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斑息肉病合并肠套叠1例
1例P-J综合征合并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护理

TODAYNURSE,October,2019,Vol.26,No.28
※个案护理 1例 P-J综合征合并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护理
王雪丽 徐晓玉 徐 姗 李 杰
关键词:P-J综合征;妇科;恶性肿瘤;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6411(2019)28-0148-03
P-J综合征即黑色素斑 -肠息肉综合征,又称黑斑息肉综 合征,为罕见的先天性常染色体显性连锁遗传性疾病[1]。它有 很高的外显率,男女均可以携带基因,约有 30%~50%患者有明 显的家族史,该 病 最 早 由 Peutz于 1921年 首 先 描 述[2]。随 后 Jeghers在 1949年对本病进行详细、系统的介绍[3],并于 1954年 开始使用“Peutz-Jeghers综合征”这一名称[4]。到 1986年全球 报道仅 300例[5],且 P-J综合征常伴有生殖系统及其他器官的 良性肿瘤[6]。此疾病一般以内科治疗为主,内科治疗无效者可 行外科手术治疗。本科于 2016年 2月收治 1例 P-J综合征患 者,经手术联合化疗治疗后好转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病例介绍
工作单位:200081 上海 上海市长海医院虹口院区妇产科 王雪丽:女,本科,主管护师 收稿日期:2018-06-25
护、禁食,抗炎补液对症支持治疗,第 10天腹部伤口愈合好予以 拆线。术后 18d(11月 24日)开始行 TP方案即紫杉醇 +顺铂 化疗,化疗需要 6~8疗程,在行第 6次化疗时出现上呼吸道感染 持续近 1个月而未行第 6次化疗。第一次化疗结束后查糖类抗 原 125(CA125):41.5U/ml(正常 <35U/ml),第二次化疗后查 CA125:11.9U/ml。5次 化 疗 结 束 后 患 者 每 3~6月 来 院 复 查 CA125及 CA199未见明显升高,CT未见改变。2017年 3月 16 日,本院 CT增加提示:盆腔内,两侧腹股沟淋巴肿大,考虑为转 移瘤;肝右叶包膜下、腹膜后、结肠旁沟内多发结节,考虑为转移 瘤。患者及家属拒绝化疗治疗,自诉现口服中药调理中。2017 年 11月 19日患者第 11次入院复查血尿常规均正常,生化常 规:总蛋白 65g/L↓,碱性磷酸酶 119u/L↑,乳酸脱氢酶 120u/ L↓,血清肌酐 40μmol/L↓,余正常。肿瘤指标:CA125:17.6U/ ml,CA199:6.7U/ml。CT检查结果与 3月份检查结果比较,肿 瘤有明显增大,全身转移趋势,目前一般情况可,精神好,生命体 征平稳,各项检查提示未见明显化疗禁忌证,但患者及家属拒绝 化疗,现仍在随访中。 2 护理 2.1 加强心理护理,完善术前准备 本例患者在本科住院 11 次,第一次住院有配偶陪伴,后两人离异由亲属陪同继续治疗, 患者情绪极度低落,因疾病原因使患者无法生育,所以对人生失 去信心,情绪低落,意志消沉,甚至绝望。护理人员得知情况后, 引导其适当地情绪发泄及梳理;针对其心理变化对患者实施个 性化的护理,为 其 创 造 良 好 的 病 房 环 境,充 分 调 动 患 者 的 积 极 性,给予患者一个强大的心理支持。此外,向患者及亲属讲解 P -J综合征相关知识,说明手术治疗过程,告知手术配合等相关 注意事项。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使其正确地面对疾病, 消除思想顾虑,增强自信心,从而更好地配合治疗。严格完善术 前准备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术后恢复顺利的重要步骤。本例 患者术前配合医护人员完成抽血、胸片、心电图检查及皮肤、阴 道、胃肠道的准备等术前各项准备。 