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优质教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优课教学设计_6

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❶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平型关大捷及影响;知道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情况;知道百团大战的基本情况和历史影响;正确分敌后战场的抗战。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历史资料的分析、归纳,学会正确分析、归纳历史资料的方法,进而培养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史观;通过合作学习,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敌后战场的抗战,使学生清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在敌后战场中的作用,明白抗击外来侵略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历史责任和使命。
【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经过一年多的历史学科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和综合分析能力,为教师在教学上提供了较大的空间。
我校是一所县级初级中学,学校的学生家庭经济条件一般,大多数学生对历史知识的了解主要来源于课本。
学生课余查阅资料的途径局限性较大。
大部分学生主要靠课本获取历史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利用现有资源,挖掘教学潜力。
给学生更多的历史背景资料,通过图片、配音、录像制造意境,制造浓厚的历史氛围,使学生产生亲临其境之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印象更加深刻。
【重点难点】重点: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难点: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以及对敌后战场抗战的评价❷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上课之前,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有关抗战的歌曲,请同学们一边欣赏一边去思考“歌曲赞颂的是抗日战争中哪一战场的抗战情景?”(播放歌曲)《到敌人后方去》--词/曲:赵启海/洗星海到敌人后方去,把鬼子赶出境!到敌人后方去,把鬼子赶出境!不怕雨,不怕风,包后路,出奇兵,今天攻下来一个村,明天夺回来一座城,叫鬼子顾西不顾东,叫鬼子军力不集中。
到敌人后方去,把鬼子赶出境!到敌人后方去,把鬼子赶出境!两路夹攻才能打得赢,两路夹攻才能打得胜!生:敌后战场。
师:从歌词理解,什么是敌后战场?生:在敌人后方开辟的战场即为敌后战场。
师:很好,敌后战场是指到日本占领区而开辟的战场。
那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的抗战取得了怎样的战绩,抗日根据地是如何壮大起来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
八年级上册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教案

八年级上册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材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主要内容包括:敌后战场的形成,敌后战场的作战方式,敌后战场的主要战役,以及敌后战场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具体涉及教材第3节“敌后战场的形成与发展”和第4节“敌后战场的英勇抗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敌后战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认识到敌后战场在抗日战争中的重要作用。
2. 让学生掌握敌后战场的作战方式,理解游击战争的特点和意义。
3. 通过学习敌后战场的主要战役,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敌后战场的作战方式和游击战争的特点。
教学重点:敌后战场的形成与发展,敌后战场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地图、挂图、黑板。
2. 学具: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抗日战争时期的图片,引出敌后战场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新课:(1)敌后战场的形成与发展:讲解日本侵华战争的背景,分析国共两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不同角色,阐述敌后战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2)敌后战场的作战方式:介绍游击战争的特点,分析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的异同,强调敌后战场在抗日战争中的战略地位。
3. 实践情景引入:设置一个情景,让学生扮演敌后战场的游击队员,进行角色扮演,体验游击战争的特点。
4. 例题讲解:以教材中的例题为例,讲解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敌后战场的作战方式和战役。
5.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关于敌后战场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敌后战场的抗战》2. 内容:(1)敌后战场的形成与发展(2)敌后战场的作战方式(3)敌后战场的主要战役(4)敌后战场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敌后战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2)分析敌后战场作战方式的特点。
(3)列举敌后战场的一个主要战役,并简要介绍该战役的经过和意义。
2024年八年级上册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精彩教案

2024年八年级上册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精彩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材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主要内容包括:敌后战场的形成、敌后战场的战略战术、敌后战场的主要战役和抗日根据地的建设。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敌后战场的形成过程,掌握敌后战场的主要战略战术。
2. 掌握敌后战场的主要战役,认识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战场的重要性。
3. 了解抗日根据地的建设,体会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敌后战场抗战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敌后战场的形成、战略战术、主要战役和抗日根据地的建设。
难点:理解敌后战场的战略意义,掌握敌后战场的主要战役及其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历史地图、黑板、粉笔。
学具:笔记本、教材、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抗日战争时期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敌后战场,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教学新课:(1)敌后战场的形成:介绍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的合作,阐述敌后战场的形成过程。
(2)敌后战场的战略战术:讲解敌后战场的主要战略战术,如游击战、运动战等。
(3)敌后战场的主要战役:分析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等战役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3.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扮演敌后战场的战士,讨论如何在敌后战场开展抗日斗争。
4. 例题讲解:分析一道关于敌后战场的题目,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点。
5. 随堂练习:布置一道关于敌后战场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敌后战场的形成2. 敌后战场的战略战术3. 敌后战场的主要战役(1)平型关大捷(2)百团大战4. 抗日根据地的建设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简述敌后战场在抗日战争中的战略地位。
答案:敌后战场在抗日战争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它牵制了日军大量兵力,为正面战场提供了有力支援,同时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建设创造了条件。
2. 作业题目:请列举敌后战场的主要战役,并分析其意义。
答案:敌后战场的主要战役有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等。
2024年八年级上册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教案

