 为焦点的双曲线的左支,即M 的轨迹方程是MC i •••O M 与O c 1、O C 2 均外切,•••|MC 1| r 1, MC 2 r 2,因此有的轨迹是以C 2、C i 为焦点的双曲线的上支,• M 的轨迹方程是4y••• e M MC 2MC 24x 2 3MC i 1 ,与eG 外切,且e M 与e C 2内切,•- MC j4,•点M 的轨迹是以C i 、C 2为焦点的双曲线的右支,• MC 2r 1,因此M 的轨迹方程是例2已知A , B 两地相距800m ,在A 地听到炮弹爆炸声比在 B 地晚2s ,且声速为340m / s ,求炮弹爆炸点的轨迹方程. 分析:首先要判断轨迹的形状,由声学原理:由声速及 A , B 两地听到爆炸声的时间差,即可知A , B 两地与爆炸点的距离差为定值•由双曲线的定义可求出炮弹爆炸点的轨迹方程. 扩展:某中心接到其正东、正西、正北方向三个观察点的报告:正西、正北两个观察点同时听 到了一声巨响,正东观察点听到该巨响的时间比其他两个观察点晚 4s .已知各观察点到该中心的 距离都是1020m •试确定该巨响发生的位置(假定当时声音传播的速度为 340m/s ;相关点均在 同一平面内)• 解法剖析:因正西、正北同时听到巨响,则巨响应发生在西北方向或东南方向,以因正东比正西晚 4s ,则巨响应在以这两个观察点为焦点的双曲线上. 如图,以接报中心为原点 0,正东、正北方向分别为 x 轴、y 轴方向,建立直角坐标系,设 B 、C 分别是西、东、北观察点,则 A 1020,0 , B 1020,0 , C 0,1020 • 设P x,y 为巨响发生点,•/ A 、C 同时听到巨响,•OP 所在直线为y x ……①,又因B 点比A 点晚4s 听到巨响声,• PB PA 4 340 1360 m •由双曲线定义知,a 680 ,2 2c 1020 ,••• b 340^5 ,••• P点在双曲线方程为X 2y2 1 x 680……②.联立680 5 340①、②求出P点坐标为P 680 ;5,680 ,'5 •即巨响在正西北方向680、、10m处.探究:如图,设A,B的坐标分别为5,0,5,0 •直线AM,BM相交于点M,且它们4的斜率之积为,求点M的轨迹方程,并与§ 2. 1.例3比较,有什么发现?9探究方法:若设点M x,y,则直线AM , BM的斜率就可以用含x, y的式子表示,由于直线AM , BM的斜率之积是4,因此,可以求出x, y之间的关系式,即得到点M的轨迹方程.9练习:第60页1、2、3、作业:第66页1、2、2 . 3. 2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平面解析几何研究的主要问题:(1)根据条件,求出表示曲线的方程;(2 )通过方程,研究曲线的性质.理解双曲线的范围、对称性及对称轴,对称中心、离心率、顶点、渐近线的概念;掌握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会用双曲线的定义解决实际问题;通过例题和探究了解双曲线的第二定义,准线及焦半径的概念,利用信息技术进一步见识圆锥曲线的统一定义♦过程与方法目标(1 )复习与引入过程引导学生复习得到椭圆的简单的几何性质的方法,在本节课中不仅要注意通过对双曲线的标准方程的讨论,研究双曲线的几何性质的理解和应用,而且还注意对这种研究方法的进一步地培养.①由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和非负实数的概念能得到双曲线的范围;②由方程的性质得到双曲线的对称性;③由圆锥曲线顶点的统一定义,容易得出双曲线的顶点的坐标及实轴、虚轴的概念;④应用信息技术的《几何画板》探究双曲线的渐近线问题;⑤类比椭圆通过F56的思考问题,探究双曲线的扁平程度量椭圆的离心率. 〖板书〗§ 2. 2. 2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2) 新课讲授过程(i )通过复习和预习,对双曲线的标准方程的讨论来研究双曲线的几何性质.提问:研究双曲线的几何特征有什么意义?从哪些方面来研究?通过对双曲线的范围、对称性及特殊点的讨论,可以从整体上把握曲线的形状、大小和位置.要从范围、对称性、顶点、渐近线及其他特征性质来研究曲线的几何性质.(ii )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2 2①范围:由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得, 1 0,进一步得:x a ,或xa .