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教案 (6)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教案教学设计

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❶教学分析➷【重点难点】重点:平型关大捷的影响、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 难点:百团大战以及对敌后战场抗战的评价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全民族抗战爆发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放手发动群众,建立抗日根据地,抗击日本侵略者。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的抗战取得了怎样的战绩,抗日根据地是如何壮大起来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台儿庄战役1.教师讲述:淞沪会战期间,日军入侵山西,企图占领太原。
1937年9月,日军向太原的重要门户——平型关进发,一场伏击战即将开始。
2.教师引导: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有关平型关大捷的叙述,了解其中的有效信息。
学生回答:时间——1937年9月;领导人——八路军第一一五师长林彪;结果——经过一天的激战,将日军1000多人全歼。
3.教师提问:请同学们根据上述内容讨论平型关大捷的影响?学生回答:①平型关大捷是全国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②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③坚定了中国人民抗日的决定和意志;④提高了中国共产党的地位和声望。
4.教师过渡:中国共产党在积极领导抗战的同时,还积极深入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
目标导学二: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1.教师展示:《抗日根据地示意图》,找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有哪些?学生回答:主要有晋察冀、晋绥、晋冀豫、山东、苏南、陕甘宁等抗日根据地。
教师强调:陕甘宁边区首府、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成为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
2.教师讲述:为了巩固抗日根据地,抗击日本侵略者,根据地军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展开群众性的人民游击战争,打击日军,取得了巨大成就。
3.教师提问:人民游击战争有哪些特点?出现了哪些著名的战法?学生回答:人民游击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主力部队和地方基层民兵为骨干,以广大群众为力量,组织了各方的力量。
主要有地道战、地雷战、夜袭战、“麻雀战”等战法。
2024年八年级上册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精彩教案

2024年八年级上册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精彩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材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主要内容包括:敌后战场的形成、敌后战场的战略战术、敌后战场的主要战役和抗日根据地的建设。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敌后战场的形成过程,掌握敌后战场的主要战略战术。
2. 掌握敌后战场的主要战役,认识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战场的重要性。
3. 了解抗日根据地的建设,体会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敌后战场抗战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敌后战场的形成、战略战术、主要战役和抗日根据地的建设。
难点:理解敌后战场的战略意义,掌握敌后战场的主要战役及其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历史地图、黑板、粉笔。
学具:笔记本、教材、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抗日战争时期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敌后战场,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教学新课:(1)敌后战场的形成:介绍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的合作,阐述敌后战场的形成过程。
(2)敌后战场的战略战术:讲解敌后战场的主要战略战术,如游击战、运动战等。
(3)敌后战场的主要战役:分析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等战役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3.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扮演敌后战场的战士,讨论如何在敌后战场开展抗日斗争。
4. 例题讲解:分析一道关于敌后战场的题目,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点。
5. 随堂练习:布置一道关于敌后战场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敌后战场的形成2. 敌后战场的战略战术3. 敌后战场的主要战役(1)平型关大捷(2)百团大战4. 抗日根据地的建设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简述敌后战场在抗日战争中的战略地位。
答案:敌后战场在抗日战争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它牵制了日军大量兵力,为正面战场提供了有力支援,同时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建设创造了条件。
2. 作业题目:请列举敌后战场的主要战役,并分析其意义。
答案:敌后战场的主要战役有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等。
八上历史《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教案