2.2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做好术后护理 预防或减少并发症带 来的危害是术后护理的主要目标。患者于 2015年 4月 23日和 11月 6日两次行全麻下经腹手术。手术顺利,术后给予全麻后护 理,给予抗炎和补液营养支持治疗。术后腹腔留置负压引流管与 尿管各一根,镇痛泵在位通畅,心电监护显示生命体征均在正常 范围波动,体温维持在 37.0~37.2℃。术后 1d肛门排气,嘱少量 多餐食用清淡易消化食物。患者留置腹腔负压引流管保持有效 负压于术后第 1天拔除,尿管于术后第 2天拔除。加强术后患者 的护理,帮助患者早期下床活动,预防压疮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的
儿科病例--黑斑息肉病

诊断
PJS的诊 断主 要 依 据 患 者病 史 、皮 肤 黏膜 色 素沉 着 等 临床 表现及 内镜下 或影 像学 发现 胃肠 道息 肉等证 据 。 • 对 于 胃与 大肠 的息 肉可 通过 胃十 二指肠 镜 及结肠 镜 进行 诊 断 ,并 可 在 内镜
下 取 活 检 行 病 理检 查 。 • 对 于 小 肠息 肉的诊 断 目前 主要 有 胶 囊 内镜 (CE)、CT小 肠 造 影 (CTE)、磁 共 振
临床表现
• 临床表 现 PJS患 者 的 临 床 表 现 主 要 包 括 皮 肤 黏 膜 色 素 沉 着 、消化道 多 发性息 肉及 肿瘤 易 感性 。
• 约 95% 的 PJS患 者 出现 皮肤 黏 膜 色素 沉 着 ,出生 时少 见 ,而多 于幼 年期 出现 ,典 型 的色 素 沉着 直 径 1~ 5mm,颜 色为 深 褐 色 ,多 分 布 于 眼 、耳 、口周 、肛 周 、颊 黏 膜及 四肢末 端 ,部 分色 素 沉 着 可 随 患 者年 龄 增 长 而 褪 色 。 目前 尚无研 究证 实 PJS患 者 的皮 肤黏 膜 色 素沉 着具 有恶 变倾 向 。
• PJS 患者 胃肠 道 息 肉的病 理类 型主要 为错 构 瘤性 息 肉。 胃 肠道 息 肉可 导致反 复发 作 的 肠 梗 阻 与肠 套 叠 ,使 得 患 者需 要 经历 多次 开腹 手术 与肠 段 切 除 。另外 ,胃肠 道 息 肉也 可 引起消 化 道 出血 ,长 此 以往导 致 缺 铁 性 贫 血 。
为 85.7% ,在 所 有 PJS患 者 中为 63.2% ,且 LKB1基 因启 动 序 列 的 甲基 化 可 能 与 胃肠 道 息 肉癌变 的发 生有 关 。 • WANG等 研 究 发 现 , LKB1是一 种 DNA损 伤 应 答 蛋 白 ,缺 乏 LKB1的肿 瘤 细胞 将对 基 于 DNA损伤 的放 疗及 阻碍 DNA修 复 的化 疗 (如 PARP抑制 剂 )更 为 敏感 ,这 可 能 为 PJS的治 疗 提 供 了新 方 向。 • KIM 等 认 为 ,STK11的突变与在不同部位出现的幽门腺黏液上皮异常增殖有着密切关联 。 总之 ,基 于上 述发 现 ,认 为 STK11/LKB1的突变与大部分遗传性PJS的发生有关,但除此以外是否有 其他基因参与PJS的发生,目前仍有待研究 。
黑斑息肉综合征汇报ppt课件

PJS由STK11基因突变引起,该基因位于19号染色体,编码一种丝氨酸/苏氨酸 蛋白激酶。STK11基因突变导致细胞增殖和凋亡失衡,从而引发息肉形成和色 素沉着。
流行病学特点
发病率
PJS发病率较低,约为1/200,000 。但由于遗传特性,家族聚集现
象明显。
发病年龄
多数患者在儿童期或青少年期出现 症状,也有成年后发病的报道。
心紧张状态。
社会支持
03
鼓励患者加入相关支持团体或社区组织,与病友交流经验,互
相鼓励和支持。
家庭护理指导
家庭环境优化
指导家属为患者创造一个舒适、安静的家庭环境,减少外界不良因 素的干扰。
饮食调整
建议家属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饮食偏好,制定个性化的饮食计划 ,保证营养均衡。
症状观察与处理
