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圣贤之书.
读圣贤书,做有德人标题征文

读圣贤书,做有德人标题征文
读圣贤书,做有德人
自古以来,圣贤书一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
这些经典著作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道德准则,为我们的人生道路提供了指引。
在当今社会,我们更应该读圣贤书,做有德人,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读圣贤书,可以让我们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
通过阅读这些经典著作,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古代先贤的思想和智慧,领悟他们的人生哲学和道德观念。
这些经典著作不仅是我们民族的瑰宝,更是我们个人成长和修养的宝贵财富。
做有德人,是我们每个人应该追求的目标。
德行是一个人的品质和修养的体现,也是一个人在社会中获得尊重和信任的基础。
一个有德行的人不仅具有高尚的品德,更能够为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
做一个有德人,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注重自身的修养,遵循道德准则,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当今社会,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我们更应该坚守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文化精髓,传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
同时,我
们也应该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做一个有文化、有思想、有能力的人。
读圣贤书,做有德人,是我们每个人应该追求的人生目标。
通过阅读经典著作,我们可以领悟先贤的智慧和道德准则;通过践行道德规范,我们可以成为一个有德行的人;通过不断学习和努力,我们可以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让我们一起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唯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出自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唯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出自《孟子·告子上·鱼我所欲也》中:“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原意是说,生命,也是我所要的,正义,也是我所要的,二者不能同时都得到,就选择正义而舍去生命。
关于舍生取义的实例历史上有两位历史人物最值得我们尊敬:第一个是宋末反元民族英雄文天祥。
南宋末年,文天祥组织忠义反对派入侵,失败被捕后,面对元朝的威胁和利诱,毫不动摇,死不认帐,最后被杀。
这种高尚的民族气节和对正义的执着永远值得我们的后代学习。
他在被元军杀害前曾写下绝笔说:“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至仁。
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
时穷节乃见,文天祥用实际行动实践了他“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壮志和节操。
第二位备受尊崇的人物是谭嗣同。
他在能够出走的情况下没有出走,而是选择了舍身取义,准备用他的鲜血来唤醒沉睡的国人。
真正做到了“我以我血荐轩辕”!有人说他愚昧,而事实上,谭嗣同的死,对后世的影响及其长久深远,绝对如他自己所说,是死得其所!这也是大义,不是一般人的大义,也更值得人们尊重和景仰!在今天中国的大地上,也有一群舍生取义的战士,为了国家的抗疫大局,抛家弃子集结于防疫阻击战的最前沿武汉。
他们是我们当下最应该崇拜和感恩的人。
今天继续和大家分享《孟子》中的成语。
41、齐东野语:齐东,古齐国东部。
野语,乡下人的话。