八上历史《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主要内容包括: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战场的形成;敌后战场的主要战役和战斗;敌后战场的战略战术;敌后战场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战场的形成过程,掌握敌后战场的主要战役和战斗。
2. 理解敌后战场的战略战术,分析敌后战场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3.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敌后战场的战略战术,敌后战场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重点:敌后战场的形成过程,主要战役和战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战场的形势图,引导学生关注敌后战场。
2. 讲解新课(1)敌后战场的形成介绍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的合作,敌后战场的形成过程。
(2)敌后战场的主要战役和战斗详细讲解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等敌后战场的重大战役和战斗。
(3)敌后战场的战略战术分析敌后战场的战略战术,如游击战、地道战等。
(4)敌后战场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阐述敌后战场在抗日战争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3. 实践情景引入创设情景:假设你是敌后战场的一名战士,请描述你参加的一次战斗。
4. 例题讲解结合课本,讲解典型例题,巩固所学内容。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检验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敌后战场的形成2. 敌后战场的主要战役和战斗3. 敌后战场的战略战术4. 敌后战场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谈谈你对敌后战场的认识。
2. 课后阅读:阅读相关历史资料,深入了解敌后战场的抗战事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于敌后战场的形成和主要战役战斗掌握较好,但对于战略战术的理解有一定难度,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八上历史《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教案

八上历史《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主要内容包括: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的抗战情况,着重分析百团大战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的抗战情况,掌握百团大战的基本史实。
2. 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提炼关键信息的能力。
3.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百团大战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教学重点: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的抗战情况,百团大战的基本史实。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地图、黑板。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抗日战争时期的图片,引入敌后战场的抗战情况。
2. 新课内容:(1)介绍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的抗战策略。
(2)讲解百团大战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3)分析敌后战场抗战的艰苦性和伟大意义。
3. 例题讲解:(1)展示相关习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
(2)讲解解题思路,强调关键信息。
4. 随堂练习:(1)设计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导。
六、板书设计1. 敌后战场的抗战(1)中国共产党抗战策略(2)百团大战背景:抗日战争相持阶段过程:八路军主动出击日军意义:振奋民族精神,提高共产党威望2. 敌后战场抗战的艰苦性和伟大意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的抗战策略。
(2)分析百团大战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2. 答案:(1)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采取游击战、运动战等战术,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争取抗战胜利。
(2)百团大战背景:抗日战争相持阶段,日军加强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扫荡。
过程:八路军主动出击日军,取得重大胜利。
意义:振奋民族精神,提高共产党威望,为抗日战争胜利奠定基础。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例题和随堂练习,使学生掌握了敌后战场的抗战情况,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民族自豪感。
人教部编版 历史 八年级上册 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 教案设计

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教学目标】1知道平型关大捷及影响;知道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情况;知道百团大战的基本情况和历史影响;正确分敌后战场的抗战2通过对历史资料的分析、归纳,学会正确分析、归纳历史资料的方法,进而培养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史观;通过合作交流学习,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3通过学习敌后战场的抗战,使学生清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在敌后战场中的作用,明白抗击外来侵略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历史责任和使命【教学重难点】重点:平型关大捷的影响、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难点:百团大战以及对敌后战场抗战的评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材料:(共产党领导的抗战)发动全面游击与反击,战火遍及晋绥两省,牵制日军约四个师团之兵力,并使平汉铁路方面之日军始终未能越过黄河,对徐州会战及而后之武汉会战协力甚大。
—蒋纬国《国民革命战史第三部抗日御侮》(第三卷)教师:蒋纬国是蒋介石的次子,他的观点代表了国民党,为什么国民党会对共产党有如此高的评价?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将会得到答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100页,今天我们来学习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二)自主学习:一、平型关大捷1时间:_________年9月。
2交战双方:_________指挥的八路军一一五师和日军板垣师团一部。
3结果:歼灭日军1000多人。
4意义:是全国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_________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抗战以来的第一个大捷)二、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1抗日根据地的建立:(1)全民抗战爆发后,八路军、新四军挺进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
(2)主要根据地:晋察冀、晋绥、晋冀豫、山东、苏南等抗日根据地先后建立起来。
(3)_________成为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
2抗日根据地的发展与巩固(1)军事上:展开群众性的人民游击战争。
根据各地不同地形特点,采取地道战、_________、夜袭战、_________等战法打击日军(中共实行全面抗战路线)(2)政治上:建立抗日民主政权(3)经济上:实行_________的土地政策,发展生产三、百团大战1背景:为了消灭抗日根据地,日军实行“_________”,对抗日根据地进行封锁与蚕食。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优课教学设计_6

