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质检试题水平科

合集下载

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2)

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2)

(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第一部分选择题(共29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58分)1.关于中国画,现代画家潘天寿先生说过,“水墨浓湿得体,黑白相用,干湿相成,则百色骈凑,虽无色,胜于有色矣;无色在其中,胜于青黄朱紫矣”。

下列哪位思想家的思想与该创作精神相符A. 荀子B. 墨子C. 老子D. 孙膑【答案】C【解析】据材料“虽无色,胜于有色矣;无色在其中,胜于青黄朱紫矣”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无色胜于有色”的思想,与老子的“无为而治”思想类似,故C项正确;荀子没有无为的思想,故A项错误;墨子也没有主张无为而治,故B项错误;孙膑属于兵家,也没有类似思想,故D项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从材料关键信息出发,学生应该正确理解“虽无色,胜于有色矣”,这与老子的“无为而治”思想类似,据此即可正确判断。

2.清代考据学家章学诚《校雠通义》(雠,chóu,校对)中说:“后世文字,必溯源于六艺,六艺非孔氏之书,乃《周官》之旧典也。

《易》掌太卜,《书》掌外史,《礼》在宗伯,《乐》隶司乐,《诗》颂于太师,《春秋》存乎国史。

”这段文字揭示的社会文化状况是A. 有教无类B. 学在官府C. 私学兴起D. 百家争鸣【答案】B【解析】据材料“六艺……乃《周官》之旧典也。

《易》掌太卜,《书》掌外史,《礼》在宗伯,《乐》隶司乐,《诗》颂于太师,《春秋》存乎国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太卜、外史、宗伯、司乐、太师、国史都说明周代的社会文化状况是学在官府,故B项正确;“有教无类”属于孔子的思想,不符合题意,故A项错误;私学兴起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现象,不是周代出现,且材料无法体现“私学兴起”,故C项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百家争鸣的现象,故D项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周官》之旧典也。

《易》掌太卜,《书》掌外史,《礼》在宗伯,《乐》隶司乐,《诗》颂于太师,《春秋》存乎国史”,学生可以据此推断出学在官府的结论,再结合孔子之前的时代背景,可以排除干扰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17)word版本

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17)word版本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高二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Ⅰ卷(共60分)一、单选题(本题共有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1.战国诸子争鸣时,各流派都声称自己的智慧包罗万象,认为竞争对手只是部分真理。

“墨子蔽于用而不知文”、“申子蔽于势而不知知”、“庄子蔽于天而不知人”、“孔子仁知且不蔽”。

持这一观点的人应是()A.墨翟B.韩非C.荀况D.孔丘2.先秦诸子站在不同立场,提出了多种形态的国家起源论。

有先秦学者认为原初民始生之时,人各持己义,“天下之乱也,至如禽兽然,无君臣上下长幼之节,父子兄弟之礼,是以天下乱焉。

……是故选择天下贤良、圣知、辩慧之人,立以为天子,使从事乎一同天下之义。

”上述材料体现的是()A.老子的“自然生成”说B.荀子的“止争息乱”说C.墨子的“除乱尚同”说D.孟子的“与民教化”说3.《庄子齐物论》云:“天地与我并存,万物与我为一”。

《吴越春秋》记载,“伍子胥乃使相土相水,象天法地,造筑大城,周回四十七里。

陆八门;水八门,以法地八聪。

”这反映了()A.董仲舒儒学影响深B.天人合一的思想由来以久C.古代政权与神权紧密结合D.古代文化具有深厚的神学思想4.春秋以前,“天”被尊为最高神,是人类的监视者、执法者。

春秋时期,祭神祀鬼虽仍是“国之大事”,而“天之爱民甚矣”。

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祭祀活动巩固了宗法制度B.政治演变发展了天人关系C.天道权威萌发了民本思想 D. 神权观念强化了贵族政治5.韩非认为,君主用官爵换取人臣的死力,臣下为达到富贵目的,必然用死力来换取君主的官爵;君主计算臣所出力量的大小,臣也计算君主所出爵禄的高低,君臣之间犹如买卖关系。

