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孩子上幼儿园的6个错误(图)_204.doc
送孩子去幼儿园的注意事项

送孩子去幼儿园的注意事项送孩子去幼儿园的注意事项误区:有些父母早上时间紧,送宝宝到幼儿园附近或门口就让孩子自己进去。
还有父母认为孩子年龄小送孩子入园是应该的,但孩子大了就没必要了。
2、表达积极的情绪误区:在送孩子上幼儿园的路上,叮嘱他要听老师的话,要守纪律,要懂礼貌,唱歌时要大声,画画时要画大些。
建议:这些过高的要求、禁令或者劝告也会使孩子感到无法达到要求而出现焦虑不安的情绪,尽量多勾起孩子对幼儿园的好感和期待,比如“小朋友们都在幼儿园等你呢”、“老师给了宝宝好多次小红花,宝宝是最乖的”等等,让孩子一直想着在幼儿园的高兴事。
3、与老师多沟通、交流误区:很多父母赶着上班,送宝宝到幼儿园马上就离开,忽略和老师沟通的机会。
4、养成好的生活习惯误区:前一晚由着孩子的性子,玩到很晚,以至于早晨不能按时起床,不能及时去幼儿园或者迟到。
建议:父母在孩子刚入园的时候,就要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如,让孩子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以免因睡眠不足引起情绪烦躁,不愿意上幼儿园;养成准时的习惯,不迟到,对宝宝行为和健康的培养都有好处。
5、穿衣适当,物品带齐误区:早晨起床手忙脚乱,给孩子着装不适,必备物品丢三落四。
建议:前一天晚上将孩子上幼儿园要带的东西整理好,避免占用早晨的时间,根据天气情况适时给宝宝增减衣物。
6、树立新的健康观误区:一些父母因为孩子舍不得他走,但又要赶着上班,只好偷偷地离开幼儿园或者把孩子推进幼儿园。
建议:父母不仅要重视孩子的身体健康,还要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
父母应主动了解孩子的心理发展特点和需要。
当早晨孩子入园出现哭闹现象时,父母要耐心了解孩子哭闹的'原因,如果是因为身体不适要及时解决;如果是孩子因为有心理负担而哭闹,父母就要及时与老师沟通,一起耐心开导孩子,让孩子顺利进班。
宝宝成长的道路上需要做父母的付出很多的心血。
但,父母还是会百密一疏,忽视一些看似不起眼却十分重要的小事。
本文讲的早晨的六个注意事项,就是一个小例子。
入园后的常见3大误区

入园后的常见3大误区
误区一:宝宝哭家长跟着焦虑宝宝入园时哭闹,许多家长也表现出焦虑的情绪,甚至一起哭,如此会让宝宝更紧张,更加不想上幼儿园。
正确的做法:将宝宝送到幼儿园后,要微笑着与宝宝再见,然后赶忙离开。
宝宝最开始入园,哭闹是正常现象,家长适当安慰后就能够走了,要相信老师有能力把宝宝哄好。
误区二:宝宝入园家长躲在墙角看有些家长把宝宝送到幼儿园后,听到宝宝哭闹专门不放心,便躲在墙角、门后、窗外看,或中途来看。
假如被宝宝发觉,只会强化哭闹行为,导致宝宝安静后又开始哭起来。
正确的做法:面对宝宝的哭闹,家长们要做的确实是不间断地送宝宝去幼儿园,上三天歇两天的做法是不可取的,会使宝宝产生依靠心理,适应用哭闹的方式解决咨询题。
误区三:咨询宝宝在幼儿园有没有哭鼻子在与宝宝讨论幼儿园生活时,专门多家长都会咨询宝宝有没有哭鼻子?是不是想妈妈了?独自去幼儿园,差不多让宝宝觉得受了专门大委屈,家长稍加强化,就会让宝宝难过备至,更加对幼儿园产生逆反心理。
正确的做法:关于初入园的宝宝,爸爸妈妈们要多与老师联系沟通,了解宝宝在幼儿园的行为和表现,以便回家后能与宝宝畅谈他们的幼儿园生活,紧密观看宝宝躯体与情绪上的变化,及时给宝宝心理安慰。
要选择正面的话题,能够咨询宝宝在幼儿园有哪些快乐的事?今天做了什么好玩的游戏?引导宝宝发觉幼儿园的乐趣。
假如宝宝不情愿讲幼儿园的事,也不要将就他,在他情愿讲的时候,会主动表达。