2024年八年级上册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材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第一章“抗日战争的背景”,详细内容为太平洋战争爆发和我国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第二章“敌后战场的形成”,详细内容为中国共产党在敌后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第三章“敌后战场的主要战役和英雄事迹”,详细内容为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的形势,掌握敌后战场形成的原因。
2. 学习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的历程,理解其在我国抗日战争中的重要作用。
3. 认识敌后战场的主要战役和英雄事迹,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敌后战场的形成原因、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开展游击战争的战略战术。
教学重点:敌后战场的主要战役和英雄事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笔记本、教材、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抗日战争时期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抗日战争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导入:详细讲解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的形势,引导学生了解敌后战场的形成原因。
3. 讲解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的历程,分析其在我国抗日战争中的重要作用。
4. 通过案例分析,详细讲解敌后战场的主要战役和英雄事迹,如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等。
5.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设想自己是当时的一名游击队员,如何开展敌后抗战。
6. 例题讲解:解答关于敌后战场的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随堂练习:布置有关敌后战场的练习题,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敌后战场的形成原因2. 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的战略战术3. 敌后战场的主要战役和英雄事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简述敌后战场形成的原因及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的重要作用。
答案:敌后战场形成的原因: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日军占领了大片领土,国民政府军队节节败退。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优课教案_13

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课程标准】列举敌后战场的抗日史实,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
1.考查抗日战争的历史遗址、遗迹,访问亲历抗战的老人,采访日军侵华罪行的受害者或见证人。
2.举办故事会,讲述八路军、新四军坚持抗战的故事,理解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
3.举办抗战歌曲演唱会。
【重点难点】重点:平型关大捷的背景、经过和意义。
百团大战。
难点: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配乐:感动中国】在中国的抗日战场上,八路军中有这样一位人物。
朱德总司令曾为他写下悼念诗词。
“名将以身殉国家,愿拼热血卫吾华。
太行浩气传千古,留得清漳吐血花。
”他就是以身殉国的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八路军在抗日战场上牺牲的最高将领。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军全面侵华,企图速战速决,一举灭亡中国。
日本侵略者的铁蹄在中华大地上肆意践踏,回头遥望这场血与火交融的战争,我们依然会被抗日英烈所感动。
今天让我们走进敌后战场的抗战,了解中国军民,是如何为保家卫国而浴血奋战的。
首先,我们来看一封1937年,左权写给母亲的家书。
信中提到,日人大肆屠杀。
/这是一封熏染着战火硝烟的家书,从信中我们可以看出,日军的残忍,以及中华民族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
我们来看1931年——1937年中国军队对日作战,一直处于失败状态。
1937年8月,淞沪会战爆发,中国军队奋起反抗的同时。
日军侵入山西,企图占领太原。
一、忆首战告捷——平型关大捷1.背景:山西是我国的一个能源大省,它盛产什么呢?煤炭,很重要的矿产资源。
当时,向山西进犯的日军坂垣师团,企图夺取平型关,与南下的日军会合,攻占太原。
国民党正面战场组织了太原会战,八路军配合正面战场也开赴了前线。
那么,平型关有何战略地位呢?它位于山西东北部,是太原的重要门户。
地形险要,易守难攻。
平型关是两山夹一谷,有制高点,正是伏击歼敌的理想地。
2.我们再来看交战双方:此战我军面对的是,日本有钢军之称的第五师团坂垣师团,它也是二战爆发前,日本的常备师团之一,属于甲种师团,战斗力很强,更是日军最精锐的机械化部队。
2024年八上历史《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教案