这说b a明双曲线在不等式 x a ,或x a 所表示的区域;② 对称性:由以 x 代x ,以y 代y 和 x 代x ,且以 y 代y 这三个方面来研究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发生变化没有,从而得到双曲线是以x 轴和y 轴为对称轴,原点为对称中心;③ 顶点:圆锥曲线的顶点的统一定义,即圆锥曲线的对称轴与圆锥曲线的交点叫做圆锥曲线 的顶点.因此双曲线有两个顶点,由于双曲线的对称轴有实虚之分,焦点所在的对称轴叫做实轴, 焦点不在的对称轴叫做虚轴;c⑤ 离心率:双曲线的焦距与实轴长的比 e —叫做双曲线的离心率(e 1).a④渐近线:直线ybx 2x 叫做双曲线一 aa 2yb 2 1的渐近线;y 轴上的渐近线是扩展:求与双曲线x 2 162y —1共渐近线,2. 3, 3点的双曲线的标准方及离心率.解法剖析 :双曲线2x16291的渐近4x .①焦点在x 轴上时,设所求的双曲2线为X 216k 2 2 y 9k 2A 2;3, 3点在双曲线上,••• k 21,无解;4②焦点在y 轴上时,设所求的双曲线2x 16k 229:2 1,―A2 3, 3点在双曲线上,• k21,因此,所求双曲线42的标准方程为y9 41,离心率e5.这个要进行分类讨论,但只有一种情形有解,事实上, 3可直接设所求的双曲线的方程为2x162y一 mm R,m 0 .9(iii )例题讲解与引申、扩展例3求双曲线9y2 16x2 144的实半轴长和虚半轴长、焦点的坐标、离心率、渐近线方程.分析:由双曲线的方程化为标准方程,容易求出a,b,c.引导学生用双曲线的实半轴长、虚半轴长、离心率、焦点和渐近线的定义即可求相关量或式子,但要注意焦点在例4双曲线型冷却塔的外形,半径为12m,上口半径为13m,下口半径为25m,高为55m .试选择适当的坐标系,求出双曲线的方程(各长度量精确到1m).是双曲线的一部分绕其虚轴旋转所成的曲面如图(1),它的最小解法剖析: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设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2 2七七 1,算出a,b,c的值;a b此题应注意两点:①注意建立直角坐标系的两个原则;②关于 精确度时,看题中其他量给定的有效数字来决定.引申:如图所示,在 P 处堆放着刚购买的草皮,现要把这些草皮沿着道路 PA 或PB 送到呈矩形的足球场 ABCD 中去铺垫,已知|Ap 150m ,|Bp 100m,| BC| 60m , APB 60o •能否在足球场上画一条 “等距离”线,在“等距离”线的两侧的区域应该选择怎样的线路?说明理由.解题剖析:设M 为“等距离”线上任意一点,则|PA |AM点M 的轨迹方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合作、互动的教学氛围中,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互动实现共同探究,教 学相长的教学活动情境,结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科学探索精神、审美观和科学世界观,激励学生 创新.必须让学生认同和掌握: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能由双曲线的标准方程能直接得到双曲线 的范围、对称性、顶点、渐近线和离心率;必须让学生认同与理解:已知几何图形建立直角坐标系 的两个原则,①充分利用图形对称性,②注意图形的特殊性和一般性;必须让学生认同与熟悉:取 近似值的两个原则:①实际问题可以近似计算,也可以不近似计算,②要求近似计算的一定要按要 求进行计算,并按精确度要求进行,没有作说明的按给定的有关量的有效数字处理;让学生参与并 掌握利用信息技术探究点的轨迹问题,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掌握利用先进教学辅助手段的技能.♦能力目标(1) 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和积极探究 ,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2)思维能力:会把几何问题化归成代数问题来分析,反过来会把代数问题转化为几何问 题来思考;培养学生的会从特殊性问题引申到一般性来研究,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MF I 1 ^2 2 .16 ,16 J X 5y ,到直线l:x 一的距离dx — 15 5分析:若设点M x, y ,则a,b,c 的近似值,原则上在没有注意PB BM ,即BM | |AM | |Ap |Bp 50 (定值),“等距离”线是以A 、B 为焦点的双曲线的左支上的2部分,容易“等距离”线方程为x y1 35 x 625 375025,0 y 60 .