孩子入园出现六种行为需家长注意

孩子入园出现六种行为需家长注意孩子入园是家长和孩子共同面临的一个重大转变,孩子需要逐渐适应幼儿园生活和规矩。
在此过程中,孩子会出现一些行为,需要家长及时关注和应对,以下列举了六种可能出现的行为。
一、分离焦虑症状分离焦虑症状是孩子刚入园后最常见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孩子对父母离开感到害怕,出现哭闹、抓住家长不放等行为。
家长可以通过与孩子的沟通,告诉 Ta 因为自己要上班,需要去工作,但是下班之后会来接 Ta 回家。
并在送孩子到幼儿园时,尽量不要过于担心和抱怨,要给孩子传递积极的情绪。
二、社交能力不足有些孩子在幼儿园遇到陌生人时,会害羞、抵触、避开,甚至有的孩子会表现出攻击行为。
这时,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在家用游戏、讲故事等方式培养孩子的交际能力,让 Ta 学会主动与人交流。
三、沟通能力不足幼儿园生活需要孩子与老师及同伴进行有效沟通,但有些孩子可能会因为语言表达能力较差而不愿意开口说话。
针对这种情况,家长可以通过多与孩子交流、讲故事,或者带孩子参加相关的活动,提升 Ta 的口头表达能力。
四、食物挑剔孩子因为年龄和口味问题而对一些食物产生厌恶感是很常见的,但在幼儿园里,为了均衡饮食和健康成长,需要孩子摄入多样化的饮食。
家长可以在家里培养孩子对更多食物的接受能力,并在幼儿园要求孩子尽量尝试新鲜的食物。
五、情绪失控有些孩子在幼儿园里可能会因为不喜欢某个活动,或者因为自己的想法没有得到认可而发脾气、哭闹等。
家长可以在家中教育孩子,让 Ta学会控制情绪,遇到问题时尽量表达,并根据情况进行妥善处理。
六、想象力丰富幼儿时期是孩子想象力最为丰富的阶段,在幼儿园中会有很多机会能够通过游戏、故事等方式释放孩子的想象力,但是有些孩子可能会因为想象中的恐怖情境而产生恐惧感。
这时,家长可以与孩子进行沟通,帮助 Ta 分辨现实和想象。
综上所述,孩子在幼儿园生活中出现以上行为是很正常的,家长应该耐心地与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情绪和感受,帮助 Ta 逐渐适应新的生活环境。
新生入园须知:家长需小心的入园禁忌

新生入园须知:家长需小心的入园禁忌一忌:一味妥协,今天送不下,明天送这是目前幼儿园新生入园最普遍存在的问题。
家长因为心疼孩子哭,而一味推迟上幼儿园的时间。
孩子哭了,家长很心疼。
去还存在侥幸的心理:也许明天,他能高高兴兴上幼儿园呢!这会让孩子觉得自己只要坚持,就有可能不用去幼儿园,那么当你再次送园的时候,孩子的哭闹会更加变本加厉。
二忌:送两天,歇一天有的孩子刚入园时,哭闹比较严重,吃饭也不如在家多,容易上火。
家长感到很心疼,便想送上几天,在家里休息上一天,给孩子调理调理。
其实这样的想法是存在误区的,当孩子在家里休息一天后,再来幼儿园会感到更加陌生,特别是对于新入园的孩子来说,还没有建立起与老师之间的依恋感情,送送停停会让孩子的适应过程事半功倍。
坚持送园,对孩子的适应至关重要。
三忌:孩子哭,我也哭第一次离开自己的宝贝,又见到自己的宝贝哭闹的厉害,家长的心疼也在清理之中。
可是家长对孩子的情绪感染实在太强了,这种家长陪着孩子哭的情况在幼儿园的新生入园接待中司空见惯,造成孩子们错认为家长不要他们了,让他们认为上幼儿园不管对于他们自己,还是父母都是非常痛苦的事,加剧孩子的分离焦距,不利于孩子的适应。
四忌:“我在外面等着你!”在祖辈送园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这种情况,孩子一张嘴要哭,马上对孩子说:“我不走,奶奶在外面等着你哈!”“奶奶去给你买奶,这就回来!”这种说法可能暂时有效,可是当孩子发现自己上当后,他会感觉到非常不安,因为他不知道奶奶到底去哪儿了,这让他们没有了安全感。