教育家属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如出现腹痛、便血等症状时及时 就医。同时,指导家属掌握基本的急救技能,如止血、包扎等。
挑战性问题探讨
1 2
发病机制研究不足
目前对黑斑息肉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仍不完全清楚 ,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缺乏有效治疗方法
尽管有新型治疗策略的探索,但目前仍缺乏有效 的治疗方法,尤其是对于晚期患者。
3
遗传咨询与心理辅导不足
黑斑息肉综合征具有遗传性,对患者及其家庭的 心理辅导和遗传咨询工作亟待加强。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黑斑息肉综合征
汇报人:XXX
2024-01-18
• 疾病概述 • 诊断与鉴别诊断 • 治疗原则与方法 •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 • 研究进展与未来展望
01
疾病概述
定义与发病原因
定义
黑斑息肉综合征(Peutz-Jeghers Syndrome,PJS)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病,以皮肤黏膜色素沉着、胃肠道多发息肉为主要特点。
8例黑斑息肉病的围手术期护理

的P J S患者 8 例 ,其 中女 5例 ,男 3例 ;年 龄 2 l 一 3 6岁 ,平 均( 2 7 . 2 5  ̄ 6 . 0 5 ) 岁。就诊时 以腹 痛为主 ,2例 发生肠套叠 ,3 例 有便 血 。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 0 1 3年 2月第 2 7卷 第 2期( 总第 3 2 6期)
8 例黑斑息 肉病 的围手术期护理
李 疆① ,蔡 月①,徐 晓琼①
关键 词 黑斑 息 肉病 ;围 手术 期 ;护 理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1 - 5 6 8 X. 2 0 1 3 . 0 2 . 0 0 5 4 [ 中图分类号】R 4 7 3 . 6 【 文献标识码】B 【 文章编号】1 0 0 1 — 5 6 8 X ( 2 0 1 3 ) 0 2 — 0 1 1 1 - 0 2
Pj综合症癌变1例

Pj综合症癌变1例患者女36岁。
患者因“反复餐后呕吐伴上腹部胀痛2个月余”入院,自幼双手掌、指部先后长出大小不等的黑斑,逐渐长大,无不适感。
口服法小肠造影:胃、小肠多发息肉样病,十二指肠升段近屈氏韧带处狭窄,肠管宽约4.3mm,范围约29.8mm。
CT增强扫描:胃、十二指肠明显扩张,十二指肠升段近屈氏韧带处呈鸟嘴样改变,空肠肠管局部呈靶环状增粗、扩张,增强后肠壁呈分层状表现,肠腔内见强化的肠系膜,呈肠套叠表现。
电子结肠镜检查:全结肠均可见0.6~3.0cm大小不等的息肉,部分有长蒂,且息肉以乙状结肠和直肠居多;电子胃镜于十二指肠区摘除息肉术中病理检查:腺瘤性息肉;中分化腺癌并部分粘液腺癌,侵及十二指肠壁全层。
讨论Peutz-Jeghers综合征即PJS由Peutz和Jeghers两人分别在1921年和1949年报道,在1954年Mayo正式提出用Peutz-Jeghers命名本病。
本征三大特征:①多发性胃肠道息肉。
②特定部位的皮肤及黏膜的黑色素沉着斑。
③本症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本综合征的主要临床症状是腹痛、便血、贫血等,息肉可以诱发肠套叠。
在X线诊断方面本症息肉的主要表现为成堆的菜花样充盈缺损,约0.5~4.0cm大小,可以为带蒂或为广基息肉,数目可多可少,分布不均匀或集中出现,本综合征恶变少见,若有多在胃、十二指肠、结肠处,恶变的表现同结肠癌表现,由于肠套叠所致的局部肠腔扩张、增粗要注意与结肠癌鉴别。
CT目前是诊断PJS并发症的辅助手段之一。
根据本病的特征性表现、结合病史及家族史,诊断不难。