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❶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平型关大捷及影响;知道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情况;知道百团大战的基本情况和历史影响;正确分敌后战场的抗战。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历史资料的分析、归纳,学会正确分析、归纳历史资料的方法,进而培养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史观;通过合作学习,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敌后战场的抗战,使学生清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在敌后战场中的作用,明白抗击外来侵略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历史责任和使命。
【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经过一年多的历史学科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和综合分析能力,为教师在教学上提供了较大的空间。
我校是一所县级初级中学,学校的学生家庭经济条件一般,大多数学生对历史知识的了解主要来源于课本。
学生课余查阅资料的途径局限性较大。
大部分学生主要靠课本获取历史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利用现有资源,挖掘教学潜力。
给学生更多的历史背景资料,通过图片、配音、录像制造意境,制造浓厚的历史氛围,使学生产生亲临其境之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印象更加深刻。
【重点难点】重点: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难点: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以及对敌后战场抗战的评价❷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上课之前,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有关抗战的歌曲,请同学们一边欣赏一边去思考“歌曲赞颂的是抗日战争中哪一战场的抗战情景?”(播放歌曲)《到敌人后方去》--词/曲:赵启海/洗星海到敌人后方去,把鬼子赶出境!到敌人后方去,把鬼子赶出境!不怕雨,不怕风,包后路,出奇兵,今天攻下来一个村,明天夺回来一座城,叫鬼子顾西不顾东,叫鬼子军力不集中。
到敌人后方去,把鬼子赶出境!到敌人后方去,把鬼子赶出境!两路夹攻才能打得赢,两路夹攻才能打得胜!生:敌后战场。
师:从歌词理解,什么是敌后战场?生:在敌人后方开辟的战场即为敌后战场。
师:很好,敌后战场是指到日本占领区而开辟的战场。
那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的抗战取得了怎样的战绩,抗日根据地是如何壮大起来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
八年级上册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教案

八年级上册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材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主要内容包括:敌后战场的形成,敌后战场的作战方式,敌后战场的主要战役,以及敌后战场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具体涉及教材第3节“敌后战场的形成与发展”和第4节“敌后战场的英勇抗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敌后战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认识到敌后战场在抗日战争中的重要作用。
2. 让学生掌握敌后战场的作战方式,理解游击战争的特点和意义。
3. 通过学习敌后战场的主要战役,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敌后战场的作战方式和游击战争的特点。
教学重点:敌后战场的形成与发展,敌后战场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地图、挂图、黑板。
2. 学具: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抗日战争时期的图片,引出敌后战场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新课:(1)敌后战场的形成与发展:讲解日本侵华战争的背景,分析国共两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不同角色,阐述敌后战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2)敌后战场的作战方式:介绍游击战争的特点,分析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的异同,强调敌后战场在抗日战争中的战略地位。
3. 实践情景引入:设置一个情景,让学生扮演敌后战场的游击队员,进行角色扮演,体验游击战争的特点。
4. 例题讲解:以教材中的例题为例,讲解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敌后战场的作战方式和战役。
5.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关于敌后战场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敌后战场的抗战》2. 内容:(1)敌后战场的形成与发展(2)敌后战场的作战方式(3)敌后战场的主要战役(4)敌后战场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敌后战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2)分析敌后战场作战方式的特点。
(3)列举敌后战场的一个主要战役,并简要介绍该战役的经过和意义。
2024年八年级上册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教案