五忌:“别哭,我第一个来接你!”许多家长会这样许诺孩子,当孩子哭着对你说:“妈妈第一个来接我!”你忍心拒绝孩子吗?于是好多家长随口承诺:“好,妈妈第一个来接你!”如果你真能做到,我们当然并不反对这种方式,可是那么多家长,您能保证您是第一个吗?如果不能,请不要这样回应孩子,请换一种方式回应孩子:“妈妈会早来接你!”“妈妈四点来接你!”如果轻易的承诺没有兑现,很容易让孩子觉得家长说话不算数,那么家长在孩子心中的威信就大打折扣了。
幼儿园新生入园常见误区及应对策略

每年的九月份,都是幼儿告别家长的怀抱,进入幼儿园比较集中的时间。
关于孩子上幼儿园,多数家长认为:家长不需要准备什么,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将幼儿送进幼儿园,准备工作完全由幼儿园和老师承担,或者想准备,但根本不知道该准备些什么。
但在现实生活中,家长与幼儿的共同配合,充分做好入园准备是非常重要的。
幼儿进入幼儿园后,普遍都存在着入园不适应的问题,心理上、生活上、环境上的变化,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幼儿的身心发展。
这就需要家长从幼儿基本需求入手,帮助幼儿做好入园准备,防止幼儿出现排斥继续去幼儿园的想法和要求。
一、家长中常见的入园误区(一)误区一:年龄减小化近些年,幼儿入园年龄逐年提前的现象较为普遍。
在日托班里,两岁以下也较为常见,甚至一些一岁的幼儿,家长也想着将其送到幼儿园。
家长错误地以为:幼儿园是幼儿集体学习、生活、交往的场所,幼儿越早入园就可以越早地锻炼社交能力,在日后的社会中就更容易立足。
从科学角度分析,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却不赞同年龄较小的幼儿过早入园,建议家长应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
对于年龄过小的幼儿不应该和家长分开过早,分开时间过长,以免出现一些心理问题,反而会严重影响幼儿的身心发展。
不到两岁的宝宝离开家长的时间原本很短,白天进入幼儿园后突然增加到8个小时以上,幼儿会出现哭闹,极度不适应,对幼儿园产生厌恶心理等现象。
(二)误区二:入园恐惧化很多家长、老师在最初送孩子入园的时候还经常犯一个错误,那就是在孩子没有注意自己的时候,家长就赶忙溜走,等到孩子发现后就会给孩子造成一种极大的刺激,使孩子在下一次入园时产生恐惧或者不踏实的心理。
(三)误区三:关心过度化还有一个比较大的问题是,现在很多家长对于孩子初次入园的事情不是不关心,而是过分关心和焦虑。
体现在会嘱咐孩子记住很多事情,或者准备很多东西,往往成为了孩子心理上的一个负担,会认为进入幼儿园是一件很重要、很困难的事情。
以上是家长对待幼儿入园的几种常见误区,虽然它们不能涵盖全部的误区情形,但至少说明了这些都是比较常见的情形。
艾乐贴士:送孩子上幼儿园的5个注意事项

艾乐贴士:送孩子上幼儿园的5
个注意事项
想让孩子在幼儿园里开心地度过,父母可以运用一些小策略,知名的香港艾乐国际教育幼儿园加盟连锁老师给出家长需注意的5个事项
香港艾乐国际教育集团
艾乐贴士:送孩子上幼儿园的5个注意事项
想让孩子在幼儿园里开心地度过,父母可以运用一些小策略,知名的香港艾乐国际教育幼儿园加盟连锁老师给出家长需注意的5个事项:
1、上幼儿园前,先告诉宝宝:“你在幼儿园里开心地玩,下午放学时,妈妈一定会来接你的。
”这会让孩子感到父母亲并没有扔下他不管,他还会回到父母身旁的。
2、一些父母因为孩子舍不得他走,但又要赶着上班,只好偷偷地离开幼儿园,这种做法只会造成孩子更大的不安与害怕,因此父母亲最好在幼儿园里安顿好孩子,让他感到放心,然后再离开。