理由略.例5如图,设M x, y 与定点F 5,0的距离和它到直线 15的距离的比是常数5,求4则容易得点M 的轨迹方程. 引申:《几何画板》探究点的轨迹:双曲线x, y 与定点 F c,0 的距离和它到定直线2a——的距离 c比是常数0,则点M 的轨迹方程是双曲线. 其中定点F c,02是焦点,定直线l : x —相c应于F 的准线; 另一焦点 F c,0,相应于F 的准线I : xx2力.(3) 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综合利用已有的知识能力.(4)创新意识能力: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并能探究发现一些问题的能力,探究解决问题的 一般的思想、方法和途径.练习:第66页1、2、3、4、5 作业:第3、4、6补充:3.课题:双曲线第二定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双曲线第二定义与准线的概念,并会简单的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1双曲线的标准方程(2)
一、预习检查
1. 焦点的坐标为(-6,0)、(6,0),且经过点A (-5,2)的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 .
2. 已知双曲线2288kx ky -=的一个焦点为()0,3,则k 的值为 .
3. 椭圆134222=+n y x 和双曲线1162
22=-y n
x 有相同的焦点,则实数n 的值是 .
4.焦点在x 轴上的双曲线过点3)P -,且(0,5)Q 与两焦点的连线互相垂直,则该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 .
二、问题探究
例1、已知B A ,两地相距800m ,一炮弹在某处爆炸,在A 处听到爆炸声的时间比在B 处晚2s ,设声速为340 m /s .(1)爆炸点应在什么样的曲线上? (2)求这条曲线的方程.
例2、根据下列条件,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1)6=c ,经过点(-5,2),焦点在x 轴上;
(2)与双曲线22
1164x y -= 有相同焦点,且经过点()
2,23 .
例3、(理)已知双曲线122
22=-b
y a x (a >0,b >0)的两个焦点为1F 、2F ,点A 在双曲线第一象限的图象上,若△21F AF 的面积为1,且2
1tan 21=
∠F AF ,2tan 12-=∠F AF ,求双曲线方程.
三、思维训练 1、已知21,F F 是双曲线19
162
2=-y x 的焦点,PQ 是过焦点1F 的弦,且PQ 的倾斜角为600,那么PQ QF PF -+22的值为 .
2、已知双曲线14
22
=-y x 的两个焦点为分别为21,F F ,点P 在双曲线上且满足=∠21PF F ︒90,则21PF F ∆的面积是 .
3、判断方程13
92
2=---k y k x 所表示的曲线。

4、已知ABC ∆的底边BC 长为12,且底边固定,顶点A 是动点,使A C B sin 2
1sin sin =-,
求点A 的轨迹
四、知识巩固
1、若方程22
123
x y m m -=-- 表示双曲线,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 . 2、设21,F F 是双曲线14
22
=-y x 的焦点,点P 在双曲线上,且02190=∠PF F ,则点P 到x 轴的距离为 .
3、P 为双曲线)0,0(122
22>>=-b a b
y a x 上一点,若F 是一个焦点,以PF 为直径的圆与圆222a y x =+的位置关系是 .
4、求与圆1)3(22=+-y x 及9)3(2
2=++y x 都外切的动圆圆心的轨迹方程 .
5、已知定点B A ,且4=AB ,动点P 满足3=-PB PA ,则PA 的最小值是 .
6、(理)过双曲线125
1442
2=-y x 的一个焦点作x 轴的垂线,求垂线与双曲线的交点到两焦点的距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