2024年八年级上册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材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第一章“抗日战争的背景”,详细内容为太平洋战争爆发和我国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第二章“敌后战场的形成”,详细内容为中国共产党在敌后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第三章“敌后战场的主要战役和英雄事迹”,详细内容为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的形势,掌握敌后战场形成的原因。
2. 学习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的历程,理解其在我国抗日战争中的重要作用。
3. 认识敌后战场的主要战役和英雄事迹,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敌后战场的形成原因、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开展游击战争的战略战术。
教学重点:敌后战场的主要战役和英雄事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笔记本、教材、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抗日战争时期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抗日战争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导入:详细讲解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的形势,引导学生了解敌后战场的形成原因。
3. 讲解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的历程,分析其在我国抗日战争中的重要作用。
4. 通过案例分析,详细讲解敌后战场的主要战役和英雄事迹,如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等。
5.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设想自己是当时的一名游击队员,如何开展敌后抗战。
6. 例题讲解:解答关于敌后战场的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随堂练习:布置有关敌后战场的练习题,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敌后战场的形成原因2. 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的战略战术3. 敌后战场的主要战役和英雄事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简述敌后战场形成的原因及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的重要作用。
答案:敌后战场形成的原因: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日军占领了大片领土,国民政府军队节节败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
一、知识与能力
了解平型关大捷与百团大战等史实,知道抗日根据地建立与发展的情况。
能够对历史史实进行正确的理解和判断。
二、过程与方法
识读地图,提高通过地图获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认识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重点: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
难点: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
【导入新课】
全民族抗战爆发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抗日武装力量,深入敌后,放手发动群众,建立抗日根据地,抗击日本侵略者。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的抗战取得了怎样的战绩,抗日根据地是如何壮大起来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
【内容探究】
一、平型关大捷
师:淞沪会战期间,日军入侵山西,企图占领太原。
1937年9月,日军向太原的重要门户——平型关进发,一场伏击战即将开始。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有关平型关大捷的叙述,了解大捷的概况。
生:时间——1937年9月;领导人——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师长林彪;结果——经过一天的激战,将日军全部歼灭。
师:阅读教材之后,说说平型关大捷的影响。
生:平型关大捷是全国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师过渡:中国共产党在积极领导抗战的同时,还积极深入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
二、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
[多媒体展示《抗日根据地示意图》]
师:找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有哪些?
生:主要有晋察冀、晋绥、晋冀豫、山东、苏南、陕甘宁等抗日根据地。
师:陕甘宁边区首府、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成为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
师:为了巩固抗日根据地,抗击日本侵略者,根据地军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展开群众性的人民游击战争,打击日军,取得了巨大成就。
找一找人民游击战争有哪些特点?出现了哪些著名的战法?
生:人民游击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主力部队和地方基干民兵为骨干,以广大群众为力量,组织了各方的力量。
主要有地道战、地雷战、夜袭战、“麻雀战”等战法。
师:为巩固根据地,争取抗战的胜利,中国共产党采取了哪些措施?有何影响?
师:抗日民主政权的建立,团结了各抗日阶级、阶层,争取了中间势力,孤立了顽固势力,巩固和发展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实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提高了农民参加抗战的积极性,增加了抗战的力量。
师总结:敌后战场和正面战场相互配合,构成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整体。
三、百团大战
师:经过发展,抗日根据地迅速扩大,有力地打击了日军在占领区的统治。
为了消灭抗日根据地,日军实行“囚笼政策”,依托公路、铁路,对抗日根据地进行封锁与蚕食。
师:请同学们通过列表展示百团大战的概况。
材料:在百团大战中,八路军作战1800余次,击毙日、伪军2.5万多人,破坏铁路470多千米,公路1500多千米,桥梁和隧道260多个,一度恢复县城四五十座,并缴获大量武器。
师:请结合上述内容讨论一下百团大战的意义。
生:
(1)百团大战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
(2)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最大规模的战役。
(3)百团大战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锻炼了军队。
(4)百团大战鼓舞了全国人民夺取抗战胜利的信心,振奋了抗日的信心。
(5)百团大战给国民政府消极抗日、妥协投降活动以沉重打击。
【课堂小结】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与国民政府领导的正面战场相互配合,构成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整体。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八路军取得了平型关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同时积极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并积极巩固壮大,成为抗日战争后期的主战场。
中国共产党领导发动的百团大战,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