需要提醒的是,如果孩子仍然不让你离开,你的态度一定要坚决,否则孩子容易产生强烈的依赖心理,不利于焦虑的消除。
3、父母亲不要在送孩子上幼儿园的路上,叮嘱他要听老师的话,要守纪律,要懂礼貌,唱歌时要大声,画画时要画大些,这些过高的要求、禁令或者劝告也会使孩子感到无法达到要求而出现焦虑不安的情绪。
4、还可以采取转移注意力的方法,用教室里好玩的玩具和积木吸引他们,转移他们的注意力。
5、如果孩子对母亲依赖心理过重,可让爸爸送孩子上幼儿园。
相信品牌的力量
内容需要下载文档才能查看
1。
幼儿入园适应工作中的误区和对策.doc

幼儿入园适应工作中的误区和对策一、变家长与幼儿强迫分离为暂缓分离心理学研究表明:幼儿的情绪,尤其是不愉快的情绪,必须通过有效的途径加以排解和疏导,幼儿的身心健康才能得到保护。
许多人认为,家长早晨送幼儿到幼儿园以后,一旦孩子哭闹,不肯让家长离去,作为家长千万不能心软,必须马上离开。
这就是所谓的强迫分离。
我认为,强迫分离不仅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且只会加剧幼儿的分离焦虑,会使那些焦虑程度较重的幼儿逐渐形成对入园的恐惧,丝毫无助于幼儿的心理健康。
同时也会增加家长对幼儿在园生活的担心与忧虑。
我们常看见有些家长在狠心把孩子推进门后,听到孩子哭闹很不放心,又偷偷隐蔽在门外的角落里,观望孩子。
孩子的嚎啕大哭与家长的心急如焚构成了一幅生离死别图。
而教师为彻底让家长断了念头,甚至会采取拉窗帘、糊玻璃纸等极端措施。
强迫分离是不可取的。
针对分离难这一现象,对于情况比较严重的幼儿,在早晨人园时,亲子之间应暂缓分离。
即允许家长与孩子在一起作短在的相处。
在此期间,教师应热情主动地与家长交谈,让孩子看到家长与教师之间的亲密关系。
同时,让家长明确告诉孩子:你已经长大了,该上幼儿园了,就像爸爸妈妈上班一样,这是任务。
并耐心向幼儿保证:妈妈一定会回来接你。
对于那些仍然有些担心的孩子,可以让家长早一点来接他回家,并且要说到做到。
这样做可以让幼儿懂得道理,对帮助幼儿自我调整心态,接受上幼儿园这一现实起到积极作用。
切忌应付欺骗孩子,如说:妈妈去上厕所,一会儿回来;爸爸去打个电话请个假;听话,就待一会,马上就接你回家;明天就不来了,等等。
幼儿一旦明白过来,往往无从收拾残局。
二、变单一地安慰孩子为采取多种方式让幼儿融入集体生活随着亲人的离开,幼儿会突然感到安全感的丧失。
处于心理不安全、情绪不稳定状态的幼儿,会感到茫然不知所措,多数幼儿首先会抗拒或哭泣。
大多数的教师此时更往往会花费所有的时间去爱抚哭泣的孩子,反复哄劝别哭了,别哭了,妈妈一会儿就来了,好宝宝,乖。
送孩子入园 应避免这六种不当做法

送孩子入园应避免这六种不当做法一、送孩子入园不当的六种做法善意谎言不辞而别“今日不去幼儿园,快点穿好衣服,妈妈带你去看鱼!”、“你去跟小朋友玩,妈妈上厕所,妈妈不走。
”很多家长都是用这种方式把孩子骗到幼儿园,为了不直接面对孩子的眼泪和纠缠,就不辞而别,当孩子发觉家长不见的时候,会哭得更凶,而且会让孩子失去了对亲人的平安感和信任感。
悲悲切切难舍难分“再见”说了一遍又一遍,总不忍心离去,再抱一抱,再亲一亲,家长总是想多陪伴一会儿,希望孩子能多一些劝慰,但这样的做法反而会加重孩子的分别焦虑,这就如同演员演戏一样,入戏越深,越难从角色中抽离。
幼儿园老师其实也不宠爱家长这种做法。
过度担忧加倍补偿家长总担忧孩子在幼儿园受苦受罪了,接回去以后,百般宠爱、处处迁就,有的给孩子买很多玩具和食品。
这种做法只会让孩子越来越娇气、任性,有的孩子还会把上幼儿园当作条件进行要挟,大人必需答应孩子所提的要求才去幼儿园。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有的家庭经济条件比较好,对孩子比较溺爱,孩子一哭就不去幼儿园了,反反复复,送送停停。