2024年八上历史《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主要内容包括:敌后战场的形成、敌后战场的战略部署、敌后战场的主要战役和敌后战场的抗战意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敌后战场的形成过程,掌握敌后战场的战略部署。
2. 使学生了解敌后战场的主要战役,体会抗日战争的艰苦性。
3.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勇敢抵抗侵略者的精神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敌后战场的形成、战略部署和主要战役。
难点:敌后战场的抗战意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地图、抗日战争相关图片。
学具:笔记本、教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抗日战争时期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敌后战场的思考,进而导入新课。
2. 讲解:详细介绍敌后战场的形成过程、战略部署,引导学生学习敌后战场的主要战役。
a. 敌后战场的形成:讲解国共合作抗日的背景下,敌后战场的形成。
b. 敌后战场的战略部署:分析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方针。
c. 敌后战场的主要战役:讲解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等战役。
3.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模拟敌后战场上的一个战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 例题讲解:解答关于敌后战场的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回答关于敌后战场的相关问题,检验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敌后战场的形成2. 敌后战场的战略部署a. 发展进步势力b. 争取中间势力c. 孤立顽固势力3. 敌后战场的主要战役a. 平型关大捷b. 百团大战4. 敌后战场的抗战意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简述敌后战场的形成过程及其战略部署。
答案:敌后战场形成于国共合作抗日的背景下,中国共产党采取“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方针,开展敌后战场的抗战。
2. 作业题目:请列举敌后战场的主要战役,并分析其意义。
答案:敌后战场的主要战役有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等。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2017年新编)《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2017年新编)《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为八年级上册历史课程,主要讲述抗日战争时期,我国敌后战场上的抗战情况。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敌后战场的抗战历程,认识敌后抗战在我国抗日战争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英勇斗争的精神。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已经学习了抗日战争的相关内容,对抗日战争的背景、过程有一定的了解。
但敌后战场的抗战内容较为复杂,涉及的人物、事件较多,需要学生在已有知识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学习和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敌后战场的抗战历程,认识敌后抗战在我国抗日战争中的重要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弘扬民族精神,树立英勇斗争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敌后战场的抗战历程和重要作用。
2.难点:敌后战场抗战中涉及的人物、事件及其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自主查阅资料,了解敌后战场的抗战情况。
2.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敌后战场抗战的重要作用。
3.案例分析:通过典型事件,深入剖析敌后战场的抗战情况。
4.情感教育:结合抗战英雄的事迹,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材。
2.资料:敌后战场抗战的相关资料、图片、视频等。
3.课件:制作相关课件,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敌后战场的抗战场景,引导学生回顾抗日战争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敌后战场抗战的主要历程,包括八路军、新四军的主要战役,以及敌后根据地的建设等。
同时,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敌后战场的艰苦环境。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敌后战场抗战的重要作用。
每组选取一个典型事件,进行案例分析,分享各自的学习心得。
4.巩固(5分钟)针对学生讨论的成果,进行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敌后战场抗战的认识程度,巩固所学知识。
八年级上册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教案