国内根据戴益琛等的报道[1],1995~2006年间我国共报道黑斑息肉综合症1133例,其中有明确家族史的552例,散发病例581例,最大的一个家族共调查了5代63人,共有20例黑斑息肉综合征患者,4例可疑患者,共有4人患恶性肿瘤;黑斑分布以头部及手足为主,头部分布部位最广泛,包括唇、口周、鼻、面部、口腔粘膜、颊部、眼周等,而会阴部及肛周较隐秘,不易发现;息肉以大肠息肉最常见;我国所报道的1133例中,有明确病理报告535例,其中错构瘤性息肉351例,占65.6%;腺瘤性息肉110例,占20.6%;幼年期息肉9例,增生性息肉9例;炎症性息肉17例,淋巴样增生5例,21+6例为腺瘤性并错构瘤性,5例炎症性并错构瘤性,1例炎症性并幼年性息肉,1例炎症性并肠道阿米巴病;发病年龄2~36岁,平均为16岁;男女发病率约1:1.5;国内1133例中,合并恶性肿瘤104例,占9.2%,其中大肠癌43例,小肠癌25例,胃癌6例,胰腺癌7例;病理检查明确为癌变27例,占全部恶性肿瘤的25.96%,消化道肿瘤占全部恶性肿瘤的87.77%;过去认为此病不恶变,但近年资料表明,PJS是恶性肿瘤高发人群,总的恶性肿瘤发生率达20%。
Peutz-Jeghers综合征并多处小肠套叠1例

Peutz-Jeghers综合征并多处小肠套叠1例郎荣天;韩虎林;董宝利【期刊名称】《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年(卷),期】2018(024)006【总页数】2页(P783-784)【关键词】Peutz-Jeghers综合征;肠套叠;腹腔镜;中医药疗法【作者】郎荣天;韩虎林;董宝利【作者单位】天津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天津 300110;天津市武清区中医院天津301700;天津市武清区中医院天津 3017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56.7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29岁。
因无明显诱因持续性上腹部胀痛,伴恶心呕吐3~4次,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停止排气排便6 h入院。
查体:患者呈急性痛苦面容,口唇,手、足掌面可见黑色素沉着斑(图2)。
心肺无异常发现。
腹部膨隆,肠鸣音3 次/min,剑突下及中上腹部明显压痛、反跳痛,无肌紧张。
患者自诉其曾祖父皮肤亦有相关黑色斑点。
化验外周血 WBC:9.56×109/L,N:89.3×109/L,Hb:162 g/L。
急诊行全腹部CT检查示:中下腹部小肠结构紊乱,局部肠管显示套叠,呈靶环状,部分肠管扩张,最宽处约4 cm,腔内可见高密度影;相应肠系膜血管显示旋转、迂曲(图1)。
初步诊断“肠套叠,不除外小肠扭转”。
入院查体: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及影像学检查诊断为肠套叠。
行腹腔镜下腹腔探查术,术中见距Treitz韧带远端约40 cm处小肠有约30 cm空肠顺行套叠,肠管胀气扩张,肠壁水肿,颜色青紫;距Treitz 韧带远端约100 cm 处小肠有约10 cm空肠套叠,由近端向远端套入伴有轻度扭转。
肠壁水肿,颜色发紫;距Treitz 韧带远端约70 cm 处、180 cm处可见肠腔内肿物。
腹腔镜下尝试肠套叠复位困难,遂中转开腹探查,开腹后分别手法复位两处套叠部位。
复位后可见:于40 cm处肠套叠部位可见2枚大小约40 cm×60 cm带蒂肿物。
黑斑息肉病并小肠多处套叠1例报告

出, 造成基 质 水分 的滞 留 , 引起 角 膜 基 质水 肿 、 也 增 厚 , 成 了大 泡性 角膜 病变 的病 理基 础 。 形
综上 所 述 , 大泡 性 角 膜 病 变兔 角 膜 内皮 细胞 密 度及 N K A P酶活 性 明显 降低 , 可 能是 本 病 a 一 一T 这
31
息肉 1 , 枚 肠壁水肿 , 颜色稍发紫 , 手法复位后肠管颜色恢 复
坏, 过多 的水 分会 被 吸收入 基质 , 成角 膜基 质水 分 造 过 多而水 肿增 厚 ; 角 膜 内皮 的代 谢 性 泵 功 能 受 损 而