这样的做法会让孩子很难融入集体,不坚持入园的孩子会错过很多课,对玩耍规章和学习都不生疏,往往会成为尴尬的“局外人”。
消极示意威逼恐吓“听老师话,要不我就不来接你了。
”威逼加恐吓是很多成人“应付”小孩儿的绝技,但这样的孩子一般胆子会比较小,特别是到了不生疏的环境当中,认为处处都存在着担忧全的因素。
疑神疑鬼中途放弃担忧孩子在幼儿园尿湿裤子、吃不饱饭、生病没人照看,因此坚决退园,这也是某些家长的做法。
他们的担忧有时候的确是客观事实,新生入园阶段,老师很难做到对每个幼儿都面面俱到。
作为家长应当学会换位思考,并尽量调整心态,不要轻易打退堂鼓。
二、送孩子轻松入园的六种做法未雨绸缪———提前做好充分预备家长要给孩子多带几套衣裤和袜子,以备尿湿裤子时更换,书包里预备一个袋子,用来装换下的脏衣服。
女孩子的头发要便于打理,不给老师带来附加的工作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送孩子上幼儿园的6个错误(图片来源:资料图)
父母把3岁的华华送入幼儿园。
但这里跟家并不一样,不知道上厕所往哪里走?不知道肚子饿了怎么办?不知道为什么总是呆在教室里不让到外面玩?不知道定下那么多规矩是为什么?这些无法解释的问题令华华心里感到某种不安、担心、害怕和惊慌,一些孩子则会出现极端的恐惧,会大哭大吵大闹地不肯去幼儿园。
想让孩子在幼儿园里开心地度过,父母可以运用一些小的策略,而不是常见的错误做法。
例如:
1、上幼儿园前,先告诉宝宝:你在幼儿园里开心地玩,下午放学时,妈妈一定会来接你的。
这会让孩子感到父母亲并没有扔下他不管,他还会回到父母身旁的。
2、送孩子上学时,如果母亲向儿子诉说她对丈夫的种种不满,而尚未懂事的儿子无法理解这些复杂的问题,在这种处境下去幼儿园,就容易产生焦虑与不安。
所以父母一定要处理好自己的情绪,不要让孩子看到你不高兴的样子,以免让孩子在幼儿园里为父母担心,这可避免孩子因为你的苦恼而加重他的焦虑。
|||
3、一些父母因为孩子舍不得他走,但又要赶着上班,只好偷偷地离开幼儿园,这种做法只会造成孩子更大的不安与害怕,因此父母亲最好在幼儿园里安顿好孩子,让他感到放心,然后再离开。
需要提醒的是,如果孩子仍然不让你离开,你的态度一定要坚决,否则孩子容易产生强烈的
依赖心理,不利于焦虑的消除。
4、父母亲不要在送孩子上幼儿园的路上,叮嘱他要听老师的话,要守纪律,要懂礼貌,唱歌时要大声,画画时要画大些,这些过高的要求、禁令或者劝告也会使孩子感到无法达到要求而出现焦虑不安的情绪。
5、还可以采取转移注意力的方法,用教室里好玩的玩具和积木吸引他们,转移他们的注意力。
6、如果孩子对母亲依赖心理过重,可让爸爸送孩子上幼儿园。
如果孩子赖在床上不起,对父母撒谎我今天肚子痛、头疼,不想去幼儿园,或者干脆拿哭闹作为杀手锏,不肯让父母离开家半步。
父母不要生拉硬拽地仍坚持送他去入园,可以先跟幼儿园的老师联系一下,了解孩子最近一段时间在学校的状况,找出他不愿意入园的原因。
幼儿不愿意去上学的理由一般有三个:
第一是社交能力弱。
有些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差,没有学会与人相处的技巧,除了自己在角落里玩玩具外,没有小朋友和他一起玩,因此在班上不受欢迎,所以也就不喜欢去幼儿园;
第二是自立能力差。
孩子入园之后需要自己学会上厕所、吃饭、穿衣。
这些基本生活能力都未具备的孩子在集体生活中肯定会感到不安;
第三表现不佳。
有的幼儿因为智力较低,学习表现不好经常遭到老师的批评;有的幼儿好胜心强,特别在意老师的赞扬,一旦老师批评或责备
他,他就会受到挫折而害怕上学;有的幼儿则是没有处理好与其他小朋友的友好关系,常常与小朋友吵架打闹,因而产生排斥幼儿园的心理。
父母亲可以对症下药,针对不同的原因进行不同的开导,消除他的恐惧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