语出《孟子·万章上》:“此非君子之言,齐东野人之语也。
”后比喻道听途说而来的无稽之言。
42、弃甲曳兵:甲,铠甲。
曳,拖着。
兵,兵器。
丢掉铠甲,拖着兵器。
形容战败逃跑的狼狈相。
语出《孟子·梁惠王上》:“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43、弃如敝屣:谓像扔掉破鞋子一样。
敝,破旧。
屣,鞋子。
语出《孟子·尽心上》:“舜视弃天下犹弃敝屣也。
”后比喻毫不可惜地抛弃掉。
44、舍生取义:语出《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弟子规征文―读圣贤之书,做明理之人

读圣贤之书,做明理之人xxxx中心小学四年二班 xx指导教师 xx《弟子规》原名《训蒙文》,原作者李毓秀是清代康熙年间的秀才。
以《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纂而成。
分为五个部分,详细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当恪守的守则规范。
从前,我没有读《弟子规》的时候,率性、无理取闹、没有礼貌。
记得那一天,妈妈带着我去逛街,我看见了一个特别美丽的发卡,我特别想要,就对妈妈说:“妈妈,我想要这个发卡。
”妈妈说:“宝贝,今日不可以,妈妈没带足够的钱,下次,下次妈妈必定给你买。
”我率性的说:“不嘛!不嘛!我就要此次买,我此刻就要!”这些话连续了许久,妈妈终于受不了了,一脸无奈的买了下来。
此刻,我读了《弟子规》,知道了“事虽小,勿擅为。
苟擅为,子道亏。
” 和“德有伤,贻亲羞。
”我认识到了那一天自己所犯的错误,由于我的率性让妈妈感觉了丢人。
《弟子规》真的让我得益了好多。
有一天,我上街,坐在车里,望着窗外的景色,忽然车停下,车门开了,只见上来一个鹤发苍苍的老奶奶和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那个小男孩看起来仿佛是那老奶奶的孙子。
老奶奶的孙子三步两步就走了上来,而那个老奶奶走起来却仿佛很费劲的样子。
这时,老奶奶望了望周围,仿佛发现了什么,赶忙把她的孙子拉到了身旁。
啊!本来是一个空座,老奶奶让她的孙子坐着,自己却站着。
我对老奶奶说:“老奶奶,你坐着吧!我快要到了。
”老奶奶却说:“感谢你,小姑娘,不用了,我们也快到了。
”那甜甜的浅笑深深感动了我,只管那是一个好心的谎话。
老奶奶的孙子仿佛什么都不知道似的,我不由走过去对那个小男孩说:“小朋友要尊敬尊长啊,你怎么不给你奶奶让座呢?”老奶奶对我说:“没关系,孩子还小,不懂事。
”听了老奶奶这番话,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只能回到座位上,连续望着外面的景色。
这件事情深深的触动了我,我永久也不会忘掉。
读圣贤之书标准版文档

修身齐家治国,你毕生的追求
后裔断绝, 怎会断绝
弟子三千, 何止三千
后裔断绝, 怎会断绝 生在这片土地,就是你的后裔
黄皮肤,黑眼珠,就濡染上你的气息
琅琅书声,诵读的是你远古的睿智
一句教导,轻叩前额 便如醍醐灌顶,甘露滋心
弟子三千, 何止三千
可知你的文字已走出这片黄土生在这片土地,就是你的后裔
过海,涉洋,渡向更远的大陆
地希震腊今,,天海日啊啸本,, ,世泥 利界石 比纷流 亚扰, ,,地 百人球姓心千水浮疮深动百火孔热 好和后弟生黄琅一便也也独 兼有文格修眉学而裔子在皮琅句如虔恸善济教质物身目, 不 断 三 这 肤 书 教 醍 诚 哭 其天 无 彬 致 齐 仍力同绝千片,声导醐向为身 下类彬知家安行,,,土黑,,灌老颜, ,,,正治详,周地眼诵轻顶聃回你 你你你心国怎何知而,珠读叩,拜早厄 周传培,,会止耻不就,的前甘谒逝作 游授育你你断三,比是就是额露春 列了了谆毕绝千达你濡你滋秋 国智君谆生中的染远心慧子的的庸后上古教追之裔你的诲求境的睿气智息 商人逐利而缺德 可 过碧襟长跫知海眼袍须蛩你, , 仍 仍 足的 涉蓝临飘音文 洋瞳风飘里字 ,,,已 渡也你走 向开拨出 更始雾这 远好走片的奇来黄 大地土 陆打量 应“镌己刻所政在不客世欲背界,信的勿而每施弃个于义角人落”! 窥后弟生黄 琅一便也也独兼有文格修探裔子在皮琅句如虔恸善济教质物身向 断 三 这 肤书 教 醍 诚 哭 其 天 无 彬 致 齐你绝千片, 声导醐向为身下类彬知家,,,土黑 ,,灌老颜,,,,正治恢地眼 诵轻顶聃回你你你你心国怎何宏,珠 读叩,拜早厄周传培,,会止的就, 的前甘谒逝作游授育你你断三思是就 是额露春列了了谆毕绝千想你濡 你滋秋国智君谆生的染远心慧子的的后上 古教追裔你 的诲求的 睿气 智息
四书五经儒家经典中国古代士人必读的圣贤之书

四书五经儒家经典中国古代士人必读的圣贤之书四书五经是儒家经典,是中国古代士人必读的圣贤之书。