这种观点可以佐证当时()A.奴隶主贵族利益得到维护B.察举制的雏形开始出现C.法家思想成为主流思潮D.宗法血缘选官制度渐趋瓦解6.中国古代礼俗,官员遭父母丧应弃官家居,称“丁忧”。

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10)

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10)

贵州省思南中学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二年级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题前,考生务必在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试卷上无效。

3. 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本卷共30小题。

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春秋时期,孔子兴办私学,学生来自士农工商各阶层。

这一做法()A.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特权B.瓦解了宗法分封制度C.动摇了周王室的统治基础D.适应了诸侯争霸战争的需要2.电视剧《传奇皇帝朱元璋》中有这样一个情节:朱元璋对孟子异常仇视,命人将孟子的塑像拆掉,撤出圣人庙,并亲自将《孟子》一书删减大半。

请问被删掉的部分最可能是()A.民贵君轻说 B.人性本善说 C.先义后利说 D.浩然之气说3.《孙膑兵法》中说:“战胜而强立,故天下服矣。

”《商君书》也说:“国之所以兴者,农战也。

”可见兵家和法家都主张重视战争,赢得战争。

出现这种思想的社会根源是()A.社会矛盾尖锐,人民生活困苦B.社会动荡不安,诸侯争霸频繁C.思想学术自由,出现“百家争鸣”D.统治者的大力提倡和重视4.在评论秦朝灭亡时,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

”此处孟子的“一个思想”具体是指()A.制天命而用之B.“民贵君轻”,统治者要实行“仁政”C.兼相爱、交相利D.加强中央集权,防止人民反抗5.孔子主张“仁者,爱人”,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孟子主张“政在得民”。

三者的主张的本质内涵都是重视()A.人的平等权利 B.人的善良本性C.和谐社会人际关系 D.人的自由权利6.孟子指出:“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

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试题

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试题

山东省新泰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试题第I卷(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项正确答案)1.“孔子认为,只有在道德高尚的人的英明领导下,中国才有恢复政治和社会秩序的希望。

”孔子认为人性道德的至高境界是达到()A. 仁B. 礼C. 孝D. 忠2.成语“相濡以沫”出自于先秦某思想家的著作。

“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体现了该派思想自由洒脱的特征,该思想流派在政治上主张()A.“不期修古,不法常可”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C.“贤者举而上之,不肖者抑而废之”D.“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3.孔子编写《春秋》在记述历史时暗含褒贬。

如《春秋》里称郑庄公为郑伯,孔子把他的爵位从公降为伯,以此表达对郑庄公谋算兄弟这一行为的批判。

这种写法被称为“春秋笔法。

”儒家认为“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

根据所学,下列评价正确的是()A.孔子编写《春秋》来维护君主专制B.“春秋笔法”有利于历史记录的客观性C.《春秋》奠定了古代正史的编撰体例D.儒家重视史书的道德评判和教化功能4.春秋战国时期,孔子主张“仁”和“礼”,法家强调“法”和“刑”,老子强调自然的静态平衡,这些主张的共同之处是()A.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关系 B.重视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C.都阐释了各自的“和谐”思想 D.都体现“礼”、“法”并用思想5.董仲舒提出“天,仁也”,“为政而任刑,谓之逆天,非王道也”。

他提出这一观点主要是为了()A. 树立君主权威B. 宣扬“君权神授”C. 提高儒家地位D. 制约绝对君权6.汉代中医著作《汤液经法》把方剂命名为大小青龙汤、白虎汤、玄武汤、朱雀汤等,宋代官方主编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出现了藿香正气散、四君子汤等新的方剂名。

这反映了汉宋中医()A.理念发生根本变化 B.深受主流思想影晌C.具有强烈迷信色彩 D.主要关注人的品行7.董仲舒说“且天之生民非为王也,而天立王以为民也。

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14)

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14)

——2019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第一次质量检测试题历史【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世界文明史》中说:“(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当希腊人正在探讨物质世界的性质、印度思想家正在思考灵魂和神的关系时,中国的圣人正试图去发现人类社会的基础和贤明政治的根本原则。