八年级上册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课选自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材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主要内容包括: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的战略部署,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以及敌后战场对整个抗日战争的贡献。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的战略部署。
2. 使学生掌握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发展及其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3.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发展过程及其在抗日战争中的贡献。
教学重点: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的战略部署,敌后战场对整个抗日战争的贡献。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笔记本、教材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图片,引导学生回顾抗日战争的背景,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新课:(1)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的战略部署。
(2)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发展及其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3.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敌后战场在抗日战争中的重要作用。
4. 例题讲解:以教材中的典型题目为例,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5. 随堂练习:布置教材后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敌后战场的抗战》2. 主要内容: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的战略部署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发展敌后战场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的战略部署。
(2)论述敌后抗日根据地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查阅资料,了解抗日战争时期的其他英雄事迹,增强民族自豪感。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详细解读;2. 教学目标的具体化;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和例题讲解;5. 板书设计的信息结构;6.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答案的准确性;7.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
❶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知道平型关大捷及影响;知道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情况;知道百团大战的基本情况和历史影响;正确分敌后战场的抗战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历史资料的分析、归纳,学会正确分析、归纳历史资料的方法,进而培养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史观;通过合作交流学习,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敌后战场的抗战,使学生清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在敌后战场中的作用,明白抗击外来侵略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历史责任和使命
【重点难点】
重点:平型关大捷的影响、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难点:百团大战以及对敌后战场抗战的评价
❷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全民族抗战爆发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放手发动群众,建立抗日根据地,抗击日本侵略者。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的抗战取得了怎样的战绩,抗日根据地是如何壮大起来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台儿庄战役
1.教师讲述:淞沪会战期间,日军入侵山西,企图占领太原。
1937年9月,日军向太原的重要门户——平型关进发,一场伏击战即将开始。
2.教师引导: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有关平型关大捷的叙述,了解其中的有效信息。
学生回答:时间——1937年9月;领导人——八路军第一一五师长林彪;结果——经过一天的激战,将日军1000多人全歼。
3.教师提问:请同学们根据上述内容讨论平型关大捷的影响?
学生回答:①平型关大捷是全国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②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③坚定了中国人民抗日的决定和意志;④提高了中国共产党的地位和声望。
4.教师过渡:中国共产党在积极领导抗战的同时,还积极深入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
目标导学二: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 1.教师展示:《抗日根据地示意图》,找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有哪些?
学生回答:主要有晋察冀、晋绥、晋冀豫、山东、苏南、陕甘宁等抗日根据地。
教师强调:陕甘宁边区首府、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成为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
2.教师讲述:为了巩固抗日根据地,抗击日本侵略者,根据地军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展开群众性的人民游击战争,打击日军,取得了巨大成就。
3.教师提问:人民游击战争有哪些特点?出现了哪些著名的战法?
学生回答:人民游击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主力部队和地方基层民兵为骨干,以广大群众为力量,组织了各方的力量。
主要有地道战、地雷战、夜袭战、“麻雀战”等战法。
4.教师提问:为巩固根据地,争取抗战的胜利,中国共产党采取了哪些措施?有何影响?
措施政治:根据地建立抗日民主政权
经济:实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发展生产
影响使根据地成为敌后游击战得以长期坚持并取得最后胜利的基地
5.教师强调:抗日民主政权的建立,团结了各抗日阶级、阶层,争取了中间势力,孤立了顽固势力,巩固和发展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实行减租减租的土地政策,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提高了农民参加抗战的积极性,增加了抗战的力量。
6.教师讲解:敌后战场和正面战场相互配合,构成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整体。
目标导学三:百团大战
1.教师讲解:经过发展,抗日根据地迅速扩大,有力地打击了日军在占领区的统治。
为了消灭抗日根据地,日军实行“囚笼政策”,依托公路、铁路,对抗日根据地进行封锁与蚕食。
2.教师引导:请同学们找出有关百团大战的相关信息
时间1940年下半年华北地区
目的为粉碎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
“扫荡”和封锁
规模100多个团,2000千米的战线
目标破袭日军交通线,摧毁敌人交通线两侧及抗日根据地内的日伪据点
3.教师展示史料:
在百团大战中,八路军作战1800余次,击毙日伪军2.5万多人,破坏铁路470多千米,公路1500多千米,桥梁和隧道260多个,一度恢复县城四五十个,并缴获大量武器。
请结合上述内容
讨论一下百团大
战的意义?
学生讨论后
回答:
回答一:百团
大战有力打击了
日军的侵略气焰。
回答二:百团
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最大规模的战役。
回答三:百团大战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锻炼了军队。
回答四:百团大战鼓舞了全国人民夺取抗战胜利的信心,振奋了抗日的信心。
回答五:百团大战给国民政府消极抗日、妥协投降活动以沉重打击。
三、课堂总结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与国民政府领导的正面战场相互配合,构成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整体。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八路军取得了平型关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同时积极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并积极巩固壮大,成为抗日战争后期的主战场。
中国共产党领导发动的百团大战,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❸板书设计➷
❹教学反思➷
本课主要是讲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的抗战。
在本课的教育教学中,主要围绕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作用的主题进行讲述,通过多种图片资料,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的重要影响。
通过启发式教学、小组探究性学习等多种教育教学的方法,让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其中,特别注重对困学生的引导和鼓励,通过问题的层次性的设置,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还有值得进一步提高的地方,比如对历史史料的解读和运用、知识点之间的灵活过渡等,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能力。