它们以其深刻的思想和卓越的贡献,对中国文化的发展和士人的教育起到了重要作用。
《大学》是四书之首,也是儒家思想的基石之一。
它强调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重要性,提出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
通过研究天理、人心和社会的关系,强调了个人的修养和社会的和谐。
《大学》的核心理念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引导士人通过修身来达到和谐社会的目标。
《中庸》是四书中的第二部分,着重强调了道德的中庸之道。
《中庸》提出了“中正严明”的思想,鼓励人们掌握度,修身养性,做到平衡和谐。
同时,它也强调了知行合一,通过正确的行为来实现自己的思想。
《论语》是四书中最为广泛阅读和研究的一部分。
它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和思想,以及他们与各种人物之间的对话。
《论语》强调了儒家思想的核心要素,如仁、义、礼、智等。
它通过具体的案例和对话,展示了儒家思想的重要原则和价值观。
《孟子》是四书中最后一部分,是关于孟子思想的集大成者。
《孟子》强调了人性善恶之辨,提出了“性善论”和“致良知”的思想,认为人性本善,但需要通过教育和修养来引导和发展。
《孟子》也提出了“兴利除害”、“巧言令色”等重要道德观念,它们对士人的修养和行为规范具有指导意义。
除了四书外,还有五经,包括《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
五经强调了对经典的研究,对于士人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它们不仅是士人培养个人修养和道德观念的重要材料,也是理解历史和社会的重要窗口。
在中国古代,士人通过读四书五经来培养自己的德行修养,从而为社会做出贡献。
四书五经的思想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在中国,也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总结起来,四书五经是儒家经典,是中国古代士人必读的圣贤之书。
它们通过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庸之道、仁义礼智等核心价值观,培养士人的德行修养,对个人和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出处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出处“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这句话的原意是说“读书人要少管是非,多钻研学问”,这句话出自《增广贤文》。
《增广贤文》是中国明代时期编写的儿童启蒙书目,集结中国从古到今的各种格言、谚语,后经过明、清两代文人的不断增补,才改成现在这个模样,称《增广昔时贤文》,通称《增广贤文》。
其作品以有韵的谚语和文献佳句选编而成,内容从礼仪道德、典章制度到风物典故、天文地理,几乎无所不含,而又语句通顺,易懂。
在过去,“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曾被古代读书人
奉为经典,以致造就许多只知死读书、读死书的书呆子。
在时代日新月异的当代社会,学子更需要“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让自己的学习活动以及职业生涯和社社会实践密
切联系,才能成为真真有用的人才。
第1页(共1页)。
多读圣贤书深度解析

多读圣贤书深度解析
多读圣贤书,原因很简单,读圣贤书,与圣贤人为伍,目的就是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
只有在了解宇宙人生真相的基础上,才能离苦得乐,趋吉避凶。
所以读圣贤书的目的就是四个字:“趋吉避凶”,使人们过幸福、美满、成功、长远的人生。
学习虽然苦,但是苦中有乐,古人说“法喜充满,禅悦为食”。
经常读圣贤书的人,都有这种体会,就像颜回夫子“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一般人体会不到学道的快乐,还误解、批评颜回,就好比这些人只是站在二层楼看风景,而颜回等圣贤人是站在二十层楼。
站在二层楼的人,看不到站在二十层楼人所见的景象、所达到的境界,所以他不但不理解,还讽刺挖苦,甚至批判嘲笑。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知道这个道理的人,不如喜欢这个道的人;喜欢道的人,不如那些乐在道中的人。