”导致中国思想家关注这一主题的主要原因是A. 社会的剧烈变动B. 商品经济的发展C. 统治者政策的引导D. 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2.《尚书·酒诰》云:“人无于水监(照镜子),当于民监。

”这句话体现的思想是A.兼爱尚贤 B.主权在民C.以民为本 D.道法自然3.“当初,刘邦是一个拿儒生的帽子当撒尿便器的市井之徒,后来却成为第一位尊崇孔子的皇帝。

他晚年路过曲阜时,用最隆重的太牢大礼祭拜孔子。

这是因为A. 三纲五常成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B. “礼”有助于上下尊卑秩序的确立C. 君权神授适应了“大一统”的需要D. 儒学信仰体系的重建稳定了统治秩序4.韩非子格外强调君主权势的独占性和排他性,他指出君主应“独制海内”,否则“爱臣太亲,比危其身;人臣太责,必易主位”。

韩非子A.最早提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思想B.认识到相权对皇权的威胁C.反对设立各种政府机构D.主张君主应该实行集权统治5.易中天说:“百家争鸣……是一场历时三百多年之久的跨世纪大辩论,儒墨争雄,儒道争锋,儒法争用,可谓纵横捭阖,机锋迭起,智慧纷呈,展现出无穷的魅力。

”其中“争”的实质是A.建立自己的学术霸主地位B.争夺国家主导思想的特权C.寻求稳定社会秩序的途径D.促进社会制度的顺利转型6.春秋至战国前期,老子创立道家学派,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墨子创立墨家学派,李悝创立法家学派等。

到战国后期,出现总结百家思想的人物如荀子,总结性的著作如《吕氏春秋》。

推荐精品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Word版

推荐精品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Word版

西宁市第四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高二历史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战国时期君主为了获得支持,对士人免去君臣之礼而行宾主之礼。

有些君主拜名士为师,屈执弟子之礼。

此现象说明()A.士阶层受到统治者的重视B.贵族垄断教育被打破C.百家争鸣的局面开始形成D.教育奉行“以吏为师”2.《尚书·酒诰》云:“人无于水监(照镜子),当于民监。

”这句话体现的思想是A.兼爱尚贤B.主权在民C.以民为本D.道法自然3.《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

这反映出,《墨子》A.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B.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C.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D.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4.诸子百家的思想,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对当时和后来社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从孔子到孟子、荀子的思想,始终贯穿的一条主线是()A.人生来就有仁、义、礼、智等天赋道德B.人不分贫富贵贱都有受教育的资格C.通过礼仪教化,可以使小人变君子、普通人变圣人D.从个人的道德修养入手建设一个礼乐文明的理想社会5.春秋战国时期,有一些思想家认为人性本恶。

基于此认识,有人主张以礼乐来规范,也有人主张用法治来震慑。

这两种观点的代表人物分别是()A.孔子庄子B.孟子荀子C.荀子韩非子D.孟子韩非子6.历史学家顾颉刚说:“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他的手段是刑罚的制裁;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他的手段是利禄的诱引。

结果,始皇失败了,武帝成功了。

”要理解其中关于秦始皇的评价,可能需要依据()A.统一文字、焚书令、秦朝速亡B.统一度量衡、修筑长城、秦朝速亡C.焚书令、秦朝速亡、科举制度D.焚书令、秦朝速亡、后世没有采用该手段7.汉武帝时期,儒家思想开始成为统治思想,主要是因为()A.道家“无为”思想不能解决现实问题B.儒家思想有利于汉武帝的“大一统”C.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汉武帝急需从“无为”转向“有为”8.汉代民间的原始宗教信仰的主要特点是多神崇拜,最为流行的当属祖先崇拜。

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质检试题文

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质检试题文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高二级文科历史试卷本试卷分两部分,共8页,满分100分。

考试用时9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座位号、试室号、考生号分别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考生号填涂在答题卡上。

2.第一部分单项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卷前必须先填好答题纸的密封线内各项内容。

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

(每题2分,共24题,总分48分)。

1.宁夏首次发现的大型西周遗址彭阳姚河塬商周遗址,其灰坑及墓葬出土卜骨和卜甲计7块,其中有文字的刻字卜甲2块,总计34字,大意为:有2个人分别率领了30个人到夜、宕、复等地巡查、巡视。