可 导致 过多 进入 基 质 的 水 分不 能 及 时 、 分 地 被 泵 充
[ ]T i aa hJ 5 ha rj R,V rm nA .A upr e t ni mi eu e g a ek a S q aoi d li n c rd cs n eo e
小 肠 有 约 2 m 肠 套 叠 , 叠 起 始 端 有 约 2 c ×2c 带 蒂 5c 套 m m
切除; 结肠管腔较宽大 , 易梗 阻 , 不 可通过 内镜切 除结 肠 内息
肉 ; 肠 息 肉也 可 经 内镜 切 除 。 因 息 肉 广 泛 , 肠 切 除 术 时 直 行 应 尽 量 保 留 肠管 长度 , 以备 息 肉复 发 再 次 行 肠 切 除 。
泛错构瘤样息 肉为特 点的常染 色体 显性 遗传病 ,0 一5 % 3% 0
的患者 有阳性家族史 。息肉可存 在于 2个 以上的不 同部 位 , 亦 可累 及 全 消 化 道 , 多 发 性 , 小 肠 最 多 见 ( 6 % 呈 以 占 4
10例误诊为急性阑尾炎的病例分析

f】吴在德 , 1 吴肇汉.外科学【 .第 7版.北京 : 民卫生 出版社 ,0 8 M】 人 20 :
4 9 47 . 6 — 0
罗恩氏病 1 , 例 升结肠憩室并穿孔 l , 例 小肠穿孔 ( 鱼刺 ) 例 , l 术
后 9例预后好 , 黑斑息肉病随诊 3年 , 恢复 良好 。阑尾黏液囊腺
能认为有典型的麦 氏| 压痛和反跳痛就是 阑尾炎。在具体的诊治
过程中适当的辅助检查可提高诊断的正确率 ,不要过于相信 自身
经验 。当对 诊 断存 在疑 问 时 , 要 有选 择地 进行 必 要的 辅助 检 查 。 就 诊 断不 确切 、无 绝对 手 术指 征 、无 须 急诊 手术 的情 况不 要 急于 手
例, 黑斑息肉病癌变合并肠套叠 1 , 例 肠系膜淋 巴节炎 1 , 例 克
术, 应完善相关检查 , 注意动态观察病情变化 , 尤其对儿童 、 妇女 , 老人。 对症状与体征不相符的注意请相关科室会诊 , 避免受初诊 的 干扰 , 重新建立诊断思维, 做好必要 的检查日急腹症有明确的手术 。 指征 , 但对诊断不明确者, 应使用探查切口, 做到误诊不误治1 3 1 。术 中对阑尾外观不符合临床表现的应仔细探查腹腔以发现真正的病 变, 及时处理 , 绝不能单纯切除阑尾 , 草率结束手术 。 总之 , 时应注意加强临床经验培养 , 平 克服临床工作中先人 为主的思维定式1 术前做到详细询问病史、 4 1 , 全面进行体查 、 完善 相关辅助 检查 , 真分 析病情 变化 , 认 加强各科室之间的协作 , 严 格掌握手术指征 , 尽可能避免类似的误诊。
立位腹部平 片检查 , 3应复查盆腔 B超 , 6 例 例 应复查腹平片。
1 临床 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6 6 0・ 中 国 医 学 影像 学杂 志
C h i n e s e J o u r n a l o f Me d i c a l I ma g i n g
恶 性 肿 瘤 的 发生 率 明 显 高 于 正 常 人 ,其 恶 性 肿 瘤 的好 发 部 位 主 要 为 消 化 道 , 其 次 为 卵 巢 、 乳 腺 、 肺 等 。C T可 以 同 时 显 示 胸 部 、腹 部 实 质脏 器 、 腹 腔 、腹 膜 后 肿 大 淋 巴结 及 腹 水 情 况 等 ,可 以为 临 床 综 合 判 断 及 治 疗 方 案 的 制 订 提 供 更 多 依 据 。 黑 斑 息 肉病 主 要 需 与 家 族 性 腺 瘤 性 息 肉 病 、 肠 息 肉 病 、 黏 膜 增 生 性 息 肉 、 炎 症 性 息 肉及 淋 巴 瘤 性 息 肉等 鉴 别 ,影 像 学 上 较 难 鉴 别 ,确 诊 有 赖 于 临 床 及 病 理 检 查 。
取 得 肝 脾 铁 含 量 进 行 对 照 研 究 。 肝 脏 是 由肝 动 脉 、 门
h o w mu c h i r o n i s t o o mu c h ?J He p a t o l , 2 0 0 9 , 5 O ( 2 ) : 2 4 9 — 2 5 1 .