他在学道的过程中,体会到一种法喜,一种由内心源源不断所涌出的喜悦,就有一种欲罢不能的感受,愈来愈欢喜、愈学愈有成就、愈学愈有味道。
读圣贤书可以开阔眼界和思维,让我们如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那么该如何做才使自己,既有价值又有拥有财富呢?读圣贤书就可以教育我们要散财免灾,扶助济贫,给需要帮助的人。
使自己人生价值得到升华。
这就是多圣贤书的目的。
读圣贤书

读圣贤书,立君子品,做有德人。
几千年的中华文化,沉淀在一本散发着油墨书香的《论语》之中,任凭他在岁月的风箱里被剥落的斑驳朱漆,任凭他在时间的长河中刷洗的一字不剩,然而这其中的灵魂所包含的所有美丽文化都以他安详的姿态静静的躺在那泛黄的纸张上。
像阳光,播撒我心中知识的种子;像雨露,滋润我向善的灵魂。
读《论语》,本只是为了完成老师看好书,写读后感的任务,可看着看着竟在书中发现了一个个灵魂,一个个穿梭于“仁”、“学”、“君子”与“小人”之间的灵魂。
我还看见了一个“君子坦荡荡”的孔子,一个“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孔子,一个“刚、毅、木、讷”的孔子,一个“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孔子,一个“事父母能竭其力”的孔子,一个……孔子是很讲究学的,在他的《论语》中就有学而篇。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告诉我们“学”与“思”之间的相辅相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告诉我们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的学习态度才会进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告诉我们其实学习也是一件十分快乐的事,重要的是把握好自己的心态;“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告诉我们要谦虚、严谨、实事求是,锲而不舍地治学:“温故而知新”告诉我们学了就要重新再复习一遍才能学到更多的东西……同样的,孔子也是个孝子,大爱存在他的心中,不只是对人民的博爱,还有对长辈们的孝爱。
可是如今的人们渐渐地对孝这个字的认识越来越淡薄,原本闪光的字眼逐渐褪色逝去了原本的光彩,而人也就因此这样坠入了一个他们自认为的美丽却又失重的世界。
孔子说:“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这句话完全颠覆了平日里人们眼中的孝子形象。
也许你以为孝就是听父母的话,帮父母干活,有好吃的就给他吃,那你可就大错特错了!孝,是在心理上的安慰,而不是物质上的丰富;是对得起父母的期望,而不是为了他们的期望而去做一些损害道德的事情;是爱自己,而不是不顾自己的安危让父母担心、忧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后裔断绝, 怎会断绝 弟子三千, 何止三千 生在这片土地,就是你的后裔 黄皮肤,黑眼珠,就濡染上你的气息 琅琅书声,诵读的是你远古的睿智 一句教导,轻叩前额 便如醍醐灌顶,甘露滋心
致孔子
读圣贤之书,提升个人气质 与圣人为伍,转变社会风气 ----题记
案上竹简徐徐展开 曲折的历史蜿蜒向未来 悠悠千古,几多记载 浩浩天地,圣名流传
铜像的你,就伫立在那 叠手作揖,还是那谦退的姿态
眉目仍安详 襟袍仍临风 长须仍飘飘 跫蛩足音里,你拨雾走来 也虔诚向老聃拜谒 也恸哭为颜回早逝 独善其身,你厄作春秋 兼济天下,你周游列国 有教无类,你传授了智慧 文质彬彬,你培育了君子 格物致知正心,你谆谆的教诲 修身齐家治国,你毕生的追求
可知你的文字已走出这片黄土 过海,涉洋,渡向更远的大陆 碧眼,蓝瞳,也开始好奇地打量 窥探向你,恢宏的思想
今天啊,世界纷扰,人心浮动 地震,海啸,泥石流,地球千疮百孔 希腊,日本,利比亚,百姓水深火热 商人逐利而缺德 政客背信而弃义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应镌刻在世界的每个角落!
翻开经书,如面临你的謦欬 日磨月蹉,琢磨不厌你的深义 方兴未艾,你与你的思想 怎能忘怀,中华文化之精髓 案上的竹简还在徐徐展开 达达的马蹄声 定是一次美丽的邂逅 你,诞生在亘古的过去 你,将永存于遥远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