这说明()A.甲骨文是当时唯一文字资料B.西周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理C.中央对地方的监察体制完善D.西北地区设郡县加强中央集权2.荆襄地区的水利兴修早在春秋时已经开始了,而两晋南朝时期水利的兴修更多。

刘宋时,张绍为雍州刺史,在襄阳“筑长围修立堤宴,开田数千顷,郡人赖之富赡”。

这折射出当时荆襄地区()A.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B.农业注重精耕细作C.成为中央政府财政倚重D.耕作技术不断提高3.下表为据《汉书·食货志》简编而成的《西汉农民家庭年收入(粮食)与支出情况表》该表信息主要反映出西汉()A.传统农业的精耕细作B.耕织结合的经营方式C.生活成本的居高不下D.小农经济具有局限性4.《隋书·食货志》记载:“(南朝)梁初,唯京师及三吴、荆、郢、江、湘、梁、益用钱,其余州郡则杂以谷帛交易,交、广之域,全以金银为货。

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高二历史第一次月考试题(有答案)

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高二历史第一次月考试题(有答案)

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高二历史第一次月考试题(解析版)考查内容:必修三1-3单元时间:90分钟第Ⅰ卷(40分)一、选择题(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1. 下图位中国古代“士”的概念的产生和发展变化的情况.促成这一变化的直接因素是:A.分封制的瓦解B.私人讲学的兴起C.生产力的发展D.诸侯割据称雄解析:D士,中国古代社会中具有一定身分地位的特定社会阶层,后演变为对知识分子的泛称。

春秋时代,各国之间征战不休,有些卿大夫为扩大影响,巩固地位,设法招徕士众以张声势,很多士便投靠到他们那里。

战国时代,争霸和兼并战争更为剧烈,于是朝秦暮楚的游说之士应运而生。

他们穿梭于各国间,充当说客,纵横家便是其代表。

这时各国封君权贵的养士之风也很盛行。

春秋战国大量的兼并战争,使得人才的重要性凸显出来,各诸侯国都希望通过依仗那些出谋划策的人才,发展自己,使得自己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

于是,争士、养士、用士成为一股世风。

A,为重要原因,C为根本原因。

2.孔子主张“为仁由己”“见贤思齐,见不贤内自省”。

在孔子的指导下,弟子曾参就说过:“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这反映出孔子A .强调道德修养 B.主张“仁者爱人” C.提倡“以德治民”D.注意以身作则解析:A“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这是孔子说的话,也是后世儒家修身养德的座右铭。

3.《荀子·大略》记载:“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好利多诈而危。

”材料反映的荀子的治国理念是A.尊贤选能B.礼法并举C.王道兴国D.顺应民意解析:本题考查萄子的思想主张。

材料中的“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体现了对礼的重视,对贤人的尊重,对法律的重视,对人民的关心爱护,强调统治者要礼法并用,故B项正确;其他三项均不能解读题于内容答案:B4宋代理学在对儒学的捍卫、复兴与怀疑、反思中,在对玄佛的抗诘、争辩与汲取容纳中,奇异地拉开了它的历史帷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
高二级历史水平科试卷
本试卷分两部分,共8页,满分100分。

考试用时6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Ⅰ:本大题共40小题,每题1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远古时期,传说神农氏“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反映了这一时期()A.人们以采集经济为主B.社会经济处于渔猎阶段
C.原始农业的出现D.个体小农经济的产生
2.西周宗法制的核心是()
A.奴隶制
B.分封制
C.中央集权制
D.嫡长子继承制
3.世界著名科技史家李约瑟说,没有任何的西方人在青铜器铸造方面能超过古代中国人。

中国青铜器铸造的鼎盛时期是在()
A.原始社会末期
B.商周时期
C.秦汉时期
D.隋唐时期
4.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
A.“周王一卿一诸侯一士”的等级序列
B.“周王一诸侯一大夫一士”的等级序列
C.“周王一诸侯一卿、大夫一士”的等级序列
D.“周王一诸侯一士一卿”的等级序列
5.“男耕女织”式小农经济产生的不利影响有()
①狭小的生产规模和简单的性别分工导致难以扩大生产②阻碍了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③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④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有限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6.春秋后期,齐国实行“相地而衰征”,鲁国实行“初税亩”。