参考文献 [ 1 ] Ga o Z h a n g F M, Hu a n g S , e t a 1 . A De No v o mu t a t i o n o f S T K1 1
g e ne i n a Ch i n e s e p a t i e n t wi t h P e ut z — J e g h e r s s y nd r o me . Di g Di s
wi t h b r e a t h — h o l d mu l t i e c h o T 2 一 we i g h t e d s e q u e n c e . A m J
静 脉双重 供血 ,而 脾仅 为脾动脉 供血 ,其 血液产物 可 能会 有所 不 同 ,本 研 究不 能 区别 这种 差异 性 。另外 , 由于 S WI 成像 不能一 次屏 气完成全肝 扫描,本研究仅
nda r a na H ,Li m RP,J e ns e n J H ,e t a1 .H e pa t i c i r on [ 6 ] Cha d e po s i t i o n i n p a t i e n t s wi t h l i v e r d i s e a s e : p r e l i mi na r y e x pe r i e n c e
选 取 肝 门平 面 ( 能 同层 显 示 肝 脾 )进 行 研 究 , 可 能 会
[ 7 】
R o e n t g e n o l , 2 0 0 9 , 1 9 3 ( 5 ) : 1 2 6 1 — 1 2 6 7 .
Ha n ki n s J S ,M c Ca r v i l l e M B,Lo e f ie f r RB, e t a 1 . R2 ma g ne t i c r e s on a n c e i ma gi n g of t he l i v e r i n p a t i e n t s wi t h i r o n o ve r l oa d .
【 收稿 日期 】2 0 1 2 — 0 4 — 2 4 【 修回 日期】2 0 1 3 - 0 5 — 1 0
S c i , 2 0 1 0 , 5 5 ( 4 ) : 1 0 3 2 — 1 0 3 6 .
( 责任编 辑
张春辉 )
( 上接 第 6 5 8页 )
相 关性 。因此 ,了解正常 人肝脾铁 含量 的分布特 点对 于进 一步研 究肝 脾相 关疾病有 重要 意义。 本研 究 的局 限性 : 本研 究为 正常 人群 ,不能 同时
B l o o d , 2 0 0 9 , 1 1 3 ( 2 0 ) : 4 8 5 3 — 4 8 5 5 .
pa kOns t ant i nOu 0 G ,M a r i s TG ,K o s t a r i d ou V,e t a 1 . [ 8 ] Pa As s e s s me n t o f l i ve r i r o n o v e r l o a d b y T2一 q u a n t i t a t i ve ma gn e t i c
秦 明伟 , 赵 荣国 , 等 . 黑 斑 息 肉病 I 临床 诊 断和 影 像 检 查 【 2 ] 潘卫东 ,
意义 . 中国临床 医学影像杂志 , 2 0 0 5 , 1 6 ( 5 ) : 2 6 8 — 2 7 0 .
宋于刚 , 肖冰 , 等 . 黑斑 息 肉综 合 征 临 床 分 类 研 究 . 南 [ 3 ] 戴益琛 , 方医科大学学报 , 2 0 0 6 , 2 6 ( 1 ) : 7 9 — 8 1 .
i t t l e DO, Le e M G, Ha n e h a r d B. Pe u t z - J e g h e r s s y n d r o me .We s t [ 4 ] Wh
I n d i a n Me d J , 2 0 1 1 , 6 O ( 3 ) : 3 4 0 — 3 4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