其导致的后果是:()
①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②承认了土地私有
③促进了生产关系的变化④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D.①②③④
7.秦朝三公九卿设置中,“百官之首”为()
A.丞相B.御史大夫C.太尉D.九卿
8.为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巩固奠定基础的是()
A.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B.郡县制度C.皇帝制D.三公九卿制
9.郡县制起源于()
A.春秋后期B.战国后期C.西周D.秦朝
10.汉武帝时期设置的在地方进行监察的是()
A.刺史B.郡守C.郡丞D.太尉
11.关于明代内阁,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明太祖罢除丞相职务,设殿阁大学士B.内阁成员的法定地位和权势有过提高C.内阁正式成为统率六部百司的机构D.司礼监最终取代了内阁
12.明清时期闭关锁国政策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B.小农经济占统治地位
C.西方殖民者的侵扰D.倭寇骚扰和沿海人民对明清统治的反抗
13.雅典民主制确立确立于以下哪个时期()
A.梭伦时期
B.亚里士多德时期
C.克里斯提尼时期
D.伯利克里时期
14.在成文法出现之前,罗马法律的主要缺陷是()
A.法律只维护高级贵族的利益
B.法律规定罗马实行君主专制
C.贵族常常随心所欲地解释法律
D.罗马法律得不到贯彻执行
15.公民法与万民法的主要区别在于()
A.法律内容
B.适用范围
C.公正程度
D.阶级实质
16.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新航路开辟的原因()
A.对黄金、香料的狂热追求
B.《马可.波罗游记》的广泛传播
C.原来的商路被奥斯曼帝国控制
D.需要大量原料和商品销售市场
17.新航路开辟后,先后成为贸易强国和殖民强国的下列国家,排列正确的是()
A.西班牙→荷兰→英国B.意大利→西班牙→英国→荷兰
C.葡萄牙→英国→荷兰D.意大利→葡萄牙→荷兰→英国
18.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开启了近代代议制民主的先河,该法案旨在限制()
A.商人的权力
B.国王的权力
C.平民的权力
D.教会的权力
19.工业革命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自然科学的进步 B.资产阶级对利润的追求
C.市场扩大的需要 D.手工劳动发展的必然趋势
20.第一次工业革命给英国社会生活带来重大变化,下列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汽车在马路上奔驰 B.人们可以坐火车外出
C.马路上用电灯照明 D.人们用电话互相联系
21.斯大林曾说:“它是无产阶级为反对资本主义而扭转历史的第一次光荣的英勇的然而没有成功的尝试。

”“它”是指()
A.第一国际
B.巴黎公社
C.十月革命
D.五四运动
22.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主要目的是()
A.保护鸦片贸易B.割占中国领土
C.打开中国商品市场D.争取外交礼仪平等
23.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旧式农民战争的局限性
B.拜上帝教不合中国国情
C.在军事策略上屡犯错误
D.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24.促使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因素有①清朝政府的支持②洋务运动的诱导③外商企业的刺激④资本主义萌芽的进一步发展()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25.以下不属于洋务企业中的民用工业的是()
A.轮船招商局B.江南制造总局C.汉阳铁厂D.湖北织布局
26.在《马关条约》中,最有利于列强对华经济扩张的条款是()
A.开辟新内河航线B.在苏杭富庶地区开放新的通商口岸
C.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D.给予日本巨额赔款
27.近代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是()
A.同盟会B.兴中会C.光复会D.科学补习社
28.民国初期,中国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导致“短暂”的主要原因是()
A.北洋政府对民族工业扶植不力B.自然经济的束缚
C.一战后西方列强卷土重来D.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29.近代中国的民族资本经历了十分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影响其发展的因素很多,其中最根本的因素是()
A.社会性质B.中外关系C.政局和政策D.人民生产积极性
30.